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錦七篇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錦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錦七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以及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瞭解端午節的來歷,指導一些特殊的端午節物品,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3.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4.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視頻(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2.各種形狀的糉子(長的,棱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與幼兒交流,說出端午節的名稱和日期。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中國有一個傳統節日,叫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會舉行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2.與幼兒一起探討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1)與幼兒一起欣賞故事——《端午節的由來》,讓幼兒知道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因此確定這一天爲端午節。

(2)交流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賽龍舟、吃糉子、掛艾葉、帶香囊或五彩線。提示幼兒可用語言表達、圖片繪畫、動作表演等方式表現這些習俗。

二、瞭解端午節有關物品

1.教師出示糉子,龍舟,香袋,長命縷,雄黃酒圖片。

師:小朋友看看圖片,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他它們叫什麼名字呢?

幼:糉子,龍舟(船),香袋……

師:我們可以在圖片中看到糉子,有龍舟,有香袋,還有的師什麼東西呢?有沒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

師: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2.組織幼兒觀看教師教學資源,瞭解端午節各地風俗,獲得更多有關端午節的經驗。

師: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聰明,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這個節日啊,和我國一位著名名的詩人有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聽聽屈原的故事(教師講故事。)

教學反思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但對於幼兒來講還比較陌生,傳統節日凝結着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尊重自己的傳統節日是尊重和熱愛自己祖先和民族的表現。爲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濃厚的節日內涵,初步激發幼兒愛國主義情感,我設計了以上活動內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學習竹竿舞的基本腳步,初步能配合鼓聲跟隨竹竿跳出步伐。

2 體驗跳竹竿舞的樂趣,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準備

1 10根5米長的竹竿,小鼓一面,故事《媽勒和怪獸》課件。

2 《跳起來》和《敲起竹竿跳起來》音樂,竹竿舞錄像。

3 紅、黃、藍、綠小圓點,壯族男女孩頭飾。

活動過程

一、導入:師幼做律動《跳起來》。進行熱身運動

教師:(師生用壯語問候)勒寶好!勒少好!老師好!我們再用壯話跟客人老師打聲招呼吧!我們聽音樂,跳起來吧!助教播放《跳起來》音樂。(過門開合手,第一句歌詞幼兒做師公舞的基本動作。第二句歌詞幼兒跑去找一位好朋友撞屁股。)

(這一律動簡單、有趣,幼兒發出了開心的笑聲,爲這節課鋪下了壯族的特色和遊戲的基調。)

二、講述《媽勒和怪獸》的故事

教師:勒寶、勒少,黃老師給你們講一個《媽勒和怪獸》的故事,什麼是媽勒?壯語裏“媽”就是媽媽,“勒”就是孩子。(助教播放課件。)

很久很久以前。我們壯族祖先居住的地方怪獸經常出現。搶走糧食,傷害人們。怎麼辦?媽媽和她的孩子想了很多辦法趕走怪獸,他們發現怪獸都很害怕一種腳步聲“咚咚,噠噠”,他們還發現敲竹竿也能嚇走怪獸。於是,他們用怪獸害怕的腳步跳過敲打的竹竿戰勝了怪獸。爲了慶祝勝利,人們跳起了竹竿舞。竹竿舞於是流傳了下來,豐收了、勝利了、過年了、過節了、高興了,人們都跳起竹竿舞。

(教師繪聲繪色地講述故事,幼兒傾聽。教師邊講述邊做動作,加強幼兒對踏跳步的認識。)

三、觀看竹竿舞錄像,學一學動作,師敲鼓爲幼兒打節奏

1 教師:竹竿舞是怎樣的,你們看過嗎?(幼兒:看過。)黃老師請你們看一段“三月三”歌圩竹竿舞的錄像,小朋友要認真看哦,看完了我們還要學一學。可以嗎?(助教播放錄像,幼兒觀看錄像。)

教師:叔叔阿姨跳得好看吧?我們來學一學怎麼樣?

四、師生扮演媽勒。配合鼓聲學習竹竿舞的基本腳步

教師:我們來扮演勇敢的媽勒,我是“媽”媽媽,你們是“勒”孩子。我們一起去戰勝怪獸,好嗎?怪獸害怕什麼呢?誰可以跳一跳?(教師請兩名幼兒示範,教師嘗試讓第一名示範的幼兒腳步配上鼓聲,發現很困難,教師放棄。)我們都來試一試。(全體幼兒園在媽媽身邊做動作。)

1 教師示範,幼兒尋找舞步特徵。(踏、跳)教師:剛纔我們的腳步是怎樣的?(教師發現這樣問幼兒很久沒回答上來,於是。教師把動作分解示範,幼兒纔回答出踏、跳。)對了,媽媽來教你們讓怪獸害怕的腳步吧。我們的腳步是這樣跳的:一隻腳先踏一步再跳起來,然後換另一隻腳,踏下去再跳起來。踏一跳、踏一跳、踏一跳。

教師:孩子們,跟着我一起來。踏一跳、踏一跳。(全體幼兒圍在媽媽身邊做動作。)

2 引導幼兒發現舞步特徵。

教師:有些孩子還沒學會,爲了讓大家都學會這個腳步,媽媽請你們分清踏和跳兩個動作誰是重的誰是輕的,幼兒很快就回答踏是重的,跳是輕的,教師於是再讓幼兒踏跳體驗輕重。

3 師生共同製作圖譜。

我們畫一畫圖。把這些動作記錄下來好嗎?踏是重的我們用什麼來表示?跳是輕的我們用什麼表示?(幼兒自由討論。他們大都同意重的用石頭表示,輕的用紙、羽毛、棉花糖、白雲等表示。)教師在竹竿線上畫下石頭和白雲。教師手指石頭和白雲,口唸踏、跳,全體幼兒練習。(教師發現這一圖譜不是很有效,很多幼兒根本沒有看圖譜。自顧自地練習。)

教師:孩子們,跟着媽媽去趕走怪獸吧。預備一起!

五、敢於嘗試運用竹竿舞的基本腳步跳竹竿

1 嘗試跳過靜止的竹竿。

教師:孩子們,竹竿那邊有隻怪獸。現在是收穫的季節,怪獸又出來搶人們的糧食了,我們一起用腳步聲嚇走它好嗎?準備好了嗎?預備一起!(一次)

教師小結:你們這樣的腳步是不能嚇走怪獸的,爲什麼?(幼兒很快回答:我們的腳步不夠整齊。)怎樣使我們的腳步整齊?(幼兒回答這個問題很困難。)教師:咱們分組跳竹竿。孩子們看看你們鞋面上都貼着不同顏色的圓點,我們請紅色圓點的孩子站第一排,黃色圓點的孩子站第二排,藍色的站第三排,綠色的站第四排。紅隊先跳。黃隊等紅隊跳到第二根竹竿時再跳進去……預備一起!(個別幼兒不明白如何分組,所以浪費了一些時間。教師也沒有強調統一先出右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齊度。)

2 嘗試跳過敲打的竹竿。

(1)幼兒嘗試用踏跳步跳竹竿。

教師:這次我們的腳步比第一次整齊多了,只用整齊的腳步聲。威力不夠大,想想看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東西敲打出讓怪獸害怕的聲音?(竹竿)我們請客人老師來幫幫忙,她們敲竹竿,我們來跳,有人敲有人跳好嗎?

教師:竹竿敲起來了,有媽媽在,孩子們不要怕,我們是勇敢的媽勒!預備一起!(竹竿敲起來後,幼兒有些害怕,比較亂。教師此時如果請個別幼兒示範跳過去,也許這節課會更精彩!)

(2)教師小結:這一次不夠整齊,有些孩子看到竹竿敲起來了,就很害怕。竹竿敲起來了,跳過去時我們注意把腳擡高一點點,還是用踏跳步跳過去,孩子們,加油!

(3)分男女跳竹竿。

教師:你們想不想看看其他的孩子是怎樣跳的?我們先請女孩子,男孩子當評委。教師:女孩子跳得怎樣?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很好!(這一環節,想讓幼兒分組休息,男孩的.回答,讓我對自己的提問效果產生了懷疑。)接着男孩跳女孩當評委。

(4)全體幼兒跳竹竿。

教師:這次我們男女孩一起跳過去,團結起來,爭取一次就把怪獸趕跑好嗎?有沒有信心?孩子們羣情激憤,昂首挺胸,表情凝重。

教師:怪獸被趕跑了,我們勝利了!耶——!(幼兒歡呼雀躍!)孩子們,剛纔我們當了一回勇敢的“媽勒”。你們真棒!現在呀,每年“三月三”爲了紀念勇敢的媽勒,慶祝豐收,人們總會跳起歡快的竹竿舞。(助教播放竹竿舞錄像)我們壯族是個熱情好客的民族,現在我們戴上帽子,掛上壯錦袋,邀請客人老師和我們一起跳竹竿舞,好嗎?客人老師請你們和我們一起跳竹竿舞。助教播放《敲起竹竿跳起來》音樂。(幼兒戴帽、掛壯錦袋時間稍長了些,這一環節有些聽課教師建議是否可以提前。)

自我評價

1 基本完成目標。

2 扮演角色練習腳步,幼兒在遊戲情境中學習,保持了較高的積極性。

3 圖譜不是很有效,部分幼兒已學會腳步,故不看圖譜,自顧自練習。

4 分組後,幼兒仍沒能很整齊地跳竹竿,也許是教師在幼兒剛學會腳步的基礎上就想讓每組幼兒同時跳竹竿,爲難孩子了,也許是教師的引導策略不夠好。

他評

1 圖譜的石頭和白雲應在同一直線上。最好能區分左右。

2 需不需要圖譜,關鍵取決於幼兒的學習需不需要。

3 踏跳步是兩個不同的指令,而鼓聲卻是“咚咚,噠噠”,是否可以把鼓聲改爲“咚噠、咚噠”。

4 幼兒跳竹竿的節奏慢了些,加快可能更符合孩子特點,跳起來感覺也會輕鬆些。

5 提示統一先出貼有顏色圓點的腳(右腳)也許會提高整齊度。

6 跳竹竿時,沒有個別幼兒表演是一大遺憾。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能抓住要塑造的菜的主要特徵,大膽塑造。

2、學習使用一些簡單的工具及能用多色配合泥塑。

3、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4、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實物(各種菜)、泥塑工具、橡皮泥。

重點難點:

1、能抓住菜的特徵,大膽塑造

2、能學着多色配合

活動過程:

一、實物展示,激發興趣

1、出示實物:菜

你們看,這是什麼?是些什麼菜?

2、揭示主題,提出要求

二、自由選擇,大膽表現

1、幼兒自由選擇蔬菜及橡皮泥

2、幼兒自由探索表現

教師巡視,指導個別幼兒學習使用一些工具及多色配合。

3、展示個別幼兒作品,討論:他是怎麼捏的?

請個別幼兒示範講解

4、幼兒再次探索、塑造

三、經驗回放,相互學習

1、經驗回放

觀看部分幼兒剛纔捏的作品(照片):“仔細想一下,他是怎麼捏的。”

2、區角準備:

我們知道了這些方法,以後可以在區角活動中去嘗試一下,看看自己會不會捏。

活動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小朋友們基本都能抓住菜的特徵進行塑造的,如小A小朋友她拿了一條黃瓜作爲參照物,她自己用橡皮泥做的黃瓜上有一點一點的白點,把黃瓜上的一點白色的小刺都表現了出來;還有小B的荷蘭豆、小C的青辣椒、小D的南瓜、小E的竹筍等,都能捏拿的惟妙惟肖,可以看出孩子們已經能抓住其主要的特徵來進行泥塑,同時顏色的搭配也比較好;我發現孩子們在使用老師提供的一些工具方面,運用的比較熟練,如有些孩子在做南瓜時,抓住南瓜有凹槽的明顯特徵,用圓圓的小棍來壓這個凹槽,能用小刀(塑料薄片)刻畫蔬菜上的一些花紋等,但孩子們卻不能創造性的去尋找老師提供的以外的東西,作爲工具使用。

小百科: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飪成爲食品的一類植物或菌類,蔬菜是人們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可提供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遊戲目標:

1.能按物體的大小、多少、粗細等進行排序和分類,能進行10元以內人民幣的換算。

2.增強對數學遊戲的興趣.對金錢的社會作用有初步的瞭解。

遊戲準備:

1.不同大小、多少、粗細、長短的農作物若干。

2.每人一套數字卡片作爲代用人民幣。

3.把桌子按超市櫃檯的大致結構擺放。

遊戲過程:

1.討論: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天有哪些農作物?

2.超市要開張了,讓幼兒按蔫蕖,糧食、水果、千果講行分類擺放。

3.帶領幼兒檢查分類是否正確。

4.讓幼兒選擇一種農作物,按它們的大小或多少或粗細依次擺放,佈置櫃檯。

5.請幼兒合理標價。

6.請配班老師扮顧客買東西,學習10元以內人民幣的換算..

7.把幼兒分成兩組輪流進行遊戲或者請聽課的老師扮客人買東西。(若是家長開放日.可以請家長扮演顧客)

8.教師以經理身份結束“一天的工作”,問幼兒掙了多少錢,並組織幼兒討論用這砦錢做什麼。

遊戲分析:爲了讓孩子們熟悉錢的換算和運用,複習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培養幼兒劉數學學習興趣,我組織安排r這次遊戲,並在設定角邑遊戲時,以適當的角色進入他們的活動,讓幼兒來購買物品.清點客人的人數,或分配禮物,把10咀內數的學習,貫穿在遊戲當中,逐步滲透,個別引導.既讓幼兒感知到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的關係.又複習分類、排序、合理標價,加減運算.熟悉了人民幣的兌換和運用。

下面是遊戲活動中教師和幼兒的一段對話:

顧客(聽課老師):我想要標價l元的茄子1個、標價5元的茄子1個。

售貨員(幼兒):一共需要6元錢。

顧客:給你10元錢,你該找我幾元錢呀?

售貨員:應該找您4元錢,這個柿子很甜的,你想要點兒嗎?

顧客:那你再給我稱5元錢的柿子吧。

售貨員:那你還得給我錢。

顧客:我給你10元錢了,還要給你錢?(顧客拿了6元錢的茄子和5元錢的柿子就要走)

售貨員:(一把奪過茄子和柿子)不夠啦,你不能拿走!

顧客:我給你那麼多錢了,爲什麼不能拿走?

售貨員:不對,反正不對,不能拿走!

顧客:你看這兩根茄子一共6元,對嗎?

售貨員:對。

顧客:我給你10元,你該找我多少?

售貨員:4元。

顧客:我沒用你找錢,再買5元的柿子。

售貨員:你應該買這個4元的柿子。

顧客:我就不喜歡這個4元錢的柿子,我想買這個5元錢的柿子。

售貨員:5元比4元多l元。

顧客:那你找l元錢給我不就行了?

售貨員:不對,我欠你4元,你欠我5元,你欠的比我的多。

顧客:多多少呀?

售貨員:多l元,是你應該給我1元。

從以上對話和交往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清醒的角色意識和認真的遊戲行爲,還有精確的計算頭腦。遊戲i過“後,扮演顧客的老師對孩子的表現讚不絕口。

另外,孩子在開始的排序活動中,自行選擇某種農作物,並按不同的標準進行排序,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按大小、多少或高矮進行排序。有一個孩子帶了一棵白菜,我問他怎樣排序,他不慌不忙的摘下每一片白菜葉,把最大的菜葉整齊擺放,較小的菜葉,最小的菜葉分別重疊。我問他“誰教給你的?”“我幫媽媽擇菜了!”原來勞動的時候也能發展幼兒的數學能力,這些給了我新的啓示。

通過遊戲活動,孩子們還對錢的社會價值有了初步的認識,他們知道了錢不僅能滿足個人、家人、朋友的物質需求,還能推動社會的發展和實現人生的部分價值。“我要買很多的東西給我爺爺奶奶!”“我要開個方便麪工廠,生產味道最好、營養最全面的方便麪!”“我要開個希望小學,給那些沒錢上學的小朋友讀書!”……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正確判斷10以內數量的多少,並會用“〈”“〉”表示其關係;

2、嘗試用“〈”“〉”表示10以內數量的多少;

3、養成玩完活動後按類收拾的習慣。

4、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準備:

教具:大的點點比較圖三張,方格紙 ,數字(1—9),符號“〈”“〉”。

學具:“大嘴巴比多少”(2組12套),每個幼兒2張,每張作業上包括點點比較圖和方格紙;符號“〈”“〉”;水彩筆6支;印臺每組2個,數字章1—9。

配組學具:回形針拼圖形(1組);

數字臉譜連線(1組);

大嘴巴比多少(1組 提高型)。

活動過程:

一、玩遊戲,複習有關數量關係

1.玩拍手數數遊戲(1—20):集體。

2.序數遊戲(1—10的接數):集體、小組、個別。

3.根據點卡上的點子數做動作:集體、個別。

二、介紹新遊戲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號名稱,並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邊。

2.提出問題,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今天‘點點比較圖’上蓋了兩組點子,它們分別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請仔細看一看,它們分別是多少?”(請幼兒個別回答)

3.介紹新遊戲玩法。

根據點子數,知道相應的格子中應該用數字幾表示。再根據比較點子的多少,知道是用“〈”還是“〉”,並把符號放在數字之間。

4.請兩到三名幼兒上來再次嘗試。

三、介紹配組遊戲及玩法

1.介紹配組遊戲。

“今天我們有兩組新遊戲,在第一組和第二組,其中,第一組中的‘〈’和‘〉’是直接擺放的,第二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筆去寫的。其他組還有回形針拼圖形和數字臉譜連線的活動。”

2.鼓勵幼兒去嘗試玩新遊戲,並抓緊時間玩遍所有的遊戲。建議玩的快的幼兒,鼓勵他們去玩難度高的一組新遊戲。

3.提出要求,玩過的遊戲要按類收拾好。

四、循環遊戲

教師重點觀察幼兒參與新遊戲的活動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幼兒,對個別有困難的幼兒通過啓發性的提問,幫助他們完成遊戲,掌握方法。

五、活動小結

1.教師對幼兒遊戲中好的行爲、方法予以表揚。

2.再次強化幼兒新遊戲的方法。

3.請幼兒爲新遊戲起一個名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目標:

學會g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準備:拼音、生字卡片。

過程:

一、複習

1、抽讀6個單韻母卡片。

2、接順序讀讀8個聲母卡片。

二、學習"g、k、h"的音形及書寫(一)學習聲母"g"

1、學習"g"的音:

⑴出示"g"圖,提問:圖上畫的是什麼?⑵藉助鴿子的"鴿"的音學習"g"的音,讀的時候注意讀得輕短些。

⑶教師邊範讀邊講解發音方法:發音時,用手掌對着嘴,感覺不到氣流衝出。

⑷學生隨讀體會發音方法,可用手掌試一試。

⑸開火車讀,教師注意糾正不正確的讀音。

2、學習"g"的形:

⑴仔細觀察圖怎樣記憶"g"的形?

⑵編記憶小兒歌:9字加彎g、g、g。

3、書寫字母"g":

⑴認識基本筆畫"豎左彎"。

⑵觀察書中"g"的筆順和佔格位置,請同學說一說。

⑶教師範寫"g":第一筆是什麼?點什麼格?教師寫;第二筆是什麼?佔什麼格?教師寫;注意豎左彎要在第四線上邊一點寫彎,一定不要挨着第四條線。

⑷學生書寫。教師巡視,個別輔導,糾正學生的寫姿和執筆方法,對姿勢合格的學生髮合格小獎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欣賞民間童謠《老鼠嫁女兒》及其相關的藝術作品,感受傳統藝術的美。

2、體驗詩歌幽默的風格,理解詩歌的內涵。

3、樂意參與學習活動。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5、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課件、老鼠頭飾、《老鼠嫁女兒》動畫片,圓舞板人手一份、表演道具等。

活動過程:

一、感受氣氛,猜想新娘

1、出示轎子。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段很好聽的音樂,請你們仔細聽,(放音樂)。聽了這個音樂你想到了什麼?這是結婚時用的一段喜慶的音樂,今天有位新娘要出嫁(出示轎子)。猜一猜轎子裏的新娘會是誰呢?

2、出示老鼠新娘。

師:看一看到底新娘是誰。(出示新娘:"是我漂亮的老鼠新娘")是誰呀?老鼠女兒要出嫁。這麼漂亮的鼠新娘,她的新郎會是誰呢?

二、出謀劃策,挑選新郎

1、師:小朋友講了這麼多,到底誰是新郎呢?老鼠爸爸說:"誰最厲害就嫁給他。"鼠爸爸怎麼說的呀?那鼠爸爸會覺得誰最厲害,他會去找誰呢?

2、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動畫片。

師:鼠爸爸都到底找了誰呢?最後鼠爸爸找了誰?爲什麼?

三、完整欣賞,學習童謠,感受幽默的風格

1、看課件完整欣賞。

師:在動畫片裏其實還藏着一首很好聽的詩歌《老鼠嫁女兒》

2、分析理解詩歌內容。

師:鼠爸爸第一個找的是誰?(太陽)太陽是怎麼說的?

鼠爸爸接着又找了誰?(烏雲)烏雲是怎麼說的?

鼠爸爸接着又找了誰?(大風)大風是怎麼說的?

鼠爸爸接着又找了誰?(圍牆)圍牆是怎麼說的?

師:太陽怕烏雲,烏雲怕大風,大風怕圍牆,圍牆怕老鼠,老鼠怕誰呀?(貓咪)鼠爸爸樂得笑哈哈:"原來貓咪最厲害,女兒應當嫁給他!"鼠爸爸好開心,找到了最厲害的新郎了。哩哩啦,哩哩啦......敲鑼鼓,吹喇叭,老鼠女兒坐花轎,一擡擡到貓咪家。

師:鼠新娘到了貓咪家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幼兒回答)天那,他們的做法對不對啊?爲什麼?

3、你覺得這首詩歌有趣嗎?,讓我們一起來說說這首有趣的詩歌。(幼兒邊看課件邊跟着朗讀)

4、分角色朗誦詩歌5、師:拿出圓舞板有節奏的念念這個有趣的民謠吧。(站起來念)

四、理解童謠的內涵

1、師:老鼠爸爸,媽媽聽到女兒被貓吃了,他們會怎樣?(會哭,會很傷心)爲什麼他們會非常傷心呢?因爲每個爸爸媽媽都會非常愛自己的孩子的。老鼠爸爸媽媽爲什麼還要把女兒嫁給貓呢?(因爲他們太糊塗)是不是最厲害的人就一定能當新郎呢?

2、小結:這首民謠所蘊涵的真正的寓意是由於老鼠會偷人們的食物,是個壞東西,所以人們想盡辦法趕走它、消滅它,就編了這麼一首有趣的詩歌。一個是嘲笑老鼠爸爸愚蠢,另一個是最好老鼠都讓貓吃掉。

五、表演老鼠嫁女兒的場景

活動反思:

《老鼠嫁女》這個故事是中國傳統的民間故事,故事情節生動有趣,內容與我們以前聽過的“老鼠娶親”很相似,老鼠村長找女婿,以及尋找過程中出現的一物降一物的情節,故事畫面具有濃郁的“中國風”,且其中的語言朗朗上口,蘊涵了很多中國的習俗。

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理解事物間一物降一物的關係。難點是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講述故事的主要情節。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的方法。對於大班的幼兒來說,主要是通過故事培養幼兒對故事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我在講《老鼠嫁女》的時候,先讓孩子通過多媒體看了課件,充分激發孩子的興趣,同時讓幼兒對故事情節有大致的瞭解。再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幼兒回顧故事具體內容。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提出了“太陽”、“烏雲”、“大風”、“圍牆”、“老鼠”並且通過提問回答的方式指導幼兒分析他們之間的關係。最後讓幼兒跟老師看着幻燈片圖片的提示完整講述故事,培養他們連貫說故事情節的能力。

本堂課的成功之處:我覺得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在活動中,我注重發揮幼兒主體地位,給幼兒創設了良好的語言表述機會,鼓勵幼兒大膽的進行表達。

對於這個活動,我認爲還要在以下方面加以改進:

1、因爲本活動是我們課題活動中的一個故事,要體現民間故事的特點,一開始的一個動畫片就要給人一種民間氣息,可以做成民間氣息濃郁的剪紙動畫片的效果,這樣給人的視覺衝擊會更好。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講述的一個民間故事,是通過民間故事的教學,讓孩子受到一定的啓發,獲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2、教師的提問要有效。提問應簡潔、明瞭,教師的語言要富有感染力。活動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每一次提問與迴應,讓幼兒在與教師的互動中,進行有意義的學習。真正優質的集體教學活動,應該是在精心預設的同時,靈活的生成與調整。也只有在有準備的調整中,幼兒的經驗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老師在活動前已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已有經驗,考慮孩子可能出現的回答或問題,進而又預設了第二層次的提問,即我們所說的追問。所以,我覺得,老師的提問應該落腳在對孩子的關注、瞭解,在活動前要多想、多思考!

3、活動形式上還可以活躍一些,如增添一些遊戲表演等,這樣會讓孩子更有興趣的去學習,不至於整堂課都是老師在問,幼兒在答,顯得有點枯燥。

總之,這個“有點古代的故事”,不僅讓孩子感受到了濃郁的中國民俗民風,還爲孩子養成“尊重別人、悅納自己”的良好品格奠定了認識基礎。對大班孩子來說,這是次不可或缺的學習。同時也讓我認識到:好聽、好玩的故事不一定在遙不可及的地方,而是近在我們身邊觸手可及之處,我們缺少的,只是靜靜地去解讀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