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彙編8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彙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彙編8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喜歡中國工夫,體驗中國工夫的雄壯有力的氣概。

2、激發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中國工夫。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活動準備:

中國工夫音樂磁帶、多媒體課件製作。

活動過程:

1、京劇表演:

分男、女幼兒表演京劇中的人物,男孩面戴自己設計的京劇臉譜,小姑娘手拿手絹表演。

2、學習武術表演:

(1)觀看武術表演。

剛纔,表演了中國國粹京劇,今天,再來看看中國的傳統武術吧。

(幼兒觀看武術表演)問:中國的武術種類很多很多,你喜歡武術嗎?爲什麼?

武術有什麼用?(強身健體)

(2)瞭解中國武術。

問:你還知道哪些中國武術?你能做做動作嗎?

(根據幼兒的回答後播放多媒體軟件)(個別幼兒示範做動作,集體學做個別動作)

(3)欣賞歌曲《中國工夫》

問:“聽了歌曲你發現了什麼?”

(4)表演中國工夫

a、聽到慢的音樂時應該怎樣做動作?(動作有力、停頓)放第一段音樂幼兒表演。

b、聽到快的音樂時應該怎樣做動作?(動作有力、連貫)放第二段音樂幼兒表演。

c、下面,把動作組合在一起完整的表演。

今天請你們做小小武術師把剛纔你們表演的動作配上去,好嗎?

請你們自己找幾個朋友一起給歌曲編動作,動作要有力、到位、精神。(表現出中國武術的特點)

d、請多位幼兒上臺表演。動作要有力、精神。

e、請幼兒做小老師,可以和他們做的動作不一樣,也可以一樣。

再請部分幼兒帶領大家表演,教師參與表演。

打擊樂:

拔根蘆柴花剛纔表演了雄壯有力的中國工夫,下面小小演奏家聽着優美的江南民樂一起來演奏吧!

教學反思:

在本次教學活動當中,孩子們的表現很積極,而且興趣較濃,和老師的互動很好,目標基本完成。但由於人數較多,在活動中的常規較亂,有個別幼兒出現搗亂的現象,在以後的活動中,應在組織活動的常規養成和紀律性方面加強教育。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遊戲時學會自我控制,不大聲喊叫,體驗創編歌曲的快樂。

2.能憑藉記憶唱準歌詞,根據節奏創編說唱部分。

3.藉助圖譜理解歌詞。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5.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活動準備:

圖片(冬瓜、茄子、四季豆、土豆、火腿腸、辣椒、胡蘿蔔、西蘭花)

活動流程:

1、談話導入:

你買過菜嗎?跟誰一起買的?買過什麼菜?

2、出示第1、2、7、8句的圖譜,教師指圖譜講述歌曲中的故事。

孫子和奶奶買了些什麼菜?

3、教師教唱歌曲。現在老師把它、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聽。

(1)、教師範唱歌曲。

孫子和奶奶買了哪些菜?(幼兒基本說出菜名)

(2)、教師邊出示圖譜邊總結幼兒的回答。

師:孫子和奶奶買了……...小朋友,你們有沒有發現歌曲中那一句是沒有曲子的?

(3)、教師再次範唱。

歌曲中那句是沒有曲子的?我們一起來念一念。(練習2遍)同時教師出示節奏譜。

4、幼兒學唱歌曲。

(1)、跟琴聲完整學唱2遍。(慢→快)

(2)、藏圖遊戲(2遍)藏圖2、圖3。.

5、歌曲仿編。

(1)、教師出示蔬菜圖片。

師:老師準備了許多蔬菜,我們把它們唱在歌裏吧。

(2)、幼兒集體選圖仿編。

(3)、幼兒相互仿編。

6、幼兒集體表演唱。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孩子積極參與活動,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在幫助幼兒記憶理解時,利用電腦這個生動的圖像幫助幼兒很快就記住了歌詞。並能大膽進行自編動作進行表演,體驗了歌曲中歡快的情緒。在改編歌詞時,幼兒也能進行簡單的改編歌詞。但幼兒很少去菜市場,對菜市場的很多菜並不是很熟悉,如果先在課前開展 “逛菜市”的遊戲活動,教學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合拍地做小老鼠走。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體各部位的動作,體驗韻律活動的快樂。

3、知道泡泡糖會給別人和環境帶來不方便,要護保我們的環境。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1、對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認識。

2、《小老鼠和泡泡糖》音樂、圖譜。

活動過程:

(一)欣賞音樂

1、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好聽的音樂,是關於小老鼠和泡泡糖的,你們覺得小老鼠和泡泡糖會發生什麼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音樂聽完了,你認爲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呀?

(二)看圖譜欣賞音樂

1、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間發生了什麼事。

2、想不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3、原來呀,小老鼠趁媽媽睡着的時候偷偷溜出去玩,你們看,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你們誰能表演一下小老鼠是怎樣東跑跑西看看的呢?那在第一句小老鼠看了幾次?(2次)那是朝一個方向看還是朝兩邊看呀?(兩邊)那小老鼠是慢慢地看還是快快的看?(快)因爲小老鼠很緊張,所以要快看。那小老鼠是一邊跑一邊看,還是跑跑再停下來看看?(跑跑再停下來看看)到哪裏停?(紅點)紅點就像我們交通的紅燈,紅燈就要停下來了。

4、幼兒與教師一邊拍手一邊念兒歌。

(三)想象拽泡泡糖的動作。

師:小老鼠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踩到了一個粘呼呼東西,粘在了一個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麼辦呢?

幼兒自由創編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時的動作。

(四)引導幼兒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體部位的動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體部位。

師:拽--彈回來了!想一想,泡泡糖彈回來,還會粘到身體的什麼地方呢?

2.幼兒分散練習,自由想象,大膽誇張地表現拽泡泡糖的動作。

師:讓我們把粘在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聽音樂,感受音樂旋律並做拽泡泡糖的動作。

師: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麼也拽不掉,我們一起來看看接下來發生了什麼?

教師總結:哎呀,不好了!來了一隻大花貓,小老鼠嚇得使勁一拉,連滾帶跑地逃回了家。

4、根據整首音樂旋律幼兒反覆遊戲。(請幼兒扮演貓)

(五)活動結束。

師: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沒有完成偷跑出去玩的計劃!它今天開不開心呀?它不喜歡這泡泡糖,也不喜歡亂扔泡泡的人,那你會把泡泡扔到地上嗎?那小朋友想想應該怎麼處理吃過的泡泡糖呢?

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教師總結:泡泡糖亂扔的話會粘到很多的地方,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麻煩,也不講衛生,我們要把吃過的泡泡糖用紙巾包起來,把泡泡糖丟到垃圾筒,不污染環境。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在公共場合注意個人衛生,不亂扔垃圾,保護周圍的環境。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是一個韻律活動,從中班教到現在,我還沒有開展過一個韻律活動,基本上都是歌唱活動,打擊樂活動也非常地少。由於審議那天,我出門聽課了,放學後問了其他老師,說網上的教案很詳細,可以借鑑。但我在備課時卻發現有個問題,網上的教案整體都圍繞一個課件來開展的,而這個課件在教案中還是比較模糊的,並沒有形象地說明,因此我犯難了。後去問沙老師,沙老師只有這個活動的音樂。只有音樂,教案還比較模糊,那這個活動怎麼辦。想請教師傅時,沙老師主動提出借大班給我們開展這個示範課。救星啊~~~

觀摩了沙老師的示範課後,我的思路一下子開明瞭許多。活動的環節、活動的遞進性、活動的重點把握,我都能掌握好了。因此,之後就這次的活動,我開展了師徒結對展示課。

活動的環節基本上都是按照沙老師的示範課開展下來的,因此在環節上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在活動中,我放得比較開,情緒投入地相當多,孩子們也在我的情緒調動下表演得很開心。但也由於這個,我情緒放的太開了,因此在學習常規上,我沒能孩子們收住。比如在請孩子們在班級中間表演之後,回到座位,我沒有及時地用語言加以引導,使得孩子們開始肆無忌憚,有的都趴到地上去了。我那個時候應在在讓他們回到座位上前,引一句“現在請你們輕輕地回到座位上。”相信這樣一句簡單的語言提示會讓孩子們的常規有所好轉。

另外,師傅提出,在活動中雖然我自己對音樂的把握非常的到位,但是這並不是孩子們的。整個活動中,只見我在用語言動作領着孩子們,而並沒有看見孩子們領着我,說明我把讓孩子們傾聽音樂的習慣隱去了。韻律活動重在音樂和動作,但是我關注到了動作,音樂這個元素沒有起到特別大的作用。像音樂中“duo”的聲音和像滑滑梯一樣滑下的聲音,其實都是引導孩子們去認真傾聽音樂的提示聲,而我應該退居二線,讓孩子們傾聽着去表演,這樣纔有利於他們對音樂的感知,他們的音樂欣賞能力纔能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想來也是,我已經對我們班孩子們的音樂素養有了深入的瞭解,我本可以放手讓孩子們去學習,但還是有些不敢,不過在今後的活動中,我會嘗試着放手讓孩子們去主動地學習。

小百科:老鼠是哺乳綱、齧齒目、鼠科的齧齒類動物,俗稱“耗子”,繁殖方式是胎生,是哺乳動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強的動物。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掌握頓音唱法並學會唱這首歌。

2、熱愛並尊敬老師的情感。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4、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5、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與幼兒組織過談話,平時老師是怎樣關心愛護小朋友的?

活動過程:

1、啓發幼兒回憶平時老師是怎樣關心愛護小朋友的?9月10日是誰的節日?

2、教唱歌曲。

(1)出示圖片,圖片上有許多小朋友爲什麼給老師獻花,引導幼兒知道9月10日是教師節,老師教小朋友學習唱歌、跳舞、畫畫、講故事、念兒歌等本領,老師工作很辛苦,激發幼兒愛老師的情感和學唱歌曲的願望。

(2)教師介紹歌名後邊彈伴奏,邊完整地唱一遍歌曲,提問歌曲名。

(3)教師再唱一遍歌曲:你聽到老師唱了什麼?

(4)幼兒回答後,教師再次唱一遍歌曲。

(5)幼兒跟學歌曲3遍。

變換形式讓幼兒練習唱歌。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1、音樂欣賞活動比較枯燥,很難激發幼兒的興趣發揮幼兒的創造力,小動物的形象比較適合幼兒的品味,能加深幼兒對樂曲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2、老鼠它給人以一種好動的感受,幼兒他本身就具有好動,好模仿的特點,活動也比較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3、以往的音樂欣賞活動,基本是論幼兒反覆聽音樂,瞭解其結構爲主,這無意中,扼殺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活動中配以故事、形象生動的畫面,直觀而形象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提高了幼兒對活動過程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根據老師的講述,初步理解"玻璃瓶裏的小老鼠"的內容

2.聽辯音樂ABA段結構,能根據音樂創編出小老鼠跳舞,吃東西,着急的樣子發展想象力與創編能力。

3.能夠在一定範圍內控制自己的動作。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圖片、鈴鼓。

2.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幼兒跟隨教師聽着歡快的音樂進場。

(注:帶給幼兒一個輕鬆愉快的氛圍。)

二、欣賞故事,並能理解故事的內容。

教師:"你們知道貓最愛幹什麼?(抓老鼠)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關於小老鼠的故事。"

(注:小朋友對於貓和老鼠並不陌生,而且還比較感興趣,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1.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

教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玻璃瓶裏的小老鼠》

提問:"小老鼠在草地上幹什麼?它們看到了什麼?小老鼠怎麼會鑽到玻璃瓶裏去的?小老鼠爲什麼會鑽不出來?"(注:《玻璃瓶裏的小老鼠》這個故事比較有趣,幼兒第一遍聽這個故事會感到好奇,因此爲下面的活動打下了基礎。)

2.再次欣賞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並配以畫面。

教師出示多媒體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注:運用多媒體教學富有吸引力,能夠讓幼兒緊緊的跟着活動思路走。)

三、要求幼兒聽辯音樂ABA段結構。

教師:"老師給這個故事配了一首好聽的曲子。聽完後請小朋友告訴老師樂曲有幾段?聽起來有什麼感覺?"

1.欣賞樂曲

(注:這裏音樂出現,讓幼兒初次感受樂曲的旋律。)

2.出示圖片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ABA段。

教師:"第一和第三段一樣,我們就用小老鼠做遊戲的圖片來表示,第二段就用小老鼠鑽進瓶出不來的圖片來表示。"

(注:形象的圖片更加能夠幫助幼兒形象記憶。)

3.結合圖片再次欣賞。

四、根據音樂創編出小老鼠跳舞,吃東西,着急的動作。

1.幼兒創編出小老鼠在草地上做遊戲、跳舞的動作。

(注:這一環節,讓幼兒邊聽音樂邊創編動作。一方面讓幼兒再次感受A段音樂,另一方面,提高幼兒的表現力,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2.學會在一定範圍內控制自己的動作。

教師:"小朋友把小凳子反過來當作小瓶。"

3.幼兒在"瓶子"裏創編小老鼠吃東西,着急的動作。

4.聽到鈴鼓聲表示瓶子破了,小老鼠從小凳子裏跳出來,做跳舞動作。

(注:讓每一位幼兒都參與,做到面向全體,同時也讓幼兒感受了B段音樂,體現了教育的連續性。)

五、合着音樂完整的進行表演。

(注:進一步完整的熟悉樂曲,要求幼兒適當地控制自己的動作和情感。)

六、結束部分

放小貓的音樂,引導幼兒說一說小貓來了該怎麼辦。

活動反思:

這節語言活動是學而樂中的一個故事,根據新課改的理念,我設計了這樣一節幼兒遊戲活動方案。通過活動,能過使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故事裏的對話,發展了語言,啓發了幼兒的想象力,並能用清晰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整個活動主要圍繞重點,突破難點。從幼兒的表現上看,本次活動的目標還是達到了,只是對幼兒的發散性思維的發展還是有待加強。

教學過程中第一部分我改變以往故事教學的教師一人說,幼兒聽,而是先讓幼兒對這個故事有個自己的猜想,並且鼓勵幼兒說跟別人不一樣的,體現獨創性。沒有聽故事內容之前,讓幼兒通過看看,聽聽,想想,猜猜,說說,故事的內容,使幼兒對本次故事活動有個耳目一新的感覺,雖說幼兒不習慣這樣,但是通過這樣的活動,給幼兒樹立了自信:瞧,我也可以猜故事,說故事,編故事。

通過幼兒邊猜邊說邊看,理解故事的內容,哦,原來是這樣的,同時說,誰和故事裏一樣,他們就會有種自豪感,更重要的是和故事裏的不一樣我們更應該保護他們的積極性,並且鼓勵他們的想法。

通過層層推進,幼兒已經能複述整個故事內容,不僅開動了腦筋,還從故事裏學習了規範正確的語言。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第二大部分是遊戲,幼兒通過角色扮演,滿足了想說的慾望,創造了機會讓他們大膽地說,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如果讓我再重上這一次這節課,我會鼓勵幼兒更大膽地說,大膽地演,充分發揮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快樂每一節課,開心每一天。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聆聽的習慣,感受小魚和鯊魚不同形態的音樂,引導創編各種小魚遊的動作,表現其音樂形象。

2、激發幼兒喜歡小魚的情感及做音樂遊戲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

2、大海圖一幅,各種水生動物。

活動過程

一、幼兒聽音樂,開火車來到“海邊”。

1、提問

(1)我們來到了哪裏?

(2)大海里有什麼呀?

2、幼兒自由想象,教師根據回答,在圖中放上螃蟹、海馬、烏賊蝦、帶魚、鯨魚、小魚和鯊魚等。

二、初步感受小魚的鯊魚的音樂。

1、自由想象音樂。(完整欣賞音樂一遍)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好聽的音樂,想聽嗎?我們來聽吧!

提問:你聽了音樂,有什麼感受?

2、小魚和鯊魚也來了,聽聽看,哪是小魚遊,哪是鯊魚遊。

(完整欣賞一遍)

1)欣賞小魚遊的音樂,創編小魚遊的動作。

(1)我們來聽這段音樂是誰來了。(幼兒欣賞辨別)

(2)小魚怎麼遊的?

(3)我們跟着音樂來遊吧!幼兒跟着音樂做小魚遊。

(4)老師請出一位能跟着音樂節奏遊的“小魚”示範。

(引導幼兒發現,這條小魚能跟着音樂有節奏地擺動)

(5)集體跟着音樂有節奏地擺動。

(6)小魚還可以怎麼遊?讓幼兒創編各種不同的小魚遊的動作。

(7)跟音樂不同的小魚遊。

2)欣賞理解鯊魚的音樂。

(1)聽聽着段音樂是誰來了?

(2)鯊魚的音樂聽上去怎麼樣?(幼兒自由想象)

(3)鯊魚遇到小魚會怎麼樣?(幼兒自由述說)

(4)辨別小魚逃跑的樂句。

3)音樂中有小魚逃跑的樂句嗎?我們來找一找!

三、師生合作遊戲。

1、出示頭飾,激發幼兒玩遊戲的熱情。

2、交代遊戲要求:

(1)老師做鯊魚,小朋友做小魚,小魚可以按自己喜歡的小魚遊動作參加遊戲。

(2)聽到小魚逃跑的樂句,才能逃跑。

3、遊戲。

4、簡短小結,請一幼兒做鯊魚再次遊戲。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活潑、幽默、詼諧的風格。

2.學唱歌曲,能用自然的聲音愉快地演唱。

活動準備:

1.小貓咪頭飾、音樂磁帶或CD。

2.一名幼兒事先根據第一段歌曲排演好情景劇。

活動過程:

一、淘氣的小貓咪

1.幼兒觀看情景劇。

2.嗨!大家好,我是小貓咪,今天小主人不在家,我可以好好玩。

3.教師播放音帶的伴奏部分,一名幼兒表演情景劇(表演要誇張,能反映“碰響了收錄機”“跳進了洗衣機”“打開了電冰箱”的場景)。

二、小貓咪別淘氣

1.小主人知道這是一隻淘氣的小貓咪,猜一猜,小主人會對淘氣的小貓咪說什麼?

2.完整欣賞歌曲第一遍。你聽了這首歌曲,有什麼感覺?你聽到小主人對小貓咪說了什麼?

3.欣賞歌曲第一段(播放音帶第一段)。

4.小主人告訴小貓咪不能捉那些事情?我們一起來對小貓咪說一說吧。

5.欣賞歌曲第二段

6.小貓咪自己在家會有什麼感覺?什麼是孤寂?小主人有什麼好辦法?

7.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逐句範唱,幼兒學唱第二段。

8.一幼兒扮演小主人,一幼兒戴上小貓咪頭飾扮演小貓咪,聽着音帶表演。其餘幼兒跟着音帶演唱。遊戲可進行2~3遍。

三、創編歌曲結束

1.你們喜歡小貓咪,那喜歡小狗嗎?就請你們比上眼睛,想象一下小狗在做什麼?

我們也把它編進歌曲怎麼樣?

2.孩子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的小動物,那下課後,我們繼續創編好嗎?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能根據固定句式,在圖譜的提示下推理出相應的歌詞,並通過演唱感受歌曲的韻律美。

2、藉助圖譜理解歌詞,當圖片被逐步抽去時,能憑記憶唱準歌詞。

3、遊戲時學會自我控制,不大聲喊叫。

二、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買菜》。

2、投影儀,空白紙4張。

三、活動過程

1、教師逐一投影放大幼兒用書《買菜》畫面或者本活動附圖,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歌詞。

教師出示圖一,引導幼兒觀察圖譜並提煉歌詞。

教師出示圖二、圖三,引導幼兒在圖譜的提示下推理出相應的歌詞。

教師出示圖四,幫助幼兒理解"裝也裝不下"。

師:出了什麼事啦?(教師用幼兒說的內容提煉歌詞)

2、教師範唱歌曲兩遍,幼兒傾聽並理解、記憶歌詞內容。

教師範唱歌曲。

師:我先來唱一唱這首歌,請小朋友們幫我聽一聽,你們剛剛說的好聽的詞有沒有被我唱進歌裏,有沒有唱錯。歌曲中有一個地方沒有伴奏,聽聽看,是哪裏?

教師再次演唱歌曲。

師:這次請你們聽我唱,聽的時候有兩個任務。第一,聽我有沒有唱錯。第二,猜猜圖上兩種標記分別表示什麼?

3、教師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教師請幼兒放慢速度,在心中默唱。

教師請幼兒以正常的速度出聲學唱歌曲。

師幼共同玩"藏圖"遊戲。

教師用白紙蓋住圖譜中的一種菜,讓幼兒回憶並演唱歌曲。

師:我現在用紙藏住一種菜,考考你們在唱的時候能不能記住。

師:誰也想上來藏菜呀?你準備藏哪一種菜?

師:我把2~3種菜蓋起來,你們能唱得出來嗎?

師:沒有圖片了,你們還能唱出來嗎?

4、教師幫助幼兒反思本次活動中使用的學習策略。

師:今天我們是怎麼學會這首歌的?有的小朋友是看圖片的。可是最後圖片全部被遮蓋住了,你們不看圖片也唱出來了,這是爲什麼呢?說明圖片內容已經印到你們的腦子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