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集錦10篇

關於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集錦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集錦10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律動遊戲、樂器伴奏、動物扮演等活動感受音樂活動的快樂。

2.瞭解音樂的兩種不同節奏並感受音樂的強弱。

3.在樂器伴奏活動中提升節奏感,掌握恆拍。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熟悉樂曲旋律,並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目標重點】:

聽辨音樂速度(節奏),音樂的強弱。

【目標難點】:

對恆拍的掌握和合奏樂器表演。

【活動準備】:

道具:軍鼓,碰鈴若干,大小貼紙若干;

音樂:《鞋匠之舞》

【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

T:小朋友們,今天大森林裏要舉辦一場森林舞會,你們想去參加嗎?

那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我們先來聽一聽今天舞會上的音樂。

播放音樂《鞋匠之舞》。(教師編舞步),小朋友跟着老師一起跳。

2.分析音樂的強弱

T:音樂已經結束了,那我來問個問題,你們聽到了幾段音樂?

這兩段音樂給你們什麼樣的感覺?誰來說一說?

T:我們發現了,第一段音樂聽上去沉重一些、渾厚一些,那我們用大的音符來表示;第二段音樂聽上去明亮一些、輕鬆一些,那我們用小的音符來表示。(教師分別在黑板上貼大小音符各一張,表示兩段音樂。)

第一段音樂:

T:小朋友們已經知道這段音樂的聲音比較沉重、渾厚,那我請小朋友來猜猜這段音樂適合哪些動物來跳舞呢?(請小朋友表演,可表演多種動物。先是個別表演,然後教師帶領小朋友一起聽着音樂表演)

第二段音樂同第一段

3.樂器伴奏(分析音樂的節奏)

T:小朋友們,你們還聽出來兩段音樂的其他不同的地方了嗎?(回顧第一環節中的律動遊戲,讓小朋友想起兩段音樂的節奏不同,同時聽音樂貼大小貼紙,輔助幼兒掌握節奏。)

用不同的節奏,拍身體各個部位

T:沉重的一段音樂速度比較慢,是……的節奏,明快的一段音樂速度比較快,是……的節奏

T:今天舞會上爲你們準備了好多樂器(軍鼓、碰鈴若干),小動物們想邀請你們來爲他們伴奏,你們願意嗎?

T:小朋友們請拿出你們座位後面的樂器來。你們知道怎麼伴奏嗎?

軍鼓的聲音是怎樣的?哪位小朋友來說一說。(碰鈴的聲音是怎樣的?)

那跟前面兩段音樂中的哪段音樂有一樣的特點呢?

T:那麼在待會兒的樂器伴奏中我們就邀請拿軍鼓的小朋友聽着第一段的音樂伴奏,拿碰鈴的小朋友聽着第二段音樂伴奏。

T:那現在我請拿到樂器的小朋友分爲兩隊(播放音樂)

(強化幼兒對聲音強弱的感知,使懂得不同的樂器對應不同的小動物跳舞的音樂)

4.森林舞會

T:舞會即將開始,我們需要十位小小音樂家,其餘的小朋友就一起來模仿小動物跳舞吧。(選出十個小朋友,請其餘的小朋友模仿小動物)

T:森林舞會開始羅~

音樂響起,小小音樂家們聽着音樂敲打自己手中的樂器,其餘小朋友聽着音樂模仿動物跳舞(要求踩準節奏)

在歡樂的舞會中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我講授了《森林舞會》一課,學生們發言很積極,課堂氣氛很活躍。他們學會了很多的知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在教學中,我採用了討論的方法,學生們可以互相啓發、共同提高。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能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他們的學習效率很高。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各種形式的指揮,演奏打擊樂器。

2、在活動中體驗打擊遊戲的快樂。

3、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着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4、藉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活動準備:

1、三種顏色的絲帶(紅、金、綠)。

2、若干小型打擊樂器(木質、金屬、皮質類)

3、音樂搖籃曲、粉刷匠。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出示三類樂器:皮質類樂器、金屬類樂器、木質類樂器。

師:"今天朱老師請來了三種樂器到我們班來做客,請小朋友看一看它們是誰?它們屬於哪一類樂器呢?"

2、幼兒圍成半圓傳遞樂器。

(二)遊戲彩色絲帶

1、出示三種顏色的絲帶與樂器做朋友(紅、金、綠)。

師"今天朱老師還帶來了三種顏色的絲帶,小朋友看一看是哪三種顏色的絲帶,它們也想和樂器做朋友,請小朋友商量一下,你們一組想和哪種顏色絲帶做朋友。

2、絲帶跳舞了。

(1)介紹遊戲規則師:"絲帶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樂器做朋友,它們非常想跳舞,當它在空中跳舞的時候,樂器朋友就要爲它伴奏,當絲帶落地的時候,樂器朋友就要停止爲它伴奏。

(2)教師將不同的顏色輪流地拋向空中,相應的樂器朋友就要輪流伴奏。

(3)教師將兩種或三種不同的絲帶拋向空中,相應的樂器一起爲它伴奏。

(三)遊戲彩色圈。

師:"絲帶還帶了一個更好玩的遊戲,小朋友你們想玩一玩嗎?

介紹遊戲規則師:"絲帶在地上圍成了三個小圓圈,當朱老師跳到哪個圓圈的時候,樂器朋友就要爲它伴奏,朱老師跳幾下,樂器朋友就要爲它演奏幾下。

(四)欣賞音樂搖籃曲。

師:"絲帶和樂器朋友都累了,它們想休息了。

小百科:絲帶就是手工製作的一種精緻帶子,不同顏色的絲帶,代表着不同的意義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中小花貓和灰老鼠不同的聲音。

2、表現出小花貓合灰老鼠的動作和形態,學習“小花貓和灰老鼠”遊戲的方法。

3、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4、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小花貓和灰老鼠”遊戲的方法,掌握遊戲規則。

2、難點:能配上節奏唱出休止符的停頓,能表演出小花貓和會老鼠的形態動作。

【遊戲準備】

音樂、事先豐富歌曲、場地。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

1、複習歌曲“小花貓和灰老鼠”進一步熟悉歌曲,並表現歌曲詼諧幽默的情緒,全體幼兒拉成圓圈而坐。

2、師:可愛的小花貓和灰老鼠我們一起唱首歌吧!

(1)第一遍,教師用體態暗示幼兒唱歌坐姿要正確。

(2)第二遍,教師分析歌曲,幫助幼兒瞭解小花貓和灰老鼠幽默詼諧的情趣,重點在唱出小花貓和灰老鼠的情緒,唱出休止符的停頓。

二、學習遊戲的動作,進一步熟悉音樂樂句

1、學習小花貓和灰老鼠的動作

(1)個別幼兒表現小花貓和灰老鼠的走路

(2)集體聽音樂模仿學習

要求:在邊聽音樂邊模仿,動作誇張有趣(小花貓是怎麼走的?灰老鼠是怎麼走的?)

1、學習小花貓和灰老鼠的聲音

(1)教師示範,提問:小花貓和灰老鼠的聲音是一樣嗎?那我們怎麼樣去唱呢?(灰老鼠聲音低,小花貓的聲音響)

(2)幼兒學習

第一遍:教師示範小花貓和灰老鼠唱法。

第二遍:幼兒唱小花貓,教師唱灰老鼠。

第三遍:跟伴奏分成兩部分幼兒進行練習

第四遍:跟伴奏個別幼兒帶領練習

2、學習小花貓和灰老鼠的動作和體態

(1)個別幼兒模仿灰老鼠的動作(賊頭賊腦的神態),個別幼兒模仿小花貓的動作。

(2)集體聽音樂,配合小花貓和灰老鼠的動作形態

要求:能誇張的表現小花貓和灰老鼠的形態及動作

三、學習遊戲,掌握規則

1、遊戲方法

全體幼兒拉成一個圓圈,然後有二個幼兒扮演灰老鼠手相互搭肩做擡米缸,請一個幼兒做小花貓在圈外,七八個幼兒做小灰鼠在圈內。

放二遍音樂,扮演貓和老鼠的幼兒根據歌詞的內容作相應的動作,當抓住一二隻老鼠時,停止遊戲,說明被吃掉,不能遊戲。重新開始,請其他幼兒進行遊戲。

2、規則

(1)做米缸的幼兒可以邊做邊喊“嘿嘿嘿”拉成一個圈。

(2)做貓和老鼠的幼兒,一定要在喊完“嘿嘿嘿”後纔開始追逐。

(3)追逐時不能逃跑到圈外。

四、教師小結

表揚積極遊戲的幼兒,對下回遊戲提出創意。

【活動反思】

小孩子生性好動,以遊戲爲生命。只有幼兒對教育活動內容有興趣,並保持着適中的輕鬆愉快情緒時,才能確保其認知效果最佳。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基礎,而遊戲又是幼兒感興趣的事,幼兒時期是遊戲期,遊戲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是促進幼兒身心、智能、道德品質、情感、創造性以及個性成長的重要手段。音樂遊戲是在歌曲或樂曲的伴奏下,按音樂的內容、性質、節奏、樂曲的結構等進行遊戲,有一定的規則和動作要求,這些動作常常是律動,歌表演或舞蹈,它採用遊戲的方法來培養幼兒的節奏感,發展他們音樂的感受力,記憶力,想象力和表現力。以幼兒感興趣的音樂遊戲來進行音樂教育,這是音樂教育的關鍵。音樂遊戲能培養幼兒的想像力、提高幼兒的審美力、豐富幼兒情感、形成良好的創造心理素質,使幼兒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創造心理素質,是幼兒創造力的萌發劑。

小百科:老鼠是哺乳綱、齧齒目、鼠科的齧齒類動物,俗稱“耗子”,繁殖方式是胎生,是哺乳動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強的動物。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用各種肢體動作表現水滴變化的過程,發展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

2、有合作意識,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

物質準備:太陽、雲朵。自備一段歡快的音樂。場地上畫一個圈。

活動重難點:能自編動作,表現小水滴的不同變化,表現出水的三態,聽音樂動作,突出活動的情景性。

活動過程:

一、小水滴和小魚。

師:我們是一羣快樂的小水滴,匯在一起變成了小河,我們每天和小魚、小蝦們遊戲,看我們玩得多歡啊。

幼兒分成兩組,聽音樂扮演小水滴和小魚等遊戲。(互相擁抱、碰頭、拉手、扭腰)二、小水滴和太陽。

出示太陽:小水滴,你們好。

小水滴要求太陽公公幫忙飛上天。

教師邊說情景性語言,邊引導幼兒做動作:隨着“太陽公公”慢慢升起來,小水滴覺得身體上暖洋洋的,在池塘裏打着滾。小水滴在池塘裏呆不住了,慢慢地站起來,伸伸腿,一個個跳了起來。

配音樂動作。

師:太有趣了,讓我們配上一段好聽的音樂,和太陽公公一起來遊戲吧。

三、小水滴和雲朵。

變成朵朵白雲。師生共做飛行的動作:小水滴飛得越來越高,太美麗了。在天上,小水滴們聚在一起,變成了朵朵白雲。(出示白雲)幼兒聽音樂表現白雲飄的動作。

教師邊說情景性語言,邊引導幼兒做動作:水滴慢慢地都聚集在一起,圍在雲朵的周圍。小水滴越聚越多,離開了雲朵,一個個又跳到池塘裏。

幼兒想象小水滴回到池塘後的情景,自由運動,放鬆身體,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運用多媒體讓幼兒欣賞樂曲,感受優美歡快熱情的節奏。

2.啓發幼兒創造性地運用動作、顏色、線條、繪畫等形式表現樂曲的各段不同特點。

3.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4.鼓勵幼兒大膽仿編音樂,根據音樂內容用恰當的動作表現。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學會用繪畫的形式表現音樂。

2.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彩色筆、畫紙、錄音機、樂曲磁帶。

活動過程:

1.律動進場《真善美的世界》。

2.直接引題:

“我國有許多少數民族,其中瑤族不僅山美、水美、人美,音樂也很美。我們一起來聽聽《瑤族舞曲》。”

3.完整欣賞樂曲。

第1遍:你聽了這首曲子有什麼感覺?有幾段?

第2遍:哪幾段聽起來的感覺是一樣的?是什麼感覺?

小結: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與第三段感覺是一樣的,都是緩慢優美的節奏,第二段是歡快熱烈的節奏。

4.音樂欣賞與美術欣賞相結合。

(1)曲子裏快的節奏、慢的節奏,我們可以怎麼表現?(動作、線條、顏色、繪畫)

(2)出示色塊圖,讓幼兒講講圖上有哪些顏色?快的節奏可以用些什麼顏色?慢的節奏可以用些什麼顏色?

師小結:紅色、橙色、黃色讓人感覺很熱情,同它來表現快的節奏;藍色、白色、粉色讓人感覺柔和,用它表現慢的節奏。

(3)出示多媒體課件。今天,老師帶來了4幅畫,現在請小朋友一邊看着這些畫,一邊聽音樂,找一找哪張畫給人的感覺與第一段音樂給人的感覺差不多,爲什麼?

A: 藉助多媒體課件聽第一段音樂。

B: 聽第二段音樂,找找哪張畫給人的感覺和第二段音樂給人的感覺差不多,爲什麼?

5.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樂曲。

小朋友聽了這麼好聽的音樂,看了這麼美的畫,也想自己動手來畫。你喜歡哪一段,就把這一段的感覺畫下來。畫完了告訴小朋友你畫的是哪一段?爲什麼要這樣畫?

6.幼兒相互欣賞交流,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瑤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樂曲。樂曲生動地描繪了瑤族人民歡慶節日時的歌舞場面。體驗歌曲優雅高貴的旋律和輕盈明快的節奏,感受歌曲表達的歡樂情緒,幼兒對音樂活動很感興趣,雖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對幼兒來說已經是很棒了。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感受歌曲優美、歡快、舒暢的情緒。

2、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意義。

3、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重點難點:

感受歌曲優美、歡快、舒暢的情緒。

環境與材料準備:

1、活動前反覆播放歌曲錄音,請幼兒熟悉這首歌的旋律。

2、音樂錄音帶。

重點指導:

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意義。

一次備課

一、欣賞歌曲

1、請幼兒記住歌曲的名字,聽一聽歌曲裏唱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小世界"。

2、教師放錄音,請幼兒欣賞。

3、說一說,歌曲中唱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小世界?

4、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幫助幼兒理解歌詞的含義:我們的世界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有哭也有笑,有高興也有憂愁。我們熱愛這個世界,因爲在這個世界上有溫暖的太陽,有美麗的月亮,有許許多多的朋友。我們的友誼可以越過高山,可以穿過大洋,讓我們一起來歌唱我們的小世界。

5、教師放錄音,請幼兒再次欣賞一遍歌曲。

二、學唱歌曲

1、幼兒學做"錄音機",教師唱一句,幼兒"錄"一句。教師可以通過模仿扭旋鈕的動作,不斷調整"錄音機"力量的大小,以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以此方法學唱第一段。

2、整體學唱第二段,再學唱第一段的基礎上,教師可播放歌曲錄音,引領幼兒整體學唱第二段和結束段。

三、演唱歌曲

1、幼兒學會歌曲之後,教師組織幼兒討論:用什麼樣的心情和聲音來演唱這首歌?請幼兒試一試。

2、將幼兒分成兩組,第一組唱第一段,第二組唱第二段,兩組合唱第三段。

活動反思:

1,拓展引導: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藝術變形的關鍵就是靈感的來源。而在教學過程當中儘管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但教師是起到一個不可忽視的引導作用。因此讓人耳目一新的導入是能激發學生繪畫靈感的關鍵。本堂課我的導入是讓學生幫助老師繪畫在圓裏面展開想象,以此來激發學生的繪畫的慾望。導入新穎但挖掘的深度不夠,應拓展引導,多帶動學生的聯想,就像劉純志組長說的一樣,讓學生去畫自己內心的小世界,而不是侷限於畫老師範畫當中的小世界。

2,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成績優異的學生表現欲更強,舉手的次數更多,因此更活躍,但同時卻埋沒了一些平時表現不突出的學生,課堂是屬於所有學生的,不是屬於優秀層次學生的。教師應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多關注表現不怎麼突出的學生。

3,提問方式有待加強:比如說把“世界是什麼樣的?”一問換成“你想給你的世界裝扮成什麼樣?”也許更能激發學生內心的小世界,讓學生的思維跟着活躍起來,多想一想結果,因此教師在提問的時候應全面關注學生及教師的內心想法。多換位思考,讓學生的情緒高漲起來。

4,幼小的心靈需要鼓勵的帶動:本堂課,因爲我怕打擊學生幼小的心靈,所以在展示的環節不敢叫“差”生上臺來展示,其實如果做了結果可能恰恰相反,因爲幼小的心靈雖然很容易破碎但幼小的心靈更需要老師的帶動和鼓舞。我們應該都留些機會給這些“差”生,並且正確的去引導他們,多鼓勵他們,讓其認識錯誤併產生“我要改正我要做得更好”的念頭。

5,課堂小結切勿呆板:本堂課我覺得我最大的失誤就是組織課堂小結這一環節時的語言當面用詞過於強硬。因爲學生繪畫速度不一致,儘管有些學生已經畫完了,但有些同學可能剛投入到繪畫當中來,因此進行課堂小結時應用委婉的方式來說,以此讓學生很快的接受老師讓學生停下來的建議。比如說“同學們讓我們先停下手中的筆,讓我們來看看畫完了的同學的畫,也許你會對你的創作更有靈感哦!”另外在平時課堂上應鍛鍊速度慢的學生加快繪畫速度!

以上幾點是我本堂課的收穫,也算是伴我成長的一個必經之路,我覺得像我們這些新進的還未長大成熟的教師更應該虛心的向前輩們去學習,多請老師們來聽課,尤其是評課至關重要,這樣我們互相之間的成長速度會更快。

今後在教學道路上我要更加努力的去尋找成爲一名優秀教師快速成長方法,並讓自己堅強快樂的成長起來。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知道歌曲"唱一唱、說一說、動一動"三部分組成。

2、理解歌曲中四川方言的意思,嘗試大膽的模仿和表演。

3、感受歌曲的詼諧、幽默,體驗方言文化所帶來的樂趣。

4、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5、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準備:

歌曲圖片、鋼琴伴奏

活動過程:

一、學說方言:(難點前置)

1、簡單瞭解四川人愛去茶館喝茶的生活習慣,

2、聽聽說說四川方言:"喝茶了!""咋個辦叻?"

二、學唱歌曲:

(一)欣賞(理解並熟悉歌詞旋律)

1、教師簡介歌詞。

2、幼兒學說歌詞。

3、教師演唱,並請孩子配合說出方言部分。

4、再次演唱,請孩子配合說方言,同時請聽課老師配合有節奏的做動作:拍手、拍腿。

5、幫助幼兒瞭解歌曲有"唱、說、動"三部分組成。

(二)學唱(記憶並鞏固歌曲和方言)、

1、帶領孩子嘗試完整的表演歌曲。

2、藏圖練唱。

三、活動延伸:嘗試用其他方言表演歌曲。

活動反思:

通過本節活動課,學生了解了小白兔的生活習性和樣子,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學生對活動課產生了濃厚的興。另外課堂上我及時的運用了評價性的語言孩子們熱情非常高。由於本節課時間有限對於其它的小動物展示的少,以後我會多給孩子們提供這樣的平臺讓他們盡情展示。

小百科:歌唱,指由個人或者團隊,經由專業或者非專業訓練後,藉由聲帶,發出的優美動聽的聲音。不用於日常交流,僅僅用於抒情和藝術的表達。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聖誕節日的嚮往,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

2、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感受愉悅的節日氣氛;

3、熟悉歌曲旋律,爲歌曲創編動作。活動準備:音樂磁帶、Flash動畫、

4、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欣賞Flash動畫,聽音樂,讓幼兒感受濃重的節日氛圍。

2、欣賞後,提問:A:這是一首關於什麼節日的歌曲?聽到歌曲有什麼感受?B:聖誕節裏聖誕老人是怎樣送禮物的?

二、熟悉歌曲旋律

1、感受歌曲的節奏。播放音樂,請幼兒邊拍手邊聽歌曲。聽完後,提問:A:這首歌是幾拍子的?B:4/4是什麼特點?C:歌曲裏唱了些什麼?(引導幼兒說出歌詞內容,如幼兒說不出,可再欣賞音樂。在引導中教師加入簡單的動作。)

2、教師彈唱歌曲,請幼兒欣賞。

3、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歌曲(用語言引導幼兒)師:這首歌這麼好聽,如果我們再給它加上好看的動作就更好了,是不是?播放樂曲請幼兒聽音樂表演動作。(在聽音樂做動作中逐漸熟悉音樂,可引導幼兒在做動作的同時輕聲唱)“小朋友,你的動作要跟歌曲裏唱的一樣。”

4、進行歌曲表演

三、結束部分教育幼兒關心他人,知道聖誕節送聖誕禮物是表示友好的一種方式。

師:過聖誕節的時候,每一個人都很快樂,因爲他們收到了聖誕老人和自己好朋友的聖誕禮物。

四、活動評價與反思

小百科:聖誕節(Christmas)又稱耶誕節、耶穌誕辰,譯名爲“基督彌撒”,是西方傳統節日,起源於基督教,在每年公曆12月25日。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聖誕節是一個宗教節,因爲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故名“耶誕節”。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在鐘錶店裏》,感受音樂所描繪的鐘表形象,能初步分辨樂曲的三段體結構。

2、能根據音樂,創編表演動作,體驗輕鬆愉快的音樂情緒。

活動準備:

ppt,音樂,三種樂器:小鈴 木魚 三角鐵

活動過程:

一、經驗再現

在鐘錶店裏,住着各種各樣的鐘,看看,你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嗎?猜猜他們是怎麼說話的?

小結:我們的生活裏有各種各樣的鐘,他們都有自己的語言,如:噹噹,嘀嗒嘀嗒,布穀布穀。

二、分段欣賞音樂

過度句:夜深了,鐘錶店裏的鐘們活動起來了。聽,他們在幹什麼?

第一段:

聽到了嗎,他們在幹什麼?你從哪裏聽出來的?

你聽到誰在跳舞?請你來做鍾寶寶,跳一跳。

集體-----經驗分享(老師示範)

第二段:

過度句:跳得開心嗎?跳累了,聽聽鍾們在做什麼?你從哪裏聽出來的?

鍾寶寶們,我們休息啦。

讓我看看,你們是怎麼休息的?-----動作得分享

第三段:

在孩子們休息時,放音樂

1、聽,鍾寶寶們又在做什麼?你怎麼知道?

2、讓我們一起來跳舞吧!我來找找,誰跳的舞和剛纔是不一樣的?

個別示範,集體模仿

完整欣賞

你們跳得真好看,我來學學你們的舞蹈好嗎?

幼兒邊聽音樂,邊看老師的舞蹈。

三、 幼兒集體完整地聽音樂表演

你們也來跳一跳吧。

四、 延伸

出示樂器,你們覺得這些樂器發出的聲音像那種鐘的聲音?請你試一試。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熱烈歡快的情緒,跟隨音樂玩《捏泥人》的遊戲。

2、通過傾聽音樂和觀察教師的表演學習遊戲的玩法,嘗試將自己的想法運用動作進行創造性地表現。

3、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民樂“喜洋洋”、圖譜、照相機。

活動過程:

1、傾聽音樂《喜洋洋》,感受樂曲的情緒,感知音樂的節奏。

(1)隨樂曲進教室,完整聽音樂。

教師:聽了這首樂曲,你們有什麼感覺?

這首樂曲的名字叫《喜洋洋》。(出幻燈)

(2)看圖譜,感知樂曲的結構,做動作感知樂曲的節奏。

教師:大鼓怎樣敲?

教師:舞綵帶的樣子是什麼樣的

(3)教師指圖,幼兒做敲鼓和舞綵帶的動作。

(4)表現其它的喜慶動作。

教師:過節的時候,我們除了敲鼓、舞綵帶還做什麼?(放鞭炮,舞龍)

2、學習玩捏泥人的遊戲。

(1) 示範《捏泥人》

教師:過節的時候,非常的熱鬧,我們敲鼓、舞綵帶……,還有玩一些遊戲呢?我請趙老師和我玩一個遊戲,請小朋友仔細地看,看看我們玩了一個什麼遊戲?。

兩教師合作《捏泥人》。

教師:我們玩了一個什麼遊戲?

我捏了一個什麼?

請小朋友做××泥人的造型。

(2)教師再次示範《捏泥人》。

教師:想不想再看一次遊戲?這次又任務了,仔細看看小泥匠是怎樣隨着音樂捏泥人的,先捏了什麼?又捏了什麼?最後捏了什麼?泥人又是怎樣隨音樂做動作的?

教師:小泥匠先捏泥人的……,又捏泥人的……,最後還用畫筆畫了泥人的眼睛、嘴巴,

(3)重點練習捏泥人的四肢。

教師:我來考考你們,聽一聽這段音樂,這是在捏泥人的什麼?

教師:我們一起來當小泥匠試一試,隨着音樂來捏泥人的膀子和腿(B段音樂)。

(4)兩個小朋友玩《捏泥人》的遊戲。

現在我們捏大力士,男孩子變油泥,女孩子站在男孩子的身後。

教師:我剛纔看見小泥匠團捏泥人頭的時候,泥人還隨着音樂搖動頭真好看,小泥匠畫眼睛、嘴巴的時候泥人眼睛、嘴巴還有節奏地動呢。

(5)再玩一次遊戲。

教師:我用相機把泥人和小泥匠拍下來。

3、創造新的泥人造型,玩《捏泥人》遊戲

(1)玩捏泥人的遊戲(捏不同造型的泥人)

教師:我們除了捏大力士還想捏什麼?兩個人輕輕地商量一下,別讓別人聽見,給大家一個驚喜。

男孩子找一個空地方做造型,女孩子看一看,記住了嗎?

(2) 女孩子當油泥,男孩子小泥匠,女孩子做造型,男孩子看一看,記住了嗎?

4、想看一看你們捏的泥人嗎?

今天我們聽了《喜洋洋》的音樂,而且還跟着音樂玩了《捏泥人》的遊戲,我們除了捏大力士、……,今後還可以捏許多不同造型的泥人呢!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以喜慶的樂曲貫穿始終,增強了活動氛圍。活動一開始我引導幼兒說說做做捏泥人的動作,爲下面做遊戲做了鋪墊。在引導幼兒聽音樂做捏泥人的動作時,幼兒的動作比較單調,可能是女生多的原因,有點受拘束。幼兒兩兩合作的環節是活動高潮,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