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找朋友教案集合5篇

關於幼兒園找朋友教案集合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找朋友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幼兒園找朋友教案集合5篇

幼兒園找朋友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找朋友的遊戲活動,讓幼兒嘗試1-5的各種對應關係,從而感知數的實際意義。

2、鼓勵幼兒在活動中邊說邊玩。

二、活動準備

數字卡1-5,物體卡1-5,每組夾子1-5;點子卡1-5;餐巾紙盒;

三、活動過程

1、主題導入

(1)、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家,家裏有什麼?

(2)、有玩的,吃的,有沒有穿的?喜歡自己的家嗎?

2、老師介紹材料

(1)、今天老師爲你們準備了許多的玩具,這些玩具都放在紫色的家裏,看看紫色的家裏有什麼?

(2)、出示鞋子、襪子、、杯子等,這麼多的東西,你們家有嗎?

(3)、出示玩具、飛機

(4)、提出要求:紫色說要和小朋友玩個找朋友的遊戲,每個家都有卡片和夾子。

3、介紹粉紅色家

4、介紹摸箱:另外一份有三個家,看看他們是誰的家?

5、幼兒操作

6、交流

剛纔玩過家裏的東西,這些東西你們家裏都有嗎?

幼兒園找朋友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語言的完整性和連貫性,豐富相應的詞彙:走、跳、遊、飛、爬。

2、培養幼兒安靜的聽別人講述的習慣,並鼓勵他們在集體面前大聲的表述。

活動準備:

1、教學圖片若干張。

2、小動物指偶:小鴨、小雞、小兔、小鳥、小烏龜。

3、音樂《找朋友》。

活動過程:

一、自由介紹“我的好朋友是×××”

請幼兒介紹“我的好朋友是×××”,並與好朋友握握手,抱一抱。

二、猜謎語“小鴨”,並引出講述的主題。

1、扁扁的嘴巴會游泳,

走起路來搖搖擺擺,

唱起歌來嘎嘎嘎。

2、師:你怎麼知道是小鴨子的?

三、逐步出示圖片,講述圖片內容。

1、小鴨子在哪裏玩?它一個人玩心裏高興嗎?那怎麼辦呢?

2、出示小圖片“小兔”,看,誰來了?小鴨會對小兔說什麼呢?小兔又會說什麼呢?

練習說短句:“你能和我一起游泳嗎?”

“對不起,我不會游泳,你找別的朋友吧!”

3、依次出示圖片“小兔、小鳥”,繼續練習對話。

(1)個別扮演角色說(與老師對說)

(2)幼兒與幼兒之間扮演角色說。

(3)自由交流說。

4、講述最後一段

討論:“還有誰可以和小鴨一塊兒游泳呢?”

四、豐富詞彙“走、跳、飛、爬、遊”

以各種形式開展

(1) 老師說動物的名稱,幼兒說相應的動詞。

(2) 老師做動作,幼兒猜相應的動詞。

(3) 個別、集體、小組輪流說。

五、集體舞《找朋友》。

幼兒園找朋友教案 篇3

一、說設計意圖

《綱要》明確指出:教育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的視野”,幼兒園數學教育不是爲純粹的教育而教育,是一種以幼兒生活爲特徵的教育,這就要求我們要立足幼兒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繫幼兒的生活來開展教育。像我班小朋友午睡起牀,常有孩子把鞋子、襪子拿錯、穿反。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鞋子、襪子、鞋墊爲活動材料的《找朋友》數學活動,引導孩子在原有的生活經驗上關注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的不同,進行配對。在遊戲中自然滲透數學的概念,達到“玩中學,玩中教”的目的。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對活動起着導向性作用,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具體目標是:

1、認識目標:

(1)初步形成“雙”的概念,知道一雙有兩隻。

(2)能按鞋子、襪子、鞋墊的外形,顏色,大小等特點進行配對。

2、能力目標: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創造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標:體驗與教師、同伴遊戲的快樂;初步感受改編兒歌的樂趣,從而激發幼兒的求知慾。

三、說活動準備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 活動準備是服務於活動目標,同時幼兒是通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在幼兒操作的材料上,我選擇了孩子們熟悉的鞋子、襪子和鞋墊。這些物品讓小班孩子具有親切感,願意去動手操作,有信心配合老師共同探索。因此,我爲幼兒準備了鞋子、襪子、鞋墊各人手一份、鞋架一個、夾子若干、玩具小熊一隻。玩具小熊的用意是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設計有情節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積極參與,能自然而然的轉換活動場所,銜接下一個活動環節。知識準備是已學的兒歌《襪子歌》

四、說教學方法、重點

(一)這是一次數學配對活動,其中有機整合了語言領域的兒歌改編活動,但教學仍以配對遊戲教育爲主。因此,整個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幼兒認識、形成“雙”的'概念和正確爲鞋子、襪子、鞋墊正確配對這一環節上。 由於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幼兒的注意力不宜持久、容易分散;對生活和周圍的事物感興趣等特點。我選擇了利用遊戲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在“找朋友”裏面,以幼兒爲主體,我通過操作法、遊戲法和引導發現法,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二)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讓幼兒爲鞋子、襪子、鞋墊配對,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形成“雙”的概念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

五、說活動過程

(一)以出示襪子,引導幼兒觀察爲引入,初步感知“雙”有兩隻。

1、誰來了?有幾隻啊,我們來數一數。

2、複習兒歌《襪子歌》,引導幼兒討論、小結。

討論:它們是好朋友嗎?哪裏一樣?

小結:顏色一樣、圖案一樣、大小一樣的兩隻襪子也叫一雙襪子,它們是好朋友。

一開始就由孩子所熟悉的襪子引入,並將襪子兒童化,當作孩子們的好朋友,引起他們的興趣,願意去感知、去理解、並積極的響應老師的提問和主動與同伴交流、討論。而討論是非常必要的環節,能使幼兒相互吸取經驗,這種相互的學習方式會使幼兒接納他人的觀點,達到學習的目的。引導幼兒複習兒歌,一是鞏固已有的學習經驗,二是爲以下的引導幼兒初步接觸兒歌改編這一環節做鋪墊。

幼兒園找朋友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在看看嚐嚐中找出水果與果汁的對應關係,發展幼兒多種感官能力。

活動準備:

1、新鮮水果:橙子、西瓜、獼猴桃,菠蘿,梨等及相應果汁。榨汁機。

2、幼兒已積累關於水果的一些相關經驗。

活動重點:

找出水果與果汁的對應關係。

活動難點:

能找出西瓜與獼猴桃的果汁。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回憶果汁的名稱,並說說它們的不同口味。

1、你們喝過果汁嗎?喝過什麼果汁?

2、果汁的味道一樣嗎?

小結:不同的果汁有不同的味道,有甜甜的,有酸酸的,也有又甜又酸的。

二、幼兒根據水果汁找朋友,這些果汁是用什麼做成的呢?(水果)教師出示水果,說說水果的名稱及果汁的名稱。(蘋果蘋果汁,梨梨汁)

小結:水果是果汁的好朋友,蘋果能做成蘋果汁……

這些果汁是用什麼做成的?說說水果的名稱及果汁的名稱。

1、實物配對

教師取出一杯橙汁問:這杯果汁是用什麼水果做成的?

你是怎麼知道的?

小結:用眼睛看看水果寶寶衣服的顏色就能知道橙汁是橙的好朋友。

2、教師出示一杯綠果汁問:這杯果汁什麼顏色?你們知道它的好朋友是誰?(分別出示西瓜、獼猴桃)誰是這杯綠果汁的好朋友呢?爲什麼?說說自己的理由。

1)西瓜說:我有一件綠衣裳,我是你的好朋友。

2)獼猴桃說:我的果肉是綠色的,我是你的好朋友。

3、到底誰是它的朋友呢?讓我們來試一試。

4、教師現場切開西瓜和獼猴桃放進榨汁機驗證。

小結:原來有些果汁的好朋友不單單要看外衣的顏色,還要想想果肉的顏色。

三、請幼兒根據水果粉的顏色來找朋友。

1、出示菠蘿粉問:你們知道我的好朋友是誰嗎?爲什麼?

2、它的顏色看上去像釐的顏色,所以你們都猜是梨的好朋友。用什麼辦法才能知道它是誰的好朋友呢?

3、教師現場操作,衝飲料,請幼兒嘗一嘗。

小結:用嘗一嘗的方法也能找到水果的好朋友。

幼兒園找朋友教案 篇5

【遊戲目標】

1.進行奔跑練習,鍛鍊身體。

2.學會在跑動的過程中,注意到老師的口令,提高幼兒注意力。

3.學會擁抱自己的夥伴。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遊戲準備】

1.知識經驗:瞭解遊戲的基本規則。

2.環境創設:較大的場地

【遊戲過程】

1.老師組織幼兒圍成一個圈

2.準備運動

師:小朋友們,今天啊,婁老師要跟你們一起玩一個遊戲,但是玩遊戲之前呢,我們先來活動一下我們的手腳

3.向幼兒講解遊戲的玩法以及規則。遊戲開始(老師也站在圓圈之中,一起跑動,但不參與遊戲)。

師:規則講解

4.教師總結經驗,返回班級教室。

遊戲玩法及規則:

教師下口令,圓圈開始以順時針或是逆時針方向跑動起來。喊着“跑跑跑,跑跑跑”,然後突然喊出一個數字,如“兩個”,則小朋友們必須立即找到另一個夥伴,變成兩個兩個抱在一起的形式。沒有成功組隊的幼兒將受到懲罰(如一個俯臥撐)。變換擁抱的人數,重複進行遊戲。適當進行休息以及經驗的總結。

【活動反思】

遊戲過程中,小朋友很難按照原來排好的圓圈軌道轉圈,現場容易混亂。而且有些小朋友很難準確地念齣兒歌。

小百科:朋友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péng you,意思是指在任意條件下,雙方的認知在一定層面上關聯在一起,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雙方的心理認知、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