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彙編6篇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彙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4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彙編6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練習清晰的發音。

2、發展記憶力。

3、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4、理解繞口令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活動準備

圖片-山羊、水牛和豬。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請小朋友說出他們叫什麼。

幼兒往往能說出動物是羊、牛、豬。

2、肯定他們的說法。

並介紹“這是山羊,能爬很高、很陡的山”,以及它的角與別的羊的不同。水牛喜歡呆在水裏……

3、一段一段地教幼兒說繞口令。

4、老師一次舉一張圖片,幼兒看見圖就說相應的兩句繞口令。

鼓勵小朋友課後互相比賽,看誰能說好。

繞口令:

山羊上山

山羊上山,

山碰山羊角。

水牛下河,

水沒水牛腰。

豬仔進圈,

豬拱大豬槽。

小百科:山羊又稱夏羊、黑羊或羖羊,和綿羊一樣,是最早被人類馴化的家畜之一。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過程:

  第一部分:(1~24小節)

1、聽《大熊貓》音樂,表演入場;

2、導入新課題:動物世界裏還有許多小動物也想和小朋友做遊戲。

依次掛示“小貓”“小雞”“小鴨”“小豬”頭像圖片。

3、引導幼兒依次表現以上幾種動物的叫聲,並從圖片筐中找出相對應的動物嘴形貼在預留背景圖中。

4、教師模仿動物叫聲、範唱,幼兒學唱。

從圖譜一目瞭然可以看到:對照動物頭像唱出小動物名字:對照嘴型唱出動物叫聲。

5、對應圖譜觀察討論:歌曲中旋律的高低起伏。

  第二部分:(25~42小節)

6、分析討論:幾種常見動物的生態關係,導入歌曲後半部分的學習。

7、學習領唱、合唱的基本唱法。

可視幼兒能力由教師先領唱、幼兒合唱,逐步到幼兒領唱、合唱。

  第三部分:創編歌曲

8、請幼兒充分發揮想像;

①你在生活中、動物園裏、影視圖片中分別聽到了哪種動物的叫聲?

②模仿這些動物的叫聲;

③儘可能將圖片筐中準備的圖片出示出來

(如青蛙、小鳥、小狗等)

9、利用創編的歌詞,結合已有旋律,創編歌曲。

  活動延伸:

1、帶領幼兒製作、收集多種動物圖片,學習、討論各種動物。

2、準備音樂旋律伴奏材料,爲幼兒創造、表演提供平臺。

設計意圖:毫無疑問,孩子們喜歡小動物。各種各樣小動物的外形、生活習性、行爲習慣、聲音等,都是會讓孩子們感到好奇的內容。有關動物的主題永遠是孩子們探究的重點之一。

很多動物不僅生動可愛,也很美妙,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可挖掘。在參與了《動物世界》之《大熊貓》這一活動後,孩子們明顯更愛模仿小動物了,她們妙趣橫生的樣子,讓我靈機一動:何不生成一節音樂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從小動物們身上感染更多的藝術氣息呢?

音樂主題活動《誰在叫》由此而創設。

  活動目的:

1、初步學會歌曲,探究歌曲中旋律的起落,學習領唱、合唱的基本方法。

2、體驗愉悅歡快的情緒,初步瞭解幾種動物的生態關係。

3、發展幼兒創編歌詞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①學會並表演歌曲《大熊貓》②從生活中、影視圖片中收集,瞭解多種動物資料。

2、物質材料準備①《大熊貓》音樂磁帶;《誰在叫》音樂磁帶。②多種動物頭像圖片、及對應的嘴形圖片(如小貓、小雞、小鴨、小豬、老鼠、小魚、小象、小狗、青蛙等)

③簡單背景圖,表現出旋律音的高低起伏(如圖片的起伏:高區對應歌曲高音、低壓對應歌曲低音)

  活動反思:

《誰在叫》是一首2/4拍,七聲宮調式的兒童歌曲,該歌曲描繪了小動物不同的叫聲,生動形象,極富童趣;歌曲節奏有規律地重複、變化着,旋律以級進爲主,流暢上口,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探究興趣。

本活動使用了靈活、多樣的方式,讓幼兒在較短時間內學唱了歌曲《誰在叫》,嘗試並使用了“領唱”“合唱”的唱法,用旋律線的背景圖方式,淺顯地培養幼兒對高音區和低音區唱法的簡單感受,幼兒積極性較好,活動目標基本達到。

不足之處,對第二部分的展示較少,幼兒在唱的時候,對歌詞、旋律掌握不太明朗;對幼兒啓發創編的力度還不夠,同時應作好系統歸納的準備(如提前準備可能出現的青蛙、小鳥、老虎等,小狗、牛、羊等動物圖片,用白極預留空間,及時展示幼兒的創造成果;也可給幼兒提供。自制圖片、圖譜的空間,讓幼兒把想唱的畫出來)讓幼兒更多體會創造的樂趣和成功的愉悅。

總體來講,幼兒在短短一節課時間內學會了這首42小節的歌曲,並用多種形式來表現,我覺得幼兒的能力不錯,並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棉籤畫曲線。

2、能積極作畫,體驗用曲線裝飾衣服的美。

重點:學習棉籤畫曲線。

難點:體會不同方向曲線的特點。

【活動準備】

1、毛毛蟲圖片一個,添畫好曲線的衣服一件。

2、紙製衣服人手一件。

3、綠、紅、藍水粉顏料每組一份,抹布每組一塊。

4、棉籤每人三根。

【活動過程】

一、以“毛毛蟲”激發幼兒的興趣,引入:

1、今天,有一條毛毛蟲來我們班做客了,我們歡迎它吧。(掌聲把它請出來)

2、出示毛毛蟲圖片。我們和它打個招呼吧!(毛毛蟲你好)小朋友們好!

3、毛毛蟲跟黎老師說了,它待會要去參加一個舞會,要跳舞。小朋友們知道毛毛蟲是怎麼樣跳舞的`嗎?(扭來扭去跳的)嗯,是扭來扭去跳舞的,那你用我們的小身體來學一學。

4、嗯,真棒哦,我們小朋友一起來學一學。

5、毛毛蟲呀還會很多扭扭舞呢,我們可以用手指頭來橫着扭一扭,豎着扭一扭。(幼兒跟隨老師做動作)

6、小朋友們都跳的很好看,我們除了用身體、手指好可以用什麼來模仿毛毛蟲跳舞?(手臂)那我們用手臂也來橫着扭一扭,豎着扭一扭。

二、教師示範,幼兒學習用棉籤畫曲線,裝飾毛毛蟲的衣服:

1、小朋友都跳得真好看!毛毛蟲跟黎老師說了它要穿漂亮的衣服去參加舞會。你們看(出示沒有畫曲線的白色衣服),這件衣服上有東西嗎?漂亮嗎?(不漂亮)

2、瞧!黎老師給毛毛蟲準備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出示畫好的衣服)這件衣服上多了什麼?(線條)對了,就是我們剛纔學毛毛蟲跳的舞,這個線條叫曲線。跟黎老師念一遍。

3、那小朋友們想不想一起來學一學在衣服上畫上曲線呢?(想)那小眼睛看好咯。

4、我們是用什麼來畫的呢?(出示棉籤)對了,我們呀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捏緊棉籤中部,將棉花部分蘸上顏色,顏料不要蘸得太多,如果多了可以在盤子邊舔一舔,也不要太少了。

5、我們來橫着扭一扭,畫的時候啊要頂着衣服黑色邊緣,從左邊畫到右邊黑色的邊緣線爲止,從上往下畫。我們開始嘍:

“上山、下山、上山、下山…毛毛蟲翻過了一座座高原大山。”(綠色)

“一上、一下、一上、一下…毛毛蟲來到了花園裏。”(紅色)

“一上、一下、一上、一下…毛毛蟲坐着小船搖過了大海。”(藍色)

呀,終於到了舞會廳。衣服也畫好了,毛毛蟲穿上漂亮的衣服開心的去參加舞會嘍!

6、你們想不想跟毛毛蟲一起去呀?(想)那我們來爲自己畫件漂亮的衣服吧。那我們除了可以橫的畫曲線,還能怎麼畫啊?(豎的)嗯真棒,顏色也不一定要跟黎老師這樣排色哦。

三、幼兒繪畫,教師巡迴指導:

1、黎老師給你們都準備了一件衣服,分成5個組,每組4個小朋友,桌子上三種顏色,每人三根棉籤,畫完一種顏色換一根棉籤哦,不要讓顏色混在一起,還有一塊抹布,如果不小心蘸到顏料可以用抹布擦一下。下面拿起你們的小凳子坐到位置上,爲自己畫漂亮的衣服吧。

2、教師巡迴指導。

四、結束:

小朋友今天都很棒!我們穿上衣服去參加舞會咯!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觀察初步瞭解手指的名稱

2、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3、培養幼兒樂意在衆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重難點:

幼兒能知道十個手指的名稱

活動準備:

錄有《我有一雙小小手》的磁帶、錄音機;手的掛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課題《我有一雙小小手》。

十個好朋友,你有我也有。

五個在左,五個在右。

只會幹活,不會開口。

二、認識自己的手。

1、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手,教師提問:小朋友的手是什麼樣子的?哪兒是手心?哪兒是手背?哪兒是手指和手指甲?你有幾隻手?每隻手有幾個手指頭?

2、認識並學說手指名。”

3、教幼兒學讀兒歌《手指歌》,並表演相應的動作。

4、做“玩手指”遊戲。

(1)教師伸出手指或出示圖片,請全體幼兒或個別幼兒說出它的名字。

(2)引導幼兒按教師指令,讓某個手指“彎下去”或“站起來”,練習手指的靈活性。

4、啓發幼兒聯想手還有什麼用?用“我們的手做什麼?”說一句話。

教學反思:

幼兒能瞭解認識自己的十個手指頭,並能說出每個手指頭的名稱,可以開展一些主題延伸活動 1、在一日活動中,讓幼兒反覆練習伸手指,說指名。

2、開展“我的小手真能幹”活動,鼓勵幼兒學着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瞭解小動物過冬的一般常識。

2、 培養幼兒對自然現象的興趣。

3、 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 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重難點:

瞭解小動物過冬的一般常識。

培養幼兒對自然現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猴子、老虎、鴨子、蝙蝠、蜜蜂等小動物的圖片。

動物過冬課件

活動過程:

一、師講述小動物組織教學,引起興趣。

師:冬天到了,天變冷了,你們想知道小動物們是怎樣過冬的嗎?

二、 出示小動物的圖片,讓幼兒瞭解這些小動物過冬

的一般常識。

師:你們看,小動物在凍得難受時怎麼辦?老虎在冷的時候在幹什麼?蝙蝠躲藏在洞穴裏做什麼?鴨子在冬天裏還在冰冷的水裏遊動,但是它是怎麼遊的?蜜蜂在冷的時候怎麼辦?

三、 培養幼兒對自然現象的興趣。

師:小動物真有趣,都有自己過冬的辦法,老師告訴你們,小動物的祕密還多着呢。

過冬的趣話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但是本次活動中也有不足之處,在遊戲中,如果在教室內創設幾個動物過冬的場景,請小朋友分別扮演一種小動物,然後帶上相應的動物頭飾,去找到自己過冬的地方,會使課堂的氛圍更加的活躍,更能加強幼兒的參與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目標

使幼兒意識到自己長大了,應該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準備

畫有小朋友吃飯、穿衣、入園、睡覺等生活內容的圖片各兩張。如自己吃飯——家長餵飯;自己穿衣——等着家長穿衣;自己走路上幼兒園——家長抱着入園;自己睡覺——家長拍着睡覺。

過程

1.引導幼兒分析圖片

(1)一張一張地出示圖片,讓幼兒描述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然後一組一組的擺放,讓幼兒描述。

(2)幼兒分析“哪個寶寶好?”,“爲什麼好?”

(3)讓幼兒聯繫自己,說一說誰像這個好寶寶,自己是怎樣做的。

2.觀察圖片

展示全部圖片,成組擺放,讓幼兒一邊看圖片一邊聽朗誦:

我長大了,吃飯不要媽媽喂,

我長大了,走路不用媽媽抱,

我長大了,不用媽媽穿衣服,

我長大了,不用媽媽陪着睡覺。

建議

1.家長要配合,教育幼兒學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2.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帶領幼兒學會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