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集錦8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集錦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6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集錦8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快的情緒,初步學習用兩個聲部進行演唱歌曲。

2、在圖譜的幫助下演唱歌曲。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圖譜。

活動過程:

一、練聲。

“孩子們,讓我們先來亮一亮咱們的嗓子吧!”

二、學習歌曲。

1、欣賞教師範唱,瞭解歌曲與內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好聽嗎?”“這首歌曲比較輕快,非常的好聽。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圖。

2、再次欣賞教師範唱。

“再來仔細地聽一聽,聽聽歌曲裏唱了什麼?”

根據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圖譜,放於黑板。

3、擺放圖譜。

“誰來把這些圖譜根據歌曲擺一擺?”擺得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4、看圖完整演唱第一聲部,將歌詞與圖譜匹配。

“讓我們看着圖譜跟着老師輕輕地來唱一唱。”

三、練習兩個聲部。

1、討論、瞭解第二聲部演唱的位置。

“老師這兒還有一些小圖譜,爲了使歌曲更好聽,我們還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圖譜,放在哪兒呢?”

“不僅要唱大圖譜,還要唱小圖譜,小圖譜怎麼唱呢?”

2、教師唱第一聲部,並用體態提示幼兒演唱第二聲部。

“我們來試一試唱這首歌,你們唱大圖譜,我來唱小圖譜。”

3、將幼兒分成兩個聲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時候,我們要一邊唱歌,一邊聽別人的聲音,和別人的聲音和諧一致就好聽了。”

四、活動結束。

“我們把這麼好聽的歌去唱給弟弟妹妹們聽聽吧!”

活動反思:

1、圖譜與歌曲的結合。

在活動前,我準備了背景圖、大圖譜以及小圖譜,活動中,我先利用大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一聲部,在用小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二聲部,吸引、調動孩子來參與活動,並通過擺一擺、看一看,使孩子們從中理解了歌詞,記憶了歌曲。

2、動作與歌曲的結合。

由於孩子是初次嘗試演唱兩聲部的歌曲,對於第二聲部的切入,孩子們不能很好地把握節奏,所以在活動中我利用肢體動作來提示孩子,被分成兩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揮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動流程層層遞進,過渡流暢。

用《摘蘋果》的曲調來唱《摘草莓》練聲,從兩聲部練聲到學習新歌,再加入第二聲部,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過渡時,緊接練聲時的情景銜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來引出新歌,引出老師的範唱。在出示大圖譜時,由於每張大圖譜上有兩句歌詞,所以範唱完讓孩子說,當孩子說出一句的時候,我會追問與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風輕輕吹,還有什麼在飛?”“什麼在風中飄香味?”“一顆顆紅草莓好象什麼?唱了幾次?”等等語句組織得很自然、流暢。

當然,“有完美的教案,沒有完美的課堂。”課堂是活的,總會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說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這個活動中,讓孩子擺大圖譜的時間控制得再短一點,再緊湊一些,在請兩三個孩子擺完後,我就可以清唱來糾正孩子擺放的對錯與否。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用心聽音樂,根據音樂的節拍,節奏速度,力度,音的高低做動作,辨別C大調的各音,訓練聽覺。

2、正確地使用節奏樂器,會用相應的樂器演奏打擊樂,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3、通過視唱、打節奏,掌握彈奏方法,練習彈奏曲子,激發幼兒的興趣,體驗集體演奏的快樂。

4、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能聽着音樂遊戲。

5、通過教師講解舞蹈動作學會跳。

活動準備:

1、語言節奏譜一張

2、打擊樂器數個

3、打擊樂譜一張

4、樂譜表一張

5、電鋼琴數臺

活動過程:

1、《律動》進場,

1)老師發口令:“小兵們準備出發”幼兒“是”在進行曲的音樂伴奏下有精神地走步。

2)音樂變弱:幼兒輕輕走路,老師按音樂的節奏輕聲說:

××××О,××××О

發現敵人 , 認真偵察!幼兒彎腰半蹲着輕輕地走,手做持槍狀邊走邊做尋找狀進行偵察。

3)音樂變高(高音區)幼兒挺胸擡頭走路,老師發令:

××××, ×Ο×Ο ×Ο ×Ο

準備射擊!幼兒做向天空射擊打槍狀,嘴裏發出: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欣賞理解歌曲內容,學習小樹葉勇敢的精神。

2、啓發幼兒根據自己對歌詞的理解,學習用不同的歌聲表現歌曲。

3、學習用多種形式演唱歌曲,表現歌曲。

4、豐富詞彙:勇敢,並鼓勵幼兒用“勇敢”造句。

[活動準備]

小樹葉一枚 磁帶錄音機

[活動流程]

1、師幼談話,激發興趣:

師:“今天早上在來幼兒園的路上,我撿到了一件東西,並把它夾在了書裏。你們猜一猜會是什麼呢?”

2、鼓勵幼兒大膽猜想。

3、出示小樹葉,師:知道它是從哪裏來的嗎?(從樹上落下來的)它爲什麼要離開樹媽媽?(秋天到了,天氣越來越冷了,爲了減少樹媽媽水分的蒸發,所以小樹葉才離開媽媽)秋風一吹,小樹葉會怎麼樣?(飄、跳舞)它會怎麼飄呢?誰來學一學?它會飄向哪裏?你來猜猜看!(地上、花園、馬路、屋子......)

4、幼兒欣賞第一段音樂。

師:小樹葉飄向了哪裏呢?讓我們一起靜靜的聽一聽,音樂會告訴我們的!

交流:你從音樂中聽到了什麼?還有呢?那你們有沒有聽到小樹葉說話?它會說什麼話?(幼兒猜想)我們來認真的聽一聽,它是不是這樣說的!

5、幼兒欣賞第二段音樂

交流:你聽到了什麼?小樹葉是怎麼說的?誰能學一學?歌曲中用了一個好聽的詞語――勇敢,你覺得勇敢是什麼意思?對!勇敢就是什麼也不害怕(有勇氣、有膽量)的意思。(說的真好,簡直就是勇敢的小樹葉)

過渡:剛纔我們從音樂中聽到了許多,不知道除了剛纔聽到的,小朋友還能聽到什麼,想到什麼?這一次我們一起閉上眼睛仔細聽!

6、欣賞音樂,引導幼兒感受音樂。

交流:你從音樂中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7、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

師:小朋友聽的很認真,想的很豐富,如果用我們的身體動作把他們都表現出來,不知道美不美?讓我們來勇敢的試試吧!

小結:我覺得小朋友都很棒,你們覺得呢?你感覺這首歌曲是非常緩慢的還是很歡快的?

8、引導幼兒用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師:剛纔在跳舞的時候,我發現有的小朋友已經能跟着錄音機演唱了,你們能行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唱歌時一定注意要保護自己的嗓子,用好聽的聲音來唱。

9、幼兒演唱歌曲

師:現在老師給你們提出更高的要求,相信你們一定能做到,那就是一邊表演一邊演唱歌曲,你們行嗎?就看你們的了!加油!

10、教師評價

師:大家都表現的不錯,讓我們坐下來休息一下吧。

[活動延伸]

你們知道我爲什麼要把小樹葉夾到書裏嗎?樹葉夾在書裏面,就有了新的用途,新的名字――叫書籤。它的作用就是能幫助我們的找到想找的那一頁。你們想不想也有一片樹葉做的書籤呢?讓我們一起到院子裏面,揀樹葉來做書籤吧!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一、遊戲綜述

中國民間故事《馬蘭花》以擬人化的手法賦予動物和花草不同的個性,讓勤勞和善良戰勝懶惰和邪惡。故事中人物特點鮮明,表演色彩濃郁,正面形象的代表有馬郎、小蘭、小鳥,反面形象的代表有大蘭、老貓、狼,兩組形象具有強烈的對比性和明確的教育意義。幼兒同情小蘭的悲慘遭遇,憎恨大蘭的懶惰和老貓與狼的貪婪,特別是對“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兒在說話,請你現在就開花!”這句經典的臺詞不僅是朗朗上口,而且對其中所表達的勇敢、善良、勤勞等內涵銘記在心。

幼兒經過小班和中班的多次表演學習,有了一定的表演基礎,對錶演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幼兒聽過《馬蘭花》這個故事以後,立刻被故事內容和情節深深地感染了,他們躍躍欲試,產生了表演的衝動,於是我們排演了兒童劇《馬蘭花》。

二、遊戲網絡

三、遊戲準備

(一)經驗準備

1.幼兒會複述故事《馬蘭花》,瞭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

2.幼兒會唱黃梅戲《對花》和表演舞蹈《歡慶》、《美麗的家園》,爲兒童劇表演做準備。

3.瞭解各種動物的典型特徵,學習通過特定的動作來表現不同角色的特點。

(二)遊戲資源

1.創設場景,準備道具。

(1)場景:樹林。

(2)道具:馬蘭花、竹簍1個、樹枝若干。

2.選配音樂。

(1)《美麗的家園>(選自小天鵝幼兒園大型歌舞劇《綠色家園》):用於第一、五場“花”和“草”上場。

(2)“兇狠、狡猾”的重金屬音樂:用於老貓等第二、四、六場上場。

(3)黃梅戲《對花》:用於第三場小蘭和馬郎的對唱。

(4)《歡慶》中國風格的民樂):用於第六場結束。

(三)家庭與社區

1.家長爲幼兒提供一些經典的童話故事書,幫助幼兒瞭解相關知識,豐富直觀經驗。

2.家長爲幼兒的表演遊戲提供廢舊材料和半成品,並與幼兒共同設計和製作道具。

四、遊戲提示

1、到了大班,由於表演情節的增加,表演劇情之間的銜接變成了重點,如果銜接不好,就會出現冷場的現象,從而直接影響表演的氛圍。因此,在場與場的銜接環節,教師都會根據劇情播放相應的音樂,一方面提示相關的幼兒上場.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表演的趣味性。

2、在表演中,教師讓每個幼兒都參與活動,因幼兒的個體差異造成其表現也各不相同。能力強的幼兒表演的慾望和表現力都比較強,但個別膽小的幼兒卻缺乏單獨表演的能力。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讓膽小的幼兒進行羣體表演。比如表演花草或者一羣小鳥,讓他們在羣體表演中大膽地說出臺詞,做出動作,這樣在滿足幼兒表演慾望的同時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3、在遊戲中出現了反面角色,有的幼兒不願嘗試,總認爲自己表演了反面角色,生活中自己就成了反面人物。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首先應尊重幼兒的選擇,對大膽表演艟赫篇瞄;兒童劇表演

反面角色的幼兒進行鼓勵表揚,讓幼兒在評價的時候談自己的感受,並介紹一些我國因扮演反面角色而大獲成功的優秀表演藝術家的故事,同時請家長幫助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讓幼兒逐漸在心理上得到認同和接受,願意表演反面的角色。

歌曲《歡樂頌》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以及歌唱活動帶來的快樂。

2.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以及節奏感。

3.引導幼兒用自然好聽的聲音大膽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1.圖片:白雲,藍天。

2.圖譜、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觀看圖片:白雲、太陽

教師:小朋友們看,圖片上有什麼?天多藍呀高高的在上面,誰來了?又有誰來了?

多美的畫面呀,藍天高高,白雲飄飄,太陽公公在微笑。這麼美,我們來一起說一下。

過渡語:我們看到的這些美景,還有一首好聽的歌呢,就表現了歡樂、高興的心情,名字就叫“歡樂頌”。

請小朋友快速的找一把椅子坐下,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二、展開

1.課件欣賞歌曲(播歌詞音樂,放課件)

教師:歌裏都唱了些什麼?是不是咱們剛纔看見的美景呀?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利用圖譜朗誦歌詞

教師:小朋友說的可真好,現在我就來演唱一遍這首“歡樂頌”送給大家。

3.教師表演唱(放伴奏)

4.看課件,師生唱(放伴奏,點課件)

教師:剛纔我看到有的小朋友都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師一起唱起來了,讓我們看着大屏幕一起來唱一唱。

老師唱得大聲一點,小朋友可以小聲一點。

你們第一遍就唱得這麼好,真不錯,相信再唱一遍時,小朋友的聲音一定會更加宏亮、好聽,對不對?

5.教師指揮,幼兒唱(放伴奏)

教師:小朋友,你們唱得太好聽了,我覺得咱們都可以組成一個合唱團了,我來當指揮,你們就是合唱團的演員,好不好?

那一會我們唱得時候,大家一定要看我的指揮,我的手動作小,小朋友就小聲唱,我的手動作大,小朋友就大聲唱,咱們來試試好不好。

過渡語:小朋友可真棒,都會用大小聲表現歌曲了,你們知道嗎?不僅你們喜歡唱,大人也喜歡唱,咱們看看他們是怎麼唱的!

6.觀看“歡樂頌”視頻(放視頻)

引導語:歡樂頌這首樂曲,是一首世界名曲,是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創作的,每當人們高興快樂的時候,或是歡慶重大節日時,人們都會唱起這首歌,表達自己快樂的心情,寄託美好的祝福。

7.小結(放歌詞音樂)

教師:小朋友,咱們就把歡樂頌這首歌,拍成一個精彩的節目,表演給全園的老師和小朋友,好不好?

音樂活動設計:懶惰蟲和勤快人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學唱歌曲,感受和表現歌唱中的弱起節奏。

2、藉助歌唱,動作表演和人際交流,體驗和表現歌曲中的幽默。

3、大膽仿編歌詞,產生對“懶惰蟲”的否定情緒,知道要做勤勞的孩子。

活動準備:歌曲的圖譜、一些幼兒勞動的圖片若干、歌名

活動重點:能用詼諧有趣的的情緒、動作表現歌曲

活動難點:根據歌詞內容能用不同情緒、節奏等表現歌曲。

活動過程:

一、進場律動《趕小鳥》——入座律動

二、創設情境,引出懶惰蟲的形象。(佈置好亂糟糟的場景)

師:這是怎麼了?伸出我們勤快的小手,來整理一下吧!

這裏剛纔還好好的,怎麼一下子變成這樣了呢?一定有個懶惰蟲,讓我來找找吧!

二、幼兒初步感受歌曲。

1、教師清唱二遍,邊唱邊逐個指點幼兒,點到最後一幼兒問:“你是不是懶惰蟲?”

2、引出歌曲的圖譜。

師:看來這個懶惰蟲不是你們,那是誰呢?她藏在哪裏呢?……哦,找到了,原來在這裏呢!

三、看圖譜學唱歌曲

1、出示圖譜,清唱歌曲一遍

提問:歌曲裏唱了些什麼?(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用歌聲迴應)

2、我再來唱一遍,你們仔細聽一聽,然後告訴我聽了這首歌心裏有什麼樣的感覺?

(教師用肢體語言,邊唱邊表演有趣的動作)

提問:誰來告訴我你聽了這歌,心裏有什麼樣的感覺呢?(有點滑稽、好笑、幽默、有趣)

3、幼兒看圖譜學唱

4、看譜慢速唱一遍(懶惰蟲很懶,我們唱懶惰蟲的時候應該快些還是慢些呢)

5、邊表演邊唱,選擇幼兒自己創造的動作來演(我們一起來表演一下這個懶惰蟲吧!)

四、學習創編歌詞:

1、提問:你是懶惰蟲嗎?那你在家會幫爸爸媽媽做什麼呢?幼兒自由回答:

2、嘗試創編第二段:我是勤快人

(教師選擇幼兒的一種回答,出示圖譜)

看圖譜跟唱:

師:剛纔×××說,她會洗手帕,我覺得她是個勤快的人,我要來唱唱最這個勤快人。

×××小朋友還會掃地,我們也來唱一唱會掃地的勤快人吧。

邊動作邊唱

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做一做這些勤快人吧。

3、幼兒創編、表演

師:除了洗衣服、掃地,你還會做些什麼?讓幼兒嘗試把說的唱進歌曲裏。

●選一名幼兒嘗試:我會擦桌子,我會擦桌子,我把桌子擦乾淨。(我會自己擦桌子)

●你還會做什麼能幹的事,直接把它唱出來吧(個別幼兒——集體跟學——上來表演)

五、完整歌唱,用不同情緒、動作表現歌曲。

1、大家可真能幹,本來這首歌是唱懶惰蟲的,我們又給它編了第二段“勤快人”,那我們就把這首歌取個《懶惰蟲和勤快人》的名字吧(出示歌名)

2、一起把兩段連起來唱一唱,隨琴聲完整唱一遍。

懶惰蟲和勤快人是完全不同的人,我們怎麼樣唱才能表現出他們的不一樣呢?(懶惰蟲:唱的慢一些,懶散一些、滑稽一些;勤快人:唱的快些、有力些、高興點)

3、集體表演:

(1)要求前奏做簡單的動作,隨音樂一起表演(提示:表現出不同的速度和表情,第二段根據要求動作做)

(2)繼續遊戲:教師用動作告訴幼兒第二段唱什麼。

(3)邀請爸爸媽媽、客人老師一起表演。

大班音樂韻律教案:遇見舞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念兒歌,瞭解各季節常開的花,對植物開花的現象比較感興趣。

2、能說出自己喜歡的花的特徵,能用比較恰當的語言對花進行描述豐富詞彙。

3、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4、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5、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觀看各種各樣的花。

2、常見各季的花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回憶看到過的花。

1、教師提問:你見過什麼花?它們是什麼樣子的?你最喜歡什麼花?爲什麼?

2、說一說四季的花,啓發幼兒回憶: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各有什麼樣子的花開放?

二、學念兒歌,瞭解各個季節開的花。

1、鼓勵幼兒大膽地提出有關花的問題,教師作出解答或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導語:現在啊,老師這裏啊,有一首兒歌,兒歌裏面就講到了一年四季開的花,你們想知道嗎?

(1)教師念兒歌,引導幼兒提問。教師做出解答或者引導幼兒討論。

(2)教師再次念兒歌提問:在這首兒歌當中你有什麼聽不懂的地方需要老師其他小朋友來幫助你呢?(如兒歌中的紅豔豔、笑盈盈等詞彙)

(3)幼兒一起學念兒歌,對兒歌產生興趣。

根據兒歌中的月份在黑板上出示相應的花,供幼兒記憶。

(4)進行分組練習兒歌,使幼兒熟練兒歌。

三、活動結束:

活動後請小朋友看的相關花的圖片,請幼兒念念《花開歌》。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教學設想:

聲音的長短是通過一些音樂活動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長短。我認爲在音樂教學中應該做到:音樂與律動的結合、音樂與生活實際的結合,不僅有利於音樂教學的完成,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鍛鍊兒童的表演能力,也是全面提高兒童的音樂素質和審美能力的好辦法。

在教學本課時,先播放動物嬉戲的錄象,讓兒童通過看、聽、模仿他們的聲音和動作,初步感受聲音是有長有短的。在此基礎上,讓兒童進行二聲部、三聲部的組合練習,體驗多聲部節奏的和諧美,然後讓兒童用“×—、×、××”這三個節奏型說話,培養兒童創造節奏的能力。最後播放一段2/4拍音樂,讓兒童用打擊樂器或肢體語言表現本歌曲中的.“×—、×、××”。

教學目標:

1.通過音樂活動,讓兒童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時值的不同。

2.會用三角鐵、響板、碰鈴、鈴鼓等打擊樂器,及肢體語言等方式表現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3.讓兒童感受、體驗多聲部節奏的和諧美,培養兒童穩定的節奏感。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藉助小圖譜記憶歌詞,學唱歌曲。

教學過程:

一、看一看、聽一聽、仿一仿

1.課件呈現動物嬉戲的錄象。

要求:欣賞完後,讓兒童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並模仿一下。

【通過欣賞兒童喜歡的各種小動物,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

2.讓兒童模仿自己所看到動物的聲音和形態。

(1)指聲表演。

(2)集體表演。

【給兒童模仿的空間,是讓他們參與學習的過程。首先,調動了兒童自主探索的慾望,其次,讓兒童瞭解到各種動物發出的聲音是有長短的,初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時值】

3.整理兒童在錄象中收集到的聲音,如:

小鴨:嘎嘎小貓;喵—小狗:汪汪汪

小雞:嘰嘰嘰嘰青蛙:呱—小羊:咩咩……

4.兒童用不同方式表現這些聲音的節奏。比一比,誰表現的方式多。

【在活動中,兒童的表現方式有很多,如:①模仿叫聲②拍手、拍腿、拍肩③跺腳④體態律動(跳躍、跑跑、走、舞蹈動作等)⑤捻指⑥嘴打梆子⑦“嗒”式讀譜法……】

二、談一談、議一議、仿一仿

1.讓兒童收集並模仿生活中的聲音和動作。

2.兒童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聲音和動作:

泉水:叮咚

火車:嗚…嗚…卡嚓卡嚓

大鐘:當—

汽車:嘀—

鬧鐘:嘀嗒嘀嗒

牛:哞—

老鼠:吱吱吱吱

心臟跳動:咚咚

釘釘子:叮噹叮噹

獅子:吼—

小兔:蹦蹦跳

【通過收集自己所熟悉的聲音或動作,並按節奏模仿出來,進一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長短】

3.節奏組合表演

(1)師引導:誰能用剛纔收集的火車的聲音來表演火車開來的聲音?

(2)兒童自由組合表演,教師給予指導。

(3)請表演好的兒童表演展示給大家看,並給予獎勵。

鳴笛聲‖嗚嗚︱嗚嗚︱嗚嗚︱

車輪聲‖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

【獎勵提高了兒童的積極性,讓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4.以小組爲單位,邊聽《火車開了》邊模仿鳴笛聲和車輪聲。(可以用聲音,也可以律動)

5.兒童分小組合作表演其他聲音和動作的組合,教師指導。

(兒童邊表演,邊播放歌曲《在動物園裏》,既培養了兒童穩定的節奏感,又熟悉了歌曲《在動物園裏》,爲下一節教學這首歌曲奠定了基礎。)

①小鴨:嘎嘎小雞:嘰嘰嘰嘰

②錘子:咚咚釘釘子:叮噹叮噹

……

6.教師引導兒童由二聲部逐漸過渡到三聲部:

①小貓:喵—小羊:咩咩老鼠:吱吱吱吱

②大鐘:當—鈴聲:叮呤鬧鐘:嘀嗒嘀嗒

③風:呼—泉水:叮咚樹葉:嘩啦嘩啦

④獅子:吼—青蛙:呱呱小兔:蹦蹦跳跳

……

7.分組表演,比一比,哪組配合最默契,表演的種類多,節奏穩定。評獎激勵,自評、互評。

(邊表演,邊播放歌曲《在動物園裏》)

【通過實踐活動,讓兒童親身體驗了多聲部節奏的和諧美。這樣,不僅兒童學得輕鬆,而且培養了兒童的合作能力。】

三、創造節奏。

1.用“×—、×、××”三個節奏型說話。

(1)師示範:小白兔︱跳跳跳︱

(2)兒童創造:如:

①老師︱早上好︱

②小妹妹︱真漂亮│

③哎—︱你在︱哪裏︱

④趙麗君│……

比一比,誰創造的有新意。

【語言本身就有生動、豐富而美妙的節奏,結合語言,提取節奏對兒童來說易於理解,易於掌握。】

2.三角鐵、響板、碰鈴、鈴鼓等打擊樂演奏“×—、×、××”

(1)認識打擊樂三角鐵、響板、碰鈴、鈴鼓。

(2)讓兒童嘗試演奏,瞭解其音色,同時教師規範其演奏姿勢。

(3)嘗試用打擊樂演奏前面所創編的節奏。

3.播放《在動物園裏》,兒童用打擊樂演奏歌曲中的“×—、×、××”節奏,也可律動,如:跑跑走,或蹦蹦停、拍手等。

【用打擊樂表現“×—、×、××”,既激發了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兒童分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能力。】

四、在兒童的歡呼聲中結束新課。

教學反思:

本節課課堂氣氛活躍,兒童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高,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反思這節課,做到了以下幾方面:

1.師生關係平等和諧。

教師以與兒童平等的身份參加活動,通過引導,發揮主導作用,和兒童共同探索知識,和他們親切交流。在這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中,兒童敢於大膽探索創新,敢於大膽表現自己。比如:讓兒童收集自己所聽到的聲音,並模仿,他們都積極開動腦筋,爭先恐後地向大家展示。

這樣,一方面活躍了課堂氣氛,另一方面激發了兒童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創新能力。

2.讓兒童通過親身實踐,主動學習音樂。

奧爾夫認爲:元素性音樂教育是一種人們必須自己參與的音樂,人們不是作爲聽衆,而是參與者。讓兒童收集自己熟悉的聲音,通過自己的各種器官表現這些聲音的節奏,並用自己的語言去創編節奏,讓兒童瞭解到,原來動物的叫聲有節奏,我們的語言也有節奏,從而把複雜而枯燥的節奏變得簡單而有趣。這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通過親身實踐輕鬆地獲得音樂知識。

3.變“枯燥”的知識傳授爲“有趣”的知識探索。

如果用傳統地教學思想和方法,就是直接告訴兒童“×—、×、××”節奏型的名稱和時值。實踐證明,兒童對這種學習音樂理論知識的方法毫無興趣。但這節課是讓兒童自己收集和模仿各種聲音和動作,並應用“×—、×、××”這三個節奏型說話,然後從聲音中、動作中、語言中形成“×—、×、××”的節奏概念。這樣,既激活了兒童的思維,調動了兒童主動參與探索知識的積極性,體驗了獲得成功的喜悅,也培養了兒童創造節奏和感受節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趣味教學,讓兒童感受到音樂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感受到學習音樂理論是件簡單而有趣的事。

4.培養了兒童的創造能力。

在教學中,無論是讀節奏還是用體態律動表現節奏,或是創編節奏,都注重激發兒童的即興發揮能力和想象力,發展兒童的創造能力。

當然,本節課也存在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本人將拓寬自己的視野,拓寬兒童的思維,將課改精神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末。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 通過鼓上的小米粒感知物體振動的幅度和頻率。

2、 感知音樂中強弱、快慢的變化並用肢體表現。

活動準備:

小米粒、音樂磁帶、小鼓。

活動過程:

一、 跟着鼓唱歌。

1、 小鼓是怎樣發出聲音的?

2、 教師用鼓槌敲擊小鼓。請幼兒跟着鼓槌唱歌。教師有節奏地敲鼓,幼兒用象聲詞“咚”唱出鼓的節奏

二、 鼓的聲音哪裏來。

1、 鼓的聲音是振動發出來的,那麼我們怎樣才能看到鼓在振動呢?

2、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出示米粒,介紹鼓上的小米粒受到振動就會跳舞。

3、教師邊演示邊講解: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輕,米粒跳得低

三、 跳舞的小米粒。

1、 教師邊唱歌曲邊敲鼓。

問:鼓上的小米粒是怎麼跳舞的?

小鼓敲得響,米粒怎樣?

小鼓敲得輕呢?

2、幼兒跟着音樂節奏打節拍

3、幼兒試着跟唱歌曲

四、遊戲:我是鼓,你是米粒。

地板代表鼓,全體幼兒蹲在“鼓”上,個別幼兒扮演敲鼓的人,部分幼兒扮演米粒,邊遊戲邊唱。敲鼓的人用腳跺地板,或快或慢,或重或輕,扮演米粒的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直觀地感知振動與發生的關係,幼兒的參與積極性較高,他們在活動中游戲、表演、創編,展現出了自信心。這次活動給幼兒提供了自由表現機會,“小米粒”在舞蹈時既有節奏,而且表演很豐富、很多樣化,孩子們用自己的想法展現出不同的小米粒舞蹈情景。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意圖:

音樂是人類生活的反映,人們用音樂抒發情感,用音樂愉悅生活,音樂能帶給人們美感。音樂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維、發展語言、豐富想象 的作用,可以促進幼兒智慧發展;音樂有調節情緒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徵能給幼兒增添興奮 情緒的積極動力;音樂有審美功能,能給予幼兒美的享受,美的音樂能夠使幼兒情緒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動。萌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

活動目標:

1、用優美的歌聲表達小鳥和樹之間的情感。

2、用歡快和哀傷的情緒唱同一首歌。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熟悉歌曲旋律,爲歌曲創編動作。

5、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小鳥給大樹唱歌

在《去年的樹》這個故事中,樹最愛聽小鳥唱歌了,你們想聽嗎?

播放音樂,完整欣賞。

小鳥對樹說了什麼?你覺得好聽嗎?從哪裏看出小鳥和大樹是最好的朋友?

二、學小鳥唱歌。

1. 幼兒跟教師按歌詞的節奏念歌詞1~2遍。

2.老師清唱歌曲,幼兒輕輕哼唱1~2遍。

3、再次完整欣賞歌曲。

用抒情優美的聲音唱出小鳥和樹之間真摯的情感。

幼兒完整演唱歌曲,引導幼兒用歡快和哀傷兩種不同的情緒演唱這首歌曲,嘗試1~2遍。小鳥和大樹在一起的時候,每天站在枝頭給大樹唱歌,那個時候它心裏怎麼樣?(很高興的)我們用和高興的心。情演唱一次這首歌。小鳥不見了大樹這個時候它的心裏又怎麼樣?(很難受)我們用這樣的心情也來演唱一次這首歌曲。小鳥看到樹變成火柴時,是用什麼樣的聲音給樹朋友唱歌的?(用哀傷的情緒演唱。)

幼兒分角色演唱,一半幼兒扮演樹,一半幼兒扮演小鳥。

互相角色對換。

附《唱給樹的歌》歌譜:

1=B 6/8抒情地

6 5 5 6 5 | 4 3 2 1 0 |6 5 5 6 5 |4 3 2 5 0 | 1 1 2 1 0|

親愛的樹兒 我的朋友, 聽我來唱首 好聽的歌, 啦啦啦啦

請接收我的 美好祝福, 讓我們一起 唱這首歌, 啦啦啦啦

6 6 7 6 0| 6 5 5 6 5 |4 3 2 10 ||6 5 5 6 5 |7 6 5 10||

啦啦啦啦 聽我來唱首 好聽的歌. 讓我們一起 唱這首歌。

啦啦啦啦 讓我 們一起 唱這首歌。

活動延伸:

回家後請爸爸媽媽陪同練習。

活動反思:

歌曲《唱給樹的歌》是一首情感豐富的擬人化的歌曲,充滿了童趣。幼兒在聽聽、唱唱、中充分感受歌曲優美、活潑的旋律。整個活動幼兒都在輕鬆、自然、愉快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參與着,體會歌曲中的情感,培養了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活動中教師投入的表現,孩子們才能收到感染和同化,真正的投入到歌曲中,從而達到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