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在希望的田野裏辛勤勞動演講稿

在希望的田野裏辛勤勞動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5W 次

在希望的田野裏辛勤勞動演講稿

在希望的田野裏辛勤勞動演講稿

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演講稿會更加事半功倍。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演講稿應用範圍愈來愈廣泛,你知道演講稿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在希望的田野裏辛勤勞動演講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親愛的各位同學:

大家好!

我是來自復興中學的李克勤,——對,和那位香港歌星同名字,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在希望的田野裏辛勤勞動》。

如今,隨着科技的創新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在曾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夢想快要實現的時候,我的內心時常升起一股忐忑不安的感覺。看看周圍吧,越來越多的人不尊重勞動,不理解勞動,不願意勞動,總是用各種理由和藉口否定勞動的'價值。你聽,這些話你熟悉嗎?“我要學習沒有時間勞動”,“有機器人代替勞動就好”,“花一些錢僱別人勞動...”再放眼家庭生活,許多家庭日常竈冷鍋涼,沒有人願意做飯,僅僅是點外賣或者吃盒飯而已,周圍環境一時垃圾成山,廢品遍地。這難道就是科技發展帶給我們的改變嗎?

絕對不是!是因爲我們忘記了勞動的價值,不尊重勞動。曾經,我們的祖先邁着堅實的步伐,扛着笨重的工具,篳路藍縷,以啓山林,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從萬里長城到京杭大運河,從灌溉沃野的都江堰到聳入雲際的布達拉宮,每一項雄偉壯觀的建築都凝聚着千千萬萬先民勤勞的汗水。“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在科技並不發達的古代,修建這些雄偉壯觀的建築並不容易,然而先民用聰明的大腦和勤勞的雙手完成了,留給我們後人一筆筆寶貴的財富,這正是依靠勞動的力量。

由此說來,其實電子智能的發展和運用只能代替人的部分勞動和部分人的勞動,無法成爲勞動的全部。一個按鈕或者一道指令,勞動的結果就可以“不勞而獲”,效率彷彿提高了,但高效率是爲了什麼呢?難道是爲了割捨我們勞動的樂趣?難道是爲了鬆懈我們骨子裏的勤勞品質?我們該如何品味勞動之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勞動的美與自然的美高度結合,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們追求勞動美的志向是難以改變的,人們通過勞動實現自身價值的基因也是無法轉改的,這條基因深深地寫進每一位中華民族的子民的身體裏,我們不想成爲忘記勞動、漠視勞動的“轉基因人”!

其實,勞動很好地統一了身心,可以達到身心愉悅,許多智慧都是在勞動中發現的。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勞動的外在形式固然發生了變化,雖然古代男耕女織的家庭勞動模式幾近絕跡,但穿衣吃飯的樂趣不應該被人們輕描淡寫地省略掉,勞動的內在意義經典永恆,彌足珍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即將實現,在這歷史性的一刻,每一位中國人應該尊重勞動,奮發圖強,我們要接過祖先的勞動工具,繼承祖先的勤勞品質,牢記歷史使命,繼續在希望的田野裏勞動,在肥沃的土壤裏深耕!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