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彙編8篇

關於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彙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5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彙編8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能根據固定句式,在圖譜的提示下推理出相應的歌詞,並通過演唱感受歌曲的韻律美。

2、藉助圖譜理解歌詞,當圖片被逐步抽去時,能憑記憶唱準歌詞。

3、遊戲時學會自我控制,不大聲喊叫。

二、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買菜》。

2、投影儀,空白紙4張。

三、活動過程

1、教師逐一投影放大幼兒用書《買菜》畫面或者本活動附圖,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歌詞。

教師出示圖一,引導幼兒觀察圖譜並提煉歌詞。

教師出示圖二、圖三,引導幼兒在圖譜的提示下推理出相應的歌詞。

教師出示圖四,幫助幼兒理解"裝也裝不下"。

師:出了什麼事啦?(教師用幼兒說的內容提煉歌詞)

2、教師範唱歌曲兩遍,幼兒傾聽並理解、記憶歌詞內容。

教師範唱歌曲。

師:我先來唱一唱這首歌,請小朋友們幫我聽一聽,你們剛剛說的好聽的詞有沒有被我唱進歌裏,有沒有唱錯。歌曲中有一個地方沒有伴奏,聽聽看,是哪裏?

教師再次演唱歌曲。

師:這次請你們聽我唱,聽的時候有兩個任務。第一,聽我有沒有唱錯。第二,猜猜圖上兩種標記分別表示什麼?

3、教師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教師請幼兒放慢速度,在心中默唱。

教師請幼兒以正常的速度出聲學唱歌曲。

師幼共同玩"藏圖"遊戲。

教師用白紙蓋住圖譜中的一種菜,讓幼兒回憶並演唱歌曲。

師:我現在用紙藏住一種菜,考考你們在唱的時候能不能記住。

師:誰也想上來藏菜呀?你準備藏哪一種菜?

師:我把2~3種菜蓋起來,你們能唱得出來嗎?

師:沒有圖片了,你們還能唱出來嗎?

4、教師幫助幼兒反思本次活動中使用的學習策略。

師:今天我們是怎麼學會這首歌的?有的小朋友是看圖片的。可是最後圖片全部被遮蓋住了,你們不看圖片也唱出來了,這是爲什麼呢?說明圖片內容已經印到你們的腦子裏了。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1、音樂欣賞活動比較枯燥,很難激發幼兒的興趣發揮幼兒的創造力,小動物的形象比較適合幼兒的品味,能加深幼兒對樂曲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2、老鼠它給人以一種好動的感受,幼兒他本身就具有好動,好模仿的特點,活動也比較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3、以往的音樂欣賞活動,基本是論幼兒反覆聽音樂,瞭解其結構爲主,這無意中,扼殺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活動中配以故事、形象生動的畫面,直觀而形象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提高了幼兒對活動過程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根據老師的講述,初步理解"玻璃瓶裏的小老鼠"的內容

2.聽辯音樂ABA段結構,能根據音樂創編出小老鼠跳舞,吃東西,着急的樣子發展想象力與創編能力。

3.能夠在一定範圍內控制自己的動作。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圖片、鈴鼓。

2.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幼兒跟隨教師聽着歡快的音樂進場。

(注:帶給幼兒一個輕鬆愉快的氛圍。)

二、欣賞故事,並能理解故事的內容。

教師:"你們知道貓最愛幹什麼?(抓老鼠)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關於小老鼠的故事。"

(注:小朋友對於貓和老鼠並不陌生,而且還比較感興趣,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1.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

教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玻璃瓶裏的小老鼠》

提問:"小老鼠在草地上幹什麼?它們看到了什麼?小老鼠怎麼會鑽到玻璃瓶裏去的?小老鼠爲什麼會鑽不出來?"(注:《玻璃瓶裏的小老鼠》這個故事比較有趣,幼兒第一遍聽這個故事會感到好奇,因此爲下面的活動打下了基礎。)

2.再次欣賞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並配以畫面。

教師出示多媒體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注:運用多媒體教學富有吸引力,能夠讓幼兒緊緊的跟着活動思路走。)

三、要求幼兒聽辯音樂ABA段結構。

教師:"老師給這個故事配了一首好聽的曲子。聽完後請小朋友告訴老師樂曲有幾段?聽起來有什麼感覺?"

1.欣賞樂曲

(注:這裏音樂出現,讓幼兒初次感受樂曲的旋律。)

2.出示圖片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ABA段。

教師:"第一和第三段一樣,我們就用小老鼠做遊戲的圖片來表示,第二段就用小老鼠鑽進瓶出不來的圖片來表示。"

(注:形象的圖片更加能夠幫助幼兒形象記憶。)

3.結合圖片再次欣賞。

四、根據音樂創編出小老鼠跳舞,吃東西,着急的動作。

1.幼兒創編出小老鼠在草地上做遊戲、跳舞的動作。

(注:這一環節,讓幼兒邊聽音樂邊創編動作。一方面讓幼兒再次感受A段音樂,另一方面,提高幼兒的表現力,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2.學會在一定範圍內控制自己的動作。

教師:"小朋友把小凳子反過來當作小瓶。"

3.幼兒在"瓶子"裏創編小老鼠吃東西,着急的動作。

4.聽到鈴鼓聲表示瓶子破了,小老鼠從小凳子裏跳出來,做跳舞動作。

(注:讓每一位幼兒都參與,做到面向全體,同時也讓幼兒感受了B段音樂,體現了教育的連續性。)

五、合着音樂完整的進行表演。

(注:進一步完整的熟悉樂曲,要求幼兒適當地控制自己的動作和情感。)

六、結束部分

放小貓的音樂,引導幼兒說一說小貓來了該怎麼辦。

活動反思:

這節語言活動是學而樂中的一個故事,根據新課改的理念,我設計了這樣一節幼兒遊戲活動方案。通過活動,能過使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故事裏的對話,發展了語言,啓發了幼兒的想象力,並能用清晰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整個活動主要圍繞重點,突破難點。從幼兒的表現上看,本次活動的目標還是達到了,只是對幼兒的發散性思維的發展還是有待加強。

教學過程中第一部分我改變以往故事教學的教師一人說,幼兒聽,而是先讓幼兒對這個故事有個自己的猜想,並且鼓勵幼兒說跟別人不一樣的,體現獨創性。沒有聽故事內容之前,讓幼兒通過看看,聽聽,想想,猜猜,說說,故事的內容,使幼兒對本次故事活動有個耳目一新的感覺,雖說幼兒不習慣這樣,但是通過這樣的活動,給幼兒樹立了自信:瞧,我也可以猜故事,說故事,編故事。

通過幼兒邊猜邊說邊看,理解故事的內容,哦,原來是這樣的,同時說,誰和故事裏一樣,他們就會有種自豪感,更重要的是和故事裏的不一樣我們更應該保護他們的積極性,並且鼓勵他們的想法。

通過層層推進,幼兒已經能複述整個故事內容,不僅開動了腦筋,還從故事裏學習了規範正確的語言。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第二大部分是遊戲,幼兒通過角色扮演,滿足了想說的慾望,創造了機會讓他們大膽地說,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如果讓我再重上這一次這節課,我會鼓勵幼兒更大膽地說,大膽地演,充分發揮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快樂每一節課,開心每一天。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樂曲旋律特點區分狐狸和烏鴉兩種角色,並做出相應動作。

2、遵守遊戲規則,探索烏鴉保護食物的方法。

3、積極參與活動,感受尋找和保護食物帶緊張感和樂趣。

4、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5、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活動準備】

音樂,食物。

【活動重點、難點】

感受樂曲旋律特點學會遊戲玩法;能想出辦法讓自己扮演的角色取得勝利。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你們喜歡動物嗎?那你們都喜歡哪些動物?

在動物世界裏什麼動物最聰明?

二、教師講故事引出遊戲內容。

師:你們知道狐狸和烏鴉的故事嗎?

故事大意:森林裏有一隻狐狸肚子特別餓它要出去找食物,狐狸伸伸懶腰出去轉轉;狐狸肚子咕咕叫,到處到處找食物,左邊左邊看一看,右邊右邊瞧一瞧。沒找到食物,休息一下。這時候有隻烏鴉飛過來,而且嘴裏還叼着一塊肉,狐狸聞到香味就醒來了,它特別想吃,就想辦法要得到那塊肉。於是它就過去給烏鴉說:小烏鴉,你好!烏鴉只是點點頭,沒說話。狐狸眼睛一轉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說:你是森裏面唱歌最好聽的,你能給我唱首歌嗎?烏鴉張開嘴:啊!的一聲,肉怎麼樣了?對,肉掉下來了,狐狸撿到肉,一口吃到嘴裏就跑走了。你們說狐狸聰明嗎?

三、感受音樂,學玩遊戲。

1、傾聽音樂,區分狐狸和烏鴉的角色;

師:今天老師帶你們玩狐狸和烏鴉的'遊戲,我們現在先聽一首好聽的音樂,聽完之後你們說說有幾段音樂,哪一段像狐狸,哪一段像烏鴉?

2、分段聽音樂;

先聽第一段,你們覺得像什麼?(狐狸)我來學學狐狸的動作。現在,我們一起來學學狐狸的動作。(狐狸伸伸懶腰出去轉轉;狐狸肚子咕咕叫,到處到處找食物,左邊左邊看一看,右邊右邊瞧一瞧。什麼也沒有,休息一下)你們都是聰明的小狐狸。我們再來聽聽第二段音樂,像誰啊?(烏鴉)我們現在一起來當烏鴉。我們小烏鴉們都很能幹找到了食物,(出示肉)現在我們要飛回家,但是呢,肉放在哪裏纔不會掉下來?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先請一個幼兒嘗試,教師同時抓撓幼兒)這回我來當狐狸,我要想辦法讓這塊肉掉下來,咱倆來試一試。最後我們每隻小烏鴉都來試試,你們的方法真多,都是聰明的小烏鴉。

3、分角色進行遊戲;

(1)教師當狐狸,幼兒當烏鴉;

現在,我們一起來玩遊戲,我來當狐狸,我請郭老師帶着小朋友們當烏鴉。(總結:狐狸沒得到肉走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那烏鴉呢?那如果狐狸得到了肉,是怎樣的心情?

(2)3到5名幼兒當狐狸,其他幼兒當烏鴉;

這次我想請幾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來當狐狸?

(3)一半幼兒當狐狸,一半幼兒當烏鴉;

現在,我們一半小朋友當狐狸,另一半小朋友當烏鴉,我們來一起玩。

(4)交換角色進行遊戲;

這次,我們來換一下角色,剛纔當烏鴉的小朋友這次當狐狸,互換一下。(我們小朋友都是最聰明的小狐狸和小烏鴉)

四、全體幼兒隨音樂跳舞,自然結束。

師:我們都喜歡小動物,小動物們在一起也要友好,那我們小朋友有好吃的好玩的應該和大家怎麼樣?(一起分享)好,今天我們玩了這麼有意思的遊戲,讓我們找更多的小朋友分享我們的快樂吧!

【活動反思】

因爲幼兒對形象直觀的事物比較感興趣,所以本次活動利用狐狸和烏鴉的頭飾以及一些圖片,讓幼兒明確故事的主要角色。這樣從幼兒的認知水平出發,有利於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故事內容的慾望,使他們想要學。緊接着,師幼共同演一演,說一說,評一評 ,師幼互動,教師用形象的語言、逼真的動作,把孩子們帶入到了故事的情境中,使教師極具親和力,營造了融洽的學習氛圍,使學習充滿了樂趣。在活動中,幼兒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小百科:烏鴉(學名:Corvus sp.):是雀形目鴉科鴉屬中數種黑色鳥類的俗稱。又叫老鴰,嘴大喜歡鳴叫。爲雀形目中體形最大的鳥類,體長50釐米左右。全身或大部分羽毛爲烏黑色,故名。羽毛大多黑色或黑白兩色,長喙,有的具鮮明的白色頸圈,黑羽具紫藍色金屬光澤;翅遠長於尾;嘴、腿及腳純黑色。鼻孔距前額約爲嘴長的1/3,鼻須硬直,達到嘴的中部。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通過欣賞樂曲《小鳥捉蟲》,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和想象樂曲中鳥飛和小鳥捉蟲的音樂形象。

2、培養幼兒聽賞樂曲的興趣,初步讓幼兒知道ABC三段體曲式。

3、複習《小鳥醒來了》,要求幼兒能連貫、愉快地演唱這首歌。

4、熟悉歌曲旋律,爲歌曲創編動作。

5、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活動準備:

1、春天背景圖一幅:圖片小鳥飛、小鳥捉蟲各一隻。

2、各色正方紙,事先教幼兒會摺疊小鳥頭飾。

3、配琴老師先熟悉鋼琴曲《小鳥捉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律動進場.

(教師彈小鳥飛樂曲)幼兒依次隨着音樂飛進教室入座,(做發音練習時請小朋友身子坐直,用自然聲發音、唱歌)。

2、組織幼兒做發音,練習曲:《布穀鳥叫》

二、基本部分:

1、複習歌曲《小鳥醒來了》。

(1)師生齊唱一遍,(要求幼兒聲音連貫,歌曲要唱得快樂,第一段,表現小鳥醒來,愉快見媽媽。第二段,表現小鳥洗臉,整理羽毛,快樂的心情。第三段,小鳥作早操,展翅高飛。最後一句要唱得慢,表現小鳥飛走了。

(2)幼兒聽音樂,再輕聲唱一遍。

2、欣賞鋼琴曲:《小鳥捉蟲》

(1)師:現在請小朋友欣賞一首很好聽的鋼琴曲。名字是《小鳥捉蟲》,請你們聽一聽小鳥在幹什麼?(幼兒完整欣賞一遍鋼琴曲)聽完整首樂曲後,啓發幼兒講出:小鳥從飛出來-捉蟲-飛回的情節。(請1--3名幼兒回答問題)。

(2)讓幼兒逐段欣賞樂曲。

第一段:啓發幼兒說出這段音樂表現出優美舒展:春天來了,小草、樹枝都發出了新芽,小鳥飛舞着翅膀,歡快地在森林裏自由自在地飛翔,唱歌。(教幼兒邊聽音樂邊做小鳥飛得動作)。

第二段:請小朋友聽聽第二段跟第一段的音樂有什麼不同?小鳥在幹什麼?啓發幼兒講出小鳥捉蟲的情景,啓發幼兒講出這一段音樂非常歡快:啊,草地多美,小鳥在草地上看到有一些小蟲,高興地學着媽媽地樣子捉起蟲來。(教幼兒邊聽音樂邊做小鳥捉蟲的動作)第三段:老師:小鳥又在幹什麼?這一段音樂與第二段音樂有什麼不同?啓發幼兒說出樂曲很優美、自由:小鳥在草地上吃了很多蟲子,吃飽了,高高興興飛回家了。(請幼兒邊聽邊做動作)

(3)老師小結:第三段音樂與第一段完全一樣,這樣的曲叫三段體(幼兒重複一遍三段體)。讓幼兒完整地欣賞音樂一遍。老師用圖片教具演示、講解整首鋼琴曲。(請2--3名幼兒敘述音樂所表達的內容)

(4)老師拿出紙,教幼兒摺疊小鳥頭飾,幼兒在鋼琴曲《小鳥捉蟲》的音樂聲中摺疊小鳥頭飾。

三、結束部分

做好的小鳥頭飾戴在頭上隨音樂做小鳥--捉蟲--鳥飛出教室。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圍繞小鳥學捉蟲這個故事情節展開的,通過鳥媽媽帶幼兒出來做遊戲,鍛鍊幼兒的基本動作,再以鳥寶寶很餓這一問題,激發幼兒學習捉蟲的興趣,主動地探索、嘗試捉到蟲子的方法,鍛鍊踮起腳跟摘物的能力,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不僅學到本領,還能培養克服困難的勇氣。這正迎合《綱要》中指出的:“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爲幼兒創設了遊戲情景氛圍,豐富的遊戲活動使幼兒注意力集中、活動積極性高、情緒激動、心情愉快,一系列的遊戲圍繞目標展開、層層深入、銜接自然。整個活動不僅發展了幼兒的多種運動能力,也讓幼兒在活動中瞭解了知識、明白了道理,同時還獲得了心理上的滿足。

不足之處:

1、在第一環節引領幼兒遊戲時,由於隊伍太長,後面的幼兒不能清楚地看清教師的示範動作,使得少數孩子動作凌亂,不知所措。

調整:遊戲前先向幼兒講清楚,然後在進行遊戲

2、遊戲環節時,由於準備不夠充分,幼兒摘到的蟲子沒處放,使得幼兒在下面的環節中過多的關注自己手中的蟲子,影響了活動效果。

調整:課前爲幼兒每人準備一個小口袋縫製在幼兒衣服上。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民間音樂旋律和情緒,嘗試用動作有節奏地表現"採茶"與"撲蝶"的不同內容。

2、傾聽音樂會在樂句的鼓點響起時"停"和"撲"。

3、學習遵守遊戲規則,體驗與同伴相互嬉戲的快樂。

4、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5、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課前欣賞龍巖民間歌舞《採茶燈》、初步瞭解歌舞表現的內容。

2、物質準備:幼兒每人一把小蒲扇、小蝴蝶若干只;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律動入室:幼兒隨《採茶撲蝶》音樂,手持小扇子走小碎步入室。

二、完整欣賞《採茶撲蝶》音樂,瞭解AB兩段音樂表現的內容。

1、幼兒完整欣賞。

師:茶園裏響起了《採茶撲蝶》的旋律,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可以分幾段?每段在說什麼?

2、欣賞後提問:可以分幾段?第一段在說什麼?第二段呢?茶女是怎麼採茶的呢?

三、分段欣賞與遊戲表現

(一)欣賞第一段"採茶"部分音樂

1、提問:茶女怎麼採茶的? 她們是用什麼裝茶葉的?(引導幼兒學習採茶的基本動作以及高低左右的動作方位變化)

2、幼兒嘗試使用扇子隨音樂採茶。

(二)欣賞第二段"撲蝶"部分音樂

1、教師拿蝴蝶示範逗幼兒遊戲一遍。

提問:第二段誰來了?蝴蝶是怎麼和茶女做遊戲的呢?

2、利用圖譜,引導幼兒感受樂句的最後重音。

(1)出示圖譜,師隨音樂指圖譜,引導幼兒感覺樂句的最後重音。

提問:蝴蝶是什麼時候停呢?

(2)幼兒扮演蝴蝶隨音樂做蝴蝶飛、停動作。

(3)幼兒扮演茶女隨音樂用扇子有節奏地撲蝴蝶

3、兩人結伴玩遊戲:撲蝶

(1)教師引導幼兒商量遊戲玩法。

小結遊戲玩法:蝴蝶隨着音樂飛來飛去,當鑼聲響起的時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這時扇子就輕輕地去撲蝴蝶。

(2)幼兒兩兩相對,一人當蝴蝶,一人撲蝶,進行遊戲。

遊戲後評價:遊戲時是否聽音樂進行遊戲,是否遵守遊戲規則。

3、交換角色再遊戲一遍。

四、幼兒聽音樂完整遊戲"採茶撲蝶"

1、遊戲第一遍:男孩採茶,女孩當蝴蝶

2、遊戲第二遍:女孩採茶,男孩當蝴蝶

3、遊戲第三遍:請客人老師當蝴蝶,全體幼兒採茶

小結:剛纔這個遊戲玩了什麼感覺?回去可以和誰一起玩?我相信你們一定玩得很開心。

五、律動出室:幼兒手拿小扇子,隨"採茶撲蝶"音樂小碎步律動出室。

教學反思:

民間音樂活動《採茶撲蝶》,樂曲是一首民間有代表性的樂曲,節奏歡快富有表現性適合大班的年齡特點,把它設計成採茶人和蝴蝶的遊戲很符合樂曲的情境。心得體會

1、分段欣賞樂曲,幼兒感知、探索樂曲中樂段的不同。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樂曲中“叮”的聲音,探索如何撲蝴蝶,撲了幾次,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2、熟悉樂曲旋律,嘗試分角色玩遊戲。遊戲有一定的難度,其中有兩個不同的角色,爲了便於幼兒學習,教師先分別讓幼兒熟悉採茶人和蝴蝶的動作,然後由教師做採茶人和幼兒一起遊戲。當幼兒熟悉遊戲時,教師再退位,由幼兒兩兩合作玩遊戲。

3、難點細化,注重細節。教師用清唱樂譜的方式重點練習難點樂段,同時藉助手腕花,讓幼兒清楚瞭解角色動作,便於更快的學習遊戲玩法。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一直深受幼兒的喜愛,孩子們也非常熟悉羊和狼的故事,他們對灰太狼與羊村裏羊的抓、躲都充滿了興趣,很多孩子都願意扮演狼或羊來玩遊戲。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我選擇了本次活動。同時《七士進階》這首丹麥民間舞曲,樂曲爲ABAB的循環。A段音樂活潑、歡快且節奏強。B段有延長音、重音,給人以懸念和期待感,因此形成了獨特的音樂特質;歡快、神祕且富於變化。基於以上特點,我把這首樂曲加上羊躲狼抓的故事內容,設計了本次《喜羊羊與灰太狼》的音樂遊戲,使幼兒可以感受與他人合作遊戲的樂趣。同時也引導幼兒跟隨音樂自主創編動作以遊戲的形式來表現故事。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輕鬆歡快、詼諧幽默的情緒,感知音樂《七士進階》的結構和變化。

2、能夠分辨音樂中的重音和長音,結合故事並隨音樂合拍地進行角色扮演、做出遊戲動作。

3、能積極地投入到音樂遊戲中去,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能夠結合故事隨音樂的結構和變化形象合拍地做出遊戲動作,完整流暢的在音樂中玩耍。

2、難點:能夠結合故事情節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創編出不同的動作表現A部分的音樂,通過靈活多變、形象有趣的動作及表情表現羊閃躲時對狼的挑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熟悉動畫片中《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

2、物質準備:

(1)音樂《七士進階》;音樂圖譜1張,音樂分爲三段分別由綠色、藍色、紅色彩色筆表示,波浪線"~~~~~"表示A部分歡快的音樂,B部分用直線"--"圓點"●"分別表示長音和重音;

(2)喜羊羊和灰太狼手偶各一;

(3)幼兒操作紙、筆若干;

(4)喜羊羊與灰太狼場景圖一張,喜羊羊與灰太狼場地佈置的道具。

活動過程:

一、引出故事,吸引幼兒興趣(3分鐘)

1、教師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瞭解動作表演的基本內容晚飯後,喜羊羊和灰太狼分頭出去散步,鍛鍊身體,心情真好!走着走着,走到了一個黑漆漆的小巷子裏,兩人撞到了一起,都嚇了一大跳,可是由於天太黑了,他倆都沒看清楚對方到底是誰,就又慢慢湊到了一塊,啪!又撞上了,哎呦喂~真是冤家路窄!喜羊羊眨巴眨巴眼睛一看,啊!那不是灰太狼嗎?你覺得喜羊羊會怎麼做?(跑、躲)灰太狼摸了摸暈暈的腦袋回過神來一看,嘿嘿~那不是喜羊羊嘛,那灰太狼又會怎麼做?(追、抓)看清楚了對方後,喜羊羊大叫一聲"不好",立即轉身向家裏跑去,灰太狼伸出爪子,一邊叫着"站住"一邊向喜羊羊追去,你覺得它會追到喜羊羊嗎?(不會)

2、邀請幼兒創編簡單動作表現喜羊羊和灰太狼指導語:請小朋友用動作表示羊和狼,想想看,怎樣的動作及表情可以讓大家一看就知道你是喜羊羊或灰太狼。(集體創編)請一個小朋友展示一下,還有誰願意?(動作簡單使之不成爲遊戲負擔)嚇了一大跳的喜羊羊會有怎麼樣的動作表情呢?請你做做看?灰太狼呢?

二、欣賞音樂,整體感知音樂(2分鐘)

1、第一遍欣賞音樂指導語:今天我們就要根據這個故事隨音樂來玩玩"喜羊羊與灰太狼"的遊戲,我們先來聽聽音樂,請你把自己想成狼或羊隨音樂做你想做的動作;音樂聽起來怎麼呀?(歡快)你發現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引導幼兒說出在音樂中有很重的音和拉得較長的音)

2、出示圖譜,分析音樂結構指導語:圖譜上有什麼?(~~~~~--●)那音樂歡快的地方你覺得可以用什麼來表示?(波浪線"~~~~~")拉得長長的音呢?(直線"--")重音呢?(圓點"●")咱們再來聽一遍音樂,請你用~~~~~--●把聽到的音樂畫下來,好嗎?看看你是老師這樣畫的嗎?

三、分段欣賞音樂,帶領幼兒將故事與音樂對應起來,並嘗試分段隨音樂遊戲

(1)欣賞第一段音樂,引導幼兒隨音樂創編鍛鍊身體的具體動作指導語:下面我們來聽聽綠色彩色筆畫的這段音樂,請你結合老師剛講的故事說一說這部分音樂講的是什麼?(幼兒自由發言)我們聽木偶娃娃講講發生了什麼吧,(隨音樂講故事在B部分"啦--當"音樂按節奏出示範舉重動作)聽清楚了嗎?剛剛木偶娃娃在做什麼運動呀?他是怎麼做的的請你學一學,做了有幾次呀?(4次)請你想想還可以做其他什麼運動?請你做做看。(鼓勵幼兒大膽發言試做)我們一起用你剛剛想到的運動跟着音樂來講講故事好嗎?

(2)欣賞第二段音樂,表現狼、羊相撞時嚇一跳、幽默詼諧的場景指導語:我們再來聽聽藍色筆畫的這段音樂,音樂中有幾次"啦--當"你覺得音樂講的是什麼?(幼兒自由猜想)我們看看木偶娃娃表演一下發生了什麼。(隨音樂再現故事場景)我們跟着音樂學一學他們的樣子。

(3)隨第三段音樂在長音和重音中做躲、抓的遊戲動作,通過形象有趣的動作及表情表現羊閃躲時對狼的挑逗指導語:看清楚對方是誰後,喜羊羊做了什麼呀?(向家跑)灰太狼呢?(追),我們知道喜羊羊是很聰明的,聽聽他們是怎麼追跑的吧!你聽到最後有幾次"啦--當"的音樂呢?(4次)想想看這段音樂他們可以做什麼?原來呀我們聰明的喜羊羊想出了好多好辦法在捉弄灰太狼呢?我們看看木偶娃娃想出的了什麼好辦法(在長音處羊做各種動作挑逗狼,在重音處狼去抓羊)你發現直線"--"這段音樂羊在做什麼呀?圓點"●"的音樂出現時發生了什麼事情?(狼抓羊)所以灰太狼要仔細聽好了,等到重音出現才能去抓羊哦!現在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合作,一人當狼、一人當羊,我們跟着音樂來玩抓、躲的遊戲。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能夠抓住當前流行的元素髮揮自己的想象開展活動,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設計出有新意的活動,是孩子們的積極性和活動的參與度大幅度上升。活動的教學形式較爲開放,和孩子們圍坐在一起也顯得師生間的關係無比的親近和諧,活動氛圍營造的很具有親和力。在活動中採用新穎的教法讓教學活動時刻保持新鮮和活力,使幼兒在體驗音樂美的同時,達到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德 和諧統一。

從現場的效果來看,我有一些地方並沒有把握好:如果能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慢羊羊和灰太狼的說話聲音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唱《胡說歌》,感受歌曲中滑稽、可笑的意蘊。

2、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大膽想象違反常情的滑稽事情,仿編歌詞。

3、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準備:

小丑畫一幅、小丑帽子一頂、紅圓片若干、襪子一雙、手套一副

活動過程:

一、感受歌曲韻律,產生學習的願望和興趣。

出示小丑畫:這是誰?他哪最滑稽?爲什麼?

教師有節奏的念歌詞,幼兒感受歌詞的韻律及歌詞的滑稽、可笑。

二、學唱歌曲。

教師完整示範唱一遍。提問:小朋友,你聽到了什麼?(你把襪子套在耳朵上,哎呀、哎!)老師在什麼地方說"哎呀"?在哪裏說"哎"的?(幼兒可能說的不完整)--聽老師再唱一遍:讓幼兒認真傾聽,知道襯詞"哎呀"、"哎"在歌曲中的位置,讓幼兒能注意老師的手勢,手一出是"哎呀",手一指是"你"。

看老師手勢學唱歌曲,引導並唱出滑稽、好笑的意蘊。

三、仿編歌詞,並演唱。

學習仿編襯詞:老師扮演小丑,仿編出不同的滑稽的聲音演唱。

在學習仿編襯詞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根據滑稽的樣子學習仿編歌詞。

(1)老師把襪子套在手上讓幼兒根據滑稽的樣子怎麼唱?

(2)請幼兒表演襪子還套在哪裏也滑稽?

(3)除了襪子以外的東西表演:老師可向小朋友借身上東西做滑稽動作,讓幼兒仿編。

讓幼兒學習同時仿編歌詞和襯詞。

(1)請幾位老師用不同的東西做滑稽的事併發出不同的滑稽的聲音,幼兒分別仿編。

(2)讓幼兒用自己的身上的東西分別做滑稽的樣子,幼兒之間分別根據對方滑稽的樣子仿編歌詞。

活動反思:

《胡說歌》是一堂輕鬆有趣的音樂活動課,不但孩子們學的喜歡,老師也教的很開心。歌曲曲調輕鬆活潑,歌詞幽默詼諧,很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歌曲將幼兒身邊常見的穿戴方式顛倒,使其違反常理,讓人聽了就覺得好笑。歌曲最大的特點是能讓幼兒隨意的胡編,從而激發幼兒創編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通過唱歌活動,使幼兒充分感受歌曲幽默詼諧的風格特點,孩子們在活動中積極主動,確實體驗到活動帶來的快樂,體驗了胡說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本活動以圖畫書《蛤蟆爺爺的祕訣》中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情節爲線索設計。依據美國心理學家奧蘇伯爾的“先行組織者”遷移理論,我將故事前置,讓幼兒瞭解圖畫書的內容,熟悉故事主要情節,並根據遊戲的需要對個別情節稍加改編,這樣的支撐降低了幼兒學習音樂遊戲的難度。活動過程中,選配恰當的音樂形象來增強故事情境的渲染,利用遊戲的趣味性激發幼兒內在情感,在動作設計上不追求整齊劃一,讓全體幼兒在高密度參與活動的同時享受遊戲帶來的愉悅和滿足。活動只准備了一個音帶,力圖體現本人對“低耗高效”教學原則的推崇和運用。

【活動準備】

《瑞典狂想曲》音帶(曲譜見光盤),活動前花15分鐘左右時間講述改編的《蛤蟆爺爺的祕訣》故事,幼兒有“丟手絹”遊戲中追逃的經驗。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節引導下,跟隨音樂玩“蛤蟆歷險記”遊戲。

2.根據故事情節記憶遊戲順序,並能用“我要吃掉你”“我不怕,我不怕,我的祕訣是××”對話來展開“蛤蟆歷險記”遊戲。

3.在充滿趣味的律動遊戲中體驗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情感,享受遊戲的快樂。

4.經過舞蹈活動促進全身運動。

5.啓發幼兒按照原歌詞的結構,創編新歌詞並演唱。

【活動過程】

一、繪本導入,回憶故事主要情節及順序

1.說一說《蛤蟆爺爺的祕訣》的主要內容及順序。

2.帶着對第三個祕訣的猜測進入遊戲。

二、分段學習,隨情境開展遊戲

(一)學習第一段遊戲

1.教師隨樂示範蛤蟆走等動作,引導幼兒觀察、反饋和模仿。

2.幼兒聽A段音樂一起練習,並跟隨音樂節奏和動作加入語言“飢餓的敵人在哪裏”。

3.教師扮蛇,“小蛤蟆”逃到灌木叢(座位上)。讓幼兒瞭解由“蛇指定爺爺”的規則,進行角色間“我要吃掉你.我要吃掉你”“我不怕,我不怕,我的祕訣是勇敢”的對話,並進行與對話相對應的動作練習。

4.聽蛇出來的音效和B段音樂練習對話、動作.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遊戲內容及規則。

5.完整進行第一段遊戲。

(二)學習第二段遊戲

1.遷移第一段遊戲經驗,出現鱷龜音效,引導幼兒表現鱷龜的機智和個性化的動作。

2.教師悄悄指定“鱷龜”角色.幼兒完整進行第二段遊戲。

(三)學習第三段遊戲

1.遷移第一段、第二段遊戲的經驗,引導幼兒體驗情節變化帶來的遊戲規則的變化。

2.引導幼兒想象怪獸抓住蛤蟆爺爺後小蛤蟆的做法,並能大膽用語言和動作來表現。

3.教師悄悄指定“陘獸”,幼兒完整進行第三段遊戲。

三、完整遊戲,體驗連貫遊戲帶來的挑戰和愉悅

1.伴隨音樂,將三段遊戲連起來,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大膽表現。

2.梳理祕訣,讓幼兒對第三個祕訣進行發散想象。

3.迴歸到圖畫書,講述故事結尾,揭示第三個祕訣。

【活動反思】

1.有益的玩就是學,像玩一樣來學習。日本幼教專家本吉圓子說過一段話:“孩子僅僅聆聽語言的說明是不能學到東西的。孩子要通過自身整個身體與外界事物的接觸才能得到教育,通過手及身體的接觸使身心和頭腦運作起來。”本活動從把握幼兒學習特點、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出發,以繪本爲基本內容進行再創。同時,選配了與故事形象非常吻合的“蛇、鱷龜、怪獸”的音樂,通過肢體、表情等多通道感官參與,把幼兒帶人遊戲情境。活動中,孩子們全身心投入.用與角色形象匹配的個性化動作、表情、語言表達遊戲內容,自然而快樂。

2.“簡單重複”教學原則,使幼兒體驗更深刻“簡單重複”是我園“藝術啓蒙”課題研究中的一項基本教學原則,是基於幼兒認知特點提出的。站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角度,“簡單重複”的學習、遊戲能夠促使幼兒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同時,“簡單重複”的遊戲不等於每個幼兒都是整齊劃一地表達、表現,而是基於幼兒自身已有經驗基礎上的表達、表現。它給予幼兒自主學習的空間,更給予幼兒同伴問相互學習的機會。“簡單重複”還可以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經驗給予幼兒不同的挑戰,激起幼兒更大的學習興趣。

小百科:蛤蟆há ma( 蟆單獨讀má ),也叫蟾蜍。兩棲動物,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俗稱癩蛤蟆、癩刺、癩疙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