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集錦9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集錦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集錦9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中國畫蝸牛獨特的螺旋造型。

2、學習運用中鋒畫出蝸牛的螺旋形。

3、體驗國畫創作的樂趣。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5、用舒適的方法握筆,享受大膽塗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瞭解蝸牛的結構和生活習性。

2、課件:蝸牛圖片多幅。

3、國畫工具材料。

【活動過程】

一、通過欣賞,體驗畫面中的情趣。

師:畫上有什麼小動物?它們在幹什麼?你感覺它們的心情怎樣?

二、重點觀察蝸牛殼獨特的螺旋造型,討論畫法。

1、討論蝸牛殼的螺旋形畫法。

師:這些畫中的蝸牛長什麼樣子?(背上揹着蝸牛殼,蝸牛殼都是螺旋形,頭上有觸角)我們怎樣才能畫出這種螺旋形呢?

2、討論蝸牛身體的畫法。

師:蝸牛的身體怎麼畫呢?

3、教師小結:用中鋒筆尖從裏到外繞或者從外到裏繞畫蝸牛殼;筆尖用淡墨,先按後拖再提畫出身體,最後添畫觸角。

三、幼兒創作,教師適時提供指導和幫助。

師:你準備畫幾隻蝸牛?你要畫的蝸牛會在哪裏?在做什麼呢?

四、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互相欣賞、評價。

師:你最喜歡哪一幅蝸牛圖?爲什麼?

(評價可側重於畫面中色彩的豐富程度、內容和情趣性、用筆的連貫性等。)

【活動反思】

在該活動進行前,可以在科普區展示大量與蝸牛相關的圖片,幫助幼兒瞭解、熟悉蝸牛的基本特徵。活動結束後,可在美工區提供筆墨,供幼兒繼續進行國畫創作。

小百科:蝸牛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而廣義的蝸牛還包括巨盾蛞蝓。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油水分離的作畫方法,感知油水分離畫的奇妙效果。

2、能畫出冬天雪景的主要特徵,體驗冬天雪景的美。

【活動重點】

幼兒學習“油水分離”的作畫方法。

【活動難點】

幼兒在觀察風景和自我經驗的基礎上表現冬天雪景的主要特徵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雪景圖片、音樂、範畫、油畫棒、藍色系、紫色系、灰色系的多種水粉顏料、紙、筆、調色盒、水桶

【活動過程】

1、在《鈴兒響叮噹》的音樂聲中帶幼兒入場。(讓幼兒在音樂聲中,腦海中呈現一幅模糊的、虛構的在雪橇上滑雪的畫面,初步引起幼兒對冬天的印象。)

2、請幼兒一起欣賞動畫《雪絨花》,說一下動畫裏是什麼季節的場景,雪景漂亮嗎?激發幼兒對雪的興趣。(幼兒在冬天情景畫面的觀察和欣賞中逐步加深對冬天情景的印象,並慢慢的從抽象畫面逐漸形象化,腦海裏的冬天景色開始變得清晰。)

3、調動幼兒已有經驗,回憶下雪時的景象,引導幼兒說一說下雪時周圍的環境是怎樣的。

教師提問: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冬天。你們喜歡冬天嗎?爲什麼?

小朋友想一想,冬天下了雪以後我們周圍的環境是怎麼樣的?你見過的雪是什麼樣的?還有什麼樣的雪?(在幼兒回答問題和相互傾聽發言的同時,幼兒腦海裏冬天的畫面又在不斷地產生變化,隨着幼兒的不同說法畫面中的形象也在不斷的增多或有選擇的刪除,也會對幾種不同的雪花的畫法有選擇,比如六瓣雪花、鵝毛大雪及小雪等)

4、出示動畫裏雪山情景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下雪後山的變化。(在觀察圖片後,幼兒會簡單瞭解雪都下在了山的什麼地方,山頂變成了白色。)

5、教師出示幾幅不同主題油水分離的雪景圖片,教師引導:看看畫面上有什麼?什麼顏色?畫面上都表現了哪些內容,你最喜歡哪幅畫?(幼兒自我的知識經驗總是有限的,教師提供多幅不同主題的油水分離雪景作品讓幼兒欣賞,目的是讓幼兒在欣賞的過程中對部分景色、建築及人物的不同側重點有所瞭解,不斷豐富自己原有的雪景經驗,形成自己較爲成熟的作品設計。)

6、遊戲“變魔術”,引發幼兒繪畫興趣。

教師出示一張未塗色顏料的半成品,請幼兒觀察。教師用激情的語言引導:孩子們,老師還會變魔術呢,想看嗎?吊足孩子的胃口後,將水粉在畫紙上塗一遍,一幅雪山風景圖出現。(幼兒會通過觀察“魔術”的奇妙效果而對“油水分離”這種方法產生極大地興趣,注意力會十分集中,此時教師示範畫法幼兒會學的快、掌握的好,同時也會產生躍躍欲試的想法。)

7、引導幼兒學習“油水分離”的繪畫方法,感知油水分離的作品美,體驗用不同方式作畫的樂趣。[

8、教師演示作畫步驟及方法:

(1)教師示範用油畫棒水彩來表現下雪天。

先用白色油畫棒在白紙的天空處輕輕得點上密密麻麻的點或畫上六個瓣的雪花,表現雪下得不同程度;

白色的油畫棒畫出山、田野、山峯和地面上的雪,用睡塗法或圈塗法;山腳、樹幹、土地可用其他顏色的油畫棒畫。

(2)塗水彩色。因爲雪花、山峯、田野均爲白色的油畫棒描繪,所以用藍色或灰色水彩色一塗,雪景就馬上出來了。也可用兩種以上同色調的水彩(接色法)塗底色。教師分別演示一次。

(3)教師提問:“爲什麼出現了雪景呢?與我們平時的作畫有什麼不一樣?”

幼兒在交流中感受油水分離的奇妙效果,知道油水分離是油畫棒與水彩混合作畫的一種方式。

(4)教師示1範用膠水灑銀法增加作品的效果——將銀色的亮晶晶攪拌在膠水中,幼兒用毛筆將亮晶晶點綴在自己的雪山風景畫上

9、幼兒作畫。

(1)幼兒4人或5人一組,每組確定一名組長,並商量確定所畫內容,分工負責畫、塗不同的風景,最後合作塗底色

(2)教師交代注意事項:在繪畫過程中,安安靜靜的作畫;儘量保持畫面的整潔;如果不小心把顏料弄到身上或桌子上,應及時用抹布擦掉;並鼓勵幼兒將自己看到的冬天的雪景畫出來,提醒幼兒用白色畫雪,最後用水彩粉刷。。

(3)幼兒大膽創作,教師巡迴指導過程中因材施教,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

10、作品展示與評價

(1)以小組走秀的形式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體驗團隊合作的榮譽感,並將作品全部張貼在黑板上;

(2)引導幼兒以小組爲單位表揚其他組的作品一個優點,且別人說過的不能說;欣賞不同底色間相互滲透的效果。

(3)評選完成作品最好的一組

11、結束:幼兒與自己作品或全班幼兒與所有作品的合影。

【活動延伸】

用油水分離的方法創作其他作品。(課件出示油水分離的其他作品後鼓勵幼兒創作其他作品)

【活動反思】

這節課重點是學習油水分離的作畫方法,感知油水分離畫的奇妙效果,在小組合作作畫環節幼兒掌握起來相對有難度,

教授指出:“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再好的預設,也無法預知課堂中的全部細節。”我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充分發揮自己的教育智慧,構建了一個充滿智慧的課堂,一個充滿激情的課堂,給孩子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設計意圖】

每個孩子都很喜歡美麗的雪景,他們喜歡看雪、玩雪 ,用畫筆畫雪。 而油水分離畫又會帶給孩子們無比的新奇感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此活動中孩子們不僅能瞭解冬天風景的變化,感知冬天景色的美麗,同時還可通過“油水分離”的繪畫方法,瞭解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感受油水分離的作品給我們帶來的另一種美。由此,我設計了這一活動。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欣賞、感受顏色漸變作品中的色彩變化美。

2.嘗試用顏色漸變的技法表現秋天的樹林,並注意有疏有密地安排畫面。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畫紙、油畫棒等。

活動重點: 能夠感受顏色漸變作品中的色彩變化。

活動難點: 能夠有疏有密地安排畫面。

活動過程:

一、欣賞秋天的樹林,感受景色的美麗。

播放PPT: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地方?(對,這裏是一片樹林。)你覺得它是什麼季節的樹林?(秋天)你看到了什麼顏色的樹葉?(綠的、黃的、紅的)

二、向幼兒介紹顏色漸變的範畫,學習漸變畫的畫法。

1.秋天的樹林真美啊!你們喜歡嗎?老師也很喜歡,老師還把它畫出來了。(PPT)你們看這幅畫上畫了什麼?跟我們平常看到的畫面顏色有什麼不一樣?你覺得哪裏不一樣呢?(幼兒自由回答):秋天到了,樹葉由青轉黃,還有的變紅了,這種畫畫的方法我們把它叫做顏色漸變,我們以前沒有學過這種顏色漸變的畫法,今天,我們來學一學吧!

2.你們猜猜看這幅畫是怎樣畫出來的?請你上來試一試。(引導幼兒大膽猜測,鼓勵幼兒驗證自己猜測。)

3.教師根據幼兒操作情況,講解顏色漸變畫的技法。

先將樹葉的輪廓畫好,塗上一層顏色,再用另一種顏色塗上去。(比如:畫樹葉的時候可以先塗上綠色,再塗上黃色或者紅色。)

4.引導幼兒觀察範畫上樹林的佈局。

師:小朋友,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樹一樣嗎?(幼兒發現這些樹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樹枝相互交叉,有的樹只能看見半棵。)

三、幼兒動手畫,教師巡視,及時給予合理的建議。

1.幼兒構思自己要表現的樹林的佈局,要求使用顏色美觀豐富。

2.提示幼兒主線條要注意畫粗,注意整體畫面的疏密安排。

3.幼兒作畫時,教師提醒幼兒保持桌面、衣服的清潔。

四、作品展示。

1.展示幼兒作品。

2.互相欣賞並。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設計

一天,我和孩子們一起到小公園去散步,回來後發現孩子們的口袋裏多了一件寶貝——石頭。這些充滿生命力的小東西成了孩子們親密的玩伴,奇特的形狀使他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爲此,我設計了這一美工活動,目的是通過想一想、做一做、講一講等一系列環節,爲幼兒動手動腦的機會,培養幼兒綜合能力,增強幼兒在不同材質上進行美術活動的能力,並從中體驗到接觸自然、獨立創造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在遊戲情景中根據石頭的形狀進行構思,並運用各種材料大膽創造。

2、積極參與故事創編活動,並體驗石頭造型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各種石頭、石頭造型藝術品。

2、事前各種石頭、顏料、貝殼、彩紙、棉籤、雙面膠、橡皮泥等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

(1)歌曲《小石頭》進場。

師:小朋友,咱們剛纔歌曲裏面唱到了什麼?石頭有什麼用啊?你有沒有玩過石頭?玩過石頭的小朋友介紹聽聽。

2、交流討論

(1)欣賞石頭畫。

出示範畫,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猜猜老師是怎麼玩的?用了那些材料?你們想不想玩?

(2)根據範畫,引出故事。

3、大膽表現

(1)根據石頭形狀大膽想象。

(2)幼兒選擇輔助材料,進行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4、想象創編

(1)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創編的故事。

(2)幼兒自由選擇同伴,組合石頭造型進行創編。

延伸活動:

1、在日常活動中讓其餘幼兒講述自編的故事。

2、幼兒可在美工區中繼續描繪、裝飾石頭。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逐漸懂得留意和利用身邊的廢舊物品。

2、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

3、體驗繪畫與手工相結合的活動樂趣。

4、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5、鼓勵兒童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幼兒對美術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教師貼好牛奶杯的作畫卡紙、廢舊紙張、雙面膠、記號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出示空的牛奶杯,問:小朋友覺得它可以做什麼用甲再出示被剪成一半的牛奶杯,問小朋友:覺得像什麼?先肯定小朋友的各種想法(爲課後的作業佈置埋下伏筆),再引出今天要做的課題—牛奶杯變花瓶。

二、講解示範。

分發教師已貼好的牛奶杯的卡紙(中班的孩子貼的是完整的杯形.大班的孩子貼的是杯子的一小部分,由孩子自己把杯子補充完整)和廢舊紙張、講解要補充的地方示範揉紙、撕紙成花以及貼的`動作。

三、幼兒操作。

1、請小朋友自己選擇喜歡的廢舊紙張(舊書、廣告宣傳單等)揉成團或撕成片後粘在合適的位置,數量和位置由小朋友自己決定。

2、花朵粘好後、再用記號筆畫出花枝、葉子。

3、最後引導小朋友大膽添加合適的背景。

四、展示、總結。

分享各組小朋友的完成作品。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用牛奶杯做花瓶,但是牛奶杯還有好多用途呢,請小朋友回去再想一想,它還可以做什麼用?可以在家裏和爸爸媽媽一起動手做一做、也可以把想法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1、以生爲本設計教學流程

每次的教學設計,我都會先考慮學生的學習起點在哪?學習的重、難點在哪裏?基於以上的思考再來設計教學流程。本節課學習用對稱的方法剪花瓶對我們的學生來說並不難,因爲之前有對稱剪法的基礎。重點在於花瓶形狀和花紋的設計上。對於花瓶的形狀,我設計了六種不同形狀的花瓶,有畫稿和打開後花瓶形狀的圖案,這些畫稿不是課件展示的而是課前我自己畫好貼在黑板上,這樣學生整節課都能隨時觀看的,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欣賞後引導學生髮現只要改變花瓶的瓶頸、瓶身、瓶底的形狀,就能改變花瓶的形狀,,讓所有的學生都能設計簡單的花瓶形狀。花紋的裝飾我重點示範彩紙的貼,因爲這個最容易出效果,所以學生的作業效果還是不錯的。

2、課堂教學語言引導不夠,評價語比較貧乏。

本節課雖然學生作業效果不錯,但感覺不夠精彩,我想最大的原因在於課堂教學語言的運用。課堂教學語言不夠精簡、準確。哪些環節我該提怎麼樣的問題,課前沒有做好精心預設,只是教學中,只是隨意的教學語言,因此直接影響對學生回答問題得不深入、不精彩。導入環節,我通過變一變的方法激發學生興趣。但我演示不都緊湊,教學語言不夠有激情,沒有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那種學習的激情,因此,感覺比較平淡。在欣賞花瓶的時候,學生舉手很積極,都能說自己喜歡哪個花瓶?但爲什麼喜歡這個花瓶都不說,這也許和我對學生的評價有關。如果我能多一些表揚的語言多一些鼓勵的語言,我相信我的學生會說得更多更好。如果學生和教師有了精彩的對話,那課堂就精彩了。

3、作業展示比較單一

作業展示環節經常是我們忽略的,然而這個環節往往可以起到點睛之筆,精彩的展示環節能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是檢驗我們的教學成果的最好方式。本節課我只是讓學生把作業貼在一張大白紙上,沒有美觀性,裝飾性,不能讓學生體會學有所用。如果課前我能設計一個櫃子,讓不同的花瓶擺在櫃子上,也許會更加精彩,這樣讓學生認識到花瓶可以美化生活,體現了學以致用的學習效果。

總之,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要注重自己的教學語言的提高。平時要多積累一些優秀的教學語言爲我所用,如果怕自己說不好,備課的時候多設計一些精簡、準確、有效的語言。對學生的評價語。可以多記住一些,在課堂上隨時運用,用多了就成了自己的語言了。這也是我今後要努力的方向。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使用正確的方法補洞洞。

2、發揮想象,嘗試根據洞洞的形狀添畫出各種形象。

3、體驗洞洞添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油畫棒、膠棒、記號筆

2、各種服裝雜誌、彩紙、彩色報紙等

3、PPT:教師登山照片;各種形象(動物、車、水果、人物等)

4、 音樂:《撕報紙》、《森林狂想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師:前幾天放假,你們出去玩了嗎?(去公園了、沒出去···)你們猜我去哪了?(打開登山照片)對我去爬山了!爬山很開心。哎!只有一件事讓我特別的鬱悶,我把衣服弄破了好幾個洞,你們瞧!(出示刮出洞的T恤)

你們說我該怎麼辦呀?(縫一縫、補一補)

師:你們真聰明!(出示各種紙)假如這是一塊布,我把它補在洞洞的背面。看洞洞補好了。怎麼讓洞洞看起來更漂亮?(在裏面填上圖案,裝飾上花紋···)

 二、遊戲—撕洞洞。

師:你們說的很好!今天我把你們請來,就是想讓你們幫我把這些洞洞設計一下。

1、提出設計要求:老師準備了各種T恤紙,但現在上面還沒有洞,我們一起玩個遊戲,把上面撕出各種形狀的洞洞,然後再來設計。(記住:洞洞的形狀越奇怪越好,洞洞之間要有一定的距離。)

2、播放音樂《撕報紙》開始遊戲。

三、嘗試想象創作

1、補洞洞。

師:現在T恤上有許多洞洞,你們把洞洞周圍塗滿膠,選一張喜歡的紙把洞洞補好。

2、添加想象。

師:洞洞補好了,我們看看洞洞能變成什麼?(請個別幼兒示範)播放PPT及《森林狂想曲》幼兒開始創作!

 四、幼兒對自己的作品設計進行簡單的介紹。

美術活動:設計郵票(大班)

活動目標: 1.幼兒欣賞郵票,嘗試用鮮明、柔和的色彩裝飾郵票。 2.增進幼兒裝飾美和色彩美的感受和經驗。

活動準備: 1.剪好花邊的鉛畫紙 2.記號筆、油畫棒。(人手一份) 3.集郵冊3本。

活動重點: 幼兒學會用鮮明、柔和的色彩裝飾郵票。

活動流程: 欣賞郵票--師生討論--幼兒作畫--評價活動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對自行車的結構、功能有初步的認識,能獨立設計自行車。

2.嘗試用手捏、盤等方法創造性地製作自行車。

3.在創作中體驗設計自行車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兒童自行車一輛。

2.多媒體課件:自行車。

3.陶泥、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展示自行車實物。

(1)教師:請你們仔細看看,自行車是什麼樣的?由哪幾部分組成? (幼兒思考、討論、回答)

(2)教師:車頭像T字,用來掌握方向;輪子是圓形的,便於行走;坐墊像三角形,方便騎乘;兩邊的腳踏板在受力後可使輪子滾動。

2、欣賞課件中的自行車,集體討論、交流。

(1)教師:說說這些自行車與你們剛纔所看到的自行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鼓勵幼兒大膽表述,並適時。

3、指導幼兒設計自行車。

(1)教師:通過觀察,我們發現不管什麼樣的自行車都有扶手、輪子、坐墊和腳踏板等,可是它們的外形卻多種多樣。只要美觀大方,騎乘輕鬆方便就能讓大家喜歡。

(2)教師:今天請你們來當一回小小設計師,設計一輛多功能的自行車。

4、幼兒動手製作,教師巡視輔導。

5、展示、、反思。

師幼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讚揚優點,並針對不足提出合理建議。

活動建議:

☆區角活動 在美術區寫生用的畫板、紙和筆,讓幼兒寫生自行車。

☆環境創設 開闢“自行車的發展史”專欄,讓幼兒欣賞、瞭解更多的自行車。

☆家園共育 ①與幼兒共同蒐集有關自行車的資料,如實物、畫冊或圖斤,幫助幼兒瞭解自行車的相關知識。②親子活動:家長教幼兒學騎自行車。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自行車的結構造型。

評析

本活動可分兩次進行。第一課時,認識自行車的基本結構和功能並畫出圖片。第二課時,根據設計圖運用陶泥來製作自行車。幼兒在不斷的欣賞與交流、創作與探索中,捕捉創作靈感,逐步形成計劃性、創造性的構思。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8

活動意圖:

每個人都是與衆不同的。在教育活動中引導幼兒從外形入手、知道自己是區別與任何人的獨特個體,形成獨立意識,進而嘗試用各種方式來表現自己在外形、名字、個性、能力等方面的獨特性。利用漫畫形式誇張地表現自己的特徵。

活動目標:

1、感受每個人都是與衆不同的。

2、大膽、誇張地介紹自己的特徵。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爲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徵。

5、鼓勵幼兒樂於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本班的幼兒照片兩張。

2、活動材料書。

活動過程:

1、我們一樣嗎?

自己和小朋友長得一樣嗎?哪裏不一樣?

教師出示自己照片,這是誰?怎樣看出來的?

出示本班幼兒照片,是誰?怎樣看出來的?

2、特別的朋友

翻看幼兒活動手冊第一冊第7頁的照片,有三位朋友都說自己很特別,你們看出來沒有?聽聽他們是怎樣說的?

教師按畫頁上的文字用誇張的語言描述人物特徵。

這三位小朋友哪幾位有畫像,你能找到嗎?給照片與書上的漫畫像連線。

3、畫一個特別的我

找一找自己特別的地方。

仔細觀察比較,發現自己頭部的特徵;

以漫畫手法畫自己畫像,誇張的表現自己的特徵。

4、自我描述

與同伴交談,說說自己特別的地方。

展示自由畫像,燕採用“我很特別,因爲我……”的表述方式自我描述。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觀察的重點從粗略引向細微,既是對幼兒觀察能力更進一步的要求,也有利於幼兒感受個體的多樣性。通過這次活動使幼兒對自己和同伴有了更多的瞭解,也發現了孩子身上更多的閃光點。教學活動讓孩子們收穫了,更讓我收穫了。

不足之處:

繪畫時,應強調將自己的特點畫的誇張一些,多指導能力較弱的幼兒,使其共同提高。

小百科:特別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 tè bié 。具體意思:1、不一般;與衆不同。2、格外。3、特地;特意。4、尤其。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探索點染、暈染、滴染的染紙方法,嘗試運用毛筆吸管等輔助材料進行染紙。

2、能大膽進行活動,感受不同的折、染方法產生的不同效果。

3、活動中能與同伴合作使用材料進行創作。

4、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宣紙(各種造型)各色顏料、毛筆、抹布。

2、完成的作品。

活動過程:

一、欣賞作品,引起幼兒的創作興趣。

看看上面的圖案,有什麼發現?

二、討論製作的方法

1、看一看他們有什麼規律。(仔細觀察圖案的變化,找找規律)

2、討論他們是如何製作的。(老師與幼兒討論不同的對摺方法)

3、教師示範如何點染、蘸染、滴染。

三、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摺紙,用不同的方法對摺

2、挑選自己喜歡的顏料顏色對宣紙進行渲染

3、同伴互相幫助,幫助動手較弱的幼兒

四、作品欣賞,幼兒與教師共同評價

活動反思:

1、色彩水滴的太多,紙太溼不好展示或顏色過多堆積在一處看不出變化。

解決方法:墊在桌子上的報紙應該換成厚一點的白紙,滴染的手怎麼握瓶、如何將聚集的色水散開,應該有教師的第一次示範。

2、學生雖然看了很多種折法後染出有規律的圖案,但拿到宣紙後不知如何下手。

解決:這個地方對於學生來說就難了,光讓他們看宣紙的摺痕他不能記住這種方法,需要他們接觸一件作品,親自去按照折印推敲染法,並在這時,啓發他們發現,折起來染,打開後纔出現的這種效果,這個時候,有必要將一個已經滴好的染紙作品示範打開,也能一併強調打開時要注意不要弄撕了,這是第二次必要示範。

可以嘗試小組合作分工的方式

可以有個本組作品計劃,擺在前面的小展示臺上,這樣每個同學做的作品不一樣,而且還能促使他加快速度。在美術課上還有很多動手試一試的機會,我覺得今後在設計這些活動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程度,安排好難易層次,最主要是要把細節的要求提清楚,讓他們能夠充分的動起來,纔可能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成就感,更有興趣的參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