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通用25篇)

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通用2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通用25篇)

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活動初步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2.知道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

3.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教學重難點:

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小蝌蚪變青蛙的操作步驟

活動準備:

1.小蝌蚪成長過程操作卡(人手一份)、膠棒若干

2.PPT課件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1)師:你們聽到了什麼聲音?

(2)模仿青蛙的叫聲。

(3)師:你們見過青蛙嗎?誰知道青蛙是什麼樣子的?

2.出示青蛙和蝌蚪的ppt,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主要特徵。

(1)出示青蛙ppt,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青蛙的特徵。(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着綠衣裳,露着白肚皮,四條腿。)

(2)師:你們知道青蛙小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嗎?

出示蝌蚪ppt,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蝌蚪的特徵。(黑黑的身體,大大的腦袋,細長的尾巴。)

3.觀看PPT課件,教師引導幼兒瞭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並分發小蝌蚪變青蛙的步驟卡片進行操作。

(1)引導幼兒討論小蝌蚪是怎樣變青蛙,在瞭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後教師把操作卡分發給每位幼兒。

(2)幼兒分步驟粘貼操作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教師巡迴指導。

(3)展示幼兒作品。

4.與幼兒一起觀看小蝌蚪變青蛙的視頻《青蛙一生》,加深幼兒對小蝌蚪變青蛙成長過程的認識。

5.教育幼兒要愛護青蛙(PPT)。

(1)師:青蛙有什麼本領?(青蛙最大的本領就是捉害蟲。)

(2)師:那你們知道一隻青蛙一年可以捉多少害蟲嗎?

(青蛙是捉蟲能手,一隻青蛙一年可以消滅一萬隻害蟲,保護了莊稼。)

6.師:青蛙的本領這麼大,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呢?(PPT)

小結:小朋友們,青蛙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幫我們保護莊稼,所以我們要保護青蛙,不能傷害小青蛙,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若看到有人捕捉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止他們,好嗎?

設計意圖:

暖和的春天來了,池塘裏的冰融化了,青蛙媽媽在泥洞裏睡了一個冬天,也醒來了,在這溫暖的季節裏,青蛙媽媽鑽到水裏開始繁育她們的後代,全身黑油油長着長尾巴的小蝌蚪就是小青蛙的後代,但小蝌蚪到底是怎麼變成小青蛙的呢,孩子們都感到好奇,爲此我設計了本活動內容,讓我們帶着這一神奇的變化去探討小蝌蚪變青蛙的奧妙吧。

教學反思:

幼兒的情緒高漲,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短短活動運用了一系列活動方式,使得幼兒無暇分神,樂此不疲。通過多媒體教學,不僅讓幼兒對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有直觀的影響,而且讓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學的重難點,並且進行了反覆練習。在活動過程前,我還擔心會出現混亂的現象,但在活動過程中因爲是第一次用多媒體教學,並且掌握住了幼兒年齡的特點,在整個活動中幼兒表現的都很積極。

小百科:蝌蚪古時寫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體,又稱蛤蟆蛋蛋。剛孵化出來的蝌蚪,身體呈紡錘形,無四肢、口和內鰓,生有側扁的長尾,頭部兩側生有分枝的外鰓,吸附在水草上,靠體內殘存的卵黃供給營養。

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通過朗讀,理解小蝌蚪找媽媽的心情,感知青蛙的變化。

教學準備:

1、動畫課件(課文插圖)。(教師)

2、“長出後腿的蝌蚪”、“鯉魚”、“長出前腿的蝌蚪”“烏龜”圖各一張。(學生)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出課題

1、情景交流:孩子們,快告訴我,你們的媽媽來聽課了嗎?她坐在哪兒?見到自己的媽媽,你的心情怎樣?你最想以什麼方式來表達此刻的心情呢?

2、正當你們享受母愛的幸福時,瞧!誰來了?

(看動畫:全景1)交流:這羣小傢伙是誰?你喜歡它嗎?爲什麼?

3、(出示第一自然段)自由讀,邊讀邊想:自己讀懂了什麼?

4、多可愛的小蝌蚪呀!可怎麼不見它們的媽媽呢?孩子們,願意跟隨小蝌蚪去找找它們的媽媽嗎?(出示課題:小蝌蚪找媽媽)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將學生引入情境,自然引出課題。]

二、感知內容,激趣識字

1、聽動畫朗讀,邊聽邊想: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嗎?它們的媽媽又是誰?

2、交流:你聽了後,明白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3、翻開課本,你發現了什麼?

激趣:是啊!拼音娃娃藏起來了。你們知道嗎?這是拼音王國的國王的意思,他悄悄地告訴老師:今天,他想在我班評出誰是真正的識字大王哩!願意接受挑戰嗎?

(出示挑戰第一關:比一比準先把課文句子讀通)如果你遇到不認識的字,會用什麼方法解決呢?)

(出示挑戰第二關:遊戲鞏固漢字)

鼓勵:拼音王國的國王讓我告訴你們,你們都被評爲“識字大王”啦!

[設計意圖:以聽動畫朗讀入手,有利於學生產生讀的願望和興趣。在自主朗讀中識字,體現了識字與閱讀的整合。在此,還以“識字大王”的評比激發了學生克服讀書困難的信心。]

三、圖文結合,精讀導學

1、小蝌蚪爲什麼會去找媽媽?

假如你就是這羣小蝌蚪中的一隻,你會怎麼說?

小蝌蚪是怎麼說、怎麼做的呢?(出示第二自然段)誰能讀?你讀懂了什麼?

2、(看動畫:全景3)想:它們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

(出示第三自然段)交流:爲什麼會把烏龜錯當媽媽?

3、(出示小動畫:分組貼畫)“迎上去”與“追上去”有什麼不同的意思?請以貼畫的形式向大家說明你的理解。

(出示動畫:全景2與全景3)自主觀察,小組探究:我們小組貼對了嗎?評出“優秀小組”。

4、(出示動畫:全景4)(出示第四自然段)聯繫前面的自然段,談談:現在,你知道了什麼?

5、小蝌蚪終於找到自己的媽媽了。你想用一句話誇誇它們嗎?

6、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自己也發生的變化。是怎麼變的呢?

(出示綜合訓練題:池塘裏有一羣小蝌蚪在遊,過了幾天,長出兩條,過了幾天,又長出兩條,再過幾天,尾巴變了,最後,尾巴了,變成一隻。)

7、(出示動畫:全景6)引導想象說話:小青蛙一找到媽媽,就跟着媽媽學捉害蟲的本領。它們不停地吃田地裏的害蟲,不知能捉多少隻。大家想一想:如果哪一天,田野裏沒了青蛙,糧食、蔬菜上爬滿了蟲,我們吃什麼呢?校園裏的綠草爬滿了蟲,草坪會出現怎樣的狀況呢?

交流:現在,你又有什麼話想對青蛙說?或對自己和其他人說嗎?

小結:青蛙是益蟲,是人類的好朋友,讓我們都來保護青蛙吧!

[設計意圖:不以老師的枯燥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理解,讓學生在看動、讀課文,貼圖畫中積極思維,發揮想像,從而感知青蛙的變化,並使學生豐富對課文的感受,受到情感的薰陶。]

四、情境表演

1、(出示小動畫:我是最棒的小演員)你喜愛文中的哪種動物?想怎樣演好它?

2、(出示小動畫:團結協作)學生演課本劇。

[設計意圖:採用表演的方式,既可深化對課文的感悟,又培養了學生協作的精神。]

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掌握小蝌蚪的形態特徵。

2、能畫出自己想象的小蝌蚪遊動的情景。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蝌蚪和青蛙

2、水粉顏料、畫紙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小蝌蚪,並引起幼兒的回憶。

1.春天到了,池塘裏又出現了一羣可愛的小精靈,他們長着圓圓的腦袋,身穿黑顏色的衣服,

留着一條短短的小尾巴,悠閒地在水裏游來游去。小朋友來猜一猜它們是誰啊?

2.出示小蝌蚪的生活環境。(小蝌蚪)

小蝌蚪長的什麼樣呀?

你知道小蝌蚪遊動時尾巴是怎麼樣的?(扭來扭去,彎彎扭扭)

請幼兒用肢體動作學一學。

二、教師邊講邊示範,幼兒練習。

1、今天我們用手指頭來畫小蝌蚪,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呀?

2、教師示範畫小蝌蚪過程

--伸出食指沾一下顏料,點到畫紙上

--擡起手指頭用指尖輕輕地拖出一條尾巴。

--出現了一條紅顏色的小蝌蚪。

--再出現一條藍顏色的小蝌蚪。

要求:

(1)換顏色時手指頭要用抹布擦一下。

(2)伸出手指頭沾顏料

(3)點在畫紙上

(4)用指尖輕輕拖出尾巴

3、幼兒繪畫

教師巡迴指導。

三、活動結束

1、小朋友畫的小蝌蚪在快樂的遊戲呢,小蝌蚪們可高興啦。

2、趣味練習:蝌蚪變青蛙

你們想看一看小蝌蚪的成長過程嗎?

請幼兒觀看蝌蚪變青蛙

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積極地參與活動,探索新的繪畫方法,並體驗成功的快樂。

2.學習畫圓的方法來表現蝌蚪特徵,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提高幼兒的繪畫知識技能。

3.學習棉籤畫,並感受用多種工具結合作畫的樂趣。

4.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1.棉籤、顏料、紙

2.實物小蝌蚪

3.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以謎語引起幼兒興趣。

"黑黑的身體圓溜溜,細細的尾巴拖後頭,東遊遊、西遊遊,好象許多小黑豆。"猜猜這是什麼小動物?

二、觀察實物小蝌蚪。

小蝌蚪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我們一起看一看。(觀察小蝌蚪,相互說一說)小蝌蚪在水裏東遊遊、西遊遊,真快樂,我們一起學着小蝌蚪的樣子游到自己的座位上。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小蝌蚪有圓圓黑黑的身體,細細長長的尾巴,會在水中游泳。

小蝌蚪這麼可愛,老師真想把它畫出來,小朋友們想不想?那該怎麼畫小蝌蚪呢?(提示語:身體怎麼畫?然後呢?)三、教師示範講解小蝌蚪的畫法。

教師在畫紙上示範並講解:我們請小蝌蚪來遊玩吧!輕輕地用棉籤蘸黑色顏料點在畫紙上,再輕輕提起向後一拉,一隻小蝌蚪就畫成了。

三、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教師:現在請小朋友在畫紙上畫小蝌蚪,要畫出朝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最後再添畫上綠綠的水草。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他們注意點畫方法,畫出朝着不同方向的小蝌蚪,鼓勵幼兒大膽細心地作畫。

四、評價和欣賞作品。

教師扮演青蛙媽媽說:"呱呱,我的寶寶在哪裏?","青蛙媽媽在找小蝌蚪寶寶了,我們一起把小蝌蚪送回家吧。"教師帶領幼兒把作品放到美術區展示,讓幼兒介紹自己的構思。

活動反思:

幼兒講述自己的作品上做的不夠。部分幼兒畫的是同一方向的小蝌蚪。在個別指導上做的不夠,一些孩子的作品相對凌亂些,最後桌面也沒能保持乾淨,可能因爲平時缺少這方面的鍛鍊,所以幼兒對此次活動既新奇又陌生,手指的靈活性也不夠,以後結合教學活動多給孩子一些這方面的訓練。

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準備了三週的劇場演出終於如期舉行了,根據孩子們的興趣,我們共選出了《小蝌蚪出生》《尋找媽媽》《小蝌蚪的好朋友》《找到媽媽》等幾個經典劇目。在所有的演出中,每一個孩子都積極參與了進來,可以說這個主題課程是孩子們最最感興趣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孩子們在活動中也就收穫了許多許多:像海報製作的分工合作、服裝道具的分享、動手能力隨之提高、演出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能夠運用不同的語氣、動作、表情表現《小蝌蚪找媽媽》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徵。

2.能夠與同伴配合排練劇目、佈置舞臺、服裝準備、擺放座位等,共同完成演出任務。

3.願意大膽、自信的參與表演和其他活動,體驗觀看和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道具、服裝、佈置相關的舞臺及背景。

【活動過程】

1.交流前期準備情況,引導幼兒爲演出做好準備。

(1)幼兒交流各組的排練情況及在籌備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共同討論協商解決。

(2)討論演出中要注意的問題,教師進行彙總提示。

(3)重點提醒幼兒演出應該注意的細節。

如:提前準備好道具、服裝、提前候場,注意人物出場順序、臺詞與臺步等。

(4)請幼兒合作佈置“劇場”。

如:舞臺背景、舞臺景觀、座位擺放、製作座號等。

(5)請幼兒進行演出前的準備,明確分工,檢查服裝、道具、對臺詞,進行角色裝扮等。

(6)進行以上過程的點評。

老師再次組織幼兒有秩序,有目的的進行活動。

2.教師擔當演出主持人,介紹演出的劇目及順序,提醒幼兒做有禮貌的觀衆。

3.組織幼兒按順序進行表演,鼓勵幼兒大膽運用動作、眼神、語氣表現不同的角色。

【活動延伸】

將小劇場的活動延伸到表演區,指導幼兒擔當小主持人的角色主持演出。

我們的演出開始了!小蝌蚪們準備好!

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 篇6

活動設計背景

小朋友都喜歡小動物,更喜歡在戶外和大自然的親近。讓幼兒到戶外觀察,體驗活動帶給孩子們的自由和快樂,同時通過泥塑活動訓練幼兒的小手的控制能力。

活動目標

1、體驗活動帶來的自由、快樂的情趣。

2、認識並瞭解蝌蚪的外形特徵及生活情趣。

3、用搓、團、壓等基本方法自由進行蝌蚪的泥塑創作。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認識蝌蚪,瞭解蝌蚪的外形特徵。

教學難點:在用搓、團、壓等基本方法進行泥塑創作活動中訓練幼兒手的控制能力。

活動準備

放大鏡、勺子、裝蝌蚪的瓶子和杯子若干,橡皮泥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師:孩子們,現在是什麼季節?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大自然中去觀察一種只有春天裏纔有的小動物,猜猜它是誰?

二、基本部分

a)老師帶幼兒到戶外有蝌蚪的地方觀察蝌蚪

教師提出觀察要求:

(1)、注意安全;

(2)仔細觀察蝌蚪的顏色、形狀、游泳的方式、生活的環境;

(3)、可以藉助帶來的工具(放大鏡)近距離的觀察。

b)幼兒分組自由觀察討論,教師巡迴指導。

c)教師提問:小蝌蚪是什麼顏色的?頭是什麼形狀?你還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小蝌蚪?

d)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觀察結果:小蝌蚪在水中快活的游來游去,渾身黑黝黝的,頭橢圓圓的、尾巴扁扁的,住在清澈的水裏。

三、泥塑小蝌蚪

啓發幼兒給小蝌蚪塑像

師:蝌蚪寶寶想請小朋友們給他們塑像,你們願意幫幫它們嗎?

提問:我們以前學過哪些泥塑的方法?請你們用以前學過的搓、團、壓等方法來給小蝌蚪塑像,看誰塑得多、塑得好。

幼兒分組進行泥塑小蝌蚪的活動。教師巡迴進行個別指導。

四、結束部分

點評:讓幼兒互相觀看泥塑作品。表揚積極活動的孩子,體驗活動帶來的成就感。

大家齊心協力盛水舀蝌蚪,把蝌蚪帶回幼兒園自然角飼養繼續觀察。

五、活動延伸:

1、學習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2、繪畫《小蝌蚪》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都很高,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不足的是,在活動中有些孩子沒注意,舀水時把衣服弄髒了;有部分幼兒對搓、團、壓等基本方法掌握不好。

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正確的握筆姿勢,能用毛筆的中鋒和側鋒進行繪畫,畫出小蝌蚪的基本形態。

2、喜歡大膽嘗試不同的畫法,對水墨畫產生興趣。

3、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4、養成大膽用色、均勻塗色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活動前滲透《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小蝌蚪實物小蝌蚪;墨汁、毛筆;廢舊的報紙、圖畫紙、、顏料盤、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以謎語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黑黑的身體圓溜溜,細細的尾巴拖後頭,東遊遊、西遊遊,好象許多小黑豆。”猜猜這是什麼小動物?

二、觀察實物小蝌蚪。

1、小蝌蚪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我們一起看一看。(觀察小蝌蚪,相互說一說)提問:小蝌蚪長得什麼樣子?它生活在哪裏?它是怎樣游泳的?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小蝌蚪有圓圓黑黑的身體,細細長長的尾巴,會在水中游泳。

三、引導幼兒學習小蝌蚪的基本畫法。

1、小蝌蚪這麼可愛,老師真想把它畫出來,小朋友們想不想?那該怎麼畫小蝌蚪呢?(提示語:身體怎麼畫?然後呢?)

2、請個別幼兒上前示範,並請其他幼兒說說是怎麼畫的?

教孩子們正確的拿毛筆姿勢,在毛筆蘸墨時,要讓毛筆喝足了墨水,而且毛筆不能接着從盤子中拿出,要在盤子邊緣滾一滾,舔好筆,將多餘的墨汁蘸掉。

3、教師示範小蝌蚪的基本畫法。

‘小小蝌蚪圓腦袋,濃墨側鋒畫出來;長長尾巴彎又細,豎起筆來用中鋒。”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要求小蝌蚪的身體要畫的圓一點,塗色要順着一個方向。

五、評價活動。

教師扮青蛙媽媽說:“呱呱,我的寶寶在哪裏?教師說:“青蛙媽媽在找小蝌蚪寶寶了,我們一起把小蝌蚪送回家吧。”由“青蛙媽媽”評價幼兒的作品。

教學反思:

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後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鍊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爲,活動時間太長,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於啓發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效果理想。

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知道聲音有高有低,通過上臺階和下臺階來感受音階的上行和下行。

2、在愉快遊戲的過程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詞,感受三拍子,能夠用輕快的聲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綠色皺紋紙在地上佈置成一個大的五線譜、電子琴、泡沫墊子一人一個。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扮演各種小動物,在《DoReMi》的音樂中引領幼兒走進音樂世界。

指:小動物們,我們一起去音樂世界玩吧。

2、通過遊戲《小動物走臺階》,感受音階的上行和下行。

指:小動物們,你們看,這是音樂階梯,每一級階梯都能發出美妙的聲音。我們來試一試吧!誰先來?

先請個別動物嘗試,再分組玩遊戲,引導幼兒感受在上階梯時音越來越高,下階梯時音越來越低。

指:你們在上下階梯時,誰發現了什麼?

3、練聲。指:小動物們,我們一起來用好聽的聲音來唱唱音階吧!

0000|0000|1234|5671|1765|4321||

小老鼠唱音階:吱

小狗唱音階:汪

4、學唱新歌《小蝌蚪音樂家》

(1)設置情境,讓幼兒在遊戲中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幼兒學習新歌的興趣。

指:剛纔,小動物們玩得那麼高興,小蝌蚪也想上音樂臺階玩,這裏有一條音樂河,你們想想辦法,讓小蝌蚪也能玩音樂臺階。

(2)說歌詞

指:我們剛纔遊累了,過來休息一下。

指:小蝌蚪長什麼樣子啊?(小蝌蚪,小蝌蚪,細細尾巴,圓圓頭。)你們是怎麼遊的啊?(上上下下水裏遊,)像在幹什麼?(跳跳水中芭蕾舞。)小尾巴怎麼跳的啊?把水波變成了什麼?(抖抖水波五線譜)我們小蝌蚪在五線譜上像什麼?(好像一個一個的音符)。

(3)範唱

指:李老師把小蝌蚪在音樂河裏跳舞的情景唱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我們來聽一聽!

(4)範唱第二遍,讓幼兒自跟着音樂在音樂河裏玩,並表現好音階的部分。

指:小蝌蚪有沒有上音樂臺階玩啊?你來學一學他是怎麼玩的?我們都來試一試。

(5)學唱新歌

指:這首好聽的歌的名字叫《小蝌蚪音樂家》。爲什麼說小蝌蚪是音樂家啊?(念歌詞一至兩遍)

指:好!我們一起來唱唱這首好聽的歌!

(6)遊戲,邊遊邊唱

指:小蝌蚪們,我們唱着歌在音樂河裏舞蹈吧!注意音階的部分。

(7)遊戲

指:小蝌蚪們,我們去邀請客人老師和我們一起跳舞。客人老師很喜歡聽你們的歌聲,你們要邊唱邊跳!

5、結束活動。

指:小蝌蚪們,我們唱着歌到前面找媽媽去咯!

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活動初步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2、激發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

3、提高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教學難點:小蝌蚪變青蛙的操作步驟

活動準備

1、小蝌蚪成長過程操作卡(人手一份)

2、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聽聲音導入,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請幼兒說一說小青蛙長什麼樣子呢?

(頭頂上有兩隻眼睛、披着綠衣裳、露出白肚皮、四條腿)

(2)它有什麼本領呢?

(捉害蟲)

(3)想一想小青蛙小時候是誰?

二、教師引導幼兒瞭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並分發小蝌蚪變青蛙的步驟卡片進行操作。

(1)引導幼兒討論小蝌蚪是怎樣變青蛙,在瞭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後教師把操作卡分發給每位幼兒。

(2)幼兒分步驟操作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教師巡迴指導。

三、與幼兒一起欣賞小蝌蚪變青蛙的視頻,加深幼兒對小蝌蚪變青蛙成長過程的認識。

四、總結

師:小朋友們,青蛙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幫我們保護莊稼,所以我們要保護青蛙,不能傷害小青蛙。

五、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與爸爸媽媽討論怎樣才能更好地保護青蛙。

教學反思

一、成功之處:幼兒的情緒高漲,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短短活動運用了一系列活動方式,使得幼兒無暇分神,樂此不疲。通過多媒體教學,不僅讓幼兒對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有直觀的影響,而且讓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學的重難點,並且進行了反覆練習。在活動過程前,我還擔心會出現混亂的現象,但在活動過程中因爲是第一次用多媒體教學,並且掌握住了幼兒年齡的特點,在整個活動中幼兒表現的都很積極。

二、不足之處通過這節活動,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學實踐能力還需要提高,在活動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幼兒的操作時間較短暫,雖然有動手操作可是操作過程中幼兒的協作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如果讓我在重新上這節課我想在活動中幼兒操作的環節可以讓幼兒一整組進行分步驟的操作,加強幼兒協作能力的培養;在活動完成後可和幼兒進行小青蛙保護莊稼的故事創編,並讓幼兒分角色表演,加深幼兒保護青蛙的意識。

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嘗試將“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節用連環畫的形式進行表徵。

2、合理構圖,能用多幅圖的形式簡單概括故事內容。

3、樂意用繪畫的形式表達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瞭解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2、物質準備:繪畫紙、水彩筆、炫彩棒。

【活動過程】

1、回憶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引導幼兒構思繪畫主題和內容。

提問:小蝌蚪找媽媽故事中,小蝌蚪都找了哪幾個小動物做媽媽?小結:鴨媽媽、烏龜媽媽、鵝媽媽、魚媽媽。

2.通過交流、討論的方式,引導幼兒瞭解多幅圖的作畫形式。

提問:你創編的小蝌蚪找媽媽裏有幾個小動物?可以用幾幅圖表現?怎樣讓別人能清楚的明白你在故事中所表達的內容?

小結:幼兒可將畫紙進行劃分,每幅小圖可以表現小動物,也可標註上數字明確繪畫的順序。

3、鼓勵幼兒自由作畫、大膽表現。

教師巡迴指導,重點指導幼兒先將畫紙劃分成需要的多幅圖形式,再畫出主要小蝌蚪、動物和背景。

4、欣賞作品,分享交流,激發關愛他人的情感。

引導幼兒通過講故事的形式進行分享自己的愛心願望。

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用動作表現歌曲中3/4、2/4拍的節奏。

2、根據歌詞內容做相應的動作。

3、積極投入活動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準備:

魚網一個。

活動過程:

一、在《郊遊》樂曲伴奏下進教室。

二、複習歌曲《在農場裏》。

三、感受歌曲《小蝌蚪》的樂曲旋律,理解歌詞內容,並做動作。

1、傾聽教師範唱。"青蛙媽媽的孩子小蝌蚪在唱歌,大家注意聽,它唱了些什麼?"

2、根據歌詞內容,師生共同創編動作。

3、在教師帶領下,邊念兒歌邊做動作,表現歌曲中3/4、2/4拍的節奏變化。

4、在歌曲旋律伴奏下,嘗試配歌詞,學唱歌曲。

5、在歌曲錄音的幫助下,邊唱歌曲邊做動作。

四、邊唱歌,邊玩遊戲。

教師講解遊戲玩法及規則。

"小蝌蚪邊唱歌邊在水裏遊,玩得很開心,調皮的孩子拿來魚網捉小蝌蚪,靈活的小蝌蚪快快地游回去了。""魚網出現時,小蝌蚪才能游回家去!"完整遊戲,幼兒邊唱歌邊按歌詞內容和歌曲節拍做動作,歌曲結束,魚網出現,小蝌蚪逃回家去。

在自然角中投放小蝌蚪並向幼兒介紹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在《郊遊》樂曲伴奏下進教室。複習歌曲《在農場裏》然後學唱歌曲。

最後邊唱歌邊玩遊戲。

活動反思:

我們班的幼兒大都生活在小區之中,對於小蝌蚪這個動物形狀並不熟悉,因此,在學習時孩子可能不會太理解,這樣就會影響遊戲的效果。考慮到這種情況,因此,在活動前,我帶來了許多小蝌蚪,並放到自然角中,孩子們見了,一到自由活動,他們就擁向自然角,好奇地觀察着小蝌蚪,在觀察中,他們瞭解了小蝌蚪的外型特徵及它們游泳的姿態,在談論中,他們瞭解了小蝌蚪的生長過程,對小蝌蚪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在孩子對小蝌蚪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後,我們就開始組織孩子進行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紛紛熱烈地談論着對小蝌蚪的認識,這時老師用歌詞進行簡單總結,使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歌詞內容,接着在欣賞音樂旋律中我們引導孩子自己嘗試着進行演唱,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哼出了歌曲,體現了孩子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接着,我們在組織孩子進行遊戲活動,在進行遊戲時是孩子們最投入,也是最高興的時候,由於他們對蝌蚪的游泳姿勢並不陌生,他們紛紛地稱蛤蟆蛋蛋。剛孵化出來的蝌蚪,身體呈紡錘形,無四肢、口和內鰓,生有側扁的'長尾,頭部兩側生有分枝的外鰓,吸附在水草上,靠體內殘存的卵黃供給營養。

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 篇12

預設目標:

1、學習用手指點畫小蝌蚪的方法。

2、發展觀察力以及大膽作畫能力。

3、提高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範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重難點:

樂意參與美術活動中,體驗手指點畫的無窮樂趣。

學習手指點畫的技巧,自由表現春天可愛的小蝌蚪的形象。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明膠片、彩色照相透明水彩和記號筆。

2、黑色水粉顏料、餐巾紙、圖畫紙、青蛙圖案、頭飾。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邊用語言描述邊用手指在膠片上點畫。

(1)教師:小朋友,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出來呼吸新鮮空氣了。你們猜猜是誰坐在荷葉上?咦!青蛙媽媽坐在荷葉上做什麼呢?青蛙媽媽正坐在荷葉上看它的寶寶小蝌蚪游泳呢!你們喜歡青蛙媽媽和小蝌蚪嗎?我們今天就先來學畫小蝌蚪。

(教師邊用優美的話語進行描述邊畫,既把幼兒引入了一種情境,又在不知不覺中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

(2)教師:小朋友,老師剛纔是用什麼畫出小蝌蚪的呀?(引導幼兒說出“手指”)好,老師告訴你們:用手指畫出的畫就叫手指畫。

(很自然地引出了“手指畫”的概念,讓示範與語言的敘述結合起來,使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了“手指畫”的概念。)

2、引導幼兒觀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態。

教師:“小蝌蚪們快活在水裏游來游去。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它們遊得一樣嗎?哪裏不一樣?”(課件裏出現小蝌蚪往不同方向遊動的畫面)用提問法,明確的把“觀察”和“比較”這兩個任務交待給幼兒。(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往不同方向)

3、教師示範講解小蝌蚪的畫法。

(1)教師示範:“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後把指腹按在紙上,再用水彩筆畫上彎彎曲曲的尾巴,一條可愛的小蝌蚪就在遊動了。”幼兒先徒手在桌上練習,讓幼兒在紙上作畫時增加一次就成功的機率。“小朋友我們畫小蝌蚪的時候可以一次多壓印幾個小蝌蚪的身體,然後在不同的位置添畫細尾巴。這樣,這羣小蝌蚪就會朝不同的方向遊動了。如果能變換不同的方向壓印就更好了!”

(2)講解尾巴的畫法。請幼兒來添畫尾巴。(這一環節的設計給幼兒提供了嘗試、探索的機會,滿足了幼兒主體需求。)教師用指側畫尾巴,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出怎樣畫出小蝌蚪細細的尾巴。(在幼兒嘗試的基礎上教師再示範畫,這樣更容易加深幼兒的印象。)。幼兒練習畫尾巴,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畫好後用餐巾紙擦一下手指。(幼兒充分練習,解決了活動難點並注意到幼兒良好作業習慣的培養。)

4、交代要求,幼兒作業,教師指導。

(1)出示青蛙圖案:教師:咦!這隻青蛙媽的寶寶哪兒去了?告訴你們,它們就藏在小朋友桌上的畫紙上,快,我們去幫青蛙媽媽找出它的寶寶。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他們注意點畫方法,鼓勵幼兒變換尾巴在身體上的位置畫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勵他們大膽細心地操作。

(設計“給青蛙媽媽找寶寶”的環節,我是想激發了幼兒學畫小蝌蚪的慾望,符合幼兒的遊戲心理。)

5、評價和欣賞作品

(1)教師:我們快把找到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媽媽身邊吧!將幼兒作品佈置到青蛙圖案旁。

(2)引導幼兒觀看作品教師並給予簡單的評價。

(評價時同時展示每個幼兒的作品,總評與點評相結合使每個幼兒都有了成功的愉悅體驗,加強了兒童的滿足感。)

6、音樂遊戲:小蝌蚪找媽媽教師扮作青蛙媽媽,幼兒扮作小蝌蚪遊戲。教師:小蝌蚪回到媽媽身邊真開心,我們一起和小蝌蚪做個找媽媽的遊戲,好嗎?(遊戲後,自然結束教學活動。這樣的遊戲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消除幼兒精神上的疲勞。)

活動反思:

春天到了,萬物甦醒,孩子們對春天的這些現象也尤爲關注。在同家長外出踏青時,觀察小蝌蚪,並把它們帶到了我們身邊。藉此我選擇了本節美術活動課《春天的小蝌蚪》。活動中,孩子們的情緒不錯,注意力也較爲集中,個別李孝先、闕歌小動作較多。另外我在示範蝌蚪畫法的時候,由於需要換材料畫尾巴,這之間孩子們比較不能協調。我可以引出一個知識點,告知幼兒蝌蚪是先長身體的,慢慢地才長出尾巴。這樣就將多次按壓身體後再添畫尾巴的方法自然地教授給幼兒了,他們也能更好地理解了。

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喜歡聽故事,瞭解故事內容。

2、知道青蛙媽媽的樣子。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看過小蝌蚪;

(材料準備)圖片、故事錄音。

教學重難點:

瞭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徵。

教學過程:

一、寶寶和媽媽

1、提問:在家裏人當中你最喜歡誰,爲什麼?

小結:是媽媽生下了我們,而且最照顧我們、寶貝我們的也是媽媽。

提問:你們和媽媽長得像嗎,什麼地方長得最像?

2、師:我們都快樂地和媽媽生活在一起,可是小蝌蚪卻從來沒見過自己的媽媽,不知道媽媽長什麼樣子。這一天,他們決定去找媽媽。

二、蝌蚪找媽媽(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並講述故事)

1、插問:小蝌蚪長得什麼樣子?

小蝌蚪遇到了誰?是怎麼問的?青蛙媽媽到底長的怎麼樣?

重難點:瞭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徵。

2、玩表演遊戲幼兒扮演小蝌蚪,教師依次扮演其他角色,玩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

表演中鼓勵幼兒發問:媽媽在哪裏?你是我們的媽媽嗎?

三、活動延伸:

區角活動中,鼓勵幼兒進行故事表演。

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的過程中,嘗試用手指壓印和曲線添畫的方法畫出各種動態的蝌蚪。

2、嘗試畫從左往右畫短橫線,添畫出清清的小河水。

3、引導幼兒用不同的作畫工具作畫,並培養他們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4、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5、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活動準備:

1、每組一盤黑色顏料及抹布、黑色勾線筆、課件。

2、在自然角內提供小蝌蚪,供幼兒觀察,瞭解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活動重難點:

幼兒嘗試手指壓印和曲線添畫的方法畫出各種方向的小蝌蚪。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觀察小蝌蚪的樣子。

1、春天到了,你看到了綠色家園裏有哪些變化?

2、春天來了,老師也用相機拍到了一個好朋友。

觀看FLASH小蝌蚪,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小蝌蚪。

3、提問:

1)它們在水裏幹什麼?

2)小蝌蚪長得什麼樣子?引導幼兒說出“大腦袋、細尾巴”。

二、演示討論——用手指壓印和曲線添畫的方法畫出各種方向的小蝌蚪。

1、教師示範:(手指壓印),咦?它的尾巴應該在哪邊的呢?(引導幼兒說出幾種不同的方向,並嘗試用曲線表示尾巴。)

2、請一名幼兒上前示範,教師指導。

重點指導:假如小蝌蚪要想不同方向遊,那它小尾巴的方向應該怎樣畫?可以從不同的方向添畫小蝌蚪的尾巴。

3、小蝌蚪很喜歡游水,我們在小蝌蚪的身邊從左往右畫一些清清的小河水(示範畫短橫線)。河裏的水很多,所以要畫許多許多的短橫線。

4、小蝌蚪在水裏遊呀遊,遊得真高興。

三、幼兒動手作畫,教師巡迴指導。——創作表現小蝌蚪的各種動態。

四、作品展示——欣賞作品,並一起看看講講。

教師預備貼有青蛙的大展板,請畫好的小朋友送自己的小蝌蚪到青蛙媽媽的懷抱,並和小朋友們一起欣賞幼兒作品。

教學反思:

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後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鍊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爲,活動時間太長,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於啓發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效果理想。

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在已有的搓、捏技能基礎上、嘗用彩泥搓、捏小蝌蚪。

2、鼓勵幼兒在玩泥活動中大膽表達表現,體驗共同活動的快樂。

重點難點

1、重點:能抓住小蝌蚪的形象特徵,用用彩泥搓、捏小蝌蚪。

2、難點:大膽地用語言表達所思、所想、所做。

活動準備

1、材料:黑色彩泥、各色彩泥若干(與幼幼幾人數相符),小青蛙手偶一個、有水草圖案的底襯板、音樂。

2、技能:有初步搓、捏彩泥的技能

3、經驗: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活動過程

一、在遊戲情景中導入活動:

師:(出示手偶青蛙)“呱呱呱,呱呱呱”,小朋友,你們知道我是誰麼?

幼:青蛙

師:我是一隻大眼晴、大嘴巴,專捉害蟲,呱呱叫的青蛙。我的寶寶是誰呀?

幼:小蝌蚪

師:小蝌蚪長得什麼樣子呢?

幼:自主表達。(引導幼兒說出“大腦袋、細細尾巴”。)

師:我去捉害蟲,回回來一看,我的寶寶都不見了,你們說怎麼辦呀?

幼:去找一下……(引導幼兒充分表達。)

師:我知道你們的本領很大,就請你們幫忙把小蝌蚪變出來,好麼?我們試試用彩泥來變吧!

二、在示範引領下,嘗試操作

1、展示範例,示範製作方法

師:我已經幫青蛙媽媽變了幾個蝌蚪,你們看(逐個出示事先做好的小蝌蚪,讓幼兒觀察)。

師:我們來看看是怎樣變的一一先捏一小團黑色橡皮泥,放在手心裏,像搓小圓子一祥搓搓、搓一搓,一個小蝌蚪的身體就出來了,然後用拇指和食指捏捏捏,爲它擔出一條細細的小尾巴,這樣一隻可愛的小蝌蚪就做好了。

2、激發幼兒,引起製作興趣

師:那邊小池塘裏還有幾隻青蛙媽媽沒有找到寶寶,我們去幫它們找蝌蚪寶寶吧!

3、幼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仔細觀察幼兒操作,挖掘製作中的亮點,隨機及時點評,引導支持能力強的幼兒再增添一些石頭、泡泡和小水草等)

三、在成功體驗中,結束活動:

師:我們把小蝌蚪一起送到大池塘裏,讓它們一起做遊戲吧!

幼:好的。(共同佈置大池塘。)

師:小蝌蚪真可愛,都長着大大的腦袋,細細的尾巴,我們也變變變,變成小蝌蚪來做遊戲吧、一起來跳舞好嗎?(在歌聲與遊戲中結束活動)

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 篇16

設計意圖:春天到了,田野的水溝、小河裏也出現了小動物——小蝌蚪,孩子們把抓來的小蝌蚪放在自然角中,大部分孩子都知道小蝌蚪長大以後變成小青蛙,但是對於怎麼變的過程都不知道,孩子們都圍在小蝌蚪旁邊議論着:有的說肯定先長出前腿,有的說肯定先長出後腿,有的還說肯定四條腿一起長出來的。孩子們討論得不可開交。所以我設計了《小蝌蚪變青蛙》的科學活動,讓孩子有個正確的認識。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2、激發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小蝌蚪變青蛙ppt,人手一份的青蛙成長卡片,小蝌蚪與青蛙的圖片,青蛙的叫聲。音樂《小青蛙》

三、活動過程:

(一)聽聲音,引起幼兒的興趣

播放小青蛙的叫聲

師:今天,有位小客人來我們班做客,你們聽聽看,誰來了?

(二)觀察青蛙和蝌蚪

1、師:孩子們,你們知道小青蛙小時候是誰嗎?(小蝌蚪)

2、出示小蝌蚪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師:小蝌蚪長得怎麼樣的?

幼兒觀察並說出小蝌蚪的特徵。(黑黑的身體,圓圓的腦袋,細細的尾巴)

3、出示小蝌蚪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師:小青蛙又是長得怎麼樣的?

幼兒觀察並說出小蝌蚪的特徵。(兩隻大眼睛,四條腿,穿着綠衣裳,露着白肚皮)

4、師:真奇怪呀,小蝌蚪和小青蛙長得一點都不像,那是怎麼變的呢?

(三)欣賞故事,瞭解青蛙的生長變化過程。

1、邊講故事,邊用PPT演示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

師:從蝌蚪長成青蛙會經過哪些變化?蝌蚪變成青蛙是先長前腿還是後腿?

它身體的哪個部分會消失?它變成青蛙後都停在哪?過程:卵——蝌蚪——長出後腿——長出前腿(尾巴變短)——青蛙

2、重點討論青蛙的前腿和後腿長出的先後順序。

3、教師小結:青蛙媽媽先在池塘裏產下卵,接着變成了小蝌蚪,小蝌蚪先長出後腿,再長出前腿,隨後尾巴慢慢變短,變成了一隻青蛙。

(四)遊戲:排隊(人手一份青蛙生長過程)

幼兒爲青蛙成長過程排隊。

(五)教育幼兒要保護小青蛙。

師:青蛙有什麼本領?那我們要怎麼樣保護它們呢?(它是捉害蟲的能手,莊家的好朋友,對我們來說是有益的,所以要愛護它,保護它)

(六)活動延伸

跟着音樂《小青蛙》做律動。

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 篇17

活動目標

1、通過音樂遊戲深入瞭解《小蝌蚪找媽媽》相關故事情節,並學會歌曲《小蝌蚪找媽媽》。

2、引導幼兒做事情要不怕困難、多動腦筋。

3、鼓勵幼兒大膽表現,體驗遊戲的快樂及表演的樂趣。

重點難點

通過音樂遊戲瞭解《小蝌蚪找媽媽》相關故事情節,學會歌曲,體驗表演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小蝌蚪、鴨媽媽、鯉魚媽媽、烏龜媽媽、鄂魚、青蛙媽媽、頭飾各一個、鋼琴伴奏

2、經驗準備:幼兒演過兒童劇《小蝌蚪找媽媽》。

活動過程

1、以故事背景敘述引入主題。

教師創設情境,(鋼琴伴奏舒緩的背景音樂):我是青蛙媽媽生下的小寶寶,天氣暖和起來的時候,我成了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在水裏游來游去,快活極了。我遊啊遊,轉啊轉,媽媽,媽媽在哪兒呢?於是我唱着歌找媽媽去了。

(1)教師示範表演唱歌曲《小蝌蚪找媽媽》(鋼琴伴奏歌曲音樂,示範唱第一遍)

教師:媽媽到底在哪兒呢,“媽媽,媽媽在哪裏?”你們幫我一起喊媽媽好嗎?“媽媽,媽媽在哪裏?”(幼兒跟老師複述)媽媽沒有聽見我的聲音,

於是我又唱着歌找媽媽去了。(鋼琴伴奏歌曲音樂,示範唱第二遍)

(2)教師:媽媽在哪兒呢?我找了一天又一天,你們瞧,我的後腿長出來了,我要繼續唱着歌找媽媽去了。(鋼琴伴奏歌曲音樂,示範唱第三遍)

(3)教師:媽媽到底在哪兒呢,你們再幫我喊喊媽媽好嗎?“媽媽‘媽媽在哪裏……”日子一天天過去了,瞧,我的前腿也長出來了,我繼續唱着歌找媽媽去了。(鋼琴伴奏歌曲音樂,示範唱第四遍)

(4)教師:媽媽還是聽不到我的聲音,一定是我的聲音太小了,你們跟我一起唱歌找媽媽好嗎?(鋼琴伴奏歌曲音樂,在教師帶領下幼兒嘗試唱)

2、小蝌蚪找媽媽——教師帶領幼兒表演唱。

(1)教師:媽媽在哪兒呢,會不會在池塘裏呢?來,我們一起游到池塘裏找媽媽吧,讓媽媽聽到我們的歌聲。請幼兒扮演小蝌蚪,在教師帶領下邊唱邊做動作。(教師幼兒一起唱)音樂結束,鴨媽媽出現,老師帶小蝌蚪上前問:您好!“你是不是我們的媽媽?”鴨媽媽(客人老師扮)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鴨子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上長着兩隻大眼睛,你們到別的地方去找找吧。”

(2)鋼琴伴奏音樂再起,蝌蚪繼續遊,到最後一句“媽媽,媽媽在哪裏”時鯉魚出現,蝌蚪上前問:“你是我們的媽媽嗎?”鯉魚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鯉魚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有白白的肚皮,你們到別的地方去找找吧。”

(3)鋼琴伴奏音樂起,蝌蚪遊。音樂結束,烏龜出現,蝌蚪上前問,烏龜回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烏龜的媽媽,你們的媽媽穿着綠衣裳,大大的嘴巴,叫起來‘呱呱呱’你們到別的地方找找吧。”

(4)(鋼琴伴奏緊張、急促的音樂)鄂魚出現,小蝌蚪游回家(坐回小椅子),聽《小蝌蚪找媽媽》鋼琴伴奏音樂(抒情版)邊休息邊等待危險過去。

3、小蝌蚪鼓起勇氣,再次找媽媽。

(1)師:小蝌蚪們,鄂魚走了,你們害怕嗎?你們累嗎?可媽媽還沒找到,如果再去找媽媽,我們還有可能會遇到很多危險,你們還要不要找媽媽呢?我們的媽媽長的是什麼樣子呢?(回憶青蛙媽媽的樣子)

(2)鋼琴伴奏音樂起,蝌蚪遊繼續找媽媽。音樂結束,青蛙出現。(配課教師扮)青蛙:孩子們!我是你們的媽媽!

(3)教師帶領“小蝌蚪們”觀察青蛙,對照媽媽的特點(大眼睛、大嘴巴、白肚皮、綠衣裳、叫起來“呱呱呱”)確認是媽媽後一起叫“媽媽”。

4、結束部分:

(1)青蛙媽媽讚揚小蝌蚪們不畏重重困難,動腦筋終於找到了媽媽。

青蛙媽媽:孩子們,你們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能夠不怕困難、還能夠動腦筋最後終於找到了媽媽,你們真是太棒了!我們一起唱首歌慶祝一下吧!青蛙媽媽和孩子們一起快樂地唱歌跳舞。(鋼琴伴奏、教師幼兒一起唱歌曲)

(2)教師:小蝌蚪們,我們經歷了各種困難終於找到了媽媽,可是我們爲什麼和媽媽長得一點都不一樣呢?青蛙媽媽:等你們在長大一點就和媽媽一樣啦!教師:哦,好神奇呀!期盼我們快些長大吧!現在我們趕快去探索一下小蝌蚪是怎麼變成青蛙的吧!

活動延伸:

1、表演區投放故事情節中的頭飾,供幼兒進行故事表演。

2、後續引導幼兒進行講故事、故事創編等活動。

活動總結

在本節音樂活動中,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非常高,課堂氣氛很活躍,設計本節音樂活動之前,我在考慮他們希望怎樣唱歌,對幼兒來說,反反覆覆教唱我認爲太枯燥,備課時,我對教師示範唱、幼兒學唱做了調整和修改,以講述故事的方式,讓幼兒富有興趣地多次聽賞的方式激發幼兒對傾聽歌曲、學唱歌曲的興趣。

活動中,我發現欲設的目標能較好地達成,而且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非常高,課堂氣氛很活躍。通過這一節活動,我總結了一下經驗:不要跟“搗亂”的孩子糾纏,尊重他們的興趣或想法,同時用誇張的語言、體態或者教具等吸引其無意注意,幫助孩子回到課堂中來。另外,通過這一活動,我所收穫的是:除了課後反思,備課也非常重要,課前不僅要思考教法、學法,還要預想到突發狀況和細節處理,如出現混亂怎麼辦、孩子對活動缺乏興趣怎麼辦等等?做好一切準備,我們才能高效地完成每一次活動。

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 篇18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瞭解青蛙的特徵及蝌蚪與青蛙的關係,學習觀察比較。

2、感受故事優美的意境及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瞭解青蛙的特徵及蝌蚪與青蛙的關係,學習觀察比較。

活動難點:感受故事優美的意境及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課件;錄音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談話引題

師:這是誰?一羣小蝌蚪,在池塘裏遊着,想找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它長得什麼樣?我們來聽一個故事,名字就叫《小蝌蚪找媽媽》請仔細聽,小蝌蚪是怎麼找到媽媽的,它們最後有沒有找到自己媽媽呢?

二、幼兒欣賞,完整故事

師:小蝌蚪找媽媽時,都碰見了誰的媽媽呢?

三、結合掛圖,再次欣賞。

師:小蝌蚪看見了鴨媽媽,是怎麼問鴨媽媽的?鴨媽媽又是怎麼回答的呢?

師:小蝌蚪聽了鴨媽媽的話,就去找自己的媽媽,它們找到的第一個媽媽是誰?魚媽媽是在呢麼說的?

師:小蝌蚪找到了第二個媽媽又是誰?烏龜媽媽又是怎麼說的?

師:小蝌蚪最後看見青蛙坐在荷葉上,它們知道青蛙是它們的媽媽嗎?小蝌蚪是怎麼問的?(幼兒學說青蛙是怎麼回答它們的,即青蛙特徵的描述)

師:青蛙是怎麼回答它們的?(幼兒學說青蛙的話,即蝌蚪到青蛙的成長過程)

四、結合書本,欣賞錄音

請幼兒閱讀《小朋友的書、春天到》第15~16頁“小蝌蚪找媽媽”,一邊仔細觀察圖畫,一邊仔細聽故事。

五、遊戲:蝌蚪找媽媽

教師彈小魚遊的音樂,一半幼兒做蝌蚪遊的動作,一半幼兒各自模仿小動物媽媽的動作,音樂結束,尋找青蛙媽媽的幼兒扮演者。

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 篇19

活動目標:

1、瞭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徵及生長變化過程。

2、知道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有愛護青蛙的情感。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觀察過小蝌蚪

2、材料準備:課件小蝌蚪變青蛙、小蝌蚪的生長變化圖片人手一份、音樂

活動過程:

一、謎語激趣

價值分析:以謎語引起幼兒的興趣,瞭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徵

“黑黑的身體圓溜溜,細細的尾巴拖後頭,東遊遊、西遊遊,好象許多小黑豆。”猜猜這是什麼小動物?

1、小蝌蚪是什麼樣子的?它喜歡生活在哪裏?

小結:小蝌蚪有圓圓黑黑的身體,細細長長的尾巴,喜歡生活在小河裏、池塘中等有水的地方。

2、學學小蝌蚪

這麼可愛的小蝌蚪,那我們一起來學學小蝌蚪,小蝌蚪黑黑的身體圓溜溜,細細的尾巴拖後頭,東遊遊,西遊遊,上游遊,下游遊,遊呀遊,游來游去真快樂。

二、交流討論

價值分析:瞭解小蝌蚪的生長變化過程

1、你們知道小蝌蚪長大後變成了什麼?長大後和小時侯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小結:原來小蝌蚪是有尾巴沒有腿,長大以後有腿卻沒有了尾巴。

2、小蝌蚪要怎樣長才能變成青蛙的?

3、幼兒排圖片(你認爲小蝌蚪剛先長出什麼?再長出什麼?是怎樣長成青蛙的?)

4、你們有的認爲先長兩條前腿有的認爲先長兩條後腿……我爲你們準備了一套小圖片,請你們先仔細的來看一看,再想一想你認爲小蝌蚪剛開始是怎麼樣的,中間經過怎樣的變化,最後怎麼樣?然後請你們試着排一排。(嘗試排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小結:每個人排的都不一樣,究竟應該是怎麼樣的,我們從電腦博士那裏找一找正確的答案。

4、探究驗證(播放課件小蝌蚪生長變化過)

——這個環節中將他們的興趣點引向深入的探究階段,究竟小蝌蚪是怎麼樣變成青蛙的?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尋求探索正確的答案,使探索的熱情被進一步激發。最後將經驗進行歸納和提升,使探究的結果更加清晰完整。

5、聽完電腦博士的正確答案,請你們再去排一排吧。

小結:師幼一起鞏固小蝌蚪的生長變化過程(卵→小蝌蚪→先長出兩條後腿→再長出兩條前腿→最後尾巴消失變成青蛙)

三、保護青蛙

價值分析:從幼兒情感出發,讓幼兒學會愛護青蛙,愛護小動物

1、青蛙有什麼本領?

小結:青蛙是捉蟲能手,保護了莊稼。

2、青蛙的本領這麼大,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呢?

小結: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不要做傷害青蛙的行爲)。看到有人捕捉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止。還可以做一些標誌宣傳,青蛙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大家都要愛護它。

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 篇20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理解,熟悉故事內容,並能看圖複述故事。

2、感受媽媽們的熱情和關懷。

3、通過故事,讓幼兒瞭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活動準備:

1、頭飾:青蛙小蝌蚪鴨魚烏龜的頭飾

2、池塘(提供綠色彩帶)

3、幼兒操作用圖片2幅

4、教學軟件一片、幻燈片、故事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引導語:小朋友們都見過小蝌蚪吧,現在小蝌蚪長大了,它們要去尋找自己的媽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媽媽的。

二、教師展示幻燈圖,引導幼兒談談小蝌蚪遇到誰?他們會說些什麼?

三、提供材料,讓幼兒看圖編故事

1按照圖書順序編故事

2按照幻燈片順序編故事對話

3提供圖片,讓幼兒在操作板上進行排圖講述

四、集中幼兒,請1"2名幼兒介紹自己編的故事。

五、組織幼兒看VCD,與一起傾聽故事。

六、聽完故事後教師提問教師設

1、蝌蚪爲了找媽媽,向誰去打聽?

2、小蝌蚪看到鴨媽媽,是怎麼詢問?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媽媽們的對話時都使用了哪些禮貌用語?這有什麼好處?

3、動物媽媽們的外型特徵有哪些不同?

4、鴨媽媽是怎麼描述青蛙的樣子的?她說的完整嗎?

5、最後小蝌蚪在哪兒找到了媽媽?你能說說它們的媽媽是什麼樣兒的?有什麼本領?

七、集體邊看VCD邊學習複述故事,重點讓幼兒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對話,幼兒複述時要啓發幼兒通過不同語調速度音色和節奏來表現媽媽們的不同形象。(如烏龜媽媽比較憨厚;大白鵝速度較快,嗓門大,表現出熱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媽媽心情是怎麼樣的?你如果找不到媽媽會怎麼做?

九、小蝌蚪怎麼找媽媽的,我們知道了,在找媽媽的一個多月時間裏,小蝌蚪是怎麼長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麼長成青蛙的呢?——組織幼兒看教學課件。

十、分組活動

1、邊聽故事錄音磁帶邊表演故事

2、看圖講故事

3、看VCD講故事

課後反思:

在活動中我一開始創設遊戲的氛圍,讓孩子模仿小蝌蚪的遊動,用身體動作來感知和體驗蝌蚪的不同動態,爲後面的繪畫環節做好鋪墊。在課件的運用上,能調動幼兒的情緒,在幫助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孩子的情感體驗得到了昇華,更加深了孩子對親情的感受。在這次借班上課中,我發現這個班的孩子有過手指點畫的基本經驗,我在活動中調整目標,運用不同的提問方式推動幼兒運用已有經驗進行互動,師生共同探索小蝌蚪的外形及遊動的不同方向,能關注師生之間和諧的關係,雖然我跟他們只見過兩次,但在活動中他們始終能有愉悅的體驗,獲得成就感。特別讓我感動的是當我準備結束繪畫時,許多孩子還意猶未盡的要求還要畫,讓我感覺到活動雖然結束,但是教育還在延續。

在活動中,我發現有部分幼兒已經具有左右概念,本來在畫紙上的小魚是作爲一種指向作用的。繪畫時的一些規範要求我也是讓孩子在教師的潛移默化示範中掌握,如:保持畫面整潔,用小池塘的方法暗示幼兒,讓他們自覺的去維護池塘的乾淨。也非常感謝曙光幼兒園有這麼好的先進設備展示作品,利用大屏幕展示作品更便於幼兒觀察,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感受自己的作品收到重視。在講評活動中也便於全體孩子共同觀察、共同評價。在講評中我尊重孩子,雖然他們年齡小,但是我還是給機會讓他們能進行簡單的自我評價和他評兩種方式,學會去發現自己和別人的優點。在最後結束環節中,因爲是借班上課,有部分孩子未能來參加,我讓孩子們當小老師去教其他小朋友,再一次激發他們的成就感,體現孩子之間的生生互動,同時,也滿足幼兒想再一次作畫的慾望。

在這次活動中,我在作畫前要求應該更明確一些,讓孩子知道先多點幾隻蝌蚪的腦袋,再添畫尾巴。這樣既能保持手的乾淨,又讓孩子知道要有順序的進行繪畫。在最後評價過程中還是有些單一,我應該在評價中給孩子一個評價的定義,比如這個孩子的畫乾淨,蝌蚪遊動方向等。這個班的孩子語言發展比較好,我可以讓她們根據自己的畫來豐富自己的語言。

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 篇21

活動目標

1、產生對小蝌蚪的愛護之情。

2、能用身體動作表現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3、瞭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掌握其生長變化的過程。

重、難點

重點:瞭解小蝌蚪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難點:掌握小蝌蚪生長變化的過程。

活動準備

1、飼養的小蝌蚪若干。

2、小蝌蚪變青蛙的視頻、ppt

3、小蝌蚪成長的操作圖片4套。

活動過程

一、觀察實物,瞭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導入語:聽《小蝌蚪找媽媽》的歌曲進入活動室。

春天來了,青蛙媽媽帶着小蝌蚪到小河裏來游泳了。小朋友請看,小河裏是什麼?

師:對,是小蝌蚪,小朋友請看,小蝌蚪長得什麼樣子?幼兒觀察放在活動室裏的蝌蚪,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問:

1、小蝌蚪長的什麼樣子?

2、什麼顏色?

3、它生活在那裏?

4、小蝌蚪吃什麼?

5、是怎樣游泳的?

請小朋友學一學小蝌蚪游泳的樣子。

小結;小蝌蚪長着黑黑的大腦袋,細長的尾巴,圓圓的身體,生活在水中,吃水藻、水中的浮游生物、麪包屑等。

二、觀看PPT,探索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1、探索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問:小蝌蚪長大了變成誰呢?(青蛙)看:PPT2

青蛙媽媽長得什麼樣子?PPT3,頭上有什麼?披着什麼顏色的衣服?露出什麼顏色的肚皮?

小蝌蚪與青蛙有什麼不同呢?(顏色、尾巴、腿、生活方式、游泳姿勢)

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師邊放PPT邊講述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卵PPT3——蝌蚪PPT4———長後退ppt5——長出前腿PPT6——尾巴變短消失——青蛙PPT7。

象青蛙這樣,及生活在水裏,也生活在陸地上的小動物叫兩棲動物。

2、引導幼兒排出蝌蚪變青蛙的生長順序圖。

老師準備了一些圖片,逐一出示,師打亂順序,請幼兒貼在背景圖上。

講評幼兒的排圖。

孩子們都排對了,看青蛙媽媽產下的卵——變成蝌蚪——先長出後退——再長出前腿——尾巴變短——成蛙(青蛙)——欣賞(變化過程PPT)

三、觀看視頻,模擬遊戲,鞏固對小蝌蚪的生長過程的認識。

玩法:師拿圖片,幼兒做相應的動作。卵(幼兒蹲下,雙手抱腿,頭低下,做圓圈狀)蝌蚪(幼兒做蝌蚪游泳狀)長出後退(幼兒伸一伸後退,蹬一蹬),長出前腿(伸出胳膊作游泳狀),青蛙(雙手叉開,做青蛙跳)。

聽音樂玩一次遊戲。

四、探討青蛙的本領,激起幼兒保護青蛙和愛護小蝌蚪的美好情感。

青蛙有什麼本領呢?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青蛙呢?

師小結:青蛙不僅會唱歌,還會捉害蟲,保護莊稼,所以我們不要捉小蝌蚪和青蛙,不讓壞人傷害它。我們今天捉到的小蝌蚪也要送到小河裏,讓它長大變成青蛙。

五、活動延伸。

變成青蛙幫農民伯伯捉害蟲。(聽音樂《小青蛙找家》出活動室)。

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 篇22

【教材分析】

故事中的小蝌蚪不知道快樂是什麼,後來媽媽讓小蝌蚪明白了,快樂並不是擁有很多漂亮的衣服,而是有朋友的關心與陪伴。

【活動目標】

1、能獨立創編並清楚的講述情節豐富、具有想象力的新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2、能專心傾聽同伴講述,並發表自己的見解。

3、樂於與同伴交流故事中的情節,感受創編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利用環境創設和生活活動組織幼兒講述自編的小蝌蚪找媽媽故事。

2、物質準備:課件《做有禮貌的小觀衆》。

【活動過程】

1、通過觀看課件,引導幼兒討論如何做一個有禮貌的小觀衆。

小結:

(1)要認真傾聽同伴講故事。

(2)別人講完後,要熱情的爲小朋友鼓掌喝彩。

2、通過演示和討論,引導幼兒明確舉辦故事會的方式及要求。

(1)教師當故事會主持人,介紹活動方式:先小組內講故事,推選一名故事大王參加全班故事會。

(2)組織幼兒討論:推選的故事大王須具備什麼條件?

如:聲音響亮、表情豐富、故事完整有趣等。

3、通過多種形式的故事講述,引導幼兒推選故事大王。

(1)幼兒在小組內輪流講故事。

教師引導每組幼兒推選一名小組長負責組織、決定講故事的順序及推選人員。(本環節教師可根據自己班孩子的情況進行,或者可以3名教師各負責一組、)

(2)各組介紹自己推薦的人選及理由。

4、舉行全班故事會,教師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傾聽,做一個文明的小聽衆。

5、公佈比賽結果,教師注意及時小結。

對於講的較好的幼兒進行獎勵,對於其他幼兒提出修改意見。

6、小結:任何故事的結局都不是固定的,每個人的心裏都可以有自己滿意的結局,我們要勇於說出自己心中的故事。

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 篇23

教學目標:

喜歡聽故事,瞭解故事內容。

知道青蛙媽媽的樣子。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看過小蝌蚪;

(材料準備)圖片、故事錄音。

活動重難點:

瞭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徵。

活動過程:

一.寶寶和媽媽

1、提問:在家裏人當中你最喜歡誰,爲什麼?

小結:是媽媽生下了我們,而且最照顧我們、寶貝我們的也是媽媽。

提問:你們和媽媽長得像嗎,什麼地方長得最像?

2、師:我們都快樂地和媽媽生活在一起,可是小蝌蚪卻從來沒見過自己的媽媽,不知道媽媽長什麼樣子。這一天,他們決定去找媽媽。

二、蝌蚪找媽媽(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並講述故事)

1、插問:小蝌蚪長得什麼樣子?

小蝌蚪遇到了誰?是怎麼問的?

青蛙媽媽到底長的怎麼樣?

重難點:瞭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徵。

2、玩表演遊戲

幼兒扮演小蝌蚪,教師依次扮演其他角色,玩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

表演中鼓勵幼兒發問:媽媽在哪裏?你是我們的媽媽嗎?

三、活動延伸:

區角活動中,鼓勵幼兒進行故事表演。

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 篇2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水墨畫方法畫蝌蚪。

2、加深對蝌蚪形象的認識。

3、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毛筆、宣紙、墨、調色盤(內有墨汁)人手一份。

2、範畫一張。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範畫,請幼兒仔細觀察與以前的畫有什麼不一樣。

教師從作畫材料、工具及畫面效果等方面引導幼兒觀察。

二、教師一一出示作畫工具,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三、教師示範作畫步驟。

1、用毛筆的側鋒畫出蝌蚪的身體。

2、用毛筆的筆鋒勾勒出蝌蚪的尾巴。

3、添畫水草和小魚。

四、幼兒作畫。

1、提醒幼兒作畫時用墨適量。

2、指導並幫助幼兒用正確的方法畫蝌蚪。

五、展示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反思:

我在示範蝌蚪畫法的時候,由於需要換材料畫尾巴,這之間孩子們比較不能協調。我可以引出一個知識點,告知幼兒蝌蚪是先長身體的,慢慢地才長出尾巴。這樣就將多次按壓身體後再添畫尾巴的方法自然地教授給幼兒了,他們也能更好地理解了。

幼兒園中班《小蝌蚪》教案 篇25

設計意圖

在一次和孩子們的談話時,有個孩子給我講他看到抖音裏變魔術,能變出真正的小蝌蚪,他的小臉裝着滿滿的驚喜、神奇、期待的表情。《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啓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指南》在科學教育建議中指出“認真對待幼兒的問題,引導他們猜一猜、想一想,有條件時和幼兒一起做一些簡易的調查和小實驗”。於是就設計了這節《會漂動的小蝌蚪》,以滿足孩子想探索,想求知的需求。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發現白板筆在鏡子上作畫後,放在水中抖動,所畫的圖案能剝離鏡子漂動在水面上的神奇現象。

2、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好奇心,喜歡玩科學小遊戲。

3、能正確記錄實驗猜想和實驗結果。

重點難點

重點:

1、能按實驗要求進行實驗操作。

2、能正確記錄實驗猜想和實驗結果。

難點:

在鏡子上會出小蝌蚪後,要儘快的放在水裏,並輕輕抖動鏡面,

使小蝌蚪從鏡面上剝離。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有過做記錄的經驗。

物質準備:水性筆、記號筆、白板筆、小鏡子、白紙、抹布等物品幼兒每人一份,水池4個。

活動過程

一、感知

1、出示水性筆、記號筆、白板筆,引導幼兒觀察、感知。

師:今天老師爲你們請來了三支筆寶寶,小朋友們看一看,你

們都認識嗎?它們叫什麼名字?

師:小朋友認出了老師經常用的水性筆,還有兩支粗粗胖胖的筆寶寶不認識。粗粗胖胖穿黑衣服的是記號筆,粗粗胖胖穿白衣服的是白板筆。

2、請幼兒用自己喜歡的筆在白紙上畫一畫小蝌蚪。二、猜想

1、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猜想

師:這三支筆寶寶發現你們都會畫小蝌蚪,它們好開心。它們請你們猜一猜,哪一支筆寶寶畫出的小蝌蚪最神奇,能離開畫面漂動在水面上?

2、引導幼兒將不同的猜想記錄到記錄表上。

3、教師將幼兒的不同猜想進行總彙,引出實驗操作

師:小朋友的答案都不一樣,那麼這三種紙遇到水到底會怎麼樣呢?下面就讓我們動動手,做個實驗來驗證一下吧。

三、實驗操作

1、出示材料,提出實驗要求

師:請小朋友分別用水性筆、記號筆、白板筆在鏡子上畫小蝌蚪,再將畫有小蝌蚪的鏡子放在水裏,輕輕抖動,觀察哪一支筆寶寶畫出的小蝌蚪能離開鏡子,漂動在水面上。

2、幼兒實驗,教師指導,提醒幼兒畫出一支小蝌蚪後快速的將鏡子放在水中抖動,並仔細觀察。

四、交流、記錄

1、引導幼兒講述、交流自己的發現

師:把鏡子上的小蝌蚪放在水裏輕輕抖動後,你都發現了什麼?

2、教師鼓勵幼兒將發現記錄在記錄表上

師:哪支筆寶寶畫的小蝌蚪放在水裏不見了?哪支筆寶寶畫的小蝌蚪放在水裏還在鏡子上?哪支筆寶寶畫的小蝌蚪放在水裏漂起來了?

3、總結:請把小朋友的記錄表打開,猜想的結果和實驗得出的結果,是不是有不一樣的地方?那說明我們的猜想不一定是對的,我們要親自動手來做一做,纔會得到正確的答案,是不是啊?

五、驗證

鼓勵幼兒再次驗證實驗結果。

師:如果我們用白板筆畫出別圖案,這些圖案會離開鏡子漂在水面上嗎?。

六、討論

師:爲什麼三支筆寶寶畫出的小蝌蚪在水裏的結果都不一樣呢?水彩筆畫的小蝌蚪放在水裏不見了?記號筆畫的小蝌蚪放在水裏還在鏡子上?白板筆畫的小蝌蚪放在水裏漂起來了?

總結:水性筆、記號筆和白板筆的墨水都經過了不同的特殊處理,畫在鏡子上的小蝌蚪就會不一樣。藏在墨水裏的科學祕密,老師相信你們長大以後一定能夠找到答案。

七、組織幼兒,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在此次的活動中,幼兒樂於參與,積極探索。在第二環節中運用了猜測的方法,製造懸念,激發幼兒的興趣及探究的慾望,讓他們猜一猜,哪一支筆寶寶畫出的小蝌蚪最神奇,能離開畫面漂動在水面上?極好的激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觀念,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實驗環節,教師鼓勵幼兒動手探索操作,尋找出哪個筆寶寶能變出“會漂動的小蝌蚪”,讓幼兒帶着任務實驗,使他們的專注力更集中。教師關注每個幼兒的實驗表現,及時給予支持,幼兒的記錄和實驗的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活動通過猜測—實驗—交流分享—驗證四個環節,基本實現了活動目標,讓幼兒體會到探究答案的快樂,滿足了幼兒的求知慾和好奇心。

在活動中也還存在着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幼兒做完實驗後手上是溼的,很容易浸溼紀錄表,影響幼兒記錄實驗結果。教師應在活動前提醒幼兒用抹布擦乾手再做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