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1

閱讀史蒂芬。柯維《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對書中所介紹的7個習慣有了新的理解,雖然成功人士的七個習慣(即主動積極、以終爲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和不斷更新)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的培訓主題了,但卻是爲數不多的經典之一,當我係統地重溫這七個習慣的時候,還是能夠有一些新的領悟的。

這本書第一章就提醒我們,要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高效能的生活是有基本原則的,只有當我們學會並遵守這些原則,把這原則融入到自己的品德中去,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要由內而外地全面造就自己,首先要轉變思維,要改變現狀,首先要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先要改變我們對問題的看法,需要你自內打開,敞開你的心靈,努力探尋你的心靈,因爲生活源自於此。書中還講到品德爲成功之本,品德比能力更加重要。

有能力而品德欠缺的人可能會取得一時的成功,但無法獲得長遠的成功。人的品質比他的言行更具說服力,品質好的人即使不能說也不會道、不擅長交際,也會贏得信任。比如現在人才市場的招聘,招聘單位越來越看注應聘者的人品,因爲他們相信,能力和技巧都是可以很快培養出來的,而一個人的品格卻是需要時間和複雜的條件下養成的。再如,一個好的企業必然秉承着正確的價值觀,一個好品格的員工更加容易認同這些正確的價值觀。個人要在任何領域真正實現高效能,必須同時具備高尚品格與能力。能均衡

發展這兩個元素的人,才能成爲值得被信賴的人。

價值觀是什麼?它是我們對人、事、想法、原則的重要性及優先順序的認識,是自我選擇的信念與理想。當一個人感知或確認自己的信念是真實的、可靠的,那他就會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行爲!而原則是自然法則或基本真理,它獨立存在於我們的認知以外(比如:正直、忠誠、自制、質樸、勇氣、同情心、貢獻、公正),是人類良知的一部分,每一個崇高人生都是由原則來塑造的,原則控制了一切!雖然我們能控制自己的行動,但唯有原則才能真正主宰這些行動所產生的結果。只有我們將行爲的、價值觀的結合到原則的層次,將使我們的適用性更寬廣、格局更大、內心裏更舒坦,而言行更能趨於一致。只有專注於自己能控制的東西,放手自己不能控制的東西,並且有足夠的智慧來對二者作出區分,人才會活得少一點憂慮,多一點充實,才能做到真正的高效能。

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着極大的影響,因爲他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的影響我們的品德,暴露我們的本性,左右着我們的成敗。這本書告訴我們的七個好習慣,要我們積極主動、以始爲終地開始行動,習慣是知識、技能與意願的融合,關鍵是你想要做,自己有意願。七個好習慣是實現個人與人際關係高效能的途徑,而其精髓不僅僅體現在每一個習慣,更蘊藏於各習慣之間的相互依賴關係及先後順序上。

  習慣一:積極主動

人性的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人類不僅能針對特定環境選擇迴應方式,更能主動創造有利的環境。個人願景的原則一直以主動行動,最終達成結果的一個過程,是自己主動積極的典範,比如,時常加班加點,任勞任怨,主動積極的本質是內心擁有選擇的力量。主動積極的人是一個擁有內在安全感和自信的成熟的人。當我們遇到外界刺激的時候,積極主動是源於價值觀和原則做出的自我的選擇,採取主動,並承擔自我選擇的責任。實踐積極主動的人會從我做起,一切操之在我。積極主動的另外一個層面是要保持積極主動的心態,即專注和擴大我們的影響圈。

  習慣二:以終爲始

太多的人成功之後,反而感到空虛;得到名利之後,卻發現犧牲了更可貴的事物。因此,我們務必掌握真正重要的願景,然後勇往直前的堅持到底,是生活充滿意義。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導演,撰寫着自己的人生劇本。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於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的創造,先是在腦海裏,其次纔是實質的創造。其實自我領導的原則就是以終爲始的,他是心智創造先於實際創造,點燃生命的熱情。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時間管理有諸多的著作,核心內容不外乎時間管理矩陣。有效管理是掌握重點式的管理,他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我們總是被各種事物所左右,我們總是隨波逐流,哪些事情緊急而重要?哪些事情重要卻不緊急?哪些事情緊急卻不重要?哪些事情不緊急也不重要?在有限的時間裏,我們到底該怎麼做?要事第一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模型:在從容與救火之間,要做一個選擇。更多去關注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從此入手,消除干擾,啓動一個良性循環系統。

書中提到的一個建議倒是可以試試,就是不管每天被緊急的事情如何纏得無法脫身,也要抽一點時間來幹自己重要的事情。重要的事,就是時刻臣服於自己的使命宣言。

  習慣四:雙贏思維

人際領導的原則雙贏思維是近年來的熱門詞語。雙贏者把生活看做一個合作的舞臺,而不是一個角鬥場。這個世界並不是非強即弱,非勝即敗的。人際交往有六個模式,即利人利己,損人利己,捨己爲人,兩敗俱傷,獨善其身,好聚好散,而利人利己皆大歡喜纔是雙贏的結果,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的空間,他人之得不視爲自己之失。李光耀說過:擁有陽光已經足夠。雙贏思維做爲一個概念人人都能理解,但養成一種習慣,卻需要正直、誠信、成熟、知足的雙贏品格和遠見灼識。尤其在我們這個時代,雙贏還需要一定的勇氣。其實我們所要做是,人人都養成雙贏思維的習慣,共建雙贏的規則和體系,讓雙贏體系存在於我們的單位,我們的團隊,我們的家庭和我們的朋友中。

  習慣五:知彼解己

移情溝通的原則知彼解己有兩層意思,即善於傾聽和換位思考,正確合理表達自己的,讓別人瞭解

你的真正意思。首先,每個人在要表達自己的意見之前,先應該真心實意地去傾聽對方的表達,真心實意地瞭解對方的想法,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才能做到有效的溝通,不至於曲解對方的意思或者引發對方的防衛心理。其次,依從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的原則和順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觀點。聽過和知道是兩回事,知道和明白是兩回事,明白和理解是兩回事,理解和運用是兩回事。

溝通的四個基本原則:專注、完整、接納、同理心;溝通的五個基本要素:點頭、微笑、傾聽、迴應、做筆記;溝通分五心:喜悅心、包容心、同理心、讚美心、愛心;溝通分四個層次:忽視、假裝、選擇、留意;溝通又有四個誤區:價值判斷、追根究底、好爲人師、想當然。真正的傾聽是以平等和尊重爲前提的,而真正的表達則以品德與感情爲基礎。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則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高品質溝通時有一句話印象深刻: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這一原則是人際交流的關鍵。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統合綜效的基本心態是:如果一位具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同,那麼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會到奧妙。每個組織都在強調;團隊精神,統合綜效其實是雙贏思維與知彼解己的行動版本,在有了雙贏思維作爲思想基礎和知彼解己作爲溝通準則後,合作以追求高效的組織行爲也就水到渠成了。個人的力量是團隊和家庭統合綜效的利基,能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合作中有一點很重要,也就是善於體察、學習和利用團隊成員的智慧,而不是覺得自己是團隊中最聰明的一員,要保持謙虛的心態,要有虛懷若谷的胸襟。

統合綜效談的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整合提練出第三種遠勝過你我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瞭解彼此,甚至是稱許彼此的歧異,欣賞對方解決問題及掌握機會的手法。實踐統合綜效的人際關係和團隊會揚棄敵對的態度不以妥協爲目標,也不僅止於合作,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個體不同的心理、情緒、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的的不同世界。這是創造式的合作,所謂聰明就是能正確感知世界,精明就是急於表現自己的聰明,善於掩飾自己的聰明叫高明,能夠左右高明的人叫英明。

而現實世界裏往往是精明的人太多,高明的人太少,英名的人基本上沒有。優秀團隊的特徵之一即團隊成員的互補性,如唐僧師徒四人不失爲一個優秀的團隊,他們中每一位團隊成員都有不同的才能和個性,也常有不同的見解甚至可以說他們每個人都有缺陷,但他們的目標是堅定和一致的,而且最終他們達成了目標。

  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則。

人生最值的投資就是磨練自己,因爲生活服務人羣都得靠自己,這是最珍貴的工具。所以不斷更新是前六個好習慣的源泉和動力,不斷更新身體、心智、精神和社會情感,只有和諧地發展自己這四個方面的能力,才能不斷提升我們的產能,才能保證其餘六點習慣的履行和實施效率,不至呈現老化及疲態,並邁向新的成長之徑,也才能保持個人和組織的持續發展。

人生最高明的投資策略莫過於在生理,心智,心靈及社會情感方面,從日積月累的進展中,不但拓展了自我成長空間,也協助了他人成長。工作本身並不能夠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和適應能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七個習慣並非零落、分散的心理法則,它們是符合人的成長規律。七個習慣澆灌出來的最高級、最美好、最甘甜的果實就是齊心合力,就是把自己、愛人、朋友和同事合衆爲一。當今社會,成爲高效能的個人和組織已經不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必要,這是進入賽場的入場券。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2

高效的好處毋庸置疑,應該非常好理解,就是當開始高效的時候,我們可以幹很多事,因爲我們能幹很多事,不斷對自己形成正向的內心正向激勵和反饋,所以會帶來我們內心不斷的自信成長,並從而讓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進行掌控,做到井井有條!

不高效的表現有很多,不一一闡述。不高效的結果也有很多,但是很大可能性,是對自己的表現總是很氣餒,沒有自信!從而自己的生活、工作失控,總是處於被動應付的狀態!

那我自己是對七個習慣是如何理解,並且如何踐行的?

  1、積極的心態:

不要把自己沉溺於負面的情緒中。

這個世界很複雜,我們個體能掌控的東西不多,如果我們看人看事,總是用負面的角度去理解,則會發現我們基本掌握不了任何事。

比如,當他人質疑我們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如果第一反應是“我曹,這人怎麼這樣”,那麼我們就會去想這個人是不是處於壞的目的,我們則會想着怎麼去反駁他,從而淪陷於無休止的爭辯中,並從而讓自己的心情變差。

但如果我們的第一反應是“他爲什麼會有這個問題,我是不是哪裏沒有想到?”,則我們就會自然而然的去想解決方案,則我們就會再一次得到提升。

那如何管理情緒,讓自己做到積極主動?

方法有很多,概念有很多,但我還是最簡單的歸納:

常觀己短,常見人長,向內歸因,向外發展!

  2、歸類的方法:

也就是圖中的要事第一,當有多項事情並行時,緊急與重要劃分四象限。判斷緊急和重要的方法就是以終爲始作指導。

什麼叫以終爲始?

舉個例子,你要修個花園的時候,是不是首先在腦子裏有了花園的樣子了,然後按照你腦中花園的樣子來建造?

以終爲始有什麼好處?

舉個例子,筆者2018年經遇人生很大的困頓,通過很長的沉寂思考,終於想清楚這輩子要幹啥,從而反推50歲要幹啥,那50歲要幹啥,則40歲要達成什麼成績,40歲要達成那個成績,則現在30歲的時候我還欠缺什麼能力和經驗,從而指導自己主動進行了職業選擇,並從而目前來看擺脫了人生困局,並有了清晰的目標,一步一步朝着既定方向前進,並能提前想到前面有哪些困難需要挑戰。

所以,養成以終爲始的意識和習慣,能讓我們學會提前思考未來,全局思考所有可能問題,並從而對現在的事情拆解、分析,弄清楚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緊急的

當你知道什麼是重要且緊急的,則會做對事情;我們做不對或者做不好事情,是我們根本不知道目標導致我們做事情很盲目。

  3、習慣的養成:

中國有兩句古話:磨刀不誤砍柴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我們都知道計劃和總結的,重要性,但是很少有人能做到在沒有外界約束的情況下,自己能堅持做次日計劃,以及每天對自己做自省總結。

當自己養成無需外界約束,都能每日做次日計劃和當日總結的習慣後,會發現自己的思考經常會迸發出火花,可能當時沒有用,但是在你預期不到的時候,你的`思考總結就會對自己的生活、工作產生了幫助。

  4、工具的運營:

如上,我們會經常迸發出一些想法和思考,但是有時候我們的想法不是在我們準備好的情況下發生的,有可能你在跑步,在吃飯,在逛街等等任何時候,你無意中的走神,都會迸發出火花,在以前,可能這些寶貴的思考點子就一閃而過了。但是,當學會了運用好科技工具,就會積累大量的思考。

能對我們隨時隨地記錄的工具有以下:

微信文件傳輸助手、印象筆記、筆記小本子、手機自帶日常提醒。

  5、高效的最大敵人:

那我們是不是每次都能想得清楚重要和緊急呢?

答案是:不可能。

如圖,這是我12號當天寫的我這兩天要完成的工作,但是實際上,這些工作很多都是並列關係,而不是層級遞進關係,所以我們就會迷茫,我到底要幹哪件事?

一旦我們開始迷茫要着手幹哪件事的時候,高效的最大敵人就出現了———拖延症!

那對抗拖延症的最好方式是什麼呢?四個字:先幹起來!

當上面的14件事,我隨便選哪一件事開始幹起來後,就會發現恢復了工作狀態,腦子開始運行,並從而開始分析梳理哪件事等下要先幹了。

  6、高效的.最好朋友:

既然高效有最大的敵人,則高效就有最好的朋友,而這個朋友就是自律。

自律不是苦行,自律是讓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養成規律,例如8點不能賴牀必須起來,23:30必須放下手機睡覺,下班前必須寫總結。

養成穩定的規律,會讓我們不把精力浪費在無謂的事情上面,例如長時間的打遊戲或者刷手機(不是不可以打遊戲,而是不要花費太多時間)

  最後的總結:

網上有句話:八小時內求生存,八小時外求發展!只有做到高效率工作,才能保證自己可能擁有高密度生活!才能讓自己在八小時以外去學習一些東西,纔有可能多去體驗生活的美好!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3

讀了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受到了很大的啓發。這是本很值得讀的書,書中強調品行修養的同時,還介紹了爲人處事的技巧。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習慣組成的,俗語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絕大的影響。因爲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長年累月影響着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着我們的成敗。

本書將習慣定義爲“知識”、“技巧”與“意願”三者的混合體。這種定義雖是第一次聽說,但確實有道理。人類在幼年時候必須完全仰賴他人,經由長輩的引導與養育而成長,但隨着光陰的流逝,我們日漸獨立。生理、心理、情感與經濟能力等方面都不斷成長,直到有一天終於能夠完成自立。

是的,我們從出生就已開始在學習不同的習慣,良好的習慣讓我們終生受用,其中它裏面講的成熟期三個階段:依賴期、獨立期、互賴清晰地展示了一個人從依賴到獨立再到被依賴與依賴之間的發展歷程。

書中通過一些細緻生動的故事來漸進入自己的觀點,它涵蓋的不僅僅是一些大的道理和人生方面的東西,更可貴的是他還探討了一些具體到家庭、教育與人相處等方面的事物。

這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積極主動”的態度,“以終爲始”的願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已”的溝通,“綜合綜效”的合作,“不斷更新”的創造,它們相輔相成,不管是領導還是職工養成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它甚至能決定一個人的成敗得失。

書中主要強調品行修養的同時,還系統地介紹了爲人處事的技巧,其中有兩個習慣卻在一旁觸動我、提醒我,值得我去爲他深思,那就是“積極主動,”“要事第一”的習慣。

積極主動,就是對待生活、工作都要勤懇主動,勇挑重擔,高效能人士爲自己行爲以及一生所做的選擇負責,他們效力於實現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動的憂慮,那些沒法控制或難以控制的事情,他們通過努力提升效能,從而擴展自己的影響範圍。作者告訴我們,工作中要採取行動,化消極爲積極,不要說“我辦不到。”

作者要我們認識自己,有時問題的反面是契機,學會成功地與人合作的習慣。要事第一就是自我管理的原則,這個習慣是一個讓人受益非淺的習慣,它可以說是前兩個習慣的具體實踐,書中提到“有效管理”,有效管理就是掌握重點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領導決定什麼是最重要的,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時刻把我們的重點放在第一位,以免被偏見、情緒或衝動所左右,從這個意義上說,自我管理的實質就是自律和條理,是對計劃的實施。

面對社會日新月異的進步,我們必須不斷地自我更新,自我提高,隨着技術的進步,我們的經驗是靠不住的,不能靠吃老本。我們要圍繞目標,自我投資,把身體、精神、智力和社會情感都保持健康、積極地狀態,與時俱進、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新知識,堅持把新知識理論付諸實踐去檢驗。

堅持學習,堅持實踐,不斷地堅持,不斷提高,進而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趨勢,不斷提升和完善自我,最終達到由內而外的造就自己的目的。讀書的目的就是爲了使我們進步,從這本書中,我學到很多東西,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定要有一個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做任何事情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把要事時刻放在第一位,避免被偏見、情緒左右。

另外要有雙贏的思想,做到誠信、成熟和自信。在工作中要注意與人的交流合作,如遇到兩人意見不同時,要多與人溝通,在分歧中尋求收穫。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4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剛拿到這本書,一看名字覺得實在普通,讀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獲益良多,給予我很多的啓發。看完了整本書才理解它銷量超億冊的原因。對於我這樣剛剛開始工作的新人來說,一本好書就如同一個好的嚮導。

書中所論述的七個習慣是密不可分的整體,相輔相成。

習慣一:主動積極——個人願景的原則,即採取主動,爲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爲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

習慣二:以終爲始——自我領導的原則,個人、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於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你的目標、願景、價值觀及要事的組織與實踐。

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鼓勵我們解決問題,並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信息、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

習慣五: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當我們改變以回答的心態,而以瞭解對方的心態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啓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係,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統合綜效是創造第三種選擇,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

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則,在四個基本生活方面(生理、社會、情感、心智)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它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

讀書使人進步,這本書讓我學到很多東西。僅有事業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顧事業、家庭、人際關係、個人成長等人生其它層面的和諧發展纔是真正的成功。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一定要有一個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做任何事情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把要事時刻作爲第一位,避免被偏見、情緒所左右。另外要有雙贏的思想,做到誠信,成熟和自信。

在工作中要注意與人的交流合作,如遇到兩人意見不同時,要多與人溝通,在分歧中尋求收穫。

因此,我們在學習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時,重要的是一天一點實踐,一天一點努力,才能提升自己成功的高度。最怕看書時一陣激情,結果轉眼就又恢復了原來的自己。在不斷實踐“七個習慣”的過程中,完善自我。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種原則,也是一個過程,一個在成長和轉變之間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一個人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5

通過參加這次培訓,讓我明白了兩個道理:

第一,明白任何一個人都會做事,但是很多人做事卻總是不得要領,不分主次一通亂做,結果是什麼事情都沒做好,適得其反。美國玫琳凱公司創始人玫琳凱。艾施說過:“急事爭辦、重事重辦、普通事按常規辦;程序化的事務弄個規距、流程來辦;沒有意義的事情可以應付敷衍;沒有頭緒的事情先易後難;辦一件、銷一件、不拖拉、不忙亂。”

縱觀自己在平時的工作中就存在有時處理事務時沒有分清主次,思路不是很清晰,顯得有時很茫然,工作效率就佷慢,取得的效果就不是很理想。通過參加這次培訓,知道要做好事情就得有預見的計劃和安排,才能充分保護好時間和精力。任何工作任務,一旦開始執行,速度是第一位的,完美程度是第二位的。只有爭取到時間,纔能有效的控制好結果。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就要求我們在實際的工作中辦事不拖拉,工作有速度。

第二,明白“學”與“習”的結合,方能成就未來,談到學習,我不由的想到了先輩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呼”、“業精與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的古訓。少時的我並不真正明白其中的深奧哲理,現在回過頭想想這就是至理名言。“學”的過程就是照搬別人的經驗,而“習”則是提取有益自己的補丁來爲自我遮風擋寒。

學習的過程就是從感性到理性昇華的過程,學習的過程只有上升到了理性,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這些理性的積累就是自己的財富,有了這些平時積累的一磚一瓦,纔有日後的高樓大廈。工作本身並不能給人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纔是真正的財富。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每個人都必須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時時處處不忘學習,把工作當成最好的學習,做到學中幹、幹中學、學習與實踐相結合,達到工作學習兩不誤、相促進、雙豐收的目標。

古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說,我們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僅有積極的態度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得擁有幹工作的真實本領。

我們只有通過工作中不斷學習,才能掌握幹好工作的本領,成爲一名高效能的員工。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6

讀完書中的一段墓誌銘,想起小時候經常掛在嘴邊、寫在日記裏的豪言壯語,如今已畢業參加工作三年,沒能活出理想中的狀態,眼睜睜地看着自己與身邊人的差距越來越大,距離越來越遠,免不得心生焦慮。時至今日,曾經的美好願景已差不多成了白日夢。

嘆息。何嘆息?只要想做,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更何況此時的你必然還有心有力。重要的是敢不敢拿出歸零的心態以全新的自己去開始。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遇到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若想改變你的人生首先從改變你自己做起。

如何改變自己呢?這也是我近來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本週閱讀了朋友推薦的這本《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關於自我管理和人際管理等方面,獲益很多。不管做什麼事情,首先心態很重要,其次目標要明確,最後搭配工具技巧,往往事半功倍。

改變自己要改變思維定式。“要想改變現狀,首先要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先要改變我們對問題的看法。”怎樣看待世界,怎麼對待生活,怎麼和他人相處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方式都取決於我們的思維定式。

思維定式是什麼呢?它是關於某種事物的理論、詮釋或者模型,由每個人的成長背景、學習知識、生活經驗及選擇混合加工構成的認知上的固定傾向,影響着你對事物的分析、判斷,決定着你的行爲和態度,即使最後做出的決策可能不是正確的,得出的結論與現實不符。想起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對比來,從中可發現窮人思維更多的是消極心態以及由此產生的消極行爲,而富人思維則相反。由此可見,如果想要生活發生實質性的變化,我們要學習積極樂觀的思維,學會思維轉換。人往往在生死關頭、生活困窘面前容易頓悟,或者在人生當中的重要階段,比如高考、畢業、結婚、有自己的孩子等等人生角色轉換之際,思維突然發生轉變。平時,我們也應該注意思維鍛鍊,多讀書,多關注社會新聞,多聽聽身邊人的意見,多思考事情發展的規則,主動打破常規,打破舊的思維模式,讓生活朝着你想要的方向發展。

改變自己要樹立以原則爲中心的思維定式。以原則爲中心,以品德爲基礎的思維定式,更能“由內而外”地實現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爲人處事原則,然而並不都是清晰可知、正確無誤的。這裏的“原則”是指什麼呢?

原則如燈塔,是不容動搖的自然法則。

原則是不辯自明的真理,任何人都可以心領神會,就好像人類與生俱來的良知,不分種族膚色,人人具備。即使被社會流俗或個人否定而隱晦不彰,但它們依然存在。

原則不同於實踐。實踐是個別的、具體的,而原則是深刻的、基本的和普遍的。

原則不是價值觀。一羣盜匪可以有相同的價值觀,但卻違背了良善的原則。如果說原則是地域,那麼價值觀就是地圖。唯有尊重正確原則,才能認清真相。

原則是人類行爲的指南針,歷經考驗,長盛不衰,不證自明。

作者提出了7大原則,也就是7個習慣,分別是積極主動、以終爲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當我們堅持做到這7個原則,必然對我們的生活產生積極向上的影響,即使不能實現絕對的成功,也一定能獲得一定的成就。

讀一兩遍,總感覺還是不甚理解,不知如何抒寫,此類書籍,文中所寫7大原則,重在實踐,達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方能真正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