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小班幼兒園科學教案

小班幼兒園科學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作爲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班幼兒園科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幼兒園科學教案

小班幼兒園科學教案1

目標:

1、感知聲音可以通過管狀材料從一頭傳到另一頭的現象。

2、在“打電話”的情景中嘗試兩個人合作探索。

3、能控制音量,避免音量過大損傷同伴的聽力。

準備:

用管狀材料(如PVc管、紙筒、塑料軟管等)連接成傳聲筒。

玩法說明:

兩名幼兒合作探索,一名幼兒對着傳聲筒說話,另一名在傳聲筒的另一端傾聽。

指導要點:

1、創設“打電話”的遊戲情景,引導幼兒遷移生活經驗,瞭解材料的玩法。

2、觀察兩人共同玩“打電話”遊戲時是否明確“聽”和“說”的關係,能否互相配合。如果兩名幼兒出現同時聽或同時說的現象,可通過提問“兩個人都說(聽),誰來聽(說)呢”引導幼兒關注兩種角色之間的配合。教師不要替幼兒分配角色,如果幼兒之間不能較好地協調,教師可以遊戲者身份參與到遊戲中,引導幼兒學習分配角色。

3、創設“說悄悄話”的情景,引導幼兒控制音量。當幼兒用較大的音量對着管子說話時,教師可請他的同伴表述“聽”的感受。

4、幼兒說話時鼓勵其先對着管子說一說,再離開管子說一說,然後問一問另一端的同伴在兩種情形下聲音聽起來是否一樣。

小班幼兒園科學教案2

一、設計意圖:

孩子的學習要來源於遊戲,來源於生活。糖果是幼兒熟悉、喜愛的食品。它精美的包裝、形態各異的外形、鮮豔美麗的色彩、奇特豐富的口味,都對幼兒有着巨大的誘惑力,對年齡幼小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設計《糖果小屋》這個幼兒既熟悉又感興趣的內容,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主動探索,獲得直接經驗。

二、活動目標:

1、感知、瞭解各種糖果的特徵,能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2、初步知道按形狀分類擺放物品。

3、願意參與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三、重、難點:

重點:知道按形狀分類擺放物品。

難點:瞭解各種糖果的特徵,能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四、活動準備:

小糖果若干,糖果盒圓形、方形各一個,布袋2個,課件,糖果小屋五、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開始)提問:小朋友吃過糖嗎?那你吃過什麼糖?

(二)展開部分

1、認識各種糖果:

糖果小屋裏住着好多的糖果寶寶,看誰先說出它的名字。

2、送糖果寶寶回家(按形狀分類)幼兒動手操作:每位幼兒拿一塊糖,分別將圓圓的糖和方方的糖送回圓圓的家和方方的家。

檢驗:糖果寶寶你有沒有去別人家啊?我們一起來看看。

3、判斷數量,軟硬。

出示布袋,布袋裏也有糖果寶寶哦,布袋裏的糖果寶寶可不一樣哦。

判斷數量:幼兒用手摸摸,哪個多,哪個少?

判斷軟硬:哎,怎麼感覺哪裏不一樣呢?爲什麼感覺不一樣呢?摸上去什麼感覺?

小結:一邊多,一邊少,一邊軟,一邊硬。

(三)結束部分:

1、今天小朋友表現都很好,老師請你們吃糖,想不想吃?

每人拿一塊糖果,說說自己的是什麼樣的,並分享糖果帶來的樂趣。

2、延伸:用糖紙一起裝扮糖果小屋。

小班幼兒園科學教案3

今天上午在我們小三班的教室裏,孩子們一個個都在高喊着,用力地砸着手中的一塊物體,到底在砸什麼呢?而且還砸的這麼高興,老師也沒有加以制止,當孩子們砸碎手中的物體後快樂地高喊着,我拿到禮物咯!我拿到禮物咯!其實這是孩子們在想辦法拿到小企鵝從南極帶來送給小朋友的禮物呢!

評價分析:

《夾心冰塊》這個教學活動是我們這一週的教學主題《熱和冷》中的一個教學內容,這是一個科學活動,是讓幼兒在老師創設的情景下進行操作,感知冰的涼和易融化的特徵;並且能夠藉助一些小禮物,如雪花片、小粘紙等,凍在冰塊中,想辦法取出凍在冰裏的小禮物。

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小企鵝給小朋友送禮物作爲這次活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切入點,首先讓孩子們知道小企鵝是生活在很冷很冷的南極,南極有着很厚很厚的冰,因爲很冷,所以什麼東西都會凍起來,那麼小企鵝給小朋友帶來的禮物也一定是被冰凍起來的,所以我在教學的前一天就用小杯子裝上水,再在水裏放上了一些蘋果模型、葡萄模型、梨子模型等等,在教學中,我拿出這次被凍起來的禮物給孩子們看,讓幼兒用手去摸摸,去感覺一下冰的冷,然後再讓幼兒想想,我們怎麼樣才能把小企鵝送的禮物拿出來,這是,幼兒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有的幼兒說:我們可以把冰砸碎了拿到禮物;

有的幼兒說:我們可以把冰塊放到太陽下曬一曬,太陽很熱,會把冰融化的;還有的小朋友說:我們可以在冰塊上澆上熱水,冰也會融化的。聽了孩子們的回答,我把他們的方法進行了一一的實驗,然後在等待冰融化的時間裏,我讓幼兒想辦法把小禮物拿出來,結果,孩子們選擇的最多的方法就是把冰砸碎,因此,教室裏就出現了情景描述中的那一幕。

  所思所悟:

冰是孩子們喜歡玩的,而且在現在這樣的夏天讓孩子們玩冰,更加能夠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在冰塊中放上一些小禮物,孩子們爲了得到小禮物,動腦筋想辦法的積極性更高了,想象力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思維得到了拓展,我覺得在這次的活動中,孩子們瞭解了冰是易融化的、易碎的,爲以後的生活提供了很好的經驗。

小班幼兒園科學教案4

教學目的:

1、幼兒認識各種水果。

2、感受水果的特徵與味道。

教學準備:

1、蘋果、香蕉、桔子、梨。

2、水果切成片並用牙籤插好。

3、水果圖片。

教學過程:

1、教師出示西瓜圖片。

提問:小朋友們請看,這是什麼呀?

引導幼兒回答西瓜。

2、教師:西瓜今天要去遊樂場玩?可以帶一個水果寶貝,就在布袋子裏。請你們摸一摸布袋,猜猜裏面是什麼寶寶。

老師拿出一個布袋子,把蘋果、香蕉、桔子、梨放進去。

3、幼兒用手摸一摸布袋子,請幼兒猜一猜裏面是什麼。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布袋子裏面是什麼水果,什麼顏色,什麼形狀。

4、做遊戲

手中是紅色水果的,請幼兒把手舉起來

手中是圓圓的水果的,請幼兒把手舉起來

5、幼兒把自己的水果寶貝放在桌子上,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水果

6、向幼兒介紹這些水果合起來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水果。

詢問幼兒還吃過哪些水果

幼兒自由討論

7、品嚐水果

小班幼兒園科學教案5

一、活動目標:

1、能有興趣地觀察下雨的情景,知道春天會下雷雨。

2、充分體驗聽雨、看雨、玩雨的樂趣。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活動前瞭解天氣預報,選擇下雨天氣開展此活動。

活動室內準備幾把雨傘。

錄音機,音樂《大雨小雨》磁帶。

、活動過程:

1、談話引起興趣。

"轟隆隆,轟隆隆"是什麼聲音在響呀?讓我們一起豎起小耳朵仔細聽。引導幼兒知道轟隆隆的聲音是打雷的聲音,瞭解春天來了,有時也會下雨,這就是春雨。

2、和幼兒一起聽雨。

我們一起閉上眼睛,聽聽看,你聽到的雨聲是怎麼樣的?

引導幼兒用各種象聲詞來表達。("嘩啦啦"、"淅瀝瀝"、"沙沙沙""嘩啦嘩啦""滴答滴答"等)

3、和幼兒一起看雨。

(1)雨點是從哪裏落下來的呢?是怎麼落下來的呢?落下來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呢?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可以用"雨點象什麼"來表達。

(2)雨點落在地上像什麼?地上會有什麼?

引導幼兒發現雨點落在地上會濺起泡泡樣的水花,積水中會有水紋等現象。

(3)看看小草、小花、小樹在雨裏是什麼樣子的?

知道這些植物喝足了水會長得更好。

4、和幼兒一起玩雨。

(1)我們用小手接住雨看看,雨是什麼顏色的?雨點落在手上有什麼感覺?

(2)和好朋友一起撐着雨傘踩水花玩,提醒幼兒不要把自己淋溼。

5、在音樂《大雨小雨》的聲中結束活動。

四、自我評析:

此活動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通過聽、看、摸讓幼兒充分體驗聽雨、看雨、玩雨的樂趣,從中瞭解春雨的特點,感知春天的天氣是多變的。在整個活動中,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寓教育與玩樂之中,符合小班幼兒的興趣、經驗和能力。

小班幼兒園科學教案6

一、設計意圖

水對於每位幼兒來說對非常的喜歡玩,一次幼兒在洗手的時候,發現拿着海綿球在水池邊玩。吸引了不少幼兒,於是我將海綿吸水的特性和水聯繫起來,一方面讓幼兒瞭解海綿的特性,另一方面讓幼兒利用海綿的特性來玩水,抓住了孩子的興趣點,於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二、活動目標

1、感知海綿柔軟、彈性、吸水的特性。對海綿的特性感到好奇,願意大膽猜想並實驗。

2、對海綿的特性感到好奇,願意大膽猜想並實驗。

3、激發幼兒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一盆水,空盆,海綿

四、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出主題。

摸起來軟軟的,坐下去壓扁它,站起來變原樣。(海綿)

(二)出示海綿,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來認知海綿的特性。

1、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來認知海綿。

·摸上去不滑,用手捏一捏很軟,而且能夠壓扁,壓扁後能變回原樣。

·看上去海綿中間有一個個小洞洞。

2、猜測今天拿海綿來做什麼?

(三)出示一盆水,幼兒想辦法將水注入空盆中。

1、提出疑問,幼兒猜想。

誰有辦法把水注到空盆中?幼兒自由討論。

2、提供材料----海綿,幼兒嘗試將水注入空盆。

不可以用手直接將水倒入空盆,只有海綿,你們有辦法嗎?

3、幼兒嘗試操作,並說出辦法。

幼兒操作時,教師在旁觀察指導。

4、教師小結。

將海綿放入盛滿的盆中,吸足水後,拿出來,放到空盆並用手擠出水。反覆操作,水就注到空盆中了。海綿的本領還真大。

(四)海綿的其他用途生活中有許多的地方,海綿都能幫上忙,比如:海綿拖把,海綿洗潔布等,它的作用可大,可多了。

小班幼兒園科學教案7

環保主題:

小動物過冬

活動目標:

1、瞭解小動物過冬的一般常識。

2、培養幼兒對自然現象的興趣。

重點:瞭解小動物過冬的一般常識。

難點:培養幼兒對自然現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猴子、老虎、鴨子、蝙蝠、蜜蜂等小動物的圖片。

動物過冬課件

活動過程:

一、師講述小動物組織教學,引起興趣。

師:冬天到了,天變冷了,你們想知道小動物們是怎樣過冬的嗎?

二、出示小動物的圖片,讓幼兒瞭解這些小動物過冬的一般常識。

師:你們看,小動物在凍得難受時怎麼辦?老虎在冷的時候在幹什麼?蝙蝠躲藏在洞穴裏做什麼?鴨子在冬天裏還在冰冷的水裏遊動,但是它是怎麼遊的?蜜蜂在冷的時候怎麼辦?

三、培養幼兒對自然現象的興趣。

師:小動物真有趣,都有自己過冬的辦法,老師告訴你們,小動物的祕密還多着呢。

過冬的趣話結束活動。

小班幼兒園科學教案8

  學習目標:

1.喜歡做實驗, 進一步探索哪些形狀的物體可以滾動。

2.初步感知輪子的形狀與功能之間的基本關係。

  活動準備:

1.《神奇的輪子》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 10-11 頁。

2.實驗物品,例如不同形狀的積木、不同大小的圓罐、小塑料圈、瓶蓋、長方形盒子等。

  活動過程:

1. 出示各種類型汽車的圖片,請幼兒指出輪子在哪裏,並問一問幼兒輪子是什麼形狀的。

2. 出示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 10-11 頁,向幼兒提問:

·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三角形或四方形的輪子嗎?

·圖中哪一輛車能開動?

3. 幼兒兩人一組,每組有一籃東西,例如不同形狀的積木、不同大小的圓罐、小塑料圈、瓶蓋、長方形盒子等。

4. 幼兒面對面坐在地上,輪流選取籃子裏的東西滾向對方,對方把東西接住並把能滾動的東西放在一起。

5. 活動完成後,請幼兒觀察能滾動的東西,說說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都是圓形的。)

6. 請幼兒在活動室內找出能滾動的東西。

  活動評價:

1.喜歡做實驗和分享發現。

2.能辨別可以滾動的東西。

小班幼兒園科學教案9

設計意圖:

生活中輪子無處不在,馬路上的汽車、自行車、摩托車,幼兒的玩具車、滑板車、輪滑鞋,幼兒園的餐車、家裏的行李箱等上面都有輪子。輪子既帶給大家便利,也帶給大家樂趣。小班幼兒很喜歡玩帶輪子的玩具,但對輪子的特點和作用不甚瞭解。爲此,我組織了這一活動,具體環節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環節,感知、探索輪子的多樣性及其會滾動的特點。考慮到如果給幼兒投放帶輪子的玩具,幼兒可能會關注玩具本身而不是輪子,因此,我直接投放了材質、大小、花紋不同的輪子,以利於幼兒直接感知輪子的多樣性及其特點。

第二環節,探索發現輪子的作用。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學習應是“玩中學”。活動中,我讓幼兒通過玩“推箱子”的遊戲,親身體驗推不同的箱子有不同的感受,從中發現省力的原因是輪子在起作用,從而在玩樂中達成學習目標。

第三環節,遷移經驗,感受輪子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貼近生活經驗的探究是幼兒感興趣的,也是幼兒容易理解和學習的。因此,我組織了尋找帶輪子的物品和觀看其他帶輪子的物品的課件的活動,以期通過引導幼兒觀察、發現、討論,更好地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感知輪子的作用。活動結束,我還引導幼兒巧用帶輪子的箱子整理收拾材料,充分體現了科學“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的特點。

目標:

1、感受輪子的多樣性,探索發現輪子是圓的、會滾動的。

2、瞭解輪子在生活中的作用。

3、喜歡玩輪子和帶輪子的物品,對輪子產生探究的興趣。

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玩過帶輪子的玩具。

2、材料準備和場地佈置:

(1)各種材質、大小、花紋不同的輪子分散放在活動場地中間。

(2)六個大小相同的箱子,其中三個是有輪子的藍箱子、三個是沒有輪子的綠箱子,把它們擺放成一排,對面8米處畫有終點線。

(3)各種帶輪子的物品。

過程:

一、自主玩輪子,感受輪子的多樣性,知道輪子是圓的、會滾動

1、自主選擇輪子玩。

師:這裏有各種各樣的輪子,你們先選兩個自己喜歡的輪子找個空地玩一玩吧。

(教師鼓勵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滾一滾,並說一說輪子的外形特徵。)

師:你的輪子和其他小夥伴的輪子一樣嗎?和小夥伴交換輪子玩一下,比一比、看一看它們哪裏不一樣。

2、交流感知輪子的多樣性和特點。

(幼兒將輪子一字排開擺放在教師面前,然後呈半圓形坐在輪子周圍。)

師:這裏都有些什麼樣的輪子?它們有什麼不一樣?輪子都是什麼形狀的?它有什麼本領?

師(小結):輪子的樣式有很多,材質、大小、花紋也會不同,但都是圓圓的,可以滾動。

二、遊戲“推箱子”,探究輪子省力的原因

1、使用有輪子的和沒輪子的整理箱進行遊戲。

(玩法:幼兒兩人一組,一名幼兒坐到箱子裏,一名幼兒推箱子,看看哪些組快、哪些組慢,哪一組最先到達終點。遊戲後幼兒交流自己的體驗,進一步感知輪子的作用。)

師:剛纔哪幾組小朋友先到達終點?哪幾組小朋友後到達終點的?

師:你推箱子時有什麼感覺?爲什麼會快?爲什麼會慢?哪種箱子更加省力?爲什麼會省力?

(引導幼兒自己尋找答案,發現更省力的箱子的祕密。)

師(小結):原來帶輪子的箱子推起來又快又省力。

2、交換玩“推箱子”的遊戲,再次體驗帶輪子的箱子省力的感覺。

(教師可引導先到達終點的幼兒不一樣的感覺。)

三、找一找生活中帶輪子的物品,知道輪子的廣泛用途

1、尋找並操作活動室裏帶輪子的物品,進一步討論輪子的用途。

師:找一找,我們活動室裏哪些物品帶有輪子?輪子有什麼用處?

2、觀看生活中其他帶輪子的物品的課件,體驗輪子的廣泛運用。

師:你還見過哪些帶輪子的物品?讓我們來看看視頻。

師(小結):我們現在知道了,有很多物品都會用到輪子,帶輪子的物品給我們帶來了種種方便和樂趣。

四、結束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將沒有輪子的箱子和各種輪子放到帶輪子的箱子裏推出活動室,進一步體驗輪子帶來的方便。

小班幼兒園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利用科學圖畫書,初步瞭解動物嗯嗯的特徵及作用。(重點)

2、能用語言大膽地描述不同的嗯嗯。(難點)

活動準備:

ppt、圖書《是誰嗯嗯在我頭上》、動物圖片以及相應的嗯嗯圖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書,引起幼兒興趣。

"這是誰啊?它頭上有什麼呢?""這是誰的恩恩呢?"

二、集體看圖書,老師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認識常見動物的嗯嗯。

重點引導幼兒講述幼兒描述嗯嗯的特徵。

三、教師小結

原來小動物們的嗯嗯大小、形狀、顏色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大大的,有的是小小的、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長長的、有的是黃黃的、有的是白白的、有的是黑黑的。

四、幼兒操作

爲小動物匹配嗯嗯,鞏固對動物嗯嗯的認識。

1、交代要求

2、幼兒操作

3、請幼兒將自己匹配好的找一位客人老師說一說。

五、活動結束。

小班幼兒園科學教案11

活動內容:好吃的水果

活動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的感知來初步瞭解水果。

2.發展幼兒初步的探索精神。

材料提供:石榴、柿子、橘子若干

活動過程:

1. 談話,引出主題:“秋天裏有許多好吃的水果,你都吃過那些水果?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個水果,讓我們看一看,它們是什麼?”

2. 請個別幼兒上前摸口袋,摸出一種水果並說出它的名稱。(要鼓勵每個幼兒都能清楚的說出水果的名稱。)

3. 每組一盆,數一數,共有幾種水果?比一比,那種水果最大,那種最小,並進行排序。

4. 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說一說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1) 你最喜歡哪個水果,摸摸看,它是什麼樣的?聞一聞,有什麼氣味?你吃過嗎?想一想,它的味道是什麼樣的?

(2) 你再去摸摸你沒有摸過的水果,看看它和你剛纔摸的水果有什麼不一樣?

5. 談話:“我們幼兒園裏有棵石榴樹,現在我們就來看看石榴是怎麼樣的?”

(1) 摸一摸,看看它的感覺如何?

(2) 打開石榴,看一看,裏面是什麼樣子的?(裏面是一粒一粒的紅色的石榴子)

(3) 嘗一嘗,它是什麼味道的,和你以前吃的水果有什麼不一樣?

6.小結:每種水果的味道都不一樣,但都有營養。多吃水果對人的身體有好處。你還有那些水果沒有吃過,回去可以問問你們的爸爸媽媽。

小班幼兒園科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多種感官認識事物,感知、探索西瓜的基本特徵。

2、願意參加科學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把自己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同伴。

活動準備: 1、西瓜。

2、每人一份餐巾、點心盤、刀、抹布;課前洗淨雙手。

3、PPT。

活動過程: 1、摸一摸,初步感知西瓜的特徵。

師:小朋友,今天耿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禮物,它就藏在這個口袋裏,請一個小朋友來摸一摸是什麼?

2、集體觀察,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西瓜的特徵。

師:我們把它請出來,看是什麼呀?

師:“西瓜是什麼樣子的?”

⑴請幼兒說一說。

⑵老師提問:看看西瓜是什麼樣子的?

⑶摸一摸、敲一敲、推一推,有什麼感覺?

小結:西瓜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橢圓的。有的大,有的小。皮是綠色的,還有的.有一條一條的花紋。西瓜摸上去滑滑的、涼涼的、硬硬的,敲敲會響,推推會滾。

3、通過故事瞭解西瓜吃法以及內部特徵。

師:“今天有一羣猴子也撿到了一個西瓜,他們爲了吃西瓜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呢,你們想知道嗎?”

a、老師講故事《猴王吃西瓜》。

b、老師提問:猴王怎麼吃西瓜?你會吃西瓜嗎?吃西瓜應該吃什麼?

c、師:那西瓜的瓤在哪裏呢?

d、我們一起把西瓜切開看一看。

e、讓幼兒觀察西瓜的內部:你們看到西瓜裏面是什麼樣的?

f、瞭解兩種特殊的西瓜——黃瓤的瓜和無籽瓜師:小朋友看老師電腦上有兩種瓜,它們跟我們平時吃的瓜有什麼不一樣呢?

4、談論吃西瓜的好處。

a、師:“你們喜歡吃西瓜嗎?爲什麼?”

b、請幼兒嘗一嘗:吃到嘴裏有什麼感覺?

 小結:西瓜瓤水分多,吃起來又涼又甜、能解渴、消暑,我們大家都愛吃。

小班幼兒園科學教案13

生成背景: 9月20日,戶外活動時,我和孩子們一起在玩球,忽然,只聽一聲尖叫,我過去一看,原來,孩子們在圍牆下面發現了一隻螳螂。他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馮靜亭:“這是螞蚱。”

韓舒寧:“不對,這是蟋蟀。”

單泉:“我知道,我知道,這是螳螂。”

……

小朋友都認爲自己說得對,各有各的理由,他們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差一點吵起來。

老師:這到底是螞蚱,是蟋蟀,還是螳螂呢?

韓業達:“這是螞蚱,因爲它會跳。”

崔鵬:“這是蟋蟀,蟋蟀會叫。”

單泉:“這是螳螂,我在電視上看見過,它有兩把大刀。”

……

幼兒非常喜歡小動物,特別是小班的幼兒興趣濃厚,更願意到飼養角去研究。但他們又受生活經驗和年齡特點的限制,在傾聽討論的過程中,看問題片面,侷限,缺乏全面的研究。《規程》中也明確指出要愛護小動物,培養幼兒的探索。老師也考慮到有研究價值。鑑於此,老師和幼兒一起共同生成了“螳螂”這一主題。

生成過程: (一)瞭解已有經驗 小朋友們把螳螂高高興興地帶回教室,在飼養角給它安了一個家。在觀察時,他們又展開了議論。

陳智超:“它喜歡吃什麼?”

史麗媛:“它是好的還是壞的?

李璇:“它生活在什麼地方?”

馬友成:“爲什麼它是綠色的呢?”

崔鵬:“它到底叫什麼名字?”

……

孩子們議論的內容越來越多。

老師:“那麼它到底是什麼呢,是好的還是壞的?今天回家你們想辦法找出答案,明天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好嗎?孩子們開始商量了。有的說問爺爺、奶奶,有的說問爸爸、媽媽。有的說查《十萬個爲什麼》,查《百科全書》,有的說用電腦上查。

(二)探索發現 1、問家長

第二天,第三天,孩子們陸續帶回了答案。有的說是螳螂,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告訴的,是益蟲。

2、查資料

馬有成說雌螳螂在生小寶寶之後會把雄螳螂吃掉,是《十萬個爲什麼》上寫的。有的小朋友是請爸爸、媽媽用電腦上查的,那上面介紹螳螂是益蟲,吃害蟲。韓業達還拿來了VCD,說可以讓小朋友一起看,上面的螳螂本領可大了,它身體的顏色是保護色。

3、餵養

孩子們在吃午飯、加點時,也用麪包、米飯、饅頭餵它,結果螳螂毫無興趣。孩子們又在散步時拔了一些草,發覺螳螂對草比較感興趣。張天啓的爸爸還抓了兩隻螞蚱,我們一起放到小盒裏,螳螂馬上用兩把大刀抓住了其中一隻,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孩子們高興地跳起來,嚷到:螳螂吃害蟲,它是益蟲。

4、自我保護

李小朋和許多小朋友在一起討論起來:“螳螂遇到敵人怎麼辦呢?”“我們試一試吧。”膽子較大的韓業達把手伸到盒子裏,還沒等碰到螳螂,它的兩把大刀就舉了起來,韓業達嚇得連忙把手縮回去。

通過這個小實驗,小朋友們明白了:螳螂是用大刀來防禦敵人,保護自己的。

5、讓幼兒瞭解自我保護方法並表徵,同時進行知識的遷移

我適時進行知識的遷移。:小動物都會保護自己,你們會怎麼保護自己?

潘敦浩:打110。

戰海濤:大聲喊,救命啊。

臧元晟:不跟壞人走。

唐雯:趕快跑,找爸爸、媽媽。

馬佳奕:不單獨自己走。

潘紹文:不往耳朵裏、鼻孔裏塞東西。

……

6、提出新的矛盾點

好提問題的李璇問我:老師,青蛙、熊到了冬天會冬眠,螳螂冬天到哪兒去了?這個問題小朋友幫李璇找到答案,好嗎?

過了幾天,孩子們陸續找到了答案,螳螂在秋天把卵產在向陽的山坡上、樹枝上,有一層硬膜包着,所以裏面很暖和,而雌雄螳螂就凍死了。到了第二年春天天氣暖和了,卵就孵化成小螳螂了,它們又可以捉害蟲了。

7、表徵

馬佳奕把螳螂產卵的情景畫了下來。韓舒寧把螳螂捉害蟲的樣子畫了下來。戰海濤還畫了一隻大螳螂帶着一羣小螳螂。

8、 經驗分享、交流

孩子們把了解到的知識用各種形式告訴小夥伴。有的拿來了VCD ;有的拿來了《十萬個爲什麼》講給小朋友聽;有的把螳螂吃害蟲的動作畫了下來;有的在“悄悄話”角談論着螳螂的祕密;有的在父母來接送時拉着父母看螳螂的各種圖片;有的在美工區粘貼、塗色螳螂,他們都在體驗着成功的喜悅。

體會與反思: 活動內容的產生來自幼兒,幼兒探索興趣很高。教師有機地引導幼兒在飼養角探索、發現,不斷豐富已有經驗,又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和年齡特點,從螳螂的自我保護遷移到自身的自我保護。在此次活動中,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建構新知識的同時,豐富了認知經驗,掌握了許多學習方法,而且能有順序地連貫描述螳螂的外形特徵。對以後描述小動物奠定了基礎。

小班幼兒園科學教案14

學習目標:

1、通過探究活動知道有些物體會沉,有些物 體會浮,初步 感知沉浮現象。

2、製作簡單的能夠漂浮的小船,交流製作的體會。

活動準備:

大水盆、水。大大小小的玩具船、玩具車、塑料杯、沒有蓋的盒、石頭、筆等。

硬紙盒、泡沫板、三角形彩色紙、牙籤,以及不同的美工材料。

活動形式:集體/小組

活動過程

1. 出示玩具車,請幼兒放在水中,觀察玩具車在水中的情況。(下沉。)

2. 出示玩具船,請幼兒放在水中,觀察玩具船在水中的情況。(飄浮。)

3. 向幼兒提問:

把玩具車和玩具船放在水中,你觀察到了什麼?

車和船的外形有什麼不一樣?

船像什麼?

4. 出示塑料杯、沒有蓋的盒、石頭、筆等,請幼兒放在水中,看看哪些東西像船一樣浮在水面。

5. 老師示範利用紙盒等材料做玩具船:

在紙盒中央貼一小塊泡沫板;

用牙籤穿過彩色紙;

把牙籤插在泡沫板上。

6. 請幼兒嘗試自己做小船。

7. 請幼兒嘗試放小船,看看小船能否浮起來。

  活動評價

能初步判斷哪些物體可以浮上來或沉下去。

能製作簡單的能夠漂浮的玩具船。

活動建議:

教師在組織本活動時儘量更多地給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間,隨時捕捉孩子的新信息,以便生成新的活動。

將此活動延伸到家庭中,開展親子游戲,鼓勵幼兒探索家中各種物品的沉浮情況,並把新發現帶到幼兒園,和同伴、老師分享。

活動適合在暖和的時間或地方進行。

小班幼兒園科學教案15

目標:

1、通過在貼有各種生活用品或玩具圖案的遊戲板上找出含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的物品,進一步認識這些幾何圖形。

2、發展觀察力與專注力。

準備:

1、50釐米見方的遊戲板一塊,上面貼有常見的生活用品或玩具圖案,如像三角形的物品有三角尺、飯糰、三角旗、三角圍巾、三角鐵、紅領巾等,像圓形的物品有鍾、臉盆、方向盤、西瓜、輪胎、手錶、硬幣、瓶蓋、戒指、眼鏡、餅乾、披薩、蛋糕等,像長方形的物品有相框、長板凳、皮夾、鉛筆盒、電視機、手機、包、窗戶、銀行卡、麪包車、長方體積木、牛奶盒等,像正方形的物品有巧克力、交通標誌、椅子、靠墊、化妝盒、桌子等(見圖1)。

2、骰子一個,六面分別貼有圓形、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幾何圖形(見圖2)。用兩種顏色的毛根做成的圈圈10個,每種顏色各5個(見圖2)。

玩法:

1、該遊戲可一人玩,也可兩人玩。

2、幼兒獨自遊戲時,先擲骰子,觀察骰子朝上的一面是什麼圖形,然後在遊戲板上尋找與骰子上所示幾何圖形相對應的生活用品或玩具圖案,並取一個毛根圈圈放置在該生活用品或玩具圖案上。遊戲可反覆進行,直至把5個毛根圈圈放完。

3、如果是兩人遊戲,可以一個幼兒擲骰子,說出骰子上所示的幾何圖形,另一個幼兒在遊戲板上找出與這個幾何圖形相對應的生活用品或玩具圖案,並放上一個毛根圈圈。遊戲可反覆進行,直至把所有圈圈放完。

規則:

1、要根據骰子所示的幾何圖形尋找遊戲板上與之相對應的生活用品或玩具圖案,只有找對了,才能放上一個毛根圈圈,不能隨意放在什麼位置上,也不能多放。

2、遊戲中幼兒可互相檢查毛根圈圈是否放置正確,放錯的圈圈要拿出。

3、只有把毛根圈圈都放完了,遊戲才能結束。

評析:

小班幼兒雖然通常已能指認卡片上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等幾何圖形,但對於日常生活中各種物品的形狀大多不會關注,有的對辯識物品形狀還存在困難。“圖形寶寶找朋友”遊戲目的在於幫助幼兒將已有的對幾何圖形的初步知識與對周圍生活環境中各種物品形狀的認知經驗建立起聯繫,以培養幼兒的幾何圖形抽象能力。所以,在遊戲材料的設計上,教師有意提供貼有各種生活用品或玩具圖案的遊戲板,通過“擲骰子—辨圖形一找物品”,讓幼兒觀察與辨識,並根據平面的幾何圖形找出與之相對應的生活用品或玩具,從而抽象出各種生活用品或玩具的幾何圖形特徵。而之所以用毛根圈圈做輔助材料,一方面是因爲其有輕便安全、便於取放的特點,另一方面則是考慮到它具有遊戲檢驗與遊戲激勵的功能。

教師對這一遊戲的指導重點宜放在幼兒對生活用品或玩具某一特徵的辨識及其圖形的抽象上。比如,骰子上顯示的圖形是長方形,幼兒既可以選擇將毛根圈圈放在麪包車圖案上,也可以選擇將毛根圈圈放在長方體積木圖案上,因爲它們的外形都具長方形特徵。如果教師發現幼兒已能熟練開展這類遊戲,則可以在骰子的每個面上同時設計兩種圖形,以提高遊戲難度。當骰子的某一個面上是長方形和圓形時,幼兒就必須尋找一個包含這兩個圖形特徵的生活用品或玩具。比如,幼兒可以選擇麪包車圖案,但不可以選擇長方體積木圖案,因爲“麪包車”圖案符合要求:它的車身是長方形的,輪子是圓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