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集合十篇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集合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集合十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兒歌所表現的天真爛漫的兒童情趣。

2.指導幼兒用一問一答的方式熟悉兒歌中間段的內容。

3.啓發幼兒根據自己用的不同碗筷、飯菜等名稱,嘗試更換兒歌中原來的詞,仿編兒歌,發揮幼兒的想像力。

二、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1.操作卡片《逗螞蟻》、電視、影屏展示臺。

2.準備不同材料的碗、筷。

3.配有漢字的螞蟻頭飾。(數量和幼兒人數相同)

(二)知識經驗準備

1.瞭解螞蟻的生活習性。

2.瞭解不同材料的碗筷。

3.熟悉常吃的飯菜名稱。

三、活動過程

(一)欣賞兒歌

1.引導幼兒回憶觀察螞蟻的情景,告訴幼兒:“老師今天要給小朋友朗誦一首叫《逗螞蟻》的兒歌。”

2.教師朗誦兒歌,注意一問一答部分的語音變化,朗誦應富有節奏感。

3.出示圖片,教師操作,提問:

①小朋友叫螞蟻來幹什麼?

②小朋友請螞蟻吃什麼萊?吃什麼飯?用什麼筷子?用什麼碗?

③螞蟻吃完了嗎?怎麼吃的?

④螞蟻爲什麼是“哼唷哼唷搬得歡”?

⑤你有沒有請螞蟻吃過飯?吃的什麼?

⑥如果你請螞蟻吃飯,想讓它吃什麼?用什麼筷子?用什麼碗?

4.幼兒學習朗誦兒歌1―2遍,朗誦時,教師將幼兒分成兩部分,問答兩部分分開念,以引起幼兒的興趣。

(二)仿編兒歌

1.準備不同質地的碗筷。

2.組織幼兒討論:“如果你請螞蟻吃飯,吃什麼?用什麼筷子?用什麼碗?”啓發幼兒聯繫自己的日常生活實際來思考。

3.出示各種不同材料製成的碗筷,如:陶瓷碗、塑料碗、木筷、竹筷、象牙筷等,教師示範仿編兒歌的中間4句:“什麼飯?白米飯。什麼菜?炒菠菜。什麼筷?塑料筷。什麼碗?陶瓷碗。”

4.幼兒仿編兒歌,然後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在集體面前朗誦自編的4句兒歌。

5.幼兒自由仿編兒歌,將精彩的4句組合起來,成爲一首新的兒歌。

四、各領域滲透

藝術:畫螞蟻,剪螞蟻,以加深幼兒對兒歌的理解。學會歌唱螞蟻,充分感受此文字中的天真爛漫情趣。

科學:瞭解螞蟻的外形和習性。

五、生活中滲透 在生活中,運用已有知識仿編兒歌。

六、環境中滲透 製作螞蟻手指套,供幼兒平時操作。

七、家庭中滲透 請家長朗讀這首兒歌,讓幼兒充分感受童年天真爛漫的情趣。

八、活動評價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讓幼兒認識空氣,培養好奇心和求知慾。

2.讓幼兒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大小適中的保鮮袋若干。

2.水彩筆、橡皮筋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兩個保鮮袋,一個是充滿空氣的,一個沒有空氣的,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幼兒自由發言)

2.教師小結空氣的概念:空氣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味道,聞不到,看不見但是我們不能離開的氣體。

3.提問:怎樣把扁扁的保鮮袋變鼓起來?

4.操作活動:用保鮮袋裝空氣。教師用橡皮筋幫助幼兒把變鼓的保鮮袋綁好。

5.打扮空氣娃娃。引導幼兒用水彩筆在保鮮袋上添畫,把保鮮袋變成漂亮的空氣袋娃娃。

6.幼兒和空氣袋娃娃自由玩耍,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幫助兒童隨音樂的節奏進行拍手和做手部動作。

2、培養兒童的韻律感和節奏感。

3、能夠理解我有一雙小小手兒歌內容,並且有感情地朗誦、背誦兒歌。

4、瞭解雙手的作用,知道手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事。

活動準備:謎語、我有一雙小小手多媒體課件

活動重點:能有感情朗讀、背誦兒歌,並理解兒歌內容。

活動難點:幫助兒童隨音樂的節奏進行拍手和做手部動作

活動過程

(一)開始活動

1、猜謎,說說小手。

(說謎語:十個小朋友,五個在左,五個在右,十個小朋友,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猜猜是什麼?(手)

2、教師指導:

分解動作:

(1)我們一起來拍拍手

(2)找個小朋友一起拍一拍

(3)我們一起把右手舉起來再把左手舉起來

(4)左手搖一搖右手擺一擺

組合動作:我的小手拍一拍,我的小手擺一擺,我的小手舉起來。 我的小手拍一拍,我的小手擺一擺,我的小手握起來。

3、聽一聽

(1)教放歌曲《我有一雙小小手》

(豎起我們的小耳朵,聽聽兒歌裏都說了什麼了?)

(2)教師示範動作

(3)幼兒隨學,小朋友一起跟老師做

我有一雙小小手,一共十個手指頭。有了一雙小小手,能洗臉來能漱口,會穿衣,會梳頭,自己事情自己做。

4、做一做

(1)放歌曲《小手拍拍》

(2)教師示範動作

(3)幼兒隨學,小朋友一起跟老師做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 ,手指伸出啦來,手指伸出來 眼睛在哪裏,眼睛在這裏,用手指出來,用手指出來。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來,手指伸出來,嘴巴在哪裏,嘴巴在這裏,用手指出來,用手指出來等。

(4)師生表演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們把今天學的這首兒歌邊唱邊做給你的爸爸媽媽看。

 小手百科:

手是人體上最有特色的器官之一。科學家認爲,手是使人能夠具有高度智慧的三大重要器官之一,其餘兩個器官是可以感受到三維空間的眼睛和能夠處理手眼傳來的信息的大腦。在400萬年的進化史中,人類的手逐漸演變成了大自然所能創造出的最完美的工具。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會用自然的聲音唱歌,能理解歌詞的內容。

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準備材料:

小蜜蜂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蜜蜂採蜜的情景。

重點難點:

用自然的聲音唱歌

活動地點:

活動室

活動形式:

集體活動

活動過程:

1、做律動《小蜻蜓》,進入活動室。

2、教師啓發幼兒討論:蜜蜂是做什麼的?爲什麼勤勞的採集花蜜?引起幼兒歌唱小蜜蜂的興趣。

3、教師彈唱一遍《愛勞動的小蜜蜂》。提醒幼兒注意傾聽歌詞。

4、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歌詞並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5、教師與幼兒一起彈唱幾遍歌曲,幼兒可以模仿小蜜蜂飛一飛,採一採蜜。

6、讓幼兒說說怎麼樣學習愛勞動的小蜜蜂。

7、複習歌曲《螞蟻搬豆》,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爲了避免孩子從頭唱到尾,在解決難點四分音符與感情技巧處理部分,我採用了談話的方法,讓孩子稍微休息了一會,使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現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了,本次活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多加指點。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染紙的方法制作小絲巾,並喜歡染紙活動。

2.體驗染紙作品中顏色變化的美。

活動準備:

1.用不同的材料(餐巾紙、毛邊紙、生宣紙、布料)製作若干條絲巾範例;

2.請家長協助收集一些絲巾帶到幼兒園;

3.紅、黃、藍、綠等顏料若干盤,每人一張正方形宣紙,抹布若干塊。

活動過程:

1.開辦絲巾展覽會,引導幼兒參觀、觀察。

(1) 教師:請你們看一看,這些是什麼?它們漂亮嗎?你們喜歡嗎?

(2) 教師:你最喜歡哪條絲巾?它上面有些什麼?都有些什麼顏色?絲巾上這些漂亮的圖案是不是畫出來的?你知道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3) 教師:我們來用紙做出一條小絲巾送給媽媽,好不好?

(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產生自己動手爲媽媽做一條漂亮絲巾的願望。)

2.教師演示染紙方法,引導幼兒注意觀察。

(1)教師:下面老師就告訴你們漂亮的小絲巾是怎麼做出來的。

(2)拿出一張正方形的宣紙,對邊摺疊三次,或是對角摺疊三次。

(3)摺好後,手拿紙的一邊,用折出的尖角去輕輕地蘸顏料,拿起來,再換一個角,蘸另一種顏色,直到每個角都蘸滿顏色。

(4)輕輕地打開,晾乾即可。

(我邊講解邊演示,孩子們都睜大眼睛看着,當我打開紙的一瞬間,孩子們都驚呼了起來,迫不及待地要親手操作。)

3.幼兒進行染紙,教師指導。

(1)摺紙的方法可以有多種,不必非要按老師的方法去摺疊,鼓勵幼兒想出不同的摺疊方法。

(2)鼓勵幼兒選擇不同的顏色進行製作。

(3)打開時提醒幼兒要小心,不要把紙弄破。可幫助個別能力差的幼兒。

(大部分幼兒採用了老師教的兩種折法,只有三位小朋友先對邊折兩次後,再對角折;蘸顏料時有些小朋友手比較重,顏料浸透的面比較大,出現了重疊色,有的幼兒紙都破了。)

4.欣賞作品,體驗染紙作品的美。

(1)請幼兒互相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摺紙的,用了哪些顏色等,引導幼兒體驗顏色變化帶來的驚喜。

(2)把全班幼兒的作品集中在一起進行展示,引導幼兒欣賞,說說自己最喜歡哪些作品,爲什麼喜歡等。

(每個小朋友都把自己的作品列入最喜歡的作品中,很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

5.活動延伸:把自己製作的小絲巾帶回家送給媽媽,並說一句祝福的話。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有益的學習經驗:

認識常見、常吃的水產品,井能說出它們的名稱。

準備:

帶幼兒參觀水族宮或海底世界。如果本地區沒有這樣的場所,可以帶幼兒參觀水產市場。

活動與指導:

1、帶幼兒去參觀水族宮或水產市場(條件不具備,可找―些錄像帶或圖片)。

2、邊看邊給幼兒介紹,並告訴他們這些水產品的名稱,如魚、蝦、螃蟹、海帶。

3、請幼兒仔細觀察,並說出這些水產品的形狀及簡單的特點。

4、小結:水產品的種類有許多,如魚、蝦、螃蟹、海帶,它們都生長在海里或湖泊裏,這些水產品都可以加工成美味的食品。它們是我們的好朋友。

建議:

可以事先採好參觀點.請講解員爲孩子們講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原地雙手胸前投籃、原地跳投的投籃方法,提高投籃的準確性與命中率,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2、培養自由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和團結合作的意識,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樂趣。

3、通過活動鍛鍊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鍊。

4、樂意參與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籃球人手1個。

2、高低不同的籃球架。

3、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教師與幼兒一起拿着小籃球進場。在教師的帶領下,幼兒與小籃球一起做熱身運動。

二、學習原地雙手胸前投籃的方法。

教師示範講解:雙手持球置於胸前,兩腳自然開立,兩膝微曲,手指自然張開成球狀,兩個大拇指相對成“八”字形,用力握球,手心自然空出。投籃時,下肢蹬地發力,雙臂向前方伸出,把球投向籃筐。

幼兒徒手做原地投籃動作的模仿練習,體會全身的協調配合。

幼兒兩兩結伴,兩人面對面站好,間距1.5~2米,持球做用投籃方法進行傳有弧度球的練習。

指導重點:投球動作要連貫,兩人投籃可逐漸拉長距離,體會改變距離後投籃時蹬腿、伸臂、出球的全身協調用力。

三、學習原地跳投的方法。

教師示範原地跳投動作:準備動作與原地雙手胸前投籃相同,但在投籃時,兩腳迅速蹬地起跳,同時兩臂上振,舉球跳投到籃筐。

幼兒徒手模仿練習。

幼兒結伴站好,兩人相距1.5~2米,持球做原地跳投動作。

指導重點:指導幼兒學習垂直向上起跳,投籃時雙腳同時蹬地起跳。兩人變換投籃的距離,由近及遠,體會根據不同距離應使用不同力量。

四、投籃遊戲。

指導幼兒把籃球投進高低不一的籃筐裏(距籃筐1.5~2米)。

指導幼兒把籃球投進擺成一排的輪胎裏。

指導幼兒把籃球投進呼啦圈裏。

指導重點:用原地雙手胸前投籃和原地雙手跳投的投籃方法進行投籃遊戲,提醒幼兒投籃距離可由近到遠。

五、遊戲“搶球”。

教師介紹玩法:集體在固定的場地上進行傳球遊戲,教師把球傳給一個幼兒,幼兒想辦法去搶球,這名幼兒應儘量不讓同伴搶到自己的球。持球的幼兒可以運球跑,也可以把球傳給其他人。

規則:教師與幼兒的球要連續拍,保護好自己的球,適時把球傳給同伴。

師幼遊戲。

六、結束活動。

教師與幼兒一超收拾場地,放好籃球,散步回活動室。

活動延伸:

1、請幼兒討論怎樣才能提高自己投籃的準確性。

2、請幼兒回家後與爸爸媽媽一起找有關籃球的知識,並講給大家聽。

3、請幼兒用繪畫的形式描繪自己投籃的樣子。

《投球》教學反思

我們班的孩子們在平時玩球的時候總是願意用來扔,所以我想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些條件,讓他們扔得更開心,並且能鍛鍊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這次的體育遊戲,我選擇了球類,本來我想用大的皮球的,但是我又考慮到孩子的手臂力量還不夠,皮球的體積過大,孩子們對於皮球的抓拿和扔、投,未必會掌握的很好,所以我還是選擇了體積比較小的小皮球,這種小朋友可以比較方便於幼兒的抓握,可以先引導幼兒學習球類的拋投。

遊戲一開始時,孩子們看到小皮球就興奮起來了,因爲在小班的時候孩子們對於投球的掌握不是很好,在做遊戲的時候也比較少運用到,所以孩子們都很期待我的這個遊戲。在教授拋投小皮球的過程中,孩子們還是很認真的,而且都很迫不及待地想試試把小皮球拋投到紙箱裏去的感覺會是怎麼樣的。

但是在孩子們在自己實際操作拋投的時候,我也發現了很多的問題。當然有一些是我在設置這個遊戲的時候所沒有考慮周全的,而有的則是調皮的小朋友們所製造的。比如說比較容易出現的就是因爲紙箱的口的高度有限,而小皮球拋投進來之後會有反彈力,所以有一部分的小朋友,他們本來已經拋投進入紙箱的小皮球(因爲進入紙箱後受到相應的反彈的力量小皮球又跳出了紙箱。男孩子拋投的力量可能相對而言會大一點,所以這類的問題在男孩子身上發生的頻率就高一點,而女孩子力氣會小很多,在拋投時,會有部分的女孩子投出的小皮球可能還沒有到達紙箱的邊緣就落在了地上了。而另外一種我在本次遊戲種發現的比較不好的問題就是比較多的男孩子比較的頑皮,在老師讓小朋友們過去每人撿一個小皮球回去的時候,特別是男孩子們就會一夥的圍在紙箱周圍,有的也會爲了撿同一個小皮球而遲遲走不了,之後就演變成剩下的所有的小朋友就壓在了紙箱上面,最後我們可憐的紙箱就被壓扁了。爲此在經歷了多次的遊戲之後,剛開始還是直挺挺的紙箱已經是扁扁的一層了,我覺得我在這次的遊戲過程中,對於孩子們的某些不好的行爲控制上還是引導地不夠好,所以,在之後的遊戲過程中,對於孩子們在戶外的遊戲規則方面還是要做好充分的講解和提示工作,不然一些孩子本身的自我約束是不夠的,是需要老師運用一定的教學技巧讓孩子們在意潛移默化的規則中進行遊戲,長此以往,孩子們的規則意識一定會不斷加強的。

通過本次遊戲,孩子們的拋投能力得到了較好的`鍛鍊,部分幼兒拋投的命中率有了很大的進步,主要是能掌握到到技能和方法。在下次的活動中,我還將嘗試着把紙箱放置的位置調的遠一點,增加孩子們的成功感或者是帶領幼兒在籃筐下投,增加難度,提升投遠的技巧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繪畫興趣,鼓勵幼兒爲汽車添畫輪子。

2、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表現力。

3、體驗想象創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幼兒活動材料《美術》第10頁,蠟筆,汽車圖片。

活動過程

一、各種各樣的車。

1、出示汽車圖片:老師這裏有很多種車子,小朋友看看都有什麼車呢?(警車、貸車、公共汽車等)

2、小汽車喜歡在什麼地方走,(馬路上)。它爲什麼會走呀?(因爲有

輪子)老師這裏有幾輛車,可是它們走不動了,爲什麼呢?(沒有輪子)今天我們來做汽車修理師,把汽車的輪子給補上去,好嗎?

二、汽車修理師。

1、出示活動材料:下面的幾輛車子都沒有輪子,我們來幫它們補上去吧。

2、教師示範畫輪子的方法:雙圓,並塗上顏色。

3、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注意事項:要看準車輪的位置再畫,輪子不能畫的太大了,塗色的時候朝一個方向塗。

三、評價幼兒作品

1、老師看看誰的小汽車裝的最漂亮。

2、展示幼兒作品。我們來當小司機開汽車啦!

課後反思

汽車、摩托車、自行車、三輪車都有輪子。軲轆軲轆的輪子滾動着、轉動着,載着孩子們走向大千世界。這些運動着的物體,給力兒驚奇,引幼兒遐想,令幼兒着迷,導引着幼兒去觀察、去操作、去發現、去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活動中,幼兒既獲得了極大的情感滿足,也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能用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等方法辨別不同果味的飲料。

2、體驗自己動手調製飲料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裝有熱水的杯子、勺子、小籃筐、飲料、6種味道的果真、糖果圖片一張與水果圖做成PPT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黃色飲料,引起幼兒興趣

1、我帶來了一瓶好喝的飲料,看看,它是什麼顏色的?什麼水果也是黃色的呢?今天,水果寶寶要和我們捉迷藏,剛剛你們說了這麼多黃色的水果,到底哪一種躲在裏面呢?誰來聞一聞,看你猜得對不對。

2、出示紅色飲料,這是什麼顏色呀?什麼水果寶寶也是紅色的呀?哪個紅色的水果寶寶會躲在裏面呢?請你來嘗一嘗。

(二)幼兒動手調製飲料

1、小朋友,你們喝過果真嗎?還有一些水果寶寶呀也想和我們小朋友捉迷藏,他們躲在了果真裏面,我們一起去找出來好嗎?

要求:先看一看果真粉末的顏色,然後用勺子舀一點放到杯子裏,攪一攪,再用鼻子聞一聞,猜一猜,把自己猜的水果名字記在心裏,再來嘗一嘗驗證自己的想法。喝完以後把杯子放回框子裏面。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集體交流,你喝到了哪種水果的味道,(蘋果)他是什麼味道的。(酸酸的,甜甜的,香香的)

4、總結:剛纔,我們用眼睛看一看,鼻子聞一聞,嘴巴嘗一嘗的方法,找到了許多的水果寶寶,真棒。

(三)經驗遷移

1、展示PPT,看,這些是什麼呀?(五顏六色的糖果)看起來真好吃,你看見了什麼顏色的糖果,紅色的糖果讓你想起了什麼水果呀?(紅色的糖果讓我想起了紅色的草莓)

2、除了糖果,水果寶寶還會藏在哪裏呀?(餅乾、麪包等)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探索並感知球的基本特徵。

2、瞭解球的種類,體驗玩球的樂趣。

3、通過動手製作球,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球:如:籃球、足球、乒乓球、鐵球、氣球、網球、壘球等。

2、裝有水和吹起來的氣球若干。

3、製作球可選擇的材料:報紙、海綿、棉花、泥土、沙土、布、橡皮泥、膠帶、塑料袋、水、藥丸殼等。

4、木板做成的斜面若干。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玩球,探索球的特性。

1、提供各種球,請幼兒自由玩球。

2、提問:球是什麼樣的?(幼兒自由討論回答)

3、教師在幼兒探索的基礎上小結:球大多數是圓的,能滾動,能跳起來,有的輕有的重,有的大有的小。

二、幼兒動手操作,探索空心和實心球的不同。

1、提供裝有水和吹起來的氣球若干個,請幼兒試着玩一玩。

2、提問:這些氣球有什麼不同?

3、幼兒討論回答:一個裝了水,一個沒裝水;裝水的沉,沒裝水的輕;一個軟一個硬;裝水的彈不起來,沒裝水的能彈起來。

4、教師在幼兒討論的基礎上小結:裝有水的氣球是實心的,沒裝水的氣球是空心的。

5、請幼兒嘗試將教師提供的各種球按空心和實心分開。

三、提供多種材料,請幼兒動手做一個球。

1、教師爲幼兒提供多種材料,請幼兒尋找自己認爲最適合做球的材料,動手做一個球。

2、請幼兒說一說自己使用了什麼材料,是怎麼做的。

四、遊戲:看誰的球滾得遠 教師提供斜面若干,請幼兒嘗試滾動自己的球,比一比誰做的球滾得遠。

五、討論: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球?它們都是圓形的嗎?

六、延伸活動:

請幼兒找一種材料,做一個跳得最高的球。

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活動《好玩的球》,幼兒們都能體驗到一起玩球的樂趣。在開始部分幼兒們做運動的過程中,幼兒們興趣都很高。

在選擇喜歡的材料來玩球時,幼兒們積極性非常高。但個別幼兒由於性格內向、接受能力差,所以不能自己去選擇材料,需要老師的幫助,老師需要加強練習這方面的知識,爭取面向全體,要使每個幼兒都能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