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七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W 次

作爲一名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七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掌握單線螞蟻的畫法,並會適當變化運動方向。

2、嘗試簡單構圖,表現出近大遠小的相對關係。

3、發展幼兒初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體驗繪畫的樂趣。

4、養成大膽用色、均勻塗色的良好習慣。

5、願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白板課件、相機。

2、大小不同的圓紙片、白紙、油畫棒、膠水。

活動過程:

1、出示三個圓形,並用變魔術吸引幼兒興趣。

師: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圖形,你們看,是什麼形狀?(圓形)(使用電子白板拉幕功能)原來是圓形弟弟,圓形弟弟說想和你們一起玩遊戲呢,他還請來了兩個圓形哥哥,(出示另外兩個圓形)這三個圓形有什麼不一樣?(幼兒回答)原來這三個圓形大小不一樣!

圓形兄弟來排隊!圓形大哥排下面,圓形弟弟排中間,圓形二哥排上面!排好隊伍變魔術,變出什麼來?小朋友們仔細看!兩隻小眼睛,一張小嘴巴,兩個彎觸角,一邊三條腿,原來是螞蟻!(邊說邊播放事先錄製好的螞蟻繪畫過程)三個圓形變出了一隻小螞蟻。

2、幼兒想象小螞蟻的各種姿態。

(1)猜測小螞蟻在做什麼。

你們來猜猜小螞蟻在做什麼?

(2)想象小螞蟻的其他姿態、動作。

你還想讓小螞蟻做什麼?(幼兒討論)(幼兒回答)老師事先準備三隻螞蟻的形象,一隻正面,一隻側面,一隻側身回頭。當幼兒說到這三隻螞蟻的動作時,教師就出示,並講解。

(1)、這三隻螞蟻有什麼不同?哦,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側面的。我們來看這一隻,這一隻是正面還是側面?正面看小螞蟻我們能看見幾隻眼睛,他的腳在什麼地方?

總結:原來,在畫正面的螞蟻時,我們可以畫兩隻眼睛,側面的話只要畫一隻,正面的螞蟻腳畫在圓邊上就可以了,但是,側面的小螞蟻離我們近的一邊身體上的腿要從圓裏面開始畫,離我們遠的那邊呢,就只要畫在圓的邊上!

3、講述螞蟻大戰的故事,激發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1)教師講述故事。

小螞蟻還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故事呢!

從前有一個螞蟻王國,裏面有着無數的小螞蟻,螞蟻國王要選出最強壯的螞蟻作爲他的勇士來保護螞蟻王國,戰場上是一片火熱,有白蟻、有黑蟻、有飛蟻……有的螞蟻手中拿着劍,有的拿着大刀,有的拿着弓箭,放眼望去,螞蟻戰士成千上萬,數也數不清。突然刮來一陣大風,大風怪要把螞蟻戰士們都吹走了!正在這時,一位螞蟻勇士誕生了!他一手拿着無敵盾牌,一手拿着超級寶劍,和大風怪勇敢戰鬥,終於把大風怪趕走了。最後國王就選他作爲今年的螞蟻勇士,讓他來保衛螞蟻王國。這就是我螞蟻大戰時候的故事。

(2)提示幼兒畫面的佈局。

我想把我剛纔的故事畫下來呢!剛纔我的故事中誰是主角?一般主角,最重要的人我們要放在畫面的哪裏?對方在中間,那麼它的大小呢?要比別的角色稍微大一點,這樣我們一眼就可以看出他纔是最重要的!其他的螞蟻戰士呢?靠近勇士的就畫稍微大一點,離勇士遠一點的呢?離開勇士很遠的的呢?就可以用一個小點點來表示了!還有整個戰場上的螞蟻戰士們不能太多,太多了,比武就不能開展!

(3)鼓勵幼兒大膽創作。

你們也想來創作自己的螞蟻大戰的故事嗎?記得剛纔我們說的畫面怎麼佈局要點哦!現在就請你們來畫自己螞蟻大戰的故事吧!

4、幼兒繪畫,教師指導,並拍照片。

5、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老師拍了幾副你們畫的螞蟻大戰,我們來請小作家說一說他的螞蟻大戰的故事!(幼兒講述)看來你們的故事都很精彩,我們回到教室那你們的畫做成《螞蟻大戰》故事書,放在圖書角大家一起看好嗎?

活動反思:

爲了讓同學們深入瞭解螞蟻的生活習性和身體結構,我們準備了工具和材料,走出教室,來到操場,上了一節具有特殊意義的課——這是同學們學習科學之後的第一次實地觀察動物活動。

課堂上,我首先向同學們講解了觀察的目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事項,然後和同學們一起來到操場上。小傢伙們用從家裏帶來的甜點心、糖塊、果皮和饅頭等引來了螞蟻,然後便用我分發的放大鏡開始觀察,這項活動比較簡單,一會兒功夫,每個同學便將螞蟻的身體結構觀察得清清楚楚。同學們對於此項活動的興致很高意猶未盡,這完全是我意料之中的。我索性按計劃讓他們繼續各自的觀察活動,並再次強調在觀察時要仔細認真。同時,作爲獎勵,我將事先準備的樟腦球分發給他們,並指導他們使用:在螞蟻經過的地方畫一條線,或者畫一個圓圈將一隻螞蟻圈起來,再觀察螞蟻的行動發生哪些變化……最終,活動取得了圓滿結果。

回顧這次觀察活動,我認爲在組織學生觀察小動物時,應當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觀察活動要深入

1、要儘可能在自然狀態下進行觀察,這也是觀察生物的基本要求。當我發現有的同學急於知道螞蟻遇到食物後的表現,便將食物直接放在了螞蟻面前,便馬上提醒他們應該將食物放在離螞蟻稍遠一點的地方。同時,讓他們思考其中的道理,進而引導他們查找資料瞭解到螞蟻頭部觸角的作用。

2、要鼓勵學生做到一邊觀察一邊思考。通過觀察,我們發現螞蟻遇到小塊食物時,便獨自將食物搬回巢穴,而且不改變原來的行進方向,顯得比較輕鬆;如果遇到稍微大一點的食物,只靠一隻螞蟻搬運起來比較吃力時,它便會將食物拖回巢穴,這時如果再有一隻螞蟻趕過來幫忙,兩隻螞蟻又會側着身子來搬運;如果遇到比較大的食物,最先發現食物的螞蟻,總是在食物上前後左右地考察一番,然後便趕回巢去搬來救兵,而且令人感到驚奇的是,搬來的救兵總是恰如其分不多也不少,更令人不解的是,這麼多螞蟻竟然可以同時用力。

3、觀察活動要有時間上的保證。限於課堂教學實際,不可能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觀察,但是許多時候爲了獲得一個準確的結果,必須對事物進行長時間觀察。《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便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爲了觀察昆蟲的活動,他常常要用上半天甚至用上一天的時間,正是由於他的勤奮觀察,才成就了《昆蟲記》這一世界名著。

4、要注意做到反覆觀察。以觀察螞蟻爲例,要注意觀察不同環境、不同種類螞蟻的生活習性與身體結構,這樣才能對螞蟻有一個全面而準確的認識。另外,能夠做到反覆觀察也從側面反映出一個人頑強堅忍的行事毅力和嚴謹認真的科學素養。

二、注重學生科學學習活動的體驗

瞭解螞蟻身體結構和生活習性的途徑很多,可以查閱書籍資料,可以上網搜索,可以詢問他人,但是相比而言,通過自己親歷親爲的客觀觀察而得到的知識無疑是最有說服力的,“百聞不如一見”,“絕知此事要躬行”等強調的都是這一點。

在實地觀察的基礎上,教師再指導學生就自己遇到的問題通過上網搜索或是查閱書籍資料尋求答案,往往能夠得到非同尋常的結果。

三、要注意愛護小動物

在環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當下,愛護動物對於每一位學生來說都並不陌生。在我看來,真正意義上的愛護動物是建立在學生與動物之間深厚情感的基礎上,在科學學習活動中,也就意味着對於動物身體結構和生活習性的充分了解。當螞蟻遇到用樟腦丸畫出的橫線馬上回避,這種現象說明螞蟻並不喜歡樟腦這樣的氣味,可是有的學生卻用樟腦丸在螞蟻巢穴洞口畫上圓圈,甚至有的學生將樟腦丸放在了螞蟻巢穴洞口上,這樣的行爲對於螞蟻來說顯然是過於殘忍。這時候,教育學生要愛護小動物也就有了特別的意義,也會收到非同一般的效果。

當然,無論是對於作爲教師的我來說,還是對於學生而言,這都是一節普通的科學課,這樣的課堂既有課前的精心預設,更有師生共同參與觀察活動過程中的靈動生成,而最終的目標一個,那就是爲了學生主動健康全面的發展。也許,一次觀察活動,一次說服教育,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不能改變什麼,或者至少就眼前意義上於學生的知識增長來說作用不是很大,甚至在許多人看來,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內容,只需要教師在黑板上寫一寫,或者讓學生在書上劃一劃,記一記,背一背,就完事大吉。但是,我覺得,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觀察活動,至少可以讓他們知道除了記憶背誦之外,還有這樣一種學習方式;除了教室課桌之外,還有大自然這樣一種學習場所;除了學習現成的知識之外,至少可以讓他們樹立一種敢於質疑勇於探索的科學態度……經歷了這樣的課堂,學生能夠獲得基本的觀察方法,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熱情必將逐步提高,進而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這讓我回想起在《認識石頭》一課時,當我由衷地對同學們採來的石頭表示驚喜時,當我真誠地讚賞他們的採石行爲時,當我同他們一起砸開石頭時,當我們一起弄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理石時,我想同學們的收穫一定很多很多。所有這些都遠遠超出了觀察螞蟻這一活動本身,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的:一個優秀的教師,在講授自然科學課程時,應該好像是微微打開一個通往一望無際的科學世界的窗口……這樣看來,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觀察螞蟻的意義,便顯得十分重要了。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擺脫幼兒繪畫樣式的概念化,畫出有姿勢變化的人物造型。

2、通過活動,知道關節被牽動時,人能做出許多動作。

3、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及大膽表達的能力。

4、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爲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徵。

5、鼓勵幼兒樂於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活動紙偶公仔4個。

2、節奏感強的音樂帶、錄音機。

3、水彩筆、八開畫紙。

4、即時貼標記。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激發活動興趣。

老師:今天我們班上來了一些新朋友,大家瞧瞧它們是誰?(出示紙偶)模仿紙偶精靈的聲音:聽說大(3)班的小朋友跳舞非常棒,你們能教我們跳舞嗎?老師鼓勵幼兒當小老師幫助紙偶精靈學跳舞。

2、通過擺紙偶動作,感知豐富的姿體變化。

(1)幼兒自由組合(分成4小組)進行擺弄紙偶精靈的活動,看誰擺出的姿勢最特別最有趣。

(2)請個別幼兒示範擺紙偶精靈姿勢,提問:你擺的紙偶動作是怎樣的?你是怎樣擺的?你能學學這個動作嗎?請大家也來模仿做這個動作。

(3)提問:爲什麼這個紙偶精靈會動,而且擺出那麼多的動作?(幼兒討論,個抒己見)得出結論:因爲在紙偶精靈能動的地方的連接處有一個小繩結,帶動紙偶精靈做出了各種動作。

3、知道什麼是關節,關節被牽動時,人能做出許多動作。

(1)請幼兒也來做動作,尋找自己身上的“繩結”,並且在活動的“繩結”處貼上標記。

(2)老師解釋什麼是關節。

(3)請幼兒分別來說說頭、頸、身體、手和腳的主要關節在哪裏,並且動一動這個關節。知道手肘、手腕、膝蓋、腳踝等關結名稱。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根據瓜的外形特徵進行合理想象,並利用輔助材料進行創意造型活動。

2.發展想象力及動手能力。

3.鼓勵幼兒大膽正確的上色。

4.培養幼兒對美的欣賞能力,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各種瓜果造型的圖片若干。

2.幼兒收集瓜果等材料;教師準備剪刀、水彩筆、記號筆、白紙、牙籤、豆子、扭扭繩等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一、借物想象。

教師手持黃瓜,引導幼兒從各個角度(橫、豎、斜等)觀察、想象,說說像什麼。

二、結合圖片,欣賞多幅瓜的生動造型圖。

說說這是什麼瓜變成的?變成了什麼?是怎樣變的?你喜歡哪個造型?爲什麼?

三、 幼兒自由挑選一個喜歡的瓜,與同伴互相說說像什麼?可以怎麼變?

四、瞭解輔助材料。

五、自選需要的輔助材料進行創作,教師巡迴觀察個別指導。

六、展示作品,分享、評價。

1. 分享交流。說說自己把什麼瓜變成了什麼?是怎麼做的?做的過程中碰到了什麼問

題?是怎麼解決的?說說別人的作品變得巧妙的地方在那裏?

2. 評價。評出最佳創意獎、最佳造型獎、最佳滑稽獎、最佳色彩獎、最佳牢固獎。

七、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的創意無限,一個個普通的瓜果在孩子們的巧手下神奇的變成了娃娃、鱷魚、汽車等等。一件件藝術品栩栩如生,惹人喜愛。孩子們在活動中再一次獲得了與瓜果相關的知識和經驗、嘗試瞭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方法,並且在活動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合理佈局畫面,獨立製作圖書。

2、使幼兒體驗分享閱讀的快樂。

3、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觀看過圖書瞭解圖書的基本結構

2、幼兒自己畫好的《小蝌蚪找媽媽》故事背景、各種動物媽媽的半成品圖書,人手一本,與故事內容相應的文字幼兒人手一套,教師示範本一本

3、水彩筆、剪刀、膠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範本提問式導入主題

師:這是小朋友們平時畫的畫,這裏面都畫了哪些動物?哪個故事裏的有這些動物?老師把它訂成一本想做成圖書,可是這些畫上還缺少什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做成一本完整的圖書呢?

二、教師示範講解圖書的製作的要點及具體要求

1、把與故事內容相關的文字沿虛線剪下粘貼在每頁的合適位置,

2、在每一頁圖書的畫面適當的位置添畫上小蝌蚪,使小蝌蚪與各種動物媽媽能相呼應。

三、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教師巡迴指導,根據不同能力幼兒的作畫情況及時給予指點和鼓勵。

四、分享作品

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欣賞圖書、與爸爸媽媽一起閱讀圖書。

五、活動延伸

繼續飼養小蝌蚪並記錄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教學反思:

在這次教學活動中,難點在角色表演中解決了,又利用圖譜教學讓幼兒輕鬆的記住了歌詞和二分音符,因爲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目標達到了所以幼兒能在活動中始終保持愉悅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歌唱的興趣,透過幼兒動聽的歌聲,準確的節奏,我們一起享受到了音樂賦予生活的情趣,我想這就是藝術活動最大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多角度觀察實物——杯子,自主參與繪畫,畫出杯子的主要特徵。

2、鼓勵幼兒用點、線、圖案等大膽地裝飾。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體驗寫生畫所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帶杯子。

2、畫板、筆、紙等。

3、四個角度畫的杯子,五角星貼花。

4、幼兒圍坐成圓形。

【活動過程】

1、觀察杯子,瞭解杯子的結構。

師:小朋友們看,這是什麼呀?

師:杯子上有什麼?

幼兒觀察講述。

師:(指杯口)這又是什麼?(杯口)除了有杯口,還有什麼?(杯身、杯把、杯蓋等)

2、學習從不同角度取景寫生。

師:我很喜歡這隻杯子,想給它拍張照,用什麼拍呢?

*教師示範取景框的使用,及時畫下所拍照。(勾畫的要大)

師:你想給他拍張照嗎?站在哪裏拍好呢?站在不同角度看看杯子有什麼變化。

*帶領幼兒圍着杯子用取景框觀察。

師:通過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幼兒講述。

3、出示範例畫,請幼兒對照找出各個角度的杯子。

師:老師這兒已經拍了幾張這隻杯子的照片,請你們來找一找,我站在哪個角度拍的?

幼兒找出後請大家再觀察。

4、提出幼兒繪畫要求。

*引導幼兒進行裝飾。

師:你想讓這隻杯子變得更漂亮嗎?怎樣讓它變得更美?

*提出要求。

師:我這裏還有許多形態各異的杯子呢,你最喜歡哪一隻杯子,請你也來給它拍張照,好嗎?你可以選擇一隻杯子,找個合適的位置觀察這隻杯子的樣子,把你看到的那個角度的杯子畫下來;也可以幾個人圍着一個杯子坐下來,把你看到的那個角度的杯子畫下來,注意要畫得大。畫好以後你還可以用各種各樣的點、線條、圖案進行裝飾,把它打扮的更美。

5、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幼兒自選杯子或自由組合繪畫。

*提示幼兒根據角度觀察杯口、杯把、杯身的形狀,並鼓勵幼兒大膽裝飾。

6、評價。

你最喜歡哪一張照片,請你把五角星送給它,並說說爲什麼喜歡這張照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大膽的運用水粉畫的形式勾畫人物的臉部輪廓和髮型特點。

2、學習正確的運用毛筆進行彩繪寫生。

3、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請幼兒互相觀察好朋友的長相、髮型等主要的外形特徵。

2、顏料、毛筆、漱筆筒、調色盤、飯衣等作畫工具。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今天活動之前我們先唱首歌吧!(師生共同唱《拉拉勾》)

“你的好朋友是誰?他長什麼樣子?”

“你喜歡你的好朋友嗎,爲什麼?”通過引導幼兒講述好朋友的好,加深幼兒對同伴、朋友之間的愛的理解。

老師小結:好朋友不僅陪你玩,還能在你有困難的時候幫助你。我們一起來畫畫我們的好朋友吧。

3、師生互動學習,畫好朋友。

(1)先畫一個大大的圓,這是什麼?這是好朋友的臉。我們親親她,對好朋友說:我親親你的臉。好朋友的臉是什麼顏色的?(引導幼兒觀察分析好朋友臉部輪廓和色彩特徵,學習用不同的顏色平塗。)臉上還有什麼?是什麼顏色的?(引導幼兒添畫五官)

(2)好朋友的頭髮是什麼樣子的?是什麼顏色的?選擇主要的顏色,添加少許其他顏色平塗。

(3)整個主體完成以後,要將背景完成。在繪製背景的時候要注意簡練,美觀。不可再瑣碎繁雜,要與美麗豐富的主體形成對比,使畫面更加的美麗。

4、幼兒繪畫,教師巡迴指導。

(1)運用水粉顏料畫出好朋友的主要特徵。

(2)幫助幼兒分析好朋友的臉部色彩有些什麼變化和特點。

5、結束活動。

(1)幼兒作品展示,互相交流。

(2)將幼兒作品佈置在主題牆上。

延伸活動:

可設計作品外框,做成照片形式並張貼於室內,讓幼兒互相欣賞,學習。

小百科:水粉畫是使用水調和粉質顏料繪製而成的一種畫。其表現特點爲處在不透明和半透明之間,色彩可以在畫面上產生豔麗、柔潤、明亮、渾厚等藝術效果。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7

設計背景

石頭是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事物,本次活動的生成也是來源於孩子的一次偶然發現,可以說該活動是生成於孩子的興趣。石頭對於孩子來說是十分常見,十分熟悉的,這就符合了新綱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教育活動要生活化”的精神。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顏料或各種輔助材料來裝飾石頭,體驗在石頭上做畫的樂趣。

2、能大膽的進行石頭的組合,創造出新穎的形象。

3、嘗試用裝飾好的石頭造型來創編故事,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範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5、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重點難點

從技能方面,發揮想象力,能夠通過石頭的組合來表現事物,在這基礎上,在利用各種輔助材料來完善整個石頭畫;二是有自己的創新之處,並能大膽、合理的'運用各種輔助材料。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的小石頭(已洗淨涼幹並分類)

2、油畫棒、棉籤、橡皮泥、各色紙、毛線、假花、雙面膠、吸管、稻草、瓶蓋、牙籤、皺紋紙等。

3、各組一塊抹布。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圖片引入,出示範例,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問題:

1、他們是什麼做的呀?

2、你們覺得這塊小石頭象**嗎?3、**和**有什麼不一樣的呀?

(二)教師引導幼兒看看、說說、想想石頭象什麼?

要求:

1、每個小朋友去挑選一塊自己最喜歡的石頭,玩玩、說說、想想它的形狀象什麼,可以變成什麼?

2、和同伴說說你的石頭可以變成什麼?爲什麼?

3、如果將石頭組合起來,你覺得它又象什麼?

(三)教師介紹製作方法,引導幼兒先在紙盒內組合石頭,然後對石頭進行裝飾,再用雙面膠將石頭固定在紙盒上,最後對紙盒進行裝飾,完成作品。

(四)教師提出活動要求

要求:

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頭變成什麼。

2、要用上各種好看的顏色。

3、在裝飾紙盒的時候要先想好,你要如何裝飾才能編出一個好聽的故事來。

(五)幼兒創作石頭畫,教師指導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大膽想象,能利用各種石頭進行組合,創作出各種造型。鼓勵幼兒大膽選擇各種輔助材料及工具。

(六)創編故事

教師組織先完成作品的幼兒利用自己製作的石頭來創編故事。

教學反思

(一)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

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都體驗到了進行石頭畫創作的樂趣,大多數孩子的作品能夠不受老師範例的影響,有自己的創新之處,並能大膽、合理的運用各種輔助材料。可以說孩子們還是較好的達到了我預定的活動目標。

(二)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及提出新的設想

在這次活動中,經過過後的反思,我認爲存在着以下幾點不足之處:

1、老師在向幼兒介紹製作方法的時候,有的孩子卻是在張望着他剛剛在擺弄的石頭。課後我在思考,如果我把介紹製作方法這個環節提前到前面,過後在讓幼兒去操作石頭,這樣是否比較能夠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在幼兒操作完材料後,再來聽老師的講解,這時候,太多數的孩子的注意力都被石頭給吸引了,而非在老師的語言上了。

2、由於老師材料擺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兒操作的不便。這個問題在於我課前準備活動時沒有考慮周到,沒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這個材料的擺放。以前我的觀念是上好一節課就是在你組織的時候孩子們能夠按照你的思路走,能夠較好的達到你預定的目標,可是不然,一次好的活動,除了活動中老師的指導要到位,能夠讓幼兒在輕鬆,自由的環境下達到你預定的目標外,老師課前的準備活動也是十分重要的,這裏所說的準備既包括知識方面的準備,也包括老師材料的擺放是否符合幼兒的實際需要,是否便於幼兒操作等等。

3、剛開始的引入過於繁瑣,導致了在後面介紹製作方法,特別是用雙面膠將石頭粘在鞋盒這個重點沒能與孩子交代清楚,導致後面孩子們在操作的時候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我想作爲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除了有較好的組織能力外,還能具備較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如果把你的語言,把你要表達的意思讓幼兒聽明白,這是當前我的困惑,我想也是我們幾個新老師的困惑。今後,我想自己除了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外,關鍵的就是要找到一條正確的與幼兒交談,交流的“路”,讓孩子能夠“聽”得懂你所要表達的意思,打破孩子與我之間的那堵牆。

4、教師的範例過小,不利於幼兒的觀察。我的範例在這次活動中所起的作用並沒能很好的體現,由於範例過小,就造成了幼兒觀察的不便。本來範例在這個活動中是起到一種示範並協助老師講解方法的作用,可是過想細想,我本未能很好的來體現範例的這一特徵,範例在活動中就象走場一樣,並無其他用處了。

(三)幼兒的創新之處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想象力及創造力得到了較好的發揮。孩子們在這次活動中有許多創新之處。如用石頭組合了一個小人,最後用稻草給小人弄了一頭美麗的“頭髮”;用吸管爲不倒翁的氣球製作了一條繩子,並且懂得用吸管的摺疊來體現繩子的動態。另外,也有許多孩子對石頭外型觀察的十分仔細,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來創作,很多孩子的作品都讓我們刮目相看。

總之,作爲一名剛剛轉崗的年輕教師來說,我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所以在以後的工作、學習、生活中,我還要跟老教師好好學習,多看相關方面的資訊,多瞭解有關幼教界的信息,以更多的知識來充實自己,提升專業素養,提高業務水平。除了這些之外,我們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這樣才能做到從孩子出發,瞭解孩子,貼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