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一盞一盞的燈》有感

讀《一盞一盞的燈》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一盞一盞的燈》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一盞一盞的燈》有感

讀《一盞一盞的燈》有感1

寒假,我有幸拜讀了吳非老師的着作《一盞一盞的燈》,這裏面收錄了十多個省市各學段老師的六十個故事,他們像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連成了一串串璀璨的項鍊。像天空中閃閃發亮的星星,點綴成美麗的銀河。更像一盞一盞的明燈,照亮了前行的路。

他們都以樸實無華的筆調,講述了一節課、一個案例、一段經歷,故事真切感人,以小見大,蘊含着豐富的教育思想。展現了一線教師的教育智慧。這些故事中,我最愛的是《不一樣的“阿慢”》。

《不一樣的“阿慢”》講的是學生“阿慢”凡事都比別人慢一拍,但總是能做到最好。三千米比賽時,“阿慢”慢慢地跑,但很穩健,最後獲得了第三名,成爲了班級的英雄。十多年過去後,他做事依然慢,但細節很完美,博士畢業還獲得了四項專利,他的成功與讀書時張小兵老師“縱容”他的慢密不可分。其實在我們班也有這樣的“阿慢”,是一個男孩,他其貌不揚,不愛說話,做作業總是很慢。當其他孩子把作業按時交上來後,只有他,還在埋頭寫着。

看着他不急不慢的樣子,我着急了,走在他座位旁,一個勁地催他。可是他並沒有多大改變,我只好向他妥協。到了期末考試,我就更加爲這孩子擔心了:他能把試題做完嗎?結果成績出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獲得了高分。讀了《不一樣的“阿慢”》,我深有體會,孩子是可以慢慢來的,作爲教師,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只是想做得更好一點。慢不是錯,我們要“縱容”孩子的慢,靜靜等待花開,正如林海音所說:“一步一步走,總會走到的,一口一口吃,總會吃飽的。”我們的教育不正需要這樣嗎?

在教育過程中,容許孩子慢慢來,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不拔苗助長,欲速則不達,尊重孩子的個性,做孩子心中的一盞明燈!

讀《一盞一盞的燈》有感2

一盞一盞的燈一書由吳非所著,書籍收錄了多名教師的教育隨筆,以及他們身邊感到的事蹟,對於今天的教育很有借鑑意義。下面小編帶來的是教師讀一盞一盞的燈有感1500字。

夜色闌珊,華燈初上。

遠處高樓裏亮起的一盞盞燈,那是家的溫暖;

風浪中守望的一盞盞燈,那是迷途船隻的依靠;

牆角堅守的一盞盞夜燈,那是最好的陪伴和支持。

而我們老師就是那一盞盞燈,給予孩子們家的溫暖,爲他們指路領航。

或許“這盞燈”並不能陪伴他們太遠的路,但每當在他們人生道路最迷茫、最灰暗的時候,那盞燈將永遠都在他們心裏。

手捧吳非老師主編的《一盞一盞的燈》一書,品讀着一個個平凡而又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心潮澎湃,感慨萬千。六十多個樸實感人的教育教學故事,讀着讀着彷彿置身其中,許多故事又是那麼似曾相識。

這些短小而令人感動的故事充滿了暖暖的溫情。

《我想聽你把話說完》中的老師在做公開課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寧肯因延時扣分也讓學生把話講完,她做到了以學生爲本,尊重學生,是一名優秀的好老師,這不是以公開課“得分”來計量的。她的“分數”永遠的記在了孩子的心中。

《穿透烏雲的那束光》中,類似“小舒”這樣的孩子我也遇到過,而我也曾與文中的老師相似,自以爲是不聽解釋,到頭來了解事情的原委後後悔不已。但我要爲文中的教師拍手稱讚,因爲她的臨時改變使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燦爛明媚的陽光穿透了頭頂上聚集已久的烏雲。

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二輯的第一篇《每個兒童都是珍貴的唯一》。文中老師一句“一切從教育者出發的‘爲我所用’”一下子點醒了我,讓我想起了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我們班裏有個年級人人皆知的皮大王——小石。要說起小石幹得“好事”,真是一籮筐也搬不完。小石在廁所裏和人打架了,把人家的鏡片都打碎了;上課上到一半,突然聽到“哐啷噹”一聲巨響,循聲望去,小石摔了個四腳朝天;教室裏的簸箕壞了,一調查,是小石在追打同學的時候踩壞的……當我在教育小石時,他眼神中透露出的冷漠和不屑,讓我屢屢受挫。很多人都對我說放棄吧,這孩子真的沒藥救了,管好班級剩下的那39個孩子吧——————直到有一天……“叮咚”,你有一個新朋友提醒!我還納悶是誰,原來是小石!就這樣,小石在微信上記錄自己生活的點點滴滴全都展現在我的眼前。

“今天下課後,小金竟然沒做值日生溜走了!算了,好兄弟,我幫你做!”原來我並不知道,那天干淨整潔的教室都是小石的功勞!

“今天是三八婦女節,悄悄起牀給媽媽做早餐,這個蛋煎得不錯吧!”原來我並不知道,小石還是個很有孝心的孩子。

“今天爸媽又不回家吃飯了,哎,又得我一個人解決晚飯了。”原來我並不知道,小石也有他的煩惱……

就這樣在微信上的互動,使得我和小石的距離拉得更近了。“叮咚,你有一新消息!”是誰?我心中隱約已有了答案,果然是小石!

“劉老師,我今天數學只考了85分,沒到媽媽規定的95分,你能和我媽媽說一聲,讓她別打我,行嗎?”

小石的話深深地觸及到我的內心。我瞭解到小石的父親常年在外工作,母親是一位家庭主婦,孩子的教育和生活幾乎都由母親一手承擔。而小石在學校又總是調皮搗蛋,母親也對他毫無辦法,只能用打罵的形式來教育他。長此以往,使得小石在學校裏也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同學,同學們對他也避而遠之了……終於瞭解到了病因,我和小石的母親坐了下來,促膝長談……

第二天一早,我又收到了小石的微信,只有簡簡單單的六個字:

“劉老師,謝謝您!”

但這六個字卻讓我內心翻江倒海。

是我沒能蹲下身子,好好了解小石的內心。

是我太缺少一份靜待花開的從容和淡定,差點錯失了這麼一朵美麗的花。

每個孩子都需要老師去精心呵護,靜待花期。

吳非老師說:“優秀的教師應該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自己的手裏。他的‘亮度’在於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髮光,一直照耀着學生面前的道路。”而現在我們的這盞燈更需要清潔和維護,不能讓太多功利激進的想法降低了我們的亮度。讓教育還原本真,一切爲了孩子,爲了孩子的一切!

讀《一盞一盞的燈》有感3

《一盞一盞的燈》,一篇一篇短小卻又值得教師們深思的小故事,一個個看似普通,卻又似乎是發生於身邊的師生情誼。九月,入職的第一個月,看了這本書,感慨很多,似乎這個九月不只是我一個人的新生活,更是孩子們的三年級新的開始。這本書不斷的在告訴我,現在的教育已經不是舊時的以知識至上,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保志明老師寫的《這些,就是教育》一文中,學生成年後回校,已經完全不記得化學老師講的課堂內容,記得的是老師教的做人的道理。可想,這些人生觀、價值觀遠遠超越了課堂知識教育的本身。

《我的姓名被打了紅槓》,景明老師的淡化處理,讓我思考很多,景明老師的處理方法是“從自身尋找原因來處理問題”,他說教師要有一顆愛心,但更要有能恰當傳達愛心的方式。在課堂上,經常會遇到學生因爲活潑而被我們視爲“不規範”常規,批評、教育。有時甚至來不及詢問學生這麼做的原因。我想,我也應該像景明老師的做法學習,換個角度來思考問題,從自身尋找原因。

在《因爲我當年的微笑》一文中,我感受到了微笑的魅力,對於目前教室裏的咆哮教育,微笑自然是珍貴的。對孩子們,怎能像看犯人一樣?學生具有向師性,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會影響到學生,甚至決定他們的人生態度。所以,在我們與學生相處的這些日子裏,我們應當儘量多的傳輸給學生大量的正能量,讓他們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正確看待自己的得失,正確處理遇到的困難,之後戰勝困難。

在這些文章中,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篇《不一樣的“阿慢”》,現在社會以“分”來評定學生,文中的阿慢,讓我想了很多,不可否認,學生應當是循序漸進的學習的,可是社會上滋生的各種培訓,打破了這樣的規律,強壓式教學,只懂概念,不懂實際運用,就像《低效率的事》中間講的,化學課培訓班的高效培訓,導致學生只會理論,不會實驗,以實驗爲基礎的化學課,學生理論背的滾瓜爛熟,卻不認識濾紙,不知道濾紙怎麼使用。這樣的令人可悲。我覺得,我們應當向阿慢學習,慢慢來,不能那麼急於求成。孩子們讀書,最多的是要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讀完這六十篇精短的小故事,頓時覺得作爲教師的自己不僅是傳道、授業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家這關等。要想吳素榮老師學習,不會爲身邊的人嘲笑自己管的寬而停止去關心、關愛學生。

讀《一盞一盞的燈》有感4

人們常說,人生最可貴的是想象力、好奇心與創造性,但這三種也最容易在童年時代喪失。在學校,學生的一切頑皮行爲,我們老師往往動輒上升到“安全”“素質”“生命”的高度加以控制,把天真浪漫的孩子訓誡的一驚一乍,最後循規蹈矩。這難道就是老師們所謂的教育嗎?不,這是管教!

在《一盞一盞的燈》中,有個小故事《窗簾鉤成了精》,其中,丁老師的班上有個頑皮的孩子叫小信,他喜歡把窗簾鉤拆下來,然後掰成各種各樣的形狀。當丁老師看到小信的“傑作”時,並沒有一味的針對這種破壞公物的行爲進行嚴厲粗暴的指責批評,反而是去買了更多的窗簾鉤,讓小信把窗簾修好,剩下的鉤子讓他繼續創作!

丁老師的做法,不僅讓小信懂得破壞公物是不好的行爲,同時也沒有打壓小信的想象力與創造性,一舉兩得!難怪丁老師會說:“兒童的好奇心沒有邊界,不小心就會闖禍,但是這種差錯,也是一種教育的契機”。

在我的班上,也有一位像小信的一樣的孩子,動手能力特別強,想象力豐富,但他的成績實在太差,是個典型的學困生,讓我頭疼不已,他就是小曹。小曹上課時常開小差,低頭整一些小玩意,只要在他的課桌裏簡單的搜一搜,各種手工小玩意不勝枚舉。

記得習作五的要求是寫班中的小能手,在我看來,學生們定會寫成績好、才藝好的同學,可讓我大吃一驚的是,竟有不少同學寫了小曹:“小小發明家”“科學達人”“手工天才”……小曹竟被冠以如此多的雅稱,看着一篇又一篇寫小曹的習作,我不得不承認,我對小曹的瞭解遠遠不夠,甚至對他有不少誤解,這讓我久久不能平靜。想起曾經在課上將他的小發明無情的扔進廢紙簍,想起曾經因爲做小動作而被我當着全班同學面進行嚴厲指責,我羞愧不已。

我對小曹採取的方法真的是教育嗎?我想教育一個孩子,不應該是簡單的管教孩子。我們應該多考慮孩子的感受,設身處地的爲孩子想一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糾正孩子錯誤的同時,也不能泯滅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以及創造力。

教育離不開管教,但管教孩子也需要充滿智慧,要學會因勢利導,讓孩子有屬於自己學習的空間,讓他們自由的飛翔。

讀《一盞一盞的燈》有感5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人爲了使他人幸福而奉獻出自己的精神力量,並由此享受到高尚的、無私的歡樂——這種榜樣是照耀青年一代生活道路的強大的光源。讓學生在剛剛開始認識生活的時候,就能遇到一位可敬愛的老師,這種學校纔會具有強大的教育力量。”

每個教師,都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盞燈。你亮一點,孩子就能走的遠一點;如果你過於暗淡,孩子可能就不得不徘徊。作爲教師,應該成爲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強大光源,堅持正確的教育觀,恪守教育常識,具有人道精神,培育學生的創造性人格。教師要有文化判斷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堅定立場,在多元化的價值追求方面明辨是非,用自己挺直的腰桿和教育的光輝,照耀孩子人生的道路。

魏潔老師接手這個小學畢業班之後,發現班級裏有一個留過三級的15歲的孩子,數學成績極差,應用題不會分析數量關係。魏老師找他聊天,他的一句話讓老師格外酸楚:“老師,我笨,我學不會應用題。”魏老師去家訪,才知道該同學的父母在菜場的旁邊開了一個小麪店,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孩子正幫着父母算賬收錢。顧客報出所消費的類型,他很快就通過心算報出錢數,而且正確無誤。能連續做出如此複雜的運算,爲什麼不會算應用題?魏老師嘗試用孩子熟悉的生活背景作題材,編成各類應用題,結合不同的“賣麪條”的場景,幫助他學習。孩子逐漸有了興趣,後來遇到難題的時候自己還知道先轉換成“賣麪條”的情境,然後解答……終於有一天,孩子說出這樣的話:“老師,原來應用題並不難啊。”

週五下午放學的路上,李剛老師上街買東西時看到一個學生站在路邊在翻自己的口袋,還原地打轉,好像在找什麼。李老師過去詢問才知道,這位同學掉了一元錢,無法乘車回家。李老師給了他一元錢,讓他早點回家,他非常感激地說,老師,我會還你的。一個多星期之後,李老師在校園裏再次看到了這個學生,但他絲毫也沒有還錢的意思。找到一個沒有他人的地方,李老師問他是否忘記了什麼事情,提問了幾次,他才說忘了還老師的一元錢了。李老師對他說,老師知道你不在意這一元錢,老師也不在乎,但自己既然承諾要還,就一定要說話算數,同時,要知道感激那些幫助過自己的人。

讀李老師講述的這個故事,我很有感觸。一個老師追着學生去討一元錢,是否顯得太小家子氣?恰恰相反,這正是對孩子愛的表現,是在給孩子指引一條正確的人生道路。我們都在痛斥今天的社會缺乏誠信、很多商家違背諾言等等,爲什麼不在孩子成長的階段就讓他們保有誠信的品格,讓他們能莊重地履行自己的諾言呢?當我們將一盞盞燈點亮,講誠信、守德的光輝播撒在每個孩子的心田的時候,我們還會爲未來的社會擔心嗎?

讀《一盞一盞的燈》有感6

"教師是一盞燈,人的能力也許有差異,但我們多多少少能照亮一個學生一點點路,僅此而已。一個學生可能會遇到很多個老師,你就是其中的一盞燈:你亮一點,他就能走得遠一點;如果你過於黯淡,他可能不得不徘徊。"在春暖花開的四月天,讀到吳非老師在《一盞一盞的燈》的序言,心頭微微一震:溫暖的文字,敞開的情懷,深邃的靈魂,讓我遇見你,何其有幸!

讀着書中60多個美麗雋永的幸福故事,我彷彿看到孩子們心底的燈被吳老師的愛與呵護逐漸點亮,孩子們笑靨如花。記得曾經有人說,鮮豔的紅領巾就是跳動的火苗,孩子的笑臉就是綻放的花朵,他們的聲音如風鈴般空靈,他們的眼睛如夜空中閃亮的明珠。每天能與他們這些無暇的童心相伴,還有誰能說我們不幸福呢?讀罷,我心底的那盞燈已然被吳老師點亮,我願成爲孩子心中那盞最亮的燈!點亮那盞燈的是什麼呢?我掩卷沉思:是愛。

教師,教書是功能,育人才是真正幸福的源泉。育人,育進大的胸懷、大的格局、育進活潑潑的創造力,育進對愛的信任與熱情。唯有用愛點亮的心燈,用愛編織的人生,纔是紮實的,獨立的,才能生長出健全的生命,自由的靈魂,挺拔的未來。

猶記得,在師範學習的青澀歲月裏,陶行知"四塊糖果"的故事深深烙印我心。當他看到學生王友在校門口用泥塊砸同學,當即制止,並讓他放學後到校長室找他。等陶校長走到校長室時,看見王友已經在等他了,沒想到他竟掏出一塊糖果給王友,說:"這是我獎給你的,因爲你按時來到這裏,而我卻遲到了。"接着他又掏出第二塊糖果,看着王友說:"因爲我當時不讓你再打人的時候,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你。""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爲他們不守遊戲規則欺負女同學。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而且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他把第三塊糖果放到王友手中,王友感動極了,哭着說:"陶校長,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是自己的同學······"這時他笑了,馬上掏出第四顆糖,"因爲你正確地認識錯誤,我再獎勵你一顆糖······我的糖分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學生時代我驚歎的是陶行知高超的教育藝術,學的是他獨特的批評教育方式,隨着年歲逐增,再讀這個故事,撼動心靈的是陶行知對學生赤誠的愛和 純粹的教育情懷!帶着絕對尊重和愛的眼睛凝望孩子,點亮的是孩子向上、向善的心燈。 儘管現今評價功利,人心之浮躁, 唯有愛,能點亮孩子的心燈。

愛,像一個有魔法的小精靈,用春天般的溫暖感化迷途的精靈,用春風般的柔情喚醒孩子沉睡的心靈,用春雨般的情懷滋潤乾涸的心田,用春草般柔韌的力量,守望孩子生命的成長!

孩子,我願用我的愛,成爲你心中最亮的那盞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