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在希望的田野上讀後感

在希望的田野上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渺小的個體,在呼吸之間,日日把自己的氣息彌散於無垠的宇宙。短暫的生命,在一呼一吸中,時時讓脈搏跳動的音律迴盪在千百年的時空。以下小編爲大家整理了在希望的田野上讀後感,歡迎閱讀。

在希望的田野上讀後感

  在希望的田野上讀後感1

教育是棄惡揚善,使學生向真、向善、向美,求真、求善、求美的事業,而不是對學生放任自流,讓學生隨心所欲地成長,或是僅爲教學成效突出而一味嚴格要求,嚴肅管教。其實,大多數學生純真、質樸,對老師表現出了特有的信賴和崇敬。有效的、敏感的、互動的師生關係始終是高質量教學、紮實學習與親密教學的核心。如果教師缺少平常心,就會對學生提出過高過嚴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細心、冷靜、理智。

教師應該學會心疼自己的學生,成爲學生心中的一縷陽光。作爲教師,要關注細節,要抓住各種機會善待學生,如休息時間、在走廊上、實踐活動中等等,尤其要善待那些近來表現不佳而被你警告過的學生。尤其是一些後進生、邊緣生往往都有着不幸的生活經歷,一顆顆脆弱卻充滿渴望的心靈漸漸冰封了自己。因此,教師應該做火把,用智慧和關愛融化冰霜,讓他們感受溫暖和光明,這是教師的責任和使命,更是教師的意義和價值。

教師必須擁有一顆面對美好的永恆的心。面對客觀存在的問題,我們不能一味地沮喪和抱怨,而是應該接受現實。如果當時我能夠擁有一顆平常心,不急不躁,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去教育學生,在面對學生氣氛沉悶、不交作業、上課講話等情況時,我就會冷靜客觀地對待學生,理智地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並作出恰當合適的決策,應該主動反思、調整,積極創造一個充滿快樂、富有魅力的課堂。

教師只有在與學生深入交往與互動的過程中,才更可能在師生情誼的自然加深中體味到教師職業的幸福感,更能感覺到自身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教師,諄諄善誘,守望的是講臺,放飛的是希望,播種的是知識,收穫的是未來。”

老師要有一顆對學生充滿熱愛的心,兢兢業業工作,期望家長能夠配合學校、教師的工作,共同攜手教育好孩子。然而善意並不一定能帶來好的結果和反饋。家校溝通中,涉及學生、學校、家庭之間的諸多問題都非常複雜,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智慧才能解決,而不是簡單的一番熱血加一片誠心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審時度勢、把握時機、理性分析是家校溝通的基本前提,溝通的智慧體現在教師的言談舉止之間,體現在教師處理家校間問題的機智上,體現在保護學生、自己和家長三者的身心上。提升教師的智慧,是爲了讓生活更有意義,讓人活得更輕鬆,讓瑣事也變得那麼有內涵,更是爲了讓教師更能悠閒自得地過上幸福的人生,達成專業的理想和事業的目標。

  在希望的田野上讀後感2

假期裏,我閒着沒事,忽然想起假期作業,要讓每個教師認真的讀《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讀過幾篇後,就被同行的一句句樸實而真心的話語所吸引,甚至被打動了,禁不住不顧一切地讀了起來,讀完此書我首先感覺到他是那麼親切,那麼樸實。他們說的事是那麼真實,他們雖未有華麗的詞藻,但娓娓動聽;雖沒有高深的理論,但句句在理,這也是感動人的原因吧。

在這本書的教育故事篇裏,一個個的故事雖是那麼平常,但沒一個故事都會讓人怦然心跳。當我讀過陳自科老師的《寬容能把堅冰融化》,我懂得了教師的寬容;讀過張彥慧老師的《教師的責任》我又感到了自己的責任;讀過賀風華的《最甜的水果餡》,我又感到作爲教師的幸福。通過一個小小的回憶,我感到自己責任的重大,同時有體會到了,正如一位老師說的教師職業的危險,他們都用真實的語言表達出來了。

在本書的課堂教學篇裏,我又懂得了現在的課堂與原來的課堂太不應一樣了,真想要改正自己課堂教學。在成長的足跡篇裏,我又找到了我學習的榜樣。例如周雪的《痛並快樂地求索》,她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真實的,我還知道有許多的事她並沒有說出來。還有像婁瑞紅老師,王素玲老師,劉翠玲老師,申風利老師,他們的事蹟,無一不被我感動,爲了學生,他們放棄了自己的休息日,放棄了自己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有了這樣敬業愛生的老師,我們的教育能不進步嗎?

總之,《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每一篇真實的故事,都能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在希望的田野上讀後感3

唐代詩人韓俞在《師說》中說道:“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爲惑也,終不解矣。”從中不難窺見教師這一職業角色的特點即傳授真理,講習學業,解釋疑惑。韓先生在幾千年前就這麼精闢地給教師下了這樣一個定義,讓人佩服。就今天的教育而言,“傳道,授業,解惑”遠遠不能詮釋教師的內涵。教師除了扮演好傳授者的角色外,還要學會做一個智慧型的教師,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反思、合乎時代潮流的教師。《在希望的田野上》向我展示了一個個鮮活的教師成長的案例。他們都是平凡的教師,卻有着不平凡的教育之夢。思考、研究,學習、交流,執着、進取是他們共同的特徵。我不禁想起今天我們到底該做個怎樣的教師呢。細細想罷,我覺得做個智慧型合乎時代潮流的教師應該是我們追求的理想境界。

一、以思考、研究引領行動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有益的知識尤其是高科技知識是提升國家競爭實力的一個重要指標。而知識的取得一般是兩種途徑:一是直接經驗,即通過自己切身的實踐體會獲得;二是間接經驗,即通過學習他人的知識獲得。知識的高明之處並不是獲得多少,而是當它運用到具體的實踐中顯現出來的魅力。不管是知識的取得還是知識的運用都取決於認識主體的人。而教育傳承着教書育人的職責,應該義不不容辭地培養符合社會、國際形勢的人才,那就是在知識經濟下,人才的標準更注重創新思維素質的培養。因此,學會思考學會批判性地學習應該是教育的價值所在。要使學生具有思考的能力,教師就應該學會培養自身思考的能力與素質。因此,對於一個有生命力的教師的而言,應該學會思考,思考就是力量,思考就是機智,思考就是創新,思考就是發展,思考就是教師成長的法寶。

二、以學習、交流豐富智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漁”,“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就需要源源不斷的活水”。信息化、數字化爲表徵的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能僅憑已有的知識、自身的修養就可以勝任。新時代的教師,永遠學習是個不變的主旋律。從學習的對象來看,可以向學生學習,從師生的交流對話中學到更多來自學生的智慧;可以向同行學習,從同行真誠平等的交流中學到更多有益的知識與經驗;可以向書本學習,從書的海洋中撿拾美麗的朵朵浪花;可以向報刊雜誌學習,從琳琅滿目的知識庫中汲取有益的營養;可以向網絡學習,從虛擬而神奇的網絡世界中搜集資源,平等交流,在蒐集中積累教育教學素材,在交流中充實自己、提升自己……可供學習的對象很多,尤其是網絡學習,更顯示出其獨特的魅力。因此,不管是哪一種方式的學習都顯得客觀重要。時不我待,我們應該做個學習型的老師,讓自己在學習交流中收穫更多有價值的精神財富。

三、以執着、進取挑戰自我

執着、進取永遠是一個成功者必備的優秀品質。對於教師而言,更需要執着的精神、進取的心態來要求自己、挑戰自己。許多優秀教師成長的案例向我們昭示了新時代的教師更需要執着、進取。有句話說得好“甘於寂寞的人才不寂寞,不甘於寂寞的人才寂寞。”我想,甘於寂寞的人有的是默默無聞地工作,不斷地學習、思考、寫作,耕耘着自己的一方心靈樂土,雖不會收穫豐實碩果,也自得其樂,無怨無悔。不甘於寂寞的人才會尋找一些無聊的刺激來慰藉心靈的平衡,荒廢了時光,活得平庸、碌碌無爲。對於教師而言,要有進取的心,要不甘落後與平庸。生活要知足,工作要不知足,正是因爲不知足,我們纔會不斷地學習,思考,努力完善自我。當前教育形勢下,面對複雜的學生羣體,靈活多變的新教材,考試評價制度的約束,學校管理規章制度的要求,社會價值觀的衝突,做一個享受教育快樂的成功者,任重道遠。教師更應該要從個體的成長層面,以執着進取的心態來面對教育中的“疑難雜症”,進取的心去會讓你永葆教育的熱情,執着的心會讓你努力豐富自己的個性素質,體驗教育詩意般的快樂。

曾記起這樣一句話:思想能走多遠,行動就會走多遠。也許它有點主觀唯心的思想,但它也蘊含了深刻的哲理。那就是正確的思想能夠起到引領行動、促進行動的有效性。對於教師成長來說,潛心思考與研究,堅持學習與交流,不斷地執着、進取會讓我們成爲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一個有生命力的教師,一個大智大勇的教師。執着、進取永遠是一個成功者必備的優秀品質。對於教師而言,更需要執着的精神、進取的心態來要求自己、挑戰自己。許多優秀教師成長的案例向我們昭示了新時代的教師更需要執着、進取。有句話說得好“甘於寂寞的人才不寂寞,不甘於寂寞的人才寂寞。”我想,甘於寂寞的人有的是默默無聞地工作,不斷地學習、思考、寫作,耕耘着自己的一方心靈樂土,雖不會收穫豐實碩果,也自得其樂,無怨無悔。不甘於寂寞的人才會尋找一些無聊的刺激來慰藉心靈的平衡,荒廢了時光,活得平庸、碌碌無爲。對於教師而言,要有進取的心,要不甘落後與平庸。生活要知足,工作要不知足,正是因爲不知足,我們纔會不斷地學習,思考,努力完善自我。當前教育形勢下,面對複雜的學生羣體,靈活多變的新教材,考試評價制度的約束,學校管理規章制度的要求,社會價值觀的衝突,做一個享受教育快樂的成功者,任重道遠。教師更應該要從個體的成長層面,以執着進取的心態來面對教育中的“疑難雜症”,進取的心去會讓你永葆教育的熱情,執着的心會讓你努力豐富自己的個性素質,體驗教育詩意般的快樂。

曾記起這樣一句話:思想能走多遠,行動就會走多遠。也許它有點主觀唯心的思想,但它也蘊含了深刻的哲理。那就是正確的思想能夠起到引領行動、促進行動的有效性。對於教師成長來說,潛心思考與研究,堅持學習與交流,不斷地執着、進取會讓我們成爲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一個有生命力的教師,一個大智大勇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