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社會教案彙總六篇

關於幼兒園社會教案彙總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作爲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幼兒園社會教案彙總六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小手的功能,認識小手的多種作用。

2.探索雙手活動的豐富性,提高手的活動能力。

3.體驗雙手活動的趣味性,增強相應責任意識。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佈置娃娃家場景。

2.一幼兒在家、在園的勞動錄像。

3.“我有一雙小小手”的音樂等。

活動過程

一、通問候、遊戲,導入課題

師:小朋友,今天來了很多客人老師,請大家舉起小手,跟大家打個招呼吧!

幼兒一邊揮手,一邊說“客人老師好!”

師:咱們一起來玩個“五門開開”的手指遊戲吧。

幼兒五指相對開始遊戲:一門開開進不來,二門開開進不來,三門開開進不來,四門開開進不來,五門開開請進來!

(評析:幼兒園是以遊戲爲主導活動,對小班孩子來說,突出遊戲尤爲重要。老師一開始就請幼兒舉起小手跟客人老師打招呼,巧妙地與本活動的主題“能幹的小手”相呼應。接着在老師的提議下,師生一起玩對本責任培養的一種闡述,進而再一次緊扣主題,彰顯了手的能幹。)

三、通過演示交流,瞭解“人人都有一雙會說話的手”

教師邊說邊用手勢表示:給整理玩具的小朋友送個大拇指,你們能按顏色標記來分積木,真棒!給整理圖書的小朋友送個“OK”,你們能按大小標記把書分開來放,真好!給整理衣服的小朋友送掌聲,你們不但把衣服褲子分開來,而且還疊得很整齊,真能幹!

師:娃娃家媽媽說謝謝小朋友!

幼:不用謝!(邊說邊擺手)

師:剛纔小朋友得到了大拇指、掌聲,得到了“OK”,開心嗎?那老師的大拇指、掌聲、OK表示什麼呀?(真能幹!真棒!)

師:原來老師的手還會講話呢,你們的手會說話嗎?

幼兒自主交流,並不斷變換手勢。

師:請小朋友用小手做個動作,擺個姿勢,讓老師猜猜,你用小手說了什麼。

孩子們邊擺造型邊隨着老師的評價變換着不同的動作。教師邊走邊說:你是一隻小鳥,你是一條小魚,你是一朵漂亮的小花,還有小雞、小鴨呢!老師猜得對嗎?

遊戲“我說你猜”。師:剛纔,小朋友做,老師猜,現在老師也來做一做,請小朋友猜一猜吧。

師:剛纔,老師小手伸一伸——請進,小手按一按——請“安靜”,小手變一變就“OK”,手指舉一舉——耶!小朋友一下子就猜對了,原來,我們的小手真神奇,我們都有一雙會說話的手,我們也一起來用小手學一學說話吧。

幼兒集體跟老師練習一遍,邊說邊用手勢來表現。

(評析:本環節,教師先通過用不同的手勢給予幼兒不同的表揚,一方面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另一方面爲老師承上啓下的自然過渡埋下了伏筆,使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學一學、說一說、動一動,體驗了小手會說話的神奇效果。進而對手的功能、作用進行了有效地拓展,豐富了孩子們的經驗,讓幼兒輕鬆地理解並初步掌握了手勢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多樣性及趣味性。)

四、通過歌表演,瞭解“人人都有一雙會表演的手”

師: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幹,讓我們一起來誇誇我們的小手吧!(播放伴奏音樂)

幼兒歌表演:我有一雙小小手。

師:小朋友們都有一雙能幹的手,會遊戲、會勞動、會說話,還會表演,會做的事情真不少,以後我們要多用自己的小手,使自己變得越來越能幹。時間過得真快,我們的活動該結束了,舉起我們的小手跟客人打個招呼吧。

幼兒邊高高舉起小手邊說:“客人老師再見!”

課間活動時間到了,在教師的提議下,幼兒興致勃勃地玩起了“給小動物塗色”“摺紙飛機”“拼圖”等動手操作的區域遊戲。

(評析:通過歌表演再一次彰顯了小手的能幹,同時把本次活動又一次推向了高潮。課間活動時,幼兒在操作區的繼續探索依然意猶未盡,“我們都有一雙能幹的小手”的意識已悄悄地滲入了孩子們的心田。)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活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感知面料的特點,二是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觸摸感覺。幼兒對服裝面料沒有相關經驗,更缺乏較爲細緻的觸摸、感知,特別是隨着天氣的逐漸轉涼,幼兒的着裝也逐漸增厚,這正是一個可利用教育資源。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感知服裝面料的特性,並由面料擴展到對其他事物、概念的認識。在尋找、發現的同時,有意讓幼兒接觸、觀察、比較,激發幼兒的探究精神。

活動目標

1、感知服裝不同面料的特點。

2、有較敏感的觸摸感覺。

活動準備

1、家長和幼兒一起到商場摸各種服裝,感知服裝面料的不同。

2、用棉、皮、毛製成的服裝設置展覽會。

過程建議

1、參觀展覽,感知服裝面料的不同。大家自由參觀,教師引導孩子們摸一摸、看一看、掂一掂,發現其不同。

2、感知、觸摸、比較。

(1)不同面料的比較感知:在三個盒子裏分別放人棉、皮、毛三種不同的面料,請幼兒觸摸後猜猜裏面是什麼?爲什麼?

(2)與周圍各種物體的對比感知:摸摸自己的臉、教室的牆,說說對比感覺的不同(牆硬、皮肉柔軟)。

3、瞭解面料的用途及與人的關係。

(1)思考討論:爲什麼要用不同的面料做衣服?(季節、喜好、人的身體不同部位、環境、工作等)

(2)啓發孩子講述自己穿過的衣服。

延伸提示

遊戲:請你幫幫我。冬天來了穿什麼?夏天到了穿什麼?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在我們生活中,許多地方都離不開標誌,標誌隨處可見,爲了讓幼兒進一步瞭解標誌的不同含義,並初步學會運用標誌。養成關注周圍事物的習慣,培養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關注周圍事物的習慣,探索周圍事物?

2、通過看看,說說,做做,讓幼兒瞭解標誌有不同的含意,知道生活中許多地方都離不開它,從而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增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配合進行教育活動的多媒體課件,幼兒製作標誌的紙、筆等、供幼兒張貼的標誌若干。

活動過程

1、觀看多媒體課件,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教師提問:這裏有些什麼?從哪裏看出來的?

2、教師小結:看到了這些標誌,就知道這是哪裏了。標誌是各種各樣的.,代表了不同的意思。如:看到紅“+”,就知道是醫院,看見大滑梯等玩具就知道是幼兒園……

3、請幼兒觀看課件中的標誌,並說出你在哪見過?它告所我們什麼?(教師可爲幼兒準備一些交通標誌、安全標誌等)

4、請幼兒說出自己還見過什麼標誌?

5、請幼兒討論這些標誌應該張貼在什麼位置?

6、觀看多媒體課件,啓發性的引導幼兒進行思考,這張標誌貼在這裏合適嗎?

7、教師小結:在我們生活中,我們可看到各種各樣的標誌,每種標誌都有自己不同的含意,但不能隨便亂貼,必須貼在適合的場所,才能起到它的作用。

8、請幼兒自由選擇標誌,到適合的位置進行張貼。

效果分析

本次活動通過讓幼兒看看、說說、做做,是幼兒瞭解了標誌的不同含意,並學會了運用標誌,知道張貼標誌應選擇適合的位置,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標誌。使幼兒在生活中養成注意觀察周圍事物的良好習慣。

活動延伸

1、在平時多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的各種標誌。

2、幼兒園需要標誌嗎?哪些地方需要標誌呢?我們一起去看看,想想,做一做。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感知時間,體驗一分鐘時間的長短。

2、知道時間是寶貴的,懂得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

時鐘、統計表、寫字本、積木、圖書、畫紙、鉛筆、水彩筆等。

活動過程

1、認識時間

———師:“有誰知道一分鐘有多長?”(很短、不知道、很長)

我們來看一下—————最細、走的最快的是秒針,秒針走一圈就是一分鐘。現在我們就看着秒針轉一圈,感受一下一分鐘有多長。(好長,好短)

2、感知時間

我們一起來玩“和時間賽跑”的遊戲。老師給你們一分鐘的時間,在這一分鐘裏,你們可以自由選擇做什麼事,時間到了就停下,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做的事情多。

(幼兒遊戲,教師計時。孩子們紛紛離開座位,有的去拿紙,有的去拿積木,還有一個孩子呆呆地站在一邊在想要做的事。)

幼兒交流自己在一分鐘時間裏做的事情:

我覺得一分鐘實在太短了,什麼事都沒做時間就過去了;

我在一分鐘裏畫了一個圈;

我在一分鐘裏搭了一個積木┄┄

:小朋友都說一分鐘太短,老師在這一分鐘裏可做了許多事情:回答了 xx的問題,給xx拿了一張紙,觀察了所有小朋友的活動,看到有人在爭吵,然後找了把椅子坐下來。

不管你做不做事時間都會不停的走,而你們剛纔就是讓時間跑掉了(跑在前頭了)。

我們再玩一次,這次你們先想一想要做些什麼。看看這一次我們在一分鐘裏能做多少事情。

(我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們能感覺到他們做得很多事情都被忽略了,只要提前做好計劃、抓緊時間就可以做許多事。)

幼兒再次交流自己在一分鐘時間裏做的事情:

我在一分鐘裏拿了一張紙,畫了一個小人;

我在一分鐘的時間裏找到了自己的數學本,寫了26個數字;我在一分鐘裏拿了一堆雪花片,搭了兩架飛機;

我在一分鐘裏看了5頁書。 媽。咪。愛。嬰。。幼兒園教案頻道

3、交流

提問:爲什麼你比以前乾的事多了?

4、統計時間

上次我們統計晚上你都做了哪些事,我發現小朋友做事的時間都不一樣。今天我們知道如何珍惜時間了,今晚我們再統計一回。

時間統計表

業的時間

洗臉、刷牙、脫衣上牀

早晨起牀、穿衣、刷牙、洗臉時間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生活中的藍色所帶來的寧靜感覺。

2、能用手撕紙做成藍色作品。

3、增強合作精神,提高競爭意識。

4、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遊戲,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PPT(藍色事物圖片若干)

2、藍色卡紙,幼兒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藍色的日子展示PPT圖片

師:孩子們,誰能告訴我這些是什麼?

(幼兒舉手回答,依次指出)它們都是什麼顏色的呀?

(藍色)對,它們都是藍色的,那孩子們再找找我們的教室裏有什麼東西也是藍色的?

(某些小朋友的衣服,板凳……)今天是藍色的日子,藍色的節日,我們身邊有許多藍色的東西,在藍色的日子裏,你看到的藍色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有的淺,有的深)師:對,有的藍色向大海一樣深,有的藍色像湖水一樣淺淺的,有的像天空一樣的顏色。

二、藍色的感覺

師:你們喜歡藍色嗎?藍色給你什麼樣的感覺?(喜歡:安靜:漂亮)藍色讓我們感到很安靜,很舒服。

三、藍色變變變今天我們看到了這麼多藍色的東西,我們來撕一撕,把藍色的紙變成你喜歡的小動物吧。

發放藍色紙,幼兒人手一張,教師適當指導。

活動反思:

羅丹曾說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要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就要讓孩子儘可能多地親近生活,到大自然和社會環境中去感受美、發現美,從而萌發創作慾望。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中的各種線和繩

2.簡單瞭解各種線和繩的用途

活動準備:

ppt課件,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的各種線和繩

活動過程:

1.播放故事光盤

教師:今天,請小朋友聽一個故事,聽聽看看故事裏講了什麼。教師播放ppt課件。

聽完故事後,教師提問:“故事裏講了什麼?都有什麼是長長的?”教師一邊播放課件一邊引導幼兒觀看並說出各種線(電話線、馬路標線、毛線、陽光線)

請幼兒在聽一遍故事,加深理解。

2.尋找生活中的線和繩

尋找身上的線和繩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自己身上和同伴身上哪裏有線和繩,如:衣服上的線、鞋上的繩、女孩系在頭髮上的鬆緊繩等。

尋找生活中的線和繩。

引導幼兒觀察、尋找活動室裏有哪些線和繩,如:電線、運動時用的跳繩,玩具上的繩等。

引導幼兒根據以往的經驗說說自己還在哪裏見過什麼樣的線和繩,如鐵絲線、包裝用的繩等。

3.展示、參觀

教師將幼兒收集的各種線和繩進行展示,並帶領幼兒參觀

讓幼兒拉一拉,拽一拽,看看哪種最容易斷,哪種最強韌。

4.拓展思維

啓發幼兒拓展思維,想想還有哪些線,如:看得見的線有網線,樂器上的弦,彩虹等,看不見的線有X射線,紅外線等。

 活動反思:在本活動中,我將故事製作成課件的形式,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引起了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初步瞭解了長長的線,並通過交流、探討、觀察,參觀等一系列的環節加深了幼兒對各種繩的認識和了解。在參觀環節中,我引導的不到位,使整個環節有些亂,孩子也不聽指揮,影響了整節課的效果,導致課長超時,這點需要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