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在希望的田野上》讀後感大綱

《在希望的田野上》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7W 次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在希望的田野上》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希望的田野上》讀後感

  《在希望的田野上》讀後感 篇1

假期裏,我閒着沒事,忽然想起假期作業,要讓每個教師認真的讀《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讀過幾篇後,就被同行的一句句樸實而真心的話語所吸引,甚至被打動了,禁不住不顧一切地讀了起來,讀完此書我首先感覺到他是那麼親切,那麼樸實。他們說的事是那麼真實,他們雖未有華麗的詞藻,但娓娓動聽;雖沒有高深的理論,但句句在理,這也是感動人的原因吧。

在這本書的教育故事篇裏,一個個的故事雖是那麼平常,但沒一個故事都會讓人怦然心跳。當我讀過陳自科老師的《寬容能把堅冰融化》,我懂得了教師的寬容;讀過張彥慧老師的《教師的責任》我又感到了自己的責任;讀過賀風華的《最甜的水果餡》,我又感到作爲教師的幸福。通過一個小小的回憶,我感到自己責任的重大,同時有體會到了,正如一位老師說的教師職業的危險,他們都用真實的語言表達出來了。

在本書的課堂教學篇裏,我又懂得了現在的課堂與原來的課堂太不應一樣了,真想要改正自己課堂教學。在成長的足跡篇裏,我又找到了我學習的榜樣。例如周雪的《痛並快樂地求索》,她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真實的,我還知道有許多的事她並沒有說出來。還有像婁瑞紅老師,王素玲老師,劉翠玲老師,申風利老師,他們的事蹟,無一不被我感動,爲了學生,他們放棄了自己的休息日,放棄了自己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有了這樣敬業愛生的老師,我們的教育能不進步嗎?

總之,《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每一篇真實的故事,都能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在希望的田野上》讀後感 篇2

一個人要想幸福地生活,他必須有所期盼,期盼着未來日子中的願景,這是人幸福生活的源泉。同樣,一位教師如何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呢?我想,就是在成績面前永不自滿,期盼着自己能做出更大的成績,這就是希望,這種希望就是工作不斷改進的動力。

用不同的角度看待教學工作,你就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果。如果你把教學工作程式化爲傳授知識,簡單化爲在講臺上講課,那麼你的工作將會變得枯燥無味,你的教學生生涯將會變得平淡無奇,你充其量是一個“合格”的教書匠。如果你終生從事教育的話,你的一輩子將會有無盡的等待,等待着下課,等待着放假,等待着退休。你生命的顏色註定是灰色的。這時,你就會同當官的比權力,同商人比金錢,同農民比自在。那麼,最終,一輩子的結論是:下輩子絕不當老師。

讓我們換一個角度來審視教學工作,教學工作的本質是人與人的交流,是世界上最富創造性的工作。如果你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教學就是不斷提高自己修養的過程。並把這些經驗形成文字,這時你就會發現教學工作充滿了樂趣。尤其是在你在教師節收到你現在的學生和已往學生的問候之時。設想許多年以後,當你桃李滿天下之時,當你功成名就之時,你一輩子的結論是:下輩子我還要當教師。

  《在希望的田野上》讀後感 篇3

教育是棄惡揚善,使學生向真、向善、向美,求真、求善、求美的事業,而不是對學生放任自流,讓學生隨心所欲地成長,或是僅爲教學成效突出而一味嚴格要求,嚴肅管教。其實,大多數學生純真、質樸,對老師表現出了特有的信賴和崇敬。有效的、敏感的、互動的師生關係始終是高質量教學、紮實學習與親密教學的核心。如果教師缺少平常心,就會對學生提出過高過嚴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細心、冷靜、理智。

教師應該學會心疼自己的學生,成爲學生心中的一縷陽光。作爲教師,要關注細節,要抓住各種機會善待學生,如休息時間、在走廊上、實踐活動中等等,尤其要善待那些近來表現不佳而被你警告過的學生。尤其是一些後進生、邊緣生往往都有着不幸的生活經歷,一顆顆脆弱卻充滿渴望的心靈漸漸冰封了自己。因此,教師應該做火把,用智慧和關愛融化冰霜,讓他們感受溫暖和光明,這是教師的責任和使命,更是教師的意義和價值。

教師必須擁有一顆面對美好的永恆的心。面對客觀存在的問題,我們不能一味地沮喪和抱怨,而是應該接受現實。如果當時我能夠擁有一顆平常心,不急不躁,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去教育學生,在面對學生氣氛沉悶、不交作業、上課講話等情況時,我就會冷靜客觀地對待學生,理智地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並作出恰當合適的決策,應該主動反思、調整,積極創造一個充滿快樂、富有魅力的課堂。

教師只有在與學生深入交往與互動的過程中,才更可能在師生情誼的自然加深中體味到教師職業的幸福感,更能感覺到自身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 “教師,諄諄善誘,守望的是講臺,放飛的是希望,播種的是知識,收穫的是未來。”

老師要有一顆對學生充滿熱愛的心,兢兢業業工作,期望家長能夠配合學校、教師的工作,共同攜手教育好孩子。然而善意並不一定能帶來好的結果和反饋。家校溝通中,涉及學生、學校、家庭之間的諸多問題都非常複雜,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智慧才能解決,而不是簡單的一番熱血加一片誠心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審時度勢、把握時機、理性分析是家校溝通的基本前提,溝通的智慧體現在教師的言談舉止之間,體現在教師處理家校間問題的'機智上,體現在保護學生、自己和家長三者的身心上。提升教師的智慧,是爲了讓生活更有意義,讓人活得更輕鬆,讓瑣事也變得那麼有內涵,更是爲了讓教師更能悠閒自得地過上幸福的人生,達成專業的理想和事業的目標。

  《在希望的田野上》讀後感 篇4

我相信,每個在從事教育的人都希望自己站在講臺上的時候是坦然的,自信滿滿的,胸有成竹的。自己的教學能夠符合新課程教育理念,能得到別人的肯定,能讓學生有一個好的發展。而這一切,最基礎的是,每個教師都需要豐富的教育理念,而讀書就是獲得教育理念最好的方法。

真的感謝薛主任、鄭校長春節送給全體教師的節日禮物—《在希望的田野上》。這本處處洋溢着愛的書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一打開卻怎麼也合不上了,它給我帶來的是心靈的震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師生之情,師生之愛……

“溫馨的瞬間”——一篇篇蘊含着教育思想、踐行着教育理念的故事在淺吟低唱着愛的真諦。教師要學會愛,愛在細節,因爲教育就是一堆細節。比如,對待生活在當今社會環境的學生,教師缺少的不是強力和果斷,缺少的是教養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細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尤其對所謂的學習、心理有“障礙”的學生,要學會做“寒裏”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爲學生在困難或痛苦中及時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智慧課堂”、“教育的覺醒”、“執着的美麗”——如何使課堂成爲學生的精神天堂。教師是否願意花時間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師是否具有專業素養的標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海無涯,藝無止境。教師的專業追求、專業探索、專業提升,要靠不斷的反思,教師要學會在言說和行動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長。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種學術行爲,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應不斷反思。這也許將成爲自己需要時時溫習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