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錦集5篇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錦集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4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錦集5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配合成人穿脫鞋,成人幫助穿脫鞋時不亂動。

2.願意和成人脫了鞋玩遊戲。

活動準備:

每人一副手鈴。

活動過程:

1.教師將手鈴藏在身後,搖手鈴,使手鈴發出響聲,引起孩子的注意。再將手鈴從身後拿出來:“是什麼在響呀?是鈴鐺在響,鈴鐺的聲音真好聽。”然後教師脫下鞋,將手鈴套在腳腕上,走動,踢腿、跳躍等做一些腳部運動,使手鈴發出叮叮鐺鐺的聲音引起孩子對這種活動的興趣。

2.家長讓孩子坐在地毯上,對孩子說:“寶寶,媽媽幫你把鞋脫掉,帶上鈴鐺跳舞好嗎?”當孩子理解家長的意思後,幫孩子脫掉鞋子帶上手鈴,如果孩子配合得很好,家長應該大大地表揚他:“寶寶真乖,小腳不亂動。”再將鞋子給孩子穿上,此時也要表揚他。穿好後家長拉着孩子的手坐在一起,引導他模仿搖、蹬、上下、左右動腳等腳部動作,還可以站起來走一走,使鈴鐺發出好聽的聲音,孩於會很開心。玩過之後,家長再以同樣的方法幫孩於把鞋脫掉、穿上。

注意事項:

在嬰幼教室活動時,經常會涉及到穿脫鞋子,因此家長要引導孩子配合成人穿不亂動。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吃點心。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給別人快樂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要一分鐘就能做到。也許你會不屑一顧:“一分鐘?能做什麼?”不要小看一分鐘,生活就是由無數個一分鐘組成的,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就發生在一瞬間,一分鐘能做很多事。一句祝福,一個微笑,一聲讚美……一分鐘真的具有讓別人快樂起來的魔力。只要你願意,每個人都可以成爲擁有“有魔法的一分鐘”的魔法師,包括我們的孩子。

目標:

1.體驗一分鐘的“魔力”,知道一分鐘很短,但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事。

2.嘗試在一分鐘裏做一件能讓別人快樂的小事。

準備:

多媒體課件,有秒針的大鐘,磁帶,錄音機。

過程:

一、門衛爺爺不快樂(打開多媒體課件,畫面出現不快樂的門衛爺爺。)

師:門衛爺爺怎麼了?

幼:不開心,很難過……

師: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幼:爺爺在嘆氣;爺爺的眉頭擰在一起;爺爺的頭髮亂七八糟,看來心情很壞……

二、有魔法的一分鐘

1.一分鐘是多久。

師(出示多媒體課件):可是,一分鐘後門衛爺爺露出了笑臉。奇怪,這一分鐘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使門衛爺爺變得快樂了呢?

幼:爺爺到超市買了很多吃的東西;有小鳥爲他唱歌……

師:一分鐘是多久呢?

幼:一會兒。

幼:媽媽說秒針走一圈,挺長的吧。

2.體驗一分鐘。

①第一次體驗。孩子看大鐘體驗一分鐘。

②第二次體驗。孩子做一件事體驗一分鐘。(如,有的孩子走了三十步;有的孩子唱了一首英文歌,等等。)

③小結:一分鐘很短,但是可以做很多事情。

3.有魔法的一分鐘。

①觀看多媒體課件,內容爲:然然邊給門衛爺爺敲背邊爲他唱歌,門衛爺爺快樂地笑了。

②一分鐘裏發生了什麼事?爲什麼這些事能讓爺爺快樂起來?

③小結:一分鐘能做一件讓別人快樂的小事!這太神奇了,簡直是有魔法的一分鐘!真的那麼神奇嗎?請大家試一試。

三、送你“有魔法的一分鐘”

1.一分鐘,你準備做一件什麼事讓別人快樂?

2.幼兒嘗試用各自的方式讓同伴和教師在短短的時間裏快樂起來。

活動後記:

“有魔法的一分鐘”的確具有神奇的魔力!沒有想到,我竟成了“快樂”的第一受益者。不時有孩子從我身邊走過:“李老師,你真漂亮!”“李老師,你真辛苦,需要我的幫助嗎?”“李老師,這是我的愛心卡片,我把它送給你,因爲你也有一顆愛心!”……整個上午,所有孩子的臉上都洋溢着快樂。大家很默契,每做一件“讓別人快樂的事”就會產生這樣的對話:“你快樂嗎?”“快樂!”“我也很快樂!”我想起一句話,“快樂是一種香水,灑給別人,自己手上也會留下餘香!”接着,快樂開始走向家庭。不時聽到家長激動的反映――“早餐時,孩子爲我剝了一個雞蛋。”“昨晚,孩子又爲我敲背,又爲我揉肩,還問我快樂嗎!”“我家孩子總在說‘快樂’,我倒真被他說快樂了!”這就是“有魔法的一分鐘”!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一分鐘!由此,我想到一分鐘可以讓孩子擁有更多的魔力,它能減輕焦慮和壓力,讓孩子的內心平和寧靜,使孩子逐漸形成一種積極、快樂、健康的生活觀。例如:

一分鐘教師:每天可讓不同的孩子做一分鐘教師,也許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挖掘孩子的閃光點!一分鐘認字:每天只要花一分鐘認字,日積月累的效果具有滴水穿石般的功力!

一分鐘牀頭小幽默:睡前一個小笑話,能使孩子帶着快樂進入夢鄉。一分鐘問題:當孩子生氣要伸出拳頭的時候,引導他用一分鐘問自己一個問題:“除了拳頭,怎樣才能讓我不生氣?”

一分鐘勇氣:遇到困難時,用一分鐘讓自己安靜一下:“沒關係,我還有其他辦法嗎?”

一分鐘忘記:也許同伴之間會發生很多不愉快的事,給自己一分鐘,忘記不愉快!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設計背景:

時至三月,全國上下掀起了學雷鋒的高潮,我便抓住雷鋒的樂於助人這一教育契機,希望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播下愛的種子,讓整個社會人人互助,更多的理解那些有困難的地人們的艱難和苦惱,教會孩子學會同情,學會關心周圍的人。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雷鋒的樂於助人的故事,感受雷鋒的高尚的品德。

2、學會關注生活周圍和社會上有困難的人,培養同情心和仁愛之心。

3、樂意向雷鋒學習,主動積極幫助別人。

活動準備:

看過或者聽過雷鋒的有關故事、雷鋒視屏一段、困難中的人圖片若干張音樂《愛的奉獻》。

活動過程:

一、開火車進活動室。

二、火車上發生的事情。

說說得到幫助的人和事,感受受助情感體驗。

1、請你們介紹一下,他們碰到了什麼困難?

2、說說誰幫助過你?別人幫助你時心裏怎麼想?

三、做好事學雷鋒,瞭解雷鋒。

簡介雷鋒,讓幼兒認識雷鋒。

1、你知道雷鋒嗎?知道3月5日是學雷鋒日,爲什麼學雷鋒。

2、看視頻,知道雷鋒樂於助人。

3、老師也來介紹一下,我所瞭解到的需要幫助的人。

小結:人們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需要大家互相幫助。

四、講童謠。

有個童謠中講了關於雷鋒的事情。

身邊有關學習雷鋒的事情,怎樣幫助身邊有困難的人。

五、身邊的雷鋒:

1、社會中、幼兒園裏、生活中學雷鋒的人。

2、老師用幻燈介紹人們幫助別人的辦法。討論幫助的方法,知道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幫助,我們能用什麼辦法來幫助他們解決。(讓幼兒先討論,再來說)(出示通道受災圖片)激發幼兒愛心。

3、小結:當人們碰到困難時我們採取各種方法去幫助他們,捐款是一種最常用的方法。募捐捐款活動,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公益活動

1、每位幼兒一份捐款(零錢1角,5角,1元)

2、放背景音樂(愛的奉獻),幼兒依次捐款。

3、統計:鼓勵幼兒平時存下零錢,將來爲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

我們來統計一下,今天我們一共捐了多少?算出總數。(伴音樂《愛的奉獻》)。

六、播放圖片,結束活動。

小朋友可以看看雷鋒的圖書,聽聽雷鋒的故事,看看雷鋒還有哪些良好在品德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呢?跟着《學習雷鋒好榜樣》的音樂離開活動室。

本活動採取從幼兒調查周圍需要幫助的人入手,知道社會上還存在一些弱勢人羣和困難人羣,萌發他們的同情心。瞭解社會是一個大家庭,應該互相關心和幫助,使大家庭裏的每個人都能感受溫暖。從小樹立幼兒的公民意識,培養幼兒的社會公德和責任意識。通過本活動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的人和事,在他們幼小的心裏播下關愛他人的種子,樂意助人,學會感恩。知道我幫人人,人人幫我的道理。

附童謠:你真是個小雷鋒

老奶奶,看外孫,

下車不認西和東,

背行李,拿信封,

遇見路人細打聽。

小朋友,好熱情,

攙扶奶奶慢慢行,

拐個彎,進衚衕,

照着地址送家中。

老奶奶,問她名,

她說“我是小學生。”

老奶奶,沒聽清,

你真是個小雷鋒。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朋友”的含義,願意大膽講述與朋友間的故事。

2.知道好朋友之間要有愛相處,互相幫助。

3.願意和好朋友做遊戲,感受朋友間遊戲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理解“朋友”的含義,懂得朋友間要友愛相處,互相幫助。

活動準備:1.課件ppt。2.雪花片積木。

活動過程:

一、出示手偶,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好朋友”的概念。

1.教師介紹手偶。

2.教師講述故事。

師:猴哥哥和猴弟弟是一對好朋友,他們每天一起上學、一起遊戲,有好東西一起吃,猴哥哥搬不動小桌子,猴弟弟就會一起來擡,猴弟弟不會繫鞋帶,猴哥哥會幫他繫鞋帶……他們真是一對好朋友。

3.提問:①猴哥哥和猴弟弟平時是怎麼在一起的?

②你有好朋友嗎?

③你的朋友是誰?你們喜歡在一起幹什麼呢?

二、說說我的好朋友。

1. 出示圖片一。

師:你看,他們在幹什麼?

師:師:你喜歡和好朋友在一起玩嗎?

幼:喜歡

師:爲什麼?

幼:和好朋友在一起玩很快樂。

師小結:和我們的好朋友一起玩,你會覺得很開心。

除了玩,和我們的好朋友之間還能做什麼呢?

2.教師出示圖片二。

教師:好朋友之間除了可以一起玩,還能做什麼?

幼兒說一說,教師隨後出示圖片

教師:看看,圖片上的小朋友。他們在幹什麼?

師:你的.好朋友遇到困難的時候,你是不是這樣做的呢?

教師小結:原來我們的好朋友可以在一起玩,也可以互相幫助。

3.出示圖片三。

師:好朋友在一起還能幹什麼?

師:還能一起完成任務呢。

4.教師小結:好朋友就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這樣好朋友纔會越來越多,朋友越多越快樂。

三、遊戲:分積木。

1.師:你想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完成任務嗎?

師:教室裏的積木很亂,想要請你找一個朋友一起把它分分類呢

你們願意嗎?

2.引導幼兒合作分積木。

3. 小結:朋友之間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可以一起玩,互相幫助,還能一起合作完成任務呢。我們要有禮貌地交朋友,和朋友分享玩具,常常幫助別人,纔會有越來越多的朋友。

活動反思:

結合“我的同伴”的主題,我們設計了《你是我的好朋友》這一社會活動。考慮到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對故事比較感興趣,所以一開始我們以猴哥哥和猴弟弟的故事導入,幫助幼兒理解“朋友”這一概念。接着我們遷移到孩子的日常生活,找了一日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圖,如幫好朋友扭鈕釦,和好朋友一起玩擡轎子的遊戲等,讓他們體會與好朋友相處的快樂。個別孩子能說出自己和好朋友一起玩什麼,如扔沙包、開小火車等,但對於朋友間互相幫助和合作,幼兒缺乏理解。特別是在讓孩子說一說的環節,孩子思維不夠活躍,在第二環節,我們採用的是網上孩子活動的圖片,如果把圖片換做是本班孩子日常生活圖片,可能他們會更熟悉,便於他們的理解,也有助於拓展思路。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禮貌用語,能使用文明的語言和肢體動作進行與同伴交往,併成爲好朋友。

2.嘗試用詢問、記錄的方法,瞭解和獲取朋友的信息。

3.體驗與朋友一起合作遊戲的快樂。

4.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並珍惜這份友情。

5.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1.布偶:狐狸布偶一個

2.事先排練好布偶劇《狐狸貝貝找朋友》

3.記錄表、筆若干

活動過程:

1.觀看布偶表演《狐狸貝貝找朋友》引出課題。

提問:你們喜歡這隻狐狸貝貝嗎?爲什麼?最後他爲什麼沒有交到朋友?

總結:因爲他是一隻沒有禮貌的小狐狸,它不會使用禮貌用語,不會友好地與別人交往,不會等待,所以他最後沒有交到好朋友。

2.回憶交朋友的經驗。

提問:小朋友,你們有好朋友嗎?

你的好朋友叫什麼名字?請幾位幼兒說說好朋友的名字。

你是用什麼方法知道好朋友的名字的? (詢問)

你是怎樣和他成爲好朋友的?

3.嘗試用詢問、記錄的方法收集好朋友的信息。

(1)學習禮貌的交往語言和肢體動作,進行交往。

師:今天呀,坐在這兒的除了大(7)班的小朋友,還有許多其它班的小朋友,你們想互相認識,併成爲好朋友嗎?要想成爲好朋友,必須先要知道對方的姓名(出示表格指出姓名欄)、班級(指班級欄)、電話號碼(指電話號碼爛)、愛好即他(她)喜歡些什麼?(指愛好欄)這樣你才方便和他交朋友。

師:那這些信息我們可以通過什麼方法知道呢?(詢問)

像小狐狸貝貝那樣詢問嗎?(師示範小狐狸貝貝無禮的樣子調節氣氛)

那應該怎樣做呢?誰願意上來表演一下?(請兩對幼兒上來表演)重點學習使用禮貌用語進行交往

注:如幼兒出現微笑、點頭、友好地牽對方的手等肢體動作及時表揚(如:XXX小朋友還用了XX動作,如果是我我也很願意和他交朋友)

幼兒集體學習“請”、“你願意嗎”等禮貌交往語言以及禮貌的肢體動作。

(2)學習用詢問記錄的方法記住朋友的信息。

師出示表格,講解表格的用途及記錄方法

師:那等會兒,我們就用這些友好的方法來交朋友。瞧,老師爲每位小朋友準備了一支筆和兩張表格(再帶領幼兒認識一下表格的內容)。好,現在就請小朋友帶上你的表格和筆去找朋友吧,記住要把小朋友的信息記錄下來哦。

提醒幼兒可以去找客人老師做朋友,如有幼兒主動去找,師及時表揚並鼓勵其他孩子也去找,如:XXX小朋友他去找客人老師做朋友呢,真棒!

(3)介紹自己交到的朋友以及朋友的相關信息。

師:請問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班的小朋友?請你介紹一下你今天交到了幾位朋友,把你的好朋友一起請過來吧。(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好朋友)

4.遊戲:套圈

我們都找到了朋友,現在就跟好朋友一起手拉手,來玩“套圈”的遊戲吧!

教學反思:

我從這幾方面來總結和反思本次活動

1.教具的製作和使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本着簡單易操作的教育理念,整個活動過程使用的教具只有小狐狸布偶一個、記錄表、鉛筆若干。教具雖簡單,但卻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孩子們都被我的表演所吸引,緊緊跟隨老師的思路。

2. 教育對象的選擇:活動的主題是“我會交朋友”,爲了拓寬孩子的交友範圍,我選擇了大5、大6、大7、大8的孩子一起參與活動,一開始我還擔憂孩子們會不會去與其他班的幼兒交往,後來發現我的擔憂是多餘的,孩子們對於與其他班的孩子進行交往非常雀躍,這讓我深悟:教學要敢於嘗試。

3.遊戲的選擇:選擇“套圈”遊戲,目的是進一步熟悉好朋友的信息,遊戲中有這樣一段歌詞是:“先套XXX,再套XXX,後套XXX呀”正好可以鞏固剛剛交的新朋友的姓名,同時遊戲有一個角色的分配,這又讓幼兒學會了協商和合作,並且體驗了與朋友一起玩遊戲的樂趣,從而激發孩子主動交朋友的情感。

整個活動過程,孩子們都表現得輕鬆愉快、積極主動,特別是在交友和遊戲這兩個環節,課堂氣氛很活躍,有的孩子還主動去找客人老師做朋友,做到大膽詢問、主動邀請、合作協商,不因對方是老師而拘謹。

本次活動由一位幼兒的一句問話:“老師,什麼是愛好?”讓我看到了活動的不足之處,“愛好”對於大班孩子來說還是太書面化了,沒有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雖然我也有稍作解釋,但還不夠詳細具體,以後在教學中考慮問題還要再全面些,教學中學會換位思考,爭取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更上一個臺階。

小百科:朋友(友情),是指在任意條件下,雙方的認知在一定層面上關聯在一起,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雙方的心理認知、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