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潑水歌》音樂教案

幼兒園中班《潑水歌》音樂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潑水歌》音樂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潑水歌》音樂教案

幼兒園中班《潑水歌》音樂教案1

【活動目的】

1、感受歌曲情緒,能以活潑有趣的歌聲和形象的動作進行表演。

2、鞏固"矮人走路"等基本動作,初步能根據情緒體驗,創編"生氣"和"笑嘻嘻"的動作。

3、教育幼兒要做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活動準備】

知識方面:幼兒已學會唱歌曲《潑水歌》,並理解歌曲內容。

物質方面:人手一頂小丑帽,一件成人的t恤衫,一個紙鼻貼,歌曲錄音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潑水歌》,進一步感受歌曲情緒,理解歌詞的內容。

1、第一遍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慢速度有表情的演唱。

師:小朋友,你們想想,我們如果不小心把水潑到別人身上,應該怎麼做?……對了,應該行個禮,說聲對不起,做個懂禮貌的好孩子,我們學過的'哪首歌就是講了這件事?哦,對了,是《潑水歌》,下面我們用好聽的聲音演唱一遍。

2、第二遍要求幼兒帶上活潑有趣的聲音,集體演唱。

二、基本部分。

(一)欣賞教師示範表演,初步感受動作特點,激發幼兒學習慾望。(教師扮演小丑爲大家表演節目)

1、第一遍欣賞後提問:你看完之後有什麼感覺,爲什麼?

2、第二遍欣賞後提問:你喜歡哪個動作?這個動作表示什麼意思?並把這個動作表現出來。

(二)教師表演動作

1、帶領幼兒集體複習鞏固基本動作:"矮人走路"。

動作要領:上身自然挺直,下身半蹲着踏步,雙手自然擺動。

2、以分解的形式練習新動作,並引導幼兒創編"生氣"、"笑嘻嘻"的動作。

(三)隨音樂進行完整練習

1、教師口哼曲子,放慢速度,帶領幼兒完整練習一遍(結合部分創編動作)。

2、讓幼兒穿戴上服飾,完整跟學兩遍,鼓勵幼兒做出與別人不一樣的動作。要求幼兒做動作時帶上形象、可愛的表情。

3、鼓勵每位幼兒邀請一位自己的好朋友共舞,並要幼兒大膽地運用動作,表情表現歌曲情緒。

三、活動結束:

活動在音樂聲中自然結束。

幼兒園中班《潑水歌》音樂教案2

目標:

1、感受樂曲中4拍子的樂句。

2、跟隨歌曲節奏正確做遊戲動作。

3、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4、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準備:

呼啦圈、鼓

過程:

1、感受樂曲中的4拍子節奏。

——事先在地上放置呼啦圈,排成3排,每排4個。

——教師先示範玩法:從第一排開始,邊在每個呼啦圈裏原地走4步,邊念口令:"1234 2234 3234 4234";再轉到第二排繼續邊走邊念口令,一直走完第三排爲止。

——請幼兒輪流嘗試走呼啦圈,教師從旁念口令並在換下一個呼啦圈時敲一下鼓進行提示:當第一位幼兒走完第一排轉至第二排時,請第二位幼兒接着走第一排;當第一位幼兒走完第二排轉至第三排,第二位幼兒走第一排轉至第二排時,請第三位幼兒接着走第一排,依次類推。

——播放歌曲,請幼兒輪流隨着歌曲節奏走呼啦圈,教師仍從旁敲鼓提示。

2、學唱歌曲〈潑水歌〉。

——教師範唱,請幼兒說說歌裏唱了什麼。

——幼兒說出,教師唱出完整的一個樂句。

——幼兒跟唱,掌握歌詞及曲調。

——鼓勵幼兒配合歌曲,表演歌詞中的情節。

3、請幼兒邊唱歌邊走呼啦圈。

反思:

在活動中,教學手段和策略緊緊圍繞目標進行,從討論角色分配——分角色演唱——分角色表演(自願選擇、交換角色)——創編動作——分角色遊戲——體驗創編的動作,讓幼兒既接受挑戰,又體驗樂趣。通過遊戲情境使幼兒的情緒逐漸達到xx,體現層層遞進的教學策略。

該活動讓我從孩子們爽朗的笑聲、積極的參與、豐富的表情,感受到集體智慧的無窮力量和教學設計的成功。

而我作爲一位組織者,還有好多方面需要學習和改進,比如:如何應對孩子的突發提問?怎樣有效評價孩子的回答?如何讓孩子更易吸收我傳授的知識和經驗。正如馮曉霞教授說的:“教師職業的內在魅力在於它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交流、智慧的對話、生命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