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作爲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1

一、內容分析:

幼兒對大自然新奇事物的變化,總會有無窮的探索慾望。雲彩變紅了,雲彩變黑了,雲彩變成大獅子了,雲彩變成小船了,雲彩變成娃娃了,這些自然變化都會不斷吸引幼兒,使幼兒在有趣的觀察中激發體驗創新拓展思維的興趣。創新源於幼兒對自然的另一種認知,培養幼兒多感官的運用,開闊性的想象,在此過程中感受創新思維的樂趣。我們的創新智慧遊戲內容注重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出發,精心選擇生活中的內容作爲教育內容。以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創新思維特點。

二、幼兒分析

小班幼兒的年齡小,對世界充滿着好奇、探索和幻想。他們的思維不受習慣的約束,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觀察事物時,僅能關注事物的表面現象,但自身是潛在着創造力的。設計了讓小班幼兒所熟悉內容,利用不斷變化的形式,在易把握的基礎上讓幼兒盡情的暢想。本次活動設計了符合小班幼兒年齡和心理髮展特點的環節,容易爲幼兒所接受。

三、設計思路

天空中的雲彩對於小班幼兒來說充滿吸引和無盡的幻想,是培養幼兒創新思維能力,激發幼兒體驗創新思維樂趣的良好載體。活動中根據小班幼兒年齡和心理髮展特點,通過層層遞進的設問,調動幼兒的思維興趣,激活孩子的創新思維,展開他們的思維空間。通過幼兒觀察與自我想象相結合,配合以簡單的遊戲,動靜結合,讓幼兒在玩中自然而然的知道雲彩多變的特點,充分調動幼兒的觀察和探索的興趣,使幼兒能夠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經驗,也進一步的提高拓展了他們的思維想象能力。

具體設計思路與設計意圖:

1.談話導入:通過出示圖片小星星打開幼兒的聯想能力,激發幼兒對天空的興趣。

2.擴散思維活動

讓幼兒想象天空中除了有星星還有什麼東西,什麼東西還會飛到天空中去,引導幼兒圍繞天空展開無盡的想象,對天空展開想象是幼兒感興趣的,將會激發他們的思維活力。

烏雲的出現是引發幼兒探索的刺激物,雲彩爲什麼會變成黑色?幼兒會在這種驚奇的變化中更深入的進行想象,雲彩除了會變成黑色還會變成什麼顏色?

3.觀察內容

各種雲彩圖片的出現,即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又能刺激幼兒進行深入觀察。圖片中的雲彩變成了什麼樣子?逐一觀察,培養幼兒良好的觀察習慣。

4.模仿活動

鼓勵幼兒運用肢體語言來表述雲彩所像事物的樣子,讓幼兒體驗創新思維的不同形式和方法。

5.創新想象

天空中的雲彩除了會變成圖片中展示的樣子,你覺得雲彩還會變成什麼樣子?讓幼兒自由暢想,暢所欲言。

6.操作活動與讚賞激勵

讓幼兒用老師帶來的“棉花雲彩”粘貼雲彩形狀,在操作活動中讓幼兒按照剛纔的說法進行粘貼,讓幼兒體驗自己動手粘貼的樂趣。

請幼兒互相看看、說說自己的作品,體驗互相交流的樂趣,在評價過程中肯定幼兒的作品,呵護幼兒心靈,使幼兒的創新思維得到昇華。

四、活動目標

1.喜歡觀察雲朵,知道天空中的雲朵是可以變來變去的。

2.能對雲朵的形狀展開想象,體驗想象的樂趣。

五、活動準備

製作課件、棉花與粘貼材料

六、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談話

寶寶們,看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你們知道哪裏有星星嗎?天空中除了有星星還會有什麼?

2.擴散思維活動:雲彩爲什麼會變色?

師:寶寶們知道雲彩爲什麼會變成黑色嗎?雲彩除了會變成黑色還會變成什麼顏色?(出示火燒雲的圖片,引導幼兒知道雲彩還可以變成其他的顏色)

你想讓雲彩變成什麼顏色?(引導幼兒展開想象)

3.觀察內容:雲彩像什麼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雲彩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雲彩像什麼?(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大膽表述)

4.模範活動:模仿雲彩的樣子

師:剛纔我們說了圖片中的雲彩像什麼樣子,你能表演出來嗎?來學一學吧。

5.創新想象

師:你覺得雲彩除了會變成剛纔的樣子之外,還能變成什麼樣子?你想讓雲彩變成什麼樣子?

6.操作活動與讚賞激勵

師:寶寶們想不想自己動手讓雲彩變成你喜歡的樣子?我們來試一試吧。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用自己的小手進行創意粘貼。

7.結束活動

請幼兒互相觀看並介紹自己的作品,肯定幼兒的表現。最後把我們的雲彩送上天空,讓它們一起飛走吧。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2

【活動目標】

1、能夠主動提出問題,大膽實踐,積極探索。

2、瞭解在不同物體遮擋下,聲音的大小是會變化的。

【重難點分析】

重點:聲音是有大小變化的。

難點:瞭解噪音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活動準備】

鞭炮聲、優美的音樂、紙、毛巾、坐墊、布、塑料袋、書包、紙箱、被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播放鞭炮聲,讓幼兒感受節日的快樂。

(二)展開

 1、感受噪音(鞭炮聲逐漸放大)

提問:

(1)聲音大的時候有什麼感覺?聲音小的時候有什麼感覺?聲音不大不小的時候有什麼感覺?

(2)“小朋友喜歡什麼樣的聲音?”讓幼兒大膽講出自己的感受。

小結:“各種嘈雜、刺耳的聲音,我們把它稱爲噪音”。噪音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學習以及我們的身體、情緒等,所以我們都不喜歡噪音,我們要消滅噪音。

2、實驗活動

提問:“錄音機的按鈕壞了,如何把它的聲音變小呢?”(請幼兒憑經驗講述)

(1)請幼兒用老師準備的物品想辦法將聲音變小。(可以引導幼兒將錄音機蓋起來)。

(2)請幼兒分別用每一種物品都實驗一下,然後講一講錄音機被哪種物品遮蓋後聲音最小。

小結:“各種物品都有隔音的作用,它們能讓聲音變輕、變小。由於物品的厚薄不同,隔音的效果也不同,一般情況下,物品越厚隔音的作用越大。”。

3、遊戲《給錄音機蓋被子》

(1)讓幼兒聽一聽,放在毛巾下的錄音機和未放在毛巾下的錄音機聲音一樣嗎?

(2)再往上加一塊毛巾,錄音機的聲音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3)再往上加第三第四塊毛巾,聽聽錄音機的聲音有什麼不一樣?

討論結果:毛巾越厚,聲音越小。

(三)結束

1。鞭炮的聲音太大,我們怎樣保護我們的耳朵?請小朋友學一學快樂的鞭炮聲。

2。活動延伸:閱讀《幼兒用書》(“老虎”第六頁),熟悉各種物體聲音。(幼兒教育)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3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2、嘗試用各種方法感知,判斷“有”和“沒有”,願意用簡單的語言進行講述。

3、發展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口語表達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透明類、不透明類的各種食品包裝若干、有的裝東西,有的不裝東西。

活動過程:

一、觀察激趣

觀察空貨架,激發幼兒做理貨員的慾望

二、嘗試操作

1、介紹操作要求:旁邊有吃的,有用的,還有玩具,可是有的裏面有東西,有的裏面是空的。每人進一樣東西,空的東西不要的。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幼兒是用什麼方法去判斷“有”和“沒有”。

3、交流小結你進的是什麼?裏面有東西嗎?你怎麼知道的?

三、再次操作

1、鼓勵幼兒去試試看,用和剛纔不一樣的辦法再進許多貨。指導:能力弱的幼兒用直接的方法感知。能力強的幼兒各種方法判斷。詢問個別幼兒:裏面有東西嗎?你是用什麼辦法知道的?

2、相互介紹。

四、開超市。

活動反思:

在瞭解了本班幼兒的發展情況的基礎上,我將活動目標就寓於活動之中,寓於生成之中,寓於師生的互動之中。在活動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請幼兒收集了許多各種各樣的超市商品。活動中,自主選擇的活動誘發幼兒的興趣,增加了他們參與互動的興趣

在活動中,我一方面,引導孩子觀察,引發其他孩子去探索;另一方面,孩子們在合作探索、購買品嚐的過程中,獲得自我認同或發現矛盾、衝突,進而重新評價或改變自己的認識。。如:購買了商品後,孩子們互相談論自己共買了幾次?用去多少錢?還剩多少錢?在討論與爭執中,孩子們對數的運用有了初步的理解。

在活動中我不斷調整自己的角色,在與兒童共同探討問題時,是一位學習者和合作者,而不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活動中,對幼兒多鼓勵、多表揚、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認、多接納、多欣賞,給幼兒創造的寬鬆、自由的氣氛,使幼兒樂。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4

設計意圖:

感知5以內的數量是小班幼兒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提出,要"利用生活和遊戲中的實際情境,引導幼兒理解數概念"。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創設幼兒熟悉的、感興趣的"包餃子"情境,支持與引導幼兒在遊戲中進一步感知5以內的數量。活動中教師通過提出若干開放性的問題,將以"點數"爲核心的多種數學內容蘊含其中,形成一個充滿挑戰的數學學習環境,激發幼兒積極嘗試,主動獲取數學經驗。

操作卡片設計簡單、巧妙,由於餃子的數量、擺放位置和拍攝角度不斷改變,卡片上呈現了整齊、散亂、遮擋、干擾、環繞等不同擺放形式的餃子,不但加大了點數難度,而且增加了點數的樂趣。

由於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昕限,整個操作過程需要幼兒克服動作、時間、材料等多種因素的干擾,認真專注地完成操作任務,有助於培養幼兒的學習品質,並給幼兒帶來積極的情感體驗。

目標:

1.能不受餃子擺放形式(整齊、散亂、遮擋、干擾、環繞等)的影響,正確感知5以內的餃子數量。

2.嘗試不受干擾,準確地完成"按數量包餃子"的任務。

3.喜歡參與活動,體驗數數的樂趣。

準備:

1.幼兒有用彩泥包餃子的經驗。

2.用彩泥包好的餃子1盤。

3.每張桌子上放3個自制的娃娃,每個娃娃的身邊分別擺放着3、4、5的點卡。

4.實物投影儀,電視機。

5.操作材料:不同擺放形式的餃子實物圖片(如圖)每人4張,小盤和彩泥球各若干(數量要充足,夠每人包4盤餃子)。

過程:

一、進入遊戲情境,回憶前期經驗

1.引發幼兒興趣。

師:娃娃家的娃娃們想吃餃子了。今天,我們就來給娃娃包餃子。

師(出示一盤"餃子"):瞧!這是什麼?你會包餃子嗎?

2.師幼共同玩手指遊戲"包餃子"(附後)。

二、排除餃子擺放形式的影響,正確感知5以內的餃子數量

1.幫助幼兒熟悉操作材料,初步瞭解操作要求。

師:這裏都有什麼?(卡片、盤子和彩泥。)要讓我們做什麼?(包餃子。)包幾個?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小結):對,這些材料是包餃子用的,卡片上有幾個餃子,我們就要包幾個餃子。

2.引導幼兒觀察卡片上餃子的擺放形式,學習正確點數5以內的餃子數量。

師:桌子上有一些卡片,每一張卡片上的餃子都不一樣,快去數一數。

(幼兒練習點數,教師觀察指導,針對幼兒的點數情況,選取"遮擋"和"干擾"擺放形式的餃子卡片各一張。)

3.引導幼兒對"遮擋"和"干擾"擺放形式卡片上的餃子進行點數。

師(出示"干擾"卡片):這張卡片上有幾個餃子?還有什麼?它是餃子嗎?能不能數?

師(出示"遮擋"卡片):這張卡片上有幾個餃子?這個餃子只露出了半個要算進去嗎?我們在數餃子的時候可不能把它漏掉了。

三、學習按照數量要求包餃子,並按數量分類擺放

1.引導幼兒觀察娃娃身邊的點卡,瞭解每個娃娃要吃幾個餃子。

師:娃娃們都餓了,看看他們都要吃幾個餃子?你是怎麼知道的?

2.教師講解包餃子的操作要求。

(1)教師示範包4個餃子:先點數卡片上的餃子,將卡片插在盤沿上,再包出相應數量的餃子放在盤中,最後進行點數檢查。

(2)師:我的餃子包好了,應該送給哪個娃娃吃?送餃子的時候要大聲說:"娃娃,請你吃4個餃子。"誰來幫我送?

(3)請一名幼兒送餃子,鼓勵全體幼兒學說:"娃娃,請你吃4個餃子。"

3.幼兒操作活動:給娃娃包餃子並按數量分類擺放餃子。

教師觀察指導,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講述:"卡片上有×個餃子,我包了×個餃子,盤子裏的餃子和卡片上的餃子一樣多。"同時,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根據卡片上餃子的數量包"餃子",提醒幼兒包完一盤"餃子"後再次選擇卡片進行操作。

4.展示分享。

(1)師幼共同做手指放鬆遊戲,吸引幼兒圍坐在教師跟前。

(2)教師根據幼兒的操作結果,提前選取兩、三盤餃子引導幼兒進行展示分享,對正確的操作給予肯定,對錯誤的操作進行糾正。

師:你們真能幹,給娃娃包了這麼多餃子。這一盤有幾個餃子?爲什麼要包×個餃子?

師:這一盤"餃子"和卡片上的餃子不一樣,怎麼辦?

四、結束活動

鼓勵還想操作的幼兒繼續操作,提醒不想繼續操作的幼兒將餃子卡片按照數量放到相應的點卡盒裏,活動自然結束。

延伸活動:

將材料投放到娃娃家或娃娃餐廳供幼兒繼續遊戲,可根據幼兒的能力適當增加卡片上餃子的數量。

附手指遊戲:包餃子

"咕嚕""咕嚕"擀擀皮兒,(左手手心向上,右手在左手手心上做擀麪杖滾動的動作)

"嘩嘩""嘩嘩"和和餡兒,(伸出右手的食指在左手手心上做攪拌狀)

"嘿喲""嘿喲"捏捏邊兒,(左手五指聚攏,右手在左手手指上做捏餃子動作,最後捂住左手手指停住)

噝--(做聞餃子動作)

咂一咂一咂一咂一(做流口水動作)

香噴噴的餃子給誰吃?(教師大聲問)給我吃!(幼兒大聲回答)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5

活動目標:

1、通過主動觀察、操作,瞭解各種各樣管子的外形特徵以及用途等等,知道它們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2、能用較完整地語言回答問題。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幼兒收集各種各樣的管子,並瞭解他們的用途。黃豆、沙子、小彈子若干。管子王國的場景佈置。

活動過程:

一、參觀場景,引起幼兒的興趣。

“這是什麼地方?”

“這裏住着誰呀?”

“它們很想和小朋友做朋友,你們願意嗎?”

二、觀察各種各樣的管子的外形特徵。

“每人找一個管子,說一說你手上的管子是什麼樣子的?什麼顏色?什麼形狀?”

小結:“管子是圓圓的、長長的;它們的顏色不一樣,有白色、藍色、灰色等;有的管子粗,有的細;有的管子上面滑滑的,有的有許多的褶皺……”

三、通過嘗試操作,瞭解管子中間是空的。

“看,這是什麼?”(黃豆、沙子、小彈子)

“我們用它們和管子來做遊戲,看看你會發現什麼?”

小結:“黃豆、沙子、小彈子都可以從管子中間通過,說明管子中間是空的。”

四、拓展經驗,瞭解管子的用途。

“你還在哪裏見到過這些管子?”

“它們是幹什麼用的呢?”

小結:“管子的用處可多了,洗衣機上有,空調上有,抽油煙機上也有,還有下水道管子呢……它們可以用來通水等等,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6

  活動目標:

1、感知毛線柔軟的特性及其多樣性,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意將毛線變形,充分發掘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嘗試運用多種材料讓毛線站起來。

3、培養幼兒大膽嘗試、勇於探索與表達的精神。

  活動準備:

1、準備粗細、長短不同的彩色毛線若干2、瓶蓋、土豆、泡沫、橡皮泥、積木、瓶子等材料活動難點:

嘗試運用多種材料讓毛線站起來。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小朋友你們看,今天張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神祕的口袋,小朋友猜一猜裏面裝了什麼呢?幼兒猜:(好吃的東西、玩具、糖等)小朋友猜了這麼多,你們想知道口袋裏到底是什麼嗎?請小朋友上來摸一摸(指名幼兒摸口袋)二、瞭解毛線用途:

幼兒從口袋裏摸出毛線,教師提問:這是什麼?(毛線)毛線像什麼?毛線有什麼用?教師總結:

三、玩一玩、變一變1、今天張老師要用毛線來變魔術,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我們一起數“一、二、三”好了,請小朋友睜開眼睛看,教師將毛線彎曲成“S”形,問:看看它變成了什麼形狀?像什麼?孩子回答。毛線好玩嗎?幼兒答(好玩)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把它彎曲成各種各樣的形狀。你們想不想來變魔術呢?你們想變成什麼呢?今天老師爲大家準備了許多好玩的毛線,小朋友也可以用毛線來變魔術。

2、幼兒自由結伴彎曲毛線,教師觀察指導。(孩子把毛線變成了o形、S形、W形、小鳥的形狀、花的形狀、蝌蚪的形狀、草的形狀、各種數字的形狀等)3、教師總結:你們的小手真厲害,能夠變出這麼多的東西來。

四、啓發幼兒思考探索1、我們的小手真能幹,把毛線彎一彎、繞一繞,做出了許多有趣的東西。可毛線悄悄地告訴我,它除了想躺着擺出各種姿勢外,還想站起來擺出各種姿勢呢!你能想出什麼辦法讓它站起來呢?

2、幼兒自由講述讓毛線站起來的方法。(如藉助膠帶、橡皮泥、積木、袍沫等等)3、今天老師也爲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的材料,有橡皮泥、積木、瓶子、盒子等,你們可以試試這些材料,看看能不能讓毛線站起來。

4、幼兒分組嘗試操作,讓毛線造型站立起來。

五、畫一畫:

1、線寶寶除了擺造型,還會跳舞呢!我們請它在紙上跳個舞好嗎?

2、教師捏住線寶寶的頭,放到水彩顏料裏浸溼,然後在紙上拖行或抖動。

3、請幼兒欣賞教師的作品,產生繪畫的慾望。

4、幼兒作畫,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5、展示作品,請幼兒說說線寶寶是怎樣跳舞的。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7

  有益的學習經驗:

初步認識水的基本特性:無色、無味和無嗅。學會用各種感官觀察事物。

 準備:

玻璃杯,清水,牛奶,硬幣等。

  活動與指導:

1、嗅覺遊戲。教師把裝有清水、酒、醋的瓶子放在幼兒面前,請幼兒來聞一聞,判斷哪個瓶子裏裝的是清水。

2、味覺遊戲。教師請幼兒嘗一嘗,說說哪個瓶子裏裝的是清水。

3、教師對幼兒說:“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遊戲,請小朋友們仔細來觀察。”

(1)教師拿出兩個玻璃杯,在一個玻璃杯中倒入清水,另一個玻璃杯中倒入牛奶。

(2)教師把兩枚硬幣分別放入兩個玻璃杯中,請幼兒觀察哪個玻璃杯中的硬幣看不見,而哪個玻璃杯中的硬幣能夠看見?

(3)教師總結,水是沒有顏色的,所以放在裏面的東西我們都能夠看見。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8

一、活動名稱

大小、長短、前後、上下

二、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複習鞏固大小、長短、前後、上下的概念。

2.培養幼兒動作靈敏、反應迅速、動手動腦的能力。

三、活動準備

大、小球(與幼兒人數相同)、大小盆各一個、長繩短繩各一條、長短毛線繩與幼兒人數相同、長橋短橋各一座、玩具娃娃(娃娃前放有8片雪花片,後放有8個易拉罐)、大樹一棵(樹上有與小圓點幼兒數相同的小果子,樹下有與大圓點幼兒數相同的大果子)大圓點、小圓點的粘貼各爲幼兒人數的一半.附兒歌《大家拍手笑哈哈》。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幼兒自由選擇大圓點、小圓點進入活動場地。兒歌《大家拍手笑哈哈》導入。簡單說明戶外活動要求。

(二)基本部分

1、複習鞏固區別大小。

出示許多大小球大盆小盆讓幼兒觀察。

師:場地上放有許多球,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這些球有什麼不同?

幼:有的球大有的球小。

師:請大花把大球拿起來,放到大盆裏,請小花把小球拿起來放到小盆裏。

幼兒邊操作,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你拿的是大球還是小球?再交換活動一次。

幼兒之間互相比較,誰的大誰的小。

2、複習鞏固區別長短。

出示二根繩子,一根長繩,一根短繩。

師:場地上放有兩根繩子,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着兩根繩子有什麼不同?

幼:一根繩子長,一根繩子短。

師:請大花走長繩小花走短繩。

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你走的是長繩還是短繩?再交換活動一次。

幼兒每人取一根毛線繩,互相比較長短。說出誰的長誰的短。

3、複習鞏固區別前後。

出示玩具娃娃讓幼兒觀察哪是前面哪是後面。

師:請大花去娃娃前面玩,請小花到娃娃後面玩。

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裏玩.幼:我在娃娃的'前面玩或我在娃娃的後面玩.再交換活動一次。

遊戲:看誰反應快。師:小花站到老師前面,大花站到老師後面。再交換活動一次。

4、複習鞏固區別上下。

出示大樹,讓幼兒觀察樹上有什麼?樹下有什麼?

幼:樹上有果子,樹下有筐子。

師:請大花去摘樹上的果子,小花去拿樹下的筐子。摘到果子的大花,請把果子放到樹下小花的筐子裏。

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裏摘的果子?要把果子放到哪裏?再交換活動一次。

教師引導幼兒互相觀察,說出頭在身體的上面,腳在身體的下面。

(三)結束部分:

遊戲結束:幼兒按大小頭飾分成兩組,分別跑過長短兩座“橋”大花去拿樹下的大果子,小花去摘樹上的小果子,再分別到玩具娃娃的前邊與後邊。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水瓶的祕密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實驗,觀察物體在透明容器裝水前、後的影像變化。

2、注意幼兒安全的操作,培養實驗的安全意識。

3、幼兒學習記錄物體的影像變化。

活動準備:各種各樣的透明玻璃瓶,圖片,毛巾,記錄紙等。

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瓶子,瞭解瓶子的形狀,材料。

提問:“小朋友們看,這些都是什麼?”“你們看這些瓶子都一樣嗎?”“他們有什麼不一樣?”(注意引導幼兒從形狀,大小,材料,等方面進行觀察。)“剛纔我們說了這麼多不一樣的地方,那麼你們看看這些瓶子有什麼一樣的地方嗎?”(注意引導幼兒說出瓶子的材料和透明的特點)

“原來這些瓶子都是玻璃做的,透明的。那我們拿瓶子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

2、引導幼兒透過空的瓶子看物體,觀察物體的變化並進行記錄。

(1)幼兒透過瓶子看周圍的物體。

提問:“你們有沒有試着用空瓶看東西?”“請小朋友們每人拿一個瓶子去看一看周圍的東西,看看他們和我們平時看到的一樣不一樣?”(注意引導幼兒分批拿瓶子,以免過於擁擠)

(2)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發現。

提問:“你剛纔是怎麼看的?看到了什麼?有沒有變化?”

(3)幼兒透過瓶子看記錄表上的圖片並進行記錄。

(2)“剛纔我們看了周圍的東西,我們的記錄紙上有漂亮的圖片,你們可以找一張自己喜歡的圖片,仔細的看一看,可以想各種不同的方法來看,把你看到的記錄下來。”

(4)幼兒相互進行交流。

3.引導幼兒在瓶子裏裝上水,透過裝水的瓶子看圖片,並進行記錄。

(1)猜想:“剛纔我們用空的瓶子看東西,請你們想一想,如果在瓶子裏裝上水,看東西會有什麼變化?”

幼兒操作驗證:“剛纔小朋友們猜得都不一樣,到底誰說得對呢?讓我們來試試好嗎?裝水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些什麼呢?”(注意引導幼兒分批裝水並幫助幼兒將蓋子擰緊,將瓶子和手擦乾)

(3)將觀察結果記錄在第二張記錄紙上。

(4)幼兒相互交流,教師評價總結。

4.引導幼兒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也能使所照成像變形。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9

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探索,主動思考問題。

2、引導幼兒感知球的主要特性:彈跳、能滾動、在水中會浮起來。

3、體驗活動的樂趣

準備:

皮球若干,場地、一盆水、廢報紙、布、毛巾、木塊、橡皮泥等。

過程:

一、設問導入:

看,這是什麼(各種空心的皮球)如果我把它放在水裏,如果我把球放在地上拍打,小朋友樣都來猜猜會怎麼樣?

二、反互探索,感知球的基本特徵

1、第一次自由探索

師: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的球,請你們每人拿一個球去試一下吧。

讓幼兒自由的探索

提問:你發現了什麼?

2、第二次有目的的探索

師:剛纔小朋友們都用球進行了實驗,現在誰來告訴老師你都發現了些什麼?

(讓幼兒進行討論,並回答老師的問題)

師:現在請小朋友來回答老師的問題,把球寶寶放到水裏,它會怎麼樣呢?(它就會浮在水面上)

把球放在地上用手拍打,球寶寶又會怎麼樣呢?(會向上彈起來)

現在讓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做遊戲,進行觀察吧!

(1)、把球放到水中,觀察球是否浮在水面上,和其它實心物體比較,感知球是空心的,所以能浮在水面上。

(2)、讓幼兒在地上拍球,球會彈跳起來,感知球有彈性,所以能跳起來,學習名詞“彈性”

(3)讓幼兒把球放在不同物體上向前滾,比一比哪一個球能滾得更遠?感知球滾動的快慢和地面有關。

3、小結

師:小朋友們真能幹,都開動腦筋和老師一起想!現在小朋友們都知道了,球在水裏水浮在水面上、用手拍一拍拍就會向上跳起來,還會向前後左右不同的地方滾動。

延伸

師:現在小朋友都知道了球寶寶在水裏的時候會浮在水面上,用手拍打它,它就會跳起來,還有球寶寶可以前後左右的滾動,真的是太神奇了,現在我請小朋來幫老師想一想哪一些球寶寶會浮在水面上的?哪一些球寶寶拍拍它會跳起來?還有哪能些球寶寶可以前後左右向不同的方向滾動?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10

活動名稱:

給小動物餵食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常見小動物的進食習性。

2、學會關心和愛護動物。

3、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體驗與同伴共同活動的快樂。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課件;2、互動桌;3、動物小筐;4、食物圖片。

活動重點:

初步瞭解常見小動物的進食習性。

活動難點:

給小動物餵食,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

設計意圖

教師指導幼兒表現多媒體運用

(一)、激趣導入(二)認識動物朋友(三)瞭解常見小動物的進食習性(四)給動物餵食(五)、小結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圖片。

農場裏有一些小動物在做什麼?那我們一起和小動物玩吧?

2、教師引導幼兒認識動物的名稱。

我們一起看一看這是誰啊?你想和誰當好朋友啊?

3、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猜想,表述動物最喜歡吃哪些食物?

小動物們說肚子有點餓?怎麼辦?這裏有一些什麼食物,我們來看看小貓,小狗,小兔,小雞最喜歡吃些什麼?”

4、教師介紹材料,玩法,規則將食物放到動物小筐中進行餵食。

聽口令進行遊戲

5、小結。

剛纔誰跟xx(小動物)做好朋友了?

你怎樣和它做好朋友?

你請它吃了些什麼?它喜歡吃嗎?

1、幼兒進入情境幼兒觀察圖片,表達自己的感受。

2、幼兒觀察圖片上的動物,並說出動物的名稱。

3、幼兒思考幫助動物們的方法,用互動桌中託拽的方法找到動物最愛吃的食物

4、幼兒使用操作食物材料給動物餵食。

5、幼兒積極與教師互動說出動物最喜歡吃的食物。

出示課件圖片2出示課件圖片2出示課片圖片,34,5,6互動桌出示操作材料出示課件圖片7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11

活動目標:

1、觀察並且瞭解動物與人一樣也有家,有自己的生存環境。

2、知道不同小動物有不同的居住地,能初步學習按動物的居住場所進行分類。

3、培養幼兒愛護小動物,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動物的家》

2、山林,土壤、草叢、水的大掛圖

3、各種小動物的頭飾

活動過程:

1、觀看課件,並思考:

(1)課件中有哪些小動物?說出動物的名稱

(2)這些小動物有家嗎?它們的家都在什麼地方?

2、再次播放交互式白板課件,呈現不同動物居住場所的圖片,請幼兒說說這是誰的家?並把相應的小動物送回家。

3、學習按動物的居住場所進行分類。

如:山林——獅子,老虎,熊貓等。

土壤——蝸牛,蜈蚣等

水——鯊魚,魚,蝦等

4、請幼兒戴上頭飾,扮演小動物回自己的家,再次加深幼兒對不同動物的不同居住環境的印象。

5、再次播放課件,請幼兒觀看環境污染,小動物的家遭到破壞的情境,請幼兒討論:

“如果小動物們失去了家,會怎麼樣?”

——動物失去場所,會面臨死亡。

——所以要保護大自然,保護小動物們的家,讓小動物們生活得開開心心的。

6、參與操作課件中的交互式遊戲,指出哪些做法是正確的,送給他們小紅花,哪些是錯誤的,及時進行制止。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12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逛果園

設計意圖: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培養幼兒的活動興趣出發,我設計了《逛果園》這一活動,旨在通過生動有趣的遊戲形式,讓幼兒在動動、說說、玩玩的過程中,認識、區分兩個物體的“大”和“小”,並大膽地嘗試讓幼兒用語言和動作來表達“大”和“小”,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活潑開朗的性格。

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標:

1、觀察、認識並區分兩個物體的大與小,並能用相應的動作及語言加以表達。

2、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情感。

3、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活動準備:

1、佈置果園的環境(大樹、小樹等)

2、大、小蘋果;大、小樹葉卡片若干。

3、大小籮筐若干。大小汽車各一輛。

(三)活動過程:

1、出示大、小汽車,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個美麗的果園,那裏可好玩了,大大小小的果子都成熟了,我們要乘汽車去摘果子。”

(2)出示大、小汽車:“嘀嘀,開來了兩輛汽車。”(幼兒觀察)“是什麼樣的汽車?你想乘哪輛車去?爲什麼?”(公共汽車很大,可以坐很多人;小汽車小小的,只能坐幾個人)“好,我們坐着大汽車去果園吧!”

(3)師生一起開汽車去果園。

2、通過摘蘋果,觀察蘋果的大與小,並進行分類。

(1)認識大樹和小樹:“這是誰呀?”(大樹媽媽)“大樹媽媽旁邊是誰呀?(小樹寶寶)

(2)觀察大樹媽媽和小樹寶寶及它們身上的蘋果的大與小,鼓勵幼兒用語言表達出來,用動作表示出來。(教師給予肯定和支持)

(3)摘蘋果。

①師:“大樹媽媽請我們吃蘋果,每個小朋友摘一個大蘋果。”(幼兒摘蘋果)“把你摘的大蘋果舉起來給老師看,你的大蘋果是什麼顏色的?請你做一個‘大’的動作!”(表揚與別人做的不一樣的幼兒)

②“每個小朋友摘一個小蘋果,舉起來,聞聞看蘋果香不香!請你做一個‘小’的動作。”

③蘋果分類:“開心嗎?摘了這麼多的蘋果,我們把它帶回去給哥哥姐姐們嘗一嘗,好嗎?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籮筐,有大的,有小的,請你們把大蘋果放在大籮筐,小蘋果放在小籮筐裏。”

3、遊戲“撿樹葉”,進一步觀察和區分樹葉的大與小。

(1)撿樹葉:請小朋友一個手撿一片大樹葉,一個手撿一片小樹葉。

(2)玩樹葉:

師:“大樹葉在哪裏?”(幼:大樹葉在這裏)舉起來給我看看,我們把大樹葉舉起來,把小樹葉藏起來;“小樹葉在哪裏?”……

(3)和樹葉一起跳個舞。(聽音樂跳“歡樂舞”,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爲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13

活動目標:

1、在看看、猜猜、講講的活動中瞭解車子是由不同數量的輪子組成的

2、通過遊戲讓幼兒知道輪子是可以滾動的

活動準備:

PPT、幼兒帶來的各種車子

活動過程:

一、介紹各種不同數量輪子的車

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一個神奇的寶貝,你們知道是誰嗎?

(一)出示兩隻輪子,引起興趣

1、你們看這是什麼?有幾隻? 2、你見過的兩隻輪子的車嗎?是什麼車?

小結:兩隻輪子的車有自行車、電動車、摩托車

過渡:還想接着往下看嗎?

(二)出示三隻輪子

1、你們看這裏有幾隻輪子? 2、三隻輪子是什麼車?

小結:三隻輪子的是三輪車

(三)出示玩具車

1、這是一輛什麼車?這輛車有幾隻輪子? 2、出示四隻輪子,四隻輪子有些什麼車?

小結:四隻輪子的有轎車、警車、消防車、公共汽車等等

二、講講玩玩:知道車有了輪子會滾動

1、討論:爲什麼這些車都要有輪子呢?

2、你們想不想開開自己帶來的車?(幼兒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車有幾個輪子)

3、幼兒開開自己的車,開完後將車按輪子數量放進不同的停車場

總結:原來我們剛纔看見的車和你們玩的車都是有不同數量的輪子組成的,有了這些輪子車纔可以在馬路上開。

活動延伸

你們玩得開心嗎?還有很多寶貝也想出來和你們見見面,我們請他們出來好嗎?

1、你見過這麼多輪子的車嗎?

2、平時請你們爸爸媽媽帶你們一起找找看哪些車有這麼多的輪子,好嗎?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14

設計意圖:

有一天,孩子們在玩抓尾巴的遊戲。這時,劉其昕抓到一條尾巴說:“老師,看我抓到一條大灰狼的尾巴。”聽到劉其昕的話,有幾個小朋友也參與到其中,紛紛說:“不對,這是小猴子的尾巴。”“這是小兔子的尾巴。”聽到他們的討論,我找來了一張尾巴的圖片,請他們說說這是誰的尾巴,說什麼的都有,其實這是他們都認識的小馬的尾巴。可是,一旦尾巴和身體分開後,他們就不認識了。幼兒在認識動物時都是通過整體進行認識,他們看到一張完整的動物圖片時,能很快說出是什麼動物,但是將動物分割開來變成一小部分時,就不認識了。於是,爲了讓幼兒能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體的更細緻的瞭解動物的外型特徵,特設計本次活動。並通過本次活動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愛動物的情感,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和與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參與科學活動,激發幼兒求知慾及對科學活動的探索精神。

2、能從動物的局部判斷出是哪種動物,並能合作將動物完整的拼出來。

3、通過活動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初步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本次活動重點是:鼓勵幼兒參與科學活動,激發幼兒求知慾及對科學活動的探索精神。

活動難點:理解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

活動準備:

大森林場景佈置、東方之星動物大轉盤、動物拼圖卡片、動物圖片、盤子、錄音機。

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走進大森林的場景中。

師:小朋友,我們現在來到了大森林,你知道大森林是誰的家?(小動物)

(設計意圖:讓幼兒通過觀察,增強幼兒對本次活動的興趣。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瞭解大森林是小動物的家,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感。)

2、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已經認識的動物名稱。

師:大森林裏有什麼動物?

(設計意圖:直接導入課題,給孩子一個已有經驗的回憶,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已經認識的動物名字,加深幼兒對動物的印象,激發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並使幼兒瞭解大森林是小動物的家,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感。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爲下面內容奠定基礎。)

3、遊戲:《玩轉盤》

師:這些動物可調皮了,它們都藏了起來,看,有幾隻藏到了大轉盤上,你們猜猜它是誰?(教師出示大轉盤,將轉盤的指針轉起來,幼兒自己玩轉盤,將轉盤的指針轉起來,轉到哪個地方,就根據對動物的認識說出動物的名字。)

師:剛纔,你找到了哪些動物?

(設計意圖:通過玩轉盤的遊戲,讓幼兒在遊戲中根據轉盤上提供的特徵正確的說出動物名字。該遊戲的難度不大,動物的特徵明顯,易於每一位幼兒的獨立操作,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能針對動物的頭部進行推斷動物名字,初步學習推斷的方法,瞭解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同時,幫助老師瞭解幼兒對動物的認識程度。將枯燥的認知活動轉變成幼兒喜愛的遊戲活動,在遊戲中掌握知識。)

4、遊戲:《找動物》

師:在大森林裏還藏着好多的動物?這些動物可不是完整的,有的是動物的身體、有的是動物的腳、有的是動物的頭。我們在找到後,要猜出它是誰,然後告訴老師。(幼兒到大森林裏找動物卡片。)

(設計意圖:通過幼兒的尋找活動,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爲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一位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並能通過自己手中的部分動物卡片找出相應的整體的動物,進行對應擺放,瞭解整體和部分的關係。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動物的認識和了解。通過講述自己找到的動物,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5、將動物的部分卡片送到小動物的家裏。

(設計意圖:教師將動物的完整圖片展示出來,讓幼兒通過自己手中的部分動物卡片找出相應的動物圖片,進行對應擺放,瞭解整體和部分的關係。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動物的認識和了解。)

6、結束部分――《拼圖遊戲》

請找出相同動物圖片的小朋友,合作將動物的部分拼成一個整體的動物。

(設計意圖:通過操作活動,能觀察到動物的分割部分的特徵,並能相互配合進行拼圖,將動物圖片拼完整。注重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嘗試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

延伸活動:《玩拼圖》

在區域活動中,幼兒人手一份動物拼圖,能獨立將拼圖完成。(設計意圖:注重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獨立操作能力,提高幼兒對動物的瞭解。)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15

教學目標:

1、在動手操作中比較觀察瞭解溶解現象,產生觀察的興趣。

2、能初步記錄與交流自己實驗結果,樂意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

教學準備:

1、教師操作材料:糖、黃沙、赤豆若干,一張大記錄紙。

2、幼兒操作材料:分別裝有糖、黃沙、赤豆的盒子若干,水杯、分類盒、小調羹若干,記錄板、記錄紙、粘貼紙人手一份。

3、實驗記錄:用貼標記的記錄形式。

誰在水裏不見了姓名:

我的實驗材料糖黃沙綠豆

我的猜想

我的實驗

4、科學術語及詞彙:溶解。

5、時間安排:20~25分鐘。

教學過程:

一、幼兒認識材料,激發實驗興趣。

教師出示裝有糖、黃沙和赤豆的盒子,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認識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幾樣小禮物,看看它們是什麼?

二、幼兒實驗操作——誰在水裏不見了

(一)、幼兒猜想,到集體記錄板上記錄猜想結果。

1、師:今天,三種寶寶要和我們玩捉迷藏的遊戲,請它們藏到水裏面會怎樣呢?你覺得哪個寶寶在水裏會不見了?

2、幼兒獨立思考、進行猜想,交流講述。

3、幼兒到集體記錄板上用粘貼小紅花記錄猜想結果。

4、教師小結:有的小朋友覺得糖寶寶到水裏會不見,有的小朋友則認爲黃沙寶寶,還有的小朋友認爲是赤豆寶寶。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樣,待會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做一做,看看到底是哪個寶寶在水裏不見了。

(二)、幼兒實驗,在自己的記錄板上記錄結果。

1、教師介紹實驗材料,交待實驗步驟。

師:①請小朋友選擇一種寶寶,放在紅色盒子裏的小水杯裏,用調羹攪拌一下,看一看發生了什麼?它是不是在水裏不見了?②如果這個寶寶在水裏不見了,就把看到的結果用小紅花粘貼在“我的實驗”裏。③記住,試一種記錄一種,然後再去試另外一種,記錄一種。

2、幼兒證實猜想:將糖、黃沙和赤豆分別投入水中,觀察誰在水裏不見了。

3、幼兒實驗記錄:引導幼兒用粘貼小紅花的方式將實驗結果記錄到自己的記錄板上。

4、幼兒自由交流:大家的遊戲做完了,哪個寶寶到水裏去不見了呀?它們到哪裏去了?請小朋友看着你的記錄表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好朋友。

5、幼兒交流,教師記錄結果在大記錄紙上。

教師小結:我們發現糖寶寶放在水裏會不見,化掉了,這就是溶解。

三、經驗拓展。

教師提問:還有哪些東西會像糖寶寶一樣放進水裏也會不見呢?我們回去再問問你們的爸爸媽媽吧!

小班常識活動:輕和響

一、活動目標

1、知道聲音有輕有響,並能加以簡單區分。識字:“輕”、“響”。

2、在看看、聽聽、玩玩的過程中,探索不同事物在易拉罐裏搖晃的不同聲音。

3、樂意參加常識探索活動,並學會在生活中主動探索。

二、活動準備

1、易拉罐若干(多於班級人數),半數裝有釘子或者豆類,半數裝有紙或者小木棍。

2、“響”“輕”立式字卡各兩份。

3、錄有伴奏音樂的磁帶,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引題。

教師直接出示四隻易拉罐。並對其進行一定的解釋。

2、通過聽聽、看看來進行觀察。

①教師搖一搖裝釘子的易拉罐,請幼兒說說聽到了什麼聲音?(響)請幼兒對聲音進行模仿。

②教師搖一搖裝紙的易拉罐,提問這是什麼樣的聲音?(輕)

③教師展示“響”,“輕”字卡,並將兩隻易拉罐分別放在相對應的位置。

④教師將另外兩隻易拉罐分別搖一搖,結合幼兒的意見對其進行區分擺放。

⑤開易拉罐。教師引導:“這些易拉罐裏面到底裝的是什麼呢?我們來看一看吧!”教師分別打開四個易拉罐,並把裏面裝的東西倒出來,分別在幼兒面前進行進距離的觀察。

⑥小結:這些東西都是不一樣的,他們放在易拉罐裏面搖一搖發出的聲音也不一樣。

3、通過親身操作進一步感知輕和響。

①教師引導:老師這裏有這麼多的易拉罐,我一個人玩不了那麼多,我請小朋友跟我一起來玩,好嗎?

②教師提要求:在拿到易拉罐的時候不要隨便的搖,要先把易拉罐抱住,等到老師請小朋友們操作的時候纔可以搖。小朋友搖一搖以後,聽聽這個聲音是輕的還是響的,是響的,就站在響字寶寶旁邊,是輕的,就站在輕字寶寶一邊。

③幼兒操作,找到相應的字寶寶並站在旁邊。

④教師檢查,糾正。

4、用易拉罐來給音樂配伴奏。

①聽音樂一遍,區分響的一段和輕的一段。

②幼兒和教師一起根據音樂輕響來給音樂伴奏。響的一段由拿響罐的小朋友搖,輕的一段由拿輕罐子的小朋友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