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美術教案範文彙編八篇

【精選】幼兒園美術教案範文彙編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91K 次

作爲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美術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幼兒園美術教案範文彙編八篇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練習按一定的方向上下塗色。

2、塗色時有一定的耐心,保持作品的整潔。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香蕉範例畫一張,蠟筆若干支,香蕉作業紙若干張。

2、實物香蕉一個。

活動過程:

(一)觀察香蕉

—◇—寶寶,看看這是什麼?它長什麼樣的?

(二)出示香蕉範例畫,寶寶欣賞

—◇—寶寶看看這是什麼呀?

—◇—香蕉是什麼顏色呀?(黃色)

(三)示範塗色

—◇—我們寶寶要穿衣服,香蕉寶寶也要穿衣服,穿了一件什麼顏色的衣服呢?

—◇—哪個寶寶幫助老師找一支黃色的蠟筆?

—◇—小蠟筆,跑跑跑,不要跑到外面去,上邊跑,下邊跑,每個地方都跑到。

老師一邊塗色一邊用語言講述。

評析:觀察與示範中大部分寶寶能集中注意力,對黃色認識較清,從環節上看難點是讓寶寶掌握正確的塗色方法,能在一定的範圍內塗。於是我採用了自編兒歌讓寶寶快樂地進行學習塗色,在兒歌的帶動下,增強了寶寶的塗色意識,給寶寶一個塗色之前的新鮮感。

(四)寶寶塗色

—◇—這裏有好多的香蕉寶寶沒有穿衣服,我們寶寶用能幹的小手幫助它,好嗎?

寶寶塗色時,提醒要塗香蕉寶寶的身上,要上下上下塗,提醒寶寶邊說邊塗。

(五)展示寶寶的作品,大家一起欣賞。

評析:以前寶寶在剛開始進行塗色練習的時候總是漫無目的地亂塗。爲了讓他們保持畫面的整潔,能夠耐心地塗色,在塗色時寶寶們也跟着我邊念兒歌邊塗色,果然孩子們都非常的認真,都能控制住自己的小手,不讓蠟筆塗到外面去,而且還能上下塗。通過念兒歌我覺得每個寶寶的技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更有耐心了。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在光滑的瓶身上粘貼彩紙或者其他材料,耐心地完成作品。

2、引導幼兒大膽的裝飾塑料瓶。

活動重點:

1、嘗試在光滑的瓶身上粘貼彩紙或者其他材料,耐心地完成作品。

2、引導幼兒大膽的裝飾塑料瓶。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大膽的裝飾塑料瓶。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帶一個空塑料瓶。

2、各種顏色的及時貼、皺紋紙、水彩筆、剪刀、雙面膠。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小朋友,你們還記得《調皮的七彩光》這個故事吧?那你們告訴老師太陽公公有哪些光線寶寶?出示七彩寶寶。七彩寶寶裏你最喜歡哪幾種顏色?

二、讓瓶子變身: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隻塑料瓶,你們覺得它漂亮嗎?

2、老師用喜歡的幾種顏色給它穿上了美麗的衣服,現在,你們覺得它漂亮嗎?

3、讓幼兒想一想,你怎樣把它變得很漂亮。

4、老師知道你們都很聰明,你們都很棒!一定會用各種顏色做出比老師的還要漂亮的花瓶。

三、製作七彩花瓶:

1、讓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將彩色皺紋紙粘貼到瓶身上(撕貼、剪貼)。

2、引導幼兒用彩色紙上剪出各種圖案,粘貼到子身上。

3、鼓勵幼兒用多種鮮豔的顏色,大膽的進行裝飾。

4、教師巡迴指導,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完成作品。

5、引導幼兒互相欣賞自己耐心製作的花瓶,並說說自己的感受。

四、七彩花瓶展示會:

1、引導幼兒互相欣賞自己裝飾的花瓶,然後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作品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

2、表揚色彩鮮豔、大膽裝飾的小朋友。

五、活動小結:

1、小朋友你們都把塑料瓶打扮得很漂亮了,你們都很棒!

2、看看,你們的七彩花瓶和老師的有什麼不一樣?

3、把裝飾好的七彩花瓶,放在自然角里來打扮我們的活動室。

小班情景美術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對美術的興趣。

2、學習畫一個封閉的圓,並在圓的基礎上添畫成小雞。

3、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4、在浸染、欣賞作品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準備:

1、每名幼兒胸前一隻母雞圖,藏三支油畫棒。

2、若干只剪成雞窩的粉色卡紙。

教學過程:

1、幼兒別上母雞圖,帶上三支油畫棒。隨音樂《老母雞》學母雞拍拍翅膀進入室內坐下來。

2、小母雞們有什麼本領呢?哪隻母雞能幹,用你的油畫棒生個雞蛋。

其它小母雞也來生雞蛋吧,我們去找個雞窩生個蛋,雞窩在哪兒呀?音樂四遍,幼兒隨音樂自由畫蛋。

生了這麼多的雞蛋我們心情怎麼樣?

3、如果能把雞蛋孵出小雞來,那一定更幸福吧。這次讓母雞媽媽先來試試。(音樂時,教師邊示範邊念兒歌:啄破一個洞洞,露出尖尖嘴巴,伸出二隻小腳,嘰嘰嘰嘰叫媽媽。)我孵出小雞來了,你們想不想把蛋孵成小雞呢?(音樂四遍,幼兒自由地找個圓畫成小雞。教師提醒幼兒把一些空的雞窩畫小雞。)

4、小母雞們真能幹,大家想想小雞們喜歡去哪裏玩,愛吃什麼食物,我們給它添畫上去。

5、我們真能幹,不僅會生蛋還能孵出小雞來。我們帶雞寶寶去外面曬曬太陽,做做遊戲吧。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幼兒掌握了畫圓的方法,我通過出示漂亮的母雞圖片,引起了幼兒的興趣。在示範畫圓前,我應該帶領幼兒用手在空中比劃一次畫圓,這樣有助於幼兒後面的用畫筆在畫紙上畫圓。在示範畫圓時,我應該隨即的強調一下拿畫筆的正確姿勢,每一個細節都要注意到,下次活動中應該更加的細心與全面。在幼兒動手畫圓時,我不但注意指導個別幼兒,還隨時顧忌全部的幼兒,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幼兒,這點在以後的教育活動中要繼續保持。結束部分,幼兒的注意力不夠集中,以後我可以請幼兒自己來給大家介紹作品,這樣能更好的帶動幼兒的積極性。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激發幼兒染紙的興趣。

2、引導幼兒學習宣染的基本方法。

3、通過染紙活動培養幼兒初步表現美的能力。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重難點分析:

1、重點:學習宣染的基本方法。

2、難點:幼兒能不斷變換紙的折法,染出不同圖案的紙樣。

活動準備:

各種調好的顏料和宣紙、兩個展板、衛生紙、調色盤、宣染作品、宣染衣物、錄音機、音樂帶、絲巾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時間大約5分鐘)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件非常漂亮的東西,你們想不想看呀?跟我來,小朋友站好了,掀開布,這麼多漂亮的畫,我們一起來欣賞。小朋友看這些畫跟我們平常畫的畫一樣嗎?

(色彩的對稱、線條的模糊、有摺痕、紙不一樣等)這樣的紙叫宣紙(讓幼兒說一邊),請小朋友摸一摸,宣紙很軟,特別容易吸水。再看上面都有什麼樣的圖案?(有圓的、有橫條狀的、有方的等)

二、展開:(時間大約20分鐘)

1、提問:小朋友你們誰知道這些作品是怎樣製作出來的?請幼兒談一談。它們不是畫出來的,而是染出來的,怎麼染呢,先請小朋友上位,看老師。

2、介紹材料:小朋友看我手裏拿的是什麼?宣紙。宣染用的材料有宣紙和各種水粉顏料,選用宣紙是因爲它吸水力特別強。

3、講摺紙方法:剛纔在看展覽時,有小朋友說宣紙上有許多的摺痕,那是因爲在染紙前我們要先將紙摺疊,紙的折法有很多(教師示範),比如可將紙折成正方形、三角形、捲成長的等,這樣可以染出各種不同的圖案。

4、講解染色的方法:宣染的方法是很多的,小朋友看第一幅圖他的花紋是什麼樣的?它用的方法是染邊法,只染圖紙的邊;第二幅圖他的花紋看上去是一塊一塊的它用的是染角法,只染圖紙的角;最後一幅他的花紋像什麼形狀?這幅圖用的是邊角都染法。剛纔老師給小朋友簡單介紹了幾種有染邊的、有染角的、有邊角都染的,小朋友我們也來試一試好嗎?你們想先染那一種?先來學習染邊的(教師示範),先將紙摺疊,然後把疊好的紙的一個邊輕輕地佔上水粉顏料,馬上拿起讓顏料自然陰開。然後在染下一個邊,每次染選擇1—2種顏色。染好後將紙輕輕地打開,晾乾即可。染角的,它是指將紙的每個角都染上不同的顏色,染的步驟跟染邊一樣,我請幾個小朋友來試一試(教師小結)。第三種是邊跟角都染,你可以染兩個角,一個邊:也可以一個角兩個邊隨意,誰想來試試?請幾個幼兒嘗試。

5、幼兒染紙:他們染的真漂亮,其他小朋友是不是也想試一試,老師今天爲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的“小手絹”,請所有的小朋友都來嘗試一下,看誰染的“手絹”最漂亮,小朋友願意嗎?在染之前先請小朋友一起來折“手絹”,看能着出多少種圖形,教師小結。一起染“手絹”,教師巡迴指導。

6、教師小結。比一比看誰染的漂亮,讓染的好的小朋友談一談是怎麼染的,用的什麼方法。今天小朋友都學會了宣染,而且染出了這麼多漂亮的“小手絹”,你們表現的真棒。

7、展示會:小朋友看老師跟剛纔有什麼不一樣嗎?這塊漂亮的絲巾就是印染出來的,其實在生活中還有許多印染的東西,小朋友看這些小衣服、書包、帽子都是用染出來的,我請幾個小朋友來穿一穿它,你們穿的衣服真漂亮,你們能站到臺上給我們展示一下嗎?放音樂,幼兒時裝表演。其他小朋友我們也拿着自己染的“手絹”上臺展示一下好嗎?

三、結束:(時間大約5分鐘)

請小朋友把染好的“手絹”拿給其他小朋友看一看,也來教給他們。

活動反思:

在成人的世界裏,很多東西的外形色彩在頭腦裏都已經固定化了,包括現在的一些孩子在經歷過後後也會產生這樣的念頭。就像以前問起:“太陽時什麼顏色的?”時候,孩子們基本上異口同聲的說:“紅色!”其實哪怕是紅色也可以分成好多種紅,如橘紅、玫瑰紅、粉紅等。所以當我看到不一樣的孩子塗色時,起先我是不動聲色的,讓他自由的進行,等差不多時再與他交談並且組織孩子們討論。孩子的想法創意很好呀!有許多人性化的思想。因爲說得有道理,原先反對並提醒要用三角形的孩子也開始贊同了,我想所謂的天真的孩子間的說服就是這樣的吧。只要孩子能對自己的作品有個說法,那麼偶爾脫離一下實際又何妨呢!他的心中是明朗的,而表現本來就是多樣的。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手指在指定範圍內點畫,表現斑點狗身上的花紋、

2、注意保持手指和畫面的乾淨。

3、對手指點畫的活動感興趣,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張畫好的狗圖片。

2、黑色顏料、抹布。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小狗圖片,情景導入,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1、老師出示小狗的圖片,(以小狗的口吻):嗚嗚……師:你怎麼啦,小狗?

小狗:我……我把衣服丟了,現在這樣回去媽媽肯定不認識我了。

師:我來幫你找,那你的衣服是什麼樣子的?

小狗:我的衣服上有黑色的斑點。

師:(老師僞裝找一找,可是沒找着)小朋友,我們來幫小狗做一件,好嗎?你的衣服是什麼樣子的?

小狗:我的衣服上有黑色的斑點。

二、幼兒學習用手指畫點,表現斑點狗身上的花紋1、師:(老師出示食指,啓發幼兒用食指蘸上黑顏色在小狗身上點黑色斑點)寶寶們知不知道老師用什麼點黑點呀?(幼:食指)2、師:看看我們今天用它來幹什麼呢?

3、教師示範、老師先在小狗身上點畫了兩個黑斑點,然後啓發幼兒點畫黑斑點。添畫完畢出現了一隻可愛的斑點狗,激發幼兒操作的慾望。

三、幼兒操作,老師巡迴指導操作要求:

1、引導幼兒在輪廓線內畫黑斑點,給小狗穿上一件漂亮的斑點衣服。

2、用手指點畫時要注意手指在畫紙上點一下馬上拿開。

3、提醒幼兒注意畫面整潔,點畫完用抹布把食指擦乾淨。

四、展示幼兒的作品,舉辦斑點狗比賽師:今天,我們來進行一場斑點狗選美比賽吧!(教師簡單講評,表揚畫面整潔的幼兒)師:我們小朋友幫斑點狗穿的斑點衣服都很漂亮,它們呀都是漂亮的斑點狗!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水拓畫是一種在水上點顏色,使其在水中自然流動或運用工具,形成花紋。最後把橡皮泥輕鋪水面,利用物品吸水特性留住筆或水的痕跡,創作出炫彩棒棒糖。

我們中國人是水上作畫的鼻祖,清澈透明的水面,隨意灑上顏料,筆尖觸水緩緩遊走,紅色、藍色、黃色花瓣躍然而出,一朵燦爛的太陽花浮出水面。如此獨特的繪畫形式,定能激起孩子的探索慾望,在作畫過程中,顏色間的碰撞,顏色間的融合,讓孩子體驗五彩繽紛是顏色世界。就好像從微小的細胞到宏大的宇宙,都能在水拓畫中得到詮釋。更像生命誕生之初和繁衍不息的紋理。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水拓畫的奇妙和美

2、學會水拓畫的方法,並創新出不同的花紋

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水拓畫的方法

難點:創新出不同的花紋

活動準備

顏料、滴管、盤子、小棍、白色膠泥、梳子

活動過程

1、導入

教師:你們喜不喜歡吃棒棒糖?今天老師帶來了好多漂亮的棒棒糖。

教師出示成品棒棒糖,孩子欣賞

提問:棒棒糖漂亮嗎?你喜歡它哪裏?顏色怎麼樣?

2、欣賞更多的水拓畫的圖案

教師:老師這裏還有很多這樣漂亮的圖案,分享給小朋友們看一看。

提問:你看到了些什麼花紋?都有些什麼顏色?你看到這些花紋你覺得像什麼?

介紹水拓畫的畫法

教師:那麼多漂亮的花紋,你們想不想知道是怎麼畫出來的?

3、幼兒觀看操作視頻

4、幼兒進行嘗試作畫

(1)教師邊示範邊講技巧

(2)幼兒自己嘗試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5、小結

(1)互相欣賞作品

(2)教師總結制作過程中的問題和鼓勵小朋友的創意。

活動反思

本節課選擇了很新穎的一種繪畫方式——水拓畫,它是在調好的水上點顏色,然後運用工具讓顏色在水裏形成花紋,最後拓印在幹了的橡皮泥上,從而裝飾出漂亮的花紋。這個選材固然新穎,但畫起來很講究技能技巧的,我在上課前試驗了很多很多次,首先調水就非常難,要按照比例調配,還需要溫度,水調輕了、稠了,顏料暈染的就不好,最後效果也就不好。

孩子們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水拓畫,當看到成品棒棒糖後都很驚訝,於是對提供給他們的材料開始無限的猜想,有的孩子認爲是用顏料直接點上去的,有的是覺得小棍點上去的,這一環節大大提高了他們的興趣,之後緊接着給他們看了視頻,驗證了他們之前的各種猜測,同時也學習了正確的操作過程,看完視頻後,我沒有問他們你在視頻裏看到了什麼?或者作畫的步驟是什麼?而是問:看完視頻,你打算怎麼做?這樣孩子就能回憶視頻內容,把自己操作步驟理一遍,只是我找的視頻可能播放速度有些快,也沒有語言解說,孩子看了一遍下來,只學會了把顏料滴在水裏,有的甚至是擠在水裏,在用小棍隨意攪一通,就完成了,這一環節其實可以在稍微慢一點、稍詳細一點可能更好。之後,我用投屏的方式,親自現場操作了一次,因爲水拓畫和其他課程不一樣是它沒有辦法將操作材料立起來或是在黑板是展示,但是隻在桌子上操作,孩子不一定能觀察到,所以用了投屏的方法,將我操作的實況,同步投到教室的一體機屏幕上,這樣全部孩子都能清晰、詳細的看到我的每一個步驟是怎麼操作的,再加上我一邊操作一邊解說,並把需要注意的事項都講解清楚,這一遍孩子就學的很紮實,等到實際操作的時候,效果就要好的多,只是花紋都比較單一,因爲是小班,只教授了最簡單的畫法,等他們再熟練些,我打算可以再豐富花紋的畫法,讓孩子們畫出更漂亮的水拓畫。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用誇張的手法畫出小朋友穿着爸爸衣服的。

2、用誇張的手法體現出爸爸高大的形象。

3、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範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4、願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爸爸的衣服一件,範畫一張、蠟筆、勾線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課題。(請一名幼兒穿着爸爸的大毛衣進活動室)

XX小朋友今天跟平時有什麼不一樣?(衣服不是他的,很大)

你穿的是誰的衣服?(爸爸)

你們看,爸爸的衣服穿在小朋友身上是怎麼樣?(很大、肥肥的)

爲什麼?(爸爸的個子很高,爸爸身體胖胖的)

二、講解示範。

你們想不想穿一穿爸爸的衣服,(想)教室裏沒有爸爸的衣服,我們來畫一件爸爸的大衣服。(示範畫爸爸的大衣服)

我們來穿一穿爸爸的大衣服。(添畫上幼兒的頭、腳)

三、幼兒作畫,老師巡迴指導。

提醒幼兒要把爸爸的衣服畫的大大的,顯示出爸爸高大的形象。

四、結束。

讓我們穿上爸爸的衣服到外面去。

教學反思:

幼兒的學習是非常情緒化的,與興趣有極大的關係。要使幼兒對學習保持穩定的興趣,所選教材必須新穎,毫無新奇的學習內容會使他們感到厭煩。怎樣使幼兒對美術活動—《好大的爸爸》感興趣,我反覆地思考決定用“我穿爸爸的衣服真滑稽”這一形式來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在活動一開始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讓謝沐楊小朋友穿上一件大毛衣到活動室,讓幼兒觀察謝沐陽小朋友同平時有什麼不一樣。看到謝沐陽這一滑稽的樣子,小朋友都很開心地笑了,學習的興趣一下子就調動起來,孩子們很好奇,很想知道謝沐陽爲什麼要穿上這件大毛衣到活動室。在這樣一種輕鬆愉快的環境裏,我對幼兒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謝沐陽小朋友同平時有什麼不一樣?”孩子們能接着我的話題馬上回答:“衣服太大了。”“手看不見了。”“肚子也看不見了。”……“對,那沐陽你告訴小朋友你穿的是誰的衣服?”沐陽大聲地說:“是我爸爸的。”哦,原來是爸爸的毛衣,孩子們恍然大悟。在這一環節裏,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知道同爸爸相比,“爸爸個子很高,自己個子很矮”。在第二個環節裏,我是這樣設計地,請小朋友畫一件爸爸的大毛衣,讓自己穿一穿,感受一下自己穿上爸爸的毛衣的樣子。孩子們的興趣很濃,一個個都很快地描繪出這樣一副畫:爸爸的毛衣大大的,自己的頭會變得很小,手會藏起來看不見,衣服下面只能看見自己的一雙小腳。使幼兒感受到自己穿上爸爸的毛衣真滑稽。

在整個活動中,我爲孩子們創設了一個舒適地學習環境,使他們能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學習態度,學會運用誇張的手法來描繪出小朋友穿着爸爸衣服的滑稽形象,體現出爸爸高大的形象。,體現出爸爸高大的形象。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初步瞭解中國戲劇中的京劇臉譜, 通過活動讓幼兒認識我國的國粹——京劇臉譜,掌握基本的線條勾畫法。

學畫京劇臉譜,知道臉譜的對稱性

活動準備

教師範例、幼兒繪畫用品

活動流程

欣賞講解——教師示範——幼兒作畫——小結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到過電視裏面唱京劇嗎?來;自.大;考吧;幼.師網;京劇是一個什麼樣的戲劇呢?知它的來歷嗎?(小朋友討論,發言)教師歸納:京劇是我國北京地區的一個傳統戲劇,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有很多的表演藝術家,最有特色的京劇的服裝,還有臉譜,臉譜能夠表現各種不同角色的任務,如白鼻子代表壞人,紅臉代表好人等。你們想不想畫這些京劇臉譜人物呢?

二、教師演示,幼兒學習繪畫

京劇臉譜的特點就是左右對稱,也有個別不對稱的,我已經準備好的他們的臉型,小朋友在其中用記號筆勾畫線條,看老師怎麼畫,你們等一會兒怎麼畫,先在臉譜的中間定一個點,左右畫對稱的弧線,依此勾出額頭、眼睛、鼻子、嘴,下巴等各部位。勾線條前一定要想好,勾時一下子畫成。

教師演示多種臉譜的畫法。

三、佈置作業,幼兒活動

要求幼兒選擇一個臉譜進行作畫,按照老師教的畫法勾線,要求線條流暢,作畫大膽,同伴之間不干擾,安靜的進行活動。

四、幼兒作業,教師巡迴指導

要求臉型佈局合理,左右對稱,個別輔導能力較差的幼兒,要注意保持桌面整潔,不將記號筆畫到桌上,看範例作畫。

五、講評小結,結束活動

請畫的比較好的幼兒講述他(她)的作畫經驗,方法,畫的是哪一個臉譜,幼兒評價。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8

設計思路

我園地處長江邊,江邊有許多沙石場。孩子們最喜歡在沙堆旁玩沙子,而且每次總會撿回一些“寶石”(小石頭)。這些小石頭顏色不一,形狀各異,可塑性強。《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藝術領域也明確要求: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而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表現力,因此我以石頭爲主材料,加以顏料、絲帶、毛線等輔助材料,引導幼兒對石頭進行裝飾,使孩子們自由發揮想象力,體驗感受美與表現美的樂趣。

活動目標

1.想辦法將兩塊或更多塊石頭粘在一起。

2.引導幼兒根據石頭的外形大膽想象,嘗試藉助輔助材料創造性地裝飾石頭。

3.體驗使石頭說“畫”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嘗試運用輔助材料創造性地裝飾石頭。

活動難點:能按自己的意願製作石頭畫,並能想辦法將兩塊或更多塊石頭粘在一起。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

(1)各種大小、顏色、形狀不同的石頭。

(2)水粉顏料、排筆、玻璃膠、棉籤、毛線、橡皮泥、絲帶、螺殼等輔助材料。

(3)課件:《會說“畫”的石頭》。

2.場地準備

設置展區——石頭城,將收集的有關石頭彩塑的圖書、圖片資料以及石頭工藝品等佈置在其中,供幼兒觀賞。

活動過程

1.欣賞他人之作,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前些天我們一起收集了許多“寶石”,看看這些“寶石”有什麼不一樣?猜猜它們可以幹什麼?

師:老師見過一些被裝飾過的石頭,覺得很不錯,就用照相機拍了下來。請小朋友一起來看一看,這些石頭到底有什麼用。

師:(逐一出示課件畫面)你們看到了什麼?你看到的景象都是由什麼組成的?(石頭。)

師:我們的石頭能不能也變得很精美呢?怎麼變?

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大膽想象,自由表述。

評析:美術創作來源於生活。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孩子們直觀地感受到他們所熟悉的石頭和熟悉的形象,不僅營造了積極討論的氛圍,豐富了他們的感性經驗,而且激發了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熱情,爲接下來的動手操作打下伏筆。

2.啓發誘導,積累創作經驗。

師:每人選一塊自己喜歡的石頭,看一看,摸一摸,再想一想,它像什麼?

幼:魚、烏龜、瓢蟲、臉蛋兒……

師:小朋友的想象真豐富,你可以用哪些材料把它裝扮得更像臉蛋兒、烏龜、瓢蟲和魚呢?

幼:用橡皮泥做眼睛,把絲帶粘在石頭後面做尾巴,就變成了金魚。

幼:用顏料在石頭上畫出眼睛和花紋,就會變出石頭瓢蟲。

師:(出示兩塊石頭)用兩塊石頭能變成什麼呢?

幼:變成小和尚,一塊當頭,一塊當身體。

師:你準備用什麼材料把兩塊石頭粘起來?

幼:透明膠、雙面膠、固體膠、橡皮泥……

師:這些方法待會兒請小朋友都去試一試,看行不行。

師:我今天還帶來一種材料,叫玻璃膠,也可以把兩塊石頭粘在一起。(演示操作方法。)

師:可以讓更多的石頭接在一起說“畫”嗎?

評析:通過想像和交流,孩子們發現,原來利用石頭的形狀和一些輔助材料,可以創作出不同的作品。他們暢所欲言,躍躍欲試。而新《綱要》倡導的正是這種自由表達與個性展示。我們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與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3.幼兒嘗試創作。

師:每張桌上都有一份參考圖,待會兒有困難的小朋友可以看一看。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鼓勵孩子自由選擇材料,大膽創作,並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出不同的作品。敏銳察覺幼兒的需要,適時給予孩子技能技巧上的支持,形成探究合作式的師生互動,引導幼兒個性化地表達。

評析: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應爲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活動中參考圖的投放,爲能力較弱的孩子提供了可靠的支架,讓他們獲得恰當的幫助,使他們獲得技能技巧與表現形式的間接經驗,幫助他們在原有水平上有所發展,提升藝術創造力。

4.作品賞析。

提醒幼兒將完成的作品陳列到“石頭城”的展臺上,鼓勵沒完成的幼兒也將作品陳列上去,引導孩子互相欣賞,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評析:此環節爲幼兒創設了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即使沒來得及完成的,幼兒在創作過程中也付出了努力和智慧。作爲教師,應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與成功,從而不斷激發孩子對藝術活動的興趣和熱情。

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鼓勵沒完成作品的孩子繼續操作,鼓勵其他孩子遷移經驗再創作。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選取了幼兒熟悉和感興趣的石頭爲主材料,讓幼兒通過賞、想、講、創等環節,來感受石頭作品的美妙,豐富幼兒的經驗,發揮幼兒的想像,從而發展自身的知覺、美感和表現力。活動中教師有效的指導方式和人性化的作品展覽賞析,讓幼兒的創造性得到了進一步的萌芽、開花和結果,活動目標的達成度較高。

  幼兒園大班藝術領域:美術活動——秋天的聯想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水粉畫美術活動,感受用水粉作畫帶來的樂趣。

2、能遷移生活經驗,運用相似聯想描畫秋天。

3、能用黑色的線條進行創作,大膽發揮想象力、創造力。

活動準備

1、教具和學具的準備:白色土布5米,海綿墊子兩塊(拼在一起和白色土布大小相似,課前大面積潑上橙色、藍色、黃色、紅色、綠色等,海綿潑色之後將白色土布覆蓋在上面),鞋套每人一雙(課前穿上),一次性桌布、排筆各若干。水粉顏料,丙烯顏料,香水

2、樂曲三首:《世紀秋雨》《郊遊》《森林狂想曲》。

3、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感受過秋天的季節特徵,學過有關秋天的兒歌或詩句、歌曲等:有畫水粉畫的前期經驗。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欣賞、感受

(一)欣賞樂曲,描述感受

1、幼兒欣賞歌曲《世紀秋雨》,感受秋天的季節特徵。

師:現在是什麼季節?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關於秋天的音樂請大家一起欣賞,你們仔細聽聽音樂裏的秋天是什麼樣的?你們聽到了什麼?彷彿又看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

2、請幼兒閉上眼睛完整地傾聽一遍音樂。(在幼兒欣賞音樂時教師噴一點桂花香水)

3、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感受。

師:音樂中你們聽到了什麼?(流水聲、小鳥叫聲等)

師:秋天,小河裏有什麼動物在玩呢?(小魚、烏龜、螃蟹,教師講解一下螃蟹的樣子)

師:秋天裏還有什麼動物飛到南方去過冬?

教師小結:秋天來了。小河的水潺潺地流動着,小魚、小烏龜在水裏快活地遊戲着,就連四處橫行的螃蟹也從河裏跑出來找小魚、小烏龜玩,天空中有一羣排着“人”字形的大雁往南飛,飛到暖和的南方去過冬。

師:你們還聞到了什麼?(桂花香)

師:秋天還有哪些花開呢?

師:秋天也是水果豐收的季節,有哪些水果是我們秋天才能吃到的呢?它們是什麼顏色的呢?

(二)說說秋天的詩、秋天的歌、秋天的舞

師:有誰能說說關於秋天水果的兒歌或者詩歌。如兒歌《秋的畫報》:黃澄澄的梨,紅彤彤的棗,金燦燦的蘋果,亮晶晶的葡萄,風娃娃鑽進樹林,在翻着秋的畫報。詩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師:何老師前段時間吃了一種食物(做動作)。對了,就是螃蟹。秋天有一句話——橘黃蟹肥。

教師小結:原來秋天是這麼美好!有香氣撲鼻的桂花,各種顏色的菊花,還有各種顏色的水果和好吃的螃蟹。說到這我還想問問小朋友,你知道有哪些描寫秋天的歌曲啊?你們可以唱一唱、跳一跳嗎?(幼兒邊唱邊跳《秋天多麼美》)

師:啊,跳得好極了!我也想跳了,我想邀請你們和我一塊在這塊布上跳。你們願意嗎?

二、基本部分:舞蹈後聯想作畫

(一)彩色足跡

1、播放音樂《郊遊》,師生一起在棉布上隨音樂“舞蹈”,棉布上留下了彩色足跡。

2、舞蹈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指導幼兒。觀察踩踏出來的色塊。

師:你們看。白布現在有什麼變化沒有?

師:有哪些顏色呢?(紅色、綠色、藍色、橙色、黃色——五顏六色)

(二)豐富感受,展開相似聯想

1、展開相似聯想。

教師根據畫面提問,引導幼兒展開相似聯想。

哪一塊是橙色?——秋天裏什麼東西是橙色的呢?

哪一塊是藍色?——秋天裏什麼東西是藍色的呢?

哪一塊是黃色?——秋天裏什麼東西是黃色的呢?

哪一塊是紅色?——秋天裏什麼東西是紅色的呢?

2、教師提出作畫的要求。

幼兒根據棉布上的足跡進一步展開相似聯想。

師:啊,我終於明白了,秋天有這麼多漂亮的顏色。我們把剛纔說的都畫下來好嗎?

師:今天我們畫畫用丙烯顏料還有小排筆,你們是第一次用,老師有個要求你們可要聽好了。用小排筆沾上顏料之後,要在杯子的旁邊舔一舔、刮一刮,然後再開始畫

3、幼兒自由作畫。活動要求:幼兒先想一想棉布上的舞蹈足跡像什麼,然後用黑色的丙烯顏料,在印有足跡的棉布上進行相似聯想勾畫或添畫秋天的景象。

教師指導:鼓勵幼兒根據足跡的形狀,大膽地進行相似聯想並用黑色線條勾畫,再說出自己所畫的秋天。

三、結束部分:相互評價,體驗成功

教師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欣賞並評價。

1、幼兒相互評價作品,說說自己最喜歡作品的哪個部分?爲什麼?

2、教師評價總結。如“我今天非常高興,我喜歡黃顏色的這一塊,因爲小朋友把它想象成××,線條很流暢,構圖也很美。我還喜歡藍色的這一塊……”

3、師:秋天,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活動反思

教育不僅要把真善美的東西傳遞給孩子,還要順應兒童的自然發展,讓兒童快樂地玩,就是我們常常說的“教育應還原它的原點——點化和潤澤生命”。本次活動的設計和開展基於以下的思考:

1、以相似聯想爲依託,打開幼兒想象之門。相似聯想是開啓幼兒創造性想象的一把金鑰匙。幼兒每天說的兒歌以及古詩,如“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等,經常用到相似聯想。相似聯想是在不同的形象和事物之間,找出相同的部分,利用事物之間的本質和共同性來孕育一個新的創意。本次活動,我以顏色作爲一個思維的維度,擴散幼兒的想象和操作。當幼兒踩出黃色時,就會追問:秋天有什麼是黃色的?看到黃色,你會想到什麼?由此調動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運用相似聯想,去建構新知識,獲得新的情感體驗和感受。

2、範畫和範畫的意義。幼兒的美術表現力、創造力以及審美體驗,來源於幼兒對生活的觀察與感悟,藝術來源於生活,最後又還原於生活。前期幼兒已積累了相當多的關於秋天的審美體驗,如何讓孩子將這“秋天的審美體驗”表現出來,是此次教學活動的關鍵。是需要範畫還是不需要範畫?還是隻需要範畫的某幾個元素?我在課前做過多次實踐,最後決定此次教學活動不選用任何範畫,只需要立足於幼兒的年齡特點,將日常審美經驗和欣賞活動以及幼兒的創造力有機地結合。以達到教無定法,學無定法,只要得法的效果。

3、多元評價提升幼兒已有的美術技能。在幼兒盡興畫完後,我給幼兒足夠的時間讓他們互評,最後再由教師進行評價。這樣安排是基於以下考慮:此年齡段的幼兒評價帶有很大的他律性,教師的評價往往左右他們的想法,讓幼兒充分自評,教師作爲一名參與者、合作者,一起聆聽幼兒對於作品的理解,感受幼兒內心的世界。就像老子說的:“子非魚焉知魚之樂!”這就需要教師耐心、細緻地解讀童心,感受童真。在理解幼兒作品基礎上,教師適時地介入,從情感體驗、表現方法上提出相關的構圖、線條等繪畫技能技巧的要求。

相似聯想教學只是我們美術教學活動的一個場景,一個片段,它就像一盞小桔燈,給我們視覺藝術(美術)教學活動照亮了新的道路,給我們找到一條適合國際上視覺藝術(美術)教育目標的研究方向,也給孩子們帶去創意的心靈,深邃的智慧。

  幼兒園大班藝術領域:美術活動——鋸末壁掛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鋸末在木塊、竹片上進行平面裝飾。

2.感受鋸末裝飾的特別美感,體驗用廢舊材料想象創作的樂趣。

3.養成耐心細緻的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一、經驗準備:

1.欣賞毛織、刺繡等各種壁掛圖片,瞭解壁掛。

2.玩鋸末感受鋸末的特點,觀看木材加工視頻瞭解鋸末來源。

二、環境創設:收集鋸末畫作品佈置成壁掛展區。

三、物質準備:課件,各種形狀的木片、竹片,原色、彩色鋸末,白乳膠,棉籤,擦手巾。

活動過程

一、參觀展區,感受壁掛的裝飾材料及鋸末裝飾之美。

引導幼兒看看、摸摸、說說展區裏的壁掛和平時見過的壁掛有什麼不同,用什麼材料製作的,裝飾了哪些美麗的圖案,圖案用什麼材料裝飾的。

二、觀看視頻,瞭解彩色鋸末的加工方法以及壁掛的裝飾材料。

1.討論,瞭解壁掛的材料。

師介紹材料:壁掛是用房子裝修和工廠加工時剩下的邊角材料做底板的,美麗的圖案是用鋸末裝飾的。

2.觀看視頻,瞭解泡製彩色鋸末的方法。

師:這是鋸末原來的顏色,它是怎樣變成五顏六色的呢?

幼兒發表看法後師播放視頻,觀看視頻後小結:原來是廢物的鋸末,經過篩選、染色、曬乾,就可以用來粘貼漂亮的圖案。

三、觀看視頻,討論如何運用鋸末進行裝飾。

1.提問,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討論用鋸末裝飾的方法。

師:怎樣用這些鋸末來裝飾壁掛的底板呢?

2.觀看視頻,瞭解裝飾的步驟和要求。

第一步:先想好要裝飾的圖案,再用筆輕輕在底板上畫出圖案。要點:圖案要大一些,便於粘貼鋸末。

第二步:用棉籤將少量白乳膠刷在圖案上。要點:乳膠不要一次性全部刷在整個圖案上,用一塊,刷一塊。

第三步:先想好畫面上各部分使用的顏色,再用手抓少量鋸末,一點一點均勻地灑落在刷了白乳膠的地方,將白乳膠完全覆蓋。要點:手不要碰到白乳膠,鋸末要一點一點均勻灑開,要將白乳膠完全覆蓋,不要留下空白。

第四步:用手輕輕壓一壓鋸末,稍等片刻,拿起底板輕輕抖動,將多餘的鋸末抖落。要點:輕輕壓、抖,鋸末要抖回同種顏色的碟子裏。

第五步:用同樣的方法,一塊一塊地進行直至全部完成。

3.提問,根據幼兒的需要進行重點講解示範。

四、幼兒創作

1.呈現操作材料,幼兒預想裝飾圖案。

2.幼兒創造,師巡迴觀察,鼓勵幼兒大膽構圖,耐心粘貼,根據幼兒操作情況給予必要的支持。

五、展示作品,欣賞。

  幼兒園大班藝術領域:美術活動——魚

設計意圖:

魚的種類繁多、形態各異,不僅與幼兒的生活關係密切,其美術表現形式也很豐富,繪畫、剪紙、泥塑等不一而足。

在本次手工活動中,我組織幼兒收集廢舊材料,引導幼兒通過創造性地使用材料與工具,製作富有個性的魚,其內容具有極大的想象與創造的空間。由於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技能的學習是幼兒進行創意表現的關鍵,因此在環境創設、範例提供、方法嘗試、作品展示、成果交流等各環節,我都努力給幼兒更多自由的空間,讓幼兒通過細心觀察,抓住材料的特點,產生豐富的想象,再根據不同的材料選擇合適的工具進行創作,感受創意製作帶來的快樂,促進幼兒美術技能與創造力的協同發展。

目標:

1.結合對魚的造型與色彩的認知經驗,利用廢舊材料進行有主題的借形想象和組合。

2.自主選擇材料,綜合運用撕、折、剪、卷、擰、黏貼等技能,大膽製作獨特的魚。

3.體驗用廢舊材料進行創意製作帶來的快樂。

準備:

1.佈置“海底世界”的場景。

2.用各種廢舊材料製作的魚的範例一組。

3.給每組幼兒提供剪刀、固體膠、透明膠、雙面膠(或海綿膠)、熱熔膠槍、托盤、垃圾筒等工具。

4.餅乾桶、紙盒、紙杯、光盤、紙筒、扭扭繩、樹葉、羽毛、鈕釦、撲克等各類廢舊材料。

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出示場景“海底世界”):瞧!孩子們,我們來到了哪裏?

幼:海底世界/哇,好多魚啊!

師:這裏的魚兒真有趣。請大家仔細觀察它們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待會兒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二、範例欣賞

1.總體欣賞。

師:你最喜歡哪條魚?它的身體、鰭、尾巴和身上的魚鱗分別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幼:我最喜歡這條稻草魚,它的全身都是稻草,尾巴是用掃把做的。

幼:我最喜歡這條,身體是用蛋糕盒做的,尾巴和魚鰭是用樹葉做的,身上有好多果凍盒,果凍盒裏塞了縐紙,顏色很漂亮。

幼:我喜歡喜糖盒做的.魚,魚鰭和魚尾巴是用棉籤做的,嘴巴是用扭扭繩做的,魚鱗是用棉籤頭做的。

幼:我喜歡這條,它的身上有很多夾子。

2.拓展討論一:同一部位使用不同材料。

師:老師用了哪些材料做魚的身體?

幼:紙盤、紙巾盒/光盤、席子、樹枝/巧克力盒、泡沫塊/扭扭繩、襪子、手套……

師:你覺得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也可以用來做魚的身體呢?

幼:紙杯/飲料瓶/報紙/石頭。

師:是啊,魚的種類很豐富,大小、形狀、顏色都各不相同。只要我們大膽想象,生活中的很多材料都可以用來做魚的身體。

3.拓展討論二:同一材料的多種使用。

師:這條魚的尾巴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幼:扭扭繩。

師:老師還用扭扭繩做了魚身上的什麼呢?

幼:嘴巴。

幼:那條魚的眼睛是用扭扭繩盤起來的。

幼:這條魚的身上有四個地方用了扭扭繩:魚鰓蓋、魚鰭、魚尾,彎彎的花紋也是用扭扭繩貼出來的。

師:看來扭扭繩的用處真不小,只要你認真思考,就一定能發現每種材料都可以用在不同的地方。

師:看看老師這裏收集了一些什麼材料?你覺得可以用來做魚的什麼呢?

幼:奶茶杯可以做魚的身體。

幼:奶茶杯的蓋子可以做魚眼睛。

幼:很多蓋子貼在一起可以做魚鱗,要貼在大大的魚身上纔好看。

幼:奶茶杯的蓋子也可以做身體的,蓋子上插吸管的小洞洞就是魚眼睛。

幼:吸管可以做魚尾巴。

幼:夾子夾在魚頭上可以用來做魚的嘴巴,夾在兩邊可以做魚鰭,夾在身體後面可以做魚尾巴。

師:每一種材料都有很多用處。這裏還有很多材料,我們可以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連一連,擺一擺、黏一黏。只要動腦動手,就一定能把材料用好、用巧。

三、討論工具的使用

師:老師想給這些魚貼上魚鰓蓋,你們認爲用什麼黏貼最合適?誰願意來試一試?(分別請4~5位幼兒用不同的工具嘗試黏貼不同的魚鰓蓋,觀察不同的結果。)

師:誰來把嘗試的結果跟大家分享一下?你認爲哪一種工具最好?用的時候要注意一些什麼?

幼:我發現用固體膠貼扭扭繩魚鰓蓋是貼不住的。

幼:我的魚鰓蓋是用撕好的報紙條折出來的,可以用固體膠貼。

幼:報紙卷的繩子可以用海綿膠貼,可是不好彎曲,可以先把兩頭貼牢,再貼中間。

幼:用熱熔膠很方便,貼得結實,不過用的時候要小心,不要被燙着。

師:不同的工具適用於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方法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在選擇工具的時候也要動腦筋哦!

四、實踐操作

師:材料、工具都準備好了,現在就讓我們開始做一條最美麗、最獨特的魚吧,別忘了給它取一個獨特的名字。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對有困難的幼兒進行幫助,特別是對使用熱熔膠槍的幼兒。

先做好的幼兒將作品放到場景中,並和同伴交流。

五、展示評價

師:海底世界一下子多了這麼多新朋友,真是熱鬧。製作師快來介紹一下吧,說說你做的魚叫什麼,它最大的本領是什麼。

幼:我做的魚叫“飛魚”,它的魚尾、魚鰭都很大,遊起來快得像飛一樣。

幼:我這條魚叫“泡泡魚”,因爲它身上的魚鱗都像圓圓的泡泡。

幼:我的魚叫“噴水魚”,我在它的背上裝了噴水裝置。它在水裏遊的時候,會不停地往外噴水,我一眼就能找到它。

師:每個小朋友都選擇了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用各自的方法做了獨特的魚,還給魚兒取了不同的名字。我們以後可以仔細找一找更多廢舊材料,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做出更獨特的魚來。

六、整理場地,結束活動

反思:

1.有目的地選擇活動內容。我結合我園的江蘇省“十一五”規劃課題“幼兒美術技能學習與創造力協同發展的實踐研究”,根據幼兒已有生活經驗,引導幼兒選擇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進行創意表現,感受生活中處處可以找到用來創造美、表現美的東西。該活動目標涵蓋認知、技能、情感等各方面的內容,既關注幼兒的技能學習與創造力的協同發展,又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快樂體驗。

2.注重環境創設。在創意製作活動中,幼兒對材料的性質和用途瞭解得越多,對形狀、色彩、空間的認識也就會越豐富。保證材料的豐富性,可讓幼兒明白任何材料均有美學價值,無論新與舊,大與小,粗糙與精細,只要運用合理,就能使作品和諧美觀。爲此,我一方面結合主題活動巧妙地佈置海底世界情景,以展示造型豐富的範例與幼兒作品;另一方面精心創設“材料超市”,將孩子們收集的豐富的廢舊材料及工具分類、有序擺放,以便於幼兒探索、操作。同時,我注重給孩子們自由探索的空間,營造平等融洽的學習氛圍,使孩子的學習過程輕鬆愉悅,盡情發揮環境對幼兒美術技能學習與創造力表現的推動作用。

3.進行適當的示範。適當示範既有利於幼兒技能的學習,也有利於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在該活動中,展示在“海底世界”中的範例豐富多樣,既有同一部位使用不同材料的範例,也有同一材料在不同部位使用的範例,給予幼兒想象、創造方面的啓迪。另外,我讓幼兒觀察、討論同伴使用不同工具、材料的方法及其不同效果,學習各種美術技能,充分發揮幼幼互動的效應。

  幼兒園大班藝術領域:美術活動——異想天開

設計意圖:

我園的長廊上有許多柱子,柱子上奇妙的木紋引起了幼兒的注意和聯想。“老師,你看這裏很像蜘蛛。”“老師,我找到了一隻小熊。”……不起眼的花紋在幼兒眼裏成了各種各樣的事物。既然幼兒對這些花紋這麼感興趣,爲什麼不抓住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自由想象花紋之美,並把它表現出來呢?於是,我結合幼兒已有的美術經驗,設計了根據木板上的花紋進行想象創作的活動。

該活動的主旨是借形想象並創意繪畫。我首先通過讓幼兒欣賞秋季五彩繽紛的樹林,喚起他們對美麗樹林的審美感受和對色彩的認識,然後以“樹幹裏面是什麼樣的”這一問題喚起幼兒的好奇心,並自然引入對木板花紋的觀察與想象。其次,我引導幼兒對木板上的花紋進行充分的觀察和想象,使幼兒明白每塊木板上都有不一樣的花紋,而且看這些花紋能夠聯想到很多事物,從而激發幼兒對想象的事物進行表現的慾望。再次,在引導幼兒瞭解創作方法時,我將教師的現場示範和作畫步驟的課件相結合,既幫助幼兒感受到一塊有花紋的木板變成一幅美妙畫作的神奇,又突破了活動的難點。

如何打開幼兒的思路,充分發揮幼兒的創作靈感呢?我設計了範畫欣賞環節,將“形”作爲欣賞的重點,讓幼兒在音樂中邊聽教師講述小故事邊欣賞課件中的作畫步驟及範畫作品。這樣既增強了活動的趣味性,又進一步擴展了幼兒的想象空間。

目標:

1.根據木板自然花紋的獨特性大膽展開想象,嘗試運用不同的顏色將想象的事物表現出來。

2.體驗想象和美術創作帶來的樂趣。

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經有畫水粉畫的基本技能。

2.材料準備:PPT(其中有彩色的樹林、帶花紋的木板、不同繪畫作品),有花紋的木板、水桶、水粉筆幼兒人手一份,水粉顏料每組一套。

過程:

一、欣賞樹林圖片,萌發興趣

1.教師引導幼兒欣賞樹林圖片,感受秋季樹林的色彩美。

師(出示課件):這是樹林,你看到了什麼顏色的樹?有什麼感覺?

2.教師通過樹林引出作畫材料“木板”。

師:大樹給我們帶來了美麗的顏色、清新的空氣。那麼大樹的樹幹裏面是什麼樣的呢?你們想不想看一看?

二、觀察木板上的花紋,進行聯想

1.幼兒觀察一塊木板並想象。

師(出示一塊木板):請你們仔細看看這塊木板。木板上有什麼?你們看到上面的花紋想到了什麼?你們能指出來嗎?(幼兒邊用手指木板的花紋,邊表達自己對於花紋的想象。)

師(小結):原來樹裏面有很多奇妙的花紋,看到花紋,我們會想到很多東西。

2.同時觀察幾塊不同的木板,感受木紋的奇妙並想象。

師(同時出示多塊木板):木板上的花紋都一樣嗎?你最喜歡哪一塊木板?它看起來像什麼呢?

師(小結):木板上的花紋真奇妙。雖然大家看到的是同樣的花紋,但是想到的畫面卻可能不一樣。

三、幼兒觀看教師示範及課件,感知木板上的花紋從形到畫的過程

1.教師示範作畫步驟。

師:怎樣才能把我們看花紋想到的東西變成一幅美麗的畫呢?

師:好,現在我就按有些小朋友的說法,把想象的東西畫出來。(教師選擇其中一塊木板作畫。)

師:剛纔有的小朋友說這塊木板上的花紋像鱷魚。鱷魚在哪裏?誰來指出來?

師:好,現在我沿着這裏的花紋把它塗上顏色。瞧,鱷魚出現了。

師:鱷魚生活在哪裏呢?(水裏。)再來看看,這下面的花紋是不是可以畫成水紋?

師:我把這裏的花紋塗上不同的藍色,就像水紋一樣。瞧,鱷魚遊在水裏了。

2.教師演示添畫方法。

師:爲了讓畫面更好看還可以添上一些其他花紋和圖案,比如小魚、石頭、水草。

師:添畫完了。瞧,一隻飢餓的鱷魚正在水面上遊着尋找食物呢!

師(小結):看着木板上的花紋進行想象,按照木紋的形狀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再添畫一點東西,一幅美麗的圖畫就創作出來了。

四、在音樂聲中邊聽教師講述小故事邊欣賞課件中部分作品的成形過程,進一步感知作畫步驟,產生創作慾望

●小花狗

師:這塊木板上的花紋,老師把它想象成了一隻小狗。按照木板上的花紋塗上黃色,在小狗的身邊再畫上高高的草叢。看呀,一隻小狗正在暖洋洋的太陽底下自由自在地玩耍呢!

●蝴蝶起舞

師:大家看一看這塊木板上的花紋像什麼呢?我覺得這裏的花紋很像一隻蝴蝶的翅膀。我沿着這裏的花紋把它塗上喜歡的顏色,再添上花紋。瞧,一隻美麗的蝴蝶在草叢中快樂地飛舞。

●夜晚的樹林

師:看到這一條條直直的花紋,你會想到什麼?我想到了一棵棵大樹。我按照花紋塗上了白色和黑色,一片夜晚的樹林就出現了。我又用綠色點上了一些樹葉,兩隻螢火蟲在樹林間捉迷藏呢。多美的夜晚啊!

五、想象創作

1.明確任務。

師:我給你們準備了許多不同花紋的木板,一會兒你們可以選一塊自己喜歡的,看一看,想一想,也可以和小朋友說一說上面的花紋像什麼。想好了就可以動手了。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要點提示:

(1)先想一想木板上的花紋像什麼,它旁邊的花紋又像什麼,想好了再進行創作。

(2)注意沿着花紋先把主要的部分塗出來,再進行添畫。

(3)注意遵守運用水粉筆作畫的常規。

六、分析與交流

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在裝飾好的畫架上,請幼兒相互欣賞,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作品。

師:小朋友們都在木板的花紋上創作出了不同的作品。你們真棒!老師這裏準備了許多小花,每個小朋友可以選出5幅喜歡的作品,將小花貼在作品的周圍,快快行動吧。

師:誰選了這幅作品?爲什麼選它?這是誰的作品?能告訴大家你畫的是什麼嗎?(引導幼兒從構圖想象與花紋的關係及用色、美感上進行欣賞。)

  幼兒園大班藝術領域:美術活動——有用的邊角皮

活動背景

我園地處蘇州市相城區元和鎮蠡口街道,蠡口傢俱城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傢俱交易市場,因此本地很多家庭都從事傢俱生產與銷售行業。在傢俱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邊角材料,如製作沙發用的布、皮等邊角料,製作藤製傢俱用的藤條等邊角料。如何充分挖掘這類“鄉土材料”,將這些邊角材料巧妙投放到幼兒園的創意美術教學活動中,滿足幼兒“動手動腦、變廢爲寶”的活動需求呢?我們進行了大膽的設計與嘗試。本活動就是在這一課程理念下產生的實踐課例,以欣賞亨利·馬蒂斯的人物剪貼畫爲切入口,將黑色沙發皮與美術剪影畫創作巧妙融合起來,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教學實效。

活動目標

1.利用沙發邊角皮的不同形狀借形想像,設計並製作各種不同動態的剪影人物。

2.體驗“變廢爲寶、美化生活”創意美術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有用的邊角皮》PPT課件,MP3背景音樂,數碼相機一臺。

2.沙發邊角皮若干,幼兒人手一把剪刀、一支記號筆、一個小鏡框。

活動過程

1.介紹法國著名畫家亨利·馬蒂斯。

師: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紹一位畫家,他就是亨利·馬蒂斯。馬蒂斯是法國非常有名的大畫家,年輕的時候畫過許多非常有名的油畫,做過許多非常著名的雕塑,年紀大了以後,因爲身體的原因,他選擇了一種比較輕鬆的畫畫形式,運用剪剪貼貼的方法做出了許多非常漂亮的剪貼畫。今天,我帶來了兩幅馬蒂斯爺爺的剪貼畫,我們一幅一幅地來欣賞。

2.欣賞馬蒂斯的人物剪貼畫。感受剪貼畫的簡約之美。

(1)感受人物剪影的動態美。

①欣賞第一幅剪貼畫。

在第一幅畫中,你看到馬蒂斯爺爺畫了什麼?

你覺得這個人好像在幹什麼?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跳舞)

這個跳舞的人,除了手臂在舞動,身體哪些地方也在舞動?(腰、腿、屁股)

他可能會是在什麼地方跳舞呢?

師:馬蒂斯爺爺用了一些簡單的線條就畫出了一個動作優美的舞蹈者。他還給這個舞蹈者配上了好看的背景,可能是一個舞臺,後面有許多閃爍的燈光,讓這一幅剪貼畫看起來很豐富、很漂亮!

②欣賞第二幅剪貼畫。

在第二幅畫中,馬蒂斯爺爺畫的這個人,可能在幹什麼?

這個藍色的背景,可能會是什麼地方?爲什麼?

這個黑色的人,在天空中幹什麼?

師:深藍色的夜空,點綴着幾顆金黃色的星星。一個黑色的、自由飛翔的人,給人很多幻想,又神祕,又有趣!

小結:馬蒂斯爺爺在這兩幅畫中都畫了人。但是,這兩個人的動作不同,一個在優美地舞蹈,一個在自由地飛翔。馬蒂斯爺爺還給他們配上了不同的背景(舞臺和天空),讓這兩幅畫看起來很豐富、很特別、很有趣。

(2)觀察並發現兩幅人物剪貼畫的共性特點:簡潔、誇張。

馬蒂斯爺爺畫的這兩個人,和我們小朋友平時畫的人,有什麼不同?

小結:馬蒂斯爺爺畫的人非常簡單,只有一個輪廓,既看不出人的五官,也看不出人身上穿的衣服,就像一個人的影子一樣,只有簡簡單單的頭、身體、手臂和腿,他們都是剪影人。今天我們來學習大畫家馬蒂斯爺爺,也來做一個簡單、誇張、有趣的剪影人。

評析

馬蒂斯的剪貼畫作品,形象簡潔樸實、動態自然生動、線條優美流暢、色彩豐富強烈,充滿了天真和童趣。它在內容和形式上的親和力,能最大程度地消除技法及文化差異上的障礙,能夠被幼兒所理解與接納,由此產生願意學習與嘗試的積極性。他們不會擔憂“畫得像或者不像”,爲後面的大膽想像、自由創作奠定了穩定的情感基礎。

3.出示操作步驟圖,瞭解人物剪貼畫的製作方法與操作要求。

(1)觀察材料,引發思考:利用沙發邊角皮製作誇張、有趣的剪影人。

①觀察材料:沙發邊角皮。

平時我們畫畫的時候,使用的是白色的紙,今天我們用的這種紙很特別,請你拿起來看一看、摸一摸,這是什麼材料?

②觀察沙發皮的正反面。

找一找,哪一面是沙發皮的正面,哪一面是沙發皮的反面?我們畫畫的時候,應該畫在沙發皮的哪一面?(反面)爲什麼?

③觀察邊角皮的不同形狀。

請你看看自己的沙發皮,再看看旁邊小朋友的沙發皮,你們的沙發皮都一樣嗎?它們有什麼不同?(形狀、大小不同)

小結:老師爲小朋友準備的沙發皮,因爲是邊角材料,有的大,有的小,形狀也是不一樣的。

(2)集體探索,整理歸納:剪影人的製作方法、步驟與操作要點。

①第一步:畫。

我這裏也有~塊沙發皮,如果要做剪影人的話,請你幫我想一想,適合做站着的人,還是橫躺着的人?什麼地方適合做頭,什麼地方適合做身體、手臂和腿?

想清楚以後,我們要把這個剪影人畫出來。剪影人要畫在沙發皮的反面,先畫頭,再畫身體、手臂和腿。剪影人要畫得大一些,儘量撐滿這一整塊沙發皮,不能浪費沙發皮。

同樣是這一塊沙發皮,如果我把它轉個身,現在它適合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想好了以後,我們也可以把這個剪影人畫出來。同樣,這個剪影人也要畫得大一些,把這塊沙發皮撐得滿滿的,別浪費。

②第二步:剪。

我們在用剪刀剪的時候,可以怎麼剪?

要沿着剪影人的身體輪廓線來剪,剪出來的線條要長長的、光滑一點,不能把剪影人的身體剪壞了。

剪下來的小沙發皮不能亂扔,待會兒還有其他用處。

③第三步:拼擺。

你的剪影人做好以後,請你從邊上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小鏡框,回到座位上,把你的剪影人翻個身(正面朝上)放進小鏡框中。速度快的小朋友,還可以給你的剪影人找一些朋友,做第二個剪影人,也可以做小動物、植物朋友。等你把所有的剪影人、動物、植物都做好以後,把它們都放進小鏡框中拼一拼、擺一擺,編成一個有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4.幼兒自由想像與創作,教師巡迴觀察與指導。

(1)在畫的時候,鼓勵幼兒獨立構思與繪畫,儘量不模仿別人。

(2)在剪的時候,注意觀察幼兒有沒有畫正在跳繩等比較難剪的人,如果出現比較難剪的剪影人,教師可以在需要“鏤空”的地方先戳個洞,幫孩子起個頭。

(3)鼓勵速度快的孩子,可以再做一個不同動態的剪影人,或者添加一些動物、植物朋友,注意畫面整體構圖與佈局,畫面內容豐富一點,色彩搭配要和諧、美觀。

可提醒孩子,黑色的大邊角皮製作剪影人,彩色的小邊角皮可以製作動物、植物朋友,要充分利用剪剩下的邊角料,物盡其用,避免資源浪費。

(4)畫與剪完成後,提醒孩子們先在小鏡框中拼一拼、擺一擺,說一說自己的剪影人在幹什麼,給剪影人編一個好聽的故事,進一步感受剪影人的誇張與有趣。

5.交流與講評:感受並體驗“變廢爲寶.美化生活”的活動樂趣。

請大家來欣賞一下我們自己設計、製作的剪影裝飾畫,請小畫家們來介紹一下:你的剪影人在幹什麼?把你編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好嗎?

師:生活中有些東西不用了,但扔掉的話真的很可惜。只要我們多動動腦筋、想想辦法,將這些廢舊材料“變廢爲寶”,同樣可以美化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環保、更美麗。回家以後可以建議爸爸媽媽在家門口放一個“廢舊材料回收箱”,將生活中的一些廢舊材料收集起來,我們可以動手、動腦變一變,然後把這些裝飾好的作品佈置起來,把我們的家打扮得更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