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範文合集5篇

【必備】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範文合集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4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範文合集5篇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發展抱、提、拉、鑽和平衡等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運蛋,激發責任意識和呵護生命的情感。

3.懂得與同伴交流、合作,並從中分享成功,體驗助人的快樂。

4.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5.鍛鍊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調性。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各種搬運氣球的輔助工具,如塑料袋、紙板、小籃、報紙、棍子、小桶、舊衣、小推車等。

“運蛋圖”四張,吹好氣的氣球若干,裝好水的氣球“鴕鳥蛋”若干。

2.知識經驗準備:(1)瞭解鴕鳥媽媽的生活環境及生活習性,知道鴕鳥蛋是世界上最大的蛋。

(2)結合科學活動,引導幼兒在裝水的過程中感知氣球充水後的變化及特性。

活動過程

一、玩氣球進行熱身運動

師:老師帶了很多氣球,一起找個地方玩一玩吧!看誰玩的方法既與衆不同又能保護好自己的氣球。

師:你是怎麼玩的?在玩的時候是怎麼保護氣球的?(幼兒介紹方法:拋、接、拍、打、託、墊等。)

二、感知徒手運送“鴕鳥蛋”的方法

師:剛纔老師接到鴕鳥媽媽的電話,請小朋友去幫助它運送蛋,那我們趕緊去吧!

師:運送時要小心,注意不能打碎鴕鳥媽媽的蛋(裝有水的氣球)。

師:剛纔運送的過程中,你們是怎麼保護鴕鳥蛋的?(請個別幼兒上來示範護蛋的動作,如託着蛋走,抱着蛋走。)

師小結:只有保持自己身體平衡,才能將“蛋”完好無損地運達目的地。

三、體驗器具運送“鴕鳥蛋”的方法

1.探索“護蛋”方法。

師:鴕鳥媽媽又來電話了,請我們幫忙把鴕鳥蛋送到“甜甜”食品加工廠去,我們一起來看看鴕鳥媽媽留給我們的路線圖:跳過障礙、跨過小河、鑽過山洞、翻過山坡

幼兒第二次運蛋,教師根據孩子情況給予提醒、鼓勵和幫助,活動後組織幼兒介紹“護蛋”的經驗。

2.探索多種“護蛋”方法。

師:剛纔鴕鳥媽媽打來電話,要我們幫忙把蛋運到農村加工廠,這次路途比較遠了,想想用什麼辦法能一次運又多又好的蛋呢?

師:這次的地形比較複雜,用手運“蛋”可能有些困難了,老師幫你們準備了一些運“蛋”的用具(事先放在活動場地旁邊供幼兒自選),請你們根據需要自己選擇,但是要說出你的用法。(用報紙包住蛋,用塑料袋裝,用小桶拎……)

幼兒第三次運蛋。教師重點指導幼兒在不同的路段練習相應的基本動作,並運用不同的工具,堅持完成任務。

四、集體合作完成運蛋的任務

師:剛纔鴕鳥媽媽打電話說要獎勵我們呢!不過它要看看小朋友集體合作運蛋的本領強不強,現在我們分小組進行比賽,看看哪個小組辦法好,集體合作完成任務快。

1.教師與幼兒共同觀察運蛋的場景,討論安全運蛋的方法。

2.練習各種運蛋方法:抱、推、提、背、拉、頂、平衡、鑽等。

3.“運蛋”比賽。鼓勵幼兒互相合作,看看哪一組運得又快又多又安全。

教師小結幼兒活動情況,重點介紹幼兒在不同的路段採用的不同的護送以及合作方法。

4.給每個小組發獎品,和幼兒一起做放鬆運動,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情景描述:在活動過程中,小朋友們一開始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排在後邊的小朋友總是往前擠,從而導致隊伍起點不斷地向前靠攏,縮短了運球路程。並且有些小朋友不懂得接力的規則,隊伍亂排,以至於最後隊伍並不是平均分配,很難有比賽的性質。

活動分析:

遊戲過程中出現一些混亂的情況多數是因爲規則不明確和遊戲重複性高時間過長造成的。

反思調整:

1、應該在起點設立一個標誌物,標示起點。

2、遊戲中出現規則模糊時需要再一遍跟小朋友們講明規則。

3、障礙設置應該更加豐富一些,最後有難度的遞進。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練習正確的揮臂投擲沙袋的動作,提高幼兒的投擲能力。

2、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3、在活動中培養幼兒之間友愛互助克服困難的精神。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引導幼兒初步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沙袋 2、繩子若干 3、佈置好場地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1)隊列練習。隊形變化:大圓 四路開花 八路開花 大圓 四路縱隊。

(2)運動員模仿操。

2、基本部分。

沙袋的多種玩法。

(1)教師講解並示範投擲沙包的動作要領。幼兒站四路斜隊,徒手練習揮臂投擲運動1-2遍。

(2)幼兒玩遊戲“哪個沙袋投得遠”。

(3)分組競賽“收放沙袋”。

規則:分四隊進行,各隊第一名幼兒手提籃子,並將籃子中的沙袋分別放入圈內後繞過椅子跑回來,拍第二名幼兒的手,拍到手的幼兒接過籃子去收沙袋依次進行,方法同上。以先完成者爲勝。

3、結束部分。

以沙袋爲障礙練習曲線走,最後做放鬆整理活動。

教後感:幼兒對投擲沙袋很感興趣,提高了幼兒的投擲能力。本活動很能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培養了幼兒團結友愛的精神。

活動反思:

1、能夠較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突出,達成與有效度較高。

2、課的設計既能考慮到教學目標,又能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特點。遊戲內容比較好。

3、感覺本課的組織上還可以進一步的提高。

4、 對投擲教學怎麼樣的組織才能達到合理、有效?

接着,展開評課的環節,各位老師從不同的角度給出了合理,可操作的建議,在此也表示感謝!

最後,蔣校長作了總結:

1、首先,她把我這節課與4月份上的市公開課作了比較。她認爲,本節課重難點突出,學生不同程度上掌握了投擲的技術技能。

2、本課的組織上還是略顯單調,教學手段要多樣化,合理化。情景的運用要融洽連貫。

3、集中與分散顯的有些多,要儘量使課上的嚴謹。

相信在大家的幫助下,我的收穫會更多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小百科:沙袋,一般是由結實的粗布、白帆布和麻袋縫製而成,上下各十層,大小1.5尺見方,內裝約8公斤鐵沙。有的沙袋內裝沙子、鋸末、豆子或高粱。有方形和圓形兩種,重量和大小根據習練者需要而定。主要鍛鍊肌肉。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3

目標:

1.雙人配合控制繩子和方形小框,把框內的小球安全送到規定的圓點上,鍛鍊手眼協調能力及腕部的靈活性。

2.通過與同伴的協商溝通完成遊戲任務,體驗到合作的樂趣。

準備:

1.在方桌上放置自制的箱體式鏤洞底板(也可用泡沫板製作,在泡沫板上鏤出若干大小不同的圓洞),底板的四個角上分別畫上黃、藍、紅、綠色圓點,底板中央爲出發點,如圖。

2.塑料方形小框一個,繩子四根(每根繩子的一端固定在底板的一角,另一端系在方形塑料小框的一角,如圖)。

3.骰子一個,每一面畫有不同顏色圓點序列的提示,例如,可以分別是綠一黃、紅一綠、綠一藍一黃、黃一紅一綠、藍一紅一綠一黃、黃一藍一綠一紅;不同材質和規格的球若干,如紙球、塑料球、木珠、玻璃球等,如圖。

玩法:

1.遊戲前,幼兒把底板放在桌上。兩名幼兒對面而坐,雙手各執一根繩子的末端。

2.遊戲時,幼兒先將塑料方形小框移至底板中央的出發點,再將小球置於塑料方形小框內。

3.幼兒擲骰子,觀察並記住骰子所示的顏色圓點序列,例如“黃一藍—紅一綠”。

4.幼兒兩人合作,雙手各控制兩根繩子的伸縮,根據骰子所示顏色圓點序列,讓方形小框帶動小球避開底板上的圓洞,依次經過對應顏色的圓點(如圖)。

規則:

1.若小球在行進過程中落人洞中,則表示遊戲失敗,需將小球移回至底板中央的出發點,重新開始遊戲。

2.不能用手觸碰小球或移動塑料方形小框,只能通過控制繩子和塑料方形小框來帶動小球行進。

3.遊戲成功後,可以通過重擲骰子或更換小球繼續遊戲。

評析:

桌面遊戲“小球去哪兒”,取材簡單,玩法有趣,幼兒通過兩兩合作。控制四根繩子的伸縮,移動小球按選定的路線行進,這對培養幼兒動作的準確性、手眼協調能力和專注、耐心等學習品質有很大的作用。

該遊戲的設計亮點在於:兩個幼兒必須協同操作才能成功移動小球,過程中幼兒還需要通過與同伴的不斷溝通、協商,確定最便捷的路線、判斷行進狀況、調控雙方手腕的力度等。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既要控制小球,又要目測球的大小和圓洞大小之間的關係,避免小球落入圓洞。因此該遊戲極具挑戰性。當小球順利到達終點時,幼兒將體驗到合作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4

活動意圖:

花花綠綠的瓶子和各種味道的消毒液、洗滌劑、化妝品非常吸引幼兒,他們可能會打開聞一聞,嘗一嘗,甚至當成飲料喝下去。家庭中這些裝着“水”的瓶子如果管理不當,就存在着安全隱患。此活動通過觀察、討論,學習辨別瓶子裏的各種“水”,滿足幼兒的探究慾望,瞭解隱藏在瓶子裏的危險。

活動目標:

1.認識洗滌劑、消毒液、驅蟲劑等幾種瓶裝“水”,知道這些“水”有不同的作用。

2.瞭解不同作用的瓶裝“水”隱藏着的危險,知道不能隨便喝瓶子裏的“水”。

3.初步瞭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4.引導孩子樂於接受治療。鼓勵、培養小朋友不怕打針的勇敢精神。

活動準備:

1.請幼兒自帶喜歡喝的瓶裝飲料。

2.洗髮水、消毒液、洗滌劑、防蚊水以及沒貼標籤的“水“各一瓶,紙和筆幼兒人手一份。

3.幼兒學習資源第12-15頁。

活動過程:

1.認識能喝的“水”。

請幼兒展示自帶飲料,分別說一說是什麼飲料。

2.瞭解不能喝的“水”。

教師一一出示裝有洗髮水、消毒液、洗滌劑、防蚊水的瓶子,清幽看看這些“水”的顏色,聞聞他們的味道,說說是什麼“水”,有什麼用途,這些“水”能不能喝。

小結:飲料是可以喝的,洗滌劑、消毒液之類的“水”千萬不能喝。

3.區分能喝的“水”和不能喝的“水”。

(1)教師將各種裝“水”的瓶子混合擺放,請幼兒觀察,說說這些裝“水”的瓶子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請幼兒嘗試把能喝的.“水”和不能喝的“水”分類擺一擺。

4.出示一瓶沒有標籤的“水”,引導幼兒進一步討論。

這瓶水沒有標籤,我們都不知道是什麼水,它的顏色有些像可樂,我們能不能喝一點,嘗一嘗?

小結:沒有標籤的瓶子裏的“水”是不能喝的。這些特殊的“水”會傷害人,有的“毒水”很厲害,如果不小心喝錯了,要馬上告訴大人,還要立刻去醫院。

5.引導幼兒閱讀幼兒學習資源中《你能分清嗎》《幫爸爸媽媽找錯》,請幼兒觀察:家中的飲料一般放在哪裏?其他瓶子又放在哪裏?

小結:有的洗滌劑、消毒水放在櫃子裏,有的洗滌劑放在洗手盆旁邊,洗潔精放在水池旁邊;浴液放在衛生間,香水、護膚液放在媽媽的梳妝檯上;飲料一般放在冰箱裏、餐桌上,小朋友想喝飲料時應該問一下家裏的大人,確定能不能喝。

活動延伸:

幼兒以自己的方式設計、製作危險警示牌,回家後標記在特殊瓶裝“水”處。

活動反思:

幼兒科學教育作爲針對幼兒實施的科學啓蒙教育,其目的不在於追求幼兒掌握科學知識的數量,而是重在激發幼兒認識自然現象的興趣與探究科學真理的慾望,鼓勵幼兒主動求知,培養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1、在選材上,我選擇了適合大班幼兒年齡特徵的內容。

水是孩子常見的,幼兒都喜歡玩水,每次他們洗手,洗澡時都要好好地玩一番,把手壓在水龍頭噴水或讓水順胳膊流下來等等,如何讓孩子在玩樂的同時對生活中的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探索思考,積累日常生活經驗,於是我設計了這節科學活動。

2、提供足夠的不同層次的操作材料。

這些大大小小的瓶子,不同瓶蓋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不同層次的材料帶給孩子不一樣的體驗,所以孩子在玩中很自然,興趣濃厚,大大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

3、提供了一個寬鬆自然的探究,交流的平臺。這一科學活動中,幼兒興趣被激發,自主探索是本活動的精髓,先玩身上有一個洞的瓶子,探索發現瓶子裝進水時有哪些變化,通過操作得出水壓和水速的關係,接着的噴水比賽遊戲,讓幼兒再次感知了水壓和水速的關係,並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讓自己瓶中的水噴的遠,隨後在已有噴水經驗的基礎上,再讓幼兒玩有兩個洞的瓶子,並圍繞哪個洞的水噴的遠這一問題,讓孩子由猜測——操作——驗證,通過具體的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正確與否,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

4、教師和幼兒之間的有效互動。

活動中,教師一環扣一環的提問起着引領幼兒、支持幼兒活動的重要作用,可以幫助幼兒在問題中思考,在問題中操作,使他們的雙手和大腦都與教師積極互動,以達到最佳效果。

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始終是一位積極、有效的參與者,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發現,一起興奮,同時教師又是一位良好師生互動的創造者,幼兒發展的支持者,幫助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活動的結尾教師又拋出一個問題,幼兒帶着問題再次遊戲,爲本次活動做了一個有效的提升,整個活動都是幼兒自己玩,在玩中學,在玩中建構提升了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玩貼人遊戲,培養幼兒快跑、躲閃的能力。

2、提高幼兒思維的靈敏性。

3、提高幼兒兩人合作進行遊戲的能力。

4、幫助幼兒瞭解身體結構,對以後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5、喜愛參加體育鍛煉,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已練習左右分隊走。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隊列練習:四隊、大圓走、開花走、左右分隊走、一對一對走、成雙圓圈走。

2、基本部分

(1)幼兒站成一個大圓(人與人間略有間隔),老師交代遊戲名稱與玩貼人遊戲的方法、規則。

師:今天老師教小朋友玩一個遊戲,名字叫貼人。我請一位小朋友,一位跑,一位追,被追的小朋友可以跑到裏圈任意一位小朋友面前站住,這時後面一個小朋友就趕快跑,以免被追的小朋友捉到。注意,跑時要在圈外,貼人要到圈裏。

(2)幼兒遊戲,教師注意觀察,如果被追到的幼兒連續貼人三次,追的幼兒仍未捉到,就另換追捉的幼兒。被追到者不再當追捉者,以免太累。

3、結束部分。

做放鬆整理動作。

教後感:

此活動可以培養幼兒快跑、躲閃的能力,提高幼兒思維的靈敏性,通過幼兒相互合作,培養團結友愛的合作精神。

教學反思:

通過玩貼人遊戲,培養幼兒快跑、躲閃的能力,提高幼兒思維的靈敏性,提高幼兒和幼兒之間的合作進行遊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