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集錦10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集錦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3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集錦10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大班社會教案:我想知道上小學的事情

活動目標: 1、能用語言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2、爲自己既將成爲小學生感到自豪。

活動重點: 用清楚、簡潔的語言講述有關上小學的事情。

活動難點: 歸納整理談話內容。

活動準備: 活動前幼兒已經與父母交談過有關小學的話題。

活動過程:

1、表達想法:

“我們已經在家和父母一起交談了自己想要了解有關上小學的事情,你想知道些什麼?請你用清楚、簡潔的語言告訴大家。”

(1)幼兒在小組內暢談自己的想法。

(2)請部分幼兒在集體面前交流。

2、歸納彙總

“我們是否可以將大家的想法歸納爲幾個方面?”

(1)師生共同歸納整理大家的想法:

有關生活方面、有關學習方面、有關人際交往方面。

(2)依據歸納的問題,教師與幼兒一起分別做好記錄。

活動二: 活動名稱:我要上小學了 活動目標: 學習表現背面人的行走動態。

活動重點: 表現出背面人的動態。

活動難點: 表現出人行走的四肢變化

活動準備: 繪畫用紙、水彩筆、剪刀、油畫棒等繪畫工具。

活動過程: 1、回憶參觀小學的情景:

“你在小學裏看到了哪些人?他們在幹什麼?”

2、討論:

(1)“你會買怎樣的書包?什麼式樣?什麼顏色?”

(2)教師演示背面背書包人的動作,重點是人行走的四肢變化。

3、幼兒表現:

(1)幼兒作畫,教師提醒幼兒要將人畫得大一些。

(2)幼兒用剪刀沿着人物的外輪廓線剪下(要留白色的邊線)。

4、分享:

(1)欣賞同伴的作品。

(2)介紹作品的內容,爲即將成爲一名小學生而感到自豪。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自助餐中菜餚的擺放規律及用餐常規(如:歸類擺放、自主選擇、少計量多選次、不剩飯菜)。

2、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包括輕拿輕放物品;食品不掉地、不造成浪費;不貪吃、不挑食;食物搭配合理),愛惜廚師、農民的勞動成果。

3、體驗自助餐的休閒自在。

4、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5、喜歡參與遊戲,體驗。

活動準備:

1、課前帶幼兒參觀大酒店的自助餐,請服務員介紹有關知識。

2、準備好菜餚、水果、點心、飲料等食品;碗、勺等餐具。

3、輕音樂磁帶、食物圖片。

活動:看看講講

一、通過回憶,引起幼兒的興趣。

上次,老師帶你們一起參觀了××大酒店的自助餐,你們看到了什麼?懂得了什麼?(幼兒自由交流)今天我們來欣賞品嚐一下幼兒園的自助餐。

二、欣賞菜餚的色、香,瞭解食品的分類及營養搭配知識。

1、欣賞食物

①幼兒參觀、欣賞,自由交談(提醒幼兒不要碰翻食物)。

②提問:你看到了什麼?是什麼顏色的?有何營養?聞上去是什麼味道?

2、食物分類

導語:這些食物如何擺放纔能有規律一點,以便讓人選擇。

①幼兒自由商量分類的方法;

②集體交流:哪些食物應放在一起,爲什麼?

(歸類:點心類、水果類、素菜類、葷菜類、飲料類)

3、營養搭配知識

導語:這麼多好吃的東西,該怎麼吃?

①藉助圖片進行擺放,瞭解葷素搭配、幹稀搭配、主副食搭配等原則。

②瞭解主副食、水果、飲料等食品選用的先後次序。

提問:用餐時,應先吃什麼,後吃什麼?爲什麼?

幼兒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③個別示範,師生評議(配圖片)。

提問:你想吃些什麼?

(個別幼兒擺圖片並介紹)

集體評評:他還有哪一類東西沒吃到?(對偏食現象進行糾正)

④全體幼兒操作,兩人一組,相互糾錯。

三、激發幼兒愛食堂人員、炊事員、廚師、農民的情感。

提問:這些味道鮮美、色彩漂亮的食物是誰做出來的?是誰種植或飼養出來的?

那我們吃飯時應注意些什麼?(節約糧食,不剩飯菜,不掉米粒等)

四、討論自助餐的使用常規和進餐要求

1、學習自助餐的使用常規。

提問:在用自助餐時要注意些什麼?

①人多不擁擠,互相謙讓。

②輕拿輕放用具。

③食物夾子不混用,夾子夾食物時要夾牢,不掉在地上。

④取少量,用完後再添加。

⑤不貪吃某一種食物,多吃了會不消化,影響身體健康。

⑥所選食物儘量做到面廣。

2、給圖片判斷正確與否,在正確的圖片上貼上“★”,做完後交流,並說說爲什麼。

活動反思:

我們都知道,一次成功的教學活動,首先就是取決於活動的內容,因此在活動的選材上是非常重要的,我的這次活動《自助餐》就來源於幼兒的生活中。在活動的準備上主要有幼兒的知識準備和教學活動的準備兩方面。幼兒的知識準備有小朋友吃自助餐的一些經驗積累,知道吃自助餐時要注意些什麼,比如說:取餐時要注意安全,拿食物的時候要少拿一些,不要浪費。還有就是在活動中涉及到穀類食物和豆類食品有哪些,在課前我也和小朋友一起進行了相關的學習,豐富了幼兒的知識。

在開展活動時,我利用了電子白板,運用白板裏的容器這一特殊的功能,在幼兒進行學習食物金字塔的過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互動作用,讓孩子們更夠更好地理解每層食物都應該有哪些。幼兒操作的卡片我也進行了一些處理,每張打印出來的圖片背面我都貼上了卡紙,讓圖片能夠更有質感,這樣小朋友放在盤子裏走來走去就不會飄走。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新科基地是洛陽,新科產品舉世聞名,是國際知名產品。

2、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能大膽地闡述自己瞭解的新科,暢想未來的新科產品。

3、親手製作新科產品,鼓勵他們想象創作出未來的產品,感受創作後的歡樂和動手的樂趣。

4、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和家鄉自豪感。

活動準備:

1、自制新科影碟機、電視機、錄音機、空調等。

2、大幕布。

3、錄音機、磁帶、碟片、影碟機等。

4、童話劇表演。

5、幼兒操作材料:瓶子、蓋子、泡沫、盒子、皮筋、水彩筆、雙面膠、透明膠、彩紙等。

活動過程:

 一、表演吸引幼兒,切入主題。

幕後配音出示新科影碟機:小朋友,你們認識我嗎?知道我的名字嗎?今天我們新科娃娃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節目,你們想看嗎?

表演開始。教師提醒幼兒注意欣賞。

 二、通過感官直接瞭解新科的情況。

師:小朋友剛纔我們看了表演知道新科到底有哪些產品?新科工廠建造在哪裏?除了洛陽有工廠,其他城市也有工廠嗎?在哪?

你們想知道新科的`另外一些情況嗎?好,那我們一起來看看錄像裏是怎麼介紹的。

1、幼兒觀看錄像。

2、教師提問:

新科工廠建造在哪?

錄像裏介紹的是什麼產品?

影碟機是怎樣的?

請你學學裏面的話。

三、暢想新科的未來。

師:小朋友我們洛陽有新科,你們心裏高興嗎?那你們想說些什麼?

新科的設計員叔叔、阿姨們真能幹!真偉大!

小朋友等你們長大了你們想當新科工廠的設計師嗎?那你想爲新科廠設計些什麼產品呢?

鼓勵幼兒大膽講,及時給予獎勵,送上一朵小花。

四、動手做做未來的新科 產品。

師:小朋友今天大家都來當一回新科設計師,都來爲新科工廠作貢獻好嗎?那開始吧,看誰最聰明、手最巧!

幼兒動手製作。教師鼓勵幫助能力一般的幼兒。

 五、評價、展示作品。

總體評價意見:

優點:

1、本次活動能從家鄉的資源出發,選材因地制宜,富有特色,適合幼兒的年齡特徵

2、教學準備充分,能利用電化教學手段,使孩子在活動中動手操作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符合幼兒好動的特點。

3、整個活動過程清晰,設計巧妙,思路明朗。

4、本次活動能滲透關心、愛護別人的教育,培養幼兒尊重勞動者的情感,萌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建議:

談話活動時間可以稍微縮短一點,知識經驗的準備還需更充分些。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長大了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

3、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重難點

1、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

2、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準備:

故事、衣服、音樂

活動進程

1、講述故事〈〈誰真的長大了〉〉引出課題

故事大概,講述一對雙胞胎姐妹好多地方都一樣,就是一個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個卻依靠父母。。。。。。

2、設計提問(讓幼兒明白長大了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故事中的兩個小朋友誰真的長大了。

(2)爲什沒說某某長大了?

(3)教師小結:某某長大了他能自己穿鞋子,自己穿衣服、吃飯

3、談話:讓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自己是不是長大了。(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穿衣大賽。(體驗自我服務的樂趣)

教師小結

活動反思:

本節課目標基本達到了,通過此節課孩子們懂得了張大了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第五各環節穿衣大賽有些單調,準備應再豐富一些。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友情卡。

2、懂得珍惜友情。

3、發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4、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並珍惜這份友情。

活動準備:

1、彩紙30張、簽字筆、彩筆、鉛筆、友情卡介紹的ppt課件、幼兒互贈友情卡視頻、歌曲《老師再見了》、背景音樂《蟲兒飛》、教師記錄紙、膠泥。

2、說出自己的感受。知道家中電話、住址,並能書寫這些內容。

重點、難點:

能在友情卡中表現出有實用意義的信息,用同伴能理解的方式表現出來。

活動過程:

1、導人、談話。

聽歌曲《老師再見了》進教室。

小朋友即將成爲小學生,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就要離開幼兒園,進人小學,就要和老師、小朋友分開,見面的機會也變得很少,有什麼方法讓小朋友都能夠保持聯繫,不互相忘記嗎?

2、看視頻,瞭解哥哥姐姐畢業留念的方法。

請幼兒觀看上一屆幼兒畢業前互贈友情卡的情節。

哥哥姐姐在做什麼?在互贈什麼?這個卡片有什麼用?

哥哥姐姐相互贈送的卡片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友情卡”,他們會通過這張小小的卡片在上學後也保持聯繫。

3、第一次製作友情卡。

交流幼兒製作的友情卡:

第一張卡

教師:卡片上有小朋友的名字,如果老師想給你打電話行嗎?

幼兒:不行,沒有電話號碼。

第二張卡

教師:卡上的小桃心裏寫的是什麼?

幼兒:是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如果小朋友想我了,可以給我打電話。

第三張卡

教師:卡上寫的什麼?

幼兒:卡上寫了家裏的電話號碼和住址。

教師:爲什麼要寫住址?

幼兒:因爲小朋友知道了我家住在哪兒,可以直接來我家玩或寫信。

4、觀看PPT,瞭解哥哥姐姐的友情卡。

第一張卡

教師:卡中有什麼?

幼兒:有照片、有名字、有電話、有地址。

第二張卡

教師:你看到了什麼?

幼兒:有電話、房子和笑臉。

教師:這些符號表示什麼?

幼兒:電話表示電話號碼,房子表示家庭住址,笑臉表示小朋友。

教師:哥哥姐姐的友情卡中有詳細的信息能夠告訴別人,和其他小朋友保持聯繫。

5、第二次製作友情卡。

(1)教師指導幼兒製作,在製作中老師可以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來製作卡片。

(2)幼兒圍坐在老師的身邊,展示自己製作的友情卡。

6、互贈友情卡。

友情卡是小朋友之間很珍貴的禮物,提醒幼兒當送給別人友情卡是應當說一句什麼話,在接受他人的贈送時也要尊重別人,要做到有禮貌地相互贈送。

活動反思:

活動內容來源於幼兒的需要。在大班幼兒畢業之際,已經知道要與同伴分離,並且能夠體會到自己需要繼續延續與同伴友誼的意願。在這個活動中,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步認識到給同伴的個人信息應當是內容豐富的,便於同伴今後聯繫的,因此他們說出了必須有的三個基本信息:姓名、家庭住址、電話,幼兒對這幾個信息的認識比較清楚。通過欣賞哥哥姐姐的友情卡,瞭解什麼是友情卡,通過觀看哥哥姐姐互贈友情卡的視頻,感受朋友之間的情感。

小百科:友情表示“無緣之慈悲”,無緣即無條件之意。無條件之友情,即是世間超越血緣、地緣,出離家園與國家,超越骨肉血親之愛,超越國別地域之愛,對所有人皆可平等奉獻、交流無條件之友情,這即是友情的奇特之處。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通過本次觀察與體驗活動,讓幼兒對懷孕這一現象有初步的認識;學習表達愛的技能,激發幼兒對他人的愛。

2、爲幼兒創設多項交流活動,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在分組活動中,鞏固幼兒有規律的排序,同時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四維彩超錄象、圖片。

2、袋子若干,材料紙、筆、珠子等。

活動過程:

一、感受愛。

1、情景設置:我來幫助你。

老師提問:“小朋友,你們想一想,(出示想的圖畫)我爲什麼要幫助朱老師呢?”

老師:“你們還沒有出生之前也是在媽媽的肚子裏的,那麼想知道你在媽媽肚子裏的樣子嗎?”

2、看四維彩超錄像,讓幼兒瞭解胎兒在母親懷裏的生長過程。幼兒看完後向朱老師提問,朱老師解答,同時請幼兒觸摸、聽她的肚子。

老師提問:

(1)朱老師,你吃飯和睡覺還和以前一樣嗎?

(2)你的寶寶什麼時候出生?

(3)你爲她準備了什麼?

二、體驗愛。

1、體驗母親懷孕的感受,幼兒分別做不同的事。

老師:“朱老師的肚子,她走路和做事時什麼樣的感覺呢?那我們把袋子系在腰間來體驗一下吧。”

幼兒分成四組體驗:

(1)小朋友在座位上脫鞋、穿鞋。

(2)請幼兒到樓下去取東西。

(3)請幼兒幫助整理衣物、圖書、玩具。

(4)請幼兒掃地。

2、引導幼兒進行多項交流活動。

(1)老師:“那麼有什麼感覺?做事方便嗎?朱老師你懷孕有多久了?體重增加了多少?”教師與朱老師、幼兒交流體驗後的感受。

(2)幼兒與周圍的老師進行交流,問她們懷孕時的感受。

(3)引導幼兒與“自己的寶寶”對話。

三、表達愛。

1、向媽媽表達愛。

老師:“小朋友的媽媽是很辛苦的,媽媽爲了你們的健康成長付出了許多的愛,那你們愛媽媽嗎?你們想對媽媽說句什麼話?(出示說的圖畫)表達愛除了可以用嘴巴說,還可以用行動來表達你的愛,你們會在什麼時候(出示時鐘的圖畫)爲媽媽做什麼事呢?”幼兒一邊說一邊進行情境表演。

2、向老師表達愛。

老師:“朱老師你懷孕了,你這麼辛苦,可是還堅持來給小朋友上課,爲什麼呀/小朋友,你們愛朱老師嗎?你們愛我嗎?爲什麼?”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老師表達愛。

(1)老師:“還有一位老師說很愛小朋友,很想小朋友,你們猜猜她是誰?”幼兒看錄象:楊老師快生寶寶了。

老師:“你們想楊老師嗎?那你們想怎樣表達對她的愛呢?”(出示手的圖畫)

(2)幼兒分組製作禮物:

(a)寶寶的衣服。

(b)寶寶的拖鞋。

(c)寶寶的項鍊。

(d)寶寶的小手帕。

活動反思:

愛離孩子們已經越來越遠了,孩子們被大人的愛包得水泄不通,不懂得怎樣去同情、關心別人,事事以“自我”爲中心,在生活中也缺乏謙讓、友愛、團結的精神,常常爲了玩具你爭我奪,不會謙讓。可孩子們總會長大,總會離開父母築造的窩,他們要生存,不僅靠一技之長,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如何同情、關愛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作爲幼兒教師,培養幼兒高尚的道德品質是幼兒教育目標之一,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把握教育的契機,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小百科:愛是指喜歡達到很深的程度,繼而人爲之付出的感情。是指人類主動給予的或自覺期待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 、增強做好哥哥、好姐姐的責任心。

2、能積極討論班級的行爲規範,懂得要遵守行爲規範。

3、培養小朋友模範帶頭作用,學習做小弟弟、小妹妹的好榜樣。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的形式導入活動 ,引起興趣。

我們現在上大班了,是整個幼兒園裏面最大的小朋友了,那麼我們要怎麼樣啊?我們要做小弟弟小妹妹的什麼呀?除了剛纔我們小朋友說的那些之外,我們再開動腦筋想一想,要做好哥哥、好姐姐還應該怎麼樣?恩,很好,小朋友說了這麼多,現在來看看老師拿的這些圖片上還有什麼事情是好哥哥、好姐姐要做的呢?

二、出示圖片。

1、出示圖片讓幼兒根據圖片上的內容進行討論。

師:小朋友,你們來看看黑板上面的這幾幅圖,畫的都是什麼呀?每一幅圖片表示的是什麼意思,小朋友知道不知道?(討論的過程中,要引導幼兒明確每一個方面的規範要求)。

2、接下來,我們小朋友就對照黑板上圖片的順序,來看看你都做到了哪些,然後在我們的表格裏面畫上小星星。(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表現,分別在相對照的表格裏畫上小星星。三顆星代表我很棒,兩顆星代表我還行,一顆星代表再努力)

三、

選出小朋友填好的圖片,進行講評。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瞭解環境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2、教育幼兒要從我做起,注意保護環境,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3、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大圖片兩幅(美麗的家園圖和被污染的家園圖)

2、小貓的信一封;空白的地球圖四張;勾畫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小朋友,你們知道嗎,現在在我們周圍有一種非常可怕的病毒,是什麼?

2、小貓也不幸染上了"病毒",它被送進了醫院,正在接受治療。它給我們小朋友寄來了一封信。

二、教師念"小貓的信"(附後),同時出示兩張大圖片。

三、討論:小貓的家園環境的變化

1、小貓的家原來是怎麼樣的?(青青的山,藍藍的天,綠油油的草地,魚蝦肥又壯,空氣新鮮.......)。

2、後來又怎麼樣了?(天空灰濛濛,河水又髒又臭,還漂着油和死魚,河邊堆滿了垃圾,空氣也不新鮮了.......)。

3、小貓的家爲什麼會變成這樣呢?(工廠的污水排在河裏,空氣中的黑煙,機器產生....)。

4、環境的變化對小貓有什麼影響?(小貓睡不好覺,也吃不到新鮮魚,呼吸不到新鮮空氣,病毒滋長了)。

5、我們是喜歡怎樣的小貓家呢?爲什麼?

四、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環境展開討論,使幼兒知道環境污染會給人類和動植物帶來很大的災難,從而教育幼兒要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

1、環境的污染給小貓帶來了很大痛苦,在我們的生活中,你是喜歡怎樣的環境呢?爲什麼?你不喜歡怎樣的環境?爲什麼?

2、你還知道污染的環境會帶來哪些災難?

3、那麼,怎樣纔會有新鮮的空氣,美麗的風景,優美的環境呢?我們小朋友可以做些什麼?

(如:地上有果皮、紙屑時怎麼辦?在綠化帶上玩時,看見有人在搞破壞該怎麼辦?.....)

活動反思:

通過活動,幼兒瞭解了一些動物對地球的環境清潔過程,知道有些動物各自的本領。在活動中幼兒能積極參與,且思維敏捷,從故事聯繫到實際,孩子們懂得要愛護我們的地球,保護環境,不亂扔垃圾,提倡低碳生活,多種樹木,我們的家園將會變得更美好。不足的是:幼兒對動物清潔地球方面的知識還了解的比較少,所以希望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關於這方面的材料,活動效果會更好。

小百科: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爲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激發幼兒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體驗自制玩具的樂趣。

2、知道塑料袋的基本特徵及用途。

3、鼓勵幼兒根據塑料袋的外形。用誇張的形式表現出人物或動物的頭部特徵。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的塑料袋、剪刀、即時貼、皺紋紙、雙面膠。

2、勘兒能比較準確地畫出常見動物及人物的頭部特徵,會熟練運用剪刀。

3、活動室周圍張貼人物和常見動物的圖片及裝飾過的塑料袋。

活動過程:

1、談話活動

(1)教師出示幼兒帶來的塑料袋,請幼兒說一說:塑料袋從哪裏來?你們用過的塑料袋是怎麼處理的?

(2)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塑料袋,說出形狀、顏色,並瞭解塑料袋的用途及特徵。(較輕,不易腐蝕)

2、觀看錄像請幼兒觀看環境污染的錄像、並分組討論:用過的塑料袋該如何處理?如何減少塑料袋對環境的污染?

3、製作活動

(1)欣賞老師製作的塑料袋娃娃,說一說:娃娃是用什麼做的?怎麼做成的?引導幼兒觀察老師製作時充分考慮了袋子的大小、形狀,以及提手的形狀和位置等。

(2)幼兒自制塑料袋娃娃。教師鼓勵幼兒用即時貼、皺紋紙等材料誇張地表現五官、髮型等。

(3)交流作品,請幼兒說說製作的是什麼,是怎麼做成的。

4、戶外遊戲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制的娃娃用繩子繫上,手拿繩子跑起來,藉助風讓娃娃飛起來。

教學反思:

從執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組織語言還有待加強,如何讓孩子對你的提問或是小結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瞭解養魚是我們黃橋本地的特色。

2、知道本地魚塘養魚的種類、捕魚工具及作用。

3、感受家鄉漁文化的豐富,產生愛家鄉的情感。

4、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ppt製作、音樂

2、經驗準備:請家長(爺爺奶奶)向幼兒介紹養魚的有關知識。

3、幼兒有遊戲《漁夫捕魚》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請個別幼兒說說你的爺爺奶奶以前是幹什麼的?(養魚)魚養在哪裏的?(魚塘)

2、出示圖片2,介紹黃橋本地有很多魚塘,人們以養魚爲生,被稱爲"魚米之鄉"。

二、瞭解魚的成長過程

1、提問:誰知道魚是怎麼養大的?幼兒自由回答。

2、出示圖片3,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瞭解魚的成長過程。

A、你看到了什麼,是什麼意思?

B、小結:每年的春天漁民們將魚苗放入魚塘,在夏天和秋天的時候漁民就要給魚餵食,魚兒慢慢地長大,那在什麼季節可以收穫了呢?

3、請個別幼兒看着畫面講一講魚的成長過程。

三、認識本地魚塘養魚的種類

1、看到收穫了這麼多魚,漁民的臉上個個都露出了笑臉。還讓我們漁民們感到驕傲的是他們一種魚很有名,知道是什麼魚嗎?

2、出示青魚圖片,觀察青魚外形特徵。

A、看青魚長得怎樣,身體什麼顏色?

B、爲什麼我們養的青魚最有名氣呢?觀察圖片5,瞭解青魚的大;觀察圖片6,知道青魚味美。

3、爲什麼青魚會長這麼大,而且有好吃呢,它是吃什麼長大的?出示螺螄與蜆子圖片,瞭解青魚是肉食性魚類。

4、小結:由於我們黃橋的漁民不怕辛苦,去河裏打撈螺螄與蜆子給青魚吃,所以青魚纔會養得這麼大、這麼美味。

5、除了青魚我們的魚塘裏還養些什麼魚呢?

幼兒自由回答後教師出示ppt8,"我們黃橋魚塘裏還養了這些魚,認識嗎?"根據幼兒回答認識各種魚。

(1)鯉魚:引導幼兒觀察鯉魚外形、顏色。

小結:鯉魚比其他魚類都要聰明機靈,一有動靜便立即逃竄。

(2)鯽魚:見過鯽魚嗎?有多大?引導幼兒用身邊事物進行比較。

說一說你吃過那種燒法的鯽魚,覺得那種最好吃。

(3)鰱魚:引導幼兒觀察兩種魚的區別,有什麼不同。

(4)草魚:說一說聽了草魚這個名字,覺得它是吃什麼的?

草魚是食草性魚類,在夏天的時候要吃大量的草,漁民們就在炎熱的太陽下爲草魚割草,汗水滴滴答答往下流,非常辛苦。

(5)鯿魚:引導觀察鯿魚的外形。(鯿魚身體高,側扁,頭小,呈菱形。)

四、認識捕魚工具,瞭解工具用途

1、漁具的種類漁民們在養魚和捕魚時要用到哪些工具?幼兒自由講述。

教師小結。

2、各種工具的作用有這麼多工具,那它們都有什麼用呢?出示工具圖片,一一請幼兒觀察講述。

五、遊戲《漁夫捕魚》

1、交代遊戲:《漁夫捕魚》

①與幼兒一同回憶兒歌內容。

②在場地上先指定"海面"的範圍,超出部分則爲"沙灘"。

③回憶遊戲玩法:老師做漁夫,帶幼兒念兒歌《魚兒遊呀遊》,當教師回答到"X人來變幼兒遊"時,幼兒根據回答中的人數迅速合作,變成一條魚,繼續遊。漁夫說到:"抓魚嘍!"就可去抓任意一條魚的"魚頭",當"魚頭"被抓住或"魚身"散掉就算被捕住,當魚被逼離出海面,即到沙灘也算被捕住。

2、幼兒遊戲

3、請幼兒當漁夫繼續玩遊戲。

活動延伸:將遊戲延伸到戶外活動中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