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錦五篇

有關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錦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4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錦五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學習用實驗的方法瞭解溶解的現象,知道有的東西放在水裏會溶解,有的不會。

教學難點:幫助幼兒理解掌握溶解的現象。

課前準備:

1、若干盛器及小米,沙子,方糖,豆豆,味精,紅糖粉。

2、溫水,小口杯,小勺,糖,鹽,橘子草莓奶粉等飲料粉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以遊戲活動引入主題。

1、玩遊戲"做客"老師以主人的身份說:小客人請進,請喝水。

2、幼兒品嚐糖水和鹽水,引導幼兒說說水的味道。

T:小朋友水好喝嗎?

C:水甜甜的很好喝。

C:老師我的水是鹹的不好喝。

T:怎麼有的小朋友說水是甜的有的是鹹的呢?

C:因爲甜的水裏有糖。

T:糖在哪呢?

C:對啊,糖在哪呢?

C:糖在水裏不見了。

C:我知道,糖溶了。

T:那鹹的水呢?

C:是鹽。

C;鹽也是不見了,溶了。

T:小朋友說甜的水和鹹的水裏放了糖和鹽,那糖和鹽在哪呢?是不是溶了呢?現在老師做個實驗。

3、老師示範小實驗:糖和鹽不見了。

T:小朋友看,老師把糖放進水裏糖在嗎?

C:在,糖在水底呢?

C:怎麼糖不會不見呢?

C:有一點糖不見了。老師你搖一搖

C:用筷子攪動,媽媽做糖水給我就是用筷子攪動的

T:好,我用筷子來攪一攪看看有什麼變化。

C:哦,糖越來越小了,

C:糖不見了。

T:糖到哪去了呢?

C:沒有了。

C;跑到水裏去了?

T:糖在水裏就會不見了,這是糖"溶解"了。那鹽呢?

C:鹽也是溶解了。

C:糖和鹽溶解在水裏就成了糖水和鹽水了。

C:那放進奶粉就成牛奶了……

二、幼兒實驗活動。

1、提出問題,幼兒設想,老師做集體記錄。

T:除了糖和鹽,小朋友還知道哪些東西也會溶解呢?

C:棒棒糖,砂糖,雪糕,冰棒,紙,湯勺……會溶解。相片,筆,鞋子,花,小動物,布娃娃……不會溶解。

T:那小朋友看老師這些東西哪些是會溶解的哪些是不會溶解的呢?

2、幼兒根據提供的材料進行猜想並記錄。

C;"我想沙子會溶解,""方糖也會溶解""豆豆不會溶解"……

T:請小朋友把你的'猜想記錄在你的記錄紙上。

C;"老師我猜想味精不會溶解,""我認爲沙子不會溶解""我猜小米會溶解,這樣它纔會變成米飯的"……

T:是不是這樣呢?請小朋友拿實驗材料一一試一試。

3、幼兒做實驗驗證猜想,並記錄實驗及發現。

幼兒1那起方糖放進水中,看了看說"老師我的方糖不會溶"幼兒2也那起方糖放進水中,並用筷子攪拌後他發現方糖變小了,且越來越小至不見了,他高興得直喊了起來,"哦方糖溶解了"

幼兒1見了也拿起筷子進行攪拌,結果方糖也溶解了。

實驗中小朋友還發現紅糖比方糖溶得快。

4、幼兒講述實驗過程及發現。

三、延伸活動:

1、製作飲料。

T:小朋友在剛纔的實驗中已經知道糖放在水裏溶解後就變成了糖水,那如果把橘子粉,草莓粉,等飲料粉放在水裏會變成什麼呢

C:"會變成飲料""變成草莓飲料""變成橘子水"……

T:我們現在就來製作飲料。

幼兒動手做飲料。"老師我做好了。是草莓水,甜甜的""我也做好了是橙汁"他的冰糖還沒溶呢,太慢了"……

2、提出新的問題:溶解的快和慢。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點子記錄的方法統計送各種禮物的人數。

2、能講述自己的操作結果。

活動準備:

禮物圖片、統計表每組一張,大統計表一張、鉛筆、膠棒。

活動過程:

一、我給媽媽送禮物。

1、教師:小朋友,平時媽媽照顧我們非常辛苦,你們想不想送一份禮物給媽媽呢?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一些禮物,我們來看看都有些什麼禮物?請幼兒看看禮物,一共有幾種禮物?(8種)8種禮物,我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出示數字8)

2、那誰來說說,你想送給媽媽什麼禮物?

3、幼兒挑選一樣自己最想送給媽媽的禮物。

二、計禮物數量。

1、你選了什麼禮物送給媽媽?

2、我們每個小朋友送的禮物都不一樣,有什麼好辦法讓別人一看就知道全班送圍巾的有幾個人,送項鍊的有幾個人呢?幼兒說一說。

3、出示統計表

(1)師:老師請來了一張統計表幫忙。小朋友,我們一起看看,這個統計表上面都有些什麼呢?

(2)幼兒認識統計表:上面一排是禮物,統計人數,中間的這一段格子是讓你把禮物貼到禮物標記的下面。比如:你們組有一位小朋友選了包包送給媽媽,就把禮物貼在包包的標記下面的格子裏。另一位小朋友選了項鍊,那他應該把禮物貼在哪裏呢?(項鍊下面的格子裏)等你們組所有小朋友的禮物都貼好之後,選一位小朋友用點子記錄送各種禮物的人數。記錄在下面一排的格子裏。

4、幼兒統計,教師指導

5、展示小組統計表,教師再統計。

(1)看看,第一組小朋友的統計表,送媽媽圍巾的有幾個人呢?送項鍊的有幾個?

第二組小朋友來說說看,你們組的統計結果。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第三組小朋友的統計結果。

(2)除了看禮物,還有什麼辦法知道第四組有幾個人送了圍巾,有幾個人送了項鍊呢?(教師將禮物部分用白紙遮掉,引導幼兒看點子)

(3)我們全班送媽媽圍巾的一共有幾個人呢?我這裏有一張大的統計表,我們一起把每組統計的.結果都彙總到這張大的統計表上吧。

請個別小朋友說說全班送花朵的有幾個人。記錄在哪裏?試試看。點子彙總好了之後,教師用數字統計。

(4)比較一下,送哪種禮物的人數最多,送哪種禮物的人數最少?

三、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統計表記錄了送每種禮物的人數,有了統計表,讓我們一看就知道我們班裏有幾個人選了圍巾,幾個人選了項鍊,有了統計表可真方便!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一、內容分析:

在進行單元主題教學活動“驚奇一線”孩子們通過尋找活動,認識了生活中對我們有幫助的各種各樣的線,有一天,孩子們發現身體上也有很多有趣的線,頭髮絲,眼睫毛,掌心線,血管、、、、還有指肚上一條條的指紋呢,孩子們對指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二、幼兒分析

中班幼兒已經有了前期的知識經驗,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通過日常的訓練也提高了很多,因此,幼兒對創新思維並不陌生,能積極主動的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大膽展開想象,本次活動設計,切合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根據幼兒的好奇和探索需要,由幼兒的興趣生成新的探究內容,爲幼兒和已有的經驗搭建了橋樑,讓幼兒通過實踐經驗,自主獲得新的認識。

三、設計思路:

手--我們大家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指紋本身對幼兒充滿趣味性和吸引力,是培養幼兒創新思維能力,激發幼兒體驗創新思維樂趣的良好載體,本次活動在課前帶領幼兒觀看《名偵探柯南》,積累了幼兒的感性經驗,活動中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心理髮展特點,展開他們的`思維空間,活動開始以遊戲方式展開,動靜結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活動中注意體現出創新思維的方法,擴散、由一點向多點發散思維活動、創新想象與操作活動等。培養幼兒良好的思維品質,從而爲日後的創造力培養打下基礎。活動名稱:指紋的祕密

四、活動目標:

1、喜歡大膽聯想與想象,能夠根據一種物品聯想到與它相似的其他物品。

2、瞭解指紋的基本形態(簸箕形,鬥形),提高觀察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3、體驗手指印畫的樂趣,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和發散性思維。

五、活動重難點:

重點:根據一種物品聯想到它相似的其他物品。

難點:瞭解指紋基本形態,發展幼兒創新意識。

六、活動準備:印泥,彩筆,課件,背景音樂

七、活動過程:

(一)律動導入:手指遊戲

(二)小朋友請坐,向阿姨問好。

師:小朋友,剛剛我們用身體的哪個部位做的遊戲?

幼:小手。

師:我們的小手上有很多的祕密,今天劉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找找手指肚上的祕密,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手指第一節,看看哪個小朋友發現的祕密最多?

幼:一條條細細的線、、

師:小朋友手指上有一條條細細的線?這就是“指紋”

(三)出示課件

1、指紋圖片(鬥形),請幼兒說說指紋像什麼?幼兒自由回答,指紋是一樣的嗎?

2、觀看對比圖片認識指紋的基本形態(簸箕形、鬥形狀)

教師總結:每個人的指紋是不一樣的。

(四)1、每個小朋友的指紋是不一樣的,那怎麼能把指紋變到紙上?

簡單涉及指紋還可以用來做什麼?(用途)鞏固指紋的形狀是不同的,提取指紋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幼兒想象並回答

2、那現在小朋友在幼兒園裏指紋可以用來做什麼?幼兒想象並回答

教師示範時,指紋變變變,看看能變成什麼?請幼兒觀看小朋友也試試好不好?

(五)播放背景音樂,幼兒創作:教師指導,請幼兒相互說說自己創作的是什麼,體現幼兒的互動。

(六)作品展示,活動結束。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究慾望,發展幼兒的比較、觀察、判斷能力。

2、探究沙漏速度與漏口多少的關係。

3、培養幼兒之間的合作能力。

二、活動準備:

1、用飲料瓶製作的沙漏若干。

2、鑽有不同漏洞的瓶蓋若干。

3、記錄單、筆若干。

三、重點難點:

重點:探究沙漏速度與漏口多少的關係。

難點:製作一個比原來流的快的沙漏。

四、活動過程:

(一)、觀察沙漏

1、認識沙漏,並提出猜測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要請你們用一種新的工具來玩沙,你們看!

這是沙漏,它是由兩隻粘在一起的瓶子組成的,下面的一個瓶子裏有沙。請你們猜猜,如果我把瓶子倒過來,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2、幼兒操作,進行論證

(1)、操作

師:到底誰猜的對呢?請你們找一個好朋友一起試一試,玩一玩。

(2)、交流

師:你們發現了什麼?誰願意來告訴大家?

那麼,沙是從哪裏漏下來的?

(3)、小結

師:原來沙是從瓶蓋上的'洞口流下來的,看看,它有幾個洞?哦!有兩個洞!

(師打開一隻瓶子讓幼兒觀察瓶蓋是否真的有洞,數數有幾個,引發孩子的探究興趣。)

(二)、製作沙漏

1、設疑討論

師:那麼,我們能不能想個辦法讓沙流的快一些呢?(幼兒討論)

2、實驗交流

⑴、進行實驗

師:老師爲你們準備了一個做好的沙漏,還有一個裝有沙子的瓶子,一個空瓶和蓋子,要請你們兩個小朋友合作做一個比原來沙漏流的快的沙漏,並進行記錄。

老師要提醒你們,製作的時候把你們選的蓋子先旋在裝有沙的瓶子裏,然後將空瓶倒着再旋在蓋子上。

(幼兒和同伴合作,選擇材料進行實驗,教師觀察幼兒的實驗情況,如幼兒是否把自制的沙漏和原來的作了比較,詢問孩子爲什麼採取這種方法。)

⑵、交流實驗結果

師:你們是怎麼做的?你們遇到了什麼困難嗎?誰願意來告訴大家?(結合記錄單)

⑶、再次實驗

幼兒再次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⑷、師生共同總結:原來洞口多了,可以使沙子流的多,時間花的少,所以速度就快了。

(三)、引發新問題

今天,小朋友都開動腦筋製作了一個比原來漏的快的沙漏,那麼你有辦法制作一個比原來漏的慢一些的沙漏嗎?

等到區域活動時,我們再來製作,好嗎?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觀察比較黃豆芽與綠豆芽的不同特徵,區分黃豆芽與綠豆芽。

2、知道豆芽是蔬菜,很有營養,教育幼兒樂意吃豆芽,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難點:

能觀察比較黃豆芽與綠豆芽的不同特徵,並區分黃豆芽與綠豆芽。

教學準備:

1.黃豆芽,綠豆芽若干,小臉盆,每組一個,黃豆種,綠豆種若干,人手一份碗筷。

2.多媒體課件《豆芽的營養》。

3.燒熟的黃豆芽每人一份。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瞭解豆芽的特徵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春天到了小草都發芽了,小豆子也發芽了,今天老師帶來了兩種豆芽,請小朋友來猜猜它們是什麼豆發出的芽?你是怎麼知道的?

1.幼兒觀察桌上的兩種豆芽,並交流自己的觀察。

2.教師小結:這種細細的,芽的頭上有兩瓣綠顏色的芽葉的是綠豆發出來的芽,我們叫它綠豆芽。這種芽的莖莖粗一點的,頭上有兩瓣黃顏色的芽葉是黃豆發出的芽,我們叫它黃豆芽。

二、引導幼兒嘗試分豆芽,進一步瞭解黃豆芽與綠豆芽的特徵。

1.師:“老師這裏有一些黃豆芽和綠豆芽,可是它們混在一起,我請小朋友們來把它們分出來,送到各自的家裏,把分出來的黃豆芽和綠豆芽分在你的兩個點心盆裏,邊送邊說:“黃(綠)豆芽,我送你回家。”

2.幼兒嘗試分豆芽,教師巡迴指導。

三、瞭解豆芽的營養價值,引導幼兒樂意吃豆芽。

1.觀看多媒體課件,瞭解豆芽的營養價值。

師:“剛剛我們已經認識了黃豆芽與綠豆芽,你們知道它們有什麼用嗎?(可以吃)對呀,黃豆芽和綠豆芽都可以當菜來吃,它們的營養可豐富了,那你們知道它們有什麼營養呢?請小朋友來看一段錄像,看看營養專家是怎麼說的?

2.討論課件內容,瞭解豆芽的營養。

師:“你們看了錄像知道豆芽有什麼營養嗎?”

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因爲豆芽是豆子發出來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B與維生素C。在春季維生素B與維生素C會大量缺乏所以在春季要多吃豆芽以補充維生素B與維生素C。所以,我們小朋友不能挑食,要多吃豆芽。

四、請家長來燒製豆芽,幼兒品嚐豆芽,體驗豆芽的.美味。

師:“豆芽中含有豐富的營養,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嘗一嘗啊?你們吃過哪些用豆芽做的菜呢?今天我們請XX的媽媽來爲我們燒一盤營養豐富的韭菜炒綠豆芽,老師這裏已經有做好的黃豆芽請小朋友先來嘗一嘗,我們一邊吃一邊看着XX的媽媽來燒菜,好嗎!”

五、父母與幼兒一同品嚐豆芽菜,體驗活動的快樂。

1.師:“小朋友們豆芽好吃嗎?你們愛吃嗎?豆芽有着豐富的營養,我們大家都愛吃。這麼有營養的菜該和我們的爸爸媽媽一起分享。現在小朋友拿起你的碗去餵給你的爸爸媽媽吃,好嗎!”

2.幼兒和父母一同分享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