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合九篇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合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合九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有感情地對唱歌曲,並愉快地參與遊戲。

2.熟悉同伴名字,初步學習有禮貌地交往。

活動準備:

小猴及小熊的貼絨、布偶、頭飾若干,節奏卡等。

活動過程:

一、練習節奏

1.請小朋友聽老師拍節奏,猜猜是什麼小動物來了。

2.出示貼絨小猴及節奏卡(××1×××一1)。小猴是按這個節奏跳出來的:“小猴,跳跳跳。”

3.出示貼絨小熊,引導幼兒按節奏說“小熊,走走走”。

(這個環節重點練習節奏。貼絨小猴、小熊隨着節奏在節奏卡上跳躍,能使幼兒獲得直觀印象,自覺把歌詞與節奏聯繫起來,爲後面學習歌曲打下基礎。)

二、欣賞歌曲

1.咦!小猴、小熊怎麼豎起了耳朵?它們聽到什麼聲音了嗎?

2.兩位教師分別扮小猴、小熊對唱,幼兒完整欣賞。

3.這首歌幾個人唱?和其他歌曲有什麼不一樣?

(教師神祕的表情和口吻很快把幼兒的興趣調動了起來。兩位教師的表演使幼兒很好地理解了什麼是對唱。)

三、學唱歌曲

1.幼兒分句學唱一遍,重點練習“你是×××”這一句。(爲使幼兒準確地掌握旋律,教師教唱時採用單手旋律伴奏。)

2.幼兒整首跟唱兩遍。教師提示幼兒最後一句要唱得輕巧、跳躍,表達高興的心情。(整首跟唱時每次都替換填入幼兒的名字,能保持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良好的情緒體驗。)

四、師幼遊戲

1.教師扮客人敲門,幼兒扮主人,師幼對唱。

2.師幼互換角色對唱。

3.請幾名聲音較響亮的幼兒扮客人,與全班幼兒對唱。教師伴奏,並用眼神、手勢提示。(表演時,客人與主人不同的空間位置較易使幼兒分清角色,多樣的對唱方式,再加上教師眼神、手勢的提示,能使幼兒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

五、表演布偶

1.小猴和小熊聽了這麼久,也學會了,我們來看他們表演好嗎?(當幼兒感到疲勞時,布偶表演能再次引起幼兒的注意,並使他們在欣賞中得到休息。)

2.小熊請小猴進屋後還可以怎樣招待客人?(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即興用布偶表演。)

(教師設計提問並根據幼兒的回答即興表演,既給了幼兒聯繫生活經驗、積極思維的機會,又豐富、擴展了幼兒的交往經驗。)

六、集體表演

1.一半幼兒扮小猴,一半幼兒扮小熊邊對唱邊表演,兩個教師也各扮一種角色,與幼兒一同遊戲。

[page_break]

2.視幼兒興趣,鼓勵幼兒互換角色再次表演。(爲了避免幼兒在集體對唱時混淆角色,兩個教師各扮一種角色與幼兒一同遊戲。教師事先按“一猴一熊”的規律投放頭飾,並以兩把椅子爲一單位進行擺放,使幼兒能很快和身邊的夥伴結成對子,且有一定的活動空間,保證了遊戲的順利進行。)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會模仿動作並能躲避追逐

重點難點:

會模仿動作並能躲避追逐

活動準備:

《一隻小老鼠》

2.寬敞的活動場地

活動過程:

、先慢慢地念一遍歌詞,並配合做動作,表情要誇張,請寶寶欣賞。

二、邊唱歌曲邊做動作,鼓勵寶寶跟着一起模仿小老鼠和老貓的動作。

三、播放CD,請配班老師扮演老鼠媽媽,老師扮演老貓,邊唱歌曲邊玩老貓抓老鼠的遊戲。

1.開始幾遍可以不抓住“小老鼠”,待寶寶熟悉遊戲的玩法後再抓住他們。

2.注意變換從不同的方向抓小老鼠,如慢慢走、停下來、快跑等,以增加遊戲的趣味性。

四、帶着寶寶做放鬆活動。

師:小老鼠跑得好快,老貓抓不到,要回家休息了。小老鼠也該回家啦!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理解四肢概念,探索身體動作的各種可能性。(重點)

2、幼兒結合音樂,能聽指令練習“幾肢着地”。(難點)

3、培養幼兒合作,互相幫助的意識並體驗音樂遊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CD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幾肢着地》,進入活動場所(幼兒初次聽音樂,感覺音樂的休止時,停止行走。)師用“WU”在音樂的休止處發出音階的下滑行,上滑行。

二、基本部分。

導入遊戲:我來問,你來說。

師:現在小朋友們和何老師玩遊戲,我來問,你來說。

師:我的小朋友告訴我,你的小手在哪裏?

幼:何老師,我的小手在這裏。

師:小朋友告訴我你的小腳在哪裏?

幼:何老師,我的小腳在這裏。

師:小朋友告訴我,你的胳膊在哪裏?

幼:何老師,我的胳膊在這裏。

師:小朋友告訴我,你的小腿在哪裏?

幼:何老師,我的腿在這裏。

師:還記得何老師告訴過小朋友們,我們的胳膊和腿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麼?

幼:四肢

師:我們的胳膊和腿有一個名字叫:四肢。

三、大肌肉活動《幾肢着地》。

1、遊戲:我來說,你來做

幼兒通過“一肢着地”到“無肢着地”,教師通過語言和肢體動作啓發孩子們探索、創造符合要求的身體動作的可能性。

師:小朋友現在何老師一起活動活動我們的四肢吧。

2、請幼兒倆倆合作,進行遊戲“幾肢着地”。

3、播放音樂:請孩子們通過“行走”和“停止”感知樂句(樂句的休止處)

4、幼兒聽音樂,在樂句休止前的地方教師提出“幾肢着地”,請幼兒們在樂句的休止時創編相應的動作。

5、請幼兒倆倆合作,進行遊戲“幾肢着地”。(培養幼兒的合作互相幫助的意識)

此處根據孩子的做的情況,進行反覆遊戲。

四、結束活動:遊戲歌曲《小跳蚤》。

師:我們的四肢活動了這麼長時間,現在小朋友們何老師一起用我們的小手給四肢按摩按摩吧!(播放音樂《小跳蚤》)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嘗試輪唱。

2、體驗歌曲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田鼠弟弟沒起牀。

1、田鼠弟弟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來,我們怎樣幫助他?

2、我們來學唱歌《快起牀》,唱給田鼠弟弟聽。

二、弟弟,起牀吧。

1、教師完整演唱一遍,幼兒輕聲跟唱。

2、歌曲裏唱了什麼?用什麼樣的歌詞勸弟弟起牀?

3、、朗誦歌詞,教師範唱,幼兒跟唱。

4、重點學唱:鍾兒已經敲響這句。

5、整演唱歌曲。

三、弟弟,快快起牀。

1、田鼠弟弟起牀磨磨蹭蹭的。我們來學習輪唱,用輪唱的方法讓田鼠弟弟別磨蹭,快起牀。

2、教師介紹輪唱的方法:一個聲部先開始,結束時重複最後一句。

3、幼兒嘗試輪唱。

4、提醒幼兒注意輪唱中的問題,集體練習。

5、學會這首歌,我們就可以唱着這首歌去催別人快起牀了。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激發對幼兒園生活的依戀及爭做一名小學生的願望。

2、唱出三拍子的強弱特點,唱準附點音符。

二、活動準備:

1、有回憶、討論並學習畢業獻詞的基礎。

2、配套磁帶或CD。

三、活動過程:

1、引發孩子學歌的願望。

師:小朋友要從幼兒園畢業了,我們可以朗誦詩歌、表演節目,也可以唱一首歌表達自己的感情……

2、初步感受歌曲旋律,理解歌詞內容。

(1)老師有感情地彈奏歌曲曲調1~2遍,讓幼兒感受歌曲三拍子的旋律,並鼓勵幼兒用拍手錶現歌曲節奏。

(2)老師範唱,幼兒理解並朗誦歌詞。

師:歌裏唱了些什麼呢?

(3)學唱歌曲2~3遍。

3、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隨着歌曲旋律歌唱,注意唱出歌曲的節拍重音。

(2)啓發幼兒有感情的演唱。

4、幼兒自由結伴,隨着歌曲的旋律,邊唱邊用優美的動作表現。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小腳的特徵,喜歡自己的小腳。

2、理解兒歌內容,根據兒歌內容作出相應動作。

活動準備:

兒歌《撓腳丫》、泡沫墊。

活動過程:

一、玩遊戲"泡泡糖",導入課題。

1、師:今天老師想和小朋友玩一個非常有趣的"泡泡糖"遊戲。我們伸出小手來,變顆泡泡糖,一粘粘到頭髮上,一粘粘到膝蓋上,一粘粘到鞋子上。(教師說到哪兒,幼兒小手摸到哪兒。)

2、師:泡泡糖粘到小腳丫上,怎麼辦呢?

幼:把鞋子脫掉。(引導幼兒脫下鞋子、襪子,露出小腳丫)教師和孩子一起脫襪,邊脫邊說兒歌:縮起長脖子,拉下長鼻子,彎彎小身子,住進小房子。)

二、認識小腳丫。

1、師:現在我們的小腳丫都露出來了,泡泡糖一粘黏在腳丫上(教師指導幼兒將小手放在小腳上。

2、師:朋友們摸一摸,看一看你們的小腳上都有什麼呀?

幼:有腳趾頭師:數一數有幾根腳趾頭。

幼:5根。

師:是不是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1、2、3、4、5。真棒,觀察的真仔細。

你們有幾隻小腳丫呀?總共有幾根腳趾頭呢?

幼:有十根腳趾頭。

幼:有兩隻小腳丫。

3、教師小結:兩隻小腳丫,十個腳指頭,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三、兒歌:撓腳丫。

1、師:伸出你的小腳丫和朋友打打招呼。看一看,比一比,腳趾頭都一樣嗎?

幼:不一樣,有的胖有的瘦。

師:大胖子在哪兒,小不點呢?用手指一指。

(指導幼兒用手指出大拇腳指、和小腳趾)師:小腳還有很多地方很好玩兒,有一首好聽得兒歌專門講了小腳好玩的地方,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教師念兒歌:撓腳丫師:兒歌中,你聽到了什麼?

幼:我聽到了十根腳趾。

幼:我聽到了大腳趾。

師:老師聽到兒歌裏面說我們的小腳本領很大的,可以腳尖點地、腳跟點地。

你們知道哪裏是腳尖、哪裏是腳跟嗎?誰來說一說,指一指。

幼:腳尖是腳趾這裏。

師:腳尖就是我們小腳最前面的地方,在我們的腳趾這裏。我們一起來試試看腳尖點地。(指導幼兒用腳尖點地)(教師提醒幼兒:腳尖師小腳最前面的地方,那腳跟呢?)幼:腳跟是最後面那裏。

師小結:小腳的最前面我們給它一個好聽的名字:腳尖。小腳的最後面是我們的腳跟。

我們一起來腳尖點一下地,腳跟點一下地。(指導幼兒感受腳尖、腳跟點地)

3、教師再念一遍兒歌師:老師再念一遍兒歌,請我們的小朋友跟着老師一邊一起念兒歌一邊動動你們的小腳丫。

教師拿出泡沫墊,將腳放在泡沫墊上,在念一遍兒歌。邊念邊根據兒歌做動作。

4、請個別幼兒示範師:我看到很多朋友都找到小腳好玩的地方了,老師請他們上來表演一下。

教師請幼兒上來示範。

延伸活動:

師:我們的小腳丫還有其他地方也很好玩的,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說一說哪裏好玩,爲什麼。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7

 目標: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歡快的旋律。

2.感知音的強弱,用聲音表現音的強弱。

3.能根據老師的手勢演唱歌曲,並能用樂器爲歌曲伴奏。

活動準備:

1.手搖鈴、木魚若干

2.鋼琴

 活動過程:

1.練聲

2.學習演唱歌曲。

(1)導入: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名字叫做《大雨小雨》,請小朋友認真聽一聽。

(2)教師第一遍範唱

範唱完後,教師提問:聽了這首曲子,覺得它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3.教師第二遍範唱

“到底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請你們再來認真聽一聽。”教師開始範唱,提問:歌曲裏面說得是什麼樣的場景?(下雨的時候)下大雨的聲音是怎樣的,小雨呢?誰來說說。

4.回憶歌詞

教師使用圖文的方式和小朋友一起回憶歌詞。

5.學唱歌曲

(1)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演唱一遍,注意要突顯大雨強、小雨弱的聲音。

(2)第二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邊做動作邊唱。

6.分男女演唱

分男女小組演唱,先男孩子唱大雨,女孩子唱小雨。老師用手勢指揮。然後再交換演唱。

7.樂器伴奏

手搖鈴表示小雨,木魚表示大雨。

教師先分開教他們使用,然後再開始演奏。老師手勢指揮,最後再交換樂器演奏一遍。

8.結束部分

演奏會結束了,請小朋友把樂器送回家。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8

目標:

1.感受三拍子的節奏,體會搖籃曲安靜、祥和、溫馨的意境禾口氛圍。

2.學習用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

準備:

1.嬰兒的啼哭聲錄音,小牀(水果籃做成)和娃娃若干個,一塊大地毯,電腦以及自制的與歌曲內容有關的ppt。

2.男孩和女孩結對盤腿坐在地毯上,面前放一張小牀,小牀上睡着一個布娃娃,教師面前也如此。

過程:

一、在遊戲情景中產生學習的慾望

1.情景導入。

師:我是媽媽,(手指面前小牀上的布娃娃)這是我的寶寶。

師:(放嬰兒的啼哭聲錄音)我的寶寶怎麼哭了?你們知道原因嗎?

師:(俯下頭貼近布娃娃)哦,媽媽知道你想睡覺了。不哭,媽媽給你唱歌,哄你睡覺。

2.清唱《小寶寶睡着了》。

(教師慈愛地清唱搖籃曲,邊唱邊根據節奏輕拍娃娃,並播放寶寶哭聲漸弱的`伴奏。)

師:(手指輕壓嘴脣,輕聲地說)我的寶寶睡着了。我剛纔哄寶寶睡覺唱的是什麼歌?

師:對,我唱的是搖籃曲,寶寶聽着它就慢慢睡着了。爲什麼寶寶聽着搖籃曲就能很快入睡呢?

師:你聽過搖籃曲嗎?誰來說說、學學你媽媽唱的搖籃曲?

二、學習歌曲,感受三拍子的節奏

1.引導幼兒學習拍哄寶寶的動作,感受三拍子的節奏。

師:媽媽唱搖籃曲時有沒有一邊唱一邊用手輕輕地拍你?是怎麼拍的?(請幼兒示範媽媽拍自己的動作。)

師:老師剛纔唱搖籃曲時是怎麼拍寶寶的?

(幼兒回答後,教師邊唱邊拍,一開始手擡得高,後面手擡得低;一開始拍得重,後面拍得輕。)

師: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怎麼拍寶寶。(教師邊數三拍子節拍,邊帶幼兒一起學拍。)

2.引導幼兒觀看ppt並學習、記憶歌詞。

師:剛纔你們說自己媽媽唱的搖籃曲跟老師唱的不一樣。是的,搖籃曲有好多。剛纔老師唱的這首搖籃曲名叫《小寶寶睡着了》。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首搖籃曲裏唱了些什麼。

師:(出示第一幅圖)這上面有誰?它在幹什麼?

師:輕輕告訴你旁邊的小朋友“星星睡了”。

(教師引導幼兒依次觀察圖片並學習歌詞。)

師:讓我們看着圖把歌詞從頭到尾說一遍。

3.完整範唱,引導幼兒體會歌曲安靜、祥和的意境和氛圍。

4.幼兒唱歌曲。

師: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學唱這首優美的搖籃曲。(唱兩遍,邊唱邊按三拍子節奏輕拍。)

師:我們在唱搖籃曲時跟唱其他歌曲有什麼不一樣?

(唱得輕,特別是最後一句唱得很輕。)

師:對,爲什麼這首歌曲要輕輕地唱,而且最後一句要唱得更輕一點呢?

(因爲怕I吵醒寶寶。/因爲星星、月亮睡着了,不能吵醒它們。/聲音太響,寶寶會睡不着,等等。)

師:說得真好。那就讓我們再輕輕地來唱一遍歌曲,特別要把最後一句唱得輕一點。

三、在遊戲中進一步體會搖籃曲寧靜、祥和的意境和氛圍

1.請一部分幼兒當寶寶,一部分幼兒當媽媽(或爸爸)。媽媽抱着寶寶,邊唱邊拍哄寶寶睡覺。可互換角色遊戲。

師:你們想不想做爸爸做媽媽哄寶寶睡覺呢?

師:好,現在我們先讓女孩子做媽媽,男孩子做寶寶,媽媽抱着寶寶一起唱《小寶寶睡着了》,哄寶寶睡覺好嗎?(可交換角色再演唱一遍)

2.請幼兒做布娃娃的爸爸、媽媽,哄布娃娃睡覺(爸爸輕拍寶寶,媽媽唱歌哄寶寶睡覺)。

師:(輕輕地)你們的寶寶睡着了嗎?現在讓我們輕輕地離開,讓寶寶甜甜地睡一覺吧。

延伸活動:

1.蒐集並引導幼兒瞭解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搖籃曲。

2.選擇一些好聽的搖籃曲在孩子午睡時播放,讓孩子們在搖籃曲的樂曲聲中、在充滿愛意的氛圍中進入夢鄉。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9

活動背景:

《卷炮仗》是在我園省級課題《幼兒民間遊戲資源與幼兒教育課程整合的實踐研究》的研究過程中,筆者作爲課題核心組成員所組織的一次研究課。我們都知道中國人喜歡熱鬧,逢有什麼喜事都喜歡放炮仗以示慶祝,而《卷炮仗》的體育遊戲在民間也廣爲流傳,它巧妙地用集體合作走螺旋線的方式來表現炮仗的外形特點,我們早在幼年就已玩過,在今天,對於現在的孩子它也同樣新穎、有趣。如何讓這件古老的事物在新的時代發出新的光芒,讓孩子得到益處呢?筆者選擇將這個民間遊戲和音樂整合起來,成爲一個有趣的音樂遊戲。在組織這次活動前,先進行了一系列的相關活動,如觀察放炮仗的情景、學會唱《卷炮仗》的歌等,以豐富孩子的感性經驗,爲開展活動進行準備。

活動目標:

1、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自身的探索走出螺旋隊形。

2、能根據歌曲節奏的變化調整自己的步伐,注意和相鄰幼兒的

距離,並能大膽表現,進行合作遊戲。

3、能遵守遊戲規則,在遊戲活動中體驗成功與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引信頭飾、“點火棒”、雞毛撣、紙筆、標記(套塔)、大鼓、投影儀、攝像機、標記牌。

活動過程:

一、律動進場

1、聽音樂,隨標記牌變隊形。

“聽好音樂,我們出發了!”(教師手舉標記牌,幼兒隨音樂學各種小動物並看牌子變換隊形:大圓、三角形、小圓、正方形)

2、說說剛纔變了哪幾種隊形。

“剛纔我們變了哪幾種隊形?”

“還記得我們上次學的那首《卷炮仗》的歌嗎?今天,老師想請小朋友們跟着這首歌,試試變個新隊形。”

(由走幼兒熟悉的隊形引出新的隊形,過渡自然。)

二、基本部分

1、複習歌曲,理解“卷”的意思。

“我們先把這首好聽的歌唱一遍吧!”

“這首歌曲的名字叫《卷炮仗》,那你知道“卷”是什麼意思嗎?能用動作表示嗎?”

“這裏有張紙,你能用它卷個炮仗嗎?”

(卷好炮仗後,讓幼兒看螺旋形)“我們來看炮仗的這一頭,你看看,是不是像剛纔小朋友劃的那個樣子?這種形狀叫螺旋形。”

(出示紙、筆、畫板)“誰能把螺旋形畫出來的?”(幼兒在畫板上畫好後取下圖)“他已經把我們要走的隊形畫出來了。那我們走隊形的時候應該從哪裏開始走呢?從這裏開始的,對嗎?”(貼紅色箭頭)“那你們有沒有發現,走隊形的時候這一圈一圈地都圍着哪裏在轉?”(根據幼兒的回答在中心貼上標記)

(要走螺旋形的隊伍首先要理解什麼是螺旋形,它的走向是怎樣的,幼兒在看、畫、說等多通道的感知操作中,理解了卷炮仗中螺旋線的主要特徵,爲下一步的動作探索奠定了基礎。)

2、幼兒嘗試“卷”(螺旋形)的隊形。

“你們能變成這樣的隊形嗎?誰來說說,你們這麼多人準備怎麼變呢?“

教師小結:“我們先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然後跟着第一個人開始走圓圈,讓圓圈越走越小,直到圍成緊緊的螺旋形,是嗎?我們大家一起來試試,就圍着它(標記)轉。”(根據幼兒的情況提出相應的要求再次嘗試,提醒幼兒跟緊前面的同伴。)

(在第一次嘗試的時候,幼兒很可能圍着標記走着走着就首尾相連成了一個圓圈,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引導,回憶螺旋形的特徵並再次嘗試至成功。)

3、發現音樂節奏特點,嘗試根據節奏走隊形。

“這首歌曲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呀?”(教師哼唱前兩句)“那我們跟着音樂走隊形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音樂慢的時候走得慢,音樂快的時候走得快)

“我們大家坐在椅子上,一邊唱歌一邊用腳來跟着節奏試一試,老師用大鼓來給你們伴奏。”(幼兒隨音樂、大鼓聲用腳打節拍)

“我們來排隊走一走!大家走的時候要注意什麼?”(走的時候不要踩到別人的腳,控制好距離)打鼓伴奏,幼兒走隊形。

(卷炮仗其實是一個結合體育與音樂來玩的遊戲,在運動過程中步點需踩在音樂的節奏上,這對幼兒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在教學過程中需注意循序漸進,先熟悉了歌曲,把握住旋律,然後在椅子上練習,其間加入大鼓鼓點的提示,幼兒很快便把握住了要點,最後再站起來嘗試走隊形,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

4、觀看錄像,尋找問題,再次練習。

“剛纔小朋友走隊形的時候,老師幫你們拍下來了,你們來看一看,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應該注意什麼呢?”

“我們再來一次。”(再次走隊形,繼續拍攝)

“你覺得這次走得怎麼樣呢?讓我們來看看。”(放錄像)

(孩子們在走隊形的時候,成功與否只有旁觀者能看到整體,他們在隊伍中並不能縱觀全局,如何將他們走隊形的過程直觀地展現在他們面前,以幫助他們及時總結,更好地學習呢?那便是藉助影像呈現,通過攝像機的使用爲孩子們提供一個完整的視角,幫助幼兒調整。)

5、根據遊戲情況引出炮仗的引信,幼兒進行遊戲。

“現在老師把這個(標記)拿走,也不給大家打鼓敲節奏了,你還會走嗎?”(幼兒嘗試走隊形)

“哦,炮仗卷好了!讓我來點炮仗吧,咦,放炮仗應該點哪裏呢?(引出引信)它叫引信。”

將引信戴在幼兒頭上,教師點引信,被點着的小朋友用指頭一個一個往後點你後面的小朋友,“呲”地傳下去,點到最後一個人的時候就一起“嘭”“啪”爆炸。觀察幼兒爆炸後的行爲。

6、鼓勵幼兒表現出炮仗爆炸後紙屑四處飄散、落地後的動作。

“小朋友們來表演一下爆炸後小紙屑的動作吧。”(音樂)“最後小紙屑飄到了哪裏?”(鼓勵幼兒做出各種不同的造型)

“哎呀,這麼多碎紙屑,讓我來掃掃吧。我掃到你,你就要站到我後面排好隊哦!”(教師用雞毛撣子點幼兒,點到的一個一個地起來跟着教師後面走)

(引信的加入豐富了幼兒對炮仗的認知,紙屑的飄舞加深了遊戲的趣味性,造型的定位給了幼兒充分展示的機會,也方便了教師的遊戲收尾,保證了遊戲的完整性:隨着歌聲走隊形——點放炮仗——炮仗爆炸——紙屑飛散——造型定住——清掃紙屑。)

7、聽音樂完整玩遊戲兩遍。

三、結束部分

教師向介紹幼兒剛纔玩的遊戲是民間遊戲,帶幼兒出活動室玩其他的民間遊戲。

活動反思:

如果說傳統的單一體育遊戲或音樂活動只是帶給幼兒淺層的感官愉悅的話,那麼二者的結合將會給幼兒帶來全新的愉悅體驗。在設計組織本次活動時,我的目標是儘可能迴避領域間內容的表面拼湊,讓該活動不僅既是教育活動內容發展的需要,也成爲幼兒認識發展的需要。基於對幼兒已有經驗的瞭解,在設計組織活動前我預測幼兒的學習困難可能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理解螺旋形的特徵,二是契合音樂表現。如何突破這兩個挑戰,是本次活動順利實施的關鍵。

活動開始,幼兒由律動進場,看指示牌站隊形,接着根據學唱過的歌曲《卷炮仗》引出走個新隊形的任務,過渡自然。在“螺旋形”這個新名詞出現前,我根據幼兒已有的經驗,讓他們看到卷炮仗的過程,再請幼兒畫出螺旋形狀,進而引出要走的隊形,並用幼兒畫出的圖形爲圖示,讓幼兒清晰地明瞭、理解這個隊形應該圍着哪裏走、怎麼走。接下來幼兒嘗試走螺旋隊形,我開始提供了一個標記,供幼兒做中心點,讓幼兒自己來走。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幼兒很快走出了隊形。我再根據幼兒的情況提出新的要求,進行再次嘗試。發現幼兒已經會走隊形了,纔將音樂的元素引入其中,進一步提高要求,請幼兒根跟着歌曲的節奏走隊形。在這裏,難點出現了,幼兒能否踩在節奏上走隊形呢?這時出現的大鼓幫助幼兒找準了節奏,通過鼓點幼兒來協調自己的步伐,此時,攝像機的使用也讓幼兒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進一步明確了目標,他們對自己的任務進行了及時的調整,最後,他們能踩在節奏上走出漂亮的螺旋形了。這樣嘗試過後,再將標記和大鼓撤走,幼兒和着音樂自然地走成了螺旋形,活動的難點被輕鬆的攻克了。接着,我點着了這卷好的炮仗,根據幼兒已有的經驗,他們很自然地做出了飄散、落地的動作,至此,其實幼兒已經學會了玩這個《卷炮仗》的遊戲了,但是,自始至終,並不是由我來告訴他們怎麼玩這個遊戲、帶着他們走這個隊形,都是孩子們在自己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自身的探索完成的,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進行了自主的發展,並在遊戲中得到了快樂。我始終將自己擺在幼兒的後面,做整個活動的推動者,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啓發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活動,進行了生動的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縱觀整個活動過程,幼兒積極、主動,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着快樂的遊戲。

《卷炮仗》在課題開放活動中受到了南通市教科所馮衛東所長和區同行的一致好評,並在南通市音樂組研究活動中對全市同行開放。通過本次活動的組織我領悟到,教學是一個雙向的過程,遊戲的組織也同樣如此,教師要注重如何教,並關注到幼兒如何學,從而讓教不着痕跡,讓學輕鬆愉快,這纔是真正好的教學。而要做到這一點,不斷的反思與實踐纔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