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錦7篇

【熱門】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錦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熱門】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錦7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對周圍事物有探究的興趣和願望,體驗連接成功的快樂。

2、嘗試用各種方法將不同的物體連接起來。

3、瞭解各種連接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內容爲《猴子撈月亮》的動畫節選和生活中的連接)。

2、操作材料:

第一次操作材料:固體膠(每組1個)、訂書機每組1個、紙寶寶、夾子、牙籤。(第一次材料用了收回)

第二次操作材料:

1)穿:串珠、線、吸管、橡皮泥

2)釘:訂書釘、訂書機、紙盤

3)擰:螺絲釘、瓶子

4)拼:雪花片、潛力軟膠插子

5)夾:夾子、彩色紙條、布條、紙盤

6)粘:牙膏盒、藥盒、固體膠、紙盤

(材料分別用幾個箱子放在一起讓孩子們自己選擇材料然後到座位上去操作)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引起興趣。

1、觀看動畫片段 (播放動畫片節選)。

師:小朋友們,你們聽過《猴子撈月亮》的故事嗎?故事裏的小猴子們是怎樣撈水裏的月亮的?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讓幼兒自由的說一說。

師:誰來說一說小猴子們是怎樣撈月亮的呀?

教師小結:

大家都觀察得很仔細,剛纔某某小朋友用到一個詞--連接,小猴子們一隻抓住一隻,一隻連着一隻,是用連接的方法撈水裏的月亮的。(引導小朋友們說出猴子是用連接的方法撈的)

二、找連接、說連接

1、嘗試連接。

1)出示紙條,請幼兒嘗試用連接的方法將兩張紙連接起來。

師:你們瞧,老師請來了紙寶寶和我們一起做遊戲,請你們想辦法把它們連接起來,你們可以使用一種小工具,看看誰的辦法好。

2)幼兒嘗試操作,教師適當指導。

3)請幼兒說說實驗的結果。

師:小實驗成功了嗎?請你們說一說你是怎樣讓紙寶寶連接起來的呢?

(在這個環節中,主要是讓幼兒通過簡單的操作,感受一些基本的連接方法。這個環節比較簡單,但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爲下一環節做鋪墊。)

2、發現連接

1)提出新問題:小朋友們真會想辦法。剛纔我們用訂的方法、粘的方法、穿的方法、夾的方法,幫紙寶寶接連在了一起。你們真是太棒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的連接,讓我們來找一找吧。看看誰的眼睛最亮喲!

2)和幼兒一起找找說說生活中的連接。

師:(1)你們瞧,這是什麼,是用穿的'方法連接起來的,太漂亮了!(ppt展示項鍊、門簾等圖片)

(2)柵欄用螺紋釘連接起來變得更加牢固;(展示柵欄圖片)

(3)水管用擰的辦法連接起來把自來水送到千家萬戶。(展示水管圖片)

師:請你們想一想,你們還發現了哪些連接?誰先說?(請小朋友們踊躍發言)

教師小結:連接的作用可真大呀,小小的連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

三、試連接、做連接

讓幼兒大膽嘗試,用各種方法將教師所提供的材料連接起來,做成有趣的或是有用的東西。

教師交代要求:

1、今天,我們的連接工廠馬上就要開工啦!在你們的身後有一些奇妙的箱子,裏面有好多好多材料,待會兒,請你們打開看一看。開動小腦筋,用合適的方法把它們連接起來,做一件你想做的的東西。好,現在就請你們去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箱子吧。看看誰是今天的連接小能手。

2、幼兒分組進行操作,嘗試連接。

3、師幼一起交流總結,共同分享。

師:好了,現在就請你們自己來介紹一下你們的作品,並放到展示區展示。

四、結束

教師:你們真是太有創意了,個個都是連接小能手,今天,我們用穿、粘、夾、 擰、拼等方式把東西連接起來了,小朋友們回家後再想一想,問問爸爸媽媽,還有沒有其他的連接方式。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動物在奔跑、跳躍、游泳等方面的高超本領。

2、產生探究動物本領的興趣,樂於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發現。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收集關於動物本領的圖片、圖書等資料。

2、體育活動場景圖1張,不乾膠粘紙1張。

3、《動物的超級本領》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自己觀察掛圖,說一說這些動物在幹什麼並自由模仿。

2、引導幼兒交流“動物運動之最”。

鼓勵幼兒介紹自己收集的資料,並互相講一講這些動物中誰最有耐力?誰跳得最高?誰是大力士?誰是最有名的`“雜技演員”?

3、玩遊戲“動物本領大比拼”。

(1)和幼兒一起商討動物運動會的項目,並確定適合不同動物參加的運動項目。如:長跑、跳躍、游泳、舉重、雜技等項目。

(2)結合幼兒資源包中有關“動物的超級本領”的操作卡,引導幼兒按“比賽項目”對各種動物進行粘貼分類。

4、教師和幼兒一起交流,初步瞭解人們運動和動物運動的關係。

(1)請幼兒想想說說,自己瞭解人類的哪些運動項目是從動物那兒學來的。

(2)教師小結:人們從動物的運動中得到啓發,創造了很多運動項目,如:游泳、拳擊、賽跑、跳遠等。

5、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繼續蒐集有關動物本領方面的圖片或圖書並與同伴交流、分享。

教學反思:

每個環節缺乏科學合理的小結,特別是在最後總結動物超級本領與人類的關係時,沒能表達人類的本領還有很多,不僅是模仿學習,能舉出實例會更好。雖然環節之間自然過渡,但是語言組織還是缺乏科學嚴謹性和邏輯性,需要多要斟酌。由於緊張,語速有些過快,操作環節,給幼兒留的時間有些短,沒機會讓幼兒進行充分討論,我會在以後的活動設計中,合理分配時間,爭取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感知空氣的存在,知道空氣是看不見、摸不着、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的氣體。

2、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理,培養幼兒發現事物、探索事物的習慣。在探索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空氣的存在和重要性。

3、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初步瞭解空氣污染的情況及其危害性,培養幼兒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重難點

重點: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感知空氣的存在。

難點: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培養幼兒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1、氣球、白色塑料袋、玻璃杯、紙、一盆水、蠟燭、打火機

2、自制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氣球導入

教師出示氣球,請一位小朋友來把氣球吹起來。小朋友們現在看一下氣球鼓起來了,那哪位小朋友知道氣球裏面是什麼呀?(空氣)下面老師就和小朋友們一起看一看空氣的祕密。

(二)展開

1、實驗一:

杯子裏面放進去了一張紙,把杯子放進水裏紙卻不溼,爲什麼?

老師找一位小朋友再將玻璃杯口傾斜,出現了氣泡,爲什麼?

2、實驗二

教師把蠟燭點燃,然後找一位小朋友用玻璃杯把蠟燭罩上,看蠟燭怎麼了?並討論蠟燭爲什麼會滅。

得出結論:火的燃燒需要空氣。

3、用各種感官感知空氣

教師用塑料袋變個魔術,讓塑料袋鼓起來,並討論鼓鼓的塑料袋裏有什麼?

請幼兒看一看塑料袋裏的空氣,摸一摸、聞一聞身體周圍的空氣,讓幼兒自主討論空氣是什麼樣的。

小結:空氣是看不見的、摸不着的、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的。

4、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請幼兒閉緊嘴,捏住鼻子,問幼兒有什麼感覺?爲什麼?再請幼兒深呼吸,問幼兒有什麼感覺?爲什麼?

小結:人離不開空氣,沒有空氣,人會死的,動物也一樣。

5、播放課件

討論:剛纔我們看到了很多污染的空氣的事,這些事對人類有什麼危害?

小結:如果我們吸入被污染的空氣,就容易得感冒、氣管炎、哮喘病,嚴重的還會導致肺癌,對我們身體危害很大。

6、懂得保護我們的空氣

教師:小朋友們平時的時候要怎麼減少空氣污染,保護我們的身體健康呢?

小結:種植花草樹木、禁止在公共場所吸菸、不隨便亂扔垃圾、讓爸爸媽媽少開車、不要騎摩托車等等。

7、結束

鼓勵幼兒爭當“環保小衛士”,制止那些污染空氣的行爲,讓空氣變得更潔淨。

(三)活動延伸

教師:現在每人拿一個塑料袋,咱們到外面找空氣去!(讓幼兒繼續玩塑料袋裝空氣的遊戲,以鞏固對空氣的認識。)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它們。

2、瞭解一些在某一方面能稱得上“之最”的動物。

3、激發關心、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ppt:動物之最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談話引起興趣

今天,老師帶領小朋友去動物園參觀,你們願意嗎?請你們仔細看認真記,動物園裏有哪些動物?

他們有什麼特點?

二、展開

1.組織幼兒觀看課件,並加以解釋。

提問:剛纔你看到了哪些動物?它們有什麼特點?

小結:動物園裏生長着許多可愛的動物,它們都有各自的本領和特點。

那麼,它們身上最明顯的特點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想一想。比如:大象的鼻子最長等。

2.請幼兒根據自己的記憶說說動物身上的之最,說對的教師給予鼓勵、表揚,並頒發獎品。

3.播放課件,將幼兒說出的動物之最進行歸納。

脖子最長的動物是:長頸鹿;

鼻子最長的動物是:大象;

耳朵最長的`動物是:兔子;

跑的最快的動物是:獵豹;

最兇猛的動物是:老虎;

嘴巴最大的動物是:河馬

唱歌最好聽的動物是:百靈鳥。

4.請幼兒同桌兩人互相說說自己喜歡哪個動物,它有什麼本領?還有那些動物之最?

5.請幼兒表演動物之最。如:表演大象:就做出長鼻子的樣子,並說:“我是大象,我的鼻子最長。”

三、結束

音樂伴奏師生對歌,鞏固知識的掌握。“小朋友,我問你,什麼動物鼻子長?

“鼻子長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長”┅┅。

自然結束!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幼兒在動手操作的觀察中,瞭解紙有吸水的特點,感知不同質地的紙張吸水性不同。

2、教幼兒初步學會做觀察記錄

3、對科學探索感興趣,體驗積極探索帶來成功的心情。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紙折睡蓮若干、碟機、碟片、盆7個;

2、報紙、臘光紙、彩紙、牛皮紙、白板紙各若干;

3、記錄卡幼兒人手一分、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探索紙的吸水性。

1、幼兒將各種質地的紙放入水中觀察,瞭解紙的吸水特點。

2、提問:“你看到了什麼?”引導幼兒初步瞭解紙能吸水。

二、看“睡蓮”碟片,引起幼兒興趣。

1、今天老師帶了一段很美的錄像,我們一起來欣賞。

2、提問:“剛纔,碟片裏有什麼?”

三、初步實驗,進一步瞭解紙有吸水性。

1、老師也爲你們準備了一朵睡蓮,看看它是什麼做的`?

2、把它拿起來放在桌上,看看會有什麼變化?

3、想一想,把它放在水裏,它會有什麼變化?

4、試一試吧!

5、提問:你看到了什麼?爲什麼它在桌上不開,放在水裏會開?

6、幼兒討論,教師小結,紙能吸水。

四、分組實驗,瞭解紙質不同,吸水性不同。

1、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卡片上的紙有什麼不同?

2、大家聽口令,同時將不同水聯放入水中,看看有何現象?

3、提問:看到了什麼?它們是同時開放的嗎?爲什麼有的先開,有的後開?(幼兒討論後回答)

4、小結:這五種紙厚薄不同,軟硬不同,光滑度不同,因此它們吸水的快慢速度也不同。

五、學做記錄。

1、再次實驗,把結果記在心裏,再寫到卡片上。

2、驗證結果。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氣球與充氣玩具變鼓是因爲充入了空氣。

2.探索充氣的多種方法。

3.體會與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氣球嘴”的必要性。

活動準備

1.沒充氣的氣球人手一份。

2.腳踩式打氣筒,各種充氣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氣球吃什麼

1.出示充好氣的氣球和未充氣的.氣球。

這個氣球圓鼓鼓,胖乎乎,這個氣球呢,癟着肚子,好像沒吃過飯。

2.教師手拿未充氣的氣球,引出《氣球愛吃什麼》。

提問:氣球喜歡吃餅乾、饅頭、糖果嗎?

討論:氣球吃什麼,才能鼓起來,變的胖胖的呢?

二、我幫氣球吃空氣

1.教師:空氣有個怪脾氣,很喜歡從氣球的肚子裏溜出來。

怎麼樣讓氣球吃的飽飽的,又不讓空氣溜掉?

2.教師示範吹氣球,用嘴給氣球充氣,以及如何扎住“氣球嘴”,不讓空氣溜走。

3.幼兒每人一隻氣球,用嘴給氣球充氣,讓氣球很快“胖”起來。

4.告訴幼兒爲了不讓空氣溜走,他們可以主動尋找合作伙伴,扎住“氣球嘴”。

三、充氣玩具吃空氣

1.出示充氣玩具。

氣球還有很多朋友,也和氣球一樣喜歡吃空氣。我們也來幫幫他們,讓他們也吃得圓鼓鼓、胖乎乎的。

2.幼兒自由結伴給充氣玩具吹氣,摸一摸充滿空氣後胖乎乎的“身體狀態”。

3.幼兒玩一玩這些充氣玩具。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科學探究活動,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2、對沉浮現象感興趣,能遷移已有的沉浮經驗,積極嘗試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達出自己的猜測。

活動準備:

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我做了如下準備:

1、人手一份水果(桔子和冬棗),鹽。

2、每組擦手毛巾若干,抹布若干。

教室周圍擺放玻璃水池若干,攪拌棒若干。

關於沉浮定理的課件。

活動重點與難點:

對沉浮現象感興趣,能遷移已有的沉浮經驗,積極嘗試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活動教學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我選擇了這些教學法:

操作法: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在與實物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

探索法:爲了更好地達到以幼兒爲主體這一目標,我在這一活動中還通過讓幼兒看一看,說一說等多種形式,讓幼兒自己在實際操作中去發現問題並找到解決的辦法。

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陳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

此外,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探索法、示範法、操作法、講解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請幼兒想一想,猜一猜。

教師出示桔子和冬棗,引導幼兒辨認。

師:你們猜,要是把這些水果放到水裏,會怎樣呢?

幼兒大膽猜測:

幼1:我覺得桔子和冬棗都會在水的下面。

幼2:我覺得桔子會在水的下面,冬棗會在水的上面。

幼3:冬棗那麼小,肯定在水的上面,桔子那麼大,肯定在水的下面。

………………師:老師要告訴你們,在水的上面叫做浮起來,在水的下面叫做沉下去,那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試一試,看看到底哪個小朋友猜的是對的,好不好?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二、出示浮起的桔子,請幼兒猜測原因。

師:小朋友看看,孫老師這裏有個神奇的桔子,它和冬棗一樣能浮在水面上,你們知道爲什麼嗎?

幼兒猜測大膽,並說說原因:

幼1:這個桔子裏面什麼都沒有了,老師把桔子肉都吃掉了。

幼2:我也覺得這個桔子只有皮,沒有肉。

幼3:這個肯定是玩具桔子,很輕很輕,所以浮起來了。

………………師:哈哈,你們都沒猜對,這個可是一個真的、很重的桔子哦。老師來告訴你們,祕密呀就藏在老師的手裏(手掌攤開,讓幼兒觀察這個神奇的東西),其實呢,老師在水裏放了很多這個神奇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神奇的東西是怎麼讓桔子浮起來的,好嗎?

教師操作,幼兒觀察:

在清水中不斷加鹽攪拌,直至桔子浮起來。

師:你們想不想知道老師在水裏加了什麼神奇的東西啊!現在請一個小朋友來嚐嚐這個水是什麼味道的。(鹹)是呀,老師在水裏加了很多很多的鹽,所以桔子纔會浮起來。那你們想不想知道爲什麼水裏加了鹽桔子就會浮起來了呢?

觀看課件,學習簡單的科學知識。

教師播放課件,使幼兒瞭解知識點:在水中加鹽,使水的濃度變大,浮力就變大,桔子就會浮起來。併爲幼兒簡單介紹“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就是指能把物體托起來的力量。

四、幼兒進行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師:我們兩個小朋友一起合作,一個在水裏加鹽,一個用攪拌棒把水攪拌一下,觀察什麼時候桔子纔會浮起來。

五、延伸師:小朋友,我們今天學會了一個新的本領,把本來沉下去的桔子寶寶變得浮起來了,那麼我們能不能把浮着冬棗寶寶變得沉在水裏面呢?我們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試一試,明天來和好朋友一起分享,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