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科學《魚兒》教案(精選17篇)

幼兒園小班科學《魚兒》教案(精選1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科學《魚兒》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小班科學《魚兒》教案(精選17篇)

幼兒園小班科學《魚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魚,瞭解魚的基本特徵。

2、樂意親近小魚,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感受。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魚,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初步瞭解魚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小朋友的書。親親小動物》、魚盆,魚兒若干,餵魚的飼料等、半個塑料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觀察小魚

1、小朋友,這是誰啦?和小魚們打個招呼吧。它在水裏幹什麼呢?(引導遊的動態)。我請小朋友來摸摸小鯽魚,和小鯽魚玩一玩,想想用什麼好的方法來和它玩一玩。

二、請幼兒撈魚

1、提問:現在我請小朋又自己去撈小魚,把它放到自己的新家裏。(塑料瓶)

三、感知外形特徵。

現在我請小朋友自己來看一看小魚的頭長得怎麼樣的?來找找它的頭、尾、身子。它穿了一件什麼顏色的衣服,魚身上一片片的是什麼?有什麼用?魚兒遊自己的小腳嗎?爲什麼能在水裏遊呢?它的魚鰭又長在哪裏呢?又是怎麼遊的呢?猜猜看它喜歡吃什麼呢?

四、喂小魚

師幼一起來喂小魚,觀察小魚吃食。

活動反思:

剛開始出示食物小魚,引起了小朋友的興趣,他們也開心的說:看,它在遊。小朋友對於小動物還是非常喜愛的,也樂於參與其中。環節二請個別小朋友過來來嘗試的時候也比較困難,最基礎的方法,他們就是用手抓,而且整體秩序比較亂。接下重點部門觀察小魚時,讓小朋友自己回答問題時比較困難,可能因爲他們的對於這方面的經驗不是很足,主要老師引導告知的比較多,後來想想可以讓他們先觀看下科學的視頻,再來回答。效果也許會好些,也加強小朋友的自主性。

幼兒園小班科學《魚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清楚地描述魚的外形,如顏色、大小、花紋等。

2.知道有各種各樣的魚,併產生探索魚的好奇心。

活動準備:

《魚兒多多》課件:各種魚兒的圖片、音樂等

材料準備:

1.請幼兒每人帶來一張魚的彩色圖片。(家長提前幫忙把魚的輪廓剪出來)

2.教師在大海報紙上繪製藍色海洋的背景圖。

3.膠棒。

活動過程:

播放魚兒圖片,引導幼兒從魚的顏色、大小、花紋等方面向大家介紹魚的樣子。

你帶來的是什麼樣的魚?它長什麼樣子?

它和別的魚有什麼不一樣?(引導幼兒從魚的大小、顏色、外形特徵等角度進行講述。)

請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帶來的魚的圖片。

請幼兒把自己帶來的魚的圖片粘貼到海洋背景圖上。

全班幼兒一起分享海洋背景圖上的魚,引導幼兒討論關於魚的一些問題,如魚生活在哪裏,魚的家是什麼樣子的……

圖上有這麼多魚,看看都有什麼樣的魚?

真正的魚兒生活在哪裏?你在什麼地方看到過魚?(魚缸、河裏、小溪、池塘、海里……)

魚的家裏有什麼?(水草、鵝卵石等)

幼兒園小班科學《魚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簡單瞭解魚兒生病的特徵。

重點難點:

學習仔細觀察魚兒,瞭解魚兒生病的特徵。

活動準備:

教室內的魚缸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教師向幼兒介紹魚兒生病的樣子,請幼兒在每天觀察魚缸裏的魚兒時,如果發現生病的魚兒要及時告訴老師,教師及時給魚兒喂藥。

1.生病的魚兒是什麼樣子的?

2.生病的魚兒身上會有白斑,身體會發生傾斜,好像遊不動的樣子。

三、說一說

爲什麼魚兒會生病?怎樣讓魚兒健康,不生病?

四、小結。

活動反思:

大部分幼兒不知道魚兒生病是什麼樣子的,看到生病小魚的圖片,小朋友們都特別着急,紛紛問道:老師,怎麼辦呢?老師,可以給小魚吃藥嗎?一個個表達着對小魚的關愛,知道喂藥後小魚會好起來,一個個又綻放了笑臉,希望我們班的小魚不要生病。

幼兒園小班科學《魚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初步感受音樂的快慢與情緒表達的關係,體驗與同伴共同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魚缸,三條不同顏色的金魚

活動過程:

在《找個朋友》的歌聲中進入主題

(1)小魚找朋友

①教師出示裝有一條魚的魚缸,一邊做魚遊的動作,一邊用緩慢的速度唱出:“一條魚,水裏遊,孤孤單單在發愁。”並伴隨孤獨,苦惱的表情。

師:在這麼漂亮的魚缸裏住着一條同樣漂亮穿着花衣服的金魚,它的名字叫花兒,雖然它住在這麼漂亮的房子裏,但是它一點也不快樂。(再用緩慢的速度唱出:“一條魚,水裏遊,孤孤單單在發愁。”並伴隨孤獨,苦惱的表情)

②引導幼兒討論:這條小魚怎麼了?我們應該怎樣幫助它?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幼:它沒有東西吃;沒有人跟它玩;它沒有好朋友。

師:那我們應該怎樣幫助它呢?

幼:我們做它的好朋友;給它再找個朋友。

(2)和小魚做朋友

①師:我們去給小黑找朋友吧!(用《找個朋友》做過渡)

②師:太好了,有條小魚願意和它做朋友了。它的名字叫一點紅。兩條小魚碰在一起,會做些什麼動作呢?(請幼兒大膽想像兩條魚在一起的情景,啓發幼兒用簡單的動作,表情來表現)

③教師和一個幼兒一邊做魚遊的動作,一邊用中速唱出:“兩條魚,水裏遊,搖搖尾巴點點頭。”並伴隨高興的表情。

④出示另外一條魚。另一條小魚看到兩條小魚這麼快樂,也要來和它們做朋友了。三條小魚碰到一起會怎麼樣呢?(請幼兒想像三條魚在一玩耍的情景,鼓勵幼兒大膽地用合適的動作,表情來表現。)

⑤教師和兩個幼兒一邊做魚遊的動作,一邊用較快的速度唱出:“三條魚,水裏遊,快快樂樂做朋友”,並伴隨愉快的表情。

(3)和小魚做遊戲

①我們也做小魚的朋友,小魚肯定很高興!我們一起和小魚做遊戲吧!

②在《找朋友》的音樂聲中,帶領幼兒一邊唱歌,一邊做動作,感受共同遊戲的快樂。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幼兒園小班科學《魚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玩泥的過程對泥的揉、捏、塑等手法創作出生動活潑各種造型的魚。

2、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

3、學習評價,提高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1、魚的圖片若干張。

2、彩泥,牙籤,模具,抹布等。

活動過程:

1、展示魚的活動圖片,開闊幼兒的視野,激發他們的操作學習興趣。

2、欣賞教師的作品,提高幼兒的欣賞能力。

3、魚的造型步驟。

(1)揉泥。

(2)做出魚的身體造型或把泥放入模具中。

(3)用工具給魚造型或用彩泥,做出誇張的魚鰭、魚尾等造型

(4)用牙籤等工具刻畫魚的花紋。

4、幼兒操作教師輔導:提醒幼兒大膽誇張魚的外形。注意魚的細節變化。

5、作品展示並講評:

(1)魚的外形。

(2)色彩。

(3)出現的問題。

幼兒園小班科學《魚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大膽選擇色彩學習用印章印畫,表現大大小小的圓圈泡泡。

2、初步學習互相欣賞作品,並試着用語言描述泡泡。

活動準備:

1、畫有小魚的背景圖人手一張。範畫一張。

2、收集若干大小不一的瓶蓋等作印章,顏料若干盤,抹布。

3、《小魚遊》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天氣真好!小魚寶寶們,跟着魚媽媽一起來玩吧!(播放《小魚遊》的音樂)

二、瞭解用瓶蓋印畫的方法來表現大大小小的圓圈泡泡。

(1)介紹瓶蓋和顏料。

1、師:小魚寶寶真可愛,一邊游泳一邊還會吐泡泡,怎麼吐泡泡的?

幼:波羅波羅…

2、師:看,老師這兒也有很多小魚呢!它們呀也在快樂的游泳!可是少了一些漂亮的泡泡。怎麼辦呢!

3、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新工具,看是什麼呀?(出示瓶蓋)

幼:瓶蓋。

4、師:光有瓶蓋還不夠呢!還得有顏料,看看有什麼顏色的。(紅、黃、藍)

5、師:要怎麼來印泡泡呢?

(2)示範瓶蓋印畫。

1、教師出示瓶蓋和顏料示範講解:選一個瓶蓋,蘸點顏料用力壓一壓,然後拿起來,“波羅波羅”吐出一個泡泡。

問:還想吐一個什麼顏色的泡泡?

2、師:我們剛纔蘸了黃顏色,可是現在要蘸紅顏色,怎麼辦呢?(請個別幼兒說說)

引出:可以拿一塊小抹布把它擦乾淨了以後,再去蘸別的顏色。

3、教師繼續用同樣的方法示範,吐出一個紅顏色的泡泡,提醒幼兒顏料不能蘸太多,也不能蘸太少。(鼓勵幼兒一起徒手和老師一起邊說邊做動作:蘸一蘸,壓一壓,拿起來,“波羅波羅”吐出一個紅泡泡。)

4、提問:誰願意到上面來吐泡泡的?(請個別幼兒上來)你想要吐什麼顏色的泡泡?

(請個別幼兒操作,其餘幼兒跟隨她一起邊說邊徒手做動作。)

5、師:老師這有個魚塘裏都吐滿泡泡。(出示範畫)

6、師:好看嗎?小魚寶寶們想不想自己來吐泡泡啊?

7、教師提出要求: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瓶蓋,選你自己喜歡的顏色用瓶蓋進行印畫,印的時候要用點力,每次只能蘸一種顏色,換顏色的時候要用小抹布擦去,然後再蘸其他顏料,注意要保持畫面的整潔,聽清楚了嗎?(幼兒仔細傾聽)

三、能大膽選擇色彩用瓶蓋進行印畫,體驗其快樂。

教師播放音樂,巡迴觀察指導幼兒操作。

四、初步學習互相欣賞作品,並試着用語言描述泡泡。

1、展示幼兒的作品,互相欣賞。(幼兒欣賞同伴作品)

2、提問:圖上的有什麼形狀的泡泡,有什麼顏色的泡泡?這麼多,顏色不同的泡泡在一起,覺得怎麼樣?(請幼兒自由說說)

幼兒園小班科學《魚兒》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魚兒好朋友》是一首比較簡短的歌曲,內容形象有趣,朗朗上口,表現了朋友在一起的快樂,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對剛入園幼兒進行喜歡同伴、樂於和同伴玩耍,進行團結友愛教育的好教材。活動中讓幼兒將自己比喻成小魚,在學習歌曲、做遊戲的過程中,結交自己的好朋友,通過學習歌曲能讓幼兒體驗一個人的孤獨和多個人的歡樂。

【活動目標】

1、體驗歌曲中一條小魚的孤單和三條小魚的快樂,引導幼兒知道和好朋友在一起玩是快樂的。

2、初步感受三段歌曲的不同速度。

【活動準備】

1、《魚兒好朋友》歌曲磁帶,根據歌曲內容製作動畫課件。

2、小魚的頭飾三個。

3、盛水的魚缸,實物金魚三條。

教學流程:實物導入——學唱歌曲——表演歌曲——情感教育

【活動過程】

一、實物導入:

教教師出示盛有一條魚的魚缸:你們看,魚缸裏有什麼?它是怎樣游泳的?請小朋友學一學小魚游泳的樣子。

二、學唱歌曲:

1、小魚找朋友

在這麼漂亮的魚缸裏住着一條小魚,雖然它住在這麼漂亮的房子裏,但是它一點也不快樂。(用緩慢的速度唱出:“一條魚,水裏遊,東遊西遊找朋友。”並伴隨孤獨,苦惱的表情。)

你們知道這是爲什麼嗎?我們應該怎樣幫助它?(引導幼兒討論,理解第一段歌詞。)

2、和小魚做朋友

(1)我們去給小魚找朋友吧!有條小魚願意和它做朋友了,兩條小魚碰在一起,會做些什麼動作呢?(請幼兒大膽想像兩條魚在一起的情景,啓發幼兒用簡單的動作、表情來表現)出示兩條小魚在一起相互玩耍的動畫課件,讓幼兒觀看並欣賞歌曲。

教師和幼兒一起模仿魚遊的動作,一邊用中速唱出:“兩條魚,水裏遊,搖搖尾巴點點頭。”並伴隨高興的表情,理解第二段歌詞內容。

(2)出示另外一條魚。另一條小魚看到兩條小魚這麼快樂,也要來和它們做朋友了,三條小魚碰到一起會怎麼樣呢?(請幼兒想像三條魚在一起玩耍的情景,鼓勵幼兒大膽地用合適的動作、表情來表現。)

讓幼兒觀看三條小魚在一起相互玩耍的動畫課件,並欣賞歌曲。

教師和兩個幼兒一邊做魚遊的動作,一邊用較快的速度唱出:“三條魚,水裏遊,快快樂樂做朋友”,並伴隨愉快的表情,理解第三段歌詞內容。

三、表演歌曲:

1、播放音樂磁帶,帶領幼兒一邊唱歌,一邊做動作,感受共同遊戲的快樂。

2、爲三名幼兒戴上頭飾,按照三段歌曲的內容幼兒依次出場,表演小小音樂劇“魚兒好朋友”,提醒幼兒注意表情和動作,以此鞏固幼兒對歌曲的熟悉和理解。

四、情感教育:教育幼兒在生活中多和好朋友一起玩。

三條小魚在一起玩耍多麼快樂,我們小朋友之間也要相互團結,相互幫助,這樣我們纔會生活得很快樂。

【活動延伸】

幼兒分組戴頭飾表演歌曲。

幼兒園小班科學《魚兒》教案 篇8

課前教材分析:

新學期開始了,作爲一名小班教師,如何穩定新入園幼兒的情緒,如何讓孩子們愛上幼兒園、愛老師、愛同伴?這是我們必須首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在與幼兒相處的這段日子裏,我反覆思考一個問題:爲什麼有的孩子還會苦惱不止呢?在觀察和思考中,我找到了答案:主要原因是陌生環境沒有同伴,離開親人失去安全感,於是焦慮情緒油然而生,哭鬧成了最好的發泄方式。這節《魚兒好朋友》活動,節奏朗朗上口,歌詞簡單易學,活動中讓孩子們進行簡單的動作模仿學習,在音樂活動中體驗與同伴遊戲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能夠積極地參與遊戲,願意與同伴遊戲,體驗與同伴共同遊戲的快樂;

2、感受歌曲中一條魚的孤單和三條小魚的快樂的情緒;

3、能隨音樂做模仿動作(小魚擺尾游水動作)

活動準備:

1、《魚兒好朋友》磁帶,錄音機,鋼琴;

2、魚兒好朋友的視頻課件;

3、小魚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實錄:

一、幼兒隨教師學小魚遊

教師做小魚遊的動作引出歌曲。教師扮演小魚,一邊做魚遊動作,一邊用緩慢的速度讀出“一條魚,水裏遊,孤孤單單在發愁”,並伴隨孤獨、苦惱的表情。

實錄:

老師以小魚的身份:小朋友們好,我是一條小魚,你們好!

幼兒:小魚你好!

老師:我在水裏游泳,遊啊遊。

教師蹲下做發愁的動作與表情說:

“我開心嗎?”

幼兒:不開心、難過的。

教師:對呀,我一個人孤孤單單在發愁,沒有人和我做朋友。

分析:剛入園的小班孩子,在傾聽習慣能力方面與回答問題的完整性都不夠好,所以需要老師,反覆的講述,通過提問與強調,讓孩子們學會其中的詞句,通過動作與表情,讓他們明白其中詞彙的含義。

二、聽音樂,引導幼兒一起邊唱邊做遊戲

(1)教師一邊做小魚遊的動作,一邊用緩慢的速度唱出“一條魚,水裏遊,孤孤單單在發愁”,並伴隨孤獨、苦惱的表情。

教師:小朋友們,你能幫幫我,讓我變的開心啊?(自由回答)

(2)和小魚做朋友。

教師:這裏也有一條魚,和我一樣孤孤單單的,在發愁;

(放第一段課件)

教師:咦,來了一條小魚,它們碰在一起做了些什麼呀?教師示範做出相應動作;

教師:誰願意和我做朋友啊?

(放第二段課件)

教師和一個幼兒一邊做魚遊的動作,一邊用中速讀出“兩條魚,水裏遊,搖搖尾巴點點頭”,並伴隨高興的表情。

教師:我們一起來學學兩條小魚在一起是怎麼樣做的?(搖搖尾巴,點點頭)

教師:做的真不錯,這時候又來了一條魚,也游來和他們做朋友了。三條小魚碰在一起會怎樣呢?(大膽想象發言)

(放第三段課件)

教師再請一名幼兒邊作魚遊動作,並唱出“三條魚,水裏遊,快快樂樂做朋友”,伴隨愉快的表情。

三、聽音樂,引導幼兒一起邊唱邊做遊戲。

1、教師:小朋友們,想和我們一起做朋友麼?

2、在音樂聲中,教師帶領幼兒一邊唱歌,一邊做動作,感受共同遊戲的快樂。

大家一起跟着音樂做動作

這次音樂活動,孩子們的興趣比較高昂,在說說、做做、唱唱的過程中,孩子們體驗到了與同伴共同遊戲的快樂。但在活動中,少數孩子們對詞句的傾聽不夠,表達不清,有的甚至眈眈地看着老師,不知要做什麼,所以在這次活動中,我的教學重點放在願意與同伴一起遊戲,讓幼兒大膽參與遊戲中來,與同伴共同遊戲想,通過各種教學手段讓孩子們普遍達到了目的。

教學反思:

我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作了更變,我加了小魚的頭飾,配合歌曲清唱,將幼兒的情緒帶入到歌曲中,並且深受感染,情不自禁地跟着我一起唱着曲調。在幼兒聽了以後,一下子便能感受到小魚在單獨一人和與朋友在一起是不一樣的情緒體驗,有了朋友便很快樂。在表演的時候,幼兒由於經驗不豐富,我便讓幼兒模仿學習小魚的動作、表情。在此基礎上,還鼓勵幼兒自己大膽做動作,用肢體語言感受到音樂的情緒和節奏。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比較高昂,在說說、做做、唱唱的過程中,孩子們體驗到了與同伴共同遊戲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科學《魚兒》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在觀看了動畫片《海底總動員》之後,小朋友對魚非常感興趣,常常會去自然角看小魚,還幫小魚取名字,本次活動以"魚"爲主題,讓幼兒欣賞魚的美、學學魚的動作從中增進幼兒對魚的喜愛之情。

重點:感受魚的美,產生愛魚的情感。

難點:能按物體的顏色分類。

二.目標:

1.在看看、聽聽、學學中感受魚兒的美,激發幼兒愛魚的情感。

2.學習按物體的顏色進行分類,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三.準備:

1.課件;

2、紅、黃、藍三個圓圈;

3、幼兒操作材料:小魚人手一條;

4.玩具魚一條。

四.過程:

1.歡迎魚兒朋友。

(出示玩具魚)它是誰啊?(尼莫)今天,它還帶來了許多他的朋友。我們一起歡迎它們吧?

2.欣賞各種各樣的魚。(重點)

結合課件,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魚的外形和顏色。

提問:它是什麼顏色的?它的身上有什麼?

3.學學小魚的動作。

"小朋友,小魚是怎麼樣遊的?我們一起來學學小魚的動作吧!"

4.魚兒找家。

(1)(課件演示鯊魚出現的片段)

教師提問:小魚遇到鯊魚了,該怎麼辦啊?

引導幼兒想辦法,教師小結:魚兒有保護色,黃顏色的小魚躲到黃黃的草叢或者黃黃的石頭裏,鯊魚就找不到它了。(課件演示魚兒找家)

(2)幼兒操作活動

黃的小魚去找黃色的圓圈,紅顏色的小魚去找紅色的圓圈,藍顏色的小魚去找藍顏色的圓圈。

教師小結幼兒操作活動。

5.魚兒慶祝會。

剛纔,魚寶寶們都躲得很好,沒讓鯊魚發現,現在鯊魚走了,我們一起來慶祝吧。

教師帶領幼兒做各種小魚遊動的動作,帶出活動室。

幼兒園小班科學《魚兒》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培養幼兒表演及語言表達能力。

學習兒歌,知道魚的生活環境。

知道團結的力量,養成友愛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美麗小魚的圖片。

有字寶寶及畫寶寶“魚”的黑板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在黑板上面有許多魚的粉筆畫。

老師問:“大家好,歡迎小朋友到海底世界來玩!”

二、學習魚的生活環境

1.老師說:“小朋友知道小魚生活在什麼地方嗎?(生活在水裏)

如果小雨離開了水,它們就失去了生命。

2.小魚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珍惜寶貴的海底生物。

3.小魚在水中是靠尾巴游泳的。

三、學習兒歌

1.老師說:“如果把小朋友一個人放在家裏,害不害怕?(害怕)孤不孤單?(孤單)如果只有一條小魚在水裏是不是也很孤單呢?

2.老師說:“如果兩條小魚在水裏面遊的話,就不再孤單了。許多小魚一起遊的話它們就會做好朋友。”

3.學習兒歌《小魚遊》。

4.我們小朋友一起來到幼兒園,就像小魚一樣也不再孤單。大家要有團結合作的精神。幫助年紀小的弟弟妹妹,開開心心生活在幼兒園裏面。

四、遊戲

1.看看誰能做小表演家給大家朗誦兒歌《小魚遊》。

2.在朗誦兒歌的時候加上小魚遊的動作,看看哪位小朋友表演的最像。

活動延伸

通過兒歌,掌握小魚的生活環境,培養幼兒團結友愛的好習慣。

幼兒園小班科學《魚兒》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能清晰的說出兒歌。

2、能用固定音型敲打出兒歌的節奏,感受兒歌的歡快。

3、感知各種顏色,能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對魚兒進行塗色。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懂得在別人有難的時候要想辦法去幫助他們。

活動準備:

1、手搖鈴、響棒若干、彩筆。

2、《魚兒魚兒水中游》掛圖。

3、音樂《水族館》

活動過程:

一、通過複習,鞏固上節課所學內容。

1、複習兒歌。

2、根據固定音型的節奏,邊拍手邊念兒歌。(1-2遍)

二、直接引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好朋友,聽,它是誰(放音樂)?在幼兒說出是“小魚”後,出示小魚的掛圖。

三、引導幼兒探索小魚的特徵,能大膽的用肢體動作變現小魚。

1、師:請小朋友們仔細的看一看,小魚有什麼祕密呢?(小雨生活在水裏)

2、教師放《水族館》讓孩子們做小魚在教室裏游來游去。

四、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1、初步感知兒歌內容。

師:小魚在水裏,老師今天要帶你們去看看小魚在水裏是怎麼生活的。(聽錄音)

2、再次欣賞2-3遍,樂意跟着錄音一起念兒歌。

師:會念的小朋友可以大聲的念,不會念的寶寶可以輕輕的,邊聽邊念。

五、用固定音型敲打兒歌節奏。

1、教師示範邊拍打手搖鈴邊念兒歌,讓幼兒感知兒歌的節奏。

2、幼兒用拍手的方式打出兒歌節奏。

3、分發幼兒人手兩根響棒,用固定音型敲打兒歌節奏。

六、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對魚兒進行塗色。

1、師:小魚聽了我們的兒歌,特別的開心,它想送我們沒人一個魚寶寶,讓我們幫魚寶寶塗上你喜歡的顏色。

2、邊聽音樂《水族館》,邊塗色。

活動反思:

“創造性韻律活動”是讓幼兒在音樂的感染下,身體隨着旋律的起伏自由地賦予個性和創造性地做出符合音樂性質、結構與節奏的的身體動作。針對小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好模仿,但注意力易分散、情緒易受影響等特點,因此,在設計活動時,教師選擇了幼兒熟悉且喜歡的小魚作爲音樂形象,通過看看、說說、變變、遊遊,在情境中、遊戲中,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幼兒表現美、感受美,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

一、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層層推進。

幼兒年齡小,處於音樂學習的啓蒙時期,以生動有趣的遊戲貫穿始終,在提高幼兒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力、理解力以及表達表現等方面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活動中從一條小魚游到兩條小魚遊再到許多小魚遊,層層遞進的同時,又給幼兒不斷想象與探索的空間。如何讓自己變成美麗的小魚,兩條小魚喜歡怎麼玩,許多小魚喜歡與水草、珊瑚玩什麼等等,打開幼兒想象的空間。孩子們在愉悅的遊戲氛圍中不僅創造出各種各樣的韻律動作,還創造出了捉迷藏、滑滑梯、蹺蹺板、盪鞦韆等豐富多彩的故事情節。俗話說,生活經驗是幼兒想象的基礎,幼兒頭腦中有豐富的表象,在身體動作時才能夠遷移已有的經驗,進行模仿與創造。

二、巧妙運用“襪子”,幫助幼兒主動思維、展開想象。

活動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利用“五彩襪子”,將幼兒將幼兒帶入身臨其境的活動中,不僅喚起了幼兒的參與熱情,而且更能拓展幼兒的想象空間,小班幼兒的興趣不斷被激發。

幼兒園小班科學《魚兒》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知道給魚餵食、換水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2.產生認真照顧魚的責任感。

重點:

知道給魚餵食、換水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難點:

產生認真照顧魚的責任感。

活動準備:

1.教室內的魚缸。

2.曬過的水一小桶、水瓢。

3.魚飼料。

4掛圖:《和魚兒做朋友》。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觀察掛圖上的畫面,自由講述愛護小魚的方法。

二、教師向幼兒介紹給魚兒換水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並給魚缸換水。

1.魚兒在乾淨的水裏才能健康的成長,所以我們要定期給魚兒換水。

2.從自來水管中接了水之後,要放一兩天,再倒入魚缸,否則水裏面的一種物質(氯)回上海小魚。

3.換水時不要把魚缸裏所有的水都倒掉,要留一些原來的水給魚兒習慣和適應。

4.再倒入新水時,不要一下子猛倒、猛衝,更不要衝到魚兒,要不然魚兒容易着涼、生病。

5.倒水的時候要把新水沿着魚缸壁慢慢倒入。

三、向幼兒介紹給魚兒餵食的注意事項。

1小魚餓了怎麼辦?

2每次喂小魚吃多少飼料呢?

3.一天喂一次就可以了,每次不要喂很多。小魚吃的太多也容易生病。

幼兒園小班科學《魚兒》教案 篇13

設計思路:幼兒在平時的美術活動中習慣用水彩筆和油畫棒,對於一些特殊的繪畫方式不能很好的運用,通過本次活動,幼兒不僅學習了一種新的繪畫方式,並和教師一同進行了教室環境佈置,使每位幼兒都有班級小主人的意識。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美術活動。

2.能大膽選擇色彩印畫,表現大大小小的圓圈泡泡。

3.體驗魚兒孤獨和快樂的情緒。

活動準備:

1.一幅大的海洋背景圖。

2.每位幼兒熱帶魚(胸飾)、4個大小不一的瓶蓋,抹布。

3.已調好紅、黃、綠、紫四種顏色水粉。

活動過程:

1.《魚兒好朋友》

――幼兒跟隨《魚兒好朋友》的音樂做小魚遊的動作進教室。

――幼兒依次在一幅大的海洋背景圖面前坐下。

――我們班上來了一位小客人,出示一條魚的圖片。

――教師跟着音樂講故事:“我是一條孤單的魚,在大海里孤單的游來游去,沒有朋友。唉!

――提問:魚兒怎麼了?(它孤單,沒有朋友)

――你們願意幫助我嗎?願意和我做朋友嗎?(願意)

――幼兒將身上的魚兒拿下貼在海洋圖上與小魚做朋友。

(設計意圖:給幼兒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讓幼兒溶入到環境中,體驗魚兒孤獨的情緒。)

2.引出課題

――我現在有這麼多朋友,我好開心,想吐泡泡,你們和我一起吐泡泡吧。提問:你們知道泡泡是什麼形狀的嗎?

――我在水裏爲什麼要吐泡泡。

――我們怎樣吐泡泡?(水彩筆畫,用紙貼等)

――今天我沒有帶這些東西,但我帶了其他兩樣東西,出示水粉和瓶蓋。

――請幼兒觀察瓶蓋的形狀。請幼兒想辦法畫泡泡。

(設計意圖:引出課題,激發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體驗魚兒快樂的心情,)

3.教師示範、幼兒操作。

――教師示範用瓶蓋印畫。提示幼兒在印的過程中注意每次只能蘸一種顏色,不需要時用抹布擦去。

――鼓勵幼兒嘗試選用大大小小的圓形材料印泡泡,幼兒隨着音樂自由地選擇瓶蓋與顏料印泡泡,

(設計意圖:幼兒通過教師的示範和自己動手操作學習新的繪畫方式)

4相互欣賞幼兒作品。

――請個別幼兒到前面說說自己印的泡泡,說說自己的泡泡是什麼顏色的。

(設計意圖:評價幼兒作品,給予肯定,提高幼兒的積極性)

5結束部分

――幼兒和教師跟着《魚兒好朋友》的音樂游出教室。

(設計意圖:頭尾呼應,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班科學《魚兒》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嘗試大膽繪畫大小不同的圓形。

2.感受好朋友在一起真快樂並體驗繪畫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課件

示範畫一幅

每人一盒炫彩棒和一張畫有一對小魚的畫紙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感受好朋友在一起真快樂,簡單的嘗試說“一對朋友”的短句)

1.播放PPT課件,出示一張小河的圖片

師:今天我邀請來了一對好朋友來我們小四班,他們呀,生活在這個地方(出示小河邊的圖片)你們猜猜會是哪對好朋友呢?(鼓勵幼兒大膽回答自己的想法)

2.出示小魚圖片

師:原來小河裏游來了一對小魚朋友,小魚兒在水裏遊啊遊。讓我們一起學學小魚游泳的樣子吧!(讓幼兒模仿小魚做小魚遊的動作)

師:讓我們跟這對魚兒好朋友問個好,你們好,小魚!

3.出示小魚吹泡泡的圖片

師:這對魚兒好朋友還在一起玩吹泡泡的遊戲呢!你們看(一個一個出示小魚吹出來的泡泡)

師:誰來告訴我,小魚兒吹出來的泡泡是什麼形狀的?(小魚吹出來的泡泡是圓形的)

二、繪畫

1.教師出示範畫

師:小魚看到我們班這麼多可愛的小朋友,它呀開心地吹起了泡泡。那我們也來和小魚一起吹泡泡吧!讓我們一起吹許多圓圓的泡泡吧!

師:教師示範畫泡泡(打開炫彩棒的盒子,選一隻你喜歡的顏色,畫出圓圓的泡泡,一定要記得要話的圓圓的,像一個圓圓的大蘋果一樣)

2.讓幼兒嘗試畫泡泡

請幼兒繪畫,教師巡迴指導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幼兒畫的快,可以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給小魚添上漂亮的衣服,再快一點的孩子可以請他們數一熟他們畫了幾個泡泡)

運用兒歌的形式示範塗色:“油畫棒真愛玩,找個點點轉圓圈。先在中間找個點,再把身子躺下來,轉呀轉呀用力轉,一直轉到圓邊邊。看一看、找一找,白白的漏洞去塗好。”

三、交流

畫好了的孩子們請你們搬着你們的小椅子和你們的畫回到你們的位子上,然後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說說你的魚兒好朋友吹了幾個泡泡。

幼兒園小班科學《魚兒》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簡單瞭解魚兒生病的特徵。

重點難點:

學習仔細觀察魚兒,瞭解魚兒生病的特徵。

活動準備:

教室內的魚缸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教師向幼兒介紹魚兒生病的樣子,請幼兒在每天觀察魚缸裏的魚兒時,如果發現生病的魚兒要及時告訴老師,教師及時給魚兒喂藥。

1.生病的魚兒是什麼樣子的?

2.生病的魚兒身上會有白斑,身體會發生傾斜,好像遊不動的樣子。

三、說一說

爲什麼魚兒會生病?怎樣讓魚兒健康,不生病?

四、小結。

活動反思:

大部分幼兒不知道魚兒生病是什麼樣子的,看到生病小魚的圖片,小朋友們都特別着急,紛紛問道:老師,怎麼辦呢?老師,可以給小魚吃藥嗎?一個個表達着對小魚的關愛,知道喂藥後小魚會好起來,一個個又綻放了笑臉,希望我們班的小魚不要生病。

幼兒園小班科學《魚兒》教案 篇16

活動目標:

1、知道魚要生活在乾淨的水裏,水被污染了,魚就會生病或死亡。

2、有初步的環境意識,有同情和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5、加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幼兒活動參考用書每人一本,內容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魚寶寶生病的故事,引起幼兒討論的興趣。由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魚寶寶生病了”

2、做實驗,將魚分別放入乾淨的水和髒水裏,觀察小魚的不同動態(此活動可請幼兒事前在家中完成)

(1)啓發幼兒思考:現在這裏有兩缸水、一缸是清水,一缸是髒水,我們分別把小魚放入不同的水裏,你們猜猜小魚會怎樣!

(2)教師分別將小魚放入兩種水裏,幼兒觀察並表述自己的發現。

(3)小魚願意生活在髒水裏嗎?我們該怎麼辦?

3、觀察生病的小魚,激發幼兒的同情心。

(1)如果小魚長時間生活在髒水裏會怎樣呢?

(2)教師指導幼兒分別觀察每一張桌上生病的小魚,並自由表達自己的發現。

4、分發幼兒用書,引導幼兒觀察、瞭解小被污染的原因,教師引導幼兒討論,是什麼原因使小魚生病的,水爲什麼會變髒的。

5、加深瞭解髒水的危害,知道要保護好水資源,水髒了小魚會生病,還有誰會生病呢?我們大家要讓水保持乾淨,不能隨便往水裏倒各種髒東西,讓魚和人們都生活在乾淨優美的環境裏。

活動延伸:

《我是小小環保員》爲家園打掃清潔

資料:

我國水環境的前景令人擔憂。多年來,我國水資源質量不斷下降,水環境持續惡化,由於污染所導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斷髮生,不僅使工廠停產、農業減產甚至絕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和較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地威脅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威脅了人類的生存。

面對嚴峻的缺水、水污染問題,我們應積極行動起來,珍惜每一滴水,採取節水技術、防治水污染、植樹造林等多種措施,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

爲了推動對水資源進行綜合性統籌規劃和管理,加強水資源保護,解決日益嚴峻的缺水問題,開展廣泛的宣傳教育以提高公衆對開發和保護水資源的認識,1993年1月18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確定自1993年起,將每年的3月22日定爲世界水日。

活動反思:

教學活動,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重視了幼兒的實踐活動和認知發展。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小實驗,讓幼兒動手、動眼、動鼻、動口、動腦來體驗,從而感知什麼是污染環境的主要原因。整個活動從集體觀察、討論過渡到探索、體驗,再到集體討論,幼兒在獲得親身體驗的基礎上,觀察能力、比較能力等都得到了發展。

幼兒園小班科學《魚兒》教案 篇17

[活動目的]

1.嘗試隨着音樂旋律做魚兒遊的各種動作,體驗魚兒遊的樂趣。

2.瞭解幾種常見魚,知道其名稱,區別其外形特徵。

3.在遊戲中感知數數、分類等簡單的數學概念。

[活動準備]

1.創設情境:三個“魚的家"。

2.實物:金魚、泥鰍、鯽魚等魚分成若干小盆擺放在“水草"旁;魚的課件。

3.魚胸飾若干;魚兒遊和貓叫的音樂磁帶,錄音機;三個大魚缸(分類用)。

[活動過程]

一、角色扮演,遊戲引趣

師:我變我變我變變變(出示魚媽媽的頭飾),你們看,樑老師變成誰了呀?

幼:金魚;魚媽媽。

師:對,我是魚媽媽,你們想變成我的魚寶寶嗎?

幼兒:想。

師:這裏有一些“魚寶寶”的胸飾,戴上它你們就可以變成魚寶寶了(幼兒自願選擇魚胸飾扮演魚寶寶)。

師:呀,我的魚寶寶好可愛哦(摸一摸、親一親幼兒),你們愛媽媽嗎?現在,媽媽要帶寶寶去找魚朋友玩,請寶寶找一找哪個魚朋友和你一樣?還有哪些不一樣的魚朋友?它們叫什麼名字?它們是怎樣遊的?

二、自由觀察、議論和交流

幼兒來到“水草"旁,高興地向魚兒打招呼:“魚朋友,你好呀。”然後自由觀察、議論、交流:“啊,我找到和我一樣的魚朋友了。“我發現這個魚朋友和我不一樣。”

師:你們認識這些魚朋友嗎?

幼:這是金魚,有紅的,有黑的,真漂亮,我家也有。

幼(指着泥鰍):這是蛇嗎?

師:它是有點像蛇,但它是一種魚,名字叫泥鰍。

幼:這裏還有一條大魚,我知道它叫鯽魚。

師幼一起觀察鯽魚、金魚、泥鰍的不同外形特徵。小結:泥鰍是長長的、細細的,像蛇一樣,嘴巴上有鬍鬚;金魚是圓圓的、胖胖的,肚子像氣球;鯽魚是扁扁的、大大的。

師:魚兒是怎樣遊的?

幼:搖搖尾巴,搖搖頭。

幼:泥鰍是鑽來鑽去地遊,有時還會跳。

幼:魚的翅膀在動。

師:魚的翅膀叫鰭。

師幼一起把魚朋友輕輕地送回家,教師提醒幼兒看清楚標誌,互相幫忙把“魚朋友"分類放入三個大魚缸內。”

師:魚朋友都找到家了,現在我們一起數數魚朋友衣多少。

幼兒認真地數着各種魚的數量:鯽魚3條,金魚4條,泥鰍5條。

師:你們還認識哪些魚朋友?

幼:鯊魚、鯉魚、美人魚、海豚……

師:美人魚是動畫片裏的魚朋友。海豚不是魚是另一種動物,我們回去再找資料。

師:我們可以用什麼辦法認識更多的魚朋友?

幼:參觀海底世界;看電視;看書……

師:方法有很多。這是魚媽媽上網找到的一些魚。朋友的資料,這些魚朋友和我們剛纔認識的魚朋友長得不一樣,遊的樣子也不一樣,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師幼一起觀看“海底世界"的課件,進一步瞭解不同的魚。幼兒被生動形象的課件所吸引,一邊看,一邊興奮地說:“啊,大鯊魚,牙齒好尖。”“這條魚怎麼長得像小鳥?”“這條魚的身上怎麼長滿了刺?"……幼兒邊說邊模仿各種魚遊的動作,開心極了。

三、自由表現

在輕快的音樂聲中,幼兒做出各種魚遊的動作。教師適時介入,引導幼兒大膽表現,如, “你是什麼魚在遊?”“魚兒還可以怎樣遊?"“哪個魚寶寶和別人遊的不一樣?"等,不斷激發幼兒的創造性。幼兒玩得很開心,都能自由想像,大腰表現,用自己的肢體表現魚遊的動作。教師及時發現幼兒不同的遊的動作,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引導同伴間互相交流和分享。個別孩子出現了跑和跳的動作,教師不急於糾正,而是讓幼兒快樂地參與活動,慢慢體驗。

四、遊戲:小貓捉魚

幼兒按意願扮演成自己喜歡的魚寶寶,教師交待遊戲規則:媽媽要帶寶寶出去玩,附近有一隻大饞一貓,當聽到貓叫聲以後要趕緊團家,不要被貓捉到了。音樂聲響起,幼兒自由、快樂地在“家”的周圍游來游去,當“小貓"出來的時候,“魚寶寶"們尖叫着四外躲藏。第一次遊戲結束時,有少數幼兒找不到家,有的幼兒就說:“你找錯家了,請你快回家。”然後幫助他們找到家。接着幼兒互相商量,交換角色,體驗到了合作遊戲的樂趣。遊戲玩了三遍,幼兒還興猶未盡,在遊戲中不知不覺地練習魚遊的各種動作,體驗了遊戲的樂趣。

五、延伸活動

師生一起到自然角爲魚兒餵食和換水。

活動反思:

一、活動設計的整合性

活動設計中我整合了科學和藝術目標,讓幼兒通過觀察魚的不同外形特徵、不同數量進行分類,嘗試隨着音樂旋律做魚兒遊的各種動作,體驗學魚遊的樂趣。同時注意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和社會性的發展。

二、活動過程的遊戲性

活動充分考慮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遊戲方式貫穿整個過程,有效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如以魚媽媽帶寶寶去找魚朋友的遊戲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再以“魚寶寶學本領"和“小貓捉魚”的遊戲不斷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幼兒情緒飽滿,對活動十分感興趣,學得很開心,達到了預期的教育目標。

三、幼兒活動的自主性

活動爲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如自由觀察、自由交流討論、自由創編魚遊的動作等,鼓勵幼兒用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接納他們獨特的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作爲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發現幼兒的閃光點,當幼兒在活動中敢於表現時,教師能及 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對有困難的幼兒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讓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都有進步的機會,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

四、滲透情感教育

首先是師幼間的情感溝通。在活動過程中我的“魚媽媽”角色身份讓幼兒感到親切,通過媽媽愛寶寶,摸一摸、誇一誇寶寶,和寶寶一起做遊戲等拉近了與孩子的距離,師幼充分交流,有效互動,有效促進幼兒對活動的參與。其次是同伴間的情感溝通。在活動中不斷鼓勵幼兒進行交流與分享,並在遊戲中通過互相交換遊戲角色讓幼兒學會商量,體驗合作遊戲的樂趣。最後是幼兒與小動物之間的情感溝通。如向魚朋友問好、說再見,輕輕地將魚朋友送飼家,和魚朋友一起玩遊戲,最後餵食和換水氰激發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五、材料的生活化、差異性

材料是幼兒探索和學習的橋樑。活動材料是否科學實用對於一個活動能否順利進行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我覺得提供的材料應該生活化,體現差異性,所以我選擇了幾種生活中最常見的魚,如金魚、泥鰍和鯽魚,讓幼兒觀察。這些魚隨手可得,生命力又極強,,平時也便於飼養、照料。它們的外形特徵又有明顯的區別,便於幼兒比較,從中發現問題。這些普普通通的材料不管是城市或農村都可以找到。有條件的還可以多媒體手段作爲輔助,本活動我讓幼兒觀察了幾分鐘的課件資料,讓幼兒瞭解更多的魚,拓展知識面。

活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

1.小班幼兒年幼,注意力容易分散,規則意識也比較差,有時出現個別孩子開小差而沒有認真參與活動的情況。教師應該更加關注這些幼兒,及時、靈活地將幼兒的注意力吸引回來。

2.“小貓捉魚’’的遊戲趣味性強,孩子很喜歡,但規則比較簡單,只是讓“魚寶寶"去尋找與自己相同的“家",因而“魚寶寶"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的家,缺乏挑戰性。教師可多設置幾個“魚寶寶"的家,這樣既能增加必要的遊戲難度,又能增強遊戲的趣味性。

3.遊戲中由於魚掛飾繩結打得不牢,多次出現了脫落的現象,影響了幼兒活動。所以活動準備應更加充分、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