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模板彙總五篇

有關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模板彙總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4W 次

作爲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模板彙總五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開展小組合作探索與交流分享活動,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體驗合作活動的快樂。

2.進一步瞭解各行各業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熱愛各行各業工作人員的情感。

活動準備:

事先構建三個合作小組、幼兒圖畫、與交通警察事先聯繫並攝像、投影儀、字卡(預檢——掛號——門診——配藥<付費>等。

活動流程:談話導入——幼兒交流分享——活動小結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最近,我們一起了解了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職業,知道了每種職業所從事的工作是不一樣的,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他們,我們還成立了三個合作探索小組:超市小組、醫院小組、交通警察小組。大家還一起分頭進行了調查、尋找資料,今天大家一起來交流一下吧!”

二、幼兒交流活動:

1.超市小組:

1)超市裏的購物順序是什麼?(幼兒圖畫)

2)超市裏賣些什麼東西

3)幼兒交流:我們周圍有很多超市。(邊講邊出示相應的超市裏的塑料袋)

4)超市裏有哪些工作人員,他們分別是做什麼事情的?

5)超市裏發現的黃、白標籤各代表什麼?(出示實物、認識價格、比較價格)

6)介紹超市裏舉行的一些“買一送一”活動、發宣傳單、抽獎活動。(展示一些收集的小資料、幼兒經驗介紹)那爲什麼要舉行這類活動?小組幼兒問: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我們嗎?

小結:有了超市,我們大家購物方便了很多,超市裏的工作人員爲了我們的方便每天都辛苦地工作着,所以我們要做個文明的購物者,尊重他們的勞動。

2.醫院小組:

1)幼兒介紹看病的順序:預檢——掛號——門診——配藥(付費),看病爲什麼要預檢?

2)醫院裏有哪些工作人員?分別是幹什麼的?(瞭解醫院裏的一些科室)

3)(幻燈)出示一幅幼兒的“問題畫”,由幼兒介紹畫面的意思。(共同解決問題)

4)我們都希望自己有個健康的身體,那麼你們覺得是瘦好還是胖好?

5)出示一張憂鬱的圖片,問:圖片上的人怎麼了?(心裏不太高興,很憂鬱。)師:如果人經常很憂鬱的話,會得心理方面的病,就要去看心理醫生了。所以,我們小朋友心裏如果有不開心的事情要告訴大人,或告訴朋友,這樣你就會心裏舒服一些。

小結:所以,我們大家知道了人的健康有兩種:一種是身體健康,一種是心理健康,看身體方面疾病的醫生可以保障我們的.身體健康,心理醫生就可以保障我們的心理健康,只有身體與心理都健康,這樣才能成爲一個真正健康快樂的人。

3.交通警察小組:

1)共同觀看攝像:

2)幼兒分別交流問題(如果馬路上有車或有人闖紅燈或撞車了,那麼交通警察是怎麼處理的?如果天下雨交警叔叔還站在馬路上指揮交通嗎?交通警察在上班時做些什麼事情?小朋友該怎樣過馬路?……)(先幼兒之間問答,再請交通警察小組成員回答。)

教師小結:交通警察叔叔很辛苦的,不論颳風下雨都不能離開自己的崗位,爲交通秩序公正執法、堅守崗位,保障了行人和車輛的安全,保障了城市的交通暢通!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的人,他們的辛勤勞動保障了大家幸福的生活!

設計思路:近階段,我班正在進行《各行各業》的探索型主題活動,同時又結合“五一”勞動節,將“培養其對勞動者的熱愛和對勞動成果的尊重”這一教育目標結合起來,在班級中產生了三個不同的探索內容:超市、醫院、交通警察,孩子們能根據興趣自主結對,由此形成了三個合作探索小組,在小組合作活動中,通過教師引導、組內成員共同收集資料,對已有經驗回憶,對於各自探索的活動內容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瞭解,通過本次的交流活動以達到經驗共享的目的,體驗合作活動的快樂與價值。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在圍繞主題活動“幼兒園是我家”的實施過程中,一次和孩子們在園內觀察散步時發現在幼兒園的草地邊上、小池塘旁、大型玩具下有各種各樣的垃圾——糖紙、吃剩下的包裝袋、香菸頭等,孩子們對此現象提出了自己的問題:“這裏垃圾怎麼會這麼多?”“這些垃圾都是哪裏來的?”於是,我結合主題設計了此次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圖片,樂意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2、初步激發“我是幼兒園小主人”的意識。

活動準備:

圖片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整潔的操場、教室等

提問:這是什麼地方?你喜歡嗎?爲什麼?(心情舒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幼兒討論圖片內容。

師小結:這些地方都很乾淨,看了以後心裏很舒服,給了我們美的享受。

2、出示圖片:有垃圾的操場、教室等

提問:這裏都是什麼?怎麼會有這麼多垃圾的.?

你看了,覺得怎麼樣?(看見了難受、玩得不開心…...)

師小結:這些地方都堆滿了垃圾,太髒了,看見了很難受,玩遊戲也玩的不開心,不喜歡這裏。

3、問: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幼兒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 (把垃圾撿起來,扔到垃圾筒裏。 做不亂扔垃圾的標記,掛在各處。 看見亂扔垃圾的行爲及時提醒、勸止——)

師:我們這些小主人真棒,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使我們的幼兒園更加整潔,更加美麗。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把表達與表現有機的進行整合,爲孩子們創設了條件,使孩子們成爲學習的主人,樹立了以“兒童發展爲本”的理念,尊重孩子,把孩子們自己發現的問題交由孩子們自己解決,大家各抒己見,採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表達表現自己的認識,讓孩子與老師,孩子與孩子,孩子與環境發生互動,互相學習,互相感染,真正發揮了幼兒學習主人的作用,使孩子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得到了提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觀察條形碼,感知條形碼在超市中的廣泛應用。

2.能積極參與集體討論和購買物品的活動,用完整的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發現,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觀察,比較,初步瞭解條形碼的特點。

活動準備:

1.老師提前與超市聯繫,請工作人員爲幼兒介紹條形碼在他們工作中的應用,請每位家長爲幼兒準備5元人民幣。

2.圖書,衣服,書包,杯子,藥瓶,相框,化妝品盒等有條形碼的物品每人一件。

活動過程:

1.說一說,我知道的條形碼。

----老師出示一本圖書,引導幼兒看條形碼,提出問題:你知道這些黑黑白白的條條是什麼嗎?還有哪些物品上有這樣的條條呢?

----老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後簡單講一講自己所知道的有關條形碼的知識。

----老師告訴幼兒條形碼是由粗細不等的直線和阿拉伯數字組成的,並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回憶在生活中見到的條形碼。

2.比一比:感知條形碼的特點。

----老師出示衣服,書包,杯子,藥瓶,相框,化妝品盒等有條形碼的物品,請幼兒仔細觀察:這些物品上的條形碼是什麼樣子的?

--師幼討論:這些物品上的條形碼一樣嗎?爲什麼?

3.聽一聽:瞭解條形碼在超市的應用。

----老師帶領幼兒到附近的超市參觀。

----請超市工作人員爲幼兒講解條形碼在超市的應用:在超市買東西時有了條形碼,就只需將商品的條形碼在感應器前晃動一下,就可以查出物品的價格子條形碼就像物品的身份證,不同的物品條形碼也是不同的.。

4.試一試:我去超市買東西。

----老師提醒幼兒所買的物品不能超過自己所拿人民幣的面值。

----讓幼兒自己選擇需要的物品,結賬後到超市的出口處集合。

----回幼兒園,老師組織幼兒共同討論各自所買的東西,觀察上面的條形碼。

活動建議:

1.如超市離幼兒園較遠,第三環節"瞭解條形碼在超市的應用"也可不去超市現場,改爲播放老師事先採訪超市收銀員的視頻代替;第四環節"我去超市買東西"可不在本次活動進行,改爲讓家長自由帶孩子去超市購物。

2.引導幼兒繼續關注、比較不同物品上的不同條碼。

3.建議家長和孩子一搜集體條形碼在其他行業應用的圖片及文字資料,一起了解條形碼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如:倉庫管理條形碼系統、工業產品中的應用、辦公自動化條形碼。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含義。

2、知道在自己的成長中有許多的人在付出,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3、初步培養感激之情、感恩之心。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5、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課件:口渴的螞蟻

2、音樂:感恩的心

3、心形彩色紙、勾線筆等。

活動過程:

一、欣賞課件,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含義。

1、分段欣賞,瞭解故事情節(欣賞第一段)今天孫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段好看的動畫片,我們一起來看看,提問:螞蟻碰到了什麼困難?那你知道什麼是口渴嗎?小螞蟻口渴的時候他的心情怎麼樣?表情怎麼樣?(讓幼兒感受口渴)後來小螞蟻有沒有喝到水呢?(幼兒體驗喝到水時的心情)提問:那一滴水是哪來的呢?(幼兒討論)(欣賞第二段)提問:姑娘的淚水救了螞蟻,姑娘爲什麼流淚呢?你們有什麼好辦法來幫助小姑娘呢?

(欣賞第三段)提問:小姑娘有沒有被吃掉呀?是誰想了什麼辦法救了小姑娘?小螞蟻爲什麼要救小姑娘呢?爲什麼說姑娘的淚水救了螞蟻,也救了她自己?(因爲小姑娘的淚水救了螞蟻,所以小螞蟻爲了感謝小姑娘,就想辦法幫助了小姑娘。可以說小姑娘的淚水既救了小螞蟻,也救了她自己。)

2、完整欣賞,進一步理解故事含義。

提問:你們喜歡故事中的小螞蟻嗎?爲什麼?(故事中的小螞蟻在得到小姑娘的幫助以後,他也能想辦法主動去幫助小姑娘,他真是一隻聰明、勇敢、善良、樂於助人、知道感恩的小螞蟻,所以我們大家都喜歡他。)

二、遷移經驗,說說自己生活中被關心、被幫助的情景。

1、幼兒回憶自己生活中被關心、被幫助的情景。在我們生活中,你又被誰關心過,被誰幫助過呢?(幼兒討論)在家裏你被誰關心過、幫助過,他們是怎樣關心幫助你的?在幼兒園,誰又來關心幫助我們小朋友呢?

(1)家中:媽媽洗衣服、爸爸拖地、爺爺餵飯。

(2)幼兒園:老師教本領、阿姨鋪牀、叔叔做飯

(3)社會:清潔工掃地、警察指揮交通……

2、小結三、探討交流感恩的方法原來在我們生活中有這麼多人在關心幫助着我們,那我們應該怎樣感謝他們呢?那你們就將感謝的方法畫在這張卡片上,製成一張精美的感恩卡,送給你們想要感謝的人,好嗎?

(1)集體交流

(2)畫出感謝的方法

(3)總結,送卡片活動延伸:

製作感恩卡在日常活動、遊戲活動中引導幼兒懂得感謝,學習主動關心、幫助別人。

附故事:口渴的螞蟻

有隻螞蟻口渴了,它到處找水喝,可就是找不着。突然,就在螞蟻要渴死的時候,一大滴水落了下來。螞蟻喝了水得救了。這滴水實際上是一個正在哭泣的`年輕姑娘的淚水。螞蟻擡起頭,看見一個年輕姑娘坐在一大堆種子前。"你爲什麼這麼傷心啊?"螞蟻問道。"我是一個巨人的囚犯",姑娘告訴螞蟻,"這一大堆種子裏夾雜有穀子、大麥、黑麥的種子,我必須把他們分開,撿成三堆,他才肯放我走。""這需要你一個月的時間哪"螞蟻看了看堆得像山一樣的種子說道。"我知道"姑娘哭着說:"如果我明天還不能把它分完,巨人就會把我當作他的晚餐吃掉。""不要哭"螞蟻說,"我和我的朋友會幫助你的。"很快,成千上萬只螞蟻忙碌起來,將這些種子按類分成三堆。第二天早晨,巨人看到分派給姑娘的活幹完了,就把她給放了。就這樣,這個姑娘的一滴淚不但救了螞蟻,還救了她自己的命。

活動反思:

在連續三次反覆試上的過程中,這一節課得到了完善。幼兒都能積極地參與活動,目標達成率較高。活動中,在語言的組織上更加精練了,採用了發散式提問,讓幼兒能自由的將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充分體現在幼兒爲主體這一觀點,活動環節緊湊了,體驗式教學讓幼兒體驗到了被幫助後的感受,充分激發了孩子的興趣。我覺得在幼兒回答問題時要及時觀察,隨機應變,給予幼兒語言提示或幫助,既要尊重幼兒,又不死備教案,具有應變能力,推動幼兒思路的發展。這次的教學活動效果比較好!

小百科:感恩,意思是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是對他人幫助的回報。出自《三國志·吳志·駱統傳》:“饗賜之日,可人人別進,問其燥溼,加以密意,誘諭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祖國風景名勝古蹟的美麗。

2.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到各地去旅行的經驗和感受。

活動過程:

各個景點的圖片製作KT板

景點的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小朋友們你們去旅遊過嗎?

2.你去過的地方都有什麼好玩的,那裏有什麼讓你印象特別深的。

二、情景激趣、教師出示課件介紹圖片上的景點。

教師以導遊的身份帶幼兒進入“旅遊景點”,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景點1北京——天安門——故宮——北京大學——圓明園教師對每個景點做介紹,並且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這些景點的房子都有什麼特點。

(2)景點2上海——東方明珠——科技館——中國館重點說一說上海是我們中國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

三、小達人分享自己的旅行趣事

藉助實物照片請幼兒來說一說生活當中自己去旅行過的地方,說說相應的感受。

四、讓幼兒進一步感受祖國的美麗山河,教師佈置旅遊的場景出示KT板。

1.讓幼兒當小導遊的角色組織幼兒遊戲,並把自己的旅行團帶到各個景點參觀,並做相應的介紹。

2.遊戲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