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彙總7篇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彙總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彙總7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準備材料:

1、有殼的花生、糖果、紅棗若干粒(分別放在三個盤子裏)。

2、形式排列卡三張:紙製卡片,繪有按一定規律排列的花生、糖果、紅棗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頭。

3、牙籤若干

直接目的:

嘗試用三種不同種類的`食物按一定數量進行有規律地排列。

間接目的:

1、觀察能力的培養

2、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3、遷移能力的培養

活動提示:

1、將教具端放到卷毯上,請幼兒說出食物名稱。

2、出示形式卡第一張,請幼兒回答:“箭頭表示什麼?”(從箭尾到箭頭表示一個方向。)

3、形式卡上按“糖、花生、棗”的順序連續重複排列三組,教師用牙籤將形式圖劃分爲三小節(牙籤放在棗與糖之間)。

4、請幼兒觀察並引導幼兒討論:

他們被分成了幾組?

每組有哪三種食物?

每組中誰在前?誰在後?誰在中間?

三組排列完全相同嗎?

5、請幼兒跟着老師將形式排列卡的內容點讀兩遍,注意每讀完一小節後要稍作停頓。鼓勵幼兒記住圖形排列規律。

6、請幼兒將實物與圖形從左往右對應,並按原有規律繼續排列。

7、排列完畢,老師與幼兒一起點讀並確認排列結果,如發現錯誤要及時調整。

8、分別出示第二張、第三張形式排列卡,引導幼兒獨立完成操作。

9、教具歸位時要注意從左往右有秩序地整理,可一組一組地收。

錯誤訂正:

1、形式排列卡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頭。

2、教師的引導及幫助。

延伸變化:

1、學習將物體按組內數量遞增的規律重複排列。

2、學習將物體按組內數量遞減的規律重複排列。

3、學習將一個物體按數量遞增、另一個物體按數量遞減的規律同時排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目標

1.認識部分紅皮或紅心的水果。

2.體驗共同製作的樂趣。

準備

1.選擇紅皮或紅心的水果(乾果),如:紅蘋果、西瓜、西紅柿、火龍果、栗子、山楂等。

2.每桌放一盆已做好的水果沙拉,塑料小勺若干,另有色拉醬、果醬、水果刀(帶齒、鈍頭)、調羹等。

3.幼兒在區角中已學會使用切割工具。

過程

1.嚐嚐水果沙拉。

――出示水果沙拉,猜猜這是用什麼做成的。

――幼兒品嚐水果沙拉。

――品嚐後,說說裏面有哪些水果。(幼兒說出一種水果,教師就出示這種水果實物)

――這些水果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都有紅色)

――除了水果自己的味兒,還有什麼味道? (沙拉醬)

2.做做水果沙拉。

――你知道水果沙拉是怎樣做的嗎? (讓幼兒自由講述)

――教師介紹所提供的材料。

――每組幼兒自己選擇材料或工具,自制沙拉。

3.互相品嚐水果沙拉。

――幼兒自由品嚐水果沙拉。可嚐嚐本組的,也可嚐嚐其他組做的。

――說說哪一組做的水果沙拉味道最好。請這一組幼兒介紹是怎樣製作的。

建議

1.本活動試圖讓幼兒在互相交流、協作、探索的過程中瞭解製作沙拉的方法,在與材料、學習夥伴的交互過程中建構製作技能。在製作沙拉這一環節,教師不要刻意將製作方法告訴幼兒,而應儘量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去體驗,實際上學習沙拉的製作方法已不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2.製作沙拉的過程中,教師的巡迴觀察非常重要。

3.活動可根據條件或分組製作或幼兒每人制作一份。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瞭解動物的過冬方式,重點了解冬眠和換毛這兩種過冬方式,並知道這兩種過冬方式的代表性動物。

2、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自主探索的方式,初步瞭解動物們過冬方式的原因。

3、激發幼兒探索的積極性和熱愛大自然和動物的情感。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跳舞的音樂一個。

2、自制小刺蝟的家、小青蛙的家

3、ppt:小刺蝟睡覺、小青蛙、小博士、小兔子、遷徙和儲存糧食

4、兩個房子的大掛圖:其中一個貼上刺蝟和青蛙。

5、各種小動物的圖片(蛇、蝙蝠、刺蝟、蝸牛、蚯蚓、烏龜、獅子、狐狸、狗、羊、雞、鴨、兔)

6、小動物的圖片牌若干。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老師作小白兔的動作,提問幼兒:你喜歡什麼小動物?

2、在音樂中,跳一段動物舞蹈。

二、重點掌握冬眠和換毛的過冬方式:

1、出示下雪天的ppt,“哇,下雪啦!動物寶寶們,我們可以出去堆雪人啦!我們到小刺蝟家叫小刺蝟出來玩吧!”

教師做敲門動作:“咚咚咚,請問小刺蝟在家嗎?我們一起出去玩吧!”再次出示小刺蝟睡覺的ppt,錄音“噓,別吵,小刺蝟在睡覺呢,他不吃不喝,一直睡到春天才出來玩兒呢!”

2、“哎,算了,小刺蝟在睡覺呢,我們還是去小青蛙的家找小青蛙玩兒吧!”教師敲小青蛙的門:“咚咚咚,請問小青蛙在家嗎?我們一起出去玩吧!”出示小青蛙的ppt:“誰啊,別吵,我在睡覺呢,我要睡到春天才出來玩呢!”。

3、“哎呀,怎麼回事啊?怎麼都要睡覺啊?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教師拋出問題,請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

4、“哦,原來他們是在冬眠啊!那他們爲什麼要冬眠呢?”請孩子說一說。

a、白天他們睡覺嗎?

b、他們在睡覺的時候吃東西啊?

c、他們要睡多長時間呢?

5、出示ppt,解釋什麼是冬眠。

老師:“那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冬眠?”放ppt

小博士:“大家好,我是小博士皮皮,你們知道嗎?小刺蝟和青蛙都是冷血動物,天氣越冷,他們的體溫也就不斷地下降。有的動物體溫只有幾度,甚至0度。爲了自己不被凍死,像青蛙、刺蝟這樣的冷血動物就鑽進泥土裏、洞裏,不吃也不喝,整整睡上一個冬天。這就叫冬眠,等到第二年春天才出來活動。你們明白了嗎?”

提問:請小朋友說說動物爲什麼要冬眠?(他們都是冷血動物;還有一個原因是什麼?)(聽一遍青蛙的話)

青蛙說:“真冷啊!我不像小鳥一樣有溫暖的羽毛,如果不冬眠,我就會凍死的!”

6、出示動物圖片,“又誰呢?請小朋友說一說他們當中什麼動物是通過冬眠的方式過冬的呢?爲什麼?並讓小朋友學一學動物冬眠的動作。

7、“小白兔,白又白·····”小朋友猜一猜小白兔是怎麼過冬的.呢?

8、放ppt。小兔子:“大家好,我是一隻可愛又美麗的小白兔,冬天到了,爲了使自己更加暖和,我要換上厚厚的毛,就像給自己蓋上了一層厚厚的被子,這樣冬天就不冷了。小朋友,你知道了嗎?”

提問:兔子是怎麼過冬的呢?(兔子身上短短的毛慢慢脫落長成了長長的、厚厚的毛)

9、提問:還有哪些動物要像兔子那樣需要在冬天換毛呢?

10、請孩子上臺來把動物送到冬眠和換毛的家裏去吧!”(請個別孩子上臺送)

11、請幼兒思考除了冬眠、換毛,動物還有什麼過冬的方式?(鼓勵幼兒大膽表述)

12、觀看ppt:簡單瞭解另外兩種過冬的方式:遷徙、儲存糧食。

三、結束部分:音樂遊戲。

孩子戴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牌,冬天來了,小動物是怎麼過冬的,就來到哪個家裏。

“春天來了,我們一起裏跳舞吧!”“冬天到了,小動物們快點選擇一個家吧!”請幾個孩子說一說,你是什麼小動物,我是怎麼過冬的?

“春天又到了,我們一起出去玩哇吧!”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爲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顏色的變化是所有幼兒都十分喜歡的一項活動,中班的幼兒對顏色有了初步的認識,可是在對於顏色之間的有趣關係不是很瞭解,所以色彩的美妙變化會令幼兒驚歎不已,幼兒在此過程中產生的濃厚興趣會成爲他們繼續探索的動力。

活動目標

1.能發現兩種顏色混合後產生的變化。

2.樂於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操作方法和結果。

活動準備

1.黑紅黃綠水粉顏料數罐,調色板若干

2.紅黃藍綠色紙若干

3.自制相應顏色寶寶一份

活動過程

一.顏色寶寶好朋友

1、出示紅黃藍綠四個顏色寶寶。紅、黃、藍、綠四個顏色寶寶上幼兒園了。它們是好朋友,喜歡互相抱一抱,只要抱在一起,它們就會發生神奇的變化。

2、教師提問:你們猜猜他們會發生什麼變化?

(迴應預設:顏色會變,你覺得可能會變成什麼顏色?)

二.顏色寶寶抱一抱

教師拋出問題:

1、紅色寶寶和黃色寶寶抱在一起會發生什麼變化?

(迴應預設:有可能是你們說的那種顏色,那我們來試一試看)

2、紅色寶寶和藍色寶寶抱在一起會發生什麼變化?

3、黃色寶寶和藍色寶寶抱在一起會發生什麼變化?

4、分組進行試驗:請幼兒任意選擇其他兩種顏色的棉籤在調色盤裏調和,讓他們互相抱一抱,觀察調和顏色時發生的'變化。

5、引導幼兒選擇其他兩種顏色在調色盤的另一個小各種試試,觀察期變化,提醒幼兒每一次調色要在不同的小格中進行,確保只能兩種顏色在一起。

6、鼓勵幼兒和身邊的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相互比較變出新顏色。

7、教師提醒幼兒取適量的顏料,不把衣服、桌面、地面弄髒。

三.顏色寶寶變了樣

1、請幼兒介紹自己的發現,並展示自己調製顏色的結果。

2、兩個顏色寶寶抱在一起,會有什麼變化?

(迴應預設:紅和黃一起變成橙色,紅跟藍變成紫色,黃跟藍變成綠色)

總結:紅色和黃色抱在一起變橙色,紅色和藍色抱在一起變紫色,黃色和藍色抱在一起變綠色。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幼兒學會捏人物的五官和表情,並能用色彩表現人物的情緒。

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活動準備: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認識不同的臉譜。

各色橡皮泥

活動過程:

1."變魔術"遊戲,引起幼兒變化表情的興趣。

遊戲:"會變的臉"(苦臉、笑臉、生氣的臉、害怕的臉等)。

2.啓發幼兒互相觀察人的面部表情特徵。

提問:"人笑時、哭時、生氣、害怕時眼睛、眉毛和嘴巴有什麼不同?請幼兒分別描述出來。"(教師邊聽邊捏出來)

3.引導幼兒體驗色彩與每一種臉譜的'關係。

提問:"當你生氣時,你的臉色會有什麼變化"?(變紅)"黑色使你感到怎樣?讓你想到什麼表情?"小結:"表情不僅可以通過五官的變化來表現,還可以用不同的色彩來變現。"

4.幼兒製作臉譜,教師巡迴指導和幫助。

每個幼兒選一種表情。

5.戴臉譜到戶外玩"猜猜我是誰"。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這是一個科學範疇的活動,它來源於生活,也是小朋友日常生活中能見到的。活動中涉及了環保的因素,告訴小朋友要用淘米水、檸檬片、茶葉包等廢舊的東西來清除污垢。

當我拋出問題後,孩子的經驗就是用洗潔精來清洗油膩的盆子和餐桌,而那些實用、經濟又環保的方法他們都不知道。閱讀幼兒用書時,孩子的眼神是好奇的',如果當場提供實物來操作驗證,對孩子來說留下的印象是抹不去的。然而,由於條件的限制,我無法爲小朋友提供這些材料,只能告訴小朋友回家去試。

科學活動需要真實客觀的現象帶給孩子的印象和經驗,僅停留於紙上談兵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小朋友對今天的活動可能還帶着疑惑“是真的嗎?”小朋友只有做過了、看過了纔不會忘記。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在運水遊戲中,再次感知水的特性。

2.幼兒能認識和選擇在不同情況下適宜運水的工具、材料,並用語言表達出來。

3.幼兒在活動中充分感受玩水帶來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水、充氣盆、空桶、漏斗、瓶子、小水桶、小杯子,小鏟子,小筐、小勺子、毛巾、棉花、吸水紙、海綿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對水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玩過水嗎?""水是什麼樣的?""玩水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呢?"(不能把自己和小朋友的身上弄溼)

二、通過玩水,自由探索。

1.徒手運水。

(1)角色扮演,完成任務。

師:孩子們,我們今天接到一個新任務,就是把這邊的水運到那邊的水箱裏去。我們一起用手把水捧過去吧。

(2)幼兒徒手運水。

(滲透教育"水是很珍貴的,別把它漏到地上了。"引導幼兒發現把手指閉得更緊,水就漏得少些。)

(3)教師小結用手運水情況,鼓勵幼兒尋找更好的運水方法。

師:孩子們,來看看我們的水運得怎麼樣了?(引導幼兒在說用手運水的困難時,進一步感受水的流動性。)用手運,水容易漏掉而且很慢。有其他好辦法嗎?(用 工具運)

2.活用工具,巧妙運水。

(1)通過觀察,引導幼兒思考,並自由選擇工具運水。(增添教師語言)

(2)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選擇和判斷出適宜且高效的`運水工具。

教師參與到運水中,鼓勵孩子們敘述他們做的事,並與孩子們分析爲什麼有些工具更有效。("這個水桶好大,可以裝那麼多水!""這個工具有洞,水都漏掉了"……

(3)水越來越少了,觀察幼兒是否會轉換工具運水。

(原本高效的大工具變得不適用了,觀察幼兒是否用小工具操作。)(開始拿着小工具運水的孩子會發現,此時手中的工具比那些大工具更能舀起水來)(用小工具舀起來就運會很累,孩子們會用小工具舀起水裝進大工具中再運)

(4)結合實際情況,引導幼兒用吸水材料運水並用語言說出吸水材料是怎樣運水的。

師:水只剩一點點了,我們要把水池裏的水運得一滴也不剩。看看還有哪些材料我們沒有用過?

("我一壓海綿,水就跑到裏面去了,再擠,水就流出來了""紙也是這樣""毛巾也可以"……)(孩子們在之前小工具和大工具合作中積累了經驗,現在也知道把水吸進材料裏擠在大工具裏再運)(有的孩子還是堅持用小工具舀,他們會把充氣水池按住,這樣水會方便舀起來些)

三、師幼互相交流探索結果。

1.請出勤勞的工具。

師:水終於運完了,我們坐下休息一會兒吧!剛纔運水,寶貝們用了哪些工具呢?說給大家聽一聽。

(有目的地引導孩子說出爲什麼有的工具不可以運水;吸水材料是怎樣運水的)

2.工具寶寶細分類。

師:工具寶寶們幫我們運了那麼多水,也累了,他們想回家休息了。看,可以運水的工具寶寶的家在這裏,不可以運水的工具寶寶住在這個房子裏。請小朋友們把他們送回家。

3.檢查工具是否擺放正確。

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的任務都完成得很好。下一次,我們還要想辦法把這些漏水的工具改裝成可以運水的工具。

活動反思:

玩水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很感興趣的事。利用孩子這一天性,在運水活動中,爲幼兒營造了輕鬆、愉快、自主的運水氛圍。使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到運水活動中來,盡情地表達着、思考着、表現着。活動中孩子們通過玩水、運水,充分感受了水的特性,享受到了玩水帶來的樂趣,探索在不同情形下選擇最適合的工具和材料來運水。從而獲得粗淺的科學知識和科學體驗,並懂得珍惜每一滴水,從小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通過此次活動,給我最大的啓示是:讓孩子們在探索的世界中得到自由和快樂,少一些約束,少一些畏懼。架起一座幼兒嬉戲與學習之間的橋樑,讓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