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集合10篇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集合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集合10篇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集合10篇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

翻開書頁,一縷縷墨香撲鼻而來;細嚼文字,一股股能量充實內心。《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本讓我喜愛的書籍,海倫·凱勒——一個讓我感動的人物。

海倫·凱勒出生於1880年,美國人。童年時的一場大病,讓她成了聾啞人,突如其來的變故也曾讓她恐慌,悲傷了很長時間,那時,她才19個月大。後來在母親和莎莉文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她克服了重重困難,用超人的堅強的毅力,考上了哈佛大學,還學會了德語、法語、拉丁語等多國語言,她不但是作家,還是慈善家、教育家、演講家。

作爲一個盲人,她取得了超過我們正常人都難以企及的成就。她幻想着上帝能給他三天的光明,因爲她有太多太多想要親眼看到的事物,她想看看一直陪伴她的親人,想看看精彩的戲劇,想看看博物館裏真實的寶物,想看看雄偉的城市建築……

這三天的光明對於我們正常人來說簡直是低到塵埃裏的願望,但是對於海倫來說卻成了奢望。作爲一個正常人,我甚至從來沒有珍惜過視力。我恍然大悟,不能等失去了之後才懂得珍惜。我想:我以後會更加珍惜我所擁有的一切感官,用眼睛好好去看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用耳朵去聽大自然中各種美妙悅耳的聲音,不止是視覺、聽覺,還有嗅覺、觸覺、味覺等等,這一切都是大自然賦予我們人類最好的禮物。

讓我們以海倫·凱勒的頑強意志激勵自己,書寫一個又一個精彩的童年故事!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2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精神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了全世界,她就海倫·凱勒。今天我讀了她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雖然她是聾啞盲人,但從書中可以看出她在生活的海洋無憂無慮,在不停的吮吸着知識的甘露。

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的弱女子。她遠離了有聲有色的世界,也不能傾訴心中的希望和要求,使她的脾氣越來越壞。這時,家庭教師安妮·沙利文來到了海倫·凱勒的身邊,最讓我影像深刻的事是:她剛來到了凱勒上尉家,在飯桌上看着海倫用手去抓取食物,還用她比垃圾還髒的小手抓起自己所喜歡的菜。這時沙利文老師“吧”的一聲用手把海倫的手按在了桌上。

安妮·沙利文老師開始教小海倫摸盲文,拼單詞。有一次,老師教海倫“水”這個單詞,當她們路過水井房時,沙利文老師把海倫的手放在水管上,她在海倫的手上拼寫了“水”這個單詞。頓時,海倫猛然醒悟,心中充滿前所未有的喜悅。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也有像海倫凱勒這樣不屈不撓的人。如:阿炳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他每天戴着墨鏡,操練着胡琴,賣藝度日,但是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泯滅不了阿炳對音樂的熱愛和光明的嚮往。又是一箇中秋夜,阿炳來到了二泉。他在泉邊寫下了經後人整理並定名爲《二泉映月》。

1950年暑假,中央音樂學院師生,委託楊蔭瀏教授等專程到無錫爲他錄製《二泉映月》《聽鬆》《寒春風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終年57歲。

你看,殘疾人都這麼堅強,我們健全的人一定要比他們更堅強。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3

刺骨的寒風吹散了我對寒假的興致,不想面對凜冽寒風的我,龜縮在家中,我該做些什麼呢?眼睛不經意間掃過書架上那本沒有仔細讀過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想現在應該把它重新拾起,細細閱讀。思索書中給予讀者的道理,我或許會從中受益匪淺。

馬克?吐溫曾這樣讚揚這本書的作者海倫?凱勒:“19世紀有兩位偉大的人物,一位是拿破崙,另一位就是海倫?凱勒。”她的一生只有19個月的光明與聲音,本書主要記述了她的坎坷一生,以及她的心路歷程。面對殘酷的現實,海倫?凱勒勇敢地接受了挑戰,她不僅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命運的勇氣,還將自己所經歷的痛苦和幸福記錄下來,以激勵後人。海倫?凱勒雖身患聾、啞、盲,但是,她在老師安妮?莎利的幫助下,成功考取了哈佛大學,這對於正常人都是極其困難的事情,而她作爲殘疾人卻做到了。我們不禁要思考,她究竟是憑藉什麼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成就。她的世界無光、無聲、無語,似乎所有美好的事物對海倫?凱勒都無比遙遠,可望而不可即。但她卻憑着無比堅強的內心和對生命、生活無比的熱愛,最終在逆境中崛起,成爲精神上的強者。

書中寫了這樣一件事,令我感觸很深:海倫?凱勒和她的朋友一起散步她問朋友看到了什麼,朋友說什麼也沒有看到,而海倫?凱勒卻這樣說:“這裏有鬆軟的小草和鮮豔的花朵……這讓我想起這樣一句話:世界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像現在衣食無憂的我們,只因爲擁有的太多,所以不懂得珍惜與發現,錯過太多的美好後,卻抱怨世界沒有美好。

海倫?凱勒在書的結尾這樣寫道,假如有三天光明的話,第一天,她要去看看那些鼓勵、幫助過她的人;第二天,她要目睹黑暗轉變爲白晝這激動人心的奇蹟;第三天,她有太多東西需要去看,她已經無法規劃出準確的目標了,她是如此渴望光明,見到周圍的一切。對於我們正常人來說很普通的事對於海倫?凱勒卻是一種奢望。

我突然想,如果換做是我,我會怎樣?會不會自暴自棄?怨天尤人?甚至放棄生命?海倫?凱勒說:“面向光明,影子就在背後”。也許在我們的生活中,會有坎坷,但是,我們要勇敢的面對困難,用樂觀向上的心態,去完成每一件事,只要陽光還在,只要面向光明,陰暗總會被我們甩在身後。

“生如夏花之絢爛”。我想,這是對海倫?凱勒一生的準確的總結,人的一生要選擇一種活法,讓自己煥發出奪目的光彩,猶如夏日裏盛開的花,鮮豔而又生機勃勃。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4

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書中主要講了海倫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疾病的能力和勇氣,她還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下來,給世人以寶貴的啓迪和借鑑。海倫用自己堅強樂觀、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向世人揭示了一個道理:一個人最可貴的是樂觀向上,永不言敗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就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坎坷中不斷前進,在逆境中獲得新生。她用自己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情景,表達自己對求知的渴望和對人類的真摯熱愛。她以自己的感受告訴別人:健康的心理是人類成功的基本條件,具有健康心理的人,縱然是身體殘疾也不會抱怨命運的安排,不接受和渴求他人的憐憫,他們也會憑着堅強的毅力到達理想的彼岸。

這本書實在太精彩了,也很感人,讓我覺得熱血澎湃,我一邊看一邊好像眼前出現一個和我差不多的小女孩,她每一天都堅強生活、學習着,她竟是個盲人女生。和海倫比起來,我實在是自慚形穢,想想看,平時我一遇到困難就退縮,找別人求助,從不敢面對困難,記得有一次我學滑冰,摔了幾個跟頭,膝蓋破了流血了,我疼得哇哇大哭,把溜冰鞋扔到牆角再也不學了。說心裏話,看到別人嫺熟的滑冰,我很羨慕。現在才明白,在他們成功的背後,一樣也會有摔跟頭,甚至比我摔得更多。但是他們沒放棄,堅持了下來,而我被困難嚇倒終就沒有學有所成,看過這本書後我深深的感到我現在認識這一點還爲時不晚,以後我將不再害怕疼痛,我要戰勝它,一定要把滑冰學得和那些小朋友一樣好。在學習上,我總是戰勝不了粗心馬虎的毛病,每次面對作業本和考卷上的紅叉叉時,我也會傷心難過同時也會有些許不以爲然,我全會做沒關係下次我會注意,哎!這樣的決心我下了無數遍,卻總也改不了這個毛病,而海倫的困難真是太大了,就是用現今的先進的科技醫療來治療她,估計仍然當不了健康人,而海倫憑自己堅強的毅力克服了重重的困難,成長爲一名著名的學者、作家、演講家。

海倫說過: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看過這本書讓我深深的懂得: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知識就是幸福。海倫是個身體殘缺的孩子,尚且那麼堅強,而我一個身心健康的女生更應該堅強,我下定決心,從現在開始,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我都不向困難低頭,我要向海倫學習,做戰勝困難的勝利者,努力學習,長大後實現我的理想,成爲像海倫一樣的聞世界的著名作家!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5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名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讓我深有感觸。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海倫·凱勒,她因爲小時候的種種原因,變成了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裏的人。經過莎莉文老師的教導,又有了正常人的心態。經過不懈的努力和勤奮的學習,考上了哈佛大學,然後用盡全力創辦了慈善機構。

海倫她因爲是盲聾啞人,所以很難學習,因此她要付出比平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但是海倫沒有放棄,經過不懈努力,取得了比許人人都要輝煌的成績。可是我並沒有海倫那樣克服困難的堅定信念,遇到一些困難總是想着要退縮。沒有像海倫那樣有堅定的信念。我以後一定要向海倫學習,學習她那種不畏堅艱,堅持不懈的精神。

海倫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值得我們學習。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6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最著名的一篇散文,寫成與1933年,最早發佈在美國《大西洋月刊》上,後被譯爲許多文字,很多國家把它收錄在大、中、小學教材裏。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愛的搖籃》中的一段:我愛它勝過任何會眨眼會說話的洋娃娃。我常常把她放在搖籃裏,學着母親的樣子去安撫它。有一天,我發現妹妹正舒舒服服地睡在搖籃裏。那時,我正在嫉妒她奪走了母愛,又怎麼能夠容忍她睡在我心愛的“南希”的搖籃裏呢?我不禁勃然大怒,憤怒衝過去,用力把搖籃推翻。要不是母親即使趕來接住,妹妹恐怕會被摔死的。這時我一又盲又聾處於雙重孤獨中,當然不能領略親熱的語言和憐愛的行爲以及夥伴之間所產生的感情。後來,我受了教育,享受了人類的幸福,我和妹妹米珠麗之間變得心心相印,每天我們都手拉着手到處遊玩,儘管她看不懂我的手語,我也聽不到她牙牙的童音。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能感受的海倫以前特別被母親寵愛着,但是在她妹妹米珠麗加入到了這個家庭中來,海倫的心就開始不平靜起來滿懷嫉妒。她坐在母親的腿上,佔去了海倫的位置,母親的時間和對海倫的關心似乎也都被米珠麗奪走了,後來發生的這一件事,使海倫覺得不僅是母親的愛受到分割,而且是對海倫的一種極大的侮辱,但是海倫受了教育之後,不得不處處讓着妹妹。

在這本書中海倫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表達了自己對光明的渴望、珍視和對人生、對生活的深切關愛;並同時規勸身體健全的人們,應該珍惜現價所擁有的一切,關愛人生關愛他人。“我只看我擁有的,不看我沒有的`。”正是在這種信念的支持下,海倫在87年的無光無聲的歲月中,將別人眼中的光明當作自己的太陽,將別人兒中的音樂當作自己的樂曲,將別人脣邊的微笑當作自己的歡樂。面對命運對她的不公平,他回報社會的是大公無私的愛心。

想到海倫的一切,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想明天就要失明那樣利用自己的眼睛。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7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此書作者是海倫。凱勒,她是一個在19個月大時,因一場疾病被奪去嗓音、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的19世紀奇人。

她七歲時在只有20歲的莎文老師費盡心思的開導下,她試着走出黑暗與孤寂,感受到了語言的神祕,領悟到了知識的神奇,海倫憑着一顆光明堅強的心在逆境中崛起。她多麼的渴望上天給她三天光明:第一天,要透過“靈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勵我活下去的善良、溫厚與心懷感動的親鄰;第二天,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奇蹟;第三天,要在日常生活中度過,到爲生活而奔忙,幸福努力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體驗他們的快樂、憂傷、感動與善良......對於凱勒,這僅僅三天的光明都是一種奢望。

可就在疫情當下,隔空網絡教學中,和電子產品打交道的同時,就有許多同學控制不住自己,萌生出了打遊戲,玩手機,聊微信的想法,虛度了自己的光陰。我想說:“對於健全的我們有什麼資格不努力,不學習,爲什麼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我們擁有美好的一切,我們就應該“把活着的每一天看做生命中最後一天!”抓緊每一分每一秒,不讓光陰虛度!不要失去才懂得珍惜!要不埋怨,不放棄!好好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奮發學習,以微笑面對挫折,以毅力克服困難,以傑出的成就顯現生命的價值!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8

剛看到這個書名時,讓我笑出了聲。三天光明,太容易了吧。後來獲知是殘疾人的故事,笑聲停止了,更多的是沉思:作者會是個多麼堅強、認真並且努力的人啊!拜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部外國名著,我的心靈震撼了許久。其中儘管沒有什麼驚心動魄的事件,卻還是深深地打動了我。

文中的主人公是海倫.凱勒,也許有人認爲凱勒是不幸的弱者,19個月時她就失去了聽覺、視覺和說話的能力。幼小的她,從此與整個世界失去了溝通。但是,凱勒又是堅強的、幸運的。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裏,她並沒有放棄,而是自強不息,在導師安妮?莎莉文的幫助下,海倫學會用頑強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熱愛生活並從中得到許多知識,學會了讀書和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因爲她心中明白,只有知識可以讓她擁有自信,走向光明之路。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海倫.凱勒她不但考上了哈佛大學。還寫出了許多著名書籍。她還多方奔走,建立了許多家慈善機構,她創造着一個又一個奇蹟!

海倫.凱勒成功了!我爲她的成功而歡呼雀躍。由此,我更加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在我們每個人降臨到這個世界上時,就是要學習的。每分每秒,從呀呀學語,慢慢走路起就在學習。也只有學習會讓我們成就輝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給予每人的也不應該只是震撼,還有感動吧。這本書用一個弱女孩的目光看世界,來教導人不要輕生,請珍惜生命。這真的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海倫.凱勒一個殘疾人都可以那麼堅強地創造美好,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去荒廢生命呢?

我常想起海倫說過的話:“只要朝着陽光,便不會看到陰影”,我做爲一個正常人是太幸運了,我擁有優越的生活學習條件,健全的體魄……我可以很輕鬆的做到很多事情,獲得許多知識,享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快樂,但是我從來不覺得有什麼,總認爲是理所應該的,當遇到困難時就退縮,往往喜歡找客觀理由來爲自己開脫。

海倫.凱勒的這一生都是不平凡的,如果,凱勒向命運屈服了,那麼,凱勒的一生都將在平凡中度過,並且孤獨、自卑。相信,每看完這本書的人,他的心靈一定會接受一次可貴的洗禮,從而醞釀出一股巨大的向上的力量。

現在我知道了:人們的精神遠遠超過了時空的限制,無論在哪個時代,勇氣和愛都是我們人類生存的基礎。所以,生理上的殘疾一點兒也不可怕,如果心靈上受傷了,“殘疾”了,那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殘疾。我們要學會勇敢,學會堅強,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我們依然能挺直脊樑去譜寫完美的人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內容令我受益匪淺,一個人最可貴的是有堅韌不拔積極向上的優秀品質,有了這種品質,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難,就不會在困難面前低頭。在今後的人生道路和求學的道路上,我將勇敢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一切困難和挫折,學習她永不放棄的人生信念。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9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一拿到這本書,就被書名深深的吸引住了,它的作者是海倫·凱勒。海倫在19個月大的時候就因病失去了聽力和視力,陷入盲聾啞的黑暗,在她老師莎麗文的幫助下,她6歲開始學習說話和盲文讀寫,後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成爲一位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聾啞殘疾人。

儘管海倫的眼睛看不見了,但她熱愛生活,喜歡讀書、旅行、騎馬、滑雪、下棋、參加戲劇演出、參觀博物館和名勝古蹟……她一生寫下十四部著作,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爲殘疾人演講、募集資金,把人生毫無保留的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

看完這本書,我好佩服海倫呀!正常人都難以做到的事她全做到了,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氣啊!

假如給海倫三天的光明,她說,第一天,要好好的看人。看她的老師和朋友,長久的凝望他們的臉,把他們外在和內在美的線條都銘刻在她的心裏;第二天,要在黎明前起牀,看那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還要去博物館欣賞人類的歷史和文明;第三天,要用來體會溫馨迷人的日常生活,到平民百姓最愛的地方去。海倫虛擬的三天光明,對我們正常人來說是多麼的易如反掌呀,而對她來說簡直就是一種奢望。

是海倫讓我認識到生理上的殘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盲聾啞了,那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殘疾。海倫和她的老師莎麗文都是讀書有智障的人,而她們的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閱讀。唯有讀書,才能喚醒心靈。和海倫比起來,我是多麼的幸福,我有健康的身體,好聽的聲音,明亮的眼睛,有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我想海倫這種身殘志堅的精神將影響我的一生,她激勵我應該好好珍視光明、把握人生、關愛她人、珍惜生命。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0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自傳,它是一個真實且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一口氣將它讀完了,從中受到許多教益,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海倫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她自幼又聾、又啞、又盲,生命度過88個春秋的她卻熬過了87個無光、無聲、無語的歲月。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殘疾人,竟然用自己堅強的毅力順利的考上了哈佛大學,並且到處奔走,用自己生命的全部力量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把所有的愛都給了殘疾人,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她的精神給予我們極大的鼓舞,一個又聾、又啞、又盲的殘疾人都能以頑強的毅力克服種種困難,最後成爲令人尊敬的人,。而想到我,作爲一個健全的人,總以條件差呀困難多呀等作爲沒有取得成績的理由,但和凱倫比,這是多麼微不足道呀!

讀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後,給我一種莫名的感覺,如果我是海倫。凱勒,看不見、聽不着、說不出,終年生活在無光、無聲、無語的世界裏,倘若有三天能看見東西的機會,我會怎麼做呢?也會像海倫···凱勒那樣勇敢的去面對嗎?不敢肯定,我們再看看海倫是怎麼做的吧。“第一天,我要看看我所愛的人,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是我的生活值得一過,我能發覺歡笑、悲哀和其他明顯的情感。”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白晝的動人奇蹟。這天,我將向世界的過去和現在匆忙瞥一眼,然後在博物館和劇院、電影院裏度過。”“第三天,我要在日常世界裏度過,到人們奔忙的地方,所以城市成了我的目的地。”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呢?

“我的身體雖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這是海倫。凱勒說的,也是我最欣賞的一句話。是的,身體殘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智也跟着殘缺,海倫的身體雖然不健全,但她的心是不屈不撓的,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

我會學習海倫堅持不懈,對生活充滿信心與希望的偉大精神,努力去開創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