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錦9篇

關於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錦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2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錦9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流行音樂作爲音樂表達的一種最爲直接、能最快讓人理解接受的方式,他的影響範圍已逐步由年輕人向幼兒和中老年人延伸,特別是一些節奏歡快、曲調變化簡單,容易上口的歌曲,尤其受到孩子們的喜歡和青睞,在孩子的生活中已佔據一定的位置,有的甚至儼然一位超級小"泛絲",對很多歌曲達到了張口就來的程度。自從she的歌曲"波斯貓"在街頭巷尾唱響以後,經常在幼兒園的孩子口中能聽到她們的"童聲版"演唱,而且通常都是一人演唱衆人和,氣勢雄壯之極,儘管他們對其中歌詞的意義理解不是非常深刻,但對樂曲的曲調和節奏卻可以絲毫不差的進行演繹和模仿。而偶然的一次,我接觸到了奧爾夫音樂智能教學中的一首"波斯集市"的樂曲,樂曲那跌宕起伏--活潑、舒緩與氣勢宏大的敘事詩般的曲調風格,一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特別是其中一段和歌曲極其相似的樂曲,更是讓我激動,於是,一個流行音樂與古典交響樂的融合點所觸發的教學思路,在我腦海中漸漸形成了。根據新《綱要》中藝術指導的內容與要求: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我通過一個很古老又很經典的"貓和老鼠"的遊戲,讓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自由地感知、理解音樂的內容,提升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簡單的故事情節,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結構、內容,感知樂句力度的強弱變換以及曲式風格的不同。

2、藉助簡單而有節奏的念、唱和體態律動,豐富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表達形式。

3、能利用已有的道具對自己進行簡單裝扮,以更好的表現作品內容,感受表演的樂趣。

4、培養幼兒獨立與合作表演的基本技能,激發幼兒對音樂情景劇的興趣。

活動準備:音樂:"波斯集市"剪輯、有關背景圖4幅、化裝臉彩棒人手一份、尖嘴巴12只。

活動流程:分段欣賞並用身體動作表現--整體表演--裝扮自己--彙報演出

活動過程:

一、導入:師:出示小老鼠,問:

1、小朋友看,這是誰?(幼兒回答後,教師有節奏地朗誦我是一隻小老鼠,快樂的小老鼠。)

2、小老鼠長得什麼樣子?(啓發幼兒說出尖尖的嘴巴長鬍須,長呀長鬍須。)聽說,今天小老鼠的很多朋友也要出來逛逛,瞧,他們來了。聽,他們一邊走一邊還在唱歌呢。(播放曲一,同時出示圖譜,老師有節奏地進行兒歌朗誦:我是一隻小老鼠,快樂的小老鼠,尖尖的嘴巴長鬍須,長呀長鬍須,朗誦兒歌的聲音由輕到響。)

二、分段欣賞並表演:

(一)、欣賞表現第一段音樂。

1、提問:小老鼠在唱什麼?

2、小老鼠唱的歌前後聲音有什麼變化啊?(先輕後響,表現老鼠越走越近,越來越大的樣子,請幼兒用身體動作和聲音表現這種變化。)

3、小老鼠今天出來幹嗎?這段音樂中,你能感覺小老鼠的心情怎樣?爲什麼?

教學反思: 音樂中的弱--強漸變的過渡通過兒歌的聲音漸變表現了出來,結合幼兒自己日常的生活經驗,幼兒容易感知距離遠近、聲音強弱和身體大小變化這三者之間的關係。通過幼兒的身體和有節奏的語言的幫助,可以進一步加強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表現力。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在熟悉歌詞的基礎上學唱歌曲,嘗試自主性填唱。

2.結合生活經驗創編歌詞“畫xx”,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

3.激發幼兒熱愛地球的情感。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能熟練的演唱歌曲並嘗試自主性填唱。

2、難點:結合生活經驗創編歌詞“畫xx”,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

教學準備:

水彩筆、白紙若干,熟悉歌詞內容,教學碟片一張,鋼琴一架。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組織幼兒做端,準備上課。

2.教師談話,調動幼兒學習經驗,複習兒歌《畫地球》

3.發聲練習

1=C-D 4/4

1 2 3 2 1 5 ︱1 2 3 2 1 5︱5 3 5 3 1 5 3︱4 5 4 3 2 2 ||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配合旋律自主學習填唱。

(1)教師清唱歌曲,引導幼兒完整欣賞歌曲旋律。

(2)教師引導幼兒進一步欣賞旋律,嘗試自主性填唱。

教師:我們再來聽聽這首好聽的歌曲,小朋友們可以試試把兒歌和音樂配在一起,看能不能合起來唱。

(3)教師與幼兒共同討論自主填唱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並進行重點練習。

(4)教師與幼兒跟隨音樂共同演唱歌曲2-3遍。

2.結合已有經驗,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創編歌詞,並進行演唱。

3.集體交流創編經驗,教師提煉部分創編內容進行集體演唱。

4.反覆練習唱歌,指導幼兒唱準節奏。

三、結束部分

1、教師小結,對幼兒進行思品教育,教育幼兒要愛護我們的家園,保護地球。

2.下課休息。

活動反思:

在我們以往的一些音樂教材中不乏一些經典、優美的歌曲,如何讓孩子更好的來欣賞、感受並接受這些音樂,對於我們老師來說無疑是一個創造性的活動。先前的一些所謂發展孩子的創造性能力理念的風行,大家把重點放在了創造性上,但是大家又忽略了重要的一點:創造是需要有一定基礎的,沒有一定的積澱,讓像白紙一樣的孩子如何來創造?

《畫地球》是一首優美的讓人聯想美好家園的歌曲,在我們班級專題《“美麗家園”欣賞活動中滲透環境教育的實踐與研究》活動的進行中,我們把“美麗家園”作爲一個完美的可值得欣賞的載體,讓孩子在欣賞過程中來感受環保的重要性,因此這首《畫地球》便進入到我們的“美麗家園”中。本次活動以歌曲內容來貫穿始終,把歌曲內容展示在孩子們面前,佈置在活動室場地中,按“大樹小丘、綠水青山、花壇草坪、白雲藍天”這四個區域有序的劃分。從進入場地“地球村”開始,孩子們就參與到了歌曲中,置身於情景中,孩子們對歌詞、歌曲內容有了一個具體形象的概念,這無疑爲後面歌曲的學習做好了無痕的鋪墊,因此在後面“畫地球”時,孩子們便能很自然地把歌曲內容“畫”到地球中,同時場地的巧妙佈置,在後面孩子練習歌曲時突破了輪唱這個難點。這個教學活動讓孩子置身音樂中,在學習歌曲的同時體驗了參與情景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喜歡演唱歌曲。能夠根據歌曲內容進行簡單、有趣的表演。

2.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3.藉助已有經驗、圖片和老師的提問,理解並記憶歌詞。

4.通過教師講解舞蹈動作學會跳。

重點難點:

指導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環境與材料:

一盞裝有調控開關的檯燈,音樂錄音帶

一次備課:

談話

--出事檯燈,教師演示檯燈的調控開關,引導幼兒觀察,檯燈隨着調控開關的旋轉而變亮或變暗。

--提問:是什麼讓檯燈變亮或變暗的?開關有什麼作用?你在哪裏見到過開關?除了我們見到過的有開關的東西外。還有什麼東西可以裝開關?

--引導幼兒討論:

有人想給太陽裝一個開關,如果太陽真的裝了開關,會怎樣?

欣賞歌曲

--教師放歌曲錄音,請幼兒欣賞。

--提問:歌曲裏唱了什麼?

--引導幼兒學說歌詞。

遊戲"迴音壁"

--請幼兒做迴音壁,教師唱一句,幼兒模仿

一句。比一比哪個迴音壁"返回"的聲音最好聽。

遊戲"錄音機"

--請幼兒做錄音機。教師唱兩句,"錄音機"就"錄"兩句,看哪個"錄音機"錄的聲音最清楚。

大家一起唱

--播放歌曲錄音。幼兒在音樂的引領下演唱歌曲。

--引導幼兒聽清前奏和間奏,說好歌曲中的道白部分。

活動反思:

《太陽》總共有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理解太陽的“遠、大、熱”的特點來掌握說明文列數字、舉列子、作比較、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第二課時來教學太陽與人類的關係密切。我上的是第一課時。

這堂課中,課堂目標基本達成。可是學生休息三天回來,狀態不是很好,尤其是課堂紀律,學生普遍比較興奮,這對於課堂的進行還是有一些影響的。這次反思主要針對自己設計教案時的幾點體會來談一談。

一、以生爲本

在教案設計好後,我上了一堂公開課,也是我第一遍試教,出現了幾個問題。一個是對於讓學生說出8個自然段,講了哪兩大塊內容。學生會從旁枝講開去,不能抓住主要內容,這使我不能很好地展開教學,確實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些難。於是,我修改了教案,把前三段和後五段在ppt上分開來,從形式上來幫助學生歸納,概括,降低難度。教學要以學生爲主體,設計教案的時候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

還有一個就是“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通過這三句話理解太陽的遠,來學習舉列子的說明方法。我想讓學生自己感受出來,可是對於問題的設計一直是個問題。之前設計的問題有“這三句你最喜歡哪一句?”“你覺得哪一句或那幾句寫得最好?”還有“後面兩句和第一句有什麼不一樣?”可是每次問題問出去,學生的回答都是五花八門,沒有一個能針對我的預設來說的。我有些爲難,乾脆直接告訴他們這是舉列子的說明方法,可是這樣的話就會有種說教的味道,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於是我仔細地看了看自己設的這些問題,發現前兩個問題太開放了,後一個也沒有突出後兩句寫得好的提問意圖。所以我針對這些,重新設計了提問,呈現在這堂課上的問題就是:“這三句都說明遠的,那就直接第一句話來說明就好了,爲什麼還要後面兩句呢?”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很快就說出了這樣表達的好處,我也趁熱打鐵把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引出來了。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對“估計”的理解。之前的設計是讓學生算好了太陽的中

心溫度,再通過提問:“1500萬攝氏度是準確的數字嗎?”學生回答不是的時候,引出“估計”,再引導說明文用詞的準確性。可是在試教的時候,發現學生在算的時候,對於算出來的中心溫度非常感興趣,還不停地感嘆溫度真高。這時候我再把他們拉回到數字是精確的嗎,就感覺有些生硬。於是我也進行了修改,我就順着學生的思路說,“是啊,這麼高,現在的科學技術還不能準確測量它的溫度,那怎麼辦呢?”學生就說出了“估計”。學生情動而辭發,這樣掌握的知識也記得更牢。

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在與學生的課堂交流中,我一直堅持“以生爲本,學爲中心”的思想,這也是“輕負高質”的要求。

二、學以致用

學生學知識和用知識,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只有讓學生會運用知識,纔算真正掌握知識。所以,在學生學好一種說明方法後,我都會引導學生在接下去的學習中運用剛學的知識來說說課文還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在課堂最後,我安排學生做作業本中的練習,通過練習來更進一步鞏固學生學習的說明方法。

這是我這次的反思,在今後我還會不斷努力,爭取更多的進步。

小百科: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體以及星際塵埃等,都圍繞着太陽公轉,而太陽則圍繞着銀河系的中心公轉。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前的思考:

教材的分析:本次活動選曲爲《撥絃》,主要採用幼兒喜愛的遊戲方式,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受曲目輕快、詼諧、幽默的風格,體會鮮明的節奏和強烈的重音效果,讓幼兒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不斷感受音樂帶給他們的樂趣。教學活動的過程必須注重幼兒藝術感受力和創造力的發展,注重幼兒的活動過程。

幼兒分析:我班幼兒已能把自己的經驗與音樂結合,產生聯想,體驗音樂的情緒,而這些發展都以聽爲基礎。大班幼兒聽覺分化能力更精細,對力度、速度等音樂要素的感知力逐漸增強,他們的發展方向是從音樂的表面深入其內部,聽便音樂中有趣的變化,發展音樂感受力。本次活動過程的設計遵循了兒童學習的心理過程,以聆聽引導模仿爲主,重點是引發孩子參與性,誘發孩子的創造性。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感受到應有愉悅感和個性化的表現,並能夠運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這些也都是大班幼兒所需要的。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感受樂曲,通過層層遞進式的反覆感知初步把握樂曲中的重音和樂句結構。

活動難點:啓發幼兒嘗試用個性化的動作或遊戲結果表現對樂曲重音的感知。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樂曲,通過層層遞進式的反覆感知初步把握樂曲中的重音和樂句結構。

2.啓發幼兒嘗試用個性化的動作或遊戲結果表現對樂曲重音的感知。

3.在遊戲化的教學情境中,讓幼兒感受音樂活動的快樂。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活動準備:

1.音樂圖譜

2.《撥絃》音樂

3.大灰狼頭飾、手偶。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激發興趣

1.教師生動地講述《聰明孩子和笨老狼》的故事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爲小朋友帶來一個故事,故事裏面有一隻笨老狼和許多聰明的孩子,請你仔細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

教師:"聰明的小朋友們,你們敢不敢跟着笨老狼一起到黑森林裏面去走一走啊?"(這個環節中通過故事導入,讓孩子在音樂的背景下了解了故事的情節,知道了不讓大灰狼發現的祕密,也激發了幼兒參與到活動中的興趣)

(二)感知樂曲中的重音。

1.教師出示圖形樂譜,讓幼兒觀察。

教師:(出示手偶)這就是笨老狼,(出示圖譜)這就是黑森林,下面我們要跟着笨老狼在黑森林裏走一走,請你看看森林裏的什麼地方笨老狼做回頭看的動作。

2.播放《撥絃》音樂,幼兒觀看圖譜,教師用大灰狼布偶進行表演,重點突出音樂重音處"笨老狼"做回頭看的動作。

教師:圖譜中什麼地方是聰明孩子跟着笨老狼往前走?什麼地方是笨老狼停下來回頭看?(幼兒通過觀察回答問題)

3.再次播放音樂,根據圖譜,讓幼兒感受音樂中的狼走和狼停,感知樂曲中的重音。

教師:笨老狼走在前面帶路時的音樂是什麼樣子的?回頭看的時候音樂又是什麼樣子?兩段音樂有什麼不同?

4.根據圖譜,再播放一遍音樂,請幼兒看教師指揮,在重音處拍手。

教師:那現在請小朋友們用小手指跟着我到黑森林裏玩玩好嗎?跟着笨老狼走的時候我們可以用食指跟隨老師輕輕點動,老狼回頭看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什麼動作?

(三)感知樂曲結構

1.教師出示圖譜,引導幼兒感知全段樂曲。

教師:狼總是走一點就回頭看嗎?哪段時間走得最長?它一共回頭看了幾次?

2.教師與幼兒一起變換方式欣賞音樂。

教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邊聽音樂,邊在自己的腿上和胳膊上走一走好嗎?老狼回頭看的時候除了可以拍手,還可以用什麼動作?

(四)情景表演遊戲

1.角色表演教師:現在老師扮演老狼,小朋友們扮演聰明孩子,想想當老狼回頭看的時候,你們做什麼動作可以不被老狼發現呢?

教師:當老狼沒有發現你們,帶着你們走黑森林的時候,你們應該是什麼動作表情呢?當老狼轉過來看着你們的時候你們又是什麼動作和表情呢?

請全班幼兒扮演笨老狼,老師扮演聰明孩子。角色互換表演一次。找出兩名或多名幼兒扮演本老狼,進行分組遊戲。

2.創造性遊戲引導幼兒在音樂重音處創編嚇唬大灰狼的聲音、動作,如狗叫聲,放槍聲、扮老虎、伴農夫等等。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怕笨老狼嗎?那笨老狼又怕什麼呢?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嚇嚇笨老狼好不好啊!

活動延伸:

繼續讓幼兒玩這個遊戲,深入感知樂曲句末重音和特殊結構。

活動照片:

活動評價:

執教教師自評: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通過故事、遊戲、圖譜提示多種方式讓幼兒在聽音樂過程中感知音樂的重拍,循序漸進,層層深入,逐步讓幼兒瞭解音樂的性質和結構,掌握樂曲中重音的出現。並引導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遊戲中的樂趣。讓規則教育在潛移默化中體現出來。

圖譜比較貼切:圖譜有着強烈的視覺效果,它的出現,讓孩子們很快找到了"笨老狼回頭"的音樂(樂曲中的重音出現的地方),通過視覺與聽覺的有效結合,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孩子們看圖譜找重音、聽音樂找重音,不同要求逐級提出加深難度,突破了重難點,達到了教學目的。整個活動始終以情境化的教學、遊戲的方式,引領着幼兒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地感知樂曲,體現着愉悅性、發展性。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儘可能地富有激情,因爲只有我自己被音樂感動,才能感動孩子、感動大家。

教學反思:

在音樂欣賞方面我有一個特別深刻的體會就是無論聆聽什麼類型的音樂都要給幼兒留有一個想象和發展的.空間。音樂有內容,但沒有固定的內容。因此,音樂實踐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不可避免的帶有實踐者的個性特徵。所以我們在教學的時候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而是要利用自己現有的知識去引導幼兒去主動的聆聽和欣賞。對於某一音樂作品如何理解,對於一首歌如何表現,我們都應鼓勵孩子有不同的感受結果,有更多的表現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通過音樂教育使孩子的個性得到張揚和發展。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音的強弱變化,並創編米粒在鼓上的跳舞動作,體驗參與遊戲的快樂。

2.通過遊戲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詞,學習有節奏地米粒跳舞。

3.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鼓 米粒 圖譜 記錄紙(畫成鼓面的形狀)大大的鼓面

活動過程:

一、節奏練習。

1.老師出示小鼓:“小鼓唱歌時聲音是怎麼樣的?”

2.節奏遊戲練習:師交代鼓和小朋友玩歌唱接力遊戲的玩法。

3. 師再次敲鼓:小鼓唱歌什麼特別的地方?

二、創編米粒在鼓上的跳舞動作。

1.出示米粒,猜測米粒在鼓上會發生什麼變化,並進行驗證。

2.啓發幼兒創編米粒跳動的動作,教師進行記錄。

3.出示圖譜,聽音樂和鼓聲學學圖上米粒跳舞的動作。

4.聽音樂,讓孩子做自己創編的動作。

三、看圖演唱歌曲。

1.讓孩子說說圖上的內容。你看懂了什麼?

2.聽老師點圖演唱一遍。

3.幼兒看圖學唱一遍。

四、玩遊戲《鼓上的小米粒》

1.交代遊戲規則,重點強調音樂停地時候,誰站在鼓後面就由誰敲鼓。

2.聽音樂玩遊戲,聽鼓點用有趣的動作表現出來。

教學反思:

在幼兒操作感受鼓點的震動方面沒有顧及全體幼兒,只有部分幼兒上來操作了,其他的幼兒都是旁觀者,並沒有親身體驗。《綱要》指出:爲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嘗試。”本來,我也想多準備些鼓,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嘗試,但我擔心孩子們會亂,米粒撒在地上會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而取消了這個念頭。現在想想,只爲了讓教學保持有序而扼殺了孩子們的探究慾望,真是得不償失。在最後的遊戲環節,原本可以請幼兒三五成羣結伴遊戲,其中一幼兒當敲鼓人,其他幼兒當小米粒,然後互換角色,使幼兒充分體驗到遊戲的快樂。當時只考慮到教學的不要把時間拖得太長,而略了生生互動,這也是在以後的活動中應該引起重視的。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設計意圖:大二班的孩子很喜歡音樂活動,他們有極強的模仿能力,對刺激和節奏都很敏感。而這首歌曲,旋律輕快簡潔,歌詞貼近幼兒生活,有固定節奏音樂型。結合歌曲特點和大二班的實際情況,讓孩子通過邊唱邊做律動理解歌詞內容,通過生活經驗創編歌詞,通過律動和打擊樂器輔助鞏固節奏音型,從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發展幼兒,讓孩子感受藝術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名稱:表情歌

活動目標:

1、通過聽音樂、看FLASH動畫熟悉歌曲旋律,產生學唱新歌的興趣。

2、能有興趣的用律動、表情表現歌曲並能邊唱邊做律動。

3、掌××ㄧ×××節奏型,並嘗試創編新的歌詞。

活動重難點:

重點:在會學新歌的基礎上嘗試創編歌詞和律動。

難點:掌握××ㄧ×××的節奏型。

活動準備:

自制多種表情圖片、FLASH動畫《表情歌》、各種打擊樂器。

活動過程:

一、趣味性瞭解歌詞。

1、出示表情圖片。先出示高興的表情圖片,讓幼兒觀察後教師提問。

師:小朋友你們看看,這個小朋友怎麼了?

小:他很高興。

師:那你從哪裏看出他很高興啊?

小:嘴角向上翹、眼角眯成線、眉毛彎又彎。

師:那你們也做一個高興的面部表情給老師看看,好不好?

小:好。

師:那老師再問問小朋友你們高興的時候還會做什麼呢?

小:大笑、唱歌、跳舞、拍手。

師:那小朋友你們再看看,這個小朋友他怎麼了?

小:他生氣了。

師:那他生氣的樣子是怎麼樣的呢?

小:嘴角向上嘟着、眉毛皺在一團。

師:那你們給表演一下生氣的表情給老師看看。

小:自由表演。

師:那你們生氣的時候會做什麼呢?

小:拍桌子、跺腳。

2、熟悉歌詞。

教師介紹第一段歌詞並學唱,提問:

師:小朋友們的動作還真多,老師快樂的時候也喜歡做動作。我呀喜歡拍手(教邊唱邊拍):"我快樂、我快樂,我就拍拍手。我就拍拍手;(跟老師一起來)看大家一起拍拍手。"

讓幼兒聽音樂並跟着一起試唱兩次。(提醒幼兒用歡快、明亮的聲音演唱。比如說獲得了獎盃了、媽媽給你買新玩具了的心情)

教師介紹第二段歌詞並學唱:

師:那小朋友們生氣的時候是不是經常這樣啊:"我生氣,我生氣,我就撅撅嘴,我就撅撅嘴,,看大家一起撅撅嘴。"

讓幼兒再聽着音樂一起唱兩遍。(引導幼兒用生氣的語氣唱。比如說玩具被弄壞了的心情唱)。

教師再完整的播放一遍音樂後,再提問並一句一句的講解歌詞:

師:小朋友你們在歌裏面聽到快樂的時候做了什麼呀?

小:拍手、唱歌(幼兒自由回答)

師:對了。我快樂、我快樂,我就拍拍手。我就拍拍手。那着急的時候呢?

小:哭、拍桌子(幼兒自由回答)

師:小朋友真棒。是我着急,我着急,我就跺跺腳,我就跺跺腳。是我高興,我高興,我就大聲笑,我就大聲笑。那好讓聽着歌詞寶寶一起做好嗎?提醒幼兒在邊唱的時候邊做律動,跟着節拍做拍手、跺腳的律動。

二、我們一起來學唱。

1、學唱歌詞

①教師帶領幼兒一句一句的分句教唱。分句教唱的時候,請幾個能幹的小朋友上去表演唱,下面的小朋友站在原地一起表演唱。並在提醒幼兒在間奏間做出相應的表情和用手拍出和用腳跺出節奏型。

②讓幼兒跟着音樂再唱一遍歌曲。(跟着動畫做)。

2、根據不同的情緒創編歌詞和律動:

師:小朋友你們覺得幸福的時候會怎麼樣呢?

小:跳、跑、拍肩。

師:那傷心的時候呢?

小:哭、捂着眼睛。

師:恩。捂着眼睛輕輕的哭。很好啊,真聰明。那好那我們就來把這些改變成歌曲好吧?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歌曲,理解歌詞的含義,能嘗試用詼諧有趣的聲音表現歌曲。

2、在理解“顛倒”一詞含義的基礎上,仔細觀察圖片,嘗試用“按常理反推”的方法匹配相應的歌詞。

3、能大膽的表述出自己的對歌詞的理解,體驗探索、匹配歌詞的快樂。

活動過程:

幼兒回答教師反饋

一、故事導入,激發幼兒觀察圖片的興趣。

1、提問:“在森林裏,住着許多小動物,他們每天都愉快的生活着。有一天,有個小仙女用了根魔棒一點,森林裏就發生了很多變化,到底有哪些變化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教師範唱第一遍)

2、老師出示大圖片,幼兒觀察講述趣事,老師按孩子們講述的順序將幼兒講到的趣事用相應的小圖片進行展示,並按歌詞幫助孩子進行歸納,幫助幼兒熟悉歌詞。

師:“現在請你們告訴我你在歌曲中聽到了什麼?”

幼:“我聽見老鼠變成了森林裏的大王/我聽見了小魚在天上飛……”

師:“你們聽的可真仔細呀,現在請你們再來聽我唱一遍,看看有沒有小朋友要補充的?”(教師範唱第二遍)

二、引導幼兒匹配歌詞圖譜。

1、出示空缺大圖譜(教師進行第三遍範唱)

(1)提問:你覺得這首歌完整嗎?爲什麼?

怎麼才能把歌唱完整呢?

這些圖片該怎麼放呢?

(2)引導幼兒討論:這兩張圖片爲什麼放在一起?(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第一句“小小老鼠森林裏面稱霸王,大獅子害怕那個小老鼠”的兩張圖片。)

(3)幼兒嘗試匹配空缺處的圖片,完成自己的小圖譜。(教師進行第四遍範唱)

(4)幼兒交流匹配情況,老師在大圖譜中進行記錄。老師逐句進行第五遍範唱,到空格出停下,鼓勵幼兒將自己的匹配說出來。

(5)幼兒隨老師邊唱邊檢查圖片的匹配是否合適。

幼:“不完整。”

“因爲有好多地方都空着。“

“把這些圖片放上去。”

“把小老鼠的圖片放在這個王冠的前面。”……

幼:“因爲小老鼠是森林裏的大王,獅子害怕小老鼠。”

教師小結:“兩個物體間的某些方面反過來了,就是顛倒了。那你們現在能不能幫我把剩下的這些小圖片們都找到自己的家呢?”

三、師生完整學習演唱歌曲,從看圖到不看圖,逐漸增加難度挑戰。

1、師幼共同學習演唱歌曲。

師:“現在小朋友們都已經幫自己的小圖片找到了家,真能幹,那現在你們能不能和我一起把這首顛倒歌給唱出來啊?”

2、拿掉幾個小圖片,讓幼兒挑戰歌曲演唱。

師:“唱得真不錯,現在我要考驗考驗你們,看看我拿掉幾個小圖片以後你們還能不能把歌詞都唱出來啊?”

3、拿掉全部的圖片,讓幼兒不看圖片完整演唱。

師:“現在我要把整個圖片都拿掉了,你們不看圖片還能不能唱出來啊?”

4、用詼諧有趣的聲音將歌曲演唱給客人老師聽。

師:“好,現在請小朋友輕輕起立,身體向後轉,把我們好聽的歌曲演唱給客人老師們聽,好不好?”

幼:“能!”

“好!”

師:“好,那我們先一起來試一遍。”

“你們太棒了,這樣都難不倒你們。”

“小朋友們真是厲害,我們一起給自己鼓鼓掌。”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教材簡解】

《拾豆豆》是一首富有京劇韻味的歌曲,它的節奏鮮明、富有韻律感,描寫了孩子撿豆豆的趣味畫面,很適合大班幼兒學習。

【目標預設】

1.新授京歌《拾豆豆》,並運用多種形式讓幼兒把它唱成頗具京劇韻味的京歌。

2.培養幼兒初步的感受京劇、欣賞京劇的能力,激發幼兒對京劇的好奇心和學唱的積極性。

【重點、難點】

重點:能唱成頗具京劇韻味的京歌。

難點:培養初步的感受京劇、欣賞京劇的能力

【設計理念】

本活動中知識目標是新授京歌《拾豆豆》,並運用多種形式讓幼兒把它唱成頗具京劇韻味的京歌。情感目標註意培養幼兒熱愛中國民族文化的情感,激發幼兒對京劇的好奇心和學唱的積極性。能力目標是培養幼兒初步的感受京劇、欣賞京劇的能力。

【設計思路】

1.第一個環節,讓孩子走進京劇。

2.第二個環節,學京歌。

3.第三個環節,學習粗淺的京劇知識,並結合已有經驗創編京歌動作。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觀看過京劇演出。

2. 物質準備:《走近京劇》的背景圖;ppt課件;圖譜;花旦服飾;黑板等。

【教學過程】

一 、到《走進京劇》欄目組參加活動。

1.依次看劇照,介紹照片上面的人物並模仿造型。

2.花旦出場,學習用京腔打招呼、圓場步和亮相。

3.用京腔跟客人老師們打招呼。

二、教唱京歌《拾豆豆》。

1.初步學唱《拾豆豆》。

(1)教師跟伴奏說唱,引導幼兒傾聽。

(2)教師範唱,幼兒跟唱,共同檢驗圖譜。

(3)幼兒學唱,體驗京歌的不同。

A、看圖譜學唱。

B、去圖譜學唱。

(4)告訴幼兒珍惜糧食的道理

三、學習粗淺的京劇知識,並結合已有經驗創編京歌動作。

1.介紹粗淺的京劇知識。

2.創編《拾豆豆》表演動作。

(1)分段,不配樂創編動作。

(2)集體完整表演。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9

一、目的:1、通過圖譜教學讓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2、唱準弱拍起唱的歌曲,發展幼兒的節奏感。

3、感受歌曲清新、優美的特點。

二、準備:1、花園情景圖一張,節奏譜若干,圖譜一張;

2、錄音機一架 ,磁帶一盒,鋼琴一架。

三、過程:(一)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1、律動《新疆舞》入室

2、發聲練習《逛公園》,要求愉快地演唱並唱準弱拍起唱的樂句 。

3、節奏練習:

我 的 花 園 種 滿 了 什 麼 ? ( 鮮 花 )

0/ /0/

——————

0X / X XX X/X0

——————

這 裏 有 什 麼 顏 色 的 花 ? ( 白 花 )

0 / / 0

—— ——

0X /XXX /X 0

————

那 裏 有 什麼 顏 色 的 話 ? ( 紅 花 )

0 / / 0/

—— ————

0 X /X X X X/ X0

—— ————

(二)結合圖譜,理解內容

1、出示圖譜,引導幼兒觀察。

2、師有表情地示範清唱一遍歌曲,表現歌曲清新、優美、舒暢的特點。

3、提問:聽了剛纔這首歌,你有什麼感覺?你好象看到了什麼?

(三)學習歌詞,掌握節奏。

1、幼兒完整跟讀。

2、分句朗誦並根據歌詞用體態節奏表示。

3、幼兒根據圖譜按節奏完整朗誦歌詞。

(四)熟悉旋律,學唱歌曲。

1、按旋律朗誦歌詞。

2、提醒幼兒注意休止符,唱準弱拍起唱的樂句。

3、認識圖譜中“”(連貫)“”(放聲唱)“”(弱拍起唱)的符號。

4 、重點練唱弱拍起唱的句子,引導幼兒利用打拍子的方法幫助掌握並唱準音。

5、幼兒練唱,採用合唱、輪唱、分組唱、個別唱等形式學唱歌曲。

(五)幼兒複習舞蹈《拾豆豆》。

(六)律動《兔子舞》出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