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15篇【熱門】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15篇【熱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15篇【熱門】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1

幼兒園大班樹葉書籤美術教案,製作樹葉書籤既可以是廢物利用,也可以鍛鍊幼兒的動腦能力和動手能力,還能讓幼兒感受美術的魅力,可謂是一舉多得,對於孩子們來說,是一節非常有意義的課。

一、活動目標

1、能嘗試用樹葉拓印的方法制作書籤。

2、感受樹葉形狀的多樣性,體驗拓印畫的快樂和製作書籤的愉悅。

 二、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認識梧桐樹、槐樹、桃樹、楓樹等樹葉。

2、材料準備:各種形狀的樹葉,各色水粉顏料、棉籤、書籤形狀的卡紙,有條件的幼兒園可可準備打孔機、絲帶和視頻展示儀。

3、掛圖、幼兒美術畫冊。

三、活動重點

1、能用樹葉拓印的方法制作樹葉書籤。

2、能儘量做到在拓印時不移動樹葉,輕輕壓印。

四、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掛圖,思考製作樹葉書籤的`方法。

1、教師帶領幼兒收集各種落葉,引導幼兒討論。

師:“這些樹葉扔掉真可惜,可以用來做什麼呢?”

2、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討論。

師:“這是什麼?書籤時做什麼用的?”

3、師:“樹葉書籤是怎樣製成的呢?上面的樹葉圖案和樹葉有關係嗎?”

(二)、師生共同探索樹葉拓畫的方法。

1、師:“想想怎樣才能把樹葉的圖案變在書籤上?”

2、請個別幼兒嘗試,根據操作出現的問題與幼兒共同討論解決的辦法。

3、教師邊演示邊小結。

師:“先根據卡紙的大小選擇樹葉,然後用手指握住葉柄,將樹葉浸在顏料中,也可以用棉籤蘸色爲樹葉刷上顏色,要用手指壓住葉柄,這樣手纔不會髒。應由上至下均勻地塗,全部塗滿,不留空;塗好後,將樹葉反過來輕輕放在紙上,一隻手壓住樹葉,另一隻手抹一抹,再將樹葉移開,漂亮的葉子花紋就印在紙上了。可以重複印,把畫面印滿。” 三、教師指導個別幼兒演示操作,交代製作要求,幼兒製作。

1、教師請個別幼兒嘗試,並引導幼兒回顧樹葉書籤的製作方法。

師:“小朋友,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樹葉,用拓印的方法印出漂亮的書籤,樹葉之間要適當留空,儘量印滿整張紙。”

2、教師鼓勵幼兒在操作中不斷嘗試,印出清晰的圖案。

3、教師幫助幼兒在製作完成的書籤上打孔並拴上絲帶。

(三)、欣賞與評價。

1、師:“看看這些書籤,說說你最喜歡哪張書籤,爲什麼?”

2、師:“說一說你是用什麼方法印出清晰圖案的?”

3、請幼兒把自己製作的書籤收藏好,放入自己喜歡的圖書中,隨時使用。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2

【活動目標】

通過分享經驗和成果,讓幼兒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啓發幼兒大膽的猜想探索竹筒可以製作的玩具,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

通過活動培養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和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竹筒半成品、竹片、線、泡沫膠、各種顏色的紙、水彩筆等物品。

竹筒製作的高蹺、水槍、水桶。

沙子、水、石頭。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許多的小夥伴來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我們來看看他們是誰?(出示竹子各部分,如:竹節、竹筒、竹竿等。)

教師逐一進行介紹。

二、幼兒探索活動。

1、請幼兒自主玩竹子材料。

2、請幼兒將竹子材料與沙子、石頭、水結合進行探索:可以怎麼玩?

3、幼兒介紹、交流、分享。

三、幼兒再次探索。

1、觀察探索。教師:小朋友們看看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出示竹筒製作的不同玩具如:水桶、高蹺、水槍等。)小玩具今天要邀請和小朋友們一起來玩遊戲,但是小朋友們要動腦筋,想想這個玩具是怎麼玩的,此外還可以怎麼玩。(將幼兒分爲幾組,每一組拿一個竹子製作的'玩具,試玩玩具。)

2、分析討論。教師:小朋友們拿到的是什麼玩具呀?是用什麼做出來的?看一看是怎麼做的?(讓幼兒知道竹筒可以製作很多不同的玩具。)請小朋友說一說,小朋友平時是怎麼玩竹筒的?(幼兒分別說說自己玩竹筒的經驗。幼兒討論後,教師向幼兒介紹玩具的玩法和製作經驗。)

四、操作與實驗。

1、教師:我們今天來設計一個新的玩具吧!(幼兒大膽發揮想象設計竹子玩具,講述玩具的名字叫什麼、是什麼玩的,並說一說這個玩具應該怎麼樣製作?)

2、幼兒操作。

(1)教師出示輔助工具,讓幼兒瞭解其用途。

(2)請幼兒用線、泡沫膠等其他物品輔助製作玩具來完成自己的設計,嘗試製作自己所想的玩具,在操作中摸索經驗。(交代幼兒注意安全,可以請教師來幫助完成。)

(3)欣賞幼兒用教師提供的材料製作的玩具。(如:飛機、雙響筒、小竹人等。)

五、分享與交流。

1、展示:將幼兒的作品進行陳列、展示。

2、和大家一起分享製作的玩具及玩法,說說自己製作玩具的過程及做法。

六、延伸活動。

提供更多的竹子材料(如竹節頭、竹片、竹竿、竹根等),讓幼兒探索製作更多的竹製玩具。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幼兒充分體驗到了合作成功的快樂。教師提供了充分的機會讓幼兒大膽的設計和猜想,通過探索實踐來製作玩具,激發了幼兒的創新意識。

在這次活動中幼兒通過先探索玩竹子,分享、交流經驗,又增加材料讓幼兒繼續探索,然後幼兒繼續分享交流玩竹子的經驗,最後在積累了大量經驗的基礎上製作各種各樣的竹製玩具。通過這樣層層遞進的方式使幼兒體驗到活動的快樂。這樣的教學方法可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多次運用。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3

教學目標:

1.感知色彩與情緒表達之間的關係,學習用不同的色彩和圖形表達自己不同的心情。

2.初步學習用左右手構建對稱圖案,發展協調能力。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重點難點:

1.學習用不同的色彩和圖形表達自己不同的心情。

2. 學習用左右手構建對稱圖案,發展協調能力。

教學準備:

兒童經驗基礎:

已經學會《我的心情》這首歌

環境準備:

幼兒繪畫工具心形臉譜範例(高興、生氣、難受)心情卡

教學過程:

一、歌曲引出

1.一起回憶歌曲《我的心情》。

2.你們有沒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什麼時候你覺得心情不好?

二、圖形刺激

1.出示心情臉譜,幼兒欣賞,並猜一猜是什麼心情?

2.感知顏色與情緒表達之間的關係。

3.學習使用左右手構建心形圖案。

三、創作表現

1.鼓勵幼兒用左右手大膽表現。

2.幫助個別有困難的幼兒。

有效語言設計:

1.歌曲裏的小朋友擁有一份好心情,今天你的心情怎麼樣?

2.你們有沒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什麼時候你覺得心情不好?

3.怎樣知道別人的心情?

4.兒歌提示:一張紙,對邊折,沿着中心線,先畫一雙大眼睛,再畫一隻小鼻子,最後畫上小嘴巴,心情臉譜畫好了。

環境輔助:

將幼兒完成後的作品展示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發現孩子們的世界真的很單純,他們每天都是很開心的,在製作心情臉譜的時候,大部分孩子都能完成自己的作品,能大膽的表現出自己的心情,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4

活動目標:

1、初步運用各種線條的不同排列組合來進行裝飾。

2、培養幼兒充分的想象能力與創造能力以及各種線條的組合能力。

3、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4、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周圍牆上貼螞蟻的各種姿勢圖、晚會場景的課件一段、彩筆、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觀看晚會盛況,感受線條的多樣組合方法,以及瞭解不同的線條排列方法。

聽,多美的音樂呀,那邊在幹什麼呢?咱們去瞧瞧,

哦,原來這裏正舉行着舞會呢?看他們打扮的怎樣,他們身上衣服上都有什麼,(花紋)這些花紋是怎麼排列的呢?

小結:同一種線條可以橫排、豎排、斜排地放在一起,也可以用各種各樣的幾種線條組合在一起,這樣的花紋會更加漂亮。

二、幼兒作業(爲螞蟻小姐化妝,嘗試運用線條進行組合練習)

1、大家正樂着呢,聽,是誰在哭呀?

2、讓我們仔細聽聽:“我是小螞蟻,我長的黑黑的大家都嫌我醜,不讓我參加這次舞會,可我很想參加,小朋友請你們幫幫我吧。”原來是螞蟻小姐在哭,我們怎麼幫你呢?“只要你們用線條把我裝飾好就行”

3、讓我們先來看看螞蟻長什麼樣子。可以把螞蟻畫成各種動作。也可以幫它穿上衣服,裝上你喜歡的髮型,並在它的衣服上、身上運用線條進行裝飾,要注意線條的疏密變化以及多樣組合。

三、講評:

讓我們評評誰是最好的化裝師。

1、推銷自己:讓幼兒講講自己用了哪些線條。

2、評一評、比一比誰的螞蟻小姐最漂亮。

四、延伸:

讓幼兒跟着螞蟻小姐去參加舞會以宣泄心中成功的喜悅。

螞蟻小姐打扮好了可以去參加舞會了,小朋友想不想也來跳跳,幼兒在音樂聲中自由舞蹈。

活動反思: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及心理髮展的一般特點,我預設的活動目標重在使幼兒學習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與探究的同時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活動中引導幼兒看看、說說、做做、畫畫等多種感官參與,讓幼兒興致勃勃地去觀察,動手去研究問題,探求新知,尋求發現。尋找孩子繪畫中的閃光點,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心用語言安撫與鼓勵,幫助放鬆心情減輕對繪畫的畏懼和壓力。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5

設計意圖

“蠟燭”是一種易燃物品,通常我們是禁止孩子們玩的。但是,我們是不是因爲它的危險性,而忽略了它的有益性呢?答案是否定的。我想,我們學習的目的,正是引導孩子們在探索中學會正確使用蠟燭的方法。因此,本次活動,我選擇蠟燭滴畫這種新穎的表現形式,同時賦予這個題材遊戲主題。讓孩子們邊玩邊嘗試,邊遊戲邊創作,來體驗玩色遊戲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在嘗試中感知蠟燭油的排水性。

2、讓幼兒嘗試用蠟燭作畫,並瞭解蠟燭滴畫的一般步驟。

3、讓幼兒體驗玩色活動的樂趣,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4、願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5、作畫時細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畫面的乾淨,體驗不同形式美術活動的樂趣。

教學準備

1、絨毛小熊一個,生日蛋糕模型一個,教師範畫若干

2、自制彩色底紙和滴有蠟燭油的白紙人手一份,並分別放於兩個筐中擺在桌下;黑色顏料及水粉筆、蠟筆若干,蠟燭每人一支,分別擺在桌上。

3、幼兒有過畫蠟筆水粉畫的經驗,知道蠟筆的排水性。

教學過程

(一)以小熊過生日,引人課題。

陳老師今天能給大班的小朋友上課,覺得真高興,你們高興嗎?

(出示小熊)有隻小熊,今天也特別高興,你們知道他爲什麼這麼高興呢?(出示蛋糕)

原來呀,今天是他的生日,那我們就一起給他過生日好嗎?(點蠟燭,唱生日歌)

(二)通過嘗試,讓幼兒感知蠟燭油的排水性。

l、引導幼兒想辦法,解決被蠟燭油破壞的畫面。

爲了讓小熊的生日過得更開心,我昨晚畫了很多彩色的畫要送給小熊當生日禮物呢,你們瞧,好看嗎?(出示第一張彩色底紙)

(出示第二張彩色底紙時,碰倒蠟燭)呀,這下糟了,蠟燭油都滴到了我的畫上。真難看,這可怎麼辦呢?(幼兒自由回答)

2、讓幼兒第一次嘗試作畫。

咦,這兒剛好有一盤黑色的顏料,它能幫我們的忙嗎?那我們就用這些顏料把畫面整個兒重刷一遍吧。(幼兒嘗試用黑色的顏料對滴有蠟燭油的白紙進行覆蓋)

3、集中講解。

奇怪!你們看,畫面怎麼了?爲什麼會這樣?(因爲蠟燭油有排水性,也就是它和水粉顏料不能融合在一起。)

除了蠟燭,我們經常使用的什麼作畫工具,也有排水性呢?(蠟筆)

那麼,就用這兩樣材料重新畫,一張畫送給小熊吧。你們想畫什麼?圓圓的蠟燭油要成爲畫面中的什麼東西呢?爲什麼?(比如畫小樹,用蠟筆畫它的樹幹和樹枝,那蠟燭油可以滴成樹枝上的什麼?一一樹葉)

(三)教師講解示範。

l、先想好畫的內容,以及蠟燭油將要成爲畫面中的哪部分。

2、用蠟筆畫出主要內容,並將滴蠟燭的地方空出來。

3、手持蠟燭的下端,將點燃的蠟燭傾斜成水平的角度,使火焰向上避免觸到手,並使蠟燭油滴在畫面中所需的位置上。

4、用黑色的水粉顏料覆蓋整張畫面。

(四)幼兒第二次操作。

想不想去試一試?請你們將剛纔的紙放在桌下的空筐裏,從另一個筐裏重新拿一張彩色紙,開始吧!(教師巡迴觀察,提醒幼兒注意合理地安排畫面以及安全地使用蠟燭。

(五)講評。

活動目的:

1.體驗大膽創作的樂趣。

2.藉助想象,初步感受延續想象畫的風格特點,嘗試用豐富的線條和色彩進行表現。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幼兒繪畫工具:記號筆、油畫棒、畫紙。

活動過程:

1.出示課件,啓發幼兒想象,引起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畫畫嗎?老師也非常喜歡,你們看我畫了什麼?它象什麼?

2.演示課件,初步感受延續想象畫的風格特點。

師:我覺得以前畫畫的方法不好玩,我想隨意畫。我在這幅畫的`上面添加了一條曲線,再畫上一條曲線和它相交,圖的中間畫一些弧線、圓圈,下面畫一條折線,看,一幅畫就畫好了。

3.欣賞思考,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將抽象的圖形、線相應的事物聯繫起來。

(1)提問:你們從這幅畫裏看到了什麼?

(2)演示課件,展示從畫中聯想到的事物。

4.演示課件,隱性示範,幫助幼兒掌握畫線條的要點,進一步展現延續想象畫的風格特點。

(1)出現有基本形狀的畫面,這幅圖畫什麼?在上面添加線條,可以是曲線,可以是折線、圓圈。

(2)教師強調要點:從基本形狀出發,根據自己的意願添加線條,這些線條可以交織在一起,但線條不能太多太密,塊面可以大一些。

(3)你們從這幅畫裏看到了什麼?我看到了飛馬,我就給飛馬塗上各種美麗的顏色,我在下面看到了一隻老鷹,就給老鷹塗上顏色,後面是五彩雲,最後塗上底色。

5.幼兒創作。

(1)教師提出要求。記住,畫的時候,想怎麼畫線條就怎麼畫,畫好線條後,看看你們畫的線條裏藏着什麼,再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2)鼓勵能力較弱的幼兒大膽運用線條進行作畫,引導能力較強的幼兒從不同角度進行想象,豐富畫面。

6.展示作品,分享創作的快樂。

(1)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說一說畫了些什麼。

(2)請幼兒講述別人的作品。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6

設計思路

我園地處長江邊,江邊有許多沙石場。孩子們最喜歡在沙堆旁玩沙子,而且每次總會撿回一些“寶石”(小石頭)。這些小石頭顏色不一,形狀各異,可塑性強。《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藝術領域也明確要求: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而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表現力,因此我以石頭爲主材料,加以顏料、絲帶、毛線等輔助材料,引導幼兒對石頭進行裝飾,使孩子們自由發揮想象力,體驗感受美與表現美的樂趣。

活動目標

1.想辦法將兩塊或更多塊石頭粘在一起。

2.引導幼兒根據石頭的外形大膽想象,嘗試藉助輔助材料創造性地裝飾石頭。

3.體驗使石頭說“畫”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嘗試運用輔助材料創造性地裝飾石頭。

活動難點:能按自己的意願製作石頭畫,並能想辦法將兩塊或更多塊石頭粘在一起。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

(1)各種大小、顏色、形狀不同的石頭。

(2)水粉顏料、排筆、玻璃膠、棉籤、毛線、橡皮泥、絲帶、螺殼等輔助材料。

(3)課件:《會說“畫”的石頭》。

2.場地準備

設置展區——石頭城,將收集的有關石頭彩塑的圖書、圖片資料以及石頭工藝品等佈置在其中,供幼兒觀賞。

活動過程

1.欣賞他人之作,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前些天我們一起收集了許多“寶石”,看看這些“寶石”有什麼不一樣?猜猜它們可以幹什麼?

師:老師見過一些被裝飾過的石頭,覺得很不錯,就用照相機拍了下來。請小朋友一起來看一看,這些石頭到底有什麼用。

師:(逐一出示課件畫面)你們看到了什麼?你看到的景象都是由什麼組成的?(石頭。)

師:我們的石頭能不能也變得很精美呢?怎麼變?

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大膽想象,自由表述。

評析:美術創作來源於生活。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孩子們直觀地感受到他們所熟悉的石頭和熟悉的形象,不僅營造了積極討論的氛圍,豐富了他們的感性經驗,而且激發了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熱情,爲接下來的動手操作打下伏筆。

2.啓發誘導,積累創作經驗。

師:每人選一塊自己喜歡的石頭,看一看,摸一摸,再想一想,它像什麼?

幼:魚、烏龜、瓢蟲、臉蛋兒……

師:小朋友的想象真豐富,你可以用哪些材料把它裝扮得更像臉蛋兒、烏龜、瓢蟲和魚呢?

幼:用橡皮泥做眼睛,把絲帶粘在石頭後面做尾巴,就變成了金魚。

幼:用顏料在石頭上畫出眼睛和花紋,就會變出石頭瓢蟲。

師:(出示兩塊石頭)用兩塊石頭能變成什麼呢?

幼:變成小和尚,一塊當頭,一塊當身體。

師:你準備用什麼材料把兩塊石頭粘起來?

幼:透明膠、雙面膠、固體膠、橡皮泥……

師:這些方法待會兒請小朋友都去試一試,看行不行。

師:我今天還帶來一種材料,叫玻璃膠,也可以把兩塊石頭粘在一起。(演示操作方法。)

師:可以讓更多的石頭接在一起說“畫”嗎?

評析:通過想像和交流,孩子們發現,原來利用石頭的形狀和一些輔助材料,可以創作出不同的作品。他們暢所欲言,躍躍欲試。而新《綱要》倡導的正是這種自由表達與個性展示。我們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與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3.幼兒嘗試創作。

師:每張桌上都有一份參考圖,待會兒有困難的小朋友可以看一看。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鼓勵孩子自由選擇材料,大膽創作,並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出不同的作品。敏銳察覺幼兒的需要,適時給予孩子技能技巧上的支持,形成探究合作式的師生互動,引導幼兒個性化地表達。

評析: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應爲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活動中參考圖的投放,爲能力較弱的孩子提供了可靠的'支架,讓他們獲得恰當的幫助,使他們獲得技能技巧與表現形式的間接經驗,幫助他們在原有水平上有所發展,提升藝術創造力。

4.作品賞析。

提醒幼兒將完成的作品陳列到“石頭城”的展臺上,鼓勵沒完成的幼兒也將作品陳列上去,引導孩子互相欣賞,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評析:此環節爲幼兒創設了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即使沒來得及完成的,幼兒在創作過程中也付出了努力和智慧。作爲教師,應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與成功,從而不斷激發孩子對藝術活動的興趣和熱情。

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鼓勵沒完成作品的孩子繼續操作,鼓勵其他孩子遷移經驗再創作。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選取了幼兒熟悉和感興趣的石頭爲主材料,讓幼兒通過賞、想、講、創等環節,來感受石頭作品的美妙,豐富幼兒的經驗,發揮幼兒的想像,從而發展自身的知覺、美感和表現力。活動中教師有效的指導方式和人性化的作品展覽賞析,讓幼兒的創造性得到了進一步的萌芽、開花和結果,活動目標的達成度較高。

幼兒園大班藝術領域:美術活動——秋天的聯想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水粉畫美術活動,感受用水粉作畫帶來的樂趣。

2、能遷移生活經驗,運用相似聯想描畫秋天。

3、能用黑色的線條進行創作,大膽發揮想象力、創造力。

活動準備

1、教具和學具的準備:白色土布5米,海綿墊子兩塊(拼在一起和白色土布大小相似,課前大面積潑上橙色、藍色、黃色、紅色、綠色等,海綿潑色之後將白色土布覆蓋在上面),鞋套每人一雙(課前穿上),一次性桌布、排筆各若干。水粉顏料,丙烯顏料,香水

2、樂曲三首:《世紀秋雨》《郊遊》《森林狂想曲》。

3、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感受過秋天的季節特徵,學過有關秋天的兒歌或詩句、歌曲等:有畫水粉畫的前期經驗。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欣賞、感受

(一)欣賞樂曲,描述感受

1、幼兒欣賞歌曲《世紀秋雨》,感受秋天的季節特徵。

師:現在是什麼季節?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關於秋天的音樂請大家一起欣賞,你們仔細聽聽音樂裏的秋天是什麼樣的?你們聽到了什麼?彷彿又看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

2、請幼兒閉上眼睛完整地傾聽一遍音樂。(在幼兒欣賞音樂時教師噴一點桂花香水)

3、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感受。

師:音樂中你們聽到了什麼?(流水聲、小鳥叫聲等)

師:秋天,小河裏有什麼動物在玩呢?(小魚、烏龜、螃蟹,教師講解一下螃蟹的樣子)

師:秋天裏還有什麼動物飛到南方去過冬?

教師小結:秋天來了。小河的水潺潺地流動着,小魚、小烏龜在水裏快活地遊戲着,就連四處橫行的螃蟹也從河裏跑出來找小魚、小烏龜玩,天空中有一羣排着“人”字形的大雁往南飛,飛到暖和的南方去過冬。

師:你們還聞到了什麼?(桂花香)

師:秋天還有哪些花開呢?

師:秋天也是水果豐收的季節,有哪些水果是我們秋天才能吃到的呢?它們是什麼顏色的呢?

(二)說說秋天的詩、秋天的歌、秋天的舞

師:有誰能說說關於秋天水果的兒歌或者詩歌。如兒歌《秋的畫報》:黃澄澄的梨,紅彤彤的棗,金燦燦的蘋果,亮晶晶的葡萄,風娃娃鑽進樹林,在翻着秋的畫報。詩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師:何老師前段時間吃了一種食物(做動作)。對了,就是螃蟹。秋天有一句話——橘黃蟹肥。

教師小結:原來秋天是這麼美好!有香氣撲鼻的桂花,各種顏色的菊花,還有各種顏色的水果和好吃的螃蟹。說到這我還想問問小朋友,你知道有哪些描寫秋天的歌曲啊?你們可以唱一唱、跳一跳嗎?(幼兒邊唱邊跳《秋天多麼美》)

師:啊,跳得好極了!我也想跳了,我想邀請你們和我一塊在這塊布上跳。你們願意嗎?

二、基本部分:舞蹈後聯想作畫

(一)彩色足跡

1、播放音樂《郊遊》,師生一起在棉布上隨音樂“舞蹈”,棉布上留下了彩色足跡。

2、舞蹈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指導幼兒。觀察踩踏出來的色塊。

師:你們看。白布現在有什麼變化沒有?

師:有哪些顏色呢?(紅色、綠色、藍色、橙色、黃色——五顏六色)

(二)豐富感受,展開相似聯想

1、展開相似聯想。

教師根據畫面提問,引導幼兒展開相似聯想。

哪一塊是橙色?——秋天裏什麼東西是橙色的呢?

哪一塊是藍色?——秋天裏什麼東西是藍色的呢?

哪一塊是黃色?——秋天裏什麼東西是黃色的呢?

哪一塊是紅色?——秋天裏什麼東西是紅色的呢?

2、教師提出作畫的要求。

幼兒根據棉布上的足跡進一步展開相似聯想。

師:啊,我終於明白了,秋天有這麼多漂亮的顏色。我們把剛纔說的都畫下來好嗎?

師:今天我們畫畫用丙烯顏料還有小排筆,你們是第一次用,老師有個要求你們可要聽好了。用小排筆沾上顏料之後,要在杯子的旁邊舔一舔、刮一刮,然後再開始畫

3、幼兒自由作畫。活動要求:幼兒先想一想棉布上的舞蹈足跡像什麼,然後用黑色的丙烯顏料,在印有足跡的.棉布上進行相似聯想勾畫或添畫秋天的景象。

教師指導:鼓勵幼兒根據足跡的形狀,大膽地進行相似聯想並用黑色線條勾畫,再說出自己所畫的秋天。

三、結束部分:相互評價,體驗成功

教師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欣賞並評價。

1、幼兒相互評價作品,說說自己最喜歡作品的哪個部分?爲什麼?

2、教師評價總結。如“我今天非常高興,我喜歡黃顏色的這一塊,因爲小朋友把它想象成××,線條很流暢,構圖也很美。我還喜歡藍色的這一塊……”

3、師:秋天,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活動反思

教育不僅要把真善美的東西傳遞給孩子,還要順應兒童的自然發展,讓兒童快樂地玩,就是我們常常說的“教育應還原它的原點——點化和潤澤生命”。本次活動的設計和開展基於以下的思考:

1、以相似聯想爲依託,打開幼兒想象之門。相似聯想是開啓幼兒創造性想象的一把金鑰匙。幼兒每天說的兒歌以及古詩,如“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等,經常用到相似聯想。相似聯想是在不同的形象和事物之間,找出相同的部分,利用事物之間的本質和共同性來孕育一個新的創意。本次活動,我以顏色作爲一個思維的維度,擴散幼兒的想象和操作。當幼兒踩出黃色時,就會追問:秋天有什麼是黃色的?看到黃色,你會想到什麼?由此調動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運用相似聯想,去建構新知識,獲得新的情感體驗和感受。

2、範畫和範畫的意義。幼兒的美術表現力、創造力以及審美體驗,來源於幼兒對生活的觀察與感悟,藝術來源於生活,最後又還原於生活。前期幼兒已積累了相當多的關於秋天的審美體驗,如何讓孩子將這“秋天的審美體驗”表現出來,是此次教學活動的關鍵。是需要範畫還是不需要範畫?還是隻需要範畫的某幾個元素?我在課前做過多次實踐,最後決定此次教學活動不選用任何範畫,只需要立足於幼兒的年齡特點,將日常審美經驗和欣賞活動以及幼兒的創造力有機地結合。以達到教無定法,學無定法,只要得法的效果。

3、多元評價提升幼兒已有的美術技能。在幼兒盡興畫完後,我給幼兒足夠的時間讓他們互評,最後再由教師進行評價。這樣安排是基於以下考慮:此年齡段的幼兒評價帶有很大的他律性,教師的評價往往左右他們的想法,讓幼兒充分自評,教師作爲一名參與者、合作者,一起聆聽幼兒對於作品的理解,感受幼兒內心的世界。就像老子說的:“子非魚焉知魚之樂!”這就需要教師耐心、細緻地解讀童心,感受童真。在理解幼兒作品基礎上,教師適時地介入,從情感體驗、表現方法上提出相關的構圖、線條等繪畫技能技巧的要求。

相似聯想教學只是我們美術教學活動的一個場景,一個片段,它就像一盞小桔燈,給我們視覺藝術(美術)教學活動照亮了新的道路,給我們找到一條適合國際上視覺藝術(美術)教育目標的研究方向,也給孩子們帶去創意的心靈,深邃的智慧。

幼兒園大班藝術領域:美術活動——鋸末壁掛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鋸末在木塊、竹片上進行平面裝飾。

2.感受鋸末裝飾的特別美感,體驗用廢舊材料想象創作的樂趣。

3.養成耐心細緻的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一、經驗準備:

1.欣賞毛織、刺繡等各種壁掛圖片,瞭解壁掛。

2.玩鋸末感受鋸末的特點,觀看木材加工視頻瞭解鋸末來源。

二、環境創設:收集鋸末畫作品佈置成壁掛展區。

三、物質準備:課件,各種形狀的木片、竹片,原色、彩色鋸末,白乳膠,棉籤,擦手巾。

活動過程

一、參觀展區,感受壁掛的裝飾材料及鋸末裝飾之美。

引導幼兒看看、摸摸、說說展區裏的壁掛和平時見過的壁掛有什麼不同,用什麼材料製作的,裝飾了哪些美麗的圖案,圖案用什麼材料裝飾的。

二、觀看視頻,瞭解彩色鋸末的加工方法以及壁掛的裝飾材料。

1.討論,瞭解壁掛的材料。

師介紹材料:壁掛是用房子裝修和工廠加工時剩下的邊角材料做底板的,美麗的圖案是用鋸末裝飾的。

2.觀看視頻,瞭解泡製彩色鋸末的方法。

師:這是鋸末原來的顏色,它是怎樣變成五顏六色的呢?

幼兒發表看法後師播放視頻,觀看視頻後小結:原來是廢物的鋸末,經過篩選、染色、曬乾,就可以用來粘貼漂亮的圖案。

三、觀看視頻,討論如何運用鋸末進行裝飾。

1.提問,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討論用鋸末裝飾的方法。

師:怎樣用這些鋸末來裝飾壁掛的底板呢?

2.觀看視頻,瞭解裝飾的步驟和要求。

第一步:先想好要裝飾的圖案,再用筆輕輕在底板上畫出圖案。要點:圖案要大一些,便於粘貼鋸末。

第二步:用棉籤將少量白乳膠刷在圖案上。要點:乳膠不要一次性全部刷在整個圖案上,用一塊,刷一塊。

第三步:先想好畫面上各部分使用的'顏色,再用手抓少量鋸末,一點一點均勻地灑落在刷了白乳膠的地方,將白乳膠完全覆蓋。要點:手不要碰到白乳膠,鋸末要一點一點均勻灑開,要將白乳膠完全覆蓋,不要留下空白。

第四步:用手輕輕壓一壓鋸末,稍等片刻,拿起底板輕輕抖動,將多餘的鋸末抖落。要點:輕輕壓、抖,鋸末要抖回同種顏色的碟子裏。

第五步:用同樣的方法,一塊一塊地進行直至全部完成。

3.提問,根據幼兒的需要進行重點講解示範。

四、幼兒創作

1.呈現操作材料,幼兒預想裝飾圖案。

2.幼兒創造,師巡迴觀察,鼓勵幼兒大膽構圖,耐心粘貼,根據幼兒操作情況給予必要的支持。

五、展示作品,欣賞。

幼兒園大班藝術領域:美術活動——魚

設計意圖:

魚的種類繁多、形態各異,不僅與幼兒的生活關係密切,其美術表現形式也很豐富,繪畫、剪紙、泥塑等不一而足。

在本次手工活動中,我組織幼兒收集廢舊材料,引導幼兒通過創造性地使用材料與工具,製作富有個性的魚,其內容具有極大的想象與創造的空間。由於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技能的學習是幼兒進行創意表現的關鍵,因此在環境創設、範例提供、方法嘗試、作品展示、成果交流等各環節,我都努力給幼兒更多自由的空間,讓幼兒通過細心觀察,抓住材料的特點,產生豐富的想象,再根據不同的材料選擇合適的工具進行創作,感受創意製作帶來的快樂,促進幼兒美術技能與創造力的協同發展。

目標:

1.結合對魚的造型與色彩的認知經驗,利用廢舊材料進行有主題的借形想象和組合。

2.自主選擇材料,綜合運用撕、折、剪、卷、擰、黏貼等技能,大膽製作獨特的魚。

3.體驗用廢舊材料進行創意製作帶來的快樂。

準備:

1.佈置“海底世界”的場景。

2.用各種廢舊材料製作的魚的範例一組。

3.給每組幼兒提供剪刀、固體膠、透明膠、雙面膠(或海綿膠)、熱熔膠槍、托盤、垃圾筒等工具。

4.餅乾桶、紙盒、紙杯、光盤、紙筒、扭扭繩、樹葉、羽毛、鈕釦、撲克等各類廢舊材料。

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出示場景“海底世界”):瞧!孩子們,我們來到了哪裏?

幼:海底世界/哇,好多魚啊!

師:這裏的魚兒真有趣。請大家仔細觀察它們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待會兒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二、範例欣賞

1.總體欣賞。

師:你最喜歡哪條魚?它的身體、鰭、尾巴和身上的魚鱗分別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幼:我最喜歡這條稻草魚,它的全身都是稻草,尾巴是用掃把做的。

幼:我最喜歡這條,身體是用蛋糕盒做的,尾巴和魚鰭是用樹葉做的,身上有好多果凍盒,果凍盒裏塞了縐紙,顏色很漂亮。

幼:我喜歡喜糖盒做的魚,魚鰭和魚尾巴是用棉籤做的,嘴巴是用扭扭繩做的,魚鱗是用棉籤頭做的。

幼:我喜歡這條,它的身上有很多夾子。

2.拓展討論一:同一部位使用不同材料。

師:老師用了哪些材料做魚的身體?

幼:紙盤、紙巾盒/光盤、席子、樹枝/巧克力盒、泡沫塊/扭扭繩、襪子、手套……

師:你覺得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也可以用來做魚的身體呢?

幼:紙杯/飲料瓶/報紙/石頭。

師:是啊,魚的種類很豐富,大小、形狀、顏色都各不相同。只要我們大膽想象,生活中的很多材料都可以用來做魚的身體。

3.拓展討論二:同一材料的多種使用。

師:這條魚的尾巴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幼:扭扭繩。

師:老師還用扭扭繩做了魚身上的什麼呢?

幼:嘴巴。

幼:那條魚的眼睛是用扭扭繩盤起來的。

幼:這條魚的身上有四個地方用了扭扭繩:魚鰓蓋、魚鰭、魚尾,彎彎的花紋也是用扭扭繩貼出來的。

師:看來扭扭繩的用處真不小,只要你認真思考,就一定能發現每種材料都可以用在不同的地方。

師:看看老師這裏收集了一些什麼材料?你覺得可以用來做魚的什麼呢?

幼:奶茶杯可以做魚的身體。

幼:奶茶杯的蓋子可以做魚眼睛。

幼:很多蓋子貼在一起可以做魚鱗,要貼在大大的魚身上纔好看。

幼:奶茶杯的蓋子也可以做身體的,蓋子上插吸管的小洞洞就是魚眼睛。

幼:吸管可以做魚尾巴。

幼:夾子夾在魚頭上可以用來做魚的嘴巴,夾在兩邊可以做魚鰭,夾在身體後面可以做魚尾巴。

師:每一種材料都有很多用處。這裏還有很多材料,我們可以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連一連,擺一擺、黏一黏。只要動腦動手,就一定能把材料用好、用巧。

三、討論工具的使用

師:老師想給這些魚貼上魚鰓蓋,你們認爲用什麼黏貼最合適?誰願意來試一試?(分別請4~5位幼兒用不同的工具嘗試黏貼不同的魚鰓蓋,觀察不同的結果。)

師:誰來把嘗試的結果跟大家分享一下?你認爲哪一種工具最好?用的時候要注意一些什麼?

幼:我發現用固體膠貼扭扭繩魚鰓蓋是貼不住的。

幼:我的魚鰓蓋是用撕好的報紙條折出來的,可以用固體膠貼。

幼:報紙卷的繩子可以用海綿膠貼,可是不好彎曲,可以先把兩頭貼牢,再貼中間。

幼:用熱熔膠很方便,貼得結實,不過用的時候要小心,不要被燙着。

師:不同的工具適用於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方法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在選擇工具的時候也要動腦筋哦!

四、實踐操作

師:材料、工具都準備好了,現在就讓我們開始做一條最美麗、最獨特的魚吧,別忘了給它取一個獨特的名字。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對有困難的幼兒進行幫助,特別是對使用熱熔膠槍的幼兒。

先做好的幼兒將作品放到場景中,並和同伴交流。

五、展示評價

師:海底世界一下子多了這麼多新朋友,真是熱鬧。製作師快來介紹一下吧,說說你做的魚叫什麼,它最大的本領是什麼。

幼:我做的魚叫“飛魚”,它的魚尾、魚鰭都很大,遊起來快得像飛一樣。

幼:我這條魚叫“泡泡魚”,因爲它身上的魚鱗都像圓圓的泡泡。

幼:我的魚叫“噴水魚”,我在它的背上裝了噴水裝置。它在水裏遊的時候,會不停地往外噴水,我一眼就能找到它。

師:每個小朋友都選擇了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用各自的方法做了獨特的魚,還給魚兒取了不同的名字。我們以後可以仔細找一找更多廢舊材料,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做出更獨特的魚來。

六、整理場地,結束活動

反思:

1.有目的地選擇活動內容。我結合我園的江蘇省“十一五”規劃課題“幼兒美術技能學習與創造力協同發展的實踐研究”,根據幼兒已有生活經驗,引導幼兒選擇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進行創意表現,感受生活中處處可以找到用來創造美、表現美的東西。該活動目標涵蓋認知、技能、情感等各方面的內容,既關注幼兒的技能學習與創造力的協同發展,又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快樂體驗。

2.注重環境創設。在創意製作活動中,幼兒對材料的性質和用途瞭解得越多,對形狀、色彩、空間的認識也就會越豐富。保證材料的豐富性,可讓幼兒明白任何材料均有美學價值,無論新與舊,大與小,粗糙與精細,只要運用合理,就能使作品和諧美觀。爲此,我一方面結合主題活動巧妙地佈置海底世界情景,以展示造型豐富的範例與幼兒作品;另一方面精心創設“材料超市”,將孩子們收集的豐富的廢舊材料及工具分類、有序擺放,以便於幼兒探索、操作。同時,我注重給孩子們自由探索的空間,營造平等融洽的學習氛圍,使孩子的學習過程輕鬆愉悅,盡情發揮環境對幼兒美術技能學習與創造力表現的推動作用。

3.進行適當的示範。適當示範既有利於幼兒技能的學習,也有利於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在該活動中,展示在“海底世界”中的範例豐富多樣,既有同一部位使用不同材料的範例,也有同一材料在不同部位使用的範例,給予幼兒想象、創造方面的啓迪。另外,我讓幼兒觀察、討論同伴使用不同工具、材料的方法及其不同效果,學習各種美術技能,充分發揮幼幼互動的效應。

幼兒園大班藝術領域:美術活動——異想天開

設計意圖:

我園的長廊上有許多柱子,柱子上奇妙的木紋引起了幼兒的注意和聯想。“老師,你看這裏很像蜘蛛。”“老師,我找到了一隻小熊。”……不起眼的花紋在幼兒眼裏成了各種各樣的事物。既然幼兒對這些花紋這麼感興趣,爲什麼不抓住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自由想象花紋之美,並把它表現出來呢?於是,我結合幼兒已有的美術經驗,設計了根據木板上的花紋進行想象創作的活動。

該活動的主旨是借形想象並創意繪畫。我首先通過讓幼兒欣賞秋季五彩繽紛的樹林,喚起他們對美麗樹林的審美感受和對色彩的認識,然後以“樹幹裏面是什麼樣的”這一問題喚起幼兒的好奇心,並自然引入對木板花紋的觀察與想象。其次,我引導幼兒對木板上的花紋進行充分的觀察和想象,使幼兒明白每塊木板上都有不一樣的花紋,而且看這些花紋能夠聯想到很多事物,從而激發幼兒對想象的事物進行表現的慾望。再次,在引導幼兒瞭解創作方法時,我將教師的現場示範和作畫步驟的課件相結合,既幫助幼兒感受到一塊有花紋的木板變成一幅美妙畫作的神奇,又突破了活動的難點。

如何打開幼兒的思路,充分發揮幼兒的創作靈感呢?我設計了範畫欣賞環節,將“形”作爲欣賞的重點,讓幼兒在音樂中邊聽教師講述小故事邊欣賞課件中的作畫步驟及範畫作品。這樣既增強了活動的趣味性,又進一步擴展了幼兒的想象空間。

目標:

1.根據木板自然花紋的獨特性大膽展開想象,嘗試運用不同的顏色將想象的事物表現出來。

2.體驗想象和美術創作帶來的樂趣。

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經有畫水粉畫的基本技能。

2.材料準備:PPT(其中有彩色的樹林、帶花紋的木板、不同繪畫作品),有花紋的木板、水桶、水粉筆幼兒人手一份,水粉顏料每組一套。

過程:

一、欣賞樹林圖片,萌發興趣

1.教師引導幼兒欣賞樹林圖片,感受秋季樹林的色彩美。

師(出示課件):這是樹林,你看到了什麼顏色的樹?有什麼感覺?

2.教師通過樹林引出作畫材料“木板”。

師:大樹給我們帶來了美麗的`顏色、清新的空氣。那麼大樹的樹幹裏面是什麼樣的呢?你們想不想看一看?

二、觀察木板上的花紋,進行聯想

1.幼兒觀察一塊木板並想象。

師(出示一塊木板):請你們仔細看看這塊木板。木板上有什麼?你們看到上面的花紋想到了什麼?你們能指出來嗎?(幼兒邊用手指木板的花紋,邊表達自己對於花紋的想象。)

師(小結):原來樹裏面有很多奇妙的花紋,看到花紋,我們會想到很多東西。

2.同時觀察幾塊不同的木板,感受木紋的奇妙並想象。

師(同時出示多塊木板):木板上的花紋都一樣嗎?你最喜歡哪一塊木板?它看起來像什麼呢?

師(小結):木板上的花紋真奇妙。雖然大家看到的是同樣的花紋,但是想到的畫面卻可能不一樣。

三、幼兒觀看教師示範及課件,感知木板上的花紋從形到畫的過程

1.教師示範作畫步驟。

師:怎樣才能把我們看花紋想到的東西變成一幅美麗的畫呢?

師:好,現在我就按有些小朋友的說法,把想象的東西畫出來。(教師選擇其中一塊木板作畫。)

師:剛纔有的小朋友說這塊木板上的花紋像鱷魚。鱷魚在哪裏?誰來指出來?

師:好,現在我沿着這裏的花紋把它塗上顏色。瞧,鱷魚出現了。

師:鱷魚生活在哪裏呢?(水裏。)再來看看,這下面的花紋是不是可以畫成水紋?

師:我把這裏的花紋塗上不同的藍色,就像水紋一樣。瞧,鱷魚遊在水裏了。

2.教師演示添畫方法。

師:爲了讓畫面更好看還可以添上一些其他花紋和圖案,比如小魚、石頭、水草。

師:添畫完了。瞧,一隻飢餓的鱷魚正在水面上遊着尋找食物呢!

師(小結):看着木板上的花紋進行想象,按照木紋的形狀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再添畫一點東西,一幅美麗的圖畫就創作出來了。

四、在音樂聲中邊聽教師講述小故事邊欣賞課件中部分作品的成形過程,進一步感知作畫步驟,產生創作慾望

●小花狗

師:這塊木板上的花紋,老師把它想象成了一隻小狗。按照木板上的花紋塗上黃色,在小狗的身邊再畫上高高的草叢。看呀,一隻小狗正在暖洋洋的太陽底下自由自在地玩耍呢!

●蝴蝶起舞

師:大家看一看這塊木板上的花紋像什麼呢?我覺得這裏的花紋很像一隻蝴蝶的翅膀。我沿着這裏的花紋把它塗上喜歡的顏色,再添上花紋。瞧,一隻美麗的蝴蝶在草叢中快樂地飛舞。

●夜晚的樹林

師:看到這一條條直直的花紋,你會想到什麼?我想到了一棵棵大樹。我按照花紋塗上了白色和黑色,一片夜晚的樹林就出現了。我又用綠色點上了一些樹葉,兩隻螢火蟲在樹林間捉迷藏呢。多美的夜晚啊!

五、想象創作

1.明確任務。

師:我給你們準備了許多不同花紋的木板,一會兒你們可以選一塊自己喜歡的,看一看,想一想,也可以和小朋友說一說上面的花紋像什麼。想好了就可以動手了。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要點提示:

(1)先想一想木板上的花紋像什麼,它旁邊的花紋又像什麼,想好了再進行創作。

(2)注意沿着花紋先把主要的部分塗出來,再進行添畫。

(3)注意遵守運用水粉筆作畫的常規。

六、分析與交流

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在裝飾好的畫架上,請幼兒相互欣賞,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作品。

師:小朋友們都在木板的花紋上創作出了不同的作品。你們真棒!老師這裏準備了許多小花,每個小朋友可以選出5幅喜歡的作品,將小花貼在作品的周圍,快快行動吧。

師:誰選了這幅作品?爲什麼選它?這是誰的作品?能告訴大家你畫的是什麼嗎?(引導幼兒從構圖想象與花紋的關係及用色、美感上進行欣賞。)

幼兒園大班藝術領域:美術活動——有用的邊角皮

活動背景

我園地處蘇州市相城區元和鎮蠡口街道,蠡口傢俱城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傢俱交易市場,因此本地很多家庭都從事傢俱生產與銷售行業。在傢俱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邊角材料,如製作沙發用的布、皮等邊角料,製作藤製傢俱用的藤條等邊角料。如何充分挖掘這類“鄉土材料”,將這些邊角材料巧妙投放到幼兒園的創意美術教學活動中,滿足幼兒“動手動腦、變廢爲寶”的活動需求呢?我們進行了大膽的設計與嘗試。本活動就是在這一課程理念下產生的實踐課例,以欣賞亨利·馬蒂斯的人物剪貼畫爲切入口,將黑色沙發皮與美術剪影畫創作巧妙融合起來,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教學實效。

活動目標

1.利用沙發邊角皮的不同形狀借形想像,設計並製作各種不同動態的剪影人物。

2.體驗“變廢爲寶、美化生活”創意美術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有用的邊角皮》PPT課件,MP3背景音樂,數碼相機一臺。

2.沙發邊角皮若干,幼兒人手一把剪刀、一支記號筆、一個小鏡框。

活動過程

1.介紹法國著名畫家亨利·馬蒂斯。

師: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紹一位畫家,他就是亨利·馬蒂斯。馬蒂斯是法國非常有名的大畫家,年輕的時候畫過許多非常有名的油畫,做過許多非常著名的雕塑,年紀大了以後,因爲身體的原因,他選擇了一種比較輕鬆的畫畫形式,運用剪剪貼貼的方法做出了許多非常漂亮的剪貼畫。今天,我帶來了兩幅馬蒂斯爺爺的剪貼畫,我們一幅一幅地來欣賞。

2.欣賞馬蒂斯的人物剪貼畫。感受剪貼畫的簡約之美。

(1)感受人物剪影的動態美。

①欣賞第一幅剪貼畫。

在第一幅畫中,你看到馬蒂斯爺爺畫了什麼?

你覺得這個人好像在幹什麼?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跳舞)

這個跳舞的人,除了手臂在舞動,身體哪些地方也在舞動?(腰、腿、屁股)

他可能會是在什麼地方跳舞呢?

師:馬蒂斯爺爺用了一些簡單的線條就畫出了一個動作優美的舞蹈者。他還給這個舞蹈者配上了好看的背景,可能是一個舞臺,後面有許多閃爍的燈光,讓這一幅剪貼畫看起來很豐富、很漂亮!

②欣賞第二幅剪貼畫。

在第二幅畫中,馬蒂斯爺爺畫的這個人,可能在幹什麼?

這個藍色的背景,可能會是什麼地方?爲什麼?

這個黑色的人,在天空中幹什麼?

師:深藍色的夜空,點綴着幾顆金黃色的星星。一個黑色的、自由飛翔的人,給人很多幻想,又神祕,又有趣!

小結:馬蒂斯爺爺在這兩幅畫中都畫了人。但是,這兩個人的動作不同,一個在優美地舞蹈,一個在自由地飛翔。馬蒂斯爺爺還給他們配上了不同的背景(舞臺和天空),讓這兩幅畫看起來很豐富、很特別、很有趣。

(2)觀察並發現兩幅人物剪貼畫的共性特點:簡潔、誇張。

馬蒂斯爺爺畫的這兩個人,和我們小朋友平時畫的人,有什麼不同?

小結:馬蒂斯爺爺畫的人非常簡單,只有一個輪廓,既看不出人的五官,也看不出人身上穿的衣服,就像一個人的影子一樣,只有簡簡單單的頭、身體、手臂和腿,他們都是剪影人。今天我們來學習大畫家馬蒂斯爺爺,也來做一個簡單、誇張、有趣的剪影人。

評析

馬蒂斯的剪貼畫作品,形象簡潔樸實、動態自然生動、線條優美流暢、色彩豐富強烈,充滿了天真和童趣。它在內容和形式上的親和力,能最大程度地消除技法及文化差異上的障礙,能夠被幼兒所理解與接納,由此產生願意學習與嘗試的積極性。他們不會擔憂“畫得像或者不像”,爲後面的大膽想像、自由創作奠定了穩定的情感基礎。

3.出示操作步驟圖,瞭解人物剪貼畫的製作方法與操作要求。

(1)觀察材料,引發思考:利用沙發邊角皮製作誇張、有趣的剪影人。

①觀察材料:沙發邊角皮。

平時我們畫畫的時候,使用的是白色的紙,今天我們用的這種紙很特別,請你拿起來看一看、摸一摸,這是什麼材料?

②觀察沙發皮的正反面。

找一找,哪一面是沙發皮的正面,哪一面是沙發皮的反面?我們畫畫的時候,應該畫在沙發皮的哪一面?(反面)爲什麼?

③觀察邊角皮的不同形狀。

請你看看自己的沙發皮,再看看旁邊小朋友的沙發皮,你們的沙發皮都一樣嗎?它們有什麼不同?(形狀、大小不同)

小結:老師爲小朋友準備的沙發皮,因爲是邊角材料,有的大,有的小,形狀也是不一樣的。

(2)集體探索,整理歸納:剪影人的製作方法、步驟與操作要點。

①第一步:畫。

我這裏也有~塊沙發皮,如果要做剪影人的話,請你幫我想一想,適合做站着的人,還是橫躺着的人?什麼地方適合做頭,什麼地方適合做身體、手臂和腿?

想清楚以後,我們要把這個剪影人畫出來。剪影人要畫在沙發皮的反面,先畫頭,再畫身體、手臂和腿。剪影人要畫得大一些,儘量撐滿這一整塊沙發皮,不能浪費沙發皮。

同樣是這一塊沙發皮,如果我把它轉個身,現在它適合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想好了以後,我們也可以把這個剪影人畫出來。同樣,這個剪影人也要畫得大一些,把這塊沙發皮撐得滿滿的,別浪費。

②第二步:剪。

我們在用剪刀剪的.時候,可以怎麼剪?

要沿着剪影人的身體輪廓線來剪,剪出來的線條要長長的、光滑一點,不能把剪影人的身體剪壞了。

剪下來的小沙發皮不能亂扔,待會兒還有其他用處。

③第三步:拼擺。

你的剪影人做好以後,請你從邊上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小鏡框,回到座位上,把你的剪影人翻個身(正面朝上)放進小鏡框中。速度快的小朋友,還可以給你的剪影人找一些朋友,做第二個剪影人,也可以做小動物、植物朋友。等你把所有的剪影人、動物、植物都做好以後,把它們都放進小鏡框中拼一拼、擺一擺,編成一個有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4.幼兒自由想像與創作,教師巡迴觀察與指導。

(1)在畫的時候,鼓勵幼兒獨立構思與繪畫,儘量不模仿別人。

(2)在剪的時候,注意觀察幼兒有沒有畫正在跳繩等比較難剪的人,如果出現比較難剪的剪影人,教師可以在需要“鏤空”的地方先戳個洞,幫孩子起個頭。

(3)鼓勵速度快的孩子,可以再做一個不同動態的剪影人,或者添加一些動物、植物朋友,注意畫面整體構圖與佈局,畫面內容豐富一點,色彩搭配要和諧、美觀。

可提醒孩子,黑色的大邊角皮製作剪影人,彩色的小邊角皮可以製作動物、植物朋友,要充分利用剪剩下的邊角料,物盡其用,避免資源浪費。

(4)畫與剪完成後,提醒孩子們先在小鏡框中拼一拼、擺一擺,說一說自己的剪影人在幹什麼,給剪影人編一個好聽的故事,進一步感受剪影人的誇張與有趣。

5.交流與講評:感受並體驗“變廢爲寶.美化生活”的活動樂趣。

請大家來欣賞一下我們自己設計、製作的剪影裝飾畫,請小畫家們來介紹一下:你的剪影人在幹什麼?把你編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好嗎?

師:生活中有些東西不用了,但扔掉的話真的很可惜。只要我們多動動腦筋、想想辦法,將這些廢舊材料“變廢爲寶”,同樣可以美化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環保、更美麗。回家以後可以建議爸爸媽媽在家門口放一個“廢舊材料回收箱”,將生活中的一些廢舊材料收集起來,我們可以動手、動腦變一變,然後把這些裝飾好的作品佈置起來,把我們的家打扮得更漂亮!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7

活動設計背景

一天中午進餐的時候有位幼兒捧着碗裏的湯,走過來問:“老師!湯裏有一些像水珠一樣的東西漂起來,那是什麼?”話剛說完,立即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大家都仔細看着自己碗裏的湯紛紛議論起來。我發現幼兒對此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興趣纔是最好的老師,我及時抓住了這個教育契機,設計了《隱身的海底世界》,讓幼兒自主探索。

活動目標

1、用不同的材料畫出不同的動物特徵。

2、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排水畫”作畫的樂趣。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5、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讓幼兒自主探索,哪些材料不能讓《海底世界》現身,初步感知“油水分離”的現象。

2、難點:用白色的油畫棒和白色的蠟燭在白色的畫紙上作畫。

活動準備

1、水粉顏料、調色盤、排筆。

2、白色油畫棒、白蠟燭、白粉筆、畫紙。

3、擦手毛巾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發現隱身的《海底世界》。

1、以變魔術的方式導入活動,引發幼兒的興趣。

2、通過用水粉顏料刷出隱藏在白色畫紙上的海底小動物,感知生存在海底小動物的基本特徵。

3、 小結:

師:《海底世界》現身了,你們覺得神奇嗎?我告訴你們這其中的奧妙。我就是選這些材料裏的一種畫了各種魚和海藻等,再用顏料刷出來。

二、自主探索,感知“油水分離”的現象。

1、介紹作畫材料,提出作畫要求。

2、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3、 小結“油水分離“的現象。

師:小朋友剛纔嘗試的作品,哪些材料能讓《海底世界》現身?哪些纔料不能讓它現身?

三、運用油性材料進行創作。

1、提出第二次作畫要求。

2、幼兒再次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3、 小結。

四、評價作品。

把作品展示出來,幼兒互相欣賞、討論。

教學反思

1、孩子們的眼睛充滿了新奇和渴望,在這次活動中,孩子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大的發揮。他們在快樂的`活動中掌握了新知識。

2、有了充足的作畫材料,我大膽的授放給孩子,直接進入創作角色的機會,孩子們發現原來利用一些不一樣的材料可以創作出不同的作品,更容易引發孩子的討論,自主探索。孩子選擇時就非常明確自己需要什麼,需要那些材料,怎麼做。在本次活動中幼兒第一次作畫時,孩子思索怎樣才能看清楚自己在白色畫紙裏的作品,並且有什麼方法可以用水粉以最快的速度刷出畫紙上的作品等。創作過程中凸顯出的技能技巧問題不容忽視。

3、幼兒在第二次作畫的環節中,我根據孩子的情況關注個別差異,讓幼兒獲得恰當的幫助,有助於幼兒獲得相關的經驗,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發展。

今後改進的方向:評價幼兒作品時,不應該過份強調最終完成的作品,而是在於過程。以積極評價爲主,讓人人都有成就感,從而不斷激發孩子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和熱情。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8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和表演各種影子造型,感知影子造型變化的美與趣。

2.嘗試大膽表現、繪畫出各種運動造型。

3.充分體驗活動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記號筆若干,繪畫紙若干,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1.聽音樂入場:

跟隨旋律做一些肢體動作。

2.賞析影子表演:

(1) 觀看影子運動造型。

下面要請小朋友看一場有關運動的表演,說說看見了什麼運動項目?

(2) 出示影子造型。

鼓勵幼兒表演各種各樣的運動造型。

3.創作影子運動造型畫:

師:怎麼把影子畫在紙上,變成有趣的.影子畫呢?

(1) 欣賞範例,說說影子畫需要什麼材料?應該注意什麼?

(2) 看教師示範畫影子畫。

(3) 請把你最喜歡的造型畫成影子畫。

4. 幼兒作畫。

5. 欣賞幼兒作品。

活動延伸

美工區投放各種動物卡片,讓幼兒繪畫動物的影子。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9

教材與學情分析:

提起海鮮,總是能激發起幼兒由衷的愉悅,因爲這便是舟山孩子生活中日不可缺的一道菜。對於海鮮的美味、色彩、外形,幾乎每一位大班幼兒都有較豐富的生活經驗。同時大班幼兒均有過上飯店吃飯和看大人做菜的經歷,對於廚師做菜不感陌生,而且極喜模仿成人的活動,讓他們來當一回廚師,自創“海洋大餐”,毫無疑問會引起幼兒極大的興趣,和躍躍欲試的表達的願望。立足幼兒生活,通過藝術活動,將孩子們的興趣導向內化,他們那種表面的、對“製作海洋大餐”的興趣無疑會轉化爲對藝術活動的主動參與,從而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併爲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進行藝術表現活動,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提供了可能。

本活動通過孩子與材料的交互作用,藉助範例後置法,在相互對比中使孩子的新舊經驗產生衝突,從而主動建構起新的經驗,活動以塑造個性、發展創造力爲目的,依據大班幼兒喜歡探究的特點,設計了嘗試、欣賞、再嘗試和評價四個環節,讓幼兒探索在先,討論學習在後,力求從孩子的現有水平中瞭解“學”,在引導孩子的發展中把握“教”,真正使每位孩子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範圍內獲得發展。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引導幼兒初步感受生活中的美,體驗進行美術創作表現活動的樂趣與成功感。

2、技能目標:鼓勵幼兒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材料大膽創作出一盤與別人不同的“海洋大餐”。

3、認知目標:通過觀察活動,進一步瞭解海里的動植物。

4、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5、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教學準備:

1、教具:欣賞用的圖片若干張,錄音機、磁帶等。

2、學具:各類海產品(海帶、紫菜、蝦皮、魚片、魷魚絲等),各種顏色和切成各種形狀的菜(點綴品),盤子。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課題。

1、請幼兒園的廚工介紹自己用海產品做成的菜,講講它的原料及營養成分。

2、請幼兒比一比原料與成品的差別,進而再來品嚐。

(二)嘗試獨立做菜。

1、師:你們想不想像廚師伯伯一樣,自己親手來做?

2、師:老師在桌上已經爲你們準備了一些海產品和配料,想來試一試的小朋友輕輕地回到桌位上,趕快做一盤與衆不同的“海洋大餐”吧!

3、幼兒嘗試自己製作“海洋大餐”,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三)欣賞作品,瞭解造型塑造和色彩搭配的方法。

1、集體互評:你喜歡哪盤“海洋大餐”?爲什麼?

2、感知欣賞:你發現這些“海洋大餐”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引導幼兒欣賞菜的造型和色彩)

3、再次評價第一次作品。

(四)第二次做菜。

1、交代要求,再次做菜:給你們一次機會,你可以把剛纔做的那盤“海洋大餐”再加工一下,也可以重新做一盤。做完後,我們來評出最佳創意獎、最佳色彩獎和最佳造型獎。

2、教師巡迴指導、評價。

(五)作品評價。

1、向你的同伴介紹自己的菜。

2、集中作品,請幼兒介紹菜名。

(六)延伸活動。

把自己的菜介紹給其他班的小朋友,並與他們共同分享自己的成果。

教學反思:

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後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鍊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爲,活動時間太長,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於啓發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效果理想。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10

大班美術:聖誕樹

活動目標

1. 認識聖誕樹,知道聖誕樹的特徵與由來。

2. 能夠拼貼聖誕樹,添畫裝飾並用不同材料表現背景雪。

3. 感受節日的氣氛,樂於參與繪畫手工活動。

活動準備

1. 教具:(1)聖誕PPT及音樂,裝飾物範畫表,聖誕樹範畫;

(2)利用聖誕老人、雪花布置聖誕作品展示欄。

2. 學具:(1)紅、黑、藍、紫、橙畫紙;

(2)綠色三角形樹冠及灰色長方形樹幹;

(3) 幼兒人手一盒蠟筆、膠水;

(4) 鹽、白顏料、棉籤、棉花、紙屑若干。

 活動過程

1. 讓我們擁有一顆聖誕樹

(1)出示Flash故事:讓我們擁有一顆聖誕樹

(2)師:聖誕樹是一棵什麼樹?貓先生一家從哪兒得到了聖誕樹?

(3)小結:原來聖誕樹是杉樹或者柏樹,我們可以去林場裏找到聖誕樹。

2. 美麗的聖誕樹

(1)師:看了貓先生家的美麗聖誕樹,小朋友想不想擁有一顆屬於自己的聖誕樹?

(2)師(出示拼貼好的聖誕樹):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顆聖誕樹,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聖誕樹是什麼形狀的?(三角形的樹冠、長方形的樹幹)

(3)師:這棵聖誕樹是怎麼拼貼出來的?

(4)出示PPT:現在畫紙底部貼上樹幹,接下來從下往上貼樹冠,三角形樹冠的頂部可以重合一部分。

(5)師:聖誕樹已經貼到了我們的畫紙上,接下來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擁有一棵漂亮的聖誕樹呢?可以裝飾一些什麼呢?

(6)教師出示聖誕樹各部分的裝飾物範畫:樹身、樹下、樹頂的裝飾物

(7)播放音樂“平安夜”,幼兒操作,裝飾聖誕樹。

3. 雪中的聖誕樹

(1)師:我們的聖誕樹已經裝飾的非常漂亮了,想不想讓它更漂亮?看看老師是怎麼裝飾的?(加上了雪的背景)

(2)教師出示PPT,引導幼兒觀察材料:這一幅老師是用什麼材料表現背

景雪的?(出示鹽)這一幅呢?(出示棉花)第三幅?(出示紙屑)第四幅?(出示顏料和棉籤)

(3)教師示範用棉花表現雪:雪花可以落在什麼地方?(地上、天空、樹上)在下到雪的地方塗上膠水,地上塗多一些,天空塗少一些,然後貼上棉花。最後老師撒上漂亮的彩色絲絲來裝飾聖誕樹。

(4)播放音樂“歡樂頌”,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 展示與評價

(1)將幼兒作品貼到展示欄中。

(2)師:今天我們用點點說說的遊戲請小朋友來介紹自己的作品。

(3)兒歌:點點說說,點點說說,點到是誰誰就說。

(4)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裝飾了什麼?用什麼材料來表現雪的?

5. 分發聖誕禮物

(1)師:小朋友們知道嗎?聖誕老人會把聖誕禮物放到美麗的聖誕樹下,我們一起閉上眼睛,聽到音樂就睜開眼睛。

(2)教師帶上聖誕帽,播放音樂“鈴兒響叮噹”:看!聖誕老人把禮物放到了聖誕襪裏,看看有什麼呀?

(3)教師分發聖誕禮物。

活動反思

在聖誕節即將來臨之際,我覺得安排這樣一次教學活動是比較合適的,可以讓孩子感受節日的氛圍,激發孩子對節日的期待。

活動的第一環節我選擇了一個聖誕樹的故事來導入,通過了解貓先生一家去林場選聖誕樹,然後裝飾聖誕樹的過程讓孩子認識聖誕樹是杉樹或柏樹,並瞭解聖誕樹來自林場。

活動的第二環節我讓幼兒拼貼聖誕樹並用蠟筆進行裝飾,在以前的的活動中幼兒已經掌握相關拼貼和添畫的技巧,因此我僅僅出示了一些畫好的可裝飾的禮物及裝飾,並未示範操作,從幼兒的'操作效果來說,還是非常不錯的,幼兒的聖誕樹上裝飾了各種綵帶和禮物,但是我對這個環節幼兒的操作時間把握不正確,幼兒貼和畫的過程比較慢,因此活動超時了許多,我覺得聖誕樹可以活動前貼好,省略貼這一步驟,相信時間上的安排會更合理。

活動的第三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讓幼兒感知和運用各種材料來表現雪,從效果上來說,幼兒的操作效果非常突出,而且裝飾的彩絲也適得其彰。

活動的結束部分以小遊戲來請幼兒自評,幼兒的介紹比較完整。接下來的分發禮物掀起了活動的高潮,幼兒在音樂聲中充分體驗到了聖誕節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11

活動目標:

1、嘗試學習用兩種顏色均勻地給一件事物塗色。

2、通過看圖形顏色推理的方式,以及塗色操作活動,進一步感知色彩的組成。

3、感知三原色組合成新色彩的神奇,樂意參與猜測遊戲活動。

4、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5、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提供一張線條畫操作材料,每組的操作材料可以不一樣,例如:樹葉、花朵、茄子、菠蘿、裙子等,人手三支紅、黃、藍彩色筆。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3、圖片:一片綠樹葉、一片橙色樹葉、一串紫色的葡萄。

活動過程:

一、師生共同閱讀圖畫故事《找朋友》,感知三原色的變化。

教師:紅黃朋友在一起變出了什麼顏色的東西?

藍黃朋友在一起變出了什麼顏色的東西?

紅藍朋友在一起變出了什麼顏色的東西?

完整地講述故事。

二、看圖形顏色:猜一猜。

教師分別出示一片綠樹葉、一片橙色樹葉、一串紫色葡萄。

教師:它是什麼顏色的?你知道綠樹葉(橙樹葉、紫葡萄)是由哪兩種顏色變出來的?

三、幼兒操作活動《變一變》。

介紹變色要求:看一看操作材料上有什麼?想一想,你想把它變成什麼顏色?請你用兩種顏色進行塗色,提醒幼兒不要塗到輪廓的外面。

幼兒操作活動,教師進行語言指導。

四、讓幼兒自主觀看同伴的作品,請個別幼兒上來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的作品,講述自己是怎麼變色的。

五、教師進行簡單的`評價,並對幼兒積極認真參與的態度給予表揚、鼓勵。

教學反思:

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後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鍊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爲,活動時間太長,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於啓發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效果理想。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12

活動目標

1.認真觀察葉子的外形,能根據外形展開豐富的想象。

2.能根據葉子原有的形狀,運用剪、拼貼、貼畫等技巧組合各種圖形和場景。

3.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活動準備

1.壓制好的多種形狀的葉子、剪刀、膠水、白紙。

2.樹葉粘貼畫範例。

活動過程

1.秋姑娘的禮物。

秋姑娘給小朋友們帶了一件神祕的禮物,請幼兒猜一猜是什麼,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後打開紙盒觀看禮物,並請幼兒觀察本組的葉子, 看看它們額形狀、顏色有什麼不同,說一說這些葉子像什麼。

2.出示範畫展示葉片的造型想象。

楓樹葉子可以做金魚的尾巴,銀杏的葉子可以做蝴蝶的翅膀,等等。

3.教授製作過程。

教師講解制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的問題。

4.幼兒粘貼、美化作品。

請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嘗試運用剪、拼貼等技能,創造性地利用葉子進行造型,或者組合拼擺、添畫,使之成爲一副漂亮的圖畫。

5.欣賞作品。

作品完成後師幼共同欣賞。

活動反思

一、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作品內容及目標進行適當的刪減。

本節課去年已經上過,我在去年已經修改的基礎上進一步對作品進行了完善。如:除了把原來的散文欣賞活動內容改爲故事課,還把其中的內容進行了刪減,並選用了結構相同,意義相仿的前三段,而把最後一段幼兒比較難理解,句式又不同的內容刪掉,改爲能喚起幼兒想象的“樹葉飄呀飄。。。”易於幼兒接受和理解。在準備活動中添加了大圖書繪本,並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接受能力制定相應的目標要求: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秋天落葉的自然現象。2。學說故事中的短句:“樹葉,你當我的ⅹⅹ好嗎 ?”3.樂意用動作語言表達故事情節,初步感受文學作品的美。

二、運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激發幼兒積極參與和表達的慾望。

在組織形式上,我選擇了動靜交替的形式開展,開頭部分我首先用拋灑樹葉的方法一下子把幼兒帶進了秋葉飄落的意境,激發了幼兒表達的慾望:樹葉落在了小船上、樹葉落在了小溝裏、樹葉落在小河裏。。。然後我用一句:老師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中的樹葉到底落在了哪裏?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很自然地引入老師講述的故事中。接着我採用分段講述提問,角色表演相結合的方法,每段變換不同的角色扮演,師生共同扮演角色,讓幼兒在情景的扮演中學會角色的語言,從而達到老師預設的目標。幼兒從頭至尾處於一種愉悅的情緒中學習,較好地爲幼兒創設了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的環境。連今天新來的`小朋友和平時一直不願參與的徐志浩小朋友也快樂地參與其中,最後在和小朋友一起看大圖書一起完整講述故事的氛圍中結束了本次活動。

三、在本次活動中存在的不足:

1.由於本課題開展時,天氣一直陰天,所以沒有給幼兒提供較好的觀察機會,以至不能較好地拓展幼兒的已有經驗發揮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2.在課堂中還應提高自己的應對策略:當我在講完故事第一段後提問:樹葉落在河裏,小魚游過來怎樣對樹葉說話時:沈潤曦小朋友回答說:“樹葉,我做你的好朋友好嗎?”我沒有及時迴應,而是說:小魚是這樣說的嗎?總想把幼兒的回答很快地拉到自己預定的答案之中。直到第二段時,我才作出了較好的迴應:你說的不錯,你想和樹葉做好朋友,可小螞蟻和你想得不一樣啊,讓老師來悄悄問問它就知道了,從而較好地迴應了幼兒。可惜反應稍遲了一點。因此,教學工作是一項不斷創新的過程,需要我們老師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更有效。

以上是我自己上完這節課的反思,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懇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共同探討提高。

小百科:秋季的樹葉。亦指落葉。 北周庾信《賀平鄴都表》:“威風所振,烈火之遇鴻毛;旗鼓所臨,衝風之卷秋葉。”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13

活動準備

1、小鳥破殼PPT。

2、範例、白紙、粗細筆、大樹、黑板、膠水

活動過程

一、情節導入

1、教師:鳥媽媽生了兩個蛋寶寶,她和鳥爸爸都非常高興。

2、出示圖片:鳥窩

教師:他倆看見樹上的鳥窩,於是決定一起爲兩個鳥寶寶做一個更漂亮、更結實的新鳥窩。

二、觀察示範

1、畫乾草

教師:鳥媽媽看見鳥窩裏細細軟軟的是什麼?(乾草)

鳥媽媽銜來許許多多的乾草,把鳥蛋底下墊得厚厚的,好讓鳥蛋暖暖和和地躺在上面。

2、畫泥粒

教師:鳥爸爸看見鳥窩裏還有一點點的小顆粒,是什麼呢?(泥土、沙子)

於是鳥爸爸就去銜來一棵又一棵的碎泥粒,全鋪在乾草下面,好讓鳥蛋睡得更舒服。

3、畫圍牆

教師:可是,這樣的鳥窩的鳥窩實在太不堅固了,只要風吹來,就會把乾草吹起,把泥粒吹散,這可怎麼辦?(口水)鳥爸爸和鳥媽媽一起用自己的口水調和泥土,糊成一個十分堅固的`圍牆。

4、畫樹枝

教師:然而它們還是不放心,在圍牆的四周貼了許許多多小樹枝。他們爲什麼要貼樹枝呢?

(更牢固;把蛋藏起來)誰來幫忙,讓鳥窩更安全。

5、畫樹枝樹幹

教師:鳥媽媽和鳥爸爸又開始討論,該把鳥窩放在哪裏呢?

鳥媽媽說:放在樹枝上吧!

鳥爸爸說:不行不行!(樹枝搖晃,蛋會被打碎)

鳥爸爸繼續說:樹枝太細,它搖晃起來鳥蛋可要遭殃的,還是放在樹幹上吧!

鳥媽媽連忙說:不行不行!(樹幹太滑)

教師:是啊,樹幹實在太滑,鳥窩怎麼能穩穩當當地站在上面呢?他們繞着大樹轉了一圈,最後請求大樹媽媽讓他們把鳥窩造在樹叉上。

大樹媽媽伸出自己的手臂說:歡迎歡迎,歡迎住在我這裏,我會用手臂緊緊地抱住鳥窩。

6、畫樹葉

教師:爲了給鳥寶寶擋風遮雨,還請葉子姑娘來爲幫忙。就這樣,鳥窩就安安穩穩地造在樹上了。

三、引導創作

1、可是,鳥爸爸和鳥媽媽還是皺着眉頭,它們原先想做一個比第一個更好、更堅固的鳥窩,

還要多添點乾草、泥土、樹枝和樹葉。你們一起來幫鳥爸爸和鳥媽媽的忙,

用足夠的材料做一個最堅固的鳥窩給蛋寶寶好嗎?

2、幼兒操作

四、交流比較

1、如果你是鳥爸爸或鳥媽媽,你會喜歡哪個鳥窩?爲什麼?

(牢固,有很多幹草、泥土、樹枝和樹葉,蛋寶寶在裏面很安全)

是啊,你們都很認真,每一根乾草、每一粒泥土都很小心翼翼地放上去,

鳥媽媽和鳥爸爸這樣可放心了,只等着鳥寶寶出生了。

2、觀看圖片:鳥的一家

教師:真幸福啊,鳥的一家好幸福,你們幸福嗎?都是你們細心的成果。

我們再去找找有沒有鳥爸爸、鳥媽媽需要我們幫忙的吧?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1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連續的圖案裝飾啤酒桶。

2、學習設計圖案,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感受知識就在我沒的身邊帶來的快樂。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5、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1、範畫1,課件;各種連續的圖案

2、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出示彩色的啤酒桶,講故事引出課題。

2、師出示沒有着色的`啤酒桶提出任務。

二、基本部分

1、請幼兒觀察圖案,發現連續圖案。

2、播放課件,請幼兒觀察各種連續圖案。

3、在教室內找找連續圖案

4、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三、結束部分

1、作品展示,幼兒互相欣賞,老師講評。

2、思想教育

活動反思:

《多彩啤酒桶》是主題《動感天地》中的一個活動,整個活動經過了兩個大環節。

一、讓幼兒親手製作滾動物體——啤酒桶。首先由故事引入,故事中發生的趣事使他們對啤酒桶產生興趣,激發他們親手製作啤酒桶的慾望。教師給幼兒提供了多種操作材料,讓他們有了一定的選擇空間,可以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可以是一種也可以是多種材料和方法)進行自由操作,使幼兒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操作中,在粘兩個杯子的接口時是比較困難的,幼兒就互相幫助,一人拿着杯子,一人粘膠帶,幼兒的合作性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幼兒在裝飾啤酒桶時,都比較大膽,能運用各種方法來進行裝飾。

二、幼兒在滾玩活動中感知活動的特點——圓的物體容易滾動,物體滾動起來有慣性。讓幼兒自由探索滾玩啤酒桶,從玩中感知到了滾動的特點,而不是老師傳統地授予他們知識,讓他們在實際的操作中發現問題,又通過自己的探索來解決問題,讓他們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15

一、刺蝟

材料:

楊桃、黑豆、紅辣椒、美工刀、牙籤。

製作方法:

1.將楊桃核放做刺蝟身體。

2.用美工刀在楊桃頂部割掉一小塊,用短牙籤把紅辣椒圈固定在楊桃頂部做嘴巴。

3.將黑豆直接嵌入合適部位做刺謂的眼睛。

4.取數根長牙籤――一插入刺謂身體部位。

740)h=740"/>

二、船伕

材料:

鮮香菇、椅子、李子、香蕉、紅辣椒、黑豆、豇豆、牙籤。

製作方法:

1.選一橘子做船伕的頭部。

2.用短牙籤將耳朵(浸泡過的`紅豆)、嘴巴(紅辣椒圈)、帽子(鮮香菇)分別固定在適當的位置。

3.取兩粒黑豆直接嵌入頭部做船伕眼睛。

4.選一李子做身體,用短牙籤將兩粒浸泡過的紅豆固定在身體兩側做船伕的手,然後用短牙籤將船伕身體與頭連接。

5.取一扁豆用短牙籤固定在手的上方做船篙。

6.取一香蕉做小船,並用長牙籤將其與船伕身體相連。

三、螃蟹

材料:

橘子、四季豆、豌豆、黑豆、牙籤。

製作方法:

1.取一扁圓的橘子做螃蟹身體。

2.用短牙籤分別把豌豆、四季豆橫插在螃蟹的鰲兩側做螃蟹的鰲和小腳。

3.用短牙籤將兩粒浸泡過的黑豆插入螃蟹身體中間做眼睛。

740)h=740" height="154"/>

四、老壽星

材料:

蘋果、紅豆、桔子、黑豆、鮮香菇、蔥頭須、紅辣椒、牙籤。

製作方法:

1.選兩隻橘子分別做男、女壽星的頭,用短牙籤將耳(紅豆)、嘴(從紅辣椒上切一小片)。眉毛和鬍鬚(蔥頭須)分別固定在頭部合適的位置。

2.把黑豆直接嵌入頭部做眼睛。

3.各選一個蘋果做老壽星的身體,並用牙籤將它與頭部連接。

4.用牙籤將鮮香菇固定在橘子頂部,做老壽星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