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熱】《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後感2篇

【熱】《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後感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3W 次

【熱】《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後感2篇

【熱】《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後感2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後感1

進入公司的時間也是不短了,過完試用期,自己也是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同時也是挺感激的,公司給予了我很多的支持以及幫助,來讓我更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時也是讓我成長很大,自己也是要繼續的來把工作給做好,同時也是對於這段日子自己的所收穫來做個總結。

剛來的時候,其實我也是有些不那麼自信,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做好,能夠在這度過試用期,所以我也是認真的去聽同事的培訓,去把流程熟悉,然後盡責的做好每一次的工作,完成任務,也是得到了肯定,自己也是收穫了很多,學到的東西讓我能更好的去把事情做好了的,同時也是通過和同事的交流,讓我學到很多他們工作上面的一些經驗,這些也是可以讓自己避免去犯一些錯誤,不斷地優化自己工作的一個方法來爲之崗位而服務,自己的成長我也是看到了,同事也是支持讓我真的很感謝,一個好的工作環境的確是讓我更好的去適應了工作,同時也是更能處理好事情,當然我也是知道這是外部的,最終還是要靠自己,我也是沒有讓領導的期盼落空了,自己做好了事情,而且學習方面我也是沒有鬆懈,作爲新人更是清楚要學的有很多,只有多去和同事交流,自己多花時間用在學上面,自己的成長才會是更多的。

工作裏頭,我沒有犯什麼大錯,一些問題的出現也是及時的去解決了,做好了事情,我就會去思考,把這經驗累積下來,下次再遇到同樣的事情,也是可以做的更好一些了。通過在崗位做這些事情,慢慢的累積,我也是能不再需要同事們的幫忙,或者經常的來問他們了而是能自己去做好了,熟悉了工作,瞭解了流程,對於要對接的以及要接觸的方面我熟悉了之後也是會繼續的優化工作的一些方法,對於自己之前做的還不夠好的地方,也是會繼續的完善,工作帶給我的不但是經驗和能力的進步,同時也是讓我在做好了事情感受到有成就感的,自己也是想一直的做下去,這也是自己之前就做好了選擇。

今後也是成爲正式的員工,其實更是應該去把工作給做好,也是要繼續的積累,繼續的學習,不管自己的工作做得如何的好,但是其實都是還有進步的空間,想要往上走,那麼自己只有基礎做好了,同時不斷的學纔能有更大突破。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後感2

睜開眼睛看世界!

這是本很厚的書,之所以能夠這麼快看完,是因爲作者寫的太吸引人,如果不是有其他事情要做,我可能會一口氣讀完。

這本書講述一個在17歲之前沒有上過學,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的女孩,最後靠自己的努力,成爲了劍橋大學的哲學碩士、哈佛的歷史博士。書中她詳細講述了這個轉變是如何完成的,一路以來發生的故事和她的心路歷程。

在讀的時候我一直很不厚道的想,爲什麼作者有躁鬱症的父親,和經常打她的哥哥肖恩,還不死?這次會死吧?可直到書的結尾,她的父親和哥哥也並沒有死。

因爲這是一本傳記,不是一部小說,所以故事結尾是事實的存在,不受作者或是任何讀者左右,這讓我突然覺得,也許世界真的如《哈佛中國哲學課》中闡述的:

孟子認爲,我們如何生活,如何做決策,歸根結底在於我們如何看待自身生存的這個世界:我們相信它是連續穩定的,還是相信它是不可預測的,變化無常的。”

看了太多壞人終將受到懲罰,好人終將得到幸福的電影、電視劇,會讓我們默認,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有因果的世界,而事實也許並不是如此。

我們相信自己的.價值體系,對於一切超出體系之外的東西,都希望他們承擔因果,來以此證明自己價值體系的正確性。

雖然書中作者原生家庭的錯誤很明顯,但是他們並沒有受到錯誤的懲罰,事實是他們反而獲得了一定的成功。這一部分看着格外的矛盾,之所以覺得矛盾和不爽,就是因爲這故事的發展沒有應了我們固有的因果體系,超出了正常人的認知。?可能書籍的英文名Educated,更能表達書籍想要表達的內容。更好的教育,更多的知識和閱讀,可以讓我們明白世界有多麼大,讓我們瞭解,世界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是那樣的不同。

我是一個本科生,周圍很多朋友也都止步於本科教育。大學本科是很多人教育的終點,但也許那只是一個起點,甚至連“思考”都沒有真正的開始。

大學本科及之前的教育,對一個人來說實在太短,僅僅是能夠讓人在日常中,在他生活的社會環境中生存而已。對於這個世界,其實是沒有概念的。而作者,用她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教育如何讓她打開了看這個世界的眼睛,一切因此而變的不同。

對於我們生存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人的存在意味着什麼,最近我常常在思考這些。答案沒有唯一的,都對,也都不對。可能和我最近看的《中國思想史》以及之前看的一些關於思想的書籍有關。

不同時代的人,有着他們信奉的唯一的標準,而在今天看來,那些標準並不是真理,也不是唯一的存在,只因人的生命有限,在一個世紀中,更容易被當時主流的思想所影響。

在社會心理學中,有一個關於“無意溝通”的概念,指的是:

“有時,人們事實上在與別人進行着信息交流,而人們並沒有意識到溝通的發生,在這種情況下,溝通是無意溝通”,

文化背景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多時候都是通過這種無意溝通實現的。儒家對中國人禮儀的影響,就是這樣一個存在。當我們可以跳出這個文化背景,再來看這個社會,這個世界的時候,一切又可以有不同的解釋。就像這本書的作者,走出了她從小生活的那座大山,世界就向她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