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七篇

【熱門】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七篇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不受物體擺放位置的影響點數20以內的數量。

重點難點:

不受物體擺放位置的影響點數20以內的數量。

活動準備:

1.《我的數學》第27頁。

2.掛圖:《小狗的'地洞》。

3.膠水。

活動過程:

一、教師請幼兒翻開《我的數學》到第27頁,各自數一數小狗的地洞裏皮球、小汽車、積木各有多少個。教師隨機和他們分享點數不規則排列的物體的方法,並運用掛圖,讓幼兒隨時去介紹自己的點數方法,讓幼兒掌握更多的點數方法。

1.皮球有多少個?你是怎麼數的?

2.誰有不同的方法?

3.你是怎麼保證自己不漏數、不重複數的?

二、請幼兒取下玩具卡上的數字,貼到相應的框框裏,完成練習。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4的分解與合成,知道4分成兩份有3種分法,知道哪兩個數合起來是4,並能用較爲清楚的語言表達分與合的過程。

2、通過遊戲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同伴合作的快樂。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1、 數字卡、小貓。小兔頭飾各一個。山洞、數字寶寶(1-3)

2、 4個棒棒糖、奶、雞蛋、西瓜、草莓。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走線併入座,出示小貓頭飾,“看,誰來了呀?”

二、學習4的分解。

1、師:今天小貓要邀請它的好朋友們小兔、小狗到家裏來做客,還爲小朋友準備了好多好吃的東西,看!

2、 師:我們先來看看有些什麼好吃的.?有多少?

幼:4只棒棒糖。

幼:4個雞蛋

幼:4杯奶。

師:那怎樣把這些數量是4的東西分成兩份呢?誰知道請舉手。

3、我們先來分奶。

你是怎麼分的?請你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

總結說我們把這4杯奶,1杯奶分給了小兔子,3杯奶分給了小狗。(邊說邊出示數字卡)並讓幼兒一起學念。重點認識分合號。

4、再請一個小朋友來分棒棒糖,分的時候不能和前面小朋友分的方法一樣。

“你是怎麼分的?請你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

幼:我把這4個棒棒糖,2個棒棒糖分給了小兔,2個棒棒糖分給了小狗。

師:教師與幼兒一起記錄4可以分成2和2,幼兒一起學念。

師:最後還有4個雞蛋,誰會用和前面倆個小朋友不一樣的方法分?

“你是怎麼分的?請你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

幼:我把這4個雞蛋,3個雞蛋分給了小兔,1個雞蛋分給了小狗。

師:教師與幼兒一起記錄4可以分成3和1,幼兒一起學念。

三、教師小結

師:4分成兩份有三種分法。幼兒一起念三種分法。

四、遊戲學習4的合成。

師:小動物們吃得可開心啊,吃飽了,他們邀請我們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們願意嗎?森林很遠,我們4人一組開火車去吧! ”(聽音樂玩開火車的遊戲)

咦,看地上有什麼呀(草莓),有幾個?(2個)其地方還有沒有?有幾個?(2個),那總共有幾個呀?(4個)

聽音樂再往前走

咦,看地上又有什麼了(西瓜)有幾個(3個),其他地方還有沒有(1個),那總共有幾個(4個)

聽音樂繼續走

“呀,看,這是什麼啊?(山洞),這個山洞只允許數字寶寶是4的小朋友過去,可我們小朋友也想過去怎麼辦呢?(先變成數字寶寶),老師這給小朋友準備了好多數字寶寶,(發數字寶寶)看看自己是數字寶寶幾呢? 是數字4嗎?那怎樣才能讓我們的數字變成4呢?(幼兒講述1和3合成……)“真聰明,那快點找到一個與自己合起來是4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隊一起過魔洞吧!”(教師檢查)

幼兒分組找到朋友過魔洞後,做一個勝利的表情或動作!

師:“剛纔你們都很聰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來是4的好朋友一起過魔洞,真棒!”

五、教師小結:

3和1和起來是4,2和2和起來是4,1和3和起來是4.

聽音樂繼續走(走出教室)

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練習4的組成。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改變了以往數學活動中以“教師教,幼兒學”爲主的教學模式,創設了“給小動物分食物”“與好朋友過魔洞”“奪取智慧星”等遊戲情境,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快樂中學,充分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整個活動過程,通過讓幼兒自主嘗試探索,從而知道了3分成兩份有2種分法,知道哪兩個數合起來是3,並能用較爲清楚的語言表達分與合的過程。在活動中,幼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又體驗到了的成功的喜悅,充分體現了“幼兒在前,教師在後”的以幼兒爲主體的新理念,並創設了較好的生生互動的環境,活動效果較好。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數量的多少,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2.掌握數量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進一步提高對比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理解數量7的多少不受大小、顏色、形狀、排列規律的影響。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5.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正確感知數量7的多少不受大小、顏色、形狀、排列規律的影響,掌握數量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

活動難點:

理解數量7的守恆。

活動準備:

PPT課件,幼兒操作圖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海豚,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你們看誰來了?小海豚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海底世界要舉行音樂舞會了,但是參加舞會有兩個要求,第一小動物們要組隊參加,第二每隊必須是7個。你們聽清楚有什麼要求了嗎?現在跟老師一起看看有那些小動物來參加舞會了。

二、利用PPT,學習7的守恆。

1.數量多少與大小無關

大鯊魚和小烏龜來參加舞會了,小烏龜說:大鯊魚個數太多了,不能參加。大鯊魚說:我們不多,是你們太少了。你們來幫忙數一數小烏龜有幾個?大鯊魚有幾個?它們能不能參加呢?

小結:鯊魚很大,烏龜很小,但是他們都是7個,都能參加舞會。

2. 數量多少與顏色無關

下一個入場的是誰呢?有多少水母?能參加嗎?水母說:我們是按要求來的。小朋友仔細看這些水母它們一樣嗎?請你們分開來數一數紫色的有幾隻?藍色的有幾隻?是不是一樣多?

小結:雖然水母顏色不一樣,但數量是一樣的,都是7個,都能參加舞會。

3.數量多少與形狀無關

小魚也成羣結隊的游來了,有什麼樣的小魚?它們能參加舞會嗎?圓圓的小魚有幾條?能參加嗎?長長的小魚有幾條?(六條)能參加嗎?原來還有一條小魚掉隊了,現在是幾條了?他們一樣多嗎? 。

小結:雖然小魚長得不一樣,但每隊都是7個,也能參加舞會。

4.數量多少與排列方式無關

音樂舞會開始了,第一個表演的是小章魚,有幾隻章魚?它們隨音樂翩翩起舞,不停地變換隊形,一會變成人字形,現在變成了幾隻?一會變成十字形,現在又變成了幾隻? 小結:雖然小章魚變換不同的.隊形,但它們的個數沒有變化,還是7只。

三、操作小動物圖片,鞏固7的守恆。

1.小章魚的舞蹈太美了,其它小動物也想要表演,你們想幫它們排什麼樣的隊形?

2.現在請你打開信封,看看裏面是誰?先把小動物擺成一排數數有幾個?

3.展示幼兒給動物排好的隊形。它們排的什麼隊形? 每一種小動物有幾個?

小結:雖然每種動物的樣子不一樣,大小不一樣,顏色不一樣,排的隊形也不一樣,但它們都是7個。

四、活動結束

小朋友們給小動物排的隊形可真好看,小動物很高興。小海豚說音樂舞會非常成功,謝謝小朋友們,小朋友再見。

教學反思: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利用PPT學習7的守恆環節做得較好。通過設置“海底世界音樂舞會”這一問題情境,激發興趣點,幼兒很自然的就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隨後,幼兒能主動跟隨問題情境的發展,通過與同伴、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學習掌握了守恆的意義,達到預期的目的。

不足之處:

1.在數學活動中,教師的語言還需要準確、精煉。如:開始環節提要求時,我說的是排好隊,改成組隊參加更精確。

2.在點數時,一定要正確示範點數方法。在點數之後,要強調一下總數,這些動物一共是7個。

3.本次活動最大的問題是操作環節沒處理好,時間太長。以後在教具準備上,還要精心一點,應提供易於幼兒操作的材料。

4.由於幼兒操作時間長,我過於着急,此環節沒能很好的小結。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用講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2、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3、理解並能說出相1或少1的關係。

4、發展幼兒的比較的能力和思維的活性靈。

活動重點

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活動難點

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活動準備:

1、森林背景圖,6張蘑菇房子圖片。

2、1-6的大點卡和數卡一套。

3、小猴、小熊頭飾各一個和老虎的圖片一張

4、幼兒數學操作板1個/人,1-6的點卡一套/人。

5、標有1—6的數字卡片,每個小朋友一張

6、故事《住賓館》。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初步理解“鄰居”關係

1、拍手遊戲:“嘿嘿,(小朋友名),我問你,你的朋友在哪裏?”“嘿嘿嘿,在這裏!”(被問的小朋友舉起旁邊小朋友的手。)

2、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牀,請你說一說自己的.鄰居都有誰,讓幼兒理解什麼是鄰居。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師講述並表演故事(助理教師配合故事表演)

1、講述並表演故事後提問:

(1)熊貓說2號有兩個鄰居,它們都是誰呢?小猴子的家應該是幾號呢?

(2)小熊說它的家是5號的鄰居,5號的鄰居是誰呢?

(3)小熊的家不是6號,那應該是幾號呢?

2、在回憶故事的過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貼數字卡片,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告訴幼兒相鄰數的定義。

(1)2的鄰居是誰呀?(1和3是2的鄰居,也叫做2的相鄰數。)

得出結論:2有兩個相鄰數是1和3;5有兩個相鄰數,是4和6。

(2)提問:a、那麼3有沒有相鄰數,它們是誰?

4有沒有相鄰數,它們是誰?

得出結論:每一個數都有兩個相鄰數。

3、幼兒自主探索3、4、5的相鄰數(部分幼兒上前操作,集體驗證),進一步推理說出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二)複習數字1-6。

1、請你說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問你,比2多1就是幾?”

2、接着往下數,一直說到數字6。

(三)總結評價幼兒操作的結果,理解並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1、“你幫2找到了哪兩個相鄰數?爲什麼1是2的相鄰數,3是2的相鄰數呢?”引導幼兒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2、發放幼兒數學操作板及操作點卡,幫助幼兒理解相鄰數間多1少1的關係。“你找出比2多1的點卡,請你找出比2少1的點卡。”依次找出比3、4、5多1或者少1的數,引導幼兒依次說一說3、4、5的相鄰數及其之間的關係。

三、結束部分:遊戲中鞏固對相鄰數的認識

遊戲:

1、給黑板上的數字找相鄰數。

2、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張1-6其中一張數字卡片,“嘿嘿,小朋友,我問你,的相鄰數就是和?”……

活動結束。 附:故事《住賓館》 小動物們去旅遊,來到了森林賓館,要在賓館休息。熊貓負責給小動物們分房子。熊貓把所有動物的房子都分好了,貪玩的小猴很晚才趕到。小猴跑到熊貓面前說:“我的鑰匙呢?”熊貓管理員拿出了鑰匙笑眯眯地說:“在這兒。給你,你是2號的鄰居。”小猴一聽:“2號的鄰居我知道,不就是3號嗎?拜拜!”不等熊貓把話說完一陣風似的就跑了。

小猴拿着鑰匙來到了3號房,可是3號房裏面好象沒有鎖,小猴正納悶,開門一看,呀,裏面住着一隻大老虎,可把小猴嚇壞了,趕緊關上房門。小猴想:“一定是熊貓管理員搞錯了。”可是熊貓管理員說2號的鄰居有兩個,不只是3號。最終在大家的幫助下,小猴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家,原來1號纔是自己的房間,從此小猴知道了原來2號有兩個鄰居,一個是1號,一個是3號。

小猴子剛找到自己的房間,小熊又拿着鑰匙來找房間了,小熊左找右找,怎麼也找不到自己的房間了,小熊只知道自己是5號的鄰居,可是5號的鄰居是誰呢?這下可把小熊難壞了。最終還是在大家的幫助下找到了5號房的鄰居。一個是4,一個是6,可是兩個房間,到底哪一個是小熊的家呢?結果用鑰匙一試,沒有打開6號,卻打開了4號,小熊的家原來是4號房,從此小熊也知道了,原來5號的鄰居有兩個,一個是4號,一個是6號,它自己住在4號房間。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名稱:旋轉的陀螺

活動目標:

1、瞭解數字7的形成和實際意義。

2、感知7以內的數量,會按數取物。

活動準備

1、數量是7的電子卡片和數字卡片各1張,統計表1張。

2、操作材料若干。

3、《幼兒畫冊》上4P1。

活動過程

一、觀察畫冊《玩陀螺》

1、幼兒觀察畫面,教師講述:操場上有6個小朋友在玩陀螺,他們玩得很開心,這時,從遠處又跑來了1個小朋友……

2、引導幼兒發現:6個小朋友再添上1個小朋友,一共是7個小朋友。

3、數一數:操場上一共有幾隻陀螺?

4、想一想:玩陀螺用的鞭子和小朋友的數量是不是一樣多?爲什麼?怎樣使它們的數量一樣多?

二、感知7以內的'數量

1、說一說,7個小朋友、7只陀螺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數字“7”還可以表示什麼?

2、想一想,數字“7”像什麼?(如像鐮刀、像人在鞠躬等)

3、引導幼兒用點子表示不同物品的數量(可用不同的排列方式)。

三、遊戲“按數取物”

1、請幼兒從衆多操作材料中拿出數量是7的物品。

2、組織幼兒到戶外尋找數量是7的物品,並在統計表上做出記錄。

戶外活動

幼兒體操《世界真美好》

活動反思

幼兒學會了數字7,並知道實際意義,運用也很好,但有些幼兒統計表還用不好。

幼兒體操《世界真美好》:

(預備)大公雞,喔喔叫,外面的世界多美妙,小朋友們排好隊,大家快快來做操,間隔距離要保持,大家都要準備好。

(第一節) 小海鷗真勇敢,飛得高來飛得遠,我們學習小海鷗,不怕辛苦不怕難。

(第二節) 小花貓,喵喵叫,搖搖腦袋舔舔毛,養成衛生好習慣,做個健康的乖寶寶。

(第三節) 企鵝弟弟站一排,走起路來搖又擺,互幫互助最團結,聰明伶俐人人愛。

(第四節) 小猴子真頑皮,望望東來望望西,遵守規則不胡鬧,快快樂樂做遊戲。

(第五節) 大象伯伯慢慢走,伸伸鼻子仰仰頭,見到老人問聲好,大家誇我有禮貌。

(第六節) 小青蛙呱呱叫,媽媽媽媽不見了,我們一起幫助它,找到媽媽哈哈笑。

(第七節) 小黃鶯高聲叫,小朋友們齊歡笑,天天鍛鍊身體棒,我們的世界真美好。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品的兩個特徵分類。

2.嘗試自己制定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大的和小的紅、黃、藍、綠色圓形卡片、三角形卡片及正方形卡片若干塊。

2.小籃子。

3.分類提示標誌。

活動過程:

1. 出示形狀卡片,請幼兒描述它們的顏色、大小和形狀。

2. 老師先將兩個分類提示標誌貼在一個小籃子上,請幼兒按照標誌要求,將符合條件的卡片放入籃子。

3. 將其他的分類標誌兩兩貼在每個小籃子上,請幼兒按照形狀、顏色、大小其中的兩個標準進行分類。

4. 請幼兒嘗試自己制定包含兩個特徵的分類標準,並把相應的分類提示標誌貼在小籃子上,對卡片進行分類。

活動評價:

1.能按物品的兩個特徵來分類。

2.能按自己制定的兩種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於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爲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並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麼容易。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探索、學習7、8的組成,知道7、8分成不同的兩份各有幾種分法。

2、初步感受兩個部分之間互換的關係。

3、能將記錄與同伴進行相互檢查並發現問題,養成互查的習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學過6以內各數的組成。

2、物質準備:

--教具:7、8的'塗色活動圓圈圖各一張,彩色筆一支。

--學具:《幼兒用書》(p6頁)幼兒人手一支筆;剪下《幼兒用書》(p19、20頁),雙色圓片片;小簍子若干,內放數量爲7或8的雙色圓形片片,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1、快樂圓點怎樣塗?

--教師:許多小圓圈來和我們玩遊戲。出示7的圓圈操作單,請幼兒觀察並說出總數,知道今天分合遊戲的總數是7。

--教師:我們來變個小魔術,把每排圓圈中的一些變成彩色的,你想怎樣變。

--請個別幼兒示範操作塗圓點,提醒幼兒按一定的順序塗色,如:提醒幼兒按一定的順序塗色,如:第一排塗一個圓圈,第二排塗兩個圓圈……引導幼兒塗一色後用兩種方法記錄。

--引導幼兒猜測:把8分成不同的兩份,可能有幾種分法?鼓勵幼兒去試一試,看自己猜的對不對。

2、小組操作活動

--塗色,觀察每排蘋果的數量和顏色,請你依樣按序給蘋果塗色,按顏色把蘋果分成兩份,並在左邊記錄,完成7的分合式。

--連線。觀察閱讀花朵裏的數字和花盆上的總數,請你劃線將兩個花朵合起來的總數與相應的花盆連起來。

--翻泡泡,幼兒先將圓片按一種顏色排成一排,記錄總數,然後翻一個圓片記錄兩次,最後說一說每次分合的結果。

3、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自己的探索結果,展示幼兒的記錄單,進一步鞏固按順序記錄的方法。師幼共同得出7分成不同的兩份有6種分法,8分成不同的兩份有7種分法。

--展示按互換關係記錄的記錄單,引導幼兒觀察這種記錄方法和按序記錄的方法有什麼不同?並請幼兒介紹是怎樣記錄的,鼓勵幼兒也可以嘗試用該種方法進行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