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優秀教案模板彙總七篇

精選幼兒園優秀教案模板彙總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幼兒園優秀教案模板彙總七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一、 活動目標

1、 在多種形式的感受中,使幼兒知道樂曲的名稱,瞭解樂曲的性質(歡快、抒情、歡快)及三段體的曲式結構。

2、 培養幼兒聽音樂的興趣及聽音樂的良好習慣。

3、 在感受過程中,啓發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現音樂,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二、 活動準備

1、 律動《可愛的小精靈》

(1)“今天楊老師請來了一位神祕的客人”(教師穿着魔法師的衣服出場)

(2)“哈哈,親愛的小朋友們,我是一位魔法師,今天,我帶來了有魔力的糖送給你們每一位小朋友,現在請你們張開嘴巴。”(教師分糖)

(3)“現在你們吃下了我的魔糖,就變成了我的精靈,只要聽到我的琴聲,魔糖就會在你們的身體裏滾動起來。聽到低音時,魔糖就滾到了你們的腳上。聽到高音時,魔糖就滾到了你們的手上。聽到中音時,魔糖就會滾到你的全身。聽到‘叮’一聲魔糖就停了下來。我的精靈,我要開始彈琴了!”

(4)“魔糖、魔糖,滾起來,精靈、精靈,變變變!”

(5)教師彈奏高音、低音和中音,幼兒按照不同的音高創編動作。

2、音樂欣賞《鐘錶店》

(1)“可是,有一天,魔法師和精靈們發生了一件事,讓我們來聽聽音樂。”

(2)完整地欣賞音樂,提問:你覺得他們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幼兒自由回答)

(3)教師播放音樂,有感情的講述故事

(4)“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地聽音樂,然後告訴我音樂的前面、中間、後面一樣嗎?啓發幼兒根據音樂的節奏、速度、力度等音樂的表現手段,感知音樂的性質(前面很歡快,有點快;中間的音樂很像在跳舞,有點慢;後面和前面是一樣的。)

(5)分段欣賞

l 第一樂段

A、 小精靈們趁魔法師不在家,偷偷地溜了出去,每一個小精靈走路的樣子都是不一樣的。B、 聽第一樂段幼兒做動作。老師及時評價有創造性的並符合節奏的幼兒的動作。

l 第二樂段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2、能用簡單的語言“大的”、“小的”來表述物體的大小。

3、願意參加“送禮物”的遊戲,在遊戲中體驗當小主人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大小不同甜餅、汽車、蛋糕模型、禮物等物品若干;大熊和小熊圖片。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初步感知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2、活動難點:能用簡單的語言“大的”、“小的”來表述物體的大小。

3、指導要點:通過觀察、比較,引導幼兒區分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四、活動過程

1、初步感知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1)情境講述,引發興趣。

教師出示大熊和小熊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大小

教師:看一看,誰大誰小?

(2)遊戲活動:分甜餅。

出示大小兩種甜餅,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大小。

教師:看一看,甜餅有什麼不一樣?好吃的甜餅怎麼分?

引導幼兒將大甜餅和小甜餅分給客人吃,並用“大的。。給大。。吃”的語言表述。

反思: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通過觀察並認識大小。在第一環節中,我先出示自己帶來的玩具熊,讓幼兒都能說他們是誰,我請幼兒將這玩具熊進行比較,說說他們有什麼不一樣,小朋友觀察的比較仔細,說出了大小不一樣、還用一句完整的話說出誰比誰大、誰比誰小。並和孩子一起玩遊戲,同樣也是讓孩子區分大小。

2、進一步觀察、比較,用簡單的語言表述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1)探索發現:引導幼兒觀察並比較各式禮物的大小。

請幼兒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引導幼兒學習用“大的、小的”語言來進行表述。

(2)互動遊戲:送禮物。請幼兒隨音樂自行挑選禮物,要求把大的禮物送給熊爸爸,小的禮物送給熊寶寶,引導幼兒用“大的。送給大的。”。並且在送禮物時提醒幼兒使用禮貌用語。

反思:接着我又提出問題,請幼兒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引導幼兒學習用“大的、小的”語言來進行表述。小朋友們興奮極了。

3、評價總結,形成初步大、小概念。

(1)師生共同評價大家送的禮物是否合適,並小結:熊爸爸大,吃大甜餅,有大蛋糕和大汽車;熊寶寶小,吃小甜餅,有小蛋糕和小汽車

(2)教師以熊爸爸和熊寶寶的口吻說:“謝謝你們的禮物,我們非常高興,你們都是好客的小主人。”

反思:最後小結孩子們都很感興趣,並能學會說謝謝等禮貌用語。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根據花瓣的形狀或組合後的形狀大膽想象,添畫成想象中的物體。體驗借形想象創作的樂趣。準備: 將各色卡紙剪成大小不同的花瓣若干。鉛畫紙、水彩筆、雙面膠。

  活動過程:

愛變魔術的花瓣兒

——花瓣兒飄到小溪裏,變成了花瓣兒魚,多可愛呀。

——出示剪好的花瓣兒:這些是愛變魔術的花瓣兒,想一想,它會變成什麼呢?

花瓣兒變變變

——出示一片花瓣兒: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花瓣變成了什麼?

——如果用幾片花瓣兒在一起,又會變成什麼?(啓發幼兒變換不同方位進行想象)

——幼兒用花瓣兒拼擺出各種物體。(啓發幼兒變換不同方位進行想象)

花瓣兒變魔術

——這些花瓣兒真有趣,能變出許多的東西。請你們將花瓣兒貼在紙的合適位置,然後用筆添畫,讓它更像某樣東西,可以用一片花瓣兒變,也可以用幾片花瓣兒一起變,比比誰變出的東西最神奇、最多、最像。

——幼兒操作,鼓勵幼兒創作出與別人不一樣的作品。

——展示作品,引導幼兒欣賞想象合理、獨特新穎的作品。

  課後反思:

中班幼兒具有豐富的想象力,這個活動能夠引發幼兒美妙的遐想,每個幼兒的想象力都不一樣,讓幼兒先通過說出自己的想象,再把自己的想象通過拼畫、添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同時激發幼兒的創作樂趣。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興趣濃厚,每個幼兒都積極的參與,樂於把自己的想象跟同伴分享。但是在操作的環節,有些幼兒不能很好的把想象用拼畫、添畫形式表現出來,想得出來,做不出來,可能是在引導的時候不夠形象、明確。不過整個活動幼兒都開心、快樂,對自己的創作很有成就感。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熱愛家鄉、對自己是新疆人感到驕傲。

2.瞭解新疆的一些重要成就,知道與新疆相關的人物、事物。

3.能感受到家鄉的發展變化併爲此感到高興。

重點難點:瞭解新疆的一些重要成就,知道與新疆相關的人物、事物。

能感受到家鄉的發展變化併爲此感到高興。

活動準備

PPT文稿、《我愛雪蓮花》歌曲、阿迪力視頻、阿里木視頻、《我的家鄉》數字故事、記分牌、選手胸牌。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今天,崔老師想和大班的朋友們再玩兒一下猜猜樂遊戲。”

教師:“我們分爲藍隊和紅隊進行比賽,請自由分組。你是哪一組的就佩戴哪一組的號牌。”“現在請小選手們上場!”

(二)基本部分

1。幼兒分成兩組進行比賽。並由幼兒商量比賽規則。

教師分別出示“葡萄”“石榴”“大巴扎”“紅山”“阿凡提”“雪蓮花”“阿迪力”“阿里木”的圖片請幼兒描述特徵。

要求:兩組每次各派一名幼兒輪流參賽,其餘幼兒提供信息,猜對得分,如果提供信息的幼兒直接說出謎底則減分。

師:“我已經把所有要猜的東西放在大屏幕裏了。來猜謎的孩子要背對大屏。坐在座位上的朋友們任務很重的,要通過你們的語言或者動作去描述這個東西的最大特點。比如打一個什麼?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等等。”“可是這個圖片上物品的名字可以直接說出來嗎?”最重要的信息:所有的圖片都與新疆有關。

2。觀看阿迪力高空達瓦孜視頻。

提問:(1)看完來自新疆的高空王子的表演,你有什麼感覺?

(2)吉尼斯世界紀錄是什麼意思?

3。觀看阿里木感動中國領獎視頻。

提問:

(1)爲什麼要流淚?

(2)當我們新疆人在感動中國的領獎臺上時,你有什麼感覺?

4。我對家鄉的心裏話。

教師播放數字故事《我的家鄉》

(三)結束部分

師幼共同合着《新疆吆喝》的音樂,跳舞結束活動。

師:“親愛的孩子們,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了這麼多和家鄉新疆有關的事,希望我們的家鄉越來越好,新疆亞克西!”“讓我們一起給我們的家鄉送一個祝福吧!”

活動總結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社會領域的目標中指出:5—6歲的幼兒應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還能說出自己家所在的省、市名稱。知道家鄉的代表性特徵。本次活動體現了《指南》精神,讓幼兒在活動中更瞭解自己生活的社會環境,爲孩子進入社會打下一定的認知基礎,使孩子更關心、更願意瞭解身邊的人與事。

本活動來自於幼兒生活的周圍環境,是幼兒所熟悉的但又是相對零散的知識經驗。在日常生活中,幼兒通過與自然、成人,社會的交往與接觸,取得了對家鄉較感性、零散、片面的生活知識經驗。通過本次活動,不但使幼兒對家鄉的已知經驗得到了進一步梳理,而且通過交流與討論,使幼兒學會了分享彼此的知識經驗,體驗到交流分享的樂趣。

大班幼兒有根據圖片或其他信息自主表達的能力,活動中給與幼兒充分的自主表達的時間。孩子在個別交流、集體交流的過程中,我關注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結果,培養幼兒大膽表達的能力。

在社會活動中我避免了過多說教與灌輸,選擇了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知識點與多媒體的有機結合、動與靜的學習方法相結合,始終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

我的提問、談話、交流和講解語言可以更加精煉,更適合幼兒的傾聽習慣。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單雙手頭上投擲,增強手臂力量。

2、感受創造與運動結合的樂趣。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安靜傾聽同伴的講話,並感受大家一起談話的愉悅。

活動準備:

1、灌水的氣球(彩色的水)人手一個,畫衣每人一件,畫架、顏料若干。

2、場地佈置:在草地上支好畫架,並鋪紙,投擲線距畫板2米。

活動過程:

一、神奇的小畫家。

幼兒聽音樂《小畫家》,做律動,活動身體。

二、神奇的作畫。

討論:雙手離開畫布該如何作畫?引出用彩彈投畫。

三、彩彈轟響。

(1)初試。(幼兒自由拋、投)

(2)模仿(模仿同伴、教師)

(3)合作作畫。(教師簡要地總結動作要求,並提出合作要求。)

(4)幼兒用力投擲,使氣球破碎,形成彩色的圖案。

四、彩彈的聯想。

(1)欣賞七彩的畫布。

(2)添畫。

(3)在用彩彈投擲的基礎上,用紙團、手指漆畫。

教學反思

縱觀整個活動過程,幼兒學得輕鬆、玩的開心,在遊戲中鍛鍊了幼兒的平衡能力、靈敏性等,達到了活動的目標。不足的是,我在活動的過程中,沒有及時組織幼兒和鼓勵幼兒。今後在活動過程中,我要及時的把握好教師和幼兒的角色。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和展現自己的優點。

2、培養幼兒自信心。

活動準備:

故事《毛遂自薦》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出本次活動。

1、教師講述故事。

教師:今天鍾老師帶來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毛遂自薦》,仔細聽故事,待會鍾老師要考考你們呢!(教師講述故事)

教師:小朋友們故事聽完了那我要開始考你們咯!

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故事裏說的是誰?你們知道什麼是自薦嗎?(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看法)

教師小結:自薦就是自我推薦,即自己說出自己的優點和本領。

2、通過提問引出本次活動。

教師:一個人如果有本領,別人又不知道,該怎麼辦呢?是一個人呆在一邊等人來請呢?還是不怕譏笑,勇敢地站出來自我推薦呢?(教師引導幼兒思考並試着個別的回答。)

教師小結:當一個人有本領,別人不知道的時候我們可以勇敢地站出來自我推薦,就像我們在上課時,老師提出問題後,如果我們自己知道,那我們就可以積極舉手回答問題,這也是自我推薦。

二、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本領或優點。

1、教師先以自己爲例說說自己的優點,並鼓勵幼兒大膽自薦。

教師:小朋友不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或本領,鍾老師也有自己的優點,今天我先來說一說我的優點或本領,我是幼兒園裏的一名教師,我會教小朋友們新的知識和本領,而且我每天都能夠按時起牀來幼兒園上班。我的優點是關心班裏的每一個小朋友,當有小朋友需要幫助時我會及時的幫助他,瞧!老師是不是很棒啊!

教師:小朋友們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優點呢?我們也來誇誇自己身上的優點(或自己會的本領),來毛遂自薦吧!

2、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請幼兒來說一說。

教師:小朋友們現在可以先和自己旁邊的小朋友說說自己的優點或自己會的本領,待會請小朋友跟大家一起分享!(先讓孩子與同伴分享交流)

3、幼兒在表述時,對幼兒說出的優點給予迴應。如你會畫畫呀,真能幹,下次請你展示你的作品等等。用這些激勵的話語,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教師小結:原來小朋友們各自身上都有這麼多的優點,以前老師我都不知道呢!現在聽你們這麼一說,我更加喜歡你們了,你們喜歡自己嗎?(喜歡)

三、活動結束。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毛遂自薦”,你們開心嗎?原來我們都是最棒的!那麼回家後也向爸爸媽媽自我推薦吧!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接觸並認識了數字,初步懂得數的實際意義。本活動旨在通過按數撿蛋、數蛋、玩“偷蛋”、幫雞媽媽數蛋等遊戲形式,讓幼兒樂於參與集體活動,在遊戲中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並能排除大小、顏色、排列形式等因素的干擾,學會手口一致有序地點數,不漏數,說出總數。

點評:教師的選材和設計思路好。《指南》指出:幼兒對基數意義的理解是從他們的數數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正是數數,特勳是數數的動作以及對動作的反思起到了一座橋樑的作用——幫助幼兒在具體的實物和抽象的數概念之間建立起聯繫。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集體活動,在遊戲中本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2.學會手口一致有序地點數5以內的數量物,並說出總數。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點評:老師擬定的巨標較恰當,把“樂意參與集體活動,在遊戲中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作爲本次活動的重要目標。數學較爲抽象。小班幼兒學習數學需要老師創設遊戲的情景,幼兒在遊戲中體驗到數學活動的樂趣,才能激發其學習數學的興趣,樂意參與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幼兒認識了數字1—5,幼兒有初步的點數經驗。

2.物質材料:小老鼠頭飾,大籃子6個,小籃子30個,蛋寶寶(熟的鴨蛋、雞蛋);一排或兩排的蛋盤每人一個,繪有不同數量蛋的卡片30張,“倉庫”3座,大黑板一塊,1—5的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1.“撿蛋”——學習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的數量物。

(1)自由撿蛋。要求:撿一個數一個;撿的蛋應和籃子上的數字一致。

(2)提問:你撿了幾個蛋?(檢驗幼兒撿的蛋是否和數字對應。)

(3)再次撿蛋。要求:聲音響亮,邊撿邊數,並把蛋盤的每個洞洞都填滿。

點評:教師注重創設自由寬鬆的遊戲的環境。佈置一片草地,草地上有許多蛋,準備的蛋盤可以裝2—5個不等的蛋。蛋盤的洞和上面貼的數字一樣,引導幼兒按數字撿蛋,滲透按數取物。讓幼兒在撿蛋過程中學習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的數量物,幼兒非常感興趣。針對不同能力的幼兒,教師通過提問和再次撿蛋進行指導,促進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都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準備的蛋大小不一,讓幼兒感知數數是不受大小限制的。

2.“數蛋”——學習有序點數5以內的數量物。

(1)集中點數:盤裏的蛋有幾個,一邊點一邊數。

(2)引導思考:我也撿了很多蛋蛋,可是我數來數去,怎麼也數不清,誰來幫幫我?

(3)師幼交流:發現一排蛋盤點數的順序——從最前面的開始數。

(4)引導思考:我發現有的蛋盤和我的不一樣。這種兩排的蛋盤、圓形的蛋盤該怎麼數呢?

(5)師幼討論、交流,發現兩排蛋盤的點數順序——一排一排地數;圓形蛋盤的點數順序—一順時針方向數,不重複數。

(6)小結:不管蛋怎麼排,有序地數數可以避免數錯。

點評:數學活動一般是屬於高結構的內容,教師在此環節先選擇退位,請幼兒來幫老師數蛋,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然後再出示不同排列形式的蛋,以啓發式的問題引導幼兒用正確的方法數蛋,體現了由淺入深、逐步提高難良的教學原則。

3.遊戲:《小老鼠偷蛋》——進一步鞏固5以內數的點數。

(1)教師介紹玩法、規則:當聽到“睡着了”時,小朋友要閉上眼睛。

(2)師幼共同玩遊戲“小老鼠偷蛋”,啓發幼兒數數自己的蛋是否被老鼠偷吃了,進一步鞏固手口一致的點數方法。

點評:此環節教師設計了《小老鼠偷蛋》的遊戲,進一步鞏固手口一致的點數方法,調動幼兒反覆數數的興趣,並有機滲透比較多與少,引導幼兒說說被小老鼠偷走蛋後,你手裏的蛋是變多了還是變少了?少了幾個?

4.遊戲:《幫雞媽媽數蛋》——進一步學習點數排列方式不一的數量物。

(1)送蛋:請幼兒將蛋盤裏的蛋數一數,並送到相應數字的倉庫裏。

(2)幼兒點數卡片上的蛋:雞媽媽生了多少蛋?請你們幫助它數數好嗎?數好了也將它放在相應的倉庫裏。

(3)小結:不管蛋怎麼排——緊緊地挨在一起,或是間隔的,或是躲在後面的,或者裝在不一樣形狀的盤子裏的,小朋友都能將它們有序地數清楚,並放在相應的倉庫裏。雞媽媽很開心,謝謝小朋友們!

點評:此環節教師再次設計了遊戲情節,以幫雞媽媽數蛋的形式進一步鞏固點數不同排列方式的蛋,調動幼兒反覆數數的興趣,並滲透歸類擺放,同時又提高難良——從點數實物蛋過渡到點數卡片上的蛋,因爲卡片上後排的蛋只能看到一部分,需要幼兒認真觀察和正確點數。幼兒在玩中學,在玩中獲得發展,較好地完成了活動B標。

活動反思:

一般來說,幼兒對於數學活動會顯得很不感興趣。但在這個數學活動中我看的出幼兒一直處於好學、興奮的這個狀態中。

優:讓幼兒體驗到了對數學活動的樂趣,讓他們變的主動在學。目標也有基本達到。環節設計比較清晰,新穎,難度也層層遞進,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幼兒在不停的圍繞我的思維轉。

缺:在有些細節方面我想的還不夠周到。導致幼兒在找樹葉這個環節中進行了過於簡單的操作,幼兒沒有動腦筋,沒有去數數。在請個別幼兒上來介紹瓢蟲和糾錯的時候可以請下面的孩子也參與進來。而在最後一個環節中,增加了難度,卻並沒有進行講解示範,導致幼兒盲目操作,一片混亂。作爲一名新教師我還需要不斷學習,不斷磨練,不斷進步,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