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合集六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合集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1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合集六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結合對魚的造型與色彩的認知經驗,利用廢舊材料進行有主題的借形想象和組合。

2.自主選擇材料,綜合運用撕、折、剪、卷、擰、粘貼等技能,大膽製作獨特的魚。

3.體驗用廢舊材料進行創意製作帶來的快樂。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1.佈置“海底世界”的場景。

2.用各種廢舊材料製作的魚的範例一組。

3.給每個幼兒提供剪刀、固體膠、透明膠、雙面膠、托盤、垃圾桶等工具。

4.餅乾桶、紙盒、紙杯、光盤、紙筒、扭扭繩、樹葉、羽毛、鈕釦、撲克等各種廢舊材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出示場景“海底世界”):瞧!孩子們,我們來到了哪裏?

幼:海底世界,哇,好的魚啊!

師:這裏的魚兒真有趣。請大家仔細觀察它們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待會兒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二、範例欣賞

1.總體欣賞。

師:你最喜歡哪條魚?它的身體、鰭、尾巴和身上的魚鱗分別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幼:我最喜歡這條稻草魚,它的全身都是稻草,尾巴是用掃把做的。

幼:我最喜歡這條,身體是用蛋糕盒做的,尾巴和鰭是用樹葉做的,身上有好多果凍盒,果凍盒裏塞了皺紙,顏色很漂亮。

幼:我喜歡糖盒做的魚,魚鰭和尾巴是用棉籤做的,嘴巴是用扭扭繩做的,魚鱗是用棉籤做的。

幼:我喜歡這條,它的身上有許多夾子。

......

2.拓展討論一:同一部位使用不同材料。

師;老師用了哪些材料做魚的身體?

幼:紙盤、紙巾盒/光盤、席子、樹枝/巧克力盒、泡沫塊/扭扭繩、襪子、手套......

師:你覺得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也可以用來做魚的身體呢?

幼:紙杯/飲料瓶/報紙/石頭。

師:是啊,魚的種類很豐富,大小、形態、顏色都各不相同。只要我們大膽想象,生活中的很多材料都是可以用來做魚的身體

3.拓展討論二:同一材料的多種使用。

師:這條魚的尾巴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幼:扭扭繩

師:老師還用扭扭繩做了魚身上的什麼呢?

幼:嘴巴。

幼:這條魚的身上四個地方用了扭扭繩:魚鰓蓋、魚鰭、魚尾、彎彎的花紋也是用扭扭繩貼出來的。

師:看來扭扭繩的用處真不小,只要你認真思考,就一定能發現每種材料都可以用在不同的地方。

師:看看老師這裏收集了一些什麼材料?你覺得可以用來做魚的什麼呢?

幼:奶茶杯可以做魚的身體。

幼:奶茶杯的蓋子可以做魚的眼睛。

幼:很多蓋子貼在一起可以做魚鱗,要貼在大大的魚身上纔好看。

幼:奶茶杯的蓋子也可以做身體的,蓋子上插吸管的小洞就是魚眼睛。

幼:吸管可以做尾巴。

幼:夾子夾在魚頭上可以用來做魚的嘴巴,夾在兩邊可以做魚鰭,夾在身體後面可以做魚尾巴。

師:每一種材料都有很多用處。這裏還有很多材料,我們可以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連一連、擺一擺、粘一粘。只要動腦動手,就一定能把材料用

好、用巧。

三、討論工具的使用

師:老師想給這些魚貼上魚鰓蓋,你們認爲用什麼粘貼最合適?誰願意來試一試?(分別請4—5位幼兒用不同的工具嘗試粘貼不同的

魚鰓蓋,觀察不同的結果。)

師:誰來把嘗試的結果跟大家分享一下?你認爲哪種工具最好?用的時候要注意一些什麼?

幼:我發現用固體膠貼扭扭繩魚鰓蓋是貼不住的。

幼:我的魚鰓蓋是用撕好的報紙條折出來的,可以用固體膠貼。

幼:報紙卷的繩子可以用海綿膠貼,可是不好彎曲,可以先把兩頭貼牢,再貼中間。

......

師:不同的工具適合於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方法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在選擇工具時也要動腦筋哦!

四、實踐操作

師:材料、工具都準備好了,現在就讓我們開始做一條最美麗、最獨特的魚吧,別忘了給它取一個好聽的名字。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對有困難的幼兒給與幫助,特別是對不會使用剪刀的幼兒。

先做好的幼兒將作品放到場景中,並和同伴交流。

五、展示評價

師:海底世界一下子多了這麼多新朋友,真是熱鬧。製作師快來介紹一下吧,說說你做的魚叫什麼,它最大的本領是什麼。

幼:我做的魚叫“飛魚”,它的魚尾、魚鰭都很大,遊起來快得像飛一樣。

幼:我的魚叫“泡泡魚”,因爲它身上的魚鱗都像圓圓的泡泡。

幼:我這條叫“噴水魚”,我在它的背上裝了噴水裝置。它在水裏遊得時候,會不停地往外噴水,我一眼就能找到它。

師:每個小朋友都選擇了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用各自的方法做了獨特的魚,還給魚兒取了不同的名字。我們以後可以仔細找一找更多

廢舊材料,試一試,看一看能不能做出更獨特的魚來。

六、整理場地,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故事的啓發下,大膽想象並表現出各種形態的鬼臉形象。

2、能看懂圖示,掌握轉版和製版的基本方法,並能耐心、細緻地完成製作任務。

3、瞭解拓印的方法,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習拓印作品。

活動準備:

1、將油印紙版畫的製作程序圖示佈置在活動室牆面。

2、課件:不同風格的鬼臉圖片。

3、白板紙(即分解版,爲灰白正反兩面)兩張,複寫紙,筆,油墨,膠滾,宣紙等。

活動過程:

◎第一步:創作並轉版

1.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故事裏說的鬼臉是什麼樣子的?它有什麼特殊的本領?

(2)教師:你想象中的鬼臉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特殊之處?

2.欣賞有關鬼臉的作品。

(1)教師:這些鬼臉是什麼樣子的`?你還見過什麼樣的鬼臉?

(2)教師:你想設計什麼樣的鬼臉?

3.理解圖示,掌握轉版方法。

(1)教師:仔細看圖,你知道怎樣轉版嗎?紙怎麼夾?哪一個在上?哪一個在下?

(2)教師:先印什麼顏色?再印什麼顏色?

4.幼兒創作並進行轉版。

(1)創作有個性的鬼臉。

(2)有序地轉版,避免遺漏。

5.集體交流、評價。

幼兒之間相互介紹自己的作品。

◎第二步:製版

1、觀察以前小朋友製作的版子。

(1)教師:仔細看看這些版子,你能猜出是怎幺製作的嗎?哪些部分需要剪?怎麼剪?怎麼貼?剪灰版還是白版?爲什麼?

(2)教師:如果有兩層怎麼辦? (如眼睛裏的眼珠,頭卜的花等)

2、幼兒進行製作活動。

將灰版上的五官剪下貼在白板紙上,最後剪外輪廓。

3、幼兒作品欣賞、評價。

教師:說一說你的版子,告訴大家你是怎麼做的。

◎第三步拓印

1、觀察教師的印製過程。

(1)教師:仔細看看,老師是怎麼印畫的?先幹什麼?後幹什麼?

(2)教師:滾油墨時怎麼滾?油墨滾到什麼樣時才能用?膠滾上的油墨多少合適?怎樣才能滾勻?

(3)教師:宣紙怎樣放E去?怎樣拓印?怎樣揭開宣紙?

2、教師指導幼兒進行小組拓印活動。

3、集體欣賞作品。

活動建議:☆區角活動 繼續學習轉版和製版的方法。

☆家園共育 和父母一起欣賞一些幼兒能夠理解的版畫作品,積累有關版畫方面的經驗。

【評析】

幼兒複製的版子有兩塊,這是製作單個形象所必需的(如果有背景還得加一塊)。爲了便於幼兒製作,教師規定他們將灰版上的部件剪下,貼到白板紙上去,這樣在開始學習的時候便於幼兒有序地開展活動。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在說說畫畫中讓幼兒感受家人間互相關愛的情感。

2.引導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活動準備:

爸爸手偶頭像兩個、手工紙、記號筆、蠟筆、讓愛住我家的背景音樂三、活動流程:討論--繪畫--分享(一)討論1.引入--我看到有兩個小朋友在爭論一件事情,我們來看一下是什麼事情?教師操作手偶模擬情景。

--他們在爭論什麼事情?(爸爸用哪個手指來代表)--那你的看法呢?用哪個手指來代表爸爸?爲什麼?幼兒自由發言(爸爸用大拇指代表,因爲爸爸最能幹。爸爸用中指來代表,因爲爸爸最高。)--那媽媽呢,用哪個手指來代表?爲什麼?幼兒發言(用食指,因爲要跟爸爸在一起……)--還有你自己呢,又用哪個手指來代表?說說你的理由。

2.小結:我們的看法各不相同,自己都有自己的想法,對吧!沒關係,我們每個人都機會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畫出來。

(二)繪畫--看,我們這就有一隻手,五個手指都是在一起的,每個手指代表一個家人。把自己和家裏人分別畫在手指上,好嗎?記住要把家裏人的特徵畫出來,比如說爸爸戴眼鏡的,媽媽是長頭髮的。

--幼兒繪畫,教師巡迴指導。強調幼兒畫出家裏親人的特徵。(音樂)(三)分享--先畫好的小朋友可以跟客人老師去說說你的畫,向客人老師介紹一下你的畫。

--現在所有小朋友都畫好了,我們一起來分享我們的畫。

--有很多人已經跟客人老師還有小朋友介紹過了,那我們今天就來介紹一個你最愛的人。

--幼兒介紹一個最愛的人,說說爲什麼?

(最愛奶奶,因爲奶奶和我一起的時間最長。媽媽。因爲媽媽最關心我……)--老師聽了我們小朋友的介紹,發現我們都很幸福是嗎?有那麼多的人關心你,愛你,那我們小朋友是怎麼愛家人的呢?幼兒發言(給媽媽倒水、給爸爸打電話、自己很乖,不煩媽媽……)--那除了家裏人,我們還愛誰?怎麼愛他們?(愛老師、愛夥伴、愛小動物……)--我們都生活在幸福的大家庭裏,有那麼多的人愛我們,我們也要關心他們,讓他們知道我們也是愛他們的。

--你們看可以把我們的手變成什麼?幼兒發言。看老師把它變成什麼?我們把手都連在一起,變成一棵樹。就像樹的樹枝和葉子一樣,生活在一起,都是一家人。(教師添畫貼好的手成一棵樹狀。)--我們的樹還沒有名字呢,我們來給他起個名字吧!(家庭樹、愛心樹……)--今天我們介紹了很多自己愛的人,我們回去告訴他們,用我們的行動來表示我們也是愛着他們的,好嗎?活動結束。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孩子們對秋天的蟲子非常感興趣,特別是帶有顏色的瓢蟲,色彩作爲一種主要的視覺語言,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從孩子平時的繪畫中發現,幼兒塗色不均勻,力度不夠,而且同種色深淺對比塗色的經驗缺乏,因此開展了本次活動《七星瓢蟲》。力圖提高與豐富這方面的技能與經驗。提高孩子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活動目標:

1、瞭解瓢蟲特徵,體驗秋天之美。

2、區分同種深淺,嘗試對比配色。

3、大膽嘗試繪畫,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5、在想象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範例,繪畫紙。

活動過程:

一、欣賞與討論

這是什麼蟲?數數它身上有幾個小圓點?幾個大,幾個小?長在哪兒?

小瓢蟲身上有幾種顏色?什麼地方是黑色,什麼地方是紅色?

二、分辨深淺色

1、瓢蟲生活在哪兒? 怎樣讓葉子和瓢蟲的顏色豐富點呢?

2、引導幼兒找出顏色深淺的蠟筆(紅色和綠色蠟筆)。

三、幼兒創作

1、 瓢蟲的造型幼兒能否表現出黑點數量、腿的方向以及對稱。

2、 能否注意畫面的深淺配合。

四、引導評價

哪些地方深淺配合比較好?

活動延伸

瓢蟲是不是都是益蟲?

活動建議:

能夠啓發幼兒想象創作:在背景添畫上,不要注重強調深淺配合,而更應該引發幼兒想象瓢蟲生活的環境,添畫些葉子和草地等等,這樣作品更豐富,更美觀。

活動反思:

在美術活動中,評價也很重要,我儘可能提供給每個幼兒表現與表達的機會,允許他們之間存在不同之處,這對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鼓勵每一個孩子積極參與活動。不管美術活動結果怎樣,只要幼兒能認真對待並付出努力,那麼他們的作品就應得到老師和同伴的認可,這樣有助於每個幼兒自信心的形成和發展。活動無論是欣賞討論或者是示範講解,都凸現了瓢蟲特徵,什麼地方是紅色,什麼地方是黑色,以及有幾個大小的圓點等。因此從作品中看,幼兒想象力豐富效果不錯。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欣賞各種各樣路的圖案和顏色美,大膽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感受。

2.感知生活環境美給人帶來的心情愉悅,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和環保意識。

3.在欣賞的基礎上激發幼兒手工剪貼路,提高幼兒的審美想象力和創造力和表達力。

4.在想象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5.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重難點:

欣賞各種各樣路的圖案和顏色美。

感受路與周圍環境和人融合在一起所產生的協調美和意境美

活動準備:

前期準備:週末請家長帶幼兒去認識各種各樣的路,重點引導幼兒體驗路面鋪設的圖案美和顏色美,並把幼兒覺得漂亮的路用相機拍攝下來。

其他準備:將幼兒照的漂亮的路的照片做成展板讓幼兒欣賞交流。將各種各樣具有代表性的路製成課件,課件分2個模塊:老師找路1(色彩素雅的路)和老師找路2(色彩鮮豔的路),每個模塊又設計了兩種播放模式:自動播放模式和手動播放模式。公園背景圖4幅、各種顏色的卡紙、剪刀、漿糊

活動過程:

一、談論、欣賞展板照片,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回顧。

師:這些是小朋友找的漂亮的路。你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說說你在哪裏找到,它漂亮嗎?漂亮在哪裏?也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找的路漂亮嗎?走在漂亮的路上,你的心情怎麼樣?

幼:這條是在我爸單位裏找的,上面的長方形圖案很漂亮,我走在這條路上心情很好。

幼:這條路我見過,在蘭溪公園,我喜歡在這圓圈圈裏跳呀跳,很好玩。

幼:這條是我們幼兒園裏的路,我每天走在這條路上心情很好,很高興。

幼:這條是街上的人行道,上面的圖案也很漂亮。

老師:(總結)我們生活裏有各種各樣的路,有的路很漂亮,走在漂亮的路上心情都變好了。

通過展板照片讓幼兒回顧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幼兒對自己置身其中的生活環境中存在美的發現和感悟。幼兒急切地擠到展板前,興致勃勃地談論各自尋找的各種各樣的路。

二、欣賞課件——自動《教師找路一》 (色彩素雅的路)

師:老師也找了許多漂亮的路,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

自動播放課件《教師找路一》配上理查德的鋼琴曲<秋日私語>,營造一種幽雅、寧靜的氛圍,讓幼兒欣賞、體驗天天走着的路竟然那麼美,那麼觸動人心。幼兒欣賞時不由地發出一陣陣“哇!”、“哇!”的讚歎聲,可以看出這些漂亮的路帶給幼兒的心靈震撼。

三、打開手動《教師找路一》

1.幼兒自由欣賞討論:老師找的這些路里你喜歡哪一條路?你爲什麼喜歡這一條?

幼:我喜歡第1條路,第1條路很漂亮。

幼:我喜歡第6條路,上面有花的圖案,很漂亮。

幼:我喜歡第5條路,像光盤。

……

教師爲幼兒的審美感受提供自由交流平臺,讓幼兒的審美感受得以自由表達,此時幼兒的審美感受是零散的,細碎的。

2.引導幼兒逐幅欣賞,分析路面圖案造型及給人們帶來的心理感受。教師拋出的問題如下:這些路你喜歡哪一條路?你爲什麼喜歡這一條?它上面的圖案怎麼樣?是什麼形狀的?這圖案的排列有什麼特點?這樣排列圖案你覺得怎麼樣?你有沒有見過或走過這樣的路?如果你走在這樣的路上,你的心情怎麼樣?

師:老師找的這些路里你喜歡哪一條路?爲什麼?

幼:我喜歡第1條路,這條路在河邊,是鵝卵石鋪的,沒有欄杆,走過去很刺激

師:你呢?

幼:我喜歡第3條路。

師:爲什麼喜歡這一條?路面上的圖案是什麼形狀的?

幼:這條路很漂亮,上面有許多長方形圖案。

師:這些長方形圖案的排列有什麼特點?這樣排列圖案你覺得怎麼樣?

幼:那些長方形圖案排列有規律、很整齊,我覺得很美。

師:這樣的路你有沒有走過?如果你走在這樣的路上心情會是怎麼樣的?

幼:走在這樣的路上心情很好。

幼:我喜歡第5條路,我覺得它像一張張光盤,還有音樂跑出來,我喜歡在上面跳舞。

幼:我也喜歡第5條路,上面的圖案像一片片荷葉。

……

此環節教師幫助幼兒梳理審美經驗。本着尊重幼兒的個性化體驗,我以師幼問答的形式引領幼兒逐幅欣賞、解讀路面的圖案造型等審美元素,表達審美感受。

當幼兒提到左圖《教師找路1》的8號路時,除了引導幼兒欣賞圖案、顏色等審美元素外,教師藉助問題:“如果把這條路和周圍的環境合起來看,你覺得怎麼樣? ” 啓發幼兒發揮想象,感知路和周圍環境搭配能夠產生一種協調的美。(此圖的周圍的高樓大廈一層一層的,路也像兩幢躺在地上的高樓一層一層的,這樣搭配就產生一種協調的美。這就像人們穿衣服喜歡配套看起來很協調很好看。)

當幼兒提到左圖《教師找路1》的5號路時,教師藉助幼兒的各種想象(如:路的圖案像光盤、荷葉、蘋果、圓圈、老師則把路邊的草坪想象成碧綠的湖面,把路看成漂浮在湖面上的一片片大大小小的荷葉等)引導幼兒感知同樣一條路,大家想象不一樣,感覺也不一樣,就產生一種意境的美。

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們審美素質的提高,我們生活的環境正逐步趨向和諧美。通過老師解讀,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周圍環境裏的協調美和意境美。

師(總結):這些路面的圖案不一樣,圖案的排列也不一樣,人們看了感覺也不一樣。有的圖案有規律、很整齊,給人感覺有秩序的美;有的圖案沒有規律,比較自由,給人感覺一種輕鬆,隨意的美;有的給人感覺一種協調的美,有的給人感覺一種意境的美。

四、欣賞課件——自動《教師找路二》(色彩鮮豔的路)

師:小朋友再看看老師找的另外一組路,這組路你覺得怎麼樣?

將各種各樣的路分成色彩淡雅和色彩鮮豔兩組依次呈現給幼兒欣賞,使幼兒在欣賞時能更鮮明、清晰地感知各審美元素。這組路的色彩鮮豔,很有視覺衝擊力,很吸引幼兒的眼球,幼兒看了讚歎不絕。

五、打開手動《教師找路二》

1.幼兒自由欣賞討論:這組路你覺得怎麼樣?美在哪裏?

幼:第1條紅色的路很美。

幼:第3條彩色的路也很美。

幼:哇塞,第8條鐵路也有彩色的。

……

2.引導幼兒逐幅欣賞,解讀路面的顏色搭配及給人們帶來的心理感受。教師拋出的問題如下:你喜歡哪一條路?這條路主要用什麼顏色搭配?顏色這樣搭配你覺得怎麼樣?要是你走在這樣的路上心情怎麼樣?你想幹什麼?爲什麼?

師:你喜歡哪一條路?這條路主要用什麼顏色搭配?

幼:我喜歡第1條路,它是紅色的。

師:紅色的路給人什麼感覺?你有沒有見過這種顏色的路。

幼:紅色的路給人感覺很美,很像結婚的時候走的路。

幼:也很像去領獎臺的路。

幼:實驗小學操場的跑道也是紅色的

師:要是走在這樣的路上,人們心情怎麼樣?

幼:走在紅色的路上心情會很高興。

幼:走在這樣的路上,人們心情很激動。

師:走在這樣的路上,你想幹什麼?你爲什麼想那樣做?

幼:走在這樣的路上,我想跑步,因爲我很激動。

幼:走在這樣的路上,我想大聲呼喊,因爲我很高興。

……

師:你喜歡哪一條路?這條路主要用什麼顏色搭配?……

幼:我喜歡3號路,它用紅色、白色、橙色、棕色搭配很好看,很像通往迷宮的路,我很想走進去看看。

……

師(小結):這些路的顏色很漂亮,一條路除了圖案美,顏色也會把路裝扮得更美。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們審美素質的提高,我們生活裏的各種各樣的路越來越美。那你們知道這些路是誰設計的?

此環節重點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路的顏色美及給人們帶來的心理感受.從幼兒的回答可以看出幼兒對色彩較敏感,想象豐富。

六、幼兒設計路(手工粘貼路),遷移欣賞經驗。

1.激發創作慾望

師:聽說××地方正在興建公園,公園裏的路還沒設計好。今天請你們當設計家,幫忙設計一條漂亮的路,好嗎?這兒是四張景點圖,你可以任意選擇一個景點設計路,老師已經爲你們準備了各種顏色的路,需要什麼顏色的路自己選。老師還爲你們準備了各種各樣的圖形,小朋友可以發揮想象力,用這些圖形大膽設計圖案,看誰設計的路最美。如果你想設計很特別的圖案,桌上有剪刀和紙,你就大膽設計吧。

藉助背景圖激發幼兒手工設計路,運用欣賞經驗,培養幼兒的審美想象力,創造力,表現力。同時啓發幼兒設計路時能與周圍環境合起來考慮以達到和諧之美。

2.幼兒創作,教師針對幼兒的創作情況進行指導。

3.作品展示

師:請小朋友將設計好的路嵌入背景圖,看看你設計的路漂亮嗎?可以向同伴介紹你是怎麼設計的?也可以看看別的小朋友是怎麼設計的?他的想法和你一樣不一樣?

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相互欣賞、交流,一起體驗創作的樂趣。幼兒的作品採用嵌入背景圖式展示,旨在讓幼兒感受設計對象與周圍環境融合。

活動反思:

一、選材生活化。

《幼兒園指導綱要》強調“幼兒的學習要來源於幼兒的生活,以生活爲基礎,建立在生活之上。” 本次活動教師能捉住幼兒天天感知到的生活環境中各種各樣路的美來引導幼兒進行欣賞、體驗,實現審美素質的提高。

二、注重幼兒的審美體驗。

在活動前請家長帶領幼兒去尋找路,進行初次的審美體驗,讓幼兒與路對話,與家長對話,在對話中積累審美經驗。在活動中教師藉助展板照片和多媒體課件的分模塊欣賞,引導幼兒再次體驗,通過幼兒再次地與路對話,與老師對話來梳理、提升審美經驗。

三、注重幼兒的個性化的情感表達,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藝術活動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偏向。”我在此次欣賞活動中藉助提問來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如:在幼兒解讀漂亮的路的圖案美和顏色美中我會問:你喜歡哪一條路? 你爲什麼喜歡這一條?它上面的圖案怎麼樣? 你有沒有見過或走過這樣的路?如果你走在這樣的路上,你的心情怎麼樣?你想幹什麼?整個活動過程幼兒情感愉悅,興趣濃厚,積極性高。

四、嘗試將環境美學理念引入幼兒園審美教育。

引導幼兒體驗將路與周圍環境和人融合在一起欣賞所產生的協調美和意境美。也引導幼兒在設計路時能與周圍環境合起來考慮以達到和諧之美。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請幼兒把故事中的一個情節畫成一幅畫,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讓幼兒注意畫面安排,注意遠近、大小關係。

3、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4、感受色彩對比。

活動準備:

1、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教師對故事內容要很熟悉,語言要生動、形象,特別是講到動物的形狀、色彩、動態時,更要仔細具體)

2、每個一盒蠟筆、油畫棒、彩色鉛筆和一張紙。

活動過程:

1、啓發談話:小朋友,今天我們要畫“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圖畫,怎樣畫呢?不是看着老師的畫再畫,而是聽了老師講的故事以後再畫。小朋友,你們會畫嗎?認真聽老師講故事的小朋友,就一定會畫。現在聽老師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小池塘邊,長着許多水草,在草叢裏,青蛙媽媽生了許多小寶寶。小寶寶長大了,變成了大腦袋、尖尾巴的小蝌蚪。許多小蝌蚪你追我趕地遊呀遊呀。小蝌蚪要回家了,可是媽媽呢?媽媽不見了,快快找,小蝌蚪找媽媽,游到西,游到東,游到荷花旁邊,看見一條金魚,眼睛圓又大,忙叫:“媽媽!媽媽!”金魚說:“你們認錯了,我是金魚,白肚皮的纔是你們的媽媽。”小蝌蚪問問這個,這個說“不是”,問問那個,那個也說“不是”。“呱呱呱”,青蛙媽媽游過來了,說:“孩子,好孩子!我是你們的媽媽呀。”小蝌蚪看看青蛙:大眼睛,白肚皮,四條腿,樣子怎麼跟我們一點兒也不像呢?青蛙媽媽說:“好孩子,你們還小呢,等你們長大了,就像媽媽了。”小蝌蚪終於找到媽媽了。

小朋友,故事講完了,請小朋友把故事裏的事畫給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看好嗎?不要忘記故事裏講到的地方,是哪裏?(在池塘裏)那裏有什麼呀?(有水草、荷葉、荷花,還有各種小魚……)更不要忘記小蝌蚪是去幹什麼呀?(找媽媽)……

2、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安排好畫面,注意遠近、大小關係。

3、講評:結束後,將幼兒的圖畫張貼起來,讓幼兒觀看和相互學習。

活動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傳統課文,因其內容生動、有趣而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在課堂中我力求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學生上課被動和機械訓練的弊端。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尋人啓事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對某件事所表現出來的喜愛的情緒。課堂中,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有無,直接影響着課的質量。上課伊始,老師神祕地告訴學生,剛纔在校門口看到了一張尋人啓事,想看看嗎?在同學們詫異聲中,教師用幻燈打出

《尋人啓事》:

我是小蝌蚪,當我看到別的小動物們歡快地和自己的媽媽一起玩耍時,我多羨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媽媽在哪裏?聽說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聰明的,請你們幫我找找媽媽吧!

同學們恍然大悟,不一會兒小臉上個個綻出燦爛的笑容,原來是可愛的小蝌蚪找他們幫忙來了。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問:“你們願意幫這個忙嗎?”孩子們一邊齊聲響亮地喊願意,一邊迫不及待地打開課本讀課文。沒有大費周折的導入語,也沒有頗費時間的練習題,學生就這麼自然而然地進入了課文,進入了角色。

二、讀、說、貼、討論學文,豐富語言的積累

1.讀——分層朗讀,讀出感情

(1)初讀。教師有趣導入課文以後,隨即拋出問題。a.課件播放全文,學生思考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b.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從文中找出它媽媽的特徵。學生在讀中瞭解內容梗概,獲得整體感知。帶着問題讀,使讀不再是漫無目的,提高了讀的質量。

(2)精讀。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教師精心導學,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課文第二、第三兩小節,是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是全文的重點,處理如下:a.讀這兩小節,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較句子。

(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見烏龜在水裏遊,就追上去。c.朗讀指導。重點指導小蝌蚪與鯉魚、烏龜之間的對話。d.分角色朗讀並表演。

2.說——以讀促說,說中理解

(1)說順序。要求學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後,說小蝌蚪的生長過程。通過學生的說來完成填空題。

(2)說內容。在學生知道青蛙的樣子以後,要求他們在尋人啓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徵。把學到的內容及時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3.貼——據文貼畫,貼中取樂

教師準備好五幅畫,分別爲小蝌蚪、長了兩條前腿的蝌蚪、長了前腿和後腿的蝌蚪、尾巴變短的青蛙、小青蛙。通過學生看圖引導學生說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教師相機貼出對應的圖片。這樣學生掌握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時就輕鬆自如,毫不吃力。

4.討論——形式多樣,深入引導

新基礎教育理論認爲:

“任何學校教育活動都會對人的身心產生多方面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所以,每一項學校教育活動都應顧及學生多方面的發展。

”課堂教學尤需如此。鯉魚媽媽說蝌蚪媽媽四條腿,寬嘴巴,烏龜卻說蝌蚪媽媽長着大眼睛,披着綠衣裳,到底蝌蚪媽媽長什麼樣呢?他們倆誰說的對呢?問題一拋出,立即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積極討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變被動爲主動。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說出蝌蚪媽媽的樣子,並加以引申。通過學生課前資料的尋找以及課上資料的交流,學生知道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並且開動腦筋說出了許多保護的措施。增強了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體現出育人的本質和實現育人的功能。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節課也有許多遺憾。比如:學生讀懂了課文,但對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總結的不及時、不明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將堅持把讀的權利留給學生;把問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把評的自由還給學生。通過感悟、聯想兩個支點,儘可能讓全體學生參與,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全員活動,全程活動,成爲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