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模板錦集八篇

關於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模板錦集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模板錦集八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設計背景:

時至三月,全國上下掀起了學雷鋒的高潮,我便抓住雷鋒的樂於助人這一教育契機,希望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播下愛的種子,讓整個社會人人互助,更多的理解那些有困難的地人們的艱難和苦惱,教會孩子學會同情,學會關心周圍的人。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雷鋒的樂於助人的故事,感受雷鋒的高尚的品德。

2、學會關注生活周圍和社會上有困難的人,培養同情心和仁愛之心。

3、樂意向雷鋒學習,主動積極幫助別人。

活動準備:

看過或者聽過雷鋒的有關故事、雷鋒視屏一段、困難中的人圖片若干張音樂《愛的奉獻》。

活動過程:

一、開火車進活動室。

二、火車上發生的事情。

說說得到幫助的人和事,感受受助情感體驗。

1、請你們介紹一下,他們碰到了什麼困難?

2、說說誰幫助過你?別人幫助你時心裏怎麼想?

三、做好事學雷鋒,瞭解雷鋒。

簡介雷鋒,讓幼兒認識雷鋒。

1、你知道雷鋒嗎?知道3月5日是學雷鋒日,爲什麼學雷鋒。

2、看視頻,知道雷鋒樂於助人。

3、老師也來介紹一下,我所瞭解到的需要幫助的人。

小結:人們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需要大家互相幫助。

四、講童謠。

有個童謠中講了關於雷鋒的事情。

身邊有關學習雷鋒的.事情,怎樣幫助身邊有困難的人。

五、身邊的雷鋒:

1、社會中、幼兒園裏、生活中學雷鋒的人。

2、老師用幻燈介紹人們幫助別人的辦法。討論幫助的方法,知道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幫助,我們能用什麼辦法來幫助他們解決。(讓幼兒先討論,再來說)(出示通道受災圖片)激發幼兒愛心。

3、小結:當人們碰到困難時我們採取各種方法去幫助他們,捐款是一種最常用的方法。募捐捐款活動,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公益活動

1、每位幼兒一份捐款(零錢1角,5角,1元)

2、放背景音樂(愛的奉獻),幼兒依次捐款。

3、統計:鼓勵幼兒平時存下零錢,將來爲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

我們來統計一下,今天我們一共捐了多少?算出總數。(伴音樂《愛的奉獻》)。

六、播放圖片,結束活動。

小朋友可以看看雷鋒的圖書,聽聽雷鋒的故事,看看雷鋒還有哪些良好在品德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呢?跟着《學習雷鋒好榜樣》的音樂離開活動室。

本活動採取從幼兒調查周圍需要幫助的人入手,知道社會上還存在一些弱勢人羣和困難人羣,萌發他們的同情心。瞭解社會是一個大家庭,應該互相關心和幫助,使大家庭裏的每個人都能感受溫暖。從小樹立幼兒的公民意識,培養幼兒的社會公德和責任意識。通過本活動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的人和事,在他們幼小的心裏播下關愛他人的種子,樂意助人,學會感恩。知道我幫人人,人人幫我的道理。

附童謠:你真是個小雷鋒

老奶奶,看外孫,

下車不認西和東,

背行李,拿信封,

遇見路人細打聽。

小朋友,好熱情,

攙扶奶奶慢慢行,

拐個彎,進衚衕,

照着地址送家中。

老奶奶,問她名,

她說“我是小學生。”

老奶奶,沒聽清,

你真是個小雷鋒。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兒童房裏必要的家庭設施和設備,願意佈置自己的小房間。

2、通過參觀和討論活動,認識兒童房裏的設施和佈置。

3、知道家是最舒適、溫馨的地方,感知充滿愛的家庭環境。

活動準備:

1、聯繫一位小朋友的家。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3、紙筆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參觀小朋友的家。

提出參觀要求:有禮貌的問候小朋友家裏的人,不隨便翻小朋友家裏的東西

幼兒參觀某一個小朋友的家。

(1)在小朋友家門前,輕輕敲門或按電子門鈴,向小朋友以及家裏人問好,換鞋有序的進入房間。

(2)請房子的小主人帶領大家參觀房間,並介紹自己房間裏的陳設。如:兒童牀、衣櫃、玩具櫃、兒童圖書等,知道這是小朋友睡覺和遊戲的地方。

(3)小主人招待小朋友喝水、吃水果等。

2、參觀後的談話。

師:剛纔,我們參觀了哪個小朋友的`家?你在他的房間裏看見了什麼?你喜歡哪個小房間裏的什麼呢?爲什麼?

3、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感知可愛的兒童房。

觀察兒童房,說說,你喜歡哪個兒童房?爲什麼?

師:你有自己的兒童房嗎?你的房間有什麼?你喜歡你房間裏的什麼?爲什麼?

師:有這麼好的生活環境,這是誰爲我們提供的?我們應該怎樣感謝我們的父母呢?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建立愛護花草的觀念。

2.瞭解一些日常照顧花草的簡單方法。

3.知道花草樹木是我們的朋友,要愛護它們。

4.嘗試通過色彩來感知美、創造美。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一盆折斷的花(其中花朵是用摺紙方法作成的、可以修復的),幾個用可樂瓶子製作的灑水壺。

2.幼兒用書:《花寶寶笑了》。

活動過程:

1.出示被折斷的盆花,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小朋友們,看小花怎麼了?它會說什麼呢?

教師:是誰把花弄成這個樣子了?這個摘花的人做得對嗎?爲什麼?

教師小結:花園裏的花寶寶真好看,我們都喜歡,這些花寶寶不但把我們幼兒園裝扮得很美麗,而且也把我們的城市裝扮得更漂亮。所以,花兒好看,大家都不能摘,應該愛護它們,讓它們長得更美麗。

2.瞭解簡單的照料花草的方法,學習照料花草。

教師:我們應該如何照料這些美麗的花寶寶,讓它們開放得更加美麗呢?

教師介紹:花寶寶需要空氣,還要太陽曬曬;泥土不能太緊,太緊了它們透不過氣來,因此,我們可以幫它鬆一鬆土;另外花寶寶也象小朋友一樣要喝水,也要適當的給花澆水。

幼兒用自制的.可樂瓶水壺給花寶寶澆水,把花寶寶搬出來曬太陽。

3.誇誇自己是愛護花草的好孩子。

教師:你們剛纔是怎樣照顧花草的呢? 媽.咪.愛.嬰.網.幼兒園教案頻道

教師:大家都是愛護花草的好孩子,小花送來了禮物,謝謝你們。

教師:我們也來幫幫被折斷的小花吧!

教師與幼兒一起將折斷的花接好。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教師引導下願意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媽媽的明顯特徵。

2.嘗試用語言或行爲表達對媽媽的愛,學說短句“媽媽,我愛您”。

3.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知道媽媽最明顯的特徵。

2.材料準備。

幼兒自備媽媽的照片一張,幼兒學習資源1第11~12頁。

活動過程

1.說一說:我的媽媽。

師:今天,寶貝們都帶着自己媽媽的照片來了。

師:那誰來說一說你的媽媽都有什麼特徵?

幼:自由回答。

師:說了這麼多,那你們愛媽媽嗎?你是如何表達對媽媽的愛的呢?

2.閱讀幼兒學習資源,引導幼兒逐幅觀察畫面,感知可以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師:今天咱們班來了好幾個小動物,他們也很愛自己的媽媽,你們想知道是誰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小豬在幹什麼?媽媽高興嗎?(小豬送給媽媽一張畫,媽媽很高興。)

小猴送給媽媽什麼呢?媽媽感覺怎麼樣?(小猴送給媽媽一朵花,媽媽很開心。)

小熊幫媽媽做什麼?媽媽什麼表情?(小熊幫媽媽提菜,媽媽在笑。)

小朋友在做什麼?媽媽開心嗎?(小朋友和媽媽擁抱,媽媽很開心。)

小結:他們都很喜歡自己的媽媽,還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了對媽媽的愛。你們喜歡自己的媽媽嗎?你們能爲自己的媽媽做什麼呢?(引導幼兒學說“媽媽,我愛您”)

3.交流小結。

師:剛纔小動物們都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了對媽媽的愛,有的送禮物,有的幫媽媽做事情,有的抱抱媽媽。你想怎麼表達對媽媽的愛呢?(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小結:請小朋友回到家後,先向媽媽說一句好聽的話“媽媽,我愛您”,再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

活動反思

在備課時,我發現全文共五個小節,分別選取了“夏夜扇涼”、“雨天送傘”等五個生活場景來表現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細細品味這幾件事,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小事,大部分應該在我們孩子的身上發生過,應該很容易引發他們的共鳴。另外,五節詩的結構相同:都是先陳述事情,最後以“媽媽的愛”作結。鑑於以上原因,我設計了仿寫的環節,而且對仿寫的效果也充滿了期待。

然而,實際的教學效果卻給我潑了一盆冷水:當我讓學生說說媽媽做過的哪些事情讓你感受到了她的愛?發言者聊聊。再次啓發後,大部分學生依然保持了沉默!說不出來,自然也就寫不好。課堂上只有個別學生完成了一個小節的'仿寫,不得已,課堂練習只能佈置成家庭作業。

課後,我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和反思,從主、客觀兩個方面總結了失敗的原因:

先說主觀原因。雖然文中的幾個事例都是生活中經常發生的小事,但在教學中,我沒能找到有效方法,將學生帶進文本,從而使學生與文本產生強烈共鳴,勾起學生對類似經歷的回憶。學生無話可說,也就不足爲奇了。

再說客觀原因。現在的孩子多爲獨生子女,已經習慣了“被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被大人愛着、寵着是一件習以爲常的事。例如:媽媽洗衣服,爸爸輔導作業之類的事,在孩子們眼中,他們會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沒什麼特別的,自然就很難將這些小事與愛聯繫在一起了!一句話:現在的孩子缺乏的不是愛,而是感受愛的能力!

我手寫我心。只有心裏有了真情實感,纔可能寫出好的習作出來。“三八”節前夕,我佈置了一篇日記:媽媽的一天。希望孩子們能走進媽媽的生活,用心感受媽媽的愛!

小百科:愛是指喜歡達到很深的程度,繼而人爲之付出的感情。是指人類主動給予的或自覺期待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現今的孩子都是家裏的“掌上明珠”,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而且由於嬌生慣養,孩子挑食、偏食的不良習慣日益增多,而合理的營養和良好的飲食習慣能促進幼兒的生長髮育。所以爲了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和提高幼兒的獨立的生活技能,我設計了《小鬼當家》這一活動。

目標:1讓幼兒初步瞭解人體需要各種各樣的食物。

2、培養幼兒不挑食、不偏食的飲食習慣。

3、提高幼兒獨立的生活技能。

4、培養幼兒獨立的意識,減少對成人的依賴。

準備:1、已認識常見食物的名稱及其主要營養。

2、課件、每日食物結構圖。

過程:

1.幼兒在健康歌的.音樂聲中進入教室。

師:今天是星期六,寶寶們真開心。可是媽媽不在家,該怎麼辦呢?我們來看看媽媽有沒有留言。

2.課件:寶寶們,媽媽有事出去了,你們自己當家吧,有什麼麻煩就去問小博士,好嗎?再見。

3.師:哎呀,媽媽叫我們自己當家,自己燒飯,那我們得先去買菜呀。是不是喜歡吃的就多買一點,不喜歡吃的就少買一點呢?(幼兒回答)

4.師:我們去問問小博士吧。

5.瞭解每日需要的主要食物結構。

課件:(小博士)小朋友,這是我們每日需要的食物結構圖,它告訴我們身體需要各種各樣的事物,有的需要的多,有的需要的少。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哪些食物需要的多,哪些需要的少,哪些需要的不多不少呢?

6.出示食物結構圖:引導幼兒說出在三角形的食物結構圖中,最下面的需要多一點,最上面的需要少一點。

7.教師小結,把食物圖編成一首兒歌:糧食蔬菜和水果,每天需要不能少;雞肉魚蝦和豆奶,不多不少要正好;巧克力糖果和肥肉,每天少吃有牢記。

8.瞭解偏食、挑食的危害,教育幼兒葷素食物都要吃。

師:寶寶們看,小博士帶了三位小朋友來幹什麼呢?

課件:(小博士)請你們看看這三位小朋友有什麼地方不一樣?(一個胖一個瘦,一個不胖也不瘦)引導幼兒討論:專吃葷菜容易發胖,專吃素菜長的瘦,不挑食纔是長得最好的。

幼兒討論好後,課件中三個小朋友說說自己胖瘦的原因。

師小結:寶寶們喜歡誰,爲什麼?

9.遊戲:買菜。

師:剛纔,寶寶們聽了小博士的話,知道了人體需要各種各樣的食物,不能挑食、偏食,那等一下買菜的時候知道該怎麼買了吧?

幼兒去“菜場”買菜,提醒幼兒要葷素搭配,並能夠正確地算出找零。

活動延伸:

幼兒在“娃娃家”中繼續玩“小鬼當家”的遊戲,學會自己搭配炒菜,招待客人。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背景:

農曆2月18日是花神廟會,這幾天張析雄和小朋友一起做遊戲時談到了去廟會玩的事,小朋友都圍過來聽。有的還七嘴八舌的說什麼叫廟會?廟會裏有什麼?有沒有好吃的東西?有沒有幼兒園的大型玩具?你們家是誰帶你去逛廟會的,小朋友在角色遊戲時就和教師提出:“老師,我們來玩逛廟會的遊戲吧!我覺得廟會這個話題對孩子還是有吸引力的,由此我們邀請家長帶着孩子一同去逛廟會也生成了系列活動。

活動目標:

1.廟會是我們的一種傳統習俗也是我們家鄉的一種節日。

2.體驗和教師、朋友、家人一同逛廟會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向幼兒介紹什麼是廟會。

2.提出參觀前的注意事項。

3.與家長聯繫集合時間,出發地點。

活動過程:

1.參觀前對幼兒進行啓發性的談話,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同時向幼兒交待參觀時的注意事項。

師:今天老師要和你們的爸爸、媽媽帶你們去逛廟會!你們想一想,廟會會在什麼地方開,廟會裏都有一些什麼?

幼:廟會在公園裏召開。

幼:廟會在五臺山體育館開。

幼:廟會在南湖廣場召開,哪裏經常搞活動。

師:那、你們想一想廟會是什麼樣子的?都有一些什麼?

幼:有人唱歌、有人跳舞。

幼:廟會還有許多的東西賣。

幼:你們來看呀這裏有豬、牛、羊買。

生成:原來小朋友對家禽類的動物也比較感興趣,教師隨機組織了幼兒進行了討論。

1.豬、牛、羊它們有一個大的名字叫什麼?

2.豬、牛、羊廟會怎麼有的賣?人們爲什麼要賣它們?

3.教師、家長,幼兒一起隨機討論。

4.繼續逛廟會。

生成:走在路上孫意小朋友發現了許多的鐮刀、鋤頭、釘耙、鐵鏟,小朋友都圍了過來,楊一凡媽媽說:“這是農具,是農民伯伯種田的,小朋友們又紛紛談論起來,因此我們生成——農具。

1.請家長介紹農具。

2.示範操作使用農具。

師:小朋友這是什麼?

幼:鐮刀、鋤頭、釘耙、鐵鏟。

師:你們知道怎樣使用,請你們試一試。

家:示範操作使用農具。

生成:當孫意的.爸爸拿着各種農具進行示範操作時,許多小朋友對農具都產生了興趣,家長給幼兒都賣了一件農具,幼兒拿着這些農具興高采烈地到田野裏進行操作,於是我們生成了《美麗的田野》的親子活動。

活動評析和教師反思:

在這個活動進行之中,將教育有機地融入到幼兒的日常生活當中,在逛廟會時教師的問題巧妙地引出幼兒家長們積極討論話題,讓幼兒在自然狀態下進行參考交流,使他們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慾望,並且瞭解到了許多我們教育教學中學不到的知識,通過這次逛廟會的活動調動了師生互動,家長與教師互動,家長與幼兒互動,生生互動,頗具教育價值。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理解分享帶來的高興情感體驗。

2、通過理解故事、回憶自己的生活經驗,瞭解生活中的高興是可以自己創造的。

3、在活動中,注意與同伴的距離,避免碰撞。

4、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5、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1、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談論:在生活中,自己最高興的事情。

◎教師:大家在平時有什麼高興的事情嗎?

幼兒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說說自己生活中的高興的事情。

2、幼兒感知、理解故事中的內容。

◎教師講述故事,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教師出示幼兒用書,引導幼兒邊看書邊講述故事。教師:小刺蝟買了什麼東西?他爲什麼要把冰淇淋給小兔子呢?小兔子又是怎麼做的呢?小兔子爲什麼要這樣做呢?

鼓勵幼兒說出自己對故事的理解,並在教師的提醒儘量用故事中的語言表達。

◎理解故事,感受故事中分享的快樂。

教師:小兔子和小刺蝟他們有幾個什麼樣的高興呢?

啓發幼兒根據故事的內容進行回答,並講述自己的理解,知道把自己高興的事情與別人一起分享可以給更多的人帶來高興。

◎感知生活中分享帶來的高興。

教師:平時在家裏,你有什麼高興的事情呢?

啓發幼兒說說自己把東西給別人的事,出可以說說別人與自己分享的`事情。幫助幼兒整理自己的語言:“因爲我把XXX與別人一起分享,所以我們很高興。”

3、體驗音樂中的分享,所以我們很高興。

◎教師:我們也來玩一個高興的遊戲吧——“碰一碰”好嗎?

幼兒在遊戲中與教師、同伴共同感受高興的情感,感受相互之間的觸摸帶來的快樂。提醒幼兒注意相互之間避免碰撞。

活動反思:

《有那麼多的高興》是一個語言領域的活動,活動的內容以故事的形式出現,而本次活動的目標主要是讓幼兒瞭解故事內容,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小狐狸和小兔子的高興,並在故事中懂得和朋友一起分享自己喜歡吃的東西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感受別人高興我的高興的一個情感。

因此從一開始,我運用談話法,引導幼兒回憶,鼓勵幼兒想說,敢說,積極地說,回憶生活中有關於分享的事情!這個環節爲整個活動開了個好頭,孩子們的興趣都被引了出來!

接下來就是掛圖的欣賞了,教師邊講故事邊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情節。然後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並幫助幼兒梳理故事中角色的“那麼多高興。”讓幼兒將剛纔聽到的看到的零碎片段串聯起來,並進行小結:我們和好朋友分享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別人高興我們也高興,高興越來越多,快樂也越來越多!小結過後,我以此爲基礎進行了孩子們的生活遷移:我們可以分享更多的東西,比如:分享圖書、分享快樂心情等等。

最後在幼兒邊聽故事錄音邊越多幼兒用書中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意圖:

今年是我們大四班孩子們在幼兒園度過的最後一年,家長們都想給孩子們的幼兒園生活,留下一段難忘的回憶,對每個孩子的生日大家也顯得尤爲重視,越來越多家長選擇給孩子在幼兒園裏過生日。孩子在生日前幾天就在宣傳自己的生日,並和大家一起策劃,生日那天能收到好朋友的禮物會令孩子欣喜不已;家長們送來了蛋糕、還附上了父母寄語;作爲老師,我們也想出了各種辦法給孩子驚喜。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社會領域中提出:“引導幼兒參加遊戲和其他各種活動,體驗和同伴共處的樂趣;加強師生之間、同伴之間的交往,培養幼兒對人親近、友愛的態度,教給必要的交往技能,學會和睦相處。”依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在幼兒園過生日”主題系列活動開始了,讓孩子分享體驗同伴的快樂,增進孩子之間的友好團結意識,深深地感受老師、小朋友和爸爸媽媽的關心祝福,學會感恩,這次活動對孩子的社會性情感、個性和認知的發展都有積極意義,同時爲孩子的幼兒園生活畫上更燦爛的色彩,爲孩子和家長留下更美好的回憶。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加生日慶祝活動,增進師幼、幼兒之間的感情。

2. 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促進幼兒與同伴分享優良品質的形成。

3. 讓幼兒學會感恩,瞭解生日的含義。

4. 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 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促進幼兒與同伴分享優良品質的形成。

活動難點:讓幼兒學會感恩,瞭解生日的含義。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照相、錄像器材,家長錄像、信件、賀卡,教師、幼兒自制精美禮物及“幼兒祝福簽名卡”,生日蛋糕,餐具每人一份,

知識準備:幼兒每人準備一個小節目,或者幾個人一起準備一個節目。

活動過程:

活動一:談話活動(孩子生日的前一天)

1.你知道明天是誰的生日嗎?你自己的生日是哪天?你還知道家裏人誰的生日?

2.朋友生日的時候,你會怎麼做?怎樣爲他祝福?

3.朋友請你一起分享生日蛋糕的時候,你會說些什麼?

4.你自己的生日希望誰跟你一起過?怎樣過?

活動二:“生日”祝福活動

1.請出 “小壽星”,教師爲他戴上生日帽,大家一起爲他唱生日歌。

2.教師和小朋友們爲“小壽星”送上祝福語和生日禮物。

3.大家一起唱歌、跳舞,表演節目爲“小壽星”祝福。

4.教師請幼兒按順序在自制簽名卡上用自己喜歡的彩筆寫下自己的名字,作爲最珍貴的禮物送給小朋友。

5.教師朗讀家長信件、賀卡,請幼兒觀看有關父母養育孩子的錄像,感受父母的辛勞。

6.過生日的時候有這麼的人關心你,你心裏有什麼感覺啊?我們的成長離不開我們的父母,爸爸媽媽爲我們付出了哪些啊?

7.教師小結:孩子的生日就是媽媽的受難日,爲了孩子的成長,父母辛辛苦苦付出,所以我們要在過生日的時候來感謝我們的.父母。

8.點燃生日蠟燭,過生日小朋友許願、吹蠟燭,讓我們把這開心一刻永遠保留下來吧!師生拍照留念。

9.過生日的小朋友爲大家發送生日蛋糕,大家一起分享生日的快樂。

活動延伸:

1.請孩子把快樂的場景記錄在主題牆上。

2.請幼兒在家給自己的親人過生日。

活動反思:

每個月班裏都會有過生日的小朋友,每當他們快到生日的那幾天,他們總會主動告訴老師和小朋友,當問到他們過生日最高興的事時,大部分孩子都會說“喜歡吃生日蛋糕,喜歡接受生日禮物”,但是多數幼兒對過生日的意義並不是很瞭解。

自從我班開展“我在幼兒園過生日”活動以來,一年裏已有10多名幼兒先後在班上過生日。每次過生日的場面都熱鬧非凡。孩子們一起爲過生日的孩子唱歌跳舞,一首首動聽的音樂沁人心脾;一句句祝福的話讓人感動至深;一份份精美的禮物讓人心花怒放;一個個絢麗的簽名卡讓人愛不釋手;一塊塊甜蜜的蛋糕讓人口甜心也甜。

每次主題活動前,我們都會組織幼兒進行討論,聽聽孩子們對生日想法和需要,找到孩子所需要的,找到我們應該給予的,找到活動所蘊含的價值。爲孩子留出最大的空間,讓孩子大膽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孩子主動去關心自己的生日活動,讓孩子真正成爲活動的主人。

我們的主題活動探索式、連續性的進行,內容不斷豐富完善,形式也日趨多樣,由圍繞生日的談話、討論發展到手工、繪畫、分工合作、家園合作等等,孩子們體驗到了什麼叫關心、什麼叫禮貌、什麼叫文明交往,促進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促進了孩子關心他人、與人分享的快樂情感,促進了孩子文明交往行爲的形成。幫助孩子從關注自己的狹隘視角中走出來,使幼兒開始關注家人、同伴等,鼓勵他們在表現自己獨特個性的同時,激起他們關注和了解別人的願望。

主題活動中,我們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活動前和過生日小朋友的家長聯繫好,讓他們寫一封信給孩子(信中可以寫他們成長中有趣的事或是家長對他們的期望),賀卡中爸爸、媽媽的祝福以及養育孩子的錄像等,家長的配合和支持保證了活動的順利進行,也使孩子對活動感到親切、自然。特別是航航媽媽在信中講述懷孕時身體的變化及生產時的感受,這一內容最吸引孩子,也激發了孩子的情感,孩子們深深地感受到媽媽懷孕的辛苦,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愛,認識生日對自己成長的意義,孩子在生日的燭光中學習感恩。所以我覺得活動對孩子的社會性情感、個性和認知的發展都有積極意義。

整個活動爲幼兒打開了一扇瞭解社會的窗口,也架設了一座幼兒社會交往的橋樑,從而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的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