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尺子(通用5篇)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尺子(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尺子,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尺子(通用5篇)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尺,瞭解其用途,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

2、初步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培養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各種各樣的尺

2、幼兒每人一把尺子。

過程過程

一、認識各種各樣的尺。

1、課件:各種各樣的尺

(1)請幼兒將自己認識的尺子給小朋友介紹。

要求說出叫什麼尺,有什麼特點和用途。

(2)教師講解各種尺的特徵。

2、討論交流

請幼兒說一說比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麼樣的尺,各有什麼用途。

二、比較尺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1、找出尺的不同點。

(1)這麼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麼不同?

(個別幼兒發言,其他幼兒補充。)

(2)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

2、找出尺的共同點。

尺有這麼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小結: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三、測量活動。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1)請幼兒拿出自己的尺,嘗試測量桌子的長度。

(以各自的尺爲單位測量。)

(2)請幼兒說說是怎樣測量的。

(3)引導幼兒小結測量長度的方法:

測量時尺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

接着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

也不能多計,最後的測量結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實際測量:測量課桌的長度(120釐米)。

(1)幼兒用自己的尺測量。

(可讓幼兒反覆測量,說出測量距離。)

(2)討論:爲什麼你們測量的課桌長度會出現不同的數字?

小結:尺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果也不同。

(3)教師幫助幼兒測量課桌的長度(120釐米)。

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域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尺子 1

一、設計意圖

在現代社會中,尺被廣泛運用於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之中。幼兒時時處處接觸到尺,但缺乏對尺的瞭解,此活動是讓幼兒在看看、摸摸、比比、講講的過程中發現尺的異同之處,瞭解尺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從而培養幼兒觀察周圍事物和探索問題的興趣。

二、活動目標

(一)讓幼兒在觀察、操作過程中發現尺的異同之處。

(二)使幼兒注意觀察尺在日常生活的運用。

(三)幫助幼兒瞭解簡單的測量及觀察尺度的方法。

(四)培養幼兒觀察周圍事物和探索問題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請幼兒蒐集各種尺,並向家長了解其用途。每組一隻籃子。長積木、遊戲棒、紙條若干。視頻儀一臺。

四、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發現尺上有刻度。

“六一”兒童節體檢時,保健阿姨爲小朋友們量了身高,用什麼來量的?(尺)尺是怎樣的呢?請你們從籃子裏拿出來看看、摸摸。

問:你拿來的尺和量身高的尺有什麼地方相同?(引導幼兒發現尺上都有豎線─即可度)

老師將一把直尺放到視頻儀上,幫助幼兒觀察感知。

問:尺子爲什麼都有這樣的豎線?如果沒有會怎麼樣?(有了刻度人們才知道測量的結果)

(二)引導幼兒發現探索尺的不同之處。

我們知道了尺上都有刻度,那它們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呢?(引導幼兒與同伴比比、說說、瞭解相互之間有哪些不同)

誰發現了它們有什麼不同?幼兒講述。如,尺有的硬,有的軟,有的長,有的短;尺的形狀不同:有的長方形,有的三角形,有的半圓形,;製造尺的材料不同:有用塑料做的,有用木頭做的,有用鋼條做的,有用皮做的;有的尺上有數字,有的尺上沒數字;有的尺中間還有鏤空花紋、圖形;有的尺還可以伸縮……尺各種各樣。

幫助幼兒小結:長短不同、形狀不同、材料不同等,相同的是都有刻度。

(三)請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帶來尺子的`用途,幫助幼兒瞭解尺的不同與其用途有關。

(1)人們製造了這麼多尺,有什麼用呢?(引導幼兒結合生活實際講述,裁縫用尺量人的體形,用尺量布裁衣,哥哥姐姐用尺做作業,叔叔用尺量做傢俱、裝飾、建房,體育場上用尺量跑道、測成績等)

(2)他們是不是用任何一種尺都可以工作?

幼兒討論。

老師假設性提問:如果木工師傅用短尺量傢俱,裁縫用硬尺量身體,學生用軟皮尺做作業,行嗎?(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不同的尺適用不同的範圍)

(3)你還看見有什麼樣的尺?人們用它來幹什麼?

(四)操作、探索測量物體的簡單方法

你會用尺量物體的長度嗎?請你從籃子裏拿一樣東西,量一量它有多長?

(1)幼兒嘗試操作。

你量了什麼?怎麼量的?

(2)請幼兒演示。(引導幼兒相互評價選的尺子好不好用,量的方法對不對)

(五)總結,激起幼兒進一步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今天我們觀察了各種各樣的尺,瞭解了人們生活離不開尺,以後,我們還要繼續觀察,看看還有什麼樣的尺,人們用它幹什麼?

五、活動延伸

(一)把尺放在科學區,引發幼兒進一步蒐集的興趣。

(二)繼續觀察尺在生活中的運用。

(三)日常生活中繼續嘗試測量物體。

六、活動評價

本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看看、摸摸、比比、講講的過程中發現尺的不同和共同之處,瞭解尺在日常生活的運用,增加對尺的認識,從而爲今後的學習、生活打下一定的認知基礎。在活動中老師沒有過多的講解、說明,只是提供了足夠的可操作性材料,爲幼兒的探索創造了充分的物質條件;通過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讓幼兒緊緊圍繞主題,自己去探索發現,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活動中老師放手不忘導,在恰當之處,幫助幼兒歸納小結使幼兒的認識得到昇華。

另外,藉助中班後期幼兒對1-10數字的認識,大膽嘗試探索簡單測量方法及學習看尺,使幼兒的潛能得到開發。

本活動沒有把認識尺作爲目的,而是在繼續蒐集中不斷探索。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尺子 2

活動目標:

1、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尺子,瞭解其用途,發現其區別,進而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

2、初步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培養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尺子,並瞭解尺的名稱,特點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長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捲尺等。)

2、幼兒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種長度:10釐米、20釐米、30釐米。)

3、操場上畫一條寬爲120釐米的“小河”。

活動過程:

1、認識各種各樣的尺子。

(1)分組討論交流。

請幼兒將自己收集到的尺子在小組介紹。要求說出是誰幫助收集的,在什麼地方收集的.,叫什麼尺子,有什麼特點和用途。

(2)集中交流。

請小組推薦,介紹比較有趣、特殊的尺子。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麼樣的尺子,各有什麼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點。

(1)分組討論。

提問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這麼多的尺子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麼不同?

(2)集中討論。

個別幼兒發言,其他幼兒補充。

(3)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

3、找出尺子的共同點。

(1)提問引發思考:尺子有這麼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2)引導幼兒歸納提升: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4、測量活動。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①請幼兒拿出自己的尺子,嘗試測量桌子的長度。(以各自的尺爲單位測量。)

②請幼兒說說是怎樣測量的。

③引導幼兒小結測量長度的方法:測量時尺子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接着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也不能多計,最後的測量結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測量操場上“小河”的寬度(120釐米寬)。

①幼兒用自己的尺子測量,老師將幼兒測量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可讓幼兒反覆測量,確認後再記錄。)

②集中觀察記錄表,看看小河有多寬,讓幼兒思考,提出問題。

③集中討論:爲什麼小河的寬度會出現三種不同的數字?

④引導幼兒小結:尺子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果也不同。

⑤分別請量出三種不同結果的幼兒說出自己的尺子上刻度最大的數字(表示尺子的長度),教師幫助測算出小河的寬度(120釐米)。

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出處。讓幼兒在回答問題的同時,感受到數學活動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延伸:

在活動中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

教學反思:

把幼兒當做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幼兒的輔導者、參與者。使幼兒能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在這節課中我給學生準備了軟硬、長短、形狀,製作材料等不同的尺子,幼兒還從家裏帶來了五花八門的材料。幼兒在操作中發現問題,研究自己想研究的問題,操作時“有點亂”但幼兒的動手力高,幼兒在操作中發現尺子的作用。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尺子 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拃)及腳(腳印)作爲自然測量的工具。

2、知道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可以作爲測量的工具,進一步積累測量的經驗。

3、樂意大膽嘗試,體驗用身體測量的興趣。

活動準備:PPT,記錄表、筆、衣服,活動室內佈置六條小路。

活動過程:

一、經驗回顧:我知道的尺

1、師:你們認識這些尺嗎?它有什麼用?

2、師:這些尺的長度、形狀不一樣,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什麼?

幼:可以用來測量。

教師小結:尺上面都有刻度,雖然它們的長度、形狀不一樣,但是都可以測量物體的長度。我給你們介紹一個小朋友,她的名字叫多多,多多的媽媽測量物體都不用尺子哦,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現場探索:理解"身體尺"

1、手尺(引出長度單位"拃"的概念。)

(1)師:媽媽是用什麼來測量的?

幼:媽媽是用手尺進行測量衣服的。

(2)師:媽媽是怎樣用手來量的?什麼是"拃"?

教師小結:把手伸直,從大拇指的尖尖頭量到小指尖尖頭這麼長的距離叫"拃"。

(3)這裏有兩件衣服,誰願意來試試。

師:你們認爲他們測量的怎樣?爲什麼?

教師小結:後面一個手和前面一個手接起來,這樣首尾相接才能量的準確。

手伸直一拃,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小指按住不動哦。

再來,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又一拃。

(4)師:怎樣才能讓手尺儘量不變呢?

教師小結:我們在測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把手尺張到最大,每個手尺都一樣長,這樣一個手接着一個手,首尾相接的去量,才能量的準確。

師:小手真有用,平常小手能做很多事情,現在小手還能做量一量的工具。這個工具就是一把漂亮的尺子,它叫作"拃"。

2、腳尺

(1)師:多多用身體的什麼部位量了哪裏?上面的10和12是什麼意思?

(腳能不能做漂亮的尺子呢?用腳印來量到底是怎麼個量法呢?誰能來試試?)

(2)師:多多是怎樣用腳測量的?

教師小結:左腳右腳按順序放上去,腳跟連腳尖,從頭量到尾。

(人有兩隻腳,一個腳印量完了,後面一個腳印可以接過來,腳跟去靠腳尖。原來我們身上的腳也這麼管用,不但可以走路做運動,還可以做一把漂亮的尺子。)

3、幼兒操作

(1)要求:這裏有紅色、黃色和藍色的幾條小路,挑選一條自己喜歡的小路,從起點到終點,腳跟連腳尖量一量。並將量出的結果記錄在表格裏。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3)交流:請說說你測量的是哪條路,測量的結果是多少?你是怎麼進行測量的?

三、延伸部分:拓展經驗

1、師:多多家還有些什麼?

2、師:猜猜多多還會用身體的什麼部位來量呢?

(師:我們的身上就只有這兩把尺子嗎?我們的書還沒有看完,後面還有好多頁,漂亮的尺子也不止這兩把。老師把書放在教室裏,喜歡的.話可以去看一看,看看到底有幾把尺子?)教師小結:原來我們的手、胳膊、腳,量量長、寬、高,我們的身體就是靈巧的尺子。

附:

繪本故事:《我家漂亮的尺子》

呀,我的襯衫袖子短了,褲子也穿不進去了,鞋子變小了,衣服也變短了嗎?不對不對,是因爲我長高了,你知道我長高了多少嗎?個子是這麼高!到爸爸的肚臍了。現在即不放擱板架我也能夠到門鈴了。手這麼大了!"嗯?還差很遠呢,我什麼時候可以像媽媽長得那麼高?"媽媽說不給我做襯衫,而準備給我做個連衣裙。要做連衣裙的話,需要毛線和織針,可是怎麼也找不到尺子,媽媽不用尺子,而是用讓我癢癢的"媽媽手尺"來量。看!張開胳膊,挺直腰板,一拃,兩拃,三拃,用媽媽的"手尺",測量從我的腰開始到膝蓋的長度,量胳膊的長度,哈,量量胸圍。這樣才能做出個合身的連衣裙。我的尺寸量完了,都是用媽媽的"手尺"量的。真希望媽媽快點把我的連衣裙做出來。以前姥姥也是這樣給媽媽做衣服的。媽媽是向姥姥學的。哇,正好合身。像用尺子量的一樣,媽媽的手是隨時可以用的便利的尺子。

我的手也可以像媽媽那樣嗎?一拃,兩拃,三拃,用我的拃來量量東西。嗯? 用拃來量衣櫃太費力了。那再用腳來量量吧,左腳右腳按順序放上去,一個腳印,兩個腳印,三個腳印……我家沙發的長度是10個腳印,我的房間到玄關是12個腳印。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尺子 4

【知識引入】

尺子又稱尺、間尺,是用來畫線段(尤其是直的)、量度長度的工具。尺上通常有刻度以量度長度。有些尺更在中間留有特殊形狀如字母或圓形的洞,方便用者畫圖。

尺通常以塑膠或鐵,不鏽鋼,有機玻璃製造,亦有以硬紙、木、竹,鋁,皮革等製造的。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即將進入小學,在他們的筆盒裏有鉛筆、橡皮、尺等文具,其中鉛筆、橡皮是孩子們經常使用的文具,尺卻使用的較少。尺有什麼用?怎樣使尺子?小學生爲什麼要用尺?是幼兒感興趣而又疑惑的問題。設計此活動目的在於擴展幼兒對尺的認識,激發幼兒自己去探索,尋求,解決疑問,從而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滿足幼兒渴求學習的願望。

【活動目標】

1、 認識各種各樣的尺,瞭解其用途,發現其區別,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

2、 初步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培養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活動準備】

1、 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尺,並瞭解尺的名稱,特點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長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捲尺等。)

2、幼兒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種長度:10釐米、20釐米、30釐米。)

3、操場上畫一條寬爲120釐米的“小河”。

【過程建議】

1、 認識各種各樣的尺。

(1)分組討論交流。請幼兒將自己收集到的尺在小組介紹。要求說出是誰幫助收集的,在什麼地方收集的,叫什麼尺,有什麼特點和用途。

(2) 集中交流。請小組推薦,介紹比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麼樣的尺,各有什麼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點。

(1)分組討論。 提問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這麼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麼不同?

(2)集中討論。 個別幼兒發言,其他幼兒補充。

(3)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

3、找出尺的.共同點。

(1)提問引發思考:尺有這麼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2)引導幼兒歸納提升: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4、 測量活動。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①請幼兒拿出自己的尺,嘗試測量桌子的長度。(以各自的尺爲單位測量。)

②請幼兒說說是怎樣測量的。

③引導幼兒小結測量長度的方法:測量時尺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接着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也不能多計,最後的測量結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測量操場上“小河”的寬度(120釐米寬)。

①幼兒用自己的尺測量,老師將幼兒測量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可讓幼兒反覆測量,確認後再記錄。)

②集中觀察記錄表,看看小河有多寬,讓幼兒思考,提出問題。

③集中討論:爲什麼小河的寬度會出現三種不同的數字?

④引導幼兒小結:尺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果也不同。

⑤分別請量出三種不同結果的幼兒說出自己的尺上刻度最大的數字(表示尺的長度),教師幫助測算出小河的寬度(120釐米)。

【延伸提示】

1、 在活動中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

2、 舉辦“各種各樣的尺”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