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二泉映月讀後感三篇

二泉映月讀後感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W 次

篇一:二泉映月讀後感

二泉映月讀後感三篇

第一段講了,無錫的惠山,山清水秀,鬱鬱蔥蔥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山腳下流淌着一股清泉,人稱“天下第二泉”。

第二段講了,小阿炳和師傅在某一年的中秋夜去了泉邊,他們共同欣賞着泉水的聲音,於是師傅問小阿炳你除了泉聲還聽到了哪些聲音,小阿炳回答道除了泉聲沒有聽到其他任何的聲音。師傅說你年紀還小,聽不到那種只有我們大人才聽得到的聲音,等你長大了就會聽到了。

第三段講了,時間如泉水在山間流淌似的,飛快地度過着,不知不覺的十年過去了,他的師傅也離開人世了,而阿炳再也不是以前的小阿炳了,他也長大了,但是,不幸的是阿炳因眼疾而失去了光明,成爲了一個盲人,靠賣藝爲生,每天的生活都很貧窮、艱難,而且還要經受疾病的折磨。但是,阿炳還是堅強地活着,並沒有放棄音樂和對生活的熱愛。

第四段講了,又是一箇中秋夜,對門家的少年攙扶着阿炳又來到了當年和師傅共聽泉水的地方,他雖然已看不到那美麗的泉水,但他似乎聽到了除了泉水以外還有傷心、嘆息、傾訴、吶喊、倔強、憤怒的聲音。

第五段講了,阿炳很傷心地釋放了內心積攢已久的痛苦,彈奏出完美的樂章。

最後,這就是《二泉映月》的來歷,這首曲子家喻戶曉,傳遍了整個神州大地。

篇二:二泉映月讀後感

《二泉映月》,的確是首不朽的名曲。樂聲時而歡快,時而低緩,時而不安,時而平靜,時而躁動,時而陰柔,還是一抹轉瞬即逝的歡愉。樂聲的每一次抑揚,眼裏仿若顧盼到的每處角落,都埋藏了鳥語花香般的希望。這麼動聽悲美的曲子,怎能不動人心絃呢?

當我讀完《二泉映月》這篇文章時,不禁對阿炳的這種在被命運折磨中,還勇於追求理想的精神感動,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有一年中秋夜,師傅在二泉邊告訴小阿炳,他長大後就能在二泉聽到許多奇妙的聲音。轉眼十多年過去了,阿炳已雙眼失明,但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並沒有壓倒阿炳,因爲有一個聲音一直在支撐着他—音樂。又是一箇中秋夜,阿炳在別人的攙扶下又一次來到了二泉,有所不同的是,()這次阿炳從二泉中似乎聽到了許多聲音……接着一首流傳至今的名曲誕生了!

當我讀完這篇文章時,我想過一個問題:阿炳若不瞎,他會不會創作出這種流傳於世的作品呢?應該會吧,因爲正是生活的壓力使他深有感受。雨打花,灑落滿地,但是落花不會因爲你的惋惜而重現枝頭;滔滔的長江蘊含着一個又一個冤魂,但他們不會因你的悲傷而起死回生。我們應該學習阿炳這種精神。直面挫折,戰勝自我,因爲往往成功都是藏匿在挫折背後的!

篇三:二泉映月讀後感

阿炳是一個從小跟隨師父多年學習二胡的,四海爲家的,浪跡天涯的小人物。

無錫的惠山腳下有一泓清泉,人稱“天下第二泉”。那年師父帶着小阿炳來到二泉,當時月光照在水面上,就像是一塊無暇的璧沉在下面一樣。

師父靜靜地傾聽着泉水流動的聲音。師父突然問阿炳有沒有從水聲中聽到什麼奇妙的聲音,但阿炳那時還小,什麼奇妙的聲音也沒聽到。師父說他年紀還小,以後就懂了。

10年後,阿炳早已長大,師父也早已去世了。阿炳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一天,他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來到了當年和師父一起觀月的二泉邊。二泉的景色還是那麼美,但阿炳再也看不見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聲縈繞在阿炳的耳畔。

阿炳在傾聽水聲時,回想起了師父說的話,想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突然,他好像聽到了各種對命運不滿的聲音。他情不自禁地拿起二胡,隨着靈感和感受創造出了一首不朽的名曲《二泉映月》。

阿炳的一生真是可憐,從小就只能跟隨師父賣藝生活,真不敢想象師父去世後,身患重病的阿炳又是如何艱苦賣藝過日子的。他能在水聲中聽到自己心裏的感受,並能用二胡那美妙的音樂將自己積澱已久的情懷所表達出來,這是我敬佩他的原因之一。還有他面對困難不屈不撓的精神不僅令我敬佩,還讓我深受啓發,讓我懂得在任何情況之下都不要放棄,要發憤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