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集錦六篇

有關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集錦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集錦六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

一、目標。

感受壓路機行動緩慢的特點。

二、準備。

1、掛圖,故事磁帶。

2、壓路機、大卡車、汽車頭飾若干。

3、請三位大班幼兒分別戴上大卡車、小汽車、壓路機頭飾,按故事情節進行表演。

三、過程。

1、觀看故事表演。

(1)三位大班幼兒頭戴壓路機、大卡車、小汽車的頭飾出場。你們知道這三輛車的名字嗎?

(2)這三種車誰跑得最快?誰跑得最慢?

(3)觀看大班幼兒的故事表演。

2、完整欣賞故事。

(1)出示掛圖,引導幼兒傾聽故事一遍。

(2)壓路機在馬路上擋住了誰的路?它們是怎麼說的?

(3)大卡車、小汽車遇到了什麼麻煩?

(4)誰幫助它們解決了困難?

(5)大卡車、小汽車這一次對壓路機說了什麼?

(6)爲什麼壓路機快不起來?

(7)引導幼兒,瞭解不同的車有不同的用途:壓路機爲了壓平路面,所以才需要慢慢地開,而大卡車、小汽車要運貨送人,所以要快快地開。

3、表演故事。

(1)你能用身體動作來學一學,慢吞吞的壓路機嗎?

(2)跟着錄音故事,幼兒按意願選擇頭飾分角色進行表演。

四、建議。

有可能的話,帶幼兒觀察壓路機工作時的`情景。

附:慢吞吞的壓路機

壓路機又大又笨,走起路來慢吞吞的。大卡車趕上來說:“別擋路,別擋路!”小轎車從後面趕上來說:“讓開,讓開!”

一會兒,壓路機看見大卡車在坑坑窪窪的路上停了下來,邊擦汗邊嘆氣,小轎車也冒着熱氣停在那裏嘆氣。

壓路機知道,路不平,汽車開不動,壓路機就慢慢地走着,使勁地把路壓平了。

一會兒,大卡車從後面趕上來,朝壓路機點點頭:“謝謝!”小轎車也從後面趕上來,說:“對不起,我不該笑話你!”

壓路機笑了。它還是慢吞吞地走着。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遇到事情懂得講文明、懂禮貌的道理。

2、學會用不同的聲音、語氣表演兒歌情節。

3、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4、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經知道敲門的文明禮儀。

2、物質準備:奶奶、雷公公、啄木鳥的頭飾,背景音樂,啄木鳥和雷公公的聲音,PPT。

3、資源利用:事先請兩名幼兒排練敲門情境,一名幼兒敲門很粗野、很急促,另一名的幼兒比較輕柔、和緩。

活動過程:

1、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引題:

(1)師:今天小陳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三位神祕人物,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誰呀?好~我們先請三位新老師來給大家表演一個故事,大家認真看、認真聽,看看誰對誰錯。

(2)看新老師表演一遍。

(3)幼兒分組討論:你們看完故事了,那麼故事裏都有誰呢?如果你是老奶奶,你會怎麼做?你們自己討論,等等來告訴大家。

(4)引導幼兒說一說,怎樣的敲門方式是有禮貌的,怎樣的敲門方式是沒禮貌的。

(5)誰在敲門啊?你覺得他敲門的聲音像什麼?你們平常是怎麼敲門的?小陳老師現在請三位小朋友上來表演。

2、小結:剛剛小朋友說的'真好,到別人家裏做客要學會用輕輕的好聽的聲音敲門,篤篤篤……(老師邊說邊做示範輕輕敲門的動作),小朋友要懂得做一個講文明有禮貌的小客人。

3、播放詩歌音樂,教師示範朗讀,播放PPT。

(1)教師示範朗讀,強調常規幼兒認真傾聽。師:現在老師朗誦,你們要認真聽哦。

(2)聽完提問:哪位小朋友告訴老師,故事裏都有誰啊?發生了什麼事呢?雷公公是怎麼敲門的呀?啄木鳥呢?老奶奶給誰開了門呀?

(3)提問:你喜歡哪種敲門方式?奶奶最後給誰開門?爲什麼?嗯~那小朋友覺得像啄木鳥這樣敲門的聲音好聽嗎?

3、幼兒學習朗誦引導幼兒用不同的聲音、語氣來學習朗讀兒歌。

提問:

(1)雷公公的聲音的怎樣的?(很大聲),同時播放打雷的聲音,啄木鳥啄樹的聲音是怎樣的?(輕輕的聲音),同時播放啄木鳥啄樹的聲音。

(2)朗讀"我裝雷公公"這一段時應該用什麼樣的聲音、什麼樣的語氣?(語氣很急,敲門時"轟轟轟"的很大聲)

(3)朗讀"我裝啄木鳥"這段時應該用什麼樣的聲音、什麼樣的語氣?(語氣比較柔和,敲門時"篤篤篤"的聲音比較輕)

3、幼兒瞭解人物前後不同的態度與效果提問:我裝雷公公敲門"轟轟轟"時,奶奶開門了嗎?我裝啄木鳥"篤篤篤"敲門的時候,奶奶開門了嗎?這是爲什麼呢?

4、組織幼兒分組表演《雷公公和啄木鳥》,讓幼兒從中進一步體驗作品。

(1)幼兒分組表演,第一組幼兒表演"雷公公",第二組幼兒表演"啄木鳥",教師扮演奶奶。突出語氣的變化。

5、小結: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像啄木鳥一樣輕輕地有禮貌地敲門,在日常生活中不僅僅是敲門要有禮貌,時時刻刻都要做個懂文明講禮貌的小朋友。

活動延伸:

(1)將雷公公、啄木鳥、奶奶的頭飾投在表演區,鼓勵幼兒表演兒歌。

(2)在日常生活中啓發幼兒要學啄木鳥講文明、懂禮貌。

兒歌:《雷公公和啄木鳥》

我裝雷公公,"轟轟轟!"去敲奶奶的門。敲了老半天,敲的越是響呀,裏面越是沒聲音。我裝啄木鳥,"篤篤篤!"請奶奶給我開開門。奶奶奔出來,像閃電一樣,歡歡喜喜打開門。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在表達時不會自覺地用完整的語言回答問題,但分組討論模仿時,孩子們的情緒已經開始激動了,在還沒聽清楚我交代的要求就開始討論,在讓孩子們學習詩歌時,我有些操之過急,掌握詩歌的情況下,就急切的轉換到下一個環節,以至於有些孩子們模仿時出現不會模仿的情況,這也是我沒有考慮周全,不能只看到那些能力強的孩子,而要顧全大局。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3

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有表情地朗誦。

2、感受與好朋友友好相處的快樂。

3、領會兒歌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重難點:

理解兒歌,表現兒歌

學習與夥伴友好相處

準備:

1、小狗,小鴨,娃娃的貼絨或磁性教具及相應的頭飾。

2、小班小冊2號掛圖。

過程:

一、通過談話引題

1、小朋友,你們有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誰?

2、你看到好朋友時會怎麼說,怎麼做?

3、師小結幼兒所說的:“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並且都有不同的交友方式那麼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麼交朋友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1)教師演示教具,朗誦兒歌

提問:兒歌中誰和誰是好朋友?

(2)教師再一次演示教具,朗誦兒歌

提問:

1、兒歌中兩隻小狗見了面是怎麼做的?

2、小鴨見了面是怎麼做的?

3、兩個娃娃見了面又是怎麼做的?

三、學習兒歌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這首兒歌。”

(1)請幼兒進行集體跟誦

(2)集體朗誦、男女分組朗誦

四、表演

分別請幼兒分別戴上小狗、小鴨、娃娃頭飾,找一個好朋友表演兒歌。

活動反思:

幼兒通過觀察、模仿、表演等形式積極參與、感受活動過程。同伴之間的互動、老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爲幼兒的'探索、交流、學習提供了時間和空間,活動的過程能兼顧羣體需要和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而促進了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不足之處是老師的個別指導能否促進幼兒主動有效學習的度掌握的不夠好,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做到重點關注。社會活動能否成功地完成,需要不斷地嘗試和探索,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詩句,感受中國古詩詞的美。

2、欣賞古詩詞,感受大自然的美。

3、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對《小池》這首詩歌的理解。

 活動準備

1、《小池》圖片、影片。

2、《小池》歌曲。

3、荷塘圖片。

 活動過程

導入

展示荷塘的圖片。

老師:“小朋友們,你們看老師手裏的圖片是什麼?”

我們古代詩人寫了很多關於荷花的詩歌,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們一起學習《小池》這首詩。

展開

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進行觀察、總結。

老師:“小朋友們,看看這張圖是什麼地方?”(小池塘)

老師:“那小池塘裏都有什麼呢?哪位小朋友能舉手告訴老師?”(泉眼、樹、荷葉、蜻蜓)

老師:“通過這張圖,我們知道這是什麼季節嗎?爲什麼?”(初夏,因爲樹都長了綠色的葉子,池塘里長出了荷葉,還有沒有開放的荷花)

總結:“咱們的`宋代詩人楊萬里,看到這麼美麗的景色,有感而發,寫下了一首描寫這幅景色的詩,叫《小池》。”

2、示範朗誦,解釋詩歌意思,介紹作者。

(1)老師朗誦詩歌

老師:“這首詩叫什麼?一共有幾句?每句有幾個字?”

總結:這首詩的名字叫《小池》,一共4句,我們把4句的詩歌稱作絕句,一句話中有幾個字就叫幾言,所以這首詩就是七言絕句。

(2)講解詩的意思,引導幼兒學說詩歌

泉眼無聲惜細流:池塘裏有一個小小的泉眼,泉眼很愛惜流水,所以從泉眼裏流出的水很小很小,小到聽不到流水的聲音。

樹陰照水愛晴柔:在晴朗柔和的風光裏,樹蔭遮住了水面,好像怕小池塘裏的水被蒸發一樣。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池塘裏的小荷葉纔剛剛露出了尖尖角,一隻可愛的小蜻蜓就已經落在上面了,好像它比我們更早領略了這一片美景。

老師:“大家和老師一起學說這首美麗的《小池》吧。”

(3)介紹作者

老師:“這首詩的作者叫楊萬里,是我國宋代詩人,他很擅長寫風光,被譽爲一代詩宗。”

3、聽《小池》歌曲,學唱詩歌。

播放《小池》歌曲,帶領小朋友進行跟唱,進一步加深對詩歌的印象和喜愛。

小池李昕融 — 昕融唱詩詞(一)

4、請小朋友說一說自己對《小池》這首詩的理解和感受。

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小池》這首詩,小朋友們可以回家給爸爸媽媽講一講這首詩的意思,並和爸爸媽媽一起朗誦這首詩。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關於《小池》這首詩,我們同樣可以開展一堂美術活動,請小朋友們畫一畫,剪一剪,更多的玩法就請各位幼師自己創思啦!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一)傾聽故事,體驗故事角色嚮往豐富多樣的色彩的願望。

(二)運用多種色彩設計美麗的衣裳。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事先穿色彩豐富的衣服,教師示範畫一幅。

活動過程

(一)紅黃藍綠分清楚(讓幼兒通過觀察,感受多種顏色的美)

1.今天,我們都穿了顏色豐富的衣服,老師的衣服上有哪些顏色?請幼兒觀察。

2.你們的衣服上有哪些顏色?引導幼兒觀察自己衣服上的顏色。

3.有一個故事叫《彩色兔》。我們來聽聽故事裏的小兔喜歡怎樣的衣服?

4.聽故事1-5段,提問:兔媽媽爲什麼要讓孩子穿上不同顏色的衣服?

5.四個孩子分別叫什麼名字?

6.後來,小兔穿上顏色豐富的衣服了嗎?

(二)五顏六色好開心(傾聽故事,瞭解原來多種顏色還有很多的作用)

1.幼兒繼續閱讀畫面,教師講述故事第6段至結尾。

2.小兔穿上五顏六色的衣服了嗎?他們喜歡這樣的衣服嗎?

3.穿上五顏六色的衣服,小兔好像一個人。他們想讓每天都是五顏六色的'日子。

(三)彩色衣服我喜歡(讓幼兒通過想象,運用多種色彩設計美麗的衣裳)

1.小兔喜歡五顏六色的衣服,你喜歡嗎?

2.出示示範畫。這件衣服的顏色很豐富,非常漂亮。小朋友也來給自己畫一件顏色豐富的衣服,好嗎?

3.在衣服形狀上的畫紙上,幼兒塗畫豐富多樣的色彩。

4.幼兒分享作品,交流豐富色彩給人帶來的美感。

5.教師總結:現在,每個人都有了五顏六色的衣服,所以我們把今天叫作“彩色的日子”。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6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引起幼兒的閱讀興趣:

師:這是什麼動物?對,這是隻奶牛。它的肚子裏都有什麼?

小結:它的肚子裏有蘋果、西瓜、木瓜、香蕉…原來它是一隻愛吃水果的牛。

二、通過課件,師幼共同閱讀,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

師:今天老師帶來的故事就是“愛吃水果的牛”。

提問:

1)在一個長滿各種果樹的森林裏。愛吃水果的牛就住在這裏,它在哪裏呢?

2)主人餵了它好多好吃的,都有什麼?(2,3,4頁)

有(西瓜)。有(…)今天陳老師把這個水果朋友請過來了,我們一起把它變出來。變變變…大家一起來聞聞,這個又香又有營養的.水果朋友叫木瓜,我們一起來說說看。

這個像星星一樣的水果你們見過了沒有?陳老師也把它請到了我們這裏,讓大家認識一下。

3)一隻晚上,突然怎麼樣了?

4)主人被風吹了以後他怎麼樣了?你能看出來嗎?你從哪裏看出來?

5)鄰居們也怎麼樣了?那麼小牛看見主人和他的鄰居們都生病了,心裏會怎麼想?6)愛吃水果的牛有沒有生病呢?對,只有愛吃水果的牛沒有生病。

7)主人生病了,愛吃水果的牛是怎麼照顧主人的?小牛給主人喝什麼?8)除了紅紅的草莓牛奶,它還給主人喝什麼牛奶?請學小牛說:“請喝杯“草莓牛奶”吧!……

9)喝了水果牛奶,主人的病怎麼樣了?

10)生病的鄰居們也學着吃水果了,大家都變的怎麼樣了?

 三、師生再次閱讀圖書,引導幼兒從左到右,一頁一頁地翻。通過翻閱畫面,再次感知故事的內容。

師:愛吃水果的牛爲什麼不會生病?讓我們到圖畫書中來找答案吧!我們一起來邊看邊說吧!

師:故事講完了,你們找到答案了嗎?爲什麼愛吃水果的人不容易生病?使幼兒獲知水果、牛奶是有營養的食品。

師:你喜歡吃水果的牛嗎?爲什麼?總結:這隻奶牛不僅愛吃水果,也願意去照顧它的主人。當它的主人需要它的時候,還擠水果牛奶給他喝。當我們家裏人或朋友生病了,我們應該怎麼做?

你平時最喜歡吃什麼水果?你們喜歡吃這麼多水果呀!那你們的身體一定也很棒了。

活動目標:1、通過閱讀故事,知道水果、牛奶營養好,愛吃水果和牛奶。2、會說“請喝杯**牛奶吧!”2、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活動準備:圖畫書一本,實物(木瓜、楊桃),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