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合集十篇

【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合集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9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合集十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看、壓、摸、拍等方式,感受球的顏色、形狀、材質的不同。

2、認真觀察,大膽的表達自己感受。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乒乓球、網球、羽毛球、籃球、羊角球

活動過程:

一、出示神奇的口袋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一個神奇的口袋,裏面有很多寶貝,老師可以先告訴小朋友這些寶貝都跟球有關,那小朋友你們都知道什麼球呀?

師:剛剛大家說了很多球有……那老師現在要請小朋友上來來摸摸看猜猜老師這個神奇的袋子裏的球好不好,先只能摸不能拿出來哦~

(口袋裏裝着各種球,讓幼兒摸,是什麼樣的,比如球的大小、軟硬、表面是光滑的還是粗糙的等等感官感受,然後拿出摸到的球,先不說叫什麼球)

二、猜一猜、比一比

師:剛剛小朋友看到了很多老師帶來的球,剛剛很多小朋友都在問老師這個球叫什麼球,那老師現在告訴你們……那除了這些球小朋友你們還知道什麼球嗎?

幼:……

師:那剛剛小朋友都說了……那老師在幼兒園也發現了幾種球,小朋友想一想,我們幼兒園有什麼球?(出示羊角球、籃球認識名稱)

師:哇!現在我們教師有了好多好多的球,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自己摸摸看這些球。(幾個小朋友一組分到幾種球——一個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籃球、羊角球)

師:老師請小朋友說說看這些球有什麼感覺,你可以看一看、摸一摸、壓一壓、拍一拍,再告訴老師(並看、摸、壓、拍進行比較球的大小、顏色和材質的不同)

結束:今天小朋友認識了這麼多的球,其實我們生活中還要很多很多球等待我們去慢慢認識

三、玩球

活動反思:

1、首先這節科學課的目標是通過看、壓、摸、拍等方式,感受球的顏色、形狀、材質的不同,重點是對球的感受,而不是認識都有什麼球,活動應該一直以目標爲中心進行,重要的是讓幼兒都能去感受並能依據自己的經驗進行一定的總結、比較、表達。在第一個環節請幼兒上來摸之前,我應該清楚表達自己的要求(大小、軟硬、光滑或者粗糙),當幼兒說的有矛盾時(有幼兒說球又軟又硬),可以請別的孩子上來感受感受

2、在第二個環節請幼兒去自己玩球的時候,首先第一個對於球的安排不妥,因爲考慮到幼兒在幼兒園時分成小組的,我便按照小組的區分,在四個小組的四張桌子上放不同的球,但這個環節應該讓幼兒都能有機會去體驗每種球,可是每個小組中的球都是不完整的,所以我便讓幼兒自己可以走動去別的小組中玩玩沒有的球。可是幼兒並不知道自己這組缺什麼球,組與組之間也沒有流動,也就並沒有達到之前的要求。如果球帶的足夠,保證每個小組都能分配到沒中球這個問題就解決了,但是當球不夠時就應該認真想想球的安排,比如這次就可以在每張桌子上放同一種球,讓幼兒一目瞭然有幾種球,也不會因爲說自己是哪個小組的就一直呆在自己的組裏,具有了流動性;第二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在幼兒下去體驗之前應該明確要求,到底要幹什麼,看是看大小、摸是摸大小、壓是壓軟硬、拍是體驗彈性,這樣就不會導致幼兒漫無目的,回來?結的時候沒有結果;第三個是當幼兒回來要分享自己的感覺之前,應該老師總結,提升幼兒感官認識,一個一個球從多方面(大小、粗糙或者光滑、軟硬、彈性、顏色)去總結,再請幼兒來說,比較,這樣會更有條理。

3、在上課的時候還出現了之前沒想到的一些小插曲,比如球會滾來滾去,導致幼兒的混亂,在上課之前應該儘可能要考慮周到,包括教具的處理,當然很多事情也許是考慮不到的,對於應急事件的處理應該要沉着冷靜。

小百科:球體在任意一個平面上的正投影都是等大的圓,且投影圓直徑等於球體直徑。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禮物的顏色,對顏色感興趣。

2、體驗過新年的快樂。

活動準備:

禮物盒(紅、黃、藍、綠)若干、毽子(紅、黃、藍、綠)若干、新年帽若干、音樂磁帶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師生每人戴一頂新年帽進教室)(教室地毯上放有好多大大小小,各種顏色的禮物盒)師:寶寶,過新年!看,新年老爺爺給我們寶寶送來了許多許多禮物,真高興呀!

二、觀察交流:

1、(圍坐)師:寶寶們,我們一起來看看,你最喜歡新年老爺爺帶來的哪個禮物?(引導幼兒說出禮物的顏色特徵)(幼兒可集體自由說說:也可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認一認)

2、師:寶寶猜一猜,這些盒子裏會有什麼禮物呢?——幼兒自由猜想,老師肯定每一個幼兒的想法。

三、遊戲分享:

1、每個寶寶選一個小盒子,拆開看看小盒子裏是什麼禮物?——幼兒拆禮物。 觀察寶寶拆盒的過程,適時地進行引導

2、師:盒子拆開了,裏面藏的是什麼呀?(毽子)這些毽子是什麼顏色的呀?(老師引導幼兒觀察毽子的顏色,並講出毽子的顏色)

3、幼兒玩毽子師:寶寶,我們一起和毽子做遊戲吧!(可採用多種方法分別玩各種顏色的毽子,如:拋毽子、頂毽子、踢毽子等)如:我們先找一個紅顏色的毽子,“紅毽子,紅毽子,拋起來。”)

4、寶寶們,新年老爺爺送的禮物真好玩,過新年真好!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快速清楚、正確地說出同伴的姓名,鞏固對同伴的認識;

2.學說短句:“×××躲起來了!”

3.樂意參加遊戲活動。

4.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5.商討遊戲規則,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幼兒認識同伴,知道他們的姓名。

2.漂亮的動物圖案小貼花若干。

活動過程:

老師導語,引起幼兒的興趣,請幼兒說一說班上你的好朋友是誰,你爲什麼和他是好朋友,鼓勵幼兒說的越多越好。

如:我和妞妞是好朋友,因爲妞妞她能吃飯好,能高高興興上幼兒園,我要向她學習吃飯好等等。

一、點名遊戲,鞏固認識同伴姓名

1.教師點名,被點到名的幼兒迅速起立答“到!”,其他幼兒要求注意聽和看。

2.出示漂亮的動物圖案小貼花給幼兒欣賞,告訴他們能在遊戲中說出別的小朋友的姓名就可以得到貼花,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3、請幼兒在我們班製作的互動式牆飾我和我的好朋友中,讓幼兒分組進行找朋友的活動。

4、鼓勵在活動中找對朋友的

幼兒,鼓勵膽小的幼兒勇於嘗試。

二、新授遊戲:誰躲起來了

1.教師講解遊戲的名稱、玩法和遊戲的規則。

⑴遊戲的名稱叫“誰躲起來了?”

⑵遊戲玩法:請兩位幼兒上前,各自作自我介紹,“我叫×××”,講完後請全體幼兒閉上眼睛,請其中一位幼兒藏進來,接着叫大家睜開眼睛。老師問:“是誰躲起來了?”(請一幼兒回答)然後再請躲起來的`幼兒出來給大家看,猜對後,全體幼兒再說一遍:“是×××躲起來了”。

2.幼兒遊戲,先請2名幼兒上前,玩2-3遍後,請3名幼兒上前,視班上幼兒情況逐步增加人數,增加難度。幼兒反覆遊戲,教師給猜對的幼兒身上貼動物貼花,以示鼓勵。

活動中加強幼兒能快速清楚、正確地說出同伴的姓名,鞏固對同伴的認識,鼓勵班上膽小的孩子進行嘗試。

3、學說短句:“×××躲起來了!

(我的朋友是誰,我的朋友躲起來了,每位孩子嘗試大膽進行表達)。

三、提出交友要求

教師小結,鼓勵幼兒認識更多的朋友,並說出他們的姓名。

反思:

第一個遊戲是,貓媽媽找小貓,這個遊戲玩的還不錯,規則並沒有很多,所以小朋友很快就都已經會玩了,而且都玩的很開心。

第二個遊戲是,猜一猜哪隻小貓不見了,是小朋友閉上眼睛來找藏起來的小貓。因爲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玩的話,難度太小了,小朋友現在都已經知道哪個小朋友坐在哪裏,自己旁邊的小朋友不見了一看就知道是誰,所以我請所有的小朋友都坐在了中間,打亂了她們的次序,因爲好奇心的驅使她們會偷偷的看,小朋友起來的時候也會碰到其她的小朋友,所以我決定讓小朋友都站在自己吃飯的桌子前面,然後趴在桌子上不許偷看,當聽到小鈴聲音時就擡起頭來看看、猜猜誰不見了。

第三個遊戲是小貓藏在披風裏,讓其她小朋友來猜,可是我們沒有披風,所以我用棉襖來代替。同樣小朋友會偷看,我就讓小朋友趴在椅子上,我拍到頭的小朋友輕輕的走過來用棉襖遮住,然後請小朋友來猜猜看,誰藏在裏面。

小百科:躲是故意離開或隱蔽起來,使人看不見,近來他總是躲避着我。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撕圓形的西瓜和添畫西瓜上的紋路。

2、鍛鍊幼兒的小手肌肉,發展幼兒的手指動作的協調性。

3、體驗撕紙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教具:西瓜實物,背景圖一張,音樂磁帶。

2、學具:西瓜操作紙若干、記號筆若干。

活動重難點:

手撕畫大西瓜的創作,能用撕貼和添畫的方式豐富畫面。

撕圓形的西瓜。

活動過程:

一、出示西瓜,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西瓜

1.教師:寶寶們,你們喜歡吃西瓜嗎?(出示西瓜) 西瓜長什麼樣子的?

幼兒交流,教師小結。

[通過提問“西爪長什麼樣子?”喚起幼兒的已有經驗,充分讓幼兒說一說,並通過交流總結出西瓜的外形特徵。]

二、探索斷點式撕西瓜的方法

1.教師示範撕西瓜的方法:

師:看,這裏有一片西瓜地,西瓜地裏有許多西瓜,誰來找找看,西瓜在哪裏?

【情節創設,引導幼兒自主探索,進一步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我們來看看,這個西瓜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引導幼兒摸摸、說說)

師:怎樣把西瓜取下來呢?

幼兒交流,嘗試取西瓜。教師總結並示範。

[通過教師的肢體和語言引導幼兒觀察,西瓜藏在紙裏,需要撕下來。讓幼兒嘗試撕紙]

師:(一邊撕紙,一邊撕念兒歌)“大拇哥,二拇弟,變成小夾夾,輕輕撕開小口子,沿着小孔慢慢撕。” “撕小孔的時候,前後撕一撕,夾一夾,前後撕一撕……。”

[在幼兒已經經驗的基礎上,示範總結撕西瓜的方法]

2.幼兒嘗試斷點式撕西瓜

師:剛纔老師是怎樣把西瓜取出來的?我們把小手拿出來邊念兒歌邊來學一學。“大拇哥,二拇弟,變成小夾夾,輕輕撕開小口子,沿着小孔慢慢撕。” “撕小孔的時候,前後撕一撕,夾一夾,前後撕一撕……。”(師引導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集體學習斷點式撕西瓜的技能]

師:誰也想在西瓜地裏摘一個西瓜?(幼兒嘗試斷點式撕西瓜)

師:我們其他小朋友一起幫她念一念兒歌,好不好?“大拇哥,二拇弟,變成小夾夾,輕輕撕開小口子,沿着小孔慢慢撕。” “撕小孔的時候,前後撕一撕,夾一夾,前後撕一撕……。”[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

師:又取出一個西瓜了,我們發現這個西瓜上面還少了點什麼?(花紋)花紋是怎麼樣的?(彎彎的)那你把花紋填上去吧。[引導幼兒添畫西瓜上的花紋]

師:那你把西瓜送到水果店去吧。

三、幼兒撕貼:圓圓的西瓜

1、師:後面桌子上還有很多西瓜,我們把它取下來,放到水果店裏去吧。

2、師:想一想西瓜是怎樣取下來的?(複習兒歌)取下來了以後,還要用記號筆給西瓜裝飾漂亮的花紋。撕下來的廢紙扔在垃圾筒裏。[教師展示操作材料,提出作畫要求;鼓勵幼兒運用畫筆把西瓜的花紋也畫出來]

3、幼兒撕貼,教師巡迴指導

瞭解幼兒撕紙的情況,幫助能力弱的幼兒,指導幼兒撕出圓形。

(1)提醒幼兒先撕開一個小口子,再沿着小孔慢慢撕;

(2)提醒幼兒注意衛生,把撕下來的廢紙扔在垃圾筒;

(3)取完西瓜後,把西瓜放到水果店裏去。

四、評價活動: 展示幼兒作品,讓大家相互欣賞。

請幼兒說說:你最喜歡哪隻西瓜?爲什麼?

[通過相互評價欣賞,深深的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和活動的樂趣。]

五、延伸活動:品嚐大西瓜

師:我們一起來嘗一嘗大西瓜吧,想想看,西瓜切開了,又可以這麼撕呢?

[爲幼兒的後續撕紙活動做鋪墊。鼓勵幼兒繼續探索]

活動反思:

1、 活動中我是否關注了兒童?是怎樣關注兒童的?自己在活動中有效觀察、判斷的實例(最少一例)

活動中我關注了兒童。比如:在開頭導入喚起已有經驗時,我關注到了每個舉手的寶寶,予以他們發言的機會並且適時做出迴應,幫助幼兒歸類總結。

2、 活動中的技能難點幼兒的掌握情況如何?我怎樣嘗試讓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發現等方法進行自主學習。

3、 在幼兒的座位安排上,是否考慮到用強弱組合的方式促進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

考慮到了幼兒的座位安排,是以“動靜結合”的方式,不容易安靜的幼兒和安靜的幼兒坐在一起。而操作的時候,我並沒有侷限幼兒的選擇,讓幼兒自主選取地方進行操作。

4、 幼兒創作過程中,我是否實施了分層指導,(各個層次一個實例)

在過程中,我發現有個別能力弱的孩子,並沒有完全理解“歸類”。因此,在操過程中,我引導性得提問:大樹怎麼到馬路上去了?汽車還能開嗎?以此類問題來提醒幼兒,操作過程中要動小腦筋進行歸類。而能力強的幼兒,我鼓勵他們儘量拿起畫筆,將自己和好朋友邀請到馬路上來,我以榜樣作用的方法告訴幼兒:瞧,某某小朋友把自己畫到馬路上去了!真棒!你們也來畫一畫吧!在聽到這樣的表揚之後,很多幼兒都大膽嘗試,效果很好。

5、 在幼兒的作品及行爲評價時,我是否做到了多視角、多通道評價。

在幼兒操作過程中,除了根據以往對孩子經驗的判斷,我還根據活動中孩子實際出現的情況,及時進行有效指導,比如幼兒撕紙比較着急,我就用兒歌來提醒幫組他。同上提醒他慢一點。還有幼兒想畫但不敢畫,因此我選擇激勵的方式,西瓜還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呢!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兒歌,念兒歌時吐字清晰。

2.感知圓形物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重點:

能用完整的話回答問題。

活動準備:

1.常見圓形物體的簡筆畫若干。

2.《圓圓圓》兒歌的符號圖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 師:“今天,我們小二班來了一位客人,讓我們看看是誰吧?”

2. 出示圖片

師:“原來是圓圓國王來做客了,我們跟圓圓國王打個招呼吧!”

幼:“圓圓國王你好。”

師:“小朋友你們好,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一首好聽的兒歌,小朋友要聽仔細啊。”

二、老師完整念兒歌《圓圓圓》

1. 師:“剛纔圓圓國王給我們帶來了這麼好聽的一首兒歌,讓我們謝謝圓圓國王。”

幼:“謝謝圓圓國王。”

三、幼兒回憶兒歌內容。

1.出示圓的圖標,這是什麼?(圓)

2.師:“剛纔圓圓國王給我們帶來的兒歌名字叫什麼呢?”(圓圓圓)

2.師:“那首兒歌裏有哪些圓圓的物品呢?”

3.幼兒回憶兒歌內容,教師根據幼兒回憶的內容,出示相應的物品。

四、朗誦兒歌。

1. 教師根據《圓圓圓》兒歌的符號圖譜,讓幼兒邊看圖邊朗誦。

2. 請幼兒個別朗誦、分組朗誦。

五、感知圓形物體

師:“圓圓國王還給我們小朋友準備好許多禮物。”幼兒說自己的禮物是圓圓的什麼,請個別幼兒在回答。

六、結束活動

師:“今天和圓圓國王玩遊戲學本領開心嗎?我們一起跳個舞吧!”

1. 一起唱《拉個圓圈走走》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先出示圓圓國王的頭,調動孩子興趣,然後以國王的口吻教孩子學習兒歌。再出示兒歌的圖譜,看上去簡潔明瞭,聽老師說完幾遍後,有的孩子就能自己看圖譜初步說出兒歌。最後用圓圓國王送禮物的形式,讓孩子瞭解更多我們生活中圓形的物體。過程中,老師是挨個讓幼兒去找蔬菜而不是一擁而上。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集體協作能力。

2、引導幼兒認識自制大鼓、手鈴、響筒。能感知對比鮮明的聲音強弱與快慢的變化

3、根據故事情節集體來演奏。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1、故事掛圖

2、大鼓一個、手鈴若干、響筒若干。

活動重難點:

引導幼兒認識自制大鼓、手鈴、響筒。能感知對比鮮明的聲音強弱與快慢的變化。

根據故事情節集體來演奏。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認識大鼓、手鈴、響筒. (以聽辨三種不同樂器的聲音,併爲後面的活動做鋪墊。)

1、玩遊戲“小鼓會唱歌”,感受聲音的輕與重和快與慢。

師:小朋友們,聽誰在給我們唱歌?你們認識它嗎?——小鼓。”(直接出示小鼓)

師:“下面小鼓要唱兩首歌,大家要仔細聽一聽,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個樣?”

幼:不一樣。第一首快,聲音輕;第二首重,聲音慢。

2、聽聲音,感受樂器的音色,認識新樂器——響筒。

師:接下來又是誰呢?請小朋友聽一聽這種聲音。老師告訴小朋友:這件樂器叫響筒。(並讓幼兒再次欣賞響筒的聲音,並仔細地觀察其外形)。

3、師:“小朋友看一看,老師拿的是什麼?手鈴要講故事了,請你們仔細聽一聽,手鈴在故事裏變成了什麼?小鼓和響筒在故事裏又變成了什麼?”

二、基本部分

故事《大象和蚊子》。

1、教師結合樂器響筒、手鈴、小鼓講述故事。(伴隨樂器講故事,不僅能夠吸引幼兒,而且能夠讓幼兒瞭解到樂器的使用方法。)

提出問題,鞏固故事。

師:“故事裏面講的是誰和誰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

2、以樂器在故事中發出的聲響爲線索,引導幼兒回憶故事的主要情節。

師:“咚——咚——咚——的小鼓聲是誰發出的聲音?它在做什麼?”(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師:“呱——呱——呱——的呱呱筒聲在故事裏是什麼聲?是誰在做什麼?爲什麼要那樣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趕走蚊子,不讓蚊子叮自己)

師:“在故事裏,小鼓最後爲什麼發出了‘咚!咚!’兩下重重的聲音?”(大象生氣了,使勁跺腳呢)

師:“大象跺腳後,發生了什麼?是什麼樣子?”

(幼兒回答並表演蚊子暈倒的樣子)

3、老師和幼兒一同表演演奏。

師:小朋友想自己來演奏嗎?那麼老師扮演大象,需要用小鼓和響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麼呢?(手鈴)。

4、老師講故事,幼兒集體演奏。

三、結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們演奏的都非常好,現在這些樂器要回家休息了,咱們一起把他們送回去吧。(播放音樂)

活動延伸:

在表演區投放樂器,鼓勵幼兒在表演區進行表演。

活動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個打擊樂的教學活動,其形象幼兒比較熟悉,並且可以在幼兒已知經驗的基礎上提升現實水平。整個的活動設計是由各種打擊樂引出的故事情節,充分讓幼兒感知打擊樂與故事的融合,然後讓幼兒親身體驗演奏的樂趣,大大激發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

幼兒反應:

每個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在剛開始瞭解各種打擊樂的時候,孩子們就表現的很認真,因爲他們對聲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後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興趣,想自己能試試。第一遍老師講故事個別幼兒配樂演奏時,孩子們能夠積極配合,慢慢進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時有的幼兒已經能夠自己邊說故事情節邊配樂,可以說孩子們都樂在其中,積極參入,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

不足和改進:

首先我們的打擊樂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數量較少,這是需要克服的問題。

在讓個別幼兒表演之前應該先集體進行空手練習,等孩子們完全瞭解故事情節再演奏,爲後面的集體演奏打下基礎。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並理解繪本所講的故事內容,激發幼兒用語言表達對畫面和作品的感受。

2、幫助幼兒驅走心中害怕的怪物,讓幼兒更勇敢地面對生活。

3、能和父母一起動手製作大怪物的面具,體驗親子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或繪本,勾線筆,紙張。

活動過程

引入:教師提問:

“天黑啦,寶寶你們怕黑嗎?”

“天黑了,怪物要出來了,你覺得怪物長什麼樣子的呀?”

“今天有一隻綠色大怪物要來了,你們想看看它嗎?出示課件

一、大怪物來啦!

師:這是什麼呀?這是一雙什麼樣的眼睛呢?一雙黃色的大眼睛這雙黃色的大眼睛是誰的呢?

第二頁:綠色大怪物還有什麼有一個藍綠色的大鼻子。)

第三頁:有一個長滿白色尖牙的紅色大嘴巴

第四頁:有兩個扭曲的小耳朵

第五頁:有一頭亂蓬蓬的紫色頭髮。

師打開封面綠綠的臉,我們就叫他綠色大怪物。

二、趕走可怕的綠色大怪物

教師“寶寶,你們怕這個綠色大怪物嗎?”“有沒有被它嚇倒?”“那我們一起說,你是嚇不倒我的!”

“寶寶你們真勇敢,那你們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趕走大怪物呀?”

“我呀,有個好辦法可以趕走大怪物,你們信嗎?”“那我們一起來試試。”

“走開,亂蓬蓬的紫色頭髮!”(教師邊說邊做推開的動作,說完再翻書)

“哇,有沒有走開呀?那我們一起來趕走頭髮好不好?”

“哇,趕走頭髮了,鼓鼓掌,我還會趕走別的呢!”

“頭髮、耳朵都被趕走了,還有什麼呀?”“

哪個寶寶會趕走鼻子的呀?什麼顏色的呀?”“這是藍綠色的長鼻子哦!”

“男寶寶你們會不會趕走大怪物呀,綠色大怪物的綠色大臉我們一起來趕走它好

“大怪物說聲音太小了,你是趕不走我的,大聲一點一起把他趕走?“看看,還有什麼沒趕走呀?”“誰來趕走它?”“我們一起大聲說走開,綠色大怪物!”

三、閱讀繪本,感受趕走大怪物的樂趣。

師:“綠色大怪物走開了,我們一起說永遠永遠不準回來!”“直到我們說可以。”

“寶寶們,大怪物可以回來了嗎?”

“那我們一起吧它喊回來吧,好不好!”

四、親子手工活動:

幼兒和父母一起製作自己心中的大怪物的臉(如:紅眼睛,藍頭髮等)之後。

請幼兒與同伴,嘗試用“亂蓬蓬,紅彤彤”等形容詞完整的進行表述。之間互相交流。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能根據襪子的款式、顏色圖案進行配對。

2、學習穿襪子、折襪子。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襪子的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1、《小朋友的書.猜猜我有多愛你》

2、教師準備各種款式的襪子

活動過程:

一、提問引出課題

提問:小朋友,你的鞋子裏面藏了什麼呀?伸出來給我看看好嗎?哇!你們的襪子好漂亮啊!

二、遊戲“襪子對對碰”

1、出示各種襪子,請小朋友來觀察襪子的款式、顏色、圖案。

2、小朋友你們看,老師今天帶來了好多襪子,看看都有什麼樣的!看看你們家裏有沒有。

3、創設“襪子對對碰”的遊戲情景,引導幼兒根據襪子的款式、顏色和圖案進行配對。

4、請你們來按照它們的款式、顏色、圖案來進行搭配,看看誰找的最快!

三、學習穿、脫襪子

1、教師先邊朗誦兒歌邊示範穿、脫襪子。

2、小朋友你們會穿、脫襪子嗎?你們也來試試好嗎?

3、幼兒邊朗誦兒歌邊嘗試穿、脫襪子。

四、學習疊襪子

1、請小朋友將自己的倆只襪子平鋪在桌子上,然後將倆只襪子重疊在一起,並將倆只一起進行對摺,把它們捲進襪套裏。

2、請小朋友從籃子裏找出自己的倆只襪子,並學習疊襪子。

五、 請小朋友將自己的襪子摺疊整齊。

活動反思:

我以提問的形式進入了這節課,整節課的內容上下來幼兒的思路一直跟着我走,而內容中,很多環節我沒有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如:從開始遊戲“襪子對對碰”的遊戲中我沒有讓幼兒以款式、顏色圖案嘗試進行搭配,平時許多幼兒自己都會穿脫襪子,在於這個環節我就請幼兒自己來示範一次,接下來的環節就是疊襪子了,我教的摺疊法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講是比較難的,其實只要倆只襪子重疊在一起,並將倆只一起進行對摺就可以了,我以小朋友把自己的襪子疊放整齊結束本次活動,在這次的活動中還存在這很多問題,沒有考慮到很多問題就管自己上下來了,以後的教學中我會考慮獨到。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的:

1、通過看木偶表演,激發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能聽錄音邊朗讀邊劃指詩歌。

2、認讀漢字:"吃"、"給"。能積極參與識字遊戲,正確指認生字詞。

 活動重點: 學習朗讀詩歌 活動難點: 能正確地指認新的字寶寶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張"電影票"(字卡),椅子上貼有與"電影票"相對應的字卡;

2、木偶臺一個,小木偶(活動目的:

1、通過看木偶表演,激發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能聽錄音邊朗讀邊劃指詩歌。

2、認讀漢字:"吃"、"給"。能積極參與識字遊戲,正確指認生字詞。

 活動重點:

學習朗讀詩歌

 活動難點:

能正確地指認新的字寶寶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張"電影票"(字卡),椅子上貼有與"電影票"相對應的字卡;2、木偶臺一個,小木偶(狗、松鼠、青蛙、小貓、小鴨、小兔),蘿蔔模型一個;3、故事錄音磁帶、錄音機、《幫你早讀書》磁帶、音樂磁帶;4、詩歌範文,新字卡:"吃"、"給"。幼兒操作字卡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識字遊戲《看電影》,複習幼兒所學過的字寶寶。

老師高興地對幼兒說:"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看電影,希望每個小朋友都守紀律。進了電影院後要先找到自己的座位,每個座位上都有一個字寶寶,小朋友手中的電影票只要和座位上的字寶寶一樣就可以坐下了。"(音樂起)幼兒各自找座位入座,如個別幼兒有困難,可請其他幼兒或老師幫助。

二、基本部分

1、看木偶戲《小花狗的蘿蔔》。

2、引出詩歌《小兔吃了笑哈哈》老師朗誦一遍。

3、請幼兒找出詩歌中認識的字寶寶。

4、學習新的字寶寶:"吃"、"給"。

今天老師要介紹兩個新的字寶寶給你們認識,可是這兩個字寶寶很調皮,他們要和小朋友們玩捉迷藏的遊戲,現在我要請兩個小朋友來把他們找出來。(學認新字)5、聽音樂傳書、翻書。老師放富有節奏、活潑的音樂,幼兒開始傳書,傳書完畢,老師指導幼兒翻書,跟隨錄音邊劃指邊朗讀。2、3遍後,幼兒聽音樂有序地收書。

三、結束部分:

識字遊戲《撈魚》

教師將字卡發給每個幼兒,幼兒手拿字卡做魚遊的動作。教師邊用網捕魚邊說:"一網不撈魚,二網不撈魚,三網撈條什麼字的魚?"教師問被撈到的幼兒:"你拿的是什麼字?"幼兒回答:"我拿的是x字。"遊戲繼續進行。"好了,玩了半天字,寶寶們都累了,要休息了,我們一起送它們回家吧。"將字寶寶送入筐中。

教師出示一張喝水或休息的字卡,幼兒按照字卡上的要求去做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此首詩歌內容短小、語言簡練、富有童趣、琅琅上口,適合小班幼兒學習。教師在設計活動時,一方面採用幼兒喜歡的遊戲方式進行;另一方面運用多媒體突破教材的難點,瞭解小青蛙的生長過程。青蛙的生長過程通過實物一般很難了解到,而標本體積小,不利用幼兒觀察清楚,此時,多媒體課件發揮了其優勢。

活動目的:

1.培養幼兒喜歡並樂意參與與文學有關的活動。

2.發展幼兒的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初步瞭解青蛙是由小蝌蚪演變來的。

3.引導幼兒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初步能完整地朗誦詩歌。豐富詞彙:游來游去。

4.教育幼兒要維護小蝌蚪和小青蛙。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小蝌蚪頭飾每人一個,實物兩盆,課件一個,多媒體設備。

2.知識準備:知道小蝌蚪是青蛙媽媽的小朋友。

3.活動分析:重點-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初步能完整地朗誦詩歌;難點-瞭解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幼兒扮演小蝌蚪隨音樂入場。老師:"春天來了,小河裏的冰融化了,瞧!游來了一羣可愛的小蝌蚪。"

(二)展開

1.利用實物,引導幼兒觀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徵。

提問:小蝌蚪長得什麼樣?它們一會兒游過來、一會兒游過去,這叫什麼?(豐富詞:游來游去)請幼兒扮演小蝌蚪游來游去的樣子。

過度語:它們游來游去的在幹什麼呢?

設置疑問:誰是它們的媽媽呢?

2.利用多媒體課件,欣賞故事《小蝌蚪找媽媽》,瞭解小蝌蚪的生長演變過程。

提問:

(1)誰是小蝌蚪的媽媽?

(2)你是怎麼知道的?(觀看分解圖)

(3)小蝌蚪怎麼找媽媽?說些什麼?(幼兒一起說:媽媽媽媽你在哪)教師扮演"青蛙"出場,說:"來了一隻大青蛙。"

過度語:剛纔,我們一邊玩遊戲,一邊編了一首兒歌,名字就叫《找媽媽》。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動畫片,好嗎?

3.欣賞詩歌課件。

4.利用課件、遊戲、扮演等形式引導幼兒進行朗誦。

5.教育幼兒保護小蝌蚪、小青蛙。

提問:青蛙有什麼身手?(會游泳、會捉蟲、維護莊稼、水陸兩棲動物。)

(三)延伸活動

手指點畫《小蝌蚪》,幼兒隨歌曲《小青蛙》自然離開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