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模板彙總七篇

【實用】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模板彙總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模板彙總七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萌發對自然界動物的興趣。

瞭解動物身上某些硬硬的部位以及它們的作用。

在仿編問答歌的過程中擴展知識面並獲得一定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堅硬的部位”音頻;“堅硬的部位”組圖;《問答歌》兒歌音頻及伴奏;“問答歌”圖片。

材料準備:繪畫材料。

活動過程

播放音頻及組圖“堅硬的部位”,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動物樂園舉辦了一場挑戰賽,來了很多動物,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它們的參賽宣言,想一想這些動物都有什麼共同點?(有個部位是硬硬的)

哪些部位是堅硬的呢?這些堅硬的部位有什麼作用?

小結:殼、嘴巴、刺、牙齒。堅硬的殼能夠保護動物的身體;堅硬的嘴巴便於動物覓食;堅硬的刺能夠讓動物更好地保護自己;堅硬的牙齒能夠幫助動物嚼碎食物。

播放兒歌音頻及伴奏《問答歌》,出示圖片“問答歌”,引導幼兒瞭解兒歌問答形式並學念兒歌。

1.播放兒歌音頻及圖片2遍,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問答歌並瞭解問答歌內容。

什麼是問答歌?(兒歌的一種形式,老師問一句,你們答一句)

是怎麼問的?(誰的…硬又硬?)

是怎麼回答的?(…的…硬又硬。)

2.播放兒歌音頻及伴奏,出示圖片,帶領幼兒多形式唸誦兒歌。

1)帶領幼兒完整唸誦兒歌。

2)由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3)由部分幼兒提問,其餘幼兒回答。

4)幼兒自由結伴,問答兒歌。

師幼討論其他具有堅硬部位的動物,並鼓勵幼兒仿編兒歌。

3.引導幼兒仿編答句。

除了烏龜/鴨子/刺蝟/老虎,還有什麼動物的殼兒/嘴巴/刺兒/牙齒硬又硬呢?

用問答歌的形式怎麼回答呢?(蝸牛殼兒硬又硬/小鳥嘴巴硬又硬/蜜蜂刺兒硬又硬/獅子牙齒硬又硬)

4.引導幼兒仿編問句。

動物樂園想讓更多動物參賽,還有其他動物有堅硬的部位嗎?

用問答歌的形式怎麼問呢?(誰的角兒硬又硬、誰的`蹄子硬又硬)

5.鼓勵幼兒自編問句和答句。

用問答歌的形式,怎麼問、怎麼答呢?(誰的角兒硬又硬,山羊角兒硬又硬。誰的蹄子硬又硬,斑馬蹄子硬又硬。)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1.在美工區投放繪畫材料,鼓勵幼兒畫出自編問答歌中的動物。

2.在語言區展示幼兒畫作,引導幼兒自由結伴進行問答。

附兒歌:

問答歌

誰的殼兒硬又硬?烏龜殼兒硬又硬。

誰的嘴巴硬又硬?鴨子嘴巴硬又硬。

誰的刺兒硬又硬?刺蝟刺兒硬又硬。

誰的牙齒硬又硬?老虎牙齒硬又硬。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圖片、探索與討論的過程中理解故事,初步學習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故事。

2.能大膽想象並積極表達自己的見解,並知道從同伴的交流中吸取對自己有用的經驗。

3.懂得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教學掛圖四幅。

活動過程:

1.觀察圖片,進行交流與講述。

(1)觀察教學圖片,自由講述。

指導語:這些圖片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講的是誰的故事?故事發生在哪裏?

看一看、想一想,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2)在教師的引導下逐一觀察圖片並理解故事的內容。

(3)和教師共同講述故事內容。

2.猜測、講述故事的結尾。

(1)大膽想象、猜測故事中老爺爺解決問題的方法。

(2)觀察圖片並講述。

指導語:在這個故事中,老爺爺是怎樣解決問題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說一說。

3.師生共同完整地講述故事。

(1)看圖講述故事。

(2)給故事起名字。

延伸活動:師生共同製作道具,嘗試進行表演活動。

故事:猴子學樣

有位老公公挑着一擔草帽到城裏去賣。他走累了,坐在大樹底下睡着了。一羣猴子看見老公公戴着草帽,就學他的樣子,都拿起草帽戴在頭上。

猴子在樹上又叫又跳,把老公公吵醒了。他睜開眼睛一看:哎呀,草帽不見了!老公公擡頭一看:原來,草帽都給猴子拿走了。

老公公急得伸出雙手,說:“快把草帽還給我!”猴子也學老公公的樣,伸出手來,“吱吱喳喳”地叫着,就是不肯把草帽還給他。老公公急得脫下草帽,搔着腦袋想辦法。猴子也學着老公公的樣子,脫下草帽,搔起腦袋來。老公公看到猴子又在學他的樣了,忽然想出個好辦法!他把草帽往地上一扔,猴子見了,也都把草帽往地上一扔。老公公趕快揀起草帽,挑起擔子就走了。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3

內容:

好朋友

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有表情地朗誦

2、感受與好朋友友好相處的快樂

重點:

理解兒歌,表現兒歌

難點:

學習與夥伴友好相處

準備:

1、小狗,小鴨,娃娃的貼絨或磁性教具及相應的頭飾

2、小班小冊2號掛圖

過程:

一、通過談話引題

1、小朋友,你們有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誰?

2、你看到好朋友時會怎麼說,怎麼做?

3、師小結幼兒所說的:“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並且都有不同的交友方式那麼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麼交朋友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1)教師演示教具,朗誦兒歌

提問:兒歌中誰和誰是好朋友?

(2)

教師再一次演示教具,朗誦兒歌

提問:1、兒歌中兩隻小狗見了面是怎麼做的?

2、小鴨見了面是怎麼做的?

3、兩個娃娃見了面又是怎麼做的?

三、學習兒歌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這首兒歌。”

(1)請幼兒進行集體跟誦

(2)集體朗誦、男女分組朗誦

四、表演

分別請幼兒分別戴上小狗、小鴨、娃娃頭飾,找一個好朋友表演兒歌。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周圍事物。

2、能夠發揮想象力按照句型進行詩歌仿編。

3、能夠理解詩歌內容,並主動大膽地進行朗誦和表演。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5、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兒歌的內容,學習動詞並能夠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難點:嘗試替換語詞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小花傘一把,相關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發幼兒的興趣。教師:小朋友們,快豎起小耳朵聽,老師給你們出一個小謎語,看誰的小腦筋轉得最快?“一根柱子許多樑,沒有門窗沒有牆,好像一座小亭子,用它擋雨遮太陽。”(雨傘)你們真棒一猜就猜出來了。

(二)出示小花傘,引導幼兒回憶自己的傘。教師:看看老師的傘,那你的傘是什麼樣子的呢?你在什麼時間用它?(知道小孩用小傘,大人用大傘)。

(三)結合圖片欣賞詩歌,感受詩歌意境的美妙和奇特的想象,進一步領會和熟悉詩歌內容。

1、教師出示教學插圖,引導幼兒觀察、思考。提問:“小朋友你們看圖片上的天氣怎麼啦?”“上面都有哪些小動物呢?”幼:小喜鵲、小青蛙、小螞蟻、小蜜蜂。師:小動物有自己的傘嗎?

(1)出示圖片一:小喜鵲和小楊樹。小喜鵲有自己的傘,是什麼傘呢?公路邊的大楊樹,是小喜鵲的傘。

(2)是什麼地方的`大楊樹?

(3)大楊樹這把傘能幫小喜鵲什麼呢?(熱了乘涼,下雨了避雨)

2、學習仿編

(1)出示圖片二(池塘裏的荷葉和小青蛙)這幅圖畫的是什麼地方?有什麼?小青蛙有傘嗎?想想看,小青蛙會用什麼當傘呢?

(2)引導幼兒看圖仿編一句兒歌。什麼地方的大荷葉?荷葉是誰的傘?

(3)出示圖三、圖四、圖五,同同樣的方式激發幼兒仿編。圖三:(草地上的蘑菇、小螞蟻)啓發幼兒想一想是什麼地方,有什麼,然後編一句兒歌:草地上的蘑菇,是小螞蟻的傘。圖四:(雞媽媽張開翅膀,小雞躲在下面)鼓勵幼兒根據圖意編兒歌。圖五:(花園裏的花兒下面有隻小蜜蜂)

3、教師幫助幼兒把自己編的兒歌串起來朗讀一遍。

《傘》公路邊的大楊樹,是小喜鵲的傘;池塘裏的大荷葉,是小青蛙的傘;草地上的大蘑菇,是小螞蟻的傘雞媽媽的翅膀,是小雞的傘花園的花兒,是小蜜蜂的傘下雨了,大家都有一把傘。

4、鼓勵幼兒看圖朗讀兒歌,加深理解。可讓幼兒邊表演邊說,提高幼兒興趣。

5、啓發幼兒給詩歌起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如:《傘》、《小動物的傘》、《好玩的傘》

(四)大膽想象,創編詩歌。

1、教師:“小朋友們想一想,公路邊的大楊樹是小喜鵲的傘,它還可以是誰的傘呢?”依次問池塘裏的大荷葉和草地上的大蘑菇還可以是誰的傘?要求幼兒把話說完整,並鼓勵幼兒大膽、合理想象。

2、師:“今天圖片裏的小動物們請我們小朋友去他們的幼兒園做客,現在我們一起去吧!我們先跟後面的老師說聲再見”,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優點:傘是幼兒非常熟悉的生活用品,所以,在本次活動我首先用謎語導入新課,然後出示了實物——傘,調動了幼兒的情緒,並引出話題“我們什麼時候會用到傘呢?”,幼兒很迅速地聯想到了各種場景,由此,引出了兒歌的內容。我通過逐幅出示兒歌《傘》的掛圖,讓幼兒直觀地理解兒歌的內容並引導幼兒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幼兒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觀察並講述,通過利用各種不同的形式引導幼兒理解、熟記掌握兒歌內容。

不足:

1、我的眼神總是更多和那幾個活躍的、回答問題積極的孩子交流,看他們的眼神是那種充滿着期待、鼓勵。在邊上的或者是不怎麼回答問題的孩子眼神更沒有交流,而且讓孩子互相交流的機會也特別少。

2、活動的一個環節——啓發幼兒給詩歌起一個很好聽的名字。我將幼兒的能力高估了,盲目的對幼兒提出太高的要求,導致冷堂現象。

3、整個活動環節單調枯燥,應該設計各種情景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

4、語言不簡練,重複囉嗦,導致課堂時間延長。我應該提高語言能表達能力。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5

製作意圖:

提高幼兒認識漢字的興趣,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育價值:

使幼兒在探索、嘗試、思考、操作、拼擺中逐漸培養對漢字的遷移能力。

選用材料:

廢舊紙盒、紙筒、彩色卡紙、小繩、夾子、字卡等

製作方法:

(1)用即時貼將紙盒包裝;

(2)用廢紙筒裝飾再做成動物指偶貼好;

(3)用卡紙製作各種顏色花朵及小娃娃;

(4)將繩固定在紙筒的`一端,繩的下端拴好夾子,在繩上將花朵小娃娃固定在進行裝飾;

(5)將紙偶分成相等距離,固定在紙盒上;

適應年齡:適應於3――6歲幼兒,可投放在活動區中

操作方法:

1、將漢字夾在夾子上,進行認讀;

2、用漢字進行組詞,接龍遊戲;

3、用漢字進行組句、形成一句話,幼兒進行閱讀;

4、可兩人、三人或多人進行遊戲;

5、此遊戲還可以用在計算區中,如:找相鄰數,分解組成加減運算等。

小百科:青蛙屬於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兩棲類動物,成體無尾,卵產於水中,體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鰓呼吸,經過變異,成體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知和理解顛倒詞語的含義。

2、幼兒學會如何顛倒詞語並講清楚普通話。

3、幼兒在顛倒詞遊戲中感受到遊戲的快樂,並積極大膽的參與到遊戲中。

活動準備:

1、幼兒對小精靈這個卡通人物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經驗準備)

2、幼兒知道蜜蜂,蜂蜜這些常見物。(經驗準備)

3、魔杖1個(物質準備)

4、小精靈裝飾(物質準備)

5、顛倒詞掛圖10(物質準備)

6、顛倒詞ppt等(物質準備)

7、小動物胸飾人手一個

活動內容:

1、遊戲導入

小朋友們佩戴好胸飾依次按照自己的小組做動作師: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新朋友XX,現在呀我想請小動物們介紹一下自己,會跳的小動物們在哪裏?你們是怎麼跳的呀?會飛的小動物們在哪裏?你們是怎麼飛的呀?會遊的小動物們在哪裏?你們是怎麼遊的呀?小動物們真棒!我偷偷告訴你們一個小祕密,今天呀,小精靈要找搭檔啦,你們想做嗎?她呀,會選表現的最棒的小動物來做他的搭檔,那讓我們去看一看,小精靈的要求是什麼吧

2、基本部分:

小精靈:小動物們好,我是你們的精靈姐姐,我呀,想給自己找搭檔,但是我的搭檔呀,必須會一些小魔法,小動物們,你們會嗎?你們不會呀,那學會了再來找我吧。

師:小動物們,剛剛小精靈的要求你們知道了嗎?那你們想學習魔法嗎?好吧,那老師就教你們一個小小的魔法,顛倒魔法,你們要好好的看清楚,老師是怎麼變得吧。

師:烏拉烏拉變,蜜蜂變蜂蜜!(ppt切換)師:你們看,我用顛倒魔法把蜜蜂變成了什麼呀?(蜂蜜)那你們知道什麼是顛倒嗎?顛倒呀,就是把東西反着讀,蜜蜂反過來就是蜂蜜,牛奶反過來就是奶牛,小朋友們知道顛倒是什麼意思了嗎?那現在我要考考小朋友們,(出示掛圖)這是什麼呀?那我們用顛倒魔法能把他變成什麼呀?那小動物們我一起念出顛倒魔法,把他變過來吧。烏拉烏拉變,牛奶變奶牛!(ppt)

師:那現在呀老師要給小動物們佈置一項任務了,老師呀,要求小動物們把這些東西用顛倒魔法變過來,小動物們準備好了嗎,準備好了就和老師一起唸咒語吧。(ppt)師:我剛剛聽到有一些小動物的讀音不太標準,這樣啊,咒語就沒有用了,現在呀,老師就帶小動物們一起吧這些詞語念一念好不好?老師帶讀詞語(掛圖)

師:現在我們的小動物讀音標準多了,那我們呀就再來練習練習咒語吧,小動物們可以和邊上的好朋友互相變一變,看看能不能把他的名字給顛倒過來,等會啊,老師會請兩個小動物上來表演一下,看看他們變的.怎麼樣。

(請幾組小朋友上臺演示)師:小動物們說說看他們變得好不好呀?那老師要給他們一點小獎勵(貼紙)。小動物們,你們覺得還有什麼東西可以用顛倒魔法來變的呀?(討論)

師:小動物們今天學習的真棒,那我們就要請出小精靈來選他的搭檔了,小朋友,我們一起大聲的把小精靈叫出來吧,小精靈!!!

小精靈:哎哎哎,我來了,小動物們你們學會魔法了嗎?那我要挑選幾個小朋友上來比賽一下了(兔子,蝴蝶,小魚隊各一人)(遊戲競賽)

小精靈:小朋友們,你們覺得誰表現的更棒一點呀?我覺得呀,每個小動物都很棒,那你們就都做我的搭檔吧(每人戒指)

3、結束部分

師:今天在魔法課上,小動物們都表現的非常棒,現在呀我要給每個小動物們一點小獎勵,我們請小精靈發給我們,好嗎?(發貼紙)

師:今天學了一天的顛倒魔法,小動物們都累了,要回家休息了,等我們回家以後也把顛倒魔法教給爸爸媽媽,好嗎?小動物們,再見!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遇到事情懂得講文明、懂禮貌的道理。

2、學會用不同的聲音、語氣表演兒歌情節。

3、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4、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經知道敲門的文明禮儀。

2、物質準備:奶奶、雷公公、啄木鳥的頭飾,背景音樂,啄木鳥和雷公公的聲音,PPT。

3、資源利用:事先請兩名幼兒排練敲門情境,一名幼兒敲門很粗野、很急促,另一名的幼兒比較輕柔、和緩。

活動過程:

1、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引題:

(1)師:今天小陳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三位神祕人物,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誰呀?好~我們先請三位新老師來給大家表演一個故事,大家認真看、認真聽,看看誰對誰錯。

(2)看新老師表演一遍。

(3)幼兒分組討論:你們看完故事了,那麼故事裏都有誰呢?如果你是老奶奶,你會怎麼做?你們自己討論,等等來告訴大家。

(4)引導幼兒說一說,怎樣的敲門方式是有禮貌的,怎樣的敲門方式是沒禮貌的。

(5)誰在敲門啊?你覺得他敲門的聲音像什麼?你們平常是怎麼敲門的?小陳老師現在請三位小朋友上來表演。

2、小結:剛剛小朋友說的真好,到別人家裏做客要學會用輕輕的好聽的聲音敲門,篤篤篤……(老師邊說邊做示範輕輕敲門的動作),小朋友要懂得做一個講文明有禮貌的小客人。

3、播放詩歌音樂,教師示範朗讀,播放PPT。

(1)教師示範朗讀,強調常規幼兒認真傾聽。師:現在老師朗誦,你們要認真聽哦。

(2)聽完提問:哪位小朋友告訴老師,故事裏都有誰啊?發生了什麼事呢?雷公公是怎麼敲門的呀?啄木鳥呢?老奶奶給誰開了門呀?

(3)提問:你喜歡哪種敲門方式?奶奶最後給誰開門?爲什麼?嗯~那小朋友覺得像啄木鳥這樣敲門的聲音好聽嗎?

3、幼兒學習朗誦引導幼兒用不同的聲音、語氣來學習朗讀兒歌。

提問:

(1)雷公公的聲音的怎樣的?(很大聲),同時播放打雷的聲音,啄木鳥啄樹的聲音是怎樣的?(輕輕的聲音),同時播放啄木鳥啄樹的'聲音。

(2)朗讀"我裝雷公公"這一段時應該用什麼樣的聲音、什麼樣的語氣?(語氣很急,敲門時"轟轟轟"的很大聲)

(3)朗讀"我裝啄木鳥"這段時應該用什麼樣的聲音、什麼樣的語氣?(語氣比較柔和,敲門時"篤篤篤"的聲音比較輕)

3、幼兒瞭解人物前後不同的態度與效果提問:我裝雷公公敲門"轟轟轟"時,奶奶開門了嗎?我裝啄木鳥"篤篤篤"敲門的時候,奶奶開門了嗎?這是爲什麼呢?

4、組織幼兒分組表演《雷公公和啄木鳥》,讓幼兒從中進一步體驗作品。

(1)幼兒分組表演,第一組幼兒表演"雷公公",第二組幼兒表演"啄木鳥",教師扮演奶奶。突出語氣的變化。

5、小結: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像啄木鳥一樣輕輕地有禮貌地敲門,在日常生活中不僅僅是敲門要有禮貌,時時刻刻都要做個懂文明講禮貌的小朋友。

活動延伸:

(1)將雷公公、啄木鳥、奶奶的頭飾投在表演區,鼓勵幼兒表演兒歌。

(2)在日常生活中啓發幼兒要學啄木鳥講文明、懂禮貌。

兒歌:《雷公公和啄木鳥》

我裝雷公公,"轟轟轟!"去敲奶奶的門。敲了老半天,敲的越是響呀,裏面越是沒聲音。我裝啄木鳥,"篤篤篤!"請奶奶給我開開門。奶奶奔出來,像閃電一樣,歡歡喜喜打開門。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在表達時不會自覺地用完整的語言回答問題,但分組討論模仿時,孩子們的情緒已經開始激動了,在還沒聽清楚我交代的要求就開始討論,在讓孩子們學習詩歌時,我有些操之過急,掌握詩歌的情況下,就急切的轉換到下一個環節,以至於有些孩子們模仿時出現不會模仿的情況,這也是我沒有考慮周全,不能只看到那些能力強的孩子,而要顧全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