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9W 次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讀後感1

昨天聽了《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這本書,真真是被震撼到了。曾國藩一生中能夠被保留下來的文字,就有2000萬之多。

一個人或許能夠做到一時勤奮,但是如果能將勤奮貫徹終生,是該有多麼了不起!而曾國藩就是一個將勤奮持續了一生,他筆耕不輟,時時勤勉,雖然天資不算太好,但是他足夠勤奮,也不自傲,會借鑑他人的成功經驗。

比如他創建了湘軍,並親自培訓,以思想教育加強管控的同時,開展技術性訓練。在曾國藩的訓練下,成爲一隻紀律嚴明和戰鬥力強的隊伍,並一舉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

其實曾國藩的資歷並不太好,甚至可以說不太聰明,他考秀才考了7次,在他23歲那年才考中了秀才。但他的成就是值得我們恭敬仰望的,他不僅是出色的政治家、戰略家,平定太平天國,還在文學上有所造詣,是晚清散文“湘鄉派”的創立人。

讀書可以明理,讀史可以明智,曾國藩的經歷或許需要我們用一生來讀,來踐行,時時勤勉勵,歲月不待人。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讀後感2

曾經看過一個這樣的故事:有一天晚上,夜深人靜之時,萬籟俱寂,少年曾國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複朗讀很多遍了,還是背不下來。背不下來不能睡覺,他只好一直誦讀此文。這時候,家裏來了一個小偷,潛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曾國藩去睡覺,只聽他還是翻來覆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實在忍不住了,跳出來大聲說:“這種水平讀什麼書?”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曾國藩目瞪口呆:只見那賊人將那文章很流暢地背誦了一遍,然後輕蔑地看了曾國藩一眼,揚長而去。

平平資質,卻能夠達到如此高的人生成就。通過讀《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我體會最深的就是:一個“恆”字成就了他。本書有別於一般的人物傳記,作者更多地從人物的細節瑣事着手,較爲真實地爲大家還原了人物形象,中間同時夾雜着許多作者對於主人公的人物評述。

他之所以能夠達到如此高的人生成就,觀其一生,始終離不開“有恆”二字。這本書中曾國藩“有恆”的性格特徵無疑是最令我感到印象深刻。曾國藩讀書有“恆”,他推崇“讀書不二”,一本書未讀完絕不去讀另外一本。除了讀書有恆,用兵打仗亦是若此,在做其他事情,他還是以恆爲最高準則。

他要求自己每天都堅持固定的日程,這樣求恆,自然是極爲痛苦的。絕大多數的普通人都不可能熬下去。熬不下去怎麼辦?熬不下去也要熬,用強悍的蠻勁打通此關。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每當極倦怠之時,他都會在日記中進行自省,以聖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對於懈怠無恆的行爲零容忍。

書中說,每一個人不管天資如何,只要肯下得苦功夫,就能做自己人生的鍛造師,從混沌中幡然醒悟,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曾國藩總結自己的人生時說:人的一生就如同一個果子成熟的過程,不能着急,不能懈怠。人的努力與天的栽培,會讓一棵樹靜靜地長高,也會讓人慢慢地成熟。

雖然曾國藩的時代已離我們遠去,但是我們不能忘卻古人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要發揚和繼承這種優秀的品質。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要不忘初心,堅持自己的理想,不懈地奮鬥!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讀後感3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這本書爲我們呈現了一個非常完整的曾國藩,前半部分展示了曾國藩的剛強與堅忍不拔,在身體的病痛中破繭成蝶,在官場的磨鍊中浴火重生。然而,被很多人認爲是“千古完人”、“理學宗師”的曾國藩卻也有不爲人知的一面,就比如他非常熱衷於風水、相面、算卦等事。那麼這些事又展現了一個怎樣的曾國藩呢?其背後又折射出曾國藩怎樣的心理狀態?

其實從宋代以後,風水之說就大興於民間,而且曾國藩是理學專家,談論風水鬼神本來就是理學家的本分之事,換句話說,“風水鬼神”是“理學”龐大體系之內的一個光明正大的分支,所以曾國藩相信鬼神本身就無可厚非,但即便如此他還是總把事在人爲、人定勝天等激勵性的話語掛在嘴邊上,而且以此來勉勵子孫。

但另一方面,他還精通相面之術、會算卦、相信託夢、相信扶乩。這讓我們感到曾國藩貌似很矛盾,其實這並不矛盾,反而恰恰體現了一個人內心的平衡。因爲雖然說事在人爲,但世間有很多事讓我們感到無法左右,特別是曾國藩常年帶兵打仗更能體會到這一點。

在戰場上,戰爭局面常常大起大落,忽而勢如破竹,忽而陷入絕境,忽而又絕處逢生,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人們很容易感覺到自己是被冥冥中一種更強大的神祕力量所捉弄。所以,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他感到,人力其實非常的渺小。所以在這種大起大落、前途未卜的狀態之下,他需要讓自己的心靈有所寄託,安放好自己的內心,以便更加從容地投入到自己的事業中去,這個寄託,就是風水鬼神,就是扶乩,就是算卦。但另一方面,他又不想讓自己整天沉淪在迷信之中,他更不想讓自己的子孫迷信從而消磨了鬥志。所以就一直用“志之所向,金石爲開”等話語來勉勵自己和後人。所以,曾國藩實際上是用天命來排解心中的迷惑憤懣,用事在人爲來讓自己繼續奮鬥。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多麼掙扎的曾國藩,又是一個多麼不屈的曾國藩!

曾國藩整個家族的資質都非常平庸,別說左宗棠一向瞧不起他,就連他的學生李鴻章也當面說他太“儒緩”。但就是這麼一個愚笨之人,創造了很多別人都難以望其項背的奇蹟。

首先他是一個高明的軍事家、戰略家,太平軍蓬勃興起,從皇帝到大臣,或急於求成,或悲觀失望,滿朝如無頭蒼蠅,舉國束手無策,但只有曾國藩獨闢蹊徑,以超人之膽識創立了湘軍,讓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得以苟延殘喘。

其次他非常善於審時度勢,剿滅太平軍後,他的功名如日中天,但他毅然請求削去自己的大權,急流勇退,才得以一生出將入相,沒有大的蹉跌。

最後他還深通官場韜略,官場功夫如同太極高手,善於化解種種難題於無形之中。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曾國藩的“精明”已經到了非常高的層次,實非常人可比!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讀後感4

讀完《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之後,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不可思議。原來曾國藩和我心裏認爲的一直以來都是不一樣的。現在如果讓我用一句話來概括曾國藩的特點那就是笨且執着。他的一生都在學習與自我鞭策。他對自我的約束已經上升到幾乎是自虐的地步了。他的日課更是讓我不可思議多參加一頓飯局要反省,少看了一本書要反省,多看了其他姑娘一眼要反省。曾國藩是以聖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

在曾國藩成功以前,他一直都是飽受磨難的。其中有五次受辱,被曾國藩始終銘記在心,而第四次與第五次受辱可以說是曾國藩人生的兩個轉折點。在長沙組建湘軍時差點讓鬧事的兵痞殺了。但曾國藩忍辱負重,終於在與太平軍作戰中獲得勝利。

長沙之辱帶給曾國藩的道理便是要愈挫愈勇,百折不撓,也讓我明白挫折並不是來打敗你的,而是來成爲你成功路上的奠基石的。而第五次受辱更是讓曾國藩的爲人處事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曾國藩不再像以前那樣與整個大清王朝官場都格格不入了。曾國藩的這番變化讓我明白做人不必太過憤世嫉俗,而因該在必要時能和光同塵,圓潤柔軟。

明朝時的海瑞是個舉世皆知的清官,清到在官府裏種菜,清到出來買肉都能引起滿城轟動。但他的清也僅此而已。他除了清以外也沒有做成一件對百姓有益的大事。但曾國藩不一樣,曾國藩公私分明,決不將公款收入腰包,因爲曾國藩的志向是做大事。他做事重效果,輕虛名,也讓我認識到,至剛者實爲弱者,強者能做到含蓄包容之人。想要成就大事業,就不能死腦筋,而要學會靈活變通。

從曾國藩身上我學到的最重要的便是堅持。曾國藩天資愚鈍,同時代有名的大人物都是十幾歲時變通過秀才與舉人的考試,但曾國藩一直到二十三歲才考中秀才。曾國藩知道自己笨拙,所以他每天都讀書,寫字,做日課,做到了持之以恆,堅持了幾十年。而我們現在的大多數人都不比曾國藩笨,卻學識比不上他,很重要的一點原因便是浪費了自己的天資,不能堅持每天學習。曾國藩的堅持甚至幾乎達到自虐的地步,讀書時通常數月只讀一本書,每天都堅持固定日程從不懈怠。我想我們要是有曾國藩一半的努力,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不可想象的吧!

讀完《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後不禁長嘆一口氣,爲曾國藩悲哀,即使他如此努力,大清王朝還是再走下坡路,他也只能哀嘆“天命之不可爲”,但曾國藩身上最閃亮的一點——“有恆”還是值得我們學習。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讀後感5

這段時間一直在讀張宏傑編著的《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這本書剛開始讀的時候確實有些費心費時,因爲書中引用了大量曾國藩的日記、家書、書信,這些文言文難度比較大,晦澀難懂,而且時不時還會冒出幾個生僻字,這些都需要去查它的讀音或意思。但真正讀進去之後才發現,這本書寫得確實很好,讀者很容易被曾國藩的經歷所吸引,更會被他的精神所折服。

曾國藩的一生非常坎坷,首先他的資質較差,無論是智商還是身體狀況,與常人相比都處於弱勢。這估計是和基因與環境有關,曾國藩的家鄉至今還是個交通不便、消息閉塞的地帶,那個地方的人自然也不怎麼聰慧。曾國藩的父親在家教十分嚴厲的條件下,仍然連考了十七次秀才均以失敗而告終,曾國藩本人也如此,十六年寒窗苦讀,六次考試均落榜,還受到了考官的'當衆諷刺。然而也正是這次恥辱,如當頭棒喝、醍醐灌頂,曾國藩竟咬牙發奮,第七次終於成功,從此開啓了自己飛黃騰達之路。

曾國藩一生經歷過五次恥辱,分別是:剛纔所說的參加秀才考試被考官公開批責;金鑾殿中向皇帝奏摺,爲解釋清楚畫了一張圖表,但“畫圖甚醜”遭同事譏笑;因不滿官場的惡俗風氣及皇帝的渾渾噩噩,公開批評皇帝並被“京師權貴唾罵”;由於治軍手段太過強硬,在長沙“打脫牙和血吞”;還有最後的,由於觸及了當地官員的利益而引發的江西之困。

曾國藩爲什麼會遭受這麼多挫折?其實他的心確實是好的,一直想維護大清朝的長久統治,一直想爲百姓謀福利,但在真正做事時卻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蠻幹、一味剛強,也就是咱們今天常說的“憤青”。而且總感覺,自己是聖人那麼別人也要有聖人的品質,自己是忠誠的,那麼反對自己的人必定是不忠於大清王朝的,這個邏輯就很危險。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鋒芒畢露,人必非之”,這很可能會觸犯到很多人,或損害到很多人的利益。

曾國藩後來也反思到了自己的這些問題,並開始轉變。其實很多人認爲,曾國藩經歷過官場的磨鍊,由正直變得圓滑了,由潔身自好變得阿諛奉承了。其實並不然,雖然他的行爲方式轉變了,但忠於大清、造福人民的心絲毫沒變,他的這些轉變只是爲了能在官場上生存下去,而只有生存下去,纔是實現自己政治理想的首要前提。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讀後感6

曾國藩這個人的名字都不陌生,關於他的書也是多的數不勝數,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人性的魅力值得我們學習?他的爲官之道,教育之道爲什麼一直被世人津津樂道?帶着這些疑問,我走進了這本書。

瞭解曾國藩的生平,這個人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足以我們畢生修煉。可以說他是一個天生愚笨的人,他的成功就是勤奮,堅持。

一個人可以活成什麼樣?能活成什麼樣?透過曾國藩的傳奇人生,有力的證明了,只有你多努力,夠勤奮,肯堅持。我們也可以擁有我們自己的完美人生。

下面,帶着對曾國藩的敬仰,我整理了對我觸動很大的五點:

一曾國藩考了7次才考中進士,還是以倒數第二的成績。很多書說他是個有點愚笨的人,有一定的道理,但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他的韌性,很多人估計兩三次考不中就放棄了,但他沒有,反而由越挫越勇。所以他後面扶搖直上。也說明他有非常紮實的功底。

二這個人超乎常人的執拗和不服輸,不懂的就學到懂,不會的就學到會,認定的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下去。做人如此,打仗如此。他要求他下面的士兵,每天早起一起吃早餐,讀書學習,其中做不到的,他堅持讓整個隊伍的人一起等,只有在全員到齊的情況下,才肯用餐。在他以身作則的帶領下,全隊都嚴格執行,當時,他手下的隊伍是唯一能上戰場殺敵的。其他官員的領導的團練,都是做做樣子。他堅持要做就做最好。

在打仗的過程中,他表現出了超常的耐心。挖深深的壕溝,沒有很高深的戰略,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的耗死敵人。他一直強調,我們眼光要看的長遠,不要貪圖眼前的小利。

三及時總結反思,他真正做到了每日三省,每天都對自己當天的所作所爲進行總結,發現做的不對的地方,馬上改正。前期他因爲性格上的弱點,樹敵無數,很多想法都很難執行。當他40歲後,他馬上意識到必須改正自己的爲人處世,提醒自己謙遜,低調做人。當他的人際關係得到改善後,很快在官場就遊刃有餘。

初入官場的時候,看到皇帝、官員不作爲,他態度就很激烈。語言慷慨激揚,不留餘地。得罪了很多人,很多次都差點小命不保。在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沒有意識到自身的問題。一意孤行,後面,經過了一系列的打擊後,他深刻反思。很快就做出了調整。

四無論在什麼時候他都保持自己的原則,恪守底線。當他的官做的很大的時候,很多達官貴人想拉攏他,他都一律不見,自覺跟他們劃清界限。不給其他人抓自己小辮子的機會。

五一輩子都在學習,即使在死前,依然在讀書。他已經把讀書學習當做人生的樂趣,他會及時將自己的所見所聞,以書信的方式寄給自己的家人,在軍營裏,他要求士兵每天都要讀書學習。大膽提拔文人做官。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讀後感7

張宏傑所著的《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講述了曾國藩跌宕起伏的一生,爲我們展示了一個正直、清廉、智慧的“聖人”形象。

我們從書中瞭解到,三十之前是“庸人”三十之後是“聖人”,三十以前的曾國藩在官場處處碰壁,三十以後在官場左右逢源。那麼是什麼使曾國藩在官場發生如此改變?我認爲關鍵就是在於他情商的轉變。今天,我想以情商爲主線,談談自己的感受。

百度對於情商的解釋是:情商EQ又稱情緒智力,是近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力和智商相對應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總的來講,人與人之間的情商並無明顯的先天差別,更多與後天的培養息息相關。

我認爲,情商是一個似褒似貶的詞彙,因爲說別人情商低明顯帶有諷刺的意味,但情商也不是判斷人唯一的衡量因素,不可能什麼事都只談感情,而大多數情況下,並不需要知道對方是什麼人,只要別人能夠提供自己想要的東西,那麼交易就可以達成。毋庸置疑我們都喜歡和相處更舒服的人作,可是不管一個人多麼難交往,只要能夠真正的創造價值,那麼就總會有人願意付出更多的‘交流成本’與其取得合作。社會的現實是人們更願意與牛人或是強者交往,因爲他們能解決具體問題,提供實質性的幫助。往往只要能獲得物質上的絕對利益,人們寧願放棄心理和情感上的滿足。情商只是整體價值鏈中的一小環。

關於智商還是情商更重要一直都是人們議論的話題,有的人對於情商不屑一顧,甚至覺得其壓根就沒有必要,因爲如果智商不夠,也就是同別人共事的資格都沒有,那麼‘情商’也就無從談起。而我認爲,智商固然重要,情商也很重要。等到自己成爲某一個階層的一員,大家的智商都相差不多,也各自有着明確的分工,此時若想要與人產生合作,處理好與周圍人的關係就顯得尤爲重要。因此,情商只是智商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前一階段,智商用來解決事務問題,後一階段,工作能力已經得到認可,智商則需要用來解決關係問題,換了場景,處在不同的位置,智商所需要着重解決的問題也就不一樣。

後期的曾國藩可謂是‘高情商’的代表。關於他爲人處事的心法至今也仍舊爲大多數人所推崇。可是曾國藩的‘通達’離不開前期底層的摸爬滾打和官場浮沉的經驗。曾國藩在中了進士之後,獨自去拜訪商家大戶,籌集進京的開支,因爲進士之身,所以曾國藩拜訪的主家往往大擺筵席,同時也樂的支助他一定的錢財。可是在這之前,曾國藩一家只是普通的小地主,並不會引起人們多大的關注,可是一中進士,身價百倍。曾國藩升遷的同時也帶動了曾氏一族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