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彙編8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彙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9W 次

作爲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彙編8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交流分享中瞭解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及特色。

2、感受少數民族的風情,激發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

3、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前期經驗、調查表、PPT等

活動過程:

一、講講知道的少數民族

價值取向:回憶已有的經驗,引出內容。

1、教師:最近我們正在研究一些少數民族,誰知道什麼叫少數民族?你都知道哪些民族?請你們用好聽的、有節奏的聲音說說你知道的少數民族的名字。(這裏你的要求是用好聽的節奏說,那麼用什麼樣的節奏呢,最好你先預設一個節奏,比如老師先有節奏的說一說?)

2、出示地圖(地圖上標有代表56個民族標誌):剛纔小朋友說了好多少數民族,看,它們就分佈在我們偉大祖國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說道到,你們看,還有(讓幼兒簡單知道一些其他的少數民族

3、這麼多的少數民族,你們知道一共有多少個嗎?(用數字表示出來)

總結:哇!祖國真大啊,原來我們一共有56個民族了,每個民族都有它們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特色,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祕密。

二、幼兒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

價值取向:通過相互學習初步瞭解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三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及特色。

教師:前幾天,老師讓你們自由組隊重點調查了幾個少數民族,今天請你們來說說你們的發現,輕輕的商量下派個代表上來介紹。(把幼兒的調查貼在黑板上,每個隊從少數民族的吃,穿,住,運動四方面介紹)。

1、第一組幼兒代表介紹:維吾爾族

①幼兒介紹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及特色。

教師:你今天介紹的是什麼族?(維吾爾族)你可以從這個地圖上找出它的位置嗎?(在地圖上維吾爾族的旁邊插上小紅旗,幼兒介紹)

②幼兒提問,幼兒解答。

教師:剛纔這個隊的小朋友介紹了許多關於維吾爾族的知識,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嗎或者有什麼還想要了解的?(幼兒之間互相提問,解答)

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兒的經驗

教師:老師這裏還有一些維吾爾族的介紹,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PPT)

服裝:式樣寬鬆、灑脫,色彩對比強烈

維吾爾族的姑娘—:維吾爾族姑娘以長髮爲美,婚前梳十幾條細髮辮,婚後一般改梳兩條長辮

維吾爾族的花帽:是維吾爾族美麗的標誌之一,四楞小花帽,冬天是用皮做的,夏天用綾,有的帽子前面插上動物的羽毛,帽子的花紋是四邊對稱的。

舞蹈:他們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女孩子擅長扭脖子,男孩子一般單膝着地,會聳肩膀,女孩子會圍着男孩子跳舞。

這裏老師要引導幼兒邊看邊觀察,老師可以通過講解和提問穿插的方法和幼兒產生互動

教師:讓我們帶上四楞帽子,一起來跳一段維吾爾族舞蹈吧。(播放音樂背景,教師領舞,幼兒學一些基本的動作)

特產:維吾爾族不僅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還被成爲“水果之鄉”呢,知道爲什麼叫它水果之鄉嗎?(產葡萄)維吾爾族是我們中國的最大面積的葡萄生產基地,除了葡萄你們還知道有那些嗎?(哈密瓜,巴丹木,無花果,葡萄香梨)。

2、第二組幼兒代表介紹:蒙古族(找一找地圖上在哪裏插上紅旗)

①幼兒代表介紹他們的風俗習慣及特色。

②幼兒提問,幼兒解答。

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兒的經驗(PPT)

教師:來看看老師準備的蒙古族的資料

服裝: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男子腰帶上多掛刀子,火鐮,鼻菸盒等飾物。女子用紅,藍色手帕纏頭(回憶比較一下和維吾爾族的衣服有什麼不一樣)

蒙古包:包就是家的意思。蒙古包是造在大草原上的,蒙古包的最大優點就是拆裝容易,搬遷簡便。裏面的內飾也很多有、、、、、、

摔跤:

蒙古人還有獻哈達,敬酒,敬茶等風俗習慣,(最老愛幼、老師介紹禮貌用語,幼兒學)

勒勒車是北方草原上的古老交通運輸工具,它輕便宜騎。

蒙古人有草原馬背上的民族的稱號(跟音樂學騎馬的動作)

蒙古族是一個世界民族,哎世界各地都散落着蒙古部族。

看的時候和剛纔一樣提問和講解和幼兒產生互動

3、第三組幼兒代表介紹:藏族

①幼兒代表介紹他們的風俗習慣及特色。

②幼兒提問,幼兒解答。

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兒的經驗

服裝:寬腰,長袖,大襟。冬天長袖長袍,夏天穿無袖長袍,腰前系一塊彩色的花紋圍裙。(剛纔看了維吾爾族和蒙古族的衣服你們覺得少數民族的衣服都有一個什麼特點)

西藏是世界上住的最高的民族,誰知道爲什麼?(因爲有個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

採花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是藏族傳統節日採花節。傳說,很久以前藏族的人們以採集和狩獵爲生,以樹葉和獸皮做衣服。一天,從遠方來了一位叫蓮芝的姑娘,她美麗善良,心靈手巧,教會了當地人們開荒種地和織布縫衣,還採來百合花爲人們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這天,蓮芝上山採花,被鎳風捲下懸崖摔死了。人們很悲傷,便在這一天上山採花紀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採花節。

西藏特產酥油茶

出示哈達這是什麼?爲什麼哈達是雪白的?爲什麼要獻哈達?學習獻哈達的動作)

藏族同胞特別喜歡哈達,把它看做是最珍貴的禮物,每次有喜慶之事,遠客來臨,或遠行送別都要以獻哈達以表敬意。獻哈達也有他們的禮節,是這樣獻的,教師演示。

教師:剛纔我們知道還有哪個民族也獻哈達的?(蒙古)那今天我們也來體驗一下他們的風俗,把最珍貴的禮物和祝福去送給遠道而來的客人老師,獻哈達的時候送上你的祝福話。(背景音樂,送哈達)

三、結束部分

價值取向:激發幼兒繼續探索民族風情的興趣

1、教師:今天我們知道了這3個民族的知識,瞭解了他們的不同風俗習慣及特點,除了這3個你還了解其他的民族嗎?(抽2個簡單介紹,表揚幼兒勇敢)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我們一起來看看。(諸多民族風俗節日的多媒體,邊看教師簡單的說明)

2、小結:這些少數民族和我們一樣都是中國人,我們五十六個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勞動,一起唱歌跳舞,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共同建設我們的國家。

教師:讓我們一起邀請客人老師一起來跳我們的民族集體舞吧!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認識少數民族的社會活動,主要通過認識維吾爾族和蒙古族,萌發幼兒熱愛祖國大家庭的情感。引導幼兒在比較維吾爾族和蒙古族的不同之處中,促進幼兒觀察力、分析能力的提高。初步認識維吾爾族和蒙古族的服飾,瞭解他們的生活習慣,知道他們是我國的少數民族。

通過課後自己的反思,這次活動孩子已經很好的掌握了兩個少數民族的名稱。認識維吾爾族和蒙古族的服飾,瞭解他們的生活習慣,知道他們是我國的少數民族。整個活動幼兒的興趣都很高,通過圖片讓幼兒直觀的.認識、瞭解了維吾爾族和蒙古族。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小熊的尾巴》本身就是一本充滿童趣的故事書,很適合幼兒閱讀這本書。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以小熊的心理過程爲主線的故事,從小熊一開始非常喜歡自己的尾巴到後來羨慕朋友們的尾巴而討厭自己的尾巴,到最後重新喜歡上自己的尾巴。通過活動,能讓幼兒意識到過分地羨慕別人並不好,做自己纔是的!

根據教材和幼兒自身的特點,我特制定了以下目標:

1、通過故事感受故事的童趣

2、感受小熊的心理變化,知道不要過分羨慕別人。

爲了順利完成教學目標,我做了如下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對動物的尾巴有了一定的瞭解

教具教材準備:

1、每位幼兒都有一條短尾巴和小熊的裝飾圖像。(讓孩子融入情節,激發活動慾望與興趣)

2、普羅米修斯電子白板課件。

活動過程:

一、我和幼兒一起以小熊的形象到草地上玩一玩,通過音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讓孩子們合着音樂學學小熊走、碰碰小尾巴等動作,讓孩子進入情境。我覺得只有在幼兒感興趣的情況下,他們纔會學的輕鬆、愉快!

二、當孩子們比較歡快輕鬆的時候,讓孩子們猜猜小熊想了什麼?以此導入活動主題"尾巴"。從他的表情不滿意自己的尾巴,猜猜爲什麼?大家一起來問問小熊想了什麼?引入下一環節。

三、我利用普羅米修斯電子交互白板的頁面鏈接動能出示狐狸、蛇、小豬的畫面,通過觀察畫面、提問等了解三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功能、趣味性等。其中我通過自身的動作引領、語言啓發讓孩子們動一動、玩一玩、學一學,加強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

四、通過音效、畫面引入下一個環節:小熊羨慕別人的尾巴能幹,我怎麼就不行呢,想着想着就睡着了。當小熊醒來時,發現自己有了一條融合了狐狸、小蛇、小豬三種動物的長長的怪怪的尾巴。帶着一種好奇心進入下一個環節。接着提問"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兒呢?"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從而突出了主題"羨慕別人並不好,做自己纔是的!"

五、小熊帶着這麼長的尾巴怎麼辦呢?現在他怎麼想的呢?孩子們會想到要變回自己的尾巴。接下來我用孩子們熟悉的動畫形象《巴拉拉小魔仙》變魔術將小熊的尾巴去除,增加了課堂的活躍性,體現了以幼兒爲主體、普羅米修斯交互電子白板課件爲載體的這一原則。小熊去掉尾巴很開心,從而讓幼兒真正地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不要盲目地羨慕別人。

以上是我課程的大體構思,敬請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讓我有機會得到更高的提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製作麪包的主要原料和製作過程。

2、通過模仿表演製作麪包、念兒歌,知道麪包來之不易。

3、對面包師傅的勞動產生感激的情感。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5、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準備各種麪包。

2、聯繫附近的麪包房,爲幼兒的參觀做好準備。

活動過程:

一、出示麪包,引出主題

1、師:這是什麼?你吃過什麼麪包?

2、師:你知道麪包是從哪裏來的?麪包師怎麼做出來的嗎?

二、參觀麪包房,觀察瞭解麪包的製作過程。

1、引導幼兒來到麪包房,觀察麪包房裏的環境佈置。麪包房裏各種各樣的麪包師專門擺放的呢?(整整齊齊、分類擺放)

2、師:麪包房裏這麼多面包是用什麼做出來的?製作麪包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誰做出了這麼好吃又美觀的麪包呢?

3、請麪包房裏的麪包師傅介紹製作麪包的原料,並現場示範製作麪包,讓幼兒瞭解製作麪包的步驟(和麪——做麪包——擺放麪包——烤麪包)

4、互動環節

請麪包師當場提問,如:做麪包的原料和工具等,讓幼兒來回答,麪包師再進行補充。也可讓麪包師解答幼兒提出的一些問題,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三、表演活動:我來當回麪包師

1、師:麪包師是怎樣做成麪包的?你能模仿做麪包的動作嗎?

2、帶領幼兒邊念《麪包歌》(見附),邊模仿製作麪包的動作。在遊戲中體驗麪包師的勞動。

四、品嚐麪包。

引導幼兒觀察麪包出爐,最後讓幼兒自主嘗試購買麪包,品嚐麪包師傅的勞動成果,從而產生對面包師的崇拜和感激之情。

附:《麪包歌》

面盆裏,和麪團,

麪糰在一起,和在面盆裏。 (做在面盆裏和麪的動作)

面板上,做麪包,

麪包擺一起,擺在面板上。 (模仿在面板上作麪包的動作)

託盆上,烤麪包,(做拿起託盆狀)

麪包進烤箱,烤熟了,烤熟了。 (做將託盆放進烤箱的動作)

麪包做好了,真香真香真真香! (表現出非常好吃的樣子)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從幼兒身邊最熟悉的麪包入手,從幼兒的興趣出發。第一環節讓孩子們通過親身觀看麪包師製作麪包,瞭解了製作麪包的主要原料和工序,第二環節讓孩子們自由模仿麪包是製作麪包師的動作,感受麪包師的勞動,從而對面包師的勞動產生感激之情,整節課層層遞進,節節環扣,教育目標掌握得很好,是一節成功的課。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對聚會的內容進行設想、規劃,增強計劃能力。

2、能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與同伴討論的內容。

3、體驗與同伴共同商量、討論的過程。

活動準備:

1、教師用記錄表:空白紙張,上面有標題"我們來聚會"。

2、幼兒用書:《我們來聚會》。

活動過程:

1、師幼討論:聚會可以開展哪些有趣的活動?

教師:新年快到了,我們可以邀請哪些家人來@JLN和我們一同慶祝呢?他們來幼兒園參加聚會時可以進行哪些活動?

幼兒與同伴相互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師:家人可以參加什麼樣的遊戲?小朋友可以和家人共同進行什麼活動?小朋友是幼兒園的小主人,可以怎樣邀請參加活動的客人?

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在記錄表上用簡筆畫的方法進行記錄。(如小朋友建議可以進行表演,教師就畫上跳舞的小人進行記錄)

2、幼兒分組進行聚會計劃的討論並記錄在幼兒用書《我們來聚會》上。

師幼共同討論有關聚會計劃的一些具體問題:①聚會的時間、地點怎樣安排?怎樣邀請客人,有哪些邀請禮儀?(可以製作宣傳海報、聚會請帖,用禮貌的語言進行邀請)③客人蔘加聚會時可以怎樣裝扮?(製作裝飾的面具或帽子等)④聚會的環境可以怎樣佈置?(可以用繪畫、製作拉花等方法進行裝飾)⑤聚會進行的程序是怎樣的?由誰來主持?

幼兒自由結伴,進行小組討論,在幼兒用書上記錄下自己和本組同伴討論的結果。

幼兒邊看自己的記錄邊向大家進行介紹。

3、師幼爲聚會進行準備。

幼兒分工合作,如有的小組製作邀請卡,有的小組開始排練節目,有的小組爲環境做準備。

延伸活動:

利用晨間、餐後等時間與幼兒談談對聚會的準備工作。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情況分析

屬相是孩子們生活中常接觸到的一個有趣而又神祕的話題。然而,因其抽象性(如十二生肖的輪迴)和複雜性(如十二生肖的順序),又使孩子認識它有一定難度。

針對上述情況,結合本班幼兒實際,我設計了觀摩活動“十二生肖”。其間,把認識生肖和認識時鐘巧妙融合,將鐘點數字與生肖順序相匹配,讓時間的延續與生肖輪迴相對應,引導幼兒把對時鐘的認識遷移到十二生肖之中來。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幼兒在觀察中發現,在發現中思考,在思考中概括,在自主活動中,逐步獲得相關的十二生肖的知識經驗。

活動目標

1.感知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種動物、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感受、瞭解十二生肖一年一種屬相,12年一個輪迴的規律。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培養簡單的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自制生肖鍾,山洞。大山、腳印、標尺等標記小圖片。

學具:蛋糕盒製作的鐘面、十二生肖動物圖片、固體膠若干。

知識準備:幼兒已認識時鐘。

活動過程

1.瞭解十二生肖的12種動物,簡單感知其順序,理解其含義。

(l)出示生肖鍾,激發興趣:猜猜鐘面上有多少種動物,爲什麼?我們來數數看是不是12種。從哪兒開始數呢?老鼠第一,誰第三?誰第六?小豬第幾?

(2)小朋友當中有沒有屬“小豬”的?爲什麼說自己是“小豬”?(引出“屬相”一詞,豐富詞彙)。小朋友還有什麼屬相?

(3)小朋友的屬相爲什麼有的是豬,有的是狗,不一樣呢?(幼兒交流討論)

小結:同一年生的孩子屬相就一樣,豬年生的屬豬,狗年生的屬狗……一年一個屬相。

(4)結合生肖鍾觀察:一共有多少種屬相? 12種屬相一個個輪下來,要多少年?

小結:原來,鐘面上的12種動物就是人的12種屬相。12個屬相一個個輪流下來,要12年。

2.發現、感受十二生肖12年輪迴一次的規律。

(1)你還知道什麼人的屬相?(自由講述)

(2)想不想知道客人老師的屬相?一起去採訪吧!

(3)幼兒交流採訪結果。

(4)結合交流、採訪結果,引導幼兒思考:有的客人老師的屬相和小朋友屬相一樣,也有的老爺爺的屬相和小朋友一樣,這是怎麼回事?

啓發幼兒結合“生肖鍾”進行思考,鼓勵幼兒說出“客人老師的屬相狗是以前輪到的,小朋友的是以後輪到的”、“屬相是不停地輪流的、一年一種屬相”等推理結果。

(5)十二屬相輪流一次要多少年?

(6)小結:十二屬相12年一個輪迴。一年一個屬相,不停地向前輪流。。

3.講解故事,幫助幼兒瞭解生肖排列的由來並初步熟悉排列順序。

(1)十二屬相爲什麼會這麼排隊,你知道嗎?(鼓勵幼兒按經驗講述)

(2)介紹一個神奇的關於體育比賽的故事(附後)。引導幼兒複述故事。

4.製作生肖鍾。

(1)小結:今天小朋友在生肖鐘上發現了許多祕密:人的屬相有12種,屬相12年輪流一次,一年一種屬相。

(2)今天我們自己也來做生肖鍾。

教師觀察、指導、參與制作活動。

附:十二生肖

很久以前,玉皇大帝想給12個動物排個隊,可是怎麼排呢? 12個動物商量了一下,決定開展體育比賽,決出名次,比賽項目也討論好了:鑽山洞、爬大山、練跨步、比跳高。(介紹一種比賽,即出示相應標記於對應的3種動物之前) 鼠牛虎,鑽山洞。老鼠是個小機靈,一鑽就進了山洞。老虎一看,心裏一急,腳下一滑,摔了一跤,結果讓牛得了第二,自己排在了最後。

兔龍蛇,爬大山。蛇一緊張犯規了,退出了比賽,當然是第三名了。小兔因爲常上山吃草,爬山蹦蹦跳跳,輕快又靈巧,得了第一。龍一步一步往上爬,就得了第二名。

馬羊猴,練跨步。馬的步子最大,羊的步子第二,猴的步子最小,一比就出來了。

雞狗豬,比跳高。跳高比賽開始了,雞加上翅膀的力量,跳過去了。狗也跳過去了,可竹竿掉在了地上。豬鼓足了勁兒,沒跳起來,反而一屁股摔倒在地上――它太胖了!

玉皇大帝根據比賽結果,很快就排好了12個動物的順序: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還編了一首兒歌:

鼠牛虎,鑽山洞,兔龍蛇,爬大山;

馬羊猴,練跨步,雞狗豬,比跳高。

十二生肖排排好,認真鍛鍊不驕傲。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遇到高興,不高興的事都可以向他人傾訴。

2.能體驗他人情感,關注他人,分享他人的開心,不開心,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3.引導幼兒應該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

4.會用簡筆畫的形式表現人們高興和不高興時的樣子。

活動準備:

1.課前請家長協助幼兒記錄自己在一週中有哪些不高興、高興的事

2.動畫片《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

3.律動:《表情歌》《多愉快》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律動《多愉快》

導入:小朋友們,做完這個律動你們覺得心情怎麼樣?(引導幼兒說出一些表示心情愉快的詞,如:開心、高興、快樂等)

二、基礎部分:

1.提問:在小朋友們的生活和學習中,你們還經歷過哪些愉快的事?說一說,讓小朋友們和你一起分享好不好?

2.小朋友們真幸福,你們有過這麼多高興的事開心的事。但是,我們不可能事事都順心,你們遇到過哪些不順心的事,說出來,讓小朋友們幫你想想辦法,好不好?

3.生活中誰都會遇上煩心事,誰都有不愉快的時候,當你遇到煩惱的事時,你會怎麼讓自己變得快樂?

教師小結:每天我們都應該以快樂的心情去面對每一件事。

我們不高興時,可以告訴老師,小朋友,讓大家幫助你;還可以聽聽音樂、跟爸爸媽媽說說、好好睡一覺、看個動畫片、到室外去散散步、等等。

活動反思:

1.看錶情猜心情。我讓孩子們看四個表情,然後根據這四個表情來猜測不同的四種心情,當孩子們不能根據表情猜測心情的時候,我通過自身的表情及心境表述,讓孩子們能夠理解。

2.事件心情巧配對。我細心尋找了4張有具體事件的,分別代表4種心情的圖片請孩子們進行觀察、講述,然後進行情緒配對,並在孩子們回答正確後出示相應的表情,讓孩子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並且讓他們將情緒和具體事件進行了聯繫,明確了發生不同的事情會產生不同的情緒,並且能夠將事件和情緒進行較好地配對,遷移了經驗,有了初步的情緒體驗。

3.繪畫分享情緒。在這個環節中,我爲孩子們提供了四種情緒的圖畫紙,每一種情緒都用一種彩色紙:粉色代表喜、紅色代表怒、藍色代表哀、綠色代表愁,還在每張紙上貼上了相應的表情圖,並讓孩子們進行選擇並繪畫相應的事情。每組分別投放了4種表情的情緒圖畫紙,主要是爲了杜絕同組孩子進行相互間的模仿;每組只投放了5張圖畫紙,主要是爲了幼兒人手一張,拿到什麼畫什麼,避免選擇的時間浪費,同時也是爲了孩子們能夠描述自己的任何心情,避免孩子們一味地選擇“喜”這種他們比較熟悉的情緒進行講述。

4.情緒巧轉移。當孩子們講述了自己的心情故事後,我用一個問題巧妙地轉移了孩子們的情緒:那你最喜歡哪種心情呢?爲什麼?孩子們的經驗告訴他們,“喜”是他們最喜歡的事情。而且這時候我也巧妙地說了一句:“剛纔老師發現很多小朋友都想畫自己開心的事情,看來,開心的事情最令你們難忘啊!”這樣一來,孩子們的情緒馬上就轉移到了“喜”。

5.巧編心情故事書。最後,我自己設計了一本心情故事書,尊重每個孩子的描述,將每個孩子的心情故事都放進了故事書裏面,讓孩子們覺得自己是被尊重的,也爲整個活動進行了梳理。最後一句:“我們還會有很多其它的心情,下次,我們也把它畫到我們的心情故事中裏去。”很好地爲此次活動進行了延伸,也讓孩子們明確到除了喜怒哀樂,我們還有其餘的情緒,爲下一個活動做好了鋪墊。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禮貌用語,能使用文明的語言和肢體動作進行與同伴交往,併成爲好朋友。

2.嘗試用詢問、記錄的方法,瞭解和獲取朋友的信息。

3.體驗與朋友一起合作遊戲的快樂。

4.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並珍惜這份友情。

5.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1.布偶:狐狸布偶一個

2.事先排練好布偶劇《狐狸貝貝找朋友》

3.記錄表、筆若干

活動過程:

1.觀看布偶表演《狐狸貝貝找朋友》引出課題。

提問:你們喜歡這隻狐狸貝貝嗎?爲什麼?最後他爲什麼沒有交到朋友?

總結:因爲他是一隻沒有禮貌的小狐狸,它不會使用禮貌用語,不會友好地與別人交往,不會等待,所以他最後沒有交到好朋友。

2.回憶交朋友的經驗。

提問:小朋友,你們有好朋友嗎?

你的好朋友叫什麼名字?請幾位幼兒說說好朋友的名字。

你是用什麼方法知道好朋友的名字的? (詢問)

你是怎樣和他成爲好朋友的?

3.嘗試用詢問、記錄的方法收集好朋友的信息。

(1)學習禮貌的交往語言和肢體動作,進行交往。

師:今天呀,坐在這兒的除了大(7)班的小朋友,還有許多其它班的小朋友,你們想互相認識,併成爲好朋友嗎?要想成爲好朋友,必須先要知道對方的姓名(出示表格指出姓名欄)、班級(指班級欄)、電話號碼(指電話號碼爛)、愛好即他(她)喜歡些什麼?(指愛好欄)這樣你才方便和他交朋友。

師:那這些信息我們可以通過什麼方法知道呢?(詢問)

像小狐狸貝貝那樣詢問嗎?(師示範小狐狸貝貝無禮的樣子調節氣氛)

那應該怎樣做呢?誰願意上來表演一下?(請兩對幼兒上來表演)重點學習使用禮貌用語進行交往

注:如幼兒出現微笑、點頭、友好地牽對方的手等肢體動作及時表揚(如:XXX小朋友還用了XX動作,如果是我我也很願意和他交朋友)

幼兒集體學習“請”、“你願意嗎”等禮貌交往語言以及禮貌的肢體動作。

(2)學習用詢問記錄的方法記住朋友的信息。

師出示表格,講解表格的用途及記錄方法

師:那等會兒,我們就用這些友好的方法來交朋友。瞧,老師爲每位小朋友準備了一支筆和兩張表格(再帶領幼兒認識一下表格的內容)。好,現在就請小朋友帶上你的表格和筆去找朋友吧,記住要把小朋友的信息記錄下來哦。

提醒幼兒可以去找客人老師做朋友,如有幼兒主動去找,師及時表揚並鼓勵其他孩子也去找,如:XXX小朋友他去找客人老師做朋友呢,真棒!

(3)介紹自己交到的朋友以及朋友的相關信息。

師:請問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班的小朋友?請你介紹一下你今天交到了幾位朋友,把你的好朋友一起請過來吧。(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好朋友)

4.遊戲:套圈

我們都找到了朋友,現在就跟好朋友一起手拉手,來玩“套圈”的遊戲吧!

教學反思:

我從這幾方面來總結和反思本次活動

1.教具的製作和使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本着簡單易操作的教育理念,整個活動過程使用的教具只有小狐狸布偶一個、記錄表、鉛筆若干。教具雖簡單,但卻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孩子們都被我的表演所吸引,緊緊跟隨老師的思路。

2. 教育對象的選擇:活動的主題是“我會交朋友”,爲了拓寬孩子的交友範圍,我選擇了大5、大6、大7、大8的孩子一起參與活動,一開始我還擔憂孩子們會不會去與其他班的幼兒交往,後來發現我的擔憂是多餘的,孩子們對於與其他班的孩子進行交往非常雀躍,這讓我深悟:教學要敢於嘗試。

3.遊戲的選擇:選擇“套圈”遊戲,目的是進一步熟悉好朋友的信息,遊戲中有這樣一段歌詞是:“先套XXX,再套XXX,後套XXX呀”正好可以鞏固剛剛交的新朋友的姓名,同時遊戲有一個角色的分配,這又讓幼兒學會了協商和合作,並且體驗了與朋友一起玩遊戲的樂趣,從而激發孩子主動交朋友的情感。

整個活動過程,孩子們都表現得輕鬆愉快、積極主動,特別是在交友和遊戲這兩個環節,課堂氣氛很活躍,有的孩子還主動去找客人老師做朋友,做到大膽詢問、主動邀請、合作協商,不因對方是老師而拘謹。

本次活動由一位幼兒的一句問話:“老師,什麼是愛好?”讓我看到了活動的不足之處,“愛好”對於大班孩子來說還是太書面化了,沒有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雖然我也有稍作解釋,但還不夠詳細具體,以後在教學中考慮問題還要再全面些,教學中學會換位思考,爭取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更上一個臺階。

小百科:朋友(友情),是指在任意條件下,雙方的認知在一定層面上關聯在一起,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雙方的心理認知、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中國的印章文化。

2、探索印章的製作過程,感受印章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演示文稿,內有各種印章及印章圖案。

2、準備顏料、毛筆、瓶蓋、橡皮泥、鑰匙、鈕釦、印臺等。

3、收集各種玩具印章,如:數字印章、動物圖案印章等,準備幼兒園公章、教師私章等。

4、收集一些證書,如:教師的畢業證書、獲獎證書等。

活動過程:

(一)講印章故事,激發幼兒興趣。

古時候,有個人給遠方的爸爸媽媽寫了一封信,可是他的信被別人拆出來了,他非常的生氣,於是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把信放在紙袋裏,然後在紙袋的封口處放上泥巴,在泥巴上蓋上印章,如果有人要偷看的話,泥巴就會散開,印章也會變得不全了。所以,人們的信再也沒有人偷看了。

(二)欣賞各種印章,初步瞭解印章的製作方法。

1、看課件欣賞各種各樣的印章,請幼兒猜猜這些印章是用什麼材料製作出來的。

2、欣賞印章圖案,比較陽刻、陰刻的不同。

啓發幼兒思考:爲什麼印章會印出圖案來?讓幼兒感受印章的凹凸特徵。

陽刻:把想要的圖案保留凸顯出來,如瓶蓋上部的平面,蓋印後呈現的是實心的圓。

陰刻:使想要的線條凹陷下去,留下空白所形成的圖案,如瓶蓋空心的那面,蓋印後呈現的是空心的圓。

請幼兒來辨認印章圖案,哪個是陽刻,哪個是陰刻?

3、出示數字印章,然後再將印章蓋印在白紙上,再將印好的圖案與印章上的圖案對比一下,看誰能發現有什麼祕密。(引導幼兒發現印章上的圖案與印好的圖案是相反的。)

(三)瞭解印章的意義。

1、教師出示幼兒園公章,並印蓋在白紙上,引導幼兒觀察其形狀、文字及圖案。

2、啓發幼兒想一想在哪裏見過幼兒園的公章,如:小朋友的素質報告書上、各種獎狀上。

3、出示教師自己的私章,介紹其用途,如在自己的畫上或文章上可以加蓋私章等。

4、出示一些證件,如教師的畢業證書、獲獎證書等,讓幼兒看看,瞭解上面印章的意義。

5、小結:印章代表着一個單位或一個人,不能隨便刻章或蓋章。

(四)感受中國奧運會徽的印章特點。

出示中國印--舞動的北京,讓幼兒欣賞圖案及特點。幫助幼兒明白這是一枚特殊的印章。

(五)嘗試蓋印,感受凹凸效果。

1、橡皮泥印:把不同形狀的小東西如鑰匙、鈕釦等,壓印在橡皮泥上,塗上顏料後把紙蓋上去,壓平撕下來,哇--印出來了!

2、紙板蓋印:用瓦楞紙剪貼,做成凸板,讓幼兒創作。

3、取蘋果剖面做成凹板,讓幼兒創作。

4、取蓮藕剖面做成凹板,讓幼兒創作。

5、取辣椒剖面做成凹板,讓幼兒創作。

6、數字印章蓋印。

7、動物印章蓋印。

8、創作手印畫。

(六)展示幼兒作品。

活動延伸:

1、用胡蘿蔔、馬鈴薯等材料製作印章。

2、提供材料讓幼兒繼續探索在集體活動中沒有嘗試過的拓印方法,如漿糊印、陶土蓋印、版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