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教案(優秀15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優秀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小班教案(優秀15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喜歡古詩,並瞭解這是一首描寫鵝的古詩。

2、幫助幼兒瞭解鵝的外形特徵。

3、鼓勵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用較完整的.語言描述圖畫。 活動準備:

1、幼兒教材、大書、錄音機、磁帶

2、 準備字卡:鵝、掌。

活動過程:

1、 遊戲導入《五隻猴子盪鞦韆》小猴子今天給小朋友請來了一位小客人,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出示掛圖,請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內容。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畫內容。

(2)提問:“畫面上有什麼?”出示字卡“鵝”

(4)提問:“鵝長得什麼樣子?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並作總結。

3、欣賞動畫,學習古詩兒歌《詠鵝》

4、再次欣賞古詩,並認識字卡:掌

5、遊戲;《小鵝找腳》請幼兒將撒在地下的字卡寶寶按照名字放到相應的籃子中。

活動延伸:

繪畫大白鵝

幼兒園小班教案2

教案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圖片理解故事內容,學習詞:拉、幫忙、一起;詞組:拔蘿蔔。

2、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並初步進行故事表演。

3、能安靜地傾聽故事,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教案准備

故事圖片四幅;故事中各角色的頭飾及大蘿蔔道具

教案過程:

一、導入:

請幼兒說說自己的`好朋友或者最喜歡的人的名字,引導幼兒說說自己遇到困難時會找誰來幫忙?(引出主題)

二、觀察與欣賞。

1、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並提問。

圖一:"圖上有誰?老公公在幹什麼?他對着蘿蔔說什麼呢?蘿蔔長大了嗎?該怎麼辦呢?"

圖二(用白紙遮住圖中的其他角色,邊提問邊將圖中角色完全露出來):"老公公請誰來幫忙拔蘿蔔了?他們是怎麼拔的?蘿蔔拔出來了嗎?老婆婆請誰來幫忙拔蘿蔔了?他們是怎麼拔的?蘿蔔拔出來了嗎?"

圖三:"小姑娘、小狗、小花貓又請誰來幫忙拔蘿蔔了?他們是怎麼拔的?蘿蔔拔出來了嗎?"

圖四:"大家一起是怎麼拔蘿蔔的?最後蘿蔔拔出來了嗎?大家高興嗎?"

2、教師完整講述一遍故事。

3、出示道具大蘿蔔,請部分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表演最後一段,大家一起拔出蘿蔔,高高興興地擡回家。(體驗成功後的喜悅)。

三、講評活動。

小結,講評。一邊聽"拔蘿蔔"的歌謠,一邊表演。

活動延伸與建議:

在表演區投放頭飾、道具,供幼兒表演;語言區準備圖片或桌面教具,供幼兒複述故事內容。

幼兒園小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能根據襪子的款式、顏色圖案進行配對。

2、學習穿襪子、折襪子。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襪子的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1、《小朋友的書.猜猜我有多愛你》

2、教師準備各種款式的襪子

活動過程:

一、提問引出課題

提問:小朋友,你的鞋子裏面藏了什麼呀?伸出來給我看看好嗎?哇!你們的襪子好漂亮啊!

二、遊戲“襪子對對碰”

1、出示各種襪子,請小朋友來觀察襪子的款式、顏色、圖案。

2、小朋友你們看,老師今天帶來了好多襪子,看看都有什麼樣的!看看你們家裏有沒有。

3、創設“襪子對對碰”的遊戲情景,引導幼兒根據襪子的款式、顏色和圖案進行配對。

4、請你們來按照它們的款式、顏色、圖案來進行搭配,看看誰找的最快!

三、學習穿、脫襪子

1、教師先邊朗誦兒歌邊示範穿、脫襪子。

2、小朋友你們會穿、脫襪子嗎?你們也來試試好嗎?

3、幼兒邊朗誦兒歌邊嘗試穿、脫襪子。

四、學習疊襪子

1、請小朋友將自己的倆只襪子平鋪在桌子上,然後將倆只襪子重疊在一起,並將倆只一起進行對摺,把它們捲進襪套裏。

2、請小朋友從籃子裏找出自己的倆只襪子,並學習疊襪子。

五、 請小朋友將自己的襪子摺疊整齊。

活動反思:

我以提問的形式進入了這節課,整節課的內容上下來幼兒的思路一直跟着我走,而內容中,很多環節我沒有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如:從開始遊戲“襪子對對碰”的遊戲中我沒有讓幼兒以款式、顏色圖案嘗試進行搭配,平時許多幼兒自己都會穿脫襪子,在於這個環節我就請幼兒自己來示範一次,接下來的環節就是疊襪子了,我教的.摺疊法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講是比較難的,其實只要倆只襪子重疊在一起,並將倆只一起進行對摺就可以了,我以小朋友把自己的襪子疊放整齊結束本次活動,在這次的活動中還存在這很多問題,沒有考慮到很多問題就管自己上下來了,以後的教學中我會考慮獨到。

幼兒園小班教案4

小班健康活動:飲食衛生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吃東西前要洗手,生吃瓜果蔬菜要洗淨,不吃腐爛變質的東西。

2、吃東西要坐下來安靜的吃,不在外邊邊跑邊玩邊吃,做到定時吃東西和水。

活動準備:

1、果皮箱一個,配有相應的牆飾標記圖。

2、幼兒一日活動時間表一張,各種水果每人一份(幼兒也可自帶)。

活動過程:

一、遊戲:開火車,帶領幼兒參觀活動室,認識衛生角。

1、 給幼兒編號,認識自己的'毛巾杯子,知道自己喝水、洗手要用自己的水杯毛巾。

2、認識“果皮箱”及相應的牆飾標記圖,瞭解果皮箱的用途。

3、瀏覽幼兒一日活動時間表,讓幼兒瞭解什麼時間改吃東西、什麼時間該喝水,增強定時作息的意識。

二、嘗試活動:吃水果

1、洗水果:通過洗水果活動,讓幼兒知道生吃瓜果要洗淨的原因(如,農藥殘留,塵土、病菌等)

2、吃水果:吃水果前要先洗手,嘗試用自己的毛巾擦手;坐下來安靜的吃東西。告訴幼兒不在外邊邊跑邊玩邊吃,並讓幼兒知道其原因。

3、“喂”果皮箱:吃完東西要把果皮果核及包裝袋等放到果皮箱裏。

三、定時喝水

1、讓幼兒知道喝水要喝白開水,並明白道理。

2、讓幼兒定時喝水,知道不要在劇烈運動後馬上喝水,喝水時要等水不燙在喝,要慢慢的喝。

活動延伸:

1、結合有幼兒日生活,隨時提醒幼兒要注意飲食衛生。

2、常與家長溝通,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幼兒園小班教案5

【教學目標】

使幼兒認識到吸吮手指對身體的不良影響,幫助有吸吮手指習慣的幼兒逐步克服這種習慣。

培養幼兒清楚表述和大膽表演的.能力。

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爲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教學準備】

製作一個指偶(帶有痛苦的表情),一些顏料。

【教學過程】

1、教師把指偶套在大拇指上,假裝自己就是指偶,痛苦地說:由於小朋友總是吸吮我,給我帶來很多痛苦,我變得很難看,“駝了背”什麼事也做不了。

2、組織幼兒討論,吸吮手指會造成哪些不良後果,如:髒東西被吸進了肚子,手指和指甲都變了形……

3、通過遊戲,使幼兒知道,要注意保護手指,並經常洗手,保護手的乾淨,做一個愛清潔的好孩子。

建議:

瞭解有吸吮手指習慣的幼兒情況,進行個別輔導。不能以生硬的命令或批評的方式糾正幼兒的習慣。

幼兒園小班教案6

活動目標:

喜歡參加裝扮活動,體驗裝扮的樂趣。

喜歡參與遊戲,體驗。

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和爸爸媽媽交流過。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組織教學

談話導入

如果你喜歡的'人不見了,你會怎麼做?爲什麼?

二、基本部分

1、 觀察感受

(1)情境表演:媽媽不見了。

(2)交流討論:寶寶找不到媽媽了,怎麼辦?

2、嘗試體驗

請幼兒作媽媽,帶着寶寶去公園玩,將發生的事情表現出來。鼓勵孩子大膽表現,並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辦法。

三、結束部分

教師講評

幼兒園小班教案7

設計意圖:

中國有句古話叫"冬吃蘿蔔夏吃蒜",就是因爲大蒜有很強的殺菌作用。”“幼兒園人多,活動室、午睡室容易造成空氣不流通,容易滋生細菌,寶寶們也很容易交叉感染。幼兒園鼓勵幼兒吃大蒜,除了大蒜對人體的好處外,主要還是起到殺菌的作用,防止交叉感染。”

活動目標:

1、感知大蒜味道辛辣的特點,瞭解吃大蒜對身體有好處。

2、體驗動手種植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大蒜頭若干

2、與幼兒數量相同的'礦泉水瓶種植瓶

活動過程:

1、大蒜導入:寶寶你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什麼?(大蒜)老師這還有一個關於大蒜的謎語呢,來一起聽一聽吧!(結合大蒜來分析謎語)讓幼兒來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充分感知大蒜的外形特徵。

2、觀察大蒜:

寶寶,你知道大蒜的裏面是什麼樣子的嗎?剝開看一看!(教師協助幼兒剝蒜寶寶,提醒幼兒不要用手去揉眼睛)

教師小結:一瓣一瓣的,好多兄弟團結在一起。

3、學習種個蒜寶寶:

(1)教師指導幼兒往種植瓶裏裝土,(提醒幼兒不要太滿)。

(2)請每個幼兒選一兩瓣蒜,跟老師學習種蒜(提醒幼兒把蒜的底部放進土裏)。

(3)幫助幼兒給種好的蒜寶寶澆水,放在植物角。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每天觀察蒜寶寶的變化,瞭解所有的植物都是一天一天慢慢長大的。我們小朋友也是在一天一天的慢慢長高,長大,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在老師的呵護下,健康快樂的成長!

幼兒園小班教案8

小班音樂遊戲教案《小廚師》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小廚師

小班音樂活動:快樂的小廚師

一、活動目標:

1、樂意參加遊戲活動,有表演的興趣。

2、感受音樂的.快慢,並能用相應動作表現。

二、活動準備:

1、小圍裙、音樂、錄音機;

2、玩過“買菜”遊戲。

三、活動過程:

(一)律動“買菜”:

1、師:繫上了小圍裙,你們是誰呀?(幼:我們是快樂的小廚師)師:小廚師們!(哎!)挎上小籃子!(噢!)一起去買菜!(好!)

2、聽“開汽車”音樂“上菜場”。

3、律動“買菜”:齊念:走一走、看一看,小菜場、真熱鬧,葷菜蔬菜樣樣有,紅蘿蔔、綠青菜,新鮮黃瓜擺一排;小螃蟹、大甲魚,雞鴨魚肉任你挑。(邊念邊做拍手跺腳等動作)師:紅蘿蔔、綠青菜――妹:我要買!師:小螃蟹、大甲魚――弟:來兩隻!師:新鮮的雞鴨魚肉――衆:我們要!齊:葷菜蔬菜買一籃,開上汽車回家嘍!

4、聽“開汽車”音樂回家。

(二)欣賞音樂“切菜”

1、師:你們買了什麼菜呀?(蘿蔔、青菜、魚、肉等)這麼大一塊肉,該把它切小了才能燒,怎麼切呢?(很慢、很用力的)

2、師隨慢音樂做切大肉動作。

3、幼兒隨慢音樂做切大魚、大肉動作(配上嘿―嘿―)。

4、聽快的音樂,讓幼兒進行對比:你們聽,這段音樂是在切大魚大肉嗎?是在幹什麼?(切大魚大肉可真累,所以很慢、很用力的;現在的音樂很快的,就象在切蔬菜,因爲蔬菜比較嫩、容易切。)

5、一起聽快的音樂切蔬菜。(配上篤篤篤,篤篤篤)

6、聽快慢交替的音樂做相應的切菜動作。

(三)結束部分:複習歌表演“辦家家”。

幼兒園小班教案9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用各種線型來表現不同的雨,培養幼兒手的控制能力。

2、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3、養成大膽用色、均勻塗色的良好習慣。

4、願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畫紙人手一份,油畫棒每人一份。

2、每人一雙雨靴,一件雨衣。

3、事先帶幼兒觀察過下雨的過程,掌握有關雨的知識信息。

活動過程:

一、出示“雨具、雨衣,雨靴”,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1、師:這是什麼?師:爲什麼今天小朋友都帶了雨衣上幼兒園呀?師小結:對。

2、前天老師還和你們一起觀察過下雨的過程是不是?(幼齊答:是)請小朋友想一想,雨是從哪兒落下來的呢?師:雨落下來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小朋友知道嗎?師:那你們知道什麼時候雨是一滴一滴的,什麼時候雨是一根一根落下來的?

3、師小結:看來小朋友在觀察下雨過程時很仔細。的確,當下小雨時它是一滴一滴的落下來的,而下大雨時則是像線一樣一根一根的落下來,如果颳着風的話,雨還會斜着落下來,有時向左斜,有時向右斜,好像在跳舞一樣。我們來學一學雨落下來的樣子好不好?

二、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不同的雨。

三、引導幼兒學習用各種線型表現下雨的過程。

師:剛纔我們說了說雨,還學了學雨落下的樣子,現在我們來畫一畫雨好嗎?師:我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來畫,先畫小雨好嗎?(好)教師邊示範畫法,邊講解:下小雨了,雨點從天上落下來,一滴一滴落在地上,下大雨了,嘩啦啦,雨像是線一樣一根一根的落下來,颳大風了,雨被風吹得都斜了過來。剛纔我們說到的就是這三種情況,下面請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師一起練習畫下雨。教師和幼兒一起邊說邊作畫空練習。

四、幼兒大膽作畫,教師指導。

(1)師:教師發現小朋友在空中畫的雨非常的好看,我們把它們請下來,讓它們飛到我們的畫紙上來,讓更多的人看到他們好嗎?畫的時候,請大家還是先畫小雨,再畫大雨,然後畫颳風時的雨。

(2)幼兒進行創作,教師個別指導,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五、展示交流。

(1)展示全部作品,幼兒相互欣賞。

(2)師:你喜歡哪張作品,爲什麼?

繪畫《下雨了》教學反思

繪畫《下雨了》是一個充滿生活情趣的內容,所以本節活動我不但把讓幼兒學習用各種線型來表現不同的雨作爲重點,而且我把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繪畫活動的興趣也同時作爲本次活動的另一個重點,並以情感體驗爲主線,貫穿於整個活動中。

幼兒園小班教案10

《秋天的蘋果樹》活動反思

手指點畫是一種新的作畫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也能讓孩子們體會到不同作畫方式所帶來的不同樂趣。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蘋果是小朋友們經常接觸的水果之一。《手指點畫:秋天的蘋果樹》這節美術課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習用手指點畫蘋果,使用不同的方法繪畫出大小不一,疏密不同的蘋果,同時讓幼兒對不同的美術表現形式產生興趣,體驗點畫活動的快樂。

在課前我作了充分的材料準備,如:幼兒操作材料是人手一份畫有蘋果樹的A4紙、紅色顏料每組一份。當我出示範畫的時候,孩子們的注意力全被我吸引了,有的說"這是果樹"還有的說"哇!好漂亮啊!"。整個活動構思我抓住了孩子們的興趣點,使他們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本節活動中,我親自示範點畫蘋果,重點講解了點畫蘋果的技巧和做完畫後的注意事項。我發現孩子們的積極性還是蠻高的,畫的也很不錯。

總而言之,每一次活動後總能總結出自己許多的.不足之處。如:教案設計方面、過程、教師迴應等都存在着許多問題,看來自己應該在不斷的努力與學習、實踐、反思中錘鍊自我,才能更好的學習如何引導孩子,讓孩子和我一起快樂的成長。

在每一個活動中,只要能讓孩子們處於歡樂之中,能體驗到自己的成就感,這也讓我無比欣慰。我是經常告誡自己:一個活動,不在於教師如何的精彩,而在於孩子在學中的快樂,這樣我也會感到滿足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11

活動目標:

1. 進一步感知各種水果的外部特徵。

2. 探究水果切面的不同造型,能正確匹配水果和相應的切面。

3. 欣賞並喜愛水果裏各種漂亮的圖案。

活動重點:

感知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徵和切面造型。

活動難點:

能正確匹配水果和相應的切面。

活動準備:

1. 蘋果、梨、楊桃等常見水果。

2. 蘋果、梨、橘子、草莓、西瓜、獼猴桃、楊桃等水果的實物圖片及它們的切面圖片;各種水果的“家”圖片一份。

3. 遊戲背景音樂一段。

活動過程:

一、感知各種水果的外部特徵

1. 猜謎語

師:彎彎的月亮像小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猜猜這是什麼水果?(香蕉)

師:香蕉是什麼樣的?(引導幼兒從外形、顏色上描述)

2. 找水果

師:今天,還有很多水果寶寶來和我們做遊戲呢。它們就躲在我們的周圍,

請小朋友找一找,把它們請出來。找的時候不推也不擠,不爭也不搶,這樣的孩子水果寶寶才喜歡。

3. 認識水果的外部特徵。

師:你找到了什麼水果?是什麼樣的?(請個別幼兒回答,其他幼兒補充)

二、探究水果的切面

1. 教師出示草莓切面圖

師:小朋友們認識了這麼多水果,幫我看一看,這是什麼水果?

師:草莓什麼時候是這樣的?(切開來)

教師切草莓驗證,邊切邊說“咔嚓、咔嚓,紅紅的`草莓切開來……漂亮的愛心露出來。

2. 教師出示水果實物圖,再逐個展示切面。

師: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他水果切開來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用形象的比喻總結,如“咔嚓、咔嚓,黃黃的橙子切開來……圓圓的輪子轉起來。”“咔嚓、咔嚓,圓鼓鼓的楊桃切開來……可愛的星星閃出來。”

三、遊戲:水果寶寶抱一抱

1. 介紹遊戲玩法:小朋友選一種自己喜歡的水果,把圖片後面的雙面膠剝

掉,貼在自己的胸口。音樂響起來了,水果寶寶們跳起歡快的舞蹈,尋找和自己相同的水果,當音樂停下時,相同水果的寶寶就抱在一起。

2.在音樂聲中,幼兒遊戲。也可交換圖片進行多次遊戲。每次結束,教師和

幼兒共同檢查。

四、遊戲:送水果寶寶回家

師:(出示水果的家)水果寶寶玩累了,要回家休息了,請小朋友們把它送

回家吧。這是香蕉的家,這是蘋果的家……

集體檢查是否都送對了,跟水果寶寶再見,結束活動。

咔嚓、咔嚓

咔嚓、咔嚓,黃黃的橙子切開來……

圓圓的輪子轉起來。

咔嚓、咔嚓,笨笨的木瓜切開來……

黑黑的“珍珠”擠一塊。

咔嚓、咔嚓,紅紅的石榴切開來……

紅紅的“寶石”亮出來。

咔嚓、咔嚓,圓鼓鼓的楊桃切開來……

可愛的星星閃出來。

咔嚓、咔嚓,水靈靈的桃子切開來……

好看的愛心露出來。

幼兒園小班教案12

活動目標:

1、老師在課堂上給幼兒講故事,讓幼兒瞭解正確進餐的方法,初步學習吃魚的正確方法。

2、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

3、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吃東西的時候》,操作卡片《吃東西的時候》

活動過程:

1、講故事,讓幼兒根據已有生活經驗想象小動物們發生事故的原因。

(1)講故事的前半段。

熊貓媽媽的醫院今天可忙了,剛送走了一位病人,又來了一歌貓媽媽帶着小貓來了。見小貓難受的樣子,熊貓醫生關心地問:“小貓,你哪兒不舒服?”小貓指指喉嚨說不出話來,熊貓醫生拿起手電筒和壓舌板對小貓說:“張開嘴,讓我瞧瞧。”熊貓醫生用壓舌板壓住小貓的舌頭,打開手電筒一照,看見一根長長的`魚刺卡在了喉嚨中間。熊貓醫生正要用鑷子取出魚刺,聽見了小狗汪汪地叫着跑了過來,它不停地咳嗽,說是被骨頭嗆着了。熊貓醫生趕緊幫助它們取出了卡在喉嚨裏的魚刺和小骨頭。熊貓醫生奇怪地問:“小貓、小狗,你們怎麼會被魚刺卡住,被骨頭嗆着呢?……”

(2)請幼兒看操作卡片(一)、(二),提問,討論:

1、小貓爲什麼會被魚刺卡住?

2、誰來熊貓醫院看病?

3、小狗爲什麼會被小骨頭嗆着呢?

(3)故事的後半部分。

貓媽媽說:“今天小羊過生日,它爲好朋友們準備了許多它們喜歡吃的東西,朋友們非常高興,就一邊吃一邊唱呀,說呀,玩呀,結果被魚刺卡住了,被小骨頭嗆着了。”熊貓醫生對小貓、小狗說:“吃東西的時候要特別小心,不能邊吃邊玩。吃到嘴裏的東西要細嚼慢嚥,不要着急,記住了吧?”小貓、小狗記住了熊貓醫生的話,又高高興興地參加小羊的生日祝賀會了。

幫助幼兒理解詞語:細嚼慢嚥。

2、瞭解安全進餐的方法,初步學習吃魚吃蛋黃等的正確方法。

(1)請幼兒看掛圖:熊貓醫生提醒小貓、小狗在吃東西時要注意什麼?爲什麼?我們小朋友應該怎樣做?怎樣吃煮雞蛋的蛋黃?

小結:熊貓醫生提醒提醒小貓、小狗在吃東西時不能邊吃邊說邊玩,吃到嘴裏的飯菜應細細地嚼爛,慢慢地嚥下,不能着急。如果邊吃邊玩或一口吃下蛋黃,容易被卡住或嗆着。我們小朋友也應該這樣做。

(2)教師:魚是我們小朋友喜歡吃的食物,但是它的身上有許多魚刺,怎樣吃魚就不會被魚刺卡住呢?

小結:在吃魚的時候,要把能看見的魚刺先取出,然後吃進嘴裏,當你感覺還有魚刺時,要慢慢吐出。飯和魚不混在一起吃,便於取出魚刺。

(3)學習短小兒歌。

吃魚要注意,安全是第一,吃魚不吃飯,吃飯不吃魚。

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小班的教師,班上的孩子年齡幼小,缺乏保護自己的能力,老師就要將工作做到最細微處。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多學習,積累,調整。我想,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好方法,那時,幼兒的安全問題不會再成爲困擾我們的一個難題。

幼兒園小班教案13

活動目標:

1.新授:how are you?not bad/great/terrible

2.創設遊戲,使幼兒在多說多練中提高口語表達及應用能力。

3.激發幼兒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快樂學英語。

活動準備:

課件動畫片、vcd光盤、電腦、圖片

活動過程:

一、動畫片:熱身運動(warm up)

老師和幼兒一起做《how are you?》律動。

?how are you?》

hello!good morning!how are you? hello!good morning!not bad,thank you! hello!good morning!how are you?

hello!good morning!i'm great,thank you!

二、主題活動

1.教師出示not bad/great/terrible三個新單詞(詞組)的圖片,正音; 請個別幼兒讀,教師糾正發音;逐個貼展版。

2.通過教學,介紹這三種心情:一般情況;高興、很好;很糟糕、很不好。通過舉例子讓幼兒明白。

3.句型活動:how are you?not bad/great/terrible。

老師和幼兒對話,加強理解。

三、遊戲活動

1.《開火車》 :請會說單詞的`幼兒上臺與教師一起接火車,看誰反應快。

2.《心情問候》 :請兩名幼兒上臺,說新對話:左轉三圈,右轉三圈,後退三步,拍手嚓嚓! (剪子、包袱、錘)

輸的向贏的問候:how are you?

贏的幼兒根據心情回答not bad/great/terrible

四、總結叮嚀

1.回家讀英語書,教爸爸媽媽學新知識。

2.看vcd,聽錄音。

幼兒園小班教案14

活動目標:

鍛鍊幼兒小手肌肉的靈活性,製作綿羊。

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小綿羊底圖、雙面膠、棉花若干、範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綿羊範例引題

師:看,這是誰?多可愛的小綿羊呀,它身上的毛是什麼樣的?還有許多小羊,它們沒有厚厚的毛,覺得好冷呀,請小朋友們來幫忙好嗎?

二、介紹材料及製作方法

1、 師:我們要把白白的棉花貼在小面羊身上,讓它們覺得暖和。

2、講解制作方法:先把底圖上的雙面膠撕開,再黏上棉花,輕輕地用手按一按,纔不會掉下來。

3、交代要求:雙面膠的紙要裝進盤子,保持衛生。

要把整個羊身上都貼滿棉花,並用手按一按讓它更牢固。

三、介紹其他區域內容及要求

1、建構區《路、圍牆》、《房子》

2、生活區《整理襪子》、《包糖果》

3、益智區《找尾巴》、《一起跳舞吧》

4、閱讀區《森林運動會》、《老鼠阿姨送禮物》、

四、幼兒進區活動,師指導

1、提醒幼兒保持輕聲;

2、重點指導麼美工區的`幼兒進行黏貼。

五、交流、評價

1、展示美工區黏貼小綿羊的成果。

請幼兒說說:你是怎麼貼羊毛的?

2、播放其他區活動照片

表揚輕生活動、物品整理好的幼兒,指出不足之處。

六、活動結束

幼兒園小班教案15

活動目標:

1、喜歡音樂活動,對音樂活動感興趣。

2、感受和體驗木偶跳舞的特點。

3、能根據圖片,在音樂的伴奏下,較協調的做出相應的動作。

4、知道與朋友互換,可以得到更多的本領。

活動準備:

人體圖;不同姿態{可以互相調換}的木偶圖若干;紅。黃手腕套{與幼兒人數相等};彩色筆;音樂;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感受木偶人跳舞是怎樣的。

1、“老師最喜歡跳舞,現在老師跳給你看。”教師隨音樂跳舞,“喜歡可以和我一起跳。“你有什麼感覺?”

2、“剛纔老師跳的舞和我們平時跳舞有什麼不一樣?”從動作上引導幼兒區分木偶和小朋友跳舞的不同。

3、“木偶人跳舞哪會動?”結合幼兒的發言,教師在人體圖上作記錄。並豐富幼兒的知識:骨頭和骨頭連接的地方叫關節。

4、“爲什麼木偶人只有關節在動?”告訴幼兒它沒有生命,是用木頭做的,而我們人有生命,挑起舞來就非常好看。

5、請幼兒和老師一起跳,“除了剛纔做的,你還想做什麼?”鼓勵幼兒做出不一樣的動作來。感受木偶跳舞的動作特點。

二、進一步體驗木偶人跳舞,學習看圖做出相應的動作。

1、“今天,我還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他哪裏有些特別?”引導幼兒發現木偶身上有兩種顏色,並請幼兒根據木偶的特點,給小木偶取名字。

2、“小木偶要求你們也象它一樣,一邊紅,一邊黃。”請幼兒自己戴上手腕套,並和小木偶對比,是否一樣。並和老師一起在音樂的伴奏下嘗試看圖做動作。

3、“你們的'後面也有許多的小木偶,去找一個做好朋友吧。”請幼兒看自己的圖片做動作,並互相學習。

4、“小木偶還會變身呢。”請幼兒和身邊的小木偶變身,並做動作,告訴幼兒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換,可以學到更多的動作。三、“小木偶累了,我們輕輕把它請下來,好嗎?”幼兒再次和老師一起跳舞,離開活動室。

活動後的反思:

活動體現了學科的整合,它能給幼兒綜合整體的知識,從“小木偶”動態的東西進入,把肢體語言,區分左右手,習慣的培養。。。。。。非常自然的整合進去,體現了師生互動,克服了以往模仿和跟着老師做的模式,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願意親自嘗試,幫助幼兒在活動中體驗了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