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九篇

【實用】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九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與練習四拍的節奏。

2、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3、通過音樂遊戲與表演加強拍子之間的連貫性及體驗 音樂帶來的快樂。

4、在感受歌曲《小花狗》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5、學唱歌曲,掌握斷頓、歡快和連貫、舒緩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動準備:

1、骨頭卡片、小貓、小鴨圖片、手鈴

2、歌曲《小花狗》、《小狗圓舞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生問好,以說唱打節奏的形式進行

師:小朋友們好,老師好。(變換不同的形式進行問好,讓幼兒熟悉節奏的形式)

二、基本部分

1、已變魔術的形式出示卡片,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小眼睛看老師,仔細看老師要給小朋友變魔術,看看老師變出什麼來了?(骨頭)

師:誰最喜歡吃骨頭?(小狗)對啦,小朋友們真聰明!

師:小狗看見骨頭會怎麼樣呢?(把它吃掉、會叫)那小狗怎樣叫?(汪汪汪)

教師小結:繼續出示卡片,小狗看見骨頭就叫“汪”,兩個骨頭就叫“汪汪”,如果沒有骨頭就不出聲。

2、出示四張骨頭卡片組成一個節拍,進行交換練習節奏(此環節重複進行)

3、以小狗唱歌爲由引出歌曲

師:小狗玩累了聽到有人在唱歌,(教師演唱歌曲幼兒欣賞)唱的好不好聽?(好聽)

師:小狗也想唱歌,可是小狗怎樣唱?(引導幼兒學習在結尾處唱汪汪)

師:教師領唱,幼兒在最後一個拍子處唱

師:小朋友唱的真好聽,除了小狗會唱歌還有哪些小動物會唱歌?(小鴨子、小兔)那我們請他們出來唱唱吧!(出示小貓、小鴨子圖片)

4、運用身體動作代替“汪”的節拍

師:小朋友唱了這麼長時間,我們聽音樂跟着音樂休息休息好不好?(好)(放音樂帶領幼兒做動作)

5、聽音樂用樂器演唱

師:小朋友表現的真棒,看老師請誰來和小朋友做遊戲!(出示手鈴)

師:每個小朋友兩個小手鈴,拿到的小朋友使勁搖一搖你手裏的小手鈴,看老師的手一收,看誰的小手鈴收的最快沒有聲音。(幼兒玩手鈴)

三、結束部分

1、音樂欣賞《小狗圓舞曲》

師:小朋友的小手鈴真聽話,現在把小手鈴放好,老師要給小朋友講個故事,故事裏也有隻小狗,看看這隻小狗在幹什麼,好不好?(好)(教師講故事,帶領幼兒放音樂跟隨音樂玩遊戲)

2、以說唱的形式結束整節課

師:小朋友玩的開不開心(開心)我們下節課再一起玩好不好?(好)

小朋友再見,老師再見。(以打節奏的形式結束)

評價反思:

1、教師指導:音樂戲課程之前沒有接觸過,所以在上課之前讓幼兒對打擊樂器有所瞭解,帶領幼兒玩手鈴,以多種形式瞭解打擊樂器。活動過程以小花狗唱歌的形式讓幼兒熟悉歌曲,整節課以幼兒爲主,教師引導,讓幼兒多唱、多聽、多玩。在熟悉歌曲後讓幼兒創編歌詞,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及興趣。

2、幼兒反應:以骨頭卡片的形式體現樂句,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個別幼兒精神不集中,拿到手鈴後秩序有些混亂,精力集中到手鈴亂敲亂玩的現象。欣賞《小狗圓舞曲》時隨音樂不太熟悉但是都可以跟隨老師做動作。

3、反思:整節課比較順利,幼兒挺感興趣也很配合,但是時間過長,中間銜接不是很好,最後音樂欣賞可以作爲另一節課單獨進行,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這節課重點難點不突出,沒有明確的目標,再加上幼兒對歌曲本身已經熟悉,所以在學唱部分很輕鬆。在玩手鈴的部分有些混亂,需要課後讓幼兒多接觸多練習。

小百科:狗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食肉目、裂腳亞目、犬科動物。中文亦稱“犬”,狗分佈於世界各地。狗與馬、牛、羊、豬、雞並稱“六畜”。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感受ABA三段體的音樂結構,能跟着音樂合拍地做蹦跳步。

2、能與同伴合作表現花的不同造型。

3、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錄音機、磁帶、

2、小兔頭飾和玩偶小兔各一個。

3、幼兒認識過各種花的名稱和特徵。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玩偶小兔,講述故事(配合音樂)

今天小兔子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兔捉迷藏。有一天,小兔子一蹦一跳地出了家門,來到花園裏。這時,兔媽媽來找它。小兔子想和媽媽玩捉迷藏的遊戲。於是,它就變成一朵小花的樣子,一動也不動地躲在花園裏。果然,兔媽媽怎麼找也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後來,小兔子玩累了就和媽媽一蹦一跳地回家了。

2、幼兒完整傾聽音樂(ABA)(根據幼兒理解情況增加欣賞次數)

指導語:剛纔講的故事就藏在這首曲子裏。請小朋友們聽聽看音樂有幾段,每段說的是小兔子在幹什麼?

3、教師示範跟着音樂合拍做蹦跳步。

4、幼兒跟着音樂練習。

5、請個別幼兒表現。

指導語:他們跳得好在哪兒?(跟着音樂有節奏地跳)

6、幼兒再練習一次A段的蹦跳步。

7、學習表現花的造型

指導語;小朋友都認識很多的花,誰來說說看你知道什麼花?還要用動作來做出這種花的樣子。(個別幼兒回答並表現花的造型)

8、請全體幼兒表現不同的花的造型(做在椅子上)

10、幼兒跟着音樂做蹦跳步和變花(做在椅子上,教師提醒小花不能動)

11、幼兒站起來表現AB段音樂。(一個人表現花)

12、引導幼兒與同伴合作表現花

指導語:小兔子變的花太小了,怎樣才能讓花更大呢?(幾隻小兔子變成一朵花)

13、跟着B 段音樂合作表現花。

14、完整遊戲。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本次講課活動我組織的是一節中班音樂活動“表情歌”。爲了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和富有兒童情趣,我在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順利完成本次教學活動目標。首先,我用一段非常有趣的變臉視頻,讓幼兒直觀形象地知道了表情的概念,同時也激起了幼兒的興趣。然後,我又利用“變臉娃娃”變魔術的遊戲形式來讓幼兒在玩耍中學習歌曲內容,在整個活動過程,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清晰明瞭。特別是我製作的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課件,以及它的靈活運用。

我覺得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除了準備充分之外,主要還是我抓住幼兒最喜愛的遊戲的年齡特點,巧妙利用“變臉娃娃”變魔術這一吸引幼兒的方式貫穿始終,活動中我告訴幼兒變臉娃娃也想和大家一起做“變臉”遊戲,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其次,爲了讓幼兒成爲教學活動中的主人,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在你教我學的歌唱活動中,我引導幼兒根據觀察表情圖和感知音樂節奏,由幼兒自由表演、嘗試各種表情的變化,鼓勵幼兒大膽運用表情和肢體語言表現自己在不同心情時做什麼動作,使幼兒的各種感官得到運用的同時,幼兒的創造性也得到了發展。

但我也體會到了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就是我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有所欠缺,缺乏激情,沒有激發出幼兒的主動參與意識,導致在學唱歌曲環節中,課堂氣氛不夠熱烈。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同時也要加強幼兒對音樂的大膽表現能力的培養,提高幼兒在活動中的主動參與意識。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辨別音樂的強弱、高低,並能用不同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感受。

2、嘗試用語言節奏表現大雨、小雨。

3、能從音樂高低變化中區別下大雨、下小雨,學習用不同的聲音來演唱,體驗演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雨絲”人手一份,節奏圖,鋼琴。

2、已學過歌曲《大雨小雨》

活動過程:

1、出示雨絲,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剛纔我們一起學習了詩歌小雨點,發現小雨點會發出什麼聲音?那你們覺得大雨會發出什麼聲音?我們今天一起來下雨。(在座位下有雨的道具請你拿出來)

2、傾聽音樂,感受和辨別音樂的強弱。

師:聽,在下什麼樣的雨?(另一教師彈高音區音樂:輕快、跳躍)請你們覺得小雨是怎麼下的?(輕輕的、有點跳的感覺)請你跟着琴聲來下小雨。(師再次彈輕風,師生共同輕輕抖動雨絲。)你們覺得怎麼樣可以把我們的身體動起來表示小雨(幼兒討論)教師採用一種合理的動作一起練習(比如轉起來,輕輕地抖起來,踮起腳尖。)

師:聽,又下起了什麼雨?(師彈低音區音樂:沉重、連貫。)你們聽了有什麼感覺?用你們的雨和動作來表示下大雨。(再次彈,師生動作)

師:噓!雨停啦,(師生停在原地)我們都知道雨是會變大變小的,讓我們來跟着琴聲來變化着下雨吧!(彈兩種不同的音樂,師生共同變化抖動雨絲。)

3、嘗試用不同的聲音區別大雨、小雨的變化

(1)師:雨停了,讓我們休息一會,聽一段音樂吧(彈奏《大雨小雨》)

(2)引導幼兒嘗試用高低不同的聲音和語言節奏表現雨的變化。

A)用語言節奏練習下小雨。

⑴ 師:我們都知道小雨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幼兒回答)下小雨時候聲音應該怎麼樣?(輕)誰會用輕輕的聲音來下小雨?

⑵出示節奏圖

師:老師這兒有與幅節奏圖,我們一起來念一下它的節奏。

誰會用小雨的聲音配上這個節奏來下雨,注意了小雨的聲音應該怎麼樣?(幼兒練習---個別:還有誰有不一樣的下小雨聲音、集體)

B)用語言節奏練習下大雨。

⑴ 師:那大雨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幼兒回答)下大雨時候聲音應該怎麼樣?(響)誰會用響亮的聲音來下大雨?

⑵出示節奏圖

師:老師這兒有與幅節奏圖,我們一起來念一下它的節奏。

誰會用大雨的聲音配上這個節奏來下雨,注意了大雨的聲音應該怎麼樣?(幼兒練習---個別:還有誰有不一樣的下大雨聲音、集體)

(3)傾聽音樂,學習用不同的聲音區分大雨、小雨。

⑴ 師:你們聽,大雨、小雨是誰在唱?(配班老師彈《大雨小雨》的音樂老師用不同的聲音演唱)

大雨唱了什麼部分?小雨唱了什麼部分?

⑵ 我們再來聽一聽,比比誰的耳朵最靈,(再次傾聽)小雨唱的歌是怎樣的?是跳跳的,還是連連的,細細的還是粗粗的?(跳跳的、高高的、細細的)大雨呢?(連連的.、低低的、粗粗的)(出示圖譜:表示兩種不同的聲音)

⑶ 師: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好嗎?小雨的聲音應該是怎麼樣的?(是細細的),大雨的聲音應該是怎麼樣?(粗粗的),(師生一起清唱)

⑷ 分組唱:誰願意唱大雨的聲音呢?誰願意唱小雨的聲音?(教師幫助幼兒分組)!(幼兒分組交換唱2遍)

4、遊戲:大雨小雨

師:我們玩個大雨小雨的遊戲吧。我們小朋友做雨點。當聽到下大雨的聲音就表示雨點很多,我們就很多的小朋友抱在一起。當下小雨的時候雨點是很少的,那你就自己隨意的走小碎步。

5、結束部分。

師:雨停了外面的陽光出來了,我們到外面去曬一會太陽、吹一會風。(教師帶領孩子去室外活動一會兒)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會人與人之間相互關心、體諒的真摯情感。

2、初步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3、瞭解大自然中大樹與小鳥之間相互依存、和諧共處的美好景象。

活動準備:配樂《小鳥飛》;小鳥頭飾、大樹婆婆頭飾。

活動過程:

1、懸念式提問,激發幼兒興趣。

出示一棵大樹和一隻小鳥,引導幼兒思考:大樹和小鳥之間會有一種什麼關係呢?引出兒歌《大樹和小鳥》。

2、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兒歌,請幼兒說出聽兒歌時的感受。

3、引導幼兒一起說兒歌,大家一起扮演大樹和小鳥,一邊說兒歌一邊表演。

4、引申到老師是大樹,小朋友是小鳥,加深師幼之間的情感。

5、一起欣賞故事《樹婆婆和鳥娃娃》,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述情節,表達自己對童話的感受,總結樹婆婆的情感變化(孤獨----快樂----傷心-----快樂)。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通過欣賞樂曲《火車波爾卡》,感受體驗舞曲的熱烈、歡快情緒,學習用打擊樂器爲3/4拍舞曲伴奏。加強學生對生活與藝術之間聯繫的關注,培養藝術表現的自信心。

活動準備:

《火車帶我去遠方》課件、

《火車波爾卡》欣賞曲、

打擊樂器:串鈴、木魚、響板。

活動過程:

一、律動《開火車》

二、師生問好

三、新課教學

(一)、小朋友,聽,這是什麼聲音?(出示音樂)

聽,快樂的火車就要出發了。(音樂聲起,邊聽音樂,教師邊打拍子節奏)

小朋友,你們聽這這首樂曲,想到了什麼?

小火車在表揚小朋友:他說:"小朋友,你們可真聰明,你們的想像力可真豐富,可是優美、歡快的我還沒有名字呢?"小朋友,誰來幫小火車起名字呢?

小朋友給小火車起得名字都非常好聽,我們就叫他"快樂的小火車好嗎"?這首樂曲的名字叫《火車波爾卡》,我們就讓快樂的小火車帶我們去遠方好嗎?

(二)、快樂的小火車開來了,一節節小車廂,就像小夥伴們手拉着手,聽,汽笛長鳴,火車帶我去遠方。(第二次音樂響起,邊聽音樂邊隨老師做動作,熟悉樂曲,課件演示。)

看,小朋友,老師今天還給大家帶來了許多打擊樂器,讓我們隨着活潑歡快的樂曲,來做一名小樂手,爲樂曲伴奏,看誰的節奏拍得好,表情好,還能把坐火車時的喜悅心情表現出來。教師介紹打擊樂器串鈴、木魚、響板的打擊方法和節奏。(課件展示)

聽第三遍音樂:用正確的打擊方法爲樂曲伴奏。

(三)、小朋友,我們的祖國地域遼闊,風景優美,你們都去哪些地方旅遊過呢?

今天,老師帶大家去旅遊好嗎?請一位同學來當火車小司機,老師是你們的報站員和導遊,音樂一響,咱們就出發,音樂一停,我們的小司機就得停車。

長治到北京、北京到西安、西安到江蘇、江蘇到西藏。(課件展示)

四、教師小結

小朋友,我們開着快樂的小火車去了那麼多的地方,下節課請小朋友畫一張你最喜歡的景點送給老師好嗎?讓我們一着小火車走出教室。(放音樂《火車波爾卡》)兒童網站()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7

歌唱活動:小鳥小鳥——示範課活動設計

活動目標:

1.在繪畫過程中傾聽歌曲,熟悉旋律,感受歌曲的優美,並初步學唱歌曲。

2.通過圖譜、繪畫等形式,理解並創編部分歌詞。

活動準備:

紙 筆 音樂 圖譜

活動過程:

一、導入,初步熟悉歌曲旋律。

1. 複習歌曲:1)柳樹姑娘;2)顛倒歌。

2. 引導幼兒簡單討論以上兩首歌曲的不同。

3. 彈奏《小鳥小鳥》旋律,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發現歌曲的節拍特點。

4. 傾聽旋律,用不同的方式爲歌曲伴奏。

節奏型:× × ×∣ ; × ×× ×∣

二、進一步熟悉歌曲,並通過繪畫創編歌詞完善圖譜,初步學唱歌曲。

1. T:“這首好聽的歌曲唱的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 老師範唱歌曲。(歌詞:在哪裏有陽光?在哪裏有花香……)

3. T:“原來老師唱的歌曲裏有問題呢,問了什麼?你聽清了嗎?”(出示歌曲圖譜)

4. 老師繼續唱,並讓幼兒自由畫出自己的答案。

5. 先畫好的幼兒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畫和想法。

6. 請個別幼兒嘗試用歌曲裏的話介紹自己的畫,如“草地上有花香”“花園裏有花香”。

7. 老師結合幼兒的繪畫完善歌曲的圖譜。(替換圖譜中的問號部分)

8. 老師引導看圖譜幼兒學唱歌曲。

9. 繼續替換問號部分,並演唱。

10. 多形式演唱。

三、繼續學唱歌曲,提升演唱技巧。

1.引導觀察圖片,瞭解歌曲的結構。

2.討論“哪一句學唱有困難?”

3.討論第二段跳躍部分的唱法:“第二段這裏爲什麼要畫兩個小水滴?”

4.老師重點範唱第二段,引導幼兒發現不同“小水滴表示什麼?”並學唱。

5.完整演唱歌曲。

6.老師介紹歌曲,並欣賞歌曲錄音。

7.結束活動。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歌曲《下蛋噦》,唱清歌詞。

(2)藉助圖片,記憶歌詞。

(3)幼兒充分體驗歌曲的歡快,並創編小雞的動作。

活動準備:

母雞圖片(尾部開一出蛋小口)、母雞頭飾、雞蛋圖片(若干串,每串7只)、竹簍一隻。

下蛋羅--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

(1)教師範唱歌曲《下蛋噦》一遍。

教師提問:“歌曲中有誰?”

幼兒1:有母雞。

幼兒2:有一個大草窩。

幼兒3:還有母雞在下蛋。

(2)教師再次範唱歌曲,並用圖片演示母雞下蛋的情景(抽出的雞蛋與母雞的“咯噠咯噠咯咯噠”的節奏一致)。

2、學唱歌曲。

(1)讓幼兒邊看圖片,邊考慮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

①“老母雞坐在哪兒呀?” 幼兒1:老母雞坐在草窩裏。幼兒2:老母雞坐在草地上。幼兒3:老母雞坐在雞窩裏。

②“老母雞坐在草窩裏幹什麼呢?” 幼兒1:老母雞在下蛋。幼兒2:老母雞在高興地笑。幼兒3:老母雞在孵小雞。

③“老母雞下蛋的時候高興嗎?”幼兒1:高興。幼兒2:不高興。

④“老母雞是怎樣叫的?”幼兒1:咯噠,咯噠,咯咯噠。 幼兒2:咯咯噠。 幼兒3:咯咯咯咯噠。 教師完整地小結歌詞。

(2)幼兒學念歌詞,教師用圖片演示母雞下蛋情景。

(3)幼兒學唱歌曲,教師繼續用圖片演示母雞下蛋情景,並將母雞下出的蛋(圖片)放入竹簍中。(學唱數次後,請小朋友看一看竹簍,母雞下了這麼多蛋。)

3、演唱歌曲,創編動作。

教師配帶母雞頭飾,激發幼兒興趣:“老師當雞媽媽,請小朋友當小雞,我們一邊唱歌,一邊學做小雞的動作,看看哪一隻小雞的動作跟別的小雞的動作不一樣。”

幼兒1:雙手放在背後做小雞的翅膀,彎着腰。

幼兒2:雙手握拳,手心向下併攏,兩食指向前伸直,做小雞

幼兒3:上臂夾緊身體,下臂與手自然向身體兩側伸跬上下拍動。

4、尾聲。

我的雞寶寶們玩得都很高興,肚子餓不餓?雞媽媽問,請你們唱着歌,一起跟媽媽到外面捉蟲去。 在幼兒學唱歌曲時,教師用製成串狀的雞蛋演示母雞情景,並將抽出的雞蛋串放在簍中。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熟悉歌曲旋律,掌握歌曲節奏。2、在理解歌曲內容的基礎上學習用伴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鋼琴等。

活動過程:

一、律動:《手腕轉動》、《好朋友》、《母鴨帶小鴨》。

二、練聲:《小鳥醒來了》、《泥娃娃》。

三、學唱歌曲《螢火蟲》。

1、用猜謎語的方式引出螢火蟲。

師:小姑娘,夜納涼。帶燈籠,閃閃亮。小朋友告訴老師謎語的謎底是什麼?(螢火蟲)今天我們要學唱一首歌曲,名稱就叫《螢火蟲》

2、教師清唱歌曲,幼兒傾聽。

好聽嗎?小朋友歌曲的名字叫什麼?(請個別幼兒回答)你們從歌曲裏聽到了什麼?(幼兒回答:飛到東、飛到西)

你們還有誰聽到了不一樣的嗎?那你們再認真的聽老師唱一遍吧!

3、教師隨琴聲再次演唱歌曲,幼兒欣賞。

4、你們這次聽到了不一樣的嗎?螢火蟲有什麼本領?

5、教師帶領幼兒隨琴聲節奏學念歌詞。

6、幼兒跟隨琴聲學習演唱歌曲若干遍。

引導幼兒用語言和動作模仿螢火蟲,交流、表達自己的愛。

7、幼兒完整演唱歌曲。

8、分組進行歌曲演唱。

9、分男女孩子演唱歌曲。

四、複習歌曲《理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