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錦九篇

關於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錦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1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錦九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老師再見了》,能用較抒情、舒展的歌聲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2、結合幼兒園的生活體驗,爲歌曲第一段中的5———8小節創編替換歌詞。

3、表示對老師與幼兒園的留戀以及即將上小學的願望。

4、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5、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進行談話活動,回顧三年來的進步,增進對幼兒園、老師的熱愛之情。

活動過程:

1、在《幸福拍手歌》音樂的伴奏下進教室。

2、自選複習內容。

說一說在幼兒園最愛唱的歌、最愛跳的舞或最喜歡的音樂活動,複習2—3個內容。

3、欣賞歌曲《老師再見了》的樂曲旋律,感受其抒情、舒展的音樂情緒。

4、學唱新歌。

(1)教師範唱。

(2)幼兒說出歌詞的內容,師生共同念歌詞。

(3)教師帶領幼兒隨琴聲有節奏地念歌詞。

(4)整首學唱。

5、學習有表情地歌唱。

根據歌詞內容討論用什麼樣的歌聲唱畢業歌。

6、爲歌曲5———8小節創編替換歌詞,並演唱。

討論:在幼兒園老師教的那些本領,讓我們把這些事唱進歌裏。

7、用打擊樂器爲歌曲即興伴奏。

(1)隨樂每三拍敲擊一下。

(2)根據教師的即興指揮,輪流演奏。

活動反思:

在今天的音樂活動《老師,再見了》活動中,讓孩子們充分地感受到歌曲中歌頌“老師與孩子們”之間濃濃的情誼,激發孩子們更加投入地學習和演唱歌曲。

我藉助圖譜,結合動作與表情將歌詞內容朗誦一遍,示範一遍後,又繼續引導孩子們觀察圖片和給出的動作,再一次學習歌詞內容。孩子們能做到安靜傾聽,並能說出聽完這首歌曲後很感動,很捨不得老師等情感。學唱過程中幼兒積極性高,表演慾強。或者這羣孩子們已經有一點點感受到和小朋友、老師分離的意思,他們所表達的真是對老師的戀戀不捨。通過歌曲的學習和演唱,激發了幼兒對幼兒園的依戀,流露出了對老師的敬愛、依戀之情,個個表達要做一名遵章守紀的小學生。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最炫常州風》,初步感受說唱形式。

2.通過常州特色圖譜和節奏型,掌握PAP節奏,嘗試創編歌曲PAP部分。

3.體驗說唱常州特色所帶來的樂趣,熱愛家鄉常州。

活動準備:

1.活動前熟悉歌曲旋律《最炫民族風》,瞭解常州特色。

2.歌曲《最炫常州風》、常州特色圖譜和節奏譜。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跟隨《最炫常州風》音樂入場,激發幼兒興趣。

指導語:我是城市宣傳員,今天要帶你們去一座城市遊玩,請跟着我一起出發吧。

(背景圖:運河)這是哪座城市?請你來聽一聽是不是常州?

二、學習歌曲,掌握說唱節奏。

1.欣賞歌曲第一段,學唱歌曲。

指導語:我剛剛唱的是常州嗎?我都唱了什麼內容?你能跟我一起唱一唱嗎?

2.完整欣賞,感受說唱。

指導語:這回有什麼不同?歌不但可以唱,還可以說,有說有唱的方式叫做說唱。

3.出示節奏譜,根據節奏說歌詞。

指導語:你能打節奏嗎?你能根據節奏來說歌詞嗎?

4.完整學唱歌曲。

指導語:讓我們一起來邊打節奏邊唱吧!

三、根據常州特色圖譜,運用節奏型仿編歌曲。

1.談話討論常州特色,爭做城市宣傳員。

(1)你們真的很棒,我決定招收一些城市宣傳員,和我一起來傳揚常州文化。你們願意嗎?

(2)我來考考你們,你們瞭解常州嗎?你們知道常州最有名的是什麼?

2.運用節奏型表現常州特色,嘗試創編歌曲PAP部分。

你能夠以"什麼樣的什麼怎麼樣來說一說嗎?

3.結合常州特色圖譜和節奏型,嘗試仿編說唱。

分爲3組,選擇4種特產討論後進行說唱。

第一組:特色風景組:紅梅公園、天寧寺、東坡公園、恐龍園、嬉戲谷第二組:民俗風情組:梳篦、BRT、月季花、廣玉蘭第三組:小吃組:蘿蔔乾、大麻糕、加蟹小籠包、銀絲面、酒釀元宵

4.評選最佳城市宣傳組,激發說唱樂趣。

分組跟隨音樂進行說唱,其餘組打節奏。

5.完整演唱仿編歌曲,感受改編歌曲的樂趣。

四、延伸活動:

指導語:通過今天的旅行,瞭解了那麼多常州的文化,常州美麗嗎?你們喜歡常州嗎?我宣佈:身爲一名常州人,都能從我做起,做城市的宣傳員!走,讓我們唱着歌,吸引更多的客人來常州吧!

歌詞:

美麗的常州是我的家,彎彎的運河邊上花正開。

我這樣的歌聲是最呀最搖擺,我這樣的節奏纔是最開懷。

美麗的常州是我的家,彎彎的運河邊上花正開。

我這樣的歌聲是最呀最搖擺,我這樣的節奏纔是最開懷。

一路邊走邊唱最炫常州風。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聽音樂合拍做動作的基礎上,學跳有情節的新疆舞。

2、按舞蹈情節記憶動作順序。

3、初步體驗新疆舞蹈的歡快與民族特色。

4、經過舞蹈活動促進全身運動。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新疆娃娃或新疆帽一頂。

2、人手一件打擊樂器。

活動過程:

1、在《水果豐收》樂曲伴奏下,複習踵趾步及摘果子等動作。

2、瞭解《葡萄豐收》舞蹈情節。

(1)教師出示新疆娃娃或新疆帽,幼兒觀察並說出這是新疆小朋友以及新疆人最愛跳舞的特點。

(2)教師講解舞蹈情節。

3、學跳舞蹈。

(1)教師示範,幼兒欣賞。

(2)教師再次舞蹈,幼兒觀察並說出老師跳了些什麼動作。

(3)先練習“手”的動作。在座位上坐着做、站起來站在椅子前面做。

(4)重點練習踮步與進退步。

(5)教師邊說故事情節,邊示範舞蹈,幼兒跟着老師學習舞蹈。

(6)重點練習在學習過程中有困難的動作,在繼續完整練習舞蹈。

(7)教師或一些幼兒戴新疆帽舞蹈,其餘幼兒欣賞並拍手伴奏,體驗新疆帽舞蹈的歡快情緒和民族特色。

4、用打擊樂器爲樂曲伴奏。在教師指揮動作的暗示下,進行即興地齊奏或輪奏。 對於踵趾步孩子還是不太會,一折一折的,沒有美感!看來不止要教會,還要培養他們對於舞蹈的美感。

因爲教室場地比較小,所以我把動作分成手和腳兩部分。先根據情節練習手部動作。然後再站起來練習腳部動作。

因爲有了故事情節動作順序倒不難記。

就是踮步與進退步需要特別的練習。

活動反思:

這次音樂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學習維吾爾舞蹈的基本步伐和手位,爲了讓幼兒能更好地學習好這個舞蹈,我預先創編了一個簡單的故事。

活動時,我神祕地對大家說要給大家介紹一位維吾爾姑娘,有一個動聽的名字,叫什麼呢?孩子們很好奇,猜各種各樣的名字,當我出示“阿依古麗”四個字時大家都說太好聽的,有的男孩子還興奮地笑了。這時我馬上給大家講述創編的故事,想讓孩子們在故事情節的引導下來熟悉舞蹈結構。

並提問:“阿依古麗早上做了什麼事?她先幹什麼?再幹什麼?”

接着我對孩子們說:“老師把這些事編了一段好看的舞蹈。”隨着歡快的音樂,我熱情地爲孩子們表演舞蹈,讓幼兒欣賞舞蹈,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孩子們開心極了,都嚷讓着想學哪個哪個動作,頓時教室內變的嘈雜起來,我使了很大的勁,才讓活動正常進行。整個活動上得非常累人,孩子掌握舞蹈的動作也不是太好。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活動過程和教具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仔細回想,活動中女孩子對舞蹈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學習時認真仔細,積極練習;而男孩子呢,有的動作做的不到位,有的則根本沒有認真學,活動時一直處於興奮狀態。和其他班老師一交流,她們也出現了這種狀況。

如何改變韻律活動中的類似情況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1、針對班內幼兒多的實際情況,可以把幼兒分成男女兩組,這樣學習時對掌握不好的孩子老師能個別指導,根據男女幼兒的不同情況進行教學。鼓勵女孩創編不同的動作,在自己的實際能力上得到提高。

2、學習動作時,孩子之間會互相遮擋,可以把動作圖譜先分散在教室四周,讓孩子自由選擇進行模仿練習,教師進行觀察指導,等孩子基本掌握動作後,在放在一起連貫表演。這樣,更尊重幼兒、主體性得到更好的體現。

3、老師要充分運用自己的體態語來控制幼兒的情緒,如眼神、動作。另外音樂指令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如1234567來讓幼兒起立準備、7654321回到自己的位置。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形成良好的音樂活動常規,讓音樂活動上得輕鬆自如。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嘗試用誇張的肢體動作進行模仿來表現煮麪條的情景。

2、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3、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視頻 圍裙 白紙 圖片 磁鐵 記號筆 勺子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二、觀看視頻,掌握煮麪條時麪條在不同時期的不同形態。

1、提問引出課題。

——小朋友們,你們見過爸爸媽媽煮麪條嗎?誰能告訴我煮麪條時需要做些什麼事情?

2、幼兒觀看視頻,說一說麪條的變化。

——老師這裏有一段關於煮麪條的小短片,我們一起來看看,邊看邊請小朋友思考一個問題:麪條在煮的時候發生了什麼變化?(沒有煮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放到鍋裏後又發生了什麼變化?)

3、教師總結麪條的變化。

三、感受樂曲段落,區分麪條的三個不同時期。

1、幼兒傾聽音樂,初步感受樂曲段落。

——小麪條在鍋裏扭動,翻滾,就像是在跳舞,爲了讓小麪條舞動地更加優美,老師給它配上了一段好聽的音樂,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音樂一共分了幾段?

2、幼兒再次感受音樂,教師用線條畫出音樂段落。

3、教師出示三張圖片,請幼兒將圖片與音樂一一對應。

——老師這裏有三碗麪條,分別對應上面的三段音樂,誰能幫我把圖片貼到相對應的音樂下邊去?

四、嘗試創編誇張的肢體動作表現麪條的變化。

1、請個別幼兒創編麪條煮之前直直的硬硬的動作。

——現在我們把自己都變成一根根麪條,我們要來煮麪條了,誰能用動作表示直直的硬硬的麪條是怎樣的呢?

2、請個別幼兒創編麪條煮軟時的動作。

3、幼兒聽音樂表現麪條煮好時的動作。

4、請幼兒跟音樂完整表演。

五、遊戲:我是快樂的小麪條。

1、教師扮演廚師,幼兒扮演小麪條,教師介紹遊戲規則。

——小朋友們看,我們的教室中間有一個大圓,就是一口大鍋,旁邊有兩個小圓,是盤子,現在我來扮演廚師,你們就是小麪條,第一段音樂麪條沒有下鍋的時候,小麪條都在鍋邊站着;第二段音樂響起的時候,小麪條都要跳進鍋裏跳舞;當我關火拍手說“麪條煮好了”的時候,小麪條們就要像木頭人一樣擺個造型一動也不能動了。我看哪根小麪條的造型漂亮,我就用勺子點他一下,這根小麪條就要跳到旁邊的盤子裏去,好不好?

2、師生共同遊戲。

3、請一名幼兒扮演廚師,重新遊戲。

4、教師小結。

——小朋友們真棒,這麼普通的麪條被你們表演的這麼好,看來人類的想象力是無窮無盡的,現在請小麪條們排好隊,我們要去其他班的小夥伴們煮麪條吃嘍!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幼兒嘗試用鼓點創造性地表現音樂的節奏。

2.培養幼兒自主解決問題的意識。

3.讓幼兒體驗集體合作遊戲的快樂。

4.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腰鼓及鼓棒幼兒人手份,多媒體課件《音樂小屋》。

活動過程:

1.導入激趣--回聲遊戲。

幼兒隨音樂邊敲腰鼓邊進入活動室。

師:小朋友,以前我們玩過回聲遊戲,今天我們用腰鼓也來玩一玩,好嗎?那用腰鼓可以怎麼玩呢?

幼1:教師敲,我們做回聲。

幼2:我來敲,大家來做我的回聲……。

師:好的,就用你們的方法來試一試。

教師合理採納幼兒的方法,帶領幼兒玩回聲遊戲,鼓勵幼兒敲出不同的節奏型,豐富幼兒的節奏經驗。

評析教師以前曾帶領幼兒用唱歌的形式玩過回聲遊戲,此時,鼓勵幼兒把以前的經驗遷移到這裏,用敲腰鼓的形式來玩,既激發了幼兒自主遊戲的興趣,又巧妙地練習了多種節奏型,爲後面的活動做好經驗準備。

2.音樂遊戲:開城門。

師:回聲遊戲好玩吧?下面我們玩個更有趣的遊戲--開城門。(出示多媒體畫面)看,這裏有一座非常神奇的音樂城,裏面藏着許多神祕的禮物,想不想進去玩?不過,要進音樂小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須通過三扇大門,每扇大門上都有一幅畫,裏面藏着有趣的節奏,假如你能用鼓點把這幅畫中的節奏敲出來,你就能打開這扇門。你們有信心嗎?

(1)開第一扇門。

(出示下圖:大手小手無序排列)師:咦,小朋友看,圖中畫了些什麼?它們的位置是怎麼樣的?想一想,我們可以用什麼樣的節奏來表示它?你能用鼓敲出來嗎?

(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用一段無規律的鼓點把畫面內容表現出來)來,我們一起演奏音樂。(門打開了)評析第一扇門上的內容是許多無序的小手,所以表示的是一段無規律的節奏。看似非常簡單,卻讓幼兒明白了看圖的方法,循序漸進,爲後面的活動埋下伏筆。

(2)開第二扇門。

(出示下圖:大手小手有序排列)師:看,這幅圖上有些什麼?和前面的一幅圖有什麼地方不同?這幅畫應該用什麼樣的節奏來表示呢?

(鼓勵幼兒用鼓點敲出圖片中的節奏)師:這麼多好聽的節奏,除了大家一起敲,還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演奏?

幼l:大手的地方敲鼓面,小手的地方敲鼓身。

幼2:大手的地方大家一起敲,小手的地方只要一半人敲。

幼3:和老師合作敲,大手的地方老師敲,小手的地方小朋友敲。

幼4:大手的地方站着敲,小手的地方蹲下來敲……老師帶領幼兒逐一嘗試。

師:我們用了這麼多的辦法來表現這幅畫的節奏,看,門打開了嗎?(演示畫面:開第二扇門)(3)開第三扇門。

(出示下圖:一隻大手)師:最後一扇門,你們有信心打開嗎?圖上畫了什麼?咦,只有一隻手,用什麼音樂表示好呢?

幼:可能是讓我們停下來吧。

師:有沒有不同的意見?

幼:只要敲一下。

師:那我們來試試看。

(幼兒集體拍一下,聲音參差不齊)師:奇怪,門怎麼不開呢?

幼:鼓聲不整齊。

師:有道理,那你們有什麼好方法讓大家的鼓聲整齊呢?

幼兒自由討論,集體交流。

幼1:老師喊1--2--3,然後大家一起敲。

幼2:可以說預備--起,大家一起敲。

幼3:我們看老師指揮,統一敲。

幼4:敲錯的小朋友就站在旁邊不要敲。

師:每個小朋都想進音樂小屋玩,我們都要做個有愛心的孩子,你能想個好辦法幫助敲錯的小朋友嗎?

幼:那讓他看好老師的指揮,就不會錯了。

活動反思: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遊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也是對兒童發展最具有價值的活動。幼兒自主選擇遊戲內容,遊戲方式和遊戲夥伴開展真正的兒童遊戲,獲得遊戲的體驗和身心各方面生動、活潑的發展。各種民間遊戲在幼兒園內如火如荼的開展着。民間遊戲的玩法有很濃厚的趣味性,而且容易理解。根據中班幼兒好奇、好動的年齡特點,讓孩子們在玩中樂、樂中學、玩中有得、玩中有創,更好的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1.消除生疏拘束,一開始我與一位幼兒玩,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遊戲的具體玩法,並且對這個遊戲也非常感興趣,“城門城門幾丈高”這個活動,很快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孩子們也玩的都很不錯。但是,隨着遊戲的越來越熟練,問題也接踵而至。“不算不算,兒歌還沒念完,你就套住了我”“老師,我套住了他他還在跑……。”越來越多的孩子反映着相同的問題,我仔細琢磨了遊戲的全過程,發現是遊戲的規則出現了漏洞,讓機靈的孩子鑽了空子。

2.過程安排靈活。要根據幼兒實際,靈活地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學過程。何時探索,何時休息,視幼兒的需要而定,不作統一安排。如靈活地用情景來調控幼兒的活動量。於是,我和孩子們一起商量了起來……“兒歌完後,套住的小朋友就不能再鑽了,就表演節目” “遵守規則的纔是好寶寶……”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開了。同時活動密度加大,避免等待的現象,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更能調動孩子們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的興趣。

3.制定好遊戲規則、玩法。到了活動實踐階段出現一系列的問題,我意識到由於遊戲規則制定的不夠細化,沒有制定違規懲罰措施,讓機靈的孩子鑽了空子。再次遊戲前規定幼兒在遊戲中必須遵守遊戲規則,促使幼兒控制自己的行爲。發現問題後,我決定將遊戲的規則進行細化。最後,我們決定違反遊戲規則的幼兒將失去繼續參加遊戲的資格,同時在遊戲結束後評選出“最佳遊戲寶寶”。遊戲又繼續運轉起來了,這次,再也沒有孩子耍小聰明瞭,遊戲迅速受到了孩子們的喜愛。

4.民間遊戲有其相對固定的規則和玩法,教師在引導幼兒理解遊戲規則的意義之後,重要的是鼓勵幼兒對遊戲的創新。在組織民間遊戲時,教師不應讓幼兒呆板地遵守規則,按照固定的玩法,一成不變地使用材料,而是要鼓勵幼兒在遊戲中根據自己參與遊戲的體驗和需要,制訂出適宜的.規則。幼兒自己制訂的遊戲規則,他們更容易去遵守。

5.不斷變化,更新。老是一種玩法,有的孩子開始坐不住了, “老師,這個遊戲太簡單了”有的直嚷着要換個新遊戲。 “再教給我們一個好玩的吧……”於是,我提出新的遊戲玩法及規則:“蘋果”和“香蕉”站在場地的一個圓圈內,相互用肩膀、臀部把對方擠出圓圈外,看圓圈外“蘋果”多還是“香蕉”多就哪隊勝。贏了小朋友就會忍不住“嘿嘿嘿”的笑,勝利的喜悅溢於言表,歡樂的笑聲充滿整個教室。整個活動,老師沒有進行任何的說教,每一個孩子就在愉快的遊戲中不知不覺掌握了滾球的基本技能,並且充分感受着花樣玩球的快樂!在整個遊戲活動中,我班的孩子們都表現出了很濃厚的興趣,孩子們都玩兒的特別開心。

不足之處是在遊戲環節和短暫的休息時,幼兒不能很好地控制身體的動作,有相互碰撞現象發生。如果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在遊戲準備上和安全預防設計上更細緻一些。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歌曲第一段,感受3拍子音樂的特點,能合拍地唱歌。

2.體驗歌曲歡快喜悅的情緒,進一步認識冬季的特徵。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冬爺爺的禮物》PPT

2.幼兒已有了解冬天的特徵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發幼兒的興趣。

師:冬爺爺來啦,他要送禮物來了,你覺得它會送什麼禮物啊(出示ppt)

二、學習歌曲《冬爺爺的禮物》

1.看圖片記憶歌詞

先讓幼兒看圖片說一說,然後教師根據幼兒說的內容引出該圖片的相關歌詞。

師:對了,原來這些呀都是冬爺爺帶給我們的禮物,這些禮物美不美啊?我們一起把冬爺爺送出去的禮物再來說一說吧!

師:冬爺爺的這些禮物不僅能說出來,老師還能唱出來呢?請你聽一聽哦!

2.教師範唱歌曲。

提問:你喜歡哪一句?

3.讓幼兒說一說,並根據幼兒說出來的帶領幼兒唱一唱,集體跟唱歌曲2~3遍。

師:這首歌叫《冬爺爺的禮物》剛剛我們唱的只是歌曲的一部分,現在我們來完整的聽一聽吧!請你告訴老師除了剛纔我們唱的你還聽到了什麼?

4.感知歌曲3拍子的節奏。

師:你們發現老師剛剛唱的時候在幹嘛呀?(做動作打節奏)

師:對了,我打了幾個地方?(3個)這個就是我們歌曲中的一個3拍子的節奏,請你們來跟着我打打看。(教師帶幼兒一起用動作打一打3拍子節奏)

師:現在我們邊打節奏邊一起來唱唱冬爺爺給我們帶來的禮物吧!

5.多種形式唱。

1)幼兒唱第一、第二段歌詞中相同的部分,教師唱不同的部分,再交換。

2)第一段男孩唱,第二段女孩唱,到“啦啦啦”大家一起唱。

3)表演唱。

三、遊戲《冬爺爺的禮物》。

師:小朋友,冬爺爺也給我們送禮物來了。(請一名幼兒做冬爺爺,其餘幼兒做禮物,邊唱邊舞蹈。)

四、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們到音樂區把《冬爺爺的禮物》第二段唱一唱。

活動反思:

爲了更好地開展“冬爺爺的禮物”這個主題活動,我和孩子們及家長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和熱情,現將這一主題開展的主要教學活動反思如下:

在開展這個主題活動前,我首先引導幼兒從周圍環境的變化中,來感知冬天明顯的季節特徵,同時設計了一張“冬爺爺來了”的調查表,讓孩子和家長一起把自己對冬季的認識與發現記錄在調查表上。

有了這份調查表後,各項活動就能很順利地開展。諸如教學活動語言《老爺爺的帽子》,活動一開始我藉助童話把幼兒引入一個充滿關愛的世界,課件的使用使靜態的畫面變的形象生動的動態演示,那富於感染力地故事講述,深深的感染了幼兒。孩子們很快領會到了“老爺爺關心小鳥,小鳥也關心老爺爺”這一主題思想。接着我請幼兒說說還有“哪些人在關心着我們”,並根據幼兒的講述出示了相應的圖片,讓幼兒感受到他人的關心,體驗被關心的快樂。最後通過觀看反映災區、貧困地區小朋友生活錄像,讓幼兒談談我們怎樣去關心災區和貧困地區小朋友,激發幼兒的同情心,學會關心他人,萌發互愛情感。整個活動,幼兒自主學習,通過自己的參與發現,領會和掌握了故事的教育意義。

又如科學活動《冬天裏的取暖用具》,幼兒通過找找家裏有哪些取暖用具,觀看由老師準備的一些取暖用具圖片等活動,認識了各種取暖用具和用途,知道運用哪些方法可以使自己變暖和等。在過程中,幼兒還了解到各種取暖用具的正確用法,對新的取暖用具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最後我以“你長大了想發明什麼樣的取暖用具”提問,啓發幼兒回憶,拓展了經驗,激發了孩子對科技活動的探索慾望。

再如美工活動《做賀卡》,我請孩子們觀看了三種不同方法制作的賀卡,引導他們去觀察、發現各種製作特點,如剪貼、挖空、噴畫,然後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方法嘗試自己製作賀卡。整個活動中,孩子們能以積極愉快的情緒投入各種活動中,並知道了人們用互贈賀卡的形式來祝賀新年的到來,體驗與分享節日的快樂,學會了表達祝福。

通過本次主題活動,孩子們不僅瞭解到冬季明顯的季節特徵,豐富了對季節的知識經驗,還增強了冬天不怕寒冷,堅持參加各項活動的意志;並且能以一種積極愉快的情緒投入各種迎新年活動,體驗了新年給人們帶來的歡樂。本次主題活動使孩子們對大自然的季節變化更加喜愛,更加關注。

小百科:禮物是在社會交往中,爲了表達祝福和心意或以示友好,人與人之間互贈的物品。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小兔跳跳跳》是一首情境性、遊戲性較強的歌曲,旋律輕鬆明快,歌詞簡單易懂。對於大班幼兒來說記住歌詞、學會演唱並不是難事。因此,活動設計中我的定位是既要讓幼兒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學會演唱這首歌曲,還要採用不同的形式唱好,讓幼兒既體驗到歌唱的快樂又掌握一些簡單的歌唱技能,從而進一步提升幼兒的歌唱表現力,激發幼兒喜愛音樂的情感。

活動以帶"小兔"去樹林玩這一情境爲主線,在遊戲化的輕鬆氛圍中從熟悉旋律到理解歌詞,從學會演唱到多形式表現。前後呼應的遊戲環節和情境設置,意在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到活動的趣味:多形式的演唱和情趣化的引導,意在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到歌唱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的活潑歡快,學會演唱歌曲。

2.學習用襯詞的方法爲歌曲的部分樂句伴奏,在多形式的演唱中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3.初步感受歌曲中親切的情緒,用親切的語調唱歌。

4.感受音樂節奏,樂意參與音樂遊戲活動,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伴奏音樂,大灰狼頭飾一個,表現歌詞大意的圖譜。

活動過程:

一、韻律表演,感受旋律

1.談話引出活動主角,學習用彈性的聲音進行演唱的方法。

2.在《小兔跳跳跳》的音樂旋律中,幼兒隨教師做簡單的韻律動作,熟悉歌曲的旋律。

(在趣味的情境中通過肢體動作和跟旋律說襯詞這兩種形式的結合,既達到熟悉旋律、感受樂曲結構的目的,又讓幼兒的聲音得到了很好的預熱,爲接下來的演唱做好鋪墊。同時,學習有彈性地說襯詞還爲接下來的演唱埋下伏筆。)

二、熟悉歌詞,學唱歌曲

1.教師演唱歌曲一遍。

提問:小兔跳到了什麼地方?它聽到了什麼?又會碰到誰?

2.根據幼兒的回答依次出示相應的圖譜,並引導幼兒一一學唱相應的樂句。

3.幼兒集體完整跟唱歌曲若干遍。

(從完整欣賞到逐句學唱再到完整表現,分步走的教學方法便於幼兒的理解和記憶,層層遞進的活動環節讓學習更有序和有效。)

三、練習襯詞,演繹歌曲

1.出示小兔腳印圖譜,引導幼兒學習第一句配襯詞演唱的方法。

2.引導幼兒選擇適宜的襯詞用以上方法表現第二樂句。

3.將幼兒分成兩組,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完整表現歌曲若干遍。提醒幼兒看教師的指揮,合理處理好自己的聲音,注意兩種聲音的和諧與美感。

(通過圖譜這一有效支架讓幼兒更好地掌握兩個樂句不同的表現形式,爲幼兒會唱、唱好提供支持和幫助;通過傾聽、發現、提問等,引導幼兒去發現和解決演唱的困難,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思考的習慣。讓幼兒不僅學會演唱這首歌曲,而且能在這一過程中學習掌握一些基本的演唱技能,爲今後的歌唱打下基礎。)

四、遊戲表現,寓歌於樂

告訴幼兒遊戲名稱,交待遊戲玩法,師生共同玩遊戲若干遍。

(在有趣的遊戲中檢測和鞏固幼兒對歌曲演唱的成效,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到歌唱的美好和快樂,寓學於境,寓歌於樂,寓樂於情。)

附歌曲:小兔跳跳跳

關於情趣音樂教學的思考與實踐

"情趣音樂教學"是教師依據音樂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的生理、心理特徵,選擇、設計和組織實施趣味性的音樂教學活動,通過遊戲化、情境化的活動引導,藉助語言、圖譜、故事、情境等載體,師生共同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的情感,從而引導幼兒獲得愉悅的音樂情感體驗和良好的技能發展。我所倡導的情趣音樂教學中的"情"和"趣"分別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情"主要體現在:

(1)選擇能引發幼兒情緒情感的音樂作品--即作品的情、內容的情;

(2)教師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引發、調動幼兒的情緒情感,即教師的情;

(3)通過作品的情和教師的情去激發幼兒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的情感,也就是幼兒的情。

"趣"主要表現在:

(1)根據幼兒發展需要選擇幼兒喜歡的、能充分激發幼兒情感的、有趣味的作品--作品的趣和內容的趣;

(2)趣味化的活動過程;

(3)教學方法的激趣。

在實踐中,我這樣讓音樂教學凸顯情感,突出趣味。

1."設境"--設境激趣。即創設富有情趣的遊戲化情境,在好玩的遊戲活動中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和體驗音樂,激發其參與的興趣和積極性。這是情趣音樂教學的第一步,是活動的設計環節。如在上面的這個歌唱活動中,教師結合歌詞,通過簡單的語言讓幼兒置身於小兔去森林遊玩的情境中,先玩一玩小兔跳蹦蹦牀的遊戲,然後聽一聽小兔到了哪裏、碰到了什麼?學一學歌曲,再玩一玩碰到大灰狼的遊戲,這樣好玩而有意思的活動孩子們肯定喜歡。但在實踐中我們也要切記,一切情境都是爲目標和內容服務的,不能一味地追求新穎、好玩、有趣。

2."導學"--支架導學。這是情趣音樂教學的第二步,是活動的路徑和支架。教師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的需要設計一些適合的教學圖譜、兒歌、動作等直觀、具體的表現形式,以幫助幼兒學習和理解作品內容,從而更好地體驗和感受音樂的情緒情感。在上面的歌唱活動中,我選擇了圖譜作爲幼兒理解歌詞內容和學習兩部分聲音合作表現的支架。教師首先通過幼兒的傾聽呈現不同樂句的圖譜幫助幼兒理解和記憶歌詞,然後再呈現表現小兔跳躍的腳印以幫助幼兒很好地掌握每個襯詞出現的地方以及它的節拍。這種一目瞭然的方式,不僅非常方便幼兒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它能很好地解決兩個聲音同時演唱時的速度和節拍,教師只需要提醒幼兒看着自己演唱的部分跟着教師的指揮唱就行了,這樣簡潔明瞭的方式,讓兩個部分的聲音在表現時更和諧,讓教學更有序、有效。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我能以小朋友喜愛的小白兔形象創設一個故事情景,兔媽媽帶孩子到草地學本領、玩遊戲爲線索組織活動,將幼兒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幼兒在活潑、有趣的模仿動作中,輕鬆愉快地進行鍛鍊。活動中,幼兒積極活躍,雙腳夾物跳的方法掌握得很好。在第一次嘗試活動中,很多幼兒想出了與衆不同的運送辦法,我都能加以肯定,再次雙腳夾球跳那個部位更穩嘗試活動中,我讓幼兒充分嘗試,然後總結方法,孩子非常踊躍參與,並很快掌握了方法。遊戲環節,幼兒都能用雙腳夾物跳的方法運蔬菜,來回路線分開,幼兒秩序整然。本節課我雖然注意了遊戲化、注意了給孩子適度自由空間、注意了小結、但還是有所不足,如遊戲環節,第一輪孩子掌握了方法,第二輪我沒有讓能力強的孩子嘗試一次運送兩個或三個蔬菜,讓能力強的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注意個體差異,還將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詞,初步唱準切分音和休止符。

2.在歌曲情境的提示下,學習歌唱遊戲的玩法。

3.在遊戲過程中能適當控制自己的情緒,追逃時注意安全。

4.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5.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活動準備:

1.眼罩一個

2.幼兒圍坐成圓形。

活動過程:

1.教師講故事,創設遊戲情境,激發幼兒玩歌唱遊戲的興趣。

(1)教師:有一隻小老鼠,喜歡玩捉迷藏的遊戲,他蒙上了眼睛,走進房間,東摸摸、西摸摸,摸到了小夥伴的尾巴,就又蹦又跳,開心極啦!

(2)教師:看看我這隻小老鼠是怎麼找到小夥伴的哦!

2.教師邊演唱歌曲,邊示範遊戲玩法,幼兒觀察並初步熟悉歌詞內容及歌曲旋律。

(1)教師清唱歌曲兩遍,示範遊戲玩法,幼兒觀察。

(2)教師第三遍演唱歌曲,示範遊戲玩法,引導幼兒瞭解歌曲結束時的對話。

(3)教師第四遍演唱歌曲,示範遊戲玩法,引導幼兒瞭解結束時兩個小夥伴要做親熱的動作。

(4)教師第五遍演唱歌曲,引導幼兒瞭解完整的遊戲玩法。

3.在教師的帶領下,個別幼兒嘗試摸小夥伴。

4.引入貓捉老鼠的遊戲情境,調動幼兒遊戲的興趣。

(1)老師示範遊戲玩法,幼兒觀察。

教師:房間裏除了老鼠,還會有誰呢?

老師繼續示範玩遊戲,幼兒觀察。

(2)引導幼兒用手指動作表現老鼠尾巴、貓尾巴。

教師:如果請你用手指表現小老鼠洗洗的尾巴,可以怎麼做?

教師:怎麼用手指表現小貓粗粗的尾巴呢?

(3)在老師的帶領下,幼兒嘗試遊戲。

師幼共同遊戲,重點引導幼兒觀察教師如何摸尾巴。

5.幼兒完整玩遊戲。

小百科:蒙目相捉或尋找躲藏者的遊戲。也稱捉迷藏。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感知歌曲的快樂情緒,唱準高音部分。

2.嘗試填入名字進行演唱,能自如接唱。

3.體驗演唱自己名字時的自豪和愉快,感受與同伴互動演唱的快樂。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5.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1.課件

2.音樂山洞,魔法棒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幼兒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和節奏特點。

1.幼兒傾聽歌曲旋律拍手歡迎兩位外國小客人。

教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小客人,我們一起歡迎吧!歡迎客人我們有哪些方法呀?

幼兒回答。

教師:那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請他們出來吧!

教師:咦?怎麼只有一位小客人?另一個呢?看來她覺得我們小朋友不夠熱情,那次我們用啞鈴歡迎他吧!(拿出啞鈴,將啞鈴放到簍子裏)2教師演唱歌曲,引導幼兒認識兩位客人。

提問:他們是誰?我們請他們介紹下自己吧!

教師:他們自我介紹的方式可真特別,是用唱。那你們聽出了他們叫什麼名字嗎?

幼兒回答。(如果幼兒回答不出來,就在聽一遍,或者清唱。)提問:歌曲中唱得最多的是什麼字?

幼兒回答。

小結:唱得最多的是他們名字的最後一個子。

教師:我們一起來讀讀看。

教師:這次我們跟着琴聲來讀讀看好嗎?你能唱出來嗎?

二.結合課件和圖譜,分析理解歌詞,進一步感知歌曲的情緒特點。

1.教師完整範唱歌曲,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歌詞。

小結:"歌曲中唱的湯米是兩個字的,所以重複了一遍,而喀秋莎是三個字的,在名字後面添了個呀!

2.結合圖譜,引導幼兒唱準高音部分。

教師:下面聽老師完整的唱一遍。你們也來試試好嗎?(2遍)

3.完整演唱歌曲,引導幼兒表現歌曲歡快的情緒,並自如接唱。

三.利用遊戲,填名進行遊戲,體驗與同伴互動演唱的快樂。

1.教師:老師也想唱唱自己的名字,你們知道我叫什麼?楊老師是我的稱呼,我叫楊曉玲,我叫什麼?我的名字是幾個字?那我該唱哪段?(第二段)教師演唱。

2.遊戲"唱唱你和我",體驗唱自己和朋友名字的樂趣。

教師:你們也想唱唱自己的名字嗎?這麼多小朋友想唱自己的名字,那這樣吧,我們把選擇權交給電腦,出現誰的照片,就誰唱好嗎?

3.名字大連唱。引導幼兒兩人合作唱出自己的名字,感受演唱的快樂與自豪。

教師:出現的是誰?他們誰唱第一段,誰唱第二段?我們先來幫幫他們好嗎?

師幼合唱。兩名幼兒上前表演,其他幼兒坐聽。

教師:他們唱得真好,看這次又出現的是誰?

幼兒表演,拍手打節奏。

教師:小朋友真棒,這次電腦又選了誰?

幼兒表演,拍腿打節奏。

教師:這次是誰?男孩,哪些是男孩,請起立。女孩子幫他們用啞鈴打節奏。小丫頭起立,男孩用啞鈴打節奏。

四.利用遊戲,互唱姓名。

教師:唱唱自己的名字真有意思,下面呀我們要玩個音樂山洞的遊戲。音樂山洞的密碼是唱出對方的名字。唱別人的名字時還能用"我是"嗎?應該用"你是"。那你們先唱唱楊老師吧!

教師:現在我是音樂仙子,我手上有根魔棒,點到個小朋友你就找個好朋友和他一起唱好嗎?唱得好的小朋友可以鑽過山洞拿禮物。(2組)教師:遊戲好玩嗎?我們一起到外面去玩吧!

設計背景:

大班幼兒對於單純的歌曲演唱已不那麼投入,所以設計了本次活動。因爲這節音樂活動不同於其他音樂活動的是,不是一首固定的歌曲,而是由幼兒自己創作,把自己的姓名添進去有一定的樂趣,讓幼兒更願意唱。並且循序漸進,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歌曲的節奏和旋律。

自我評析:

本次活動在節奏上有些難度,通過圖譜讓幼兒更形象,更直觀的瞭解歌曲!在活動的最後,由於時間關係,沒有讓每位幼兒都過音樂山洞,有些可惜。

活動反思:

一、建立以學生爲主體的課堂教學。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在教學中,較好的體現了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教育思想,學生的個性和能力得到了比較充分的發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圈畫、思考、討論、彙報...... 加上足夠的時間保證,民主的課堂氛圍,學生在自由、廣闊的空間得到了比較充分的發展。

二、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要把學習的過程還給學生,還得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我們常說的要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也是這個道理。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比如,在引導學生抓住阮恆獻血時的神情、動作的句子體會他當時的內心活動時,我以課後思考題3爲切入點,引導學生學會通過抓住關鍵詞提出問題、尋找答案的方法來體會阮恆的心理活動。然後引導學生學法遷移,運用這種方法學習其他重點句,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有了較好的學習方法,再加上寬鬆的學習環境,學生學習起來興趣盎然彙報交流時,他們爭先恐後,一個個思維的火花在課堂上閃光。

三、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激發創新慾望。一節閱讀課教學是否成功,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有自已的感悟和體驗,是否有創新的慾望。佔有大量的表象是創新的基礎,在教學中我首先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讀課文,通過深入的研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然後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和交流的機會,通過鼓勵和誘導,激發學生表達的慾望。比如,讓學生通過讀阮恆獻血時,神情和動作的句子,體會他內心的想法時,我引導學生畫、讀表示阮恆獻血時神情和動作的詞句,通過對錶示神態和動作的詞句質疑,來了解他內心變化過程,從而體會阮恆對朋友的真誠和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感悟深刻。比如,一個學生在彙報交流時說,從阮恆一次又一次的掩飾自已的害怕,可以看出他心裏雖然非常害怕抽血會死去,但是他爲了讓他的朋友能快點輸到血而活下去,他強忍着這種痛苦,堅持爲小女孩輸血。另一個學生迫不及待的補充說,他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很害怕,因爲如果醫生知道他很害怕,就不會給他抽血,他的朋友就會因爲不能及時輸到血而死去。多麼深刻的體會,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到了阮恆爲了朋友不惜犧牲自已生命的思想品質。然後,我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課文插圖,再次想象阮恆心裏是怎樣想的,醫生會怎樣安慰他,他會怎樣說。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充分揮想象,創新思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課後我還安排了一個寫對話的小練筆。把醫生和阮恆的對話寫成一段話。這樣,讀寫結合,學生不僅能更深刻地體會到阮恆當時的內心思想,同時也達到了以讀促寫的目的。

在教學中,把學習的過程還給了學生,把說話的舞臺讓給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成爲學習地主人,在語文課堂上纔能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