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範文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8W 次

來到爸媽這裏工作不久,對心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事給我推薦了一些心理學的專業書籍,《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500字。當聽到《遇見未知的自己》這個書名的時候,內心頓感新奇,單是書名就深深吸引了我。工作閒暇間,我迫不及待的打開了這份神奇的禮物,開始了內在心靈成長的漫漫旅程。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範文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臺灣女作家張德芬的成功力作,於2007年6月在臺灣出版,是一本有關身心靈成長的小說。張德芬以其深入淺出的筆觸揭示出了困擾人們的煩惱痛苦的深層的原因,以明線暗線雙線結合的形式講述了主人翁心靈成長的歷程,以通俗易通、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讓我們一同走進張德芬,品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搭乘心靈成長的列車,達成身心靈的和諧統一。

腦海裏一直有個念頭兒,總覺得《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上帝送來的禮物,在打開禮物的過程中我收穫了許多許多……

《遇見未知的自己》,讓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人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

所謂的三件事,不只是單純的三件事,而是看問題的三種視角。老人的事指的是老天爺安排好的、人力無法改變的事實。對待這樣的事,我們只能順應自然、遵其規律,不與之抗衡,內心平和,要淡然悅納。他人的事,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別人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覺察自己的心聲,修心養性,尋找內在的真我。

管好自己的事情,看似是自私的,實則是大愛無私的。管好自己,包括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語言、行動、習慣等等,管好了自己就不會給別人添麻煩,就是愛別人,更是愛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纔有能力去管別人的事。

《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外面沒有別人,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內心投射的結果。所以,當你論斷時,或許你只看到了片面。所有讓外面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和圍繞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很多憂慮和焦躁都是自己編造的,把別人強加到自己的故事裏,製造麻煩。有時候換個角度想一下,事情就會有另一個表情。如果非要編故事的話,爲何不編一些美好的情節呢?讓生命溫馨一點吧。

《遇見未知的自己》,幫我重拾了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生命的困頓轉折是建立內在力量的最好時機。問題和困境不是來找你麻煩,而是來幫助你,幫助你找到你自己,幫助你內在成長,變成一個更接近你自己本質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時,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壓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曾幾何時,我掉進了脆弱的泥潭,內心的能量被消耗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消極和抱怨。常常覺得自己很倒黴,懷才不遇,社會不公,《遇見未知的自己》在帶我尋找真我的過程中讓我更清楚的認識了自己,消極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應該是樂觀向上、祥和快樂的'我。於是我卸掉身上揹負的消極的東西,努力獲得心靈內在的力量,重拾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人一生追求的歸納起來只有幾個字,那就是愛,喜悅,和平,真我,其他所有與植物館的都是生命的假象。在追求愛,喜悅,和平,真我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積蓄心靈內在的力量。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心靈更強大呢?

張德芬說:“先要爲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一個事情都負起全責,負起全責的意思不是說將錯歸到自己身上,而是說這件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我用什麼方法做到最好。能夠這樣,就會一步步累積內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變成一個更開心的人。”讓我們順從生命的規律,在閱歷中不斷成長,汲取心靈內在的力量,活出一個身心靈合一的真我!

2、《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這本書雖然是在我急需的時刻買的,但買來之後,未敢急着去讀,怕這一頓溫馨柔情的盛宴被饕餮得杯盤狼藉;或者僅是草草吃完,勉強充飢。我不是想用來充飢的,而是想從中吸取豐富的營養,受益一生,想使自己這“無心”之人,讀完後,能夠爲自己找回一顆鮮活的“心”。

發現這本書是作者2007年秋完成的,2008年1月出版。所幸在我迫切需要成長,需要破繭而出的2008年,有朋友推薦給我,感覺自己真的很幸運

封面:一個女人坐在高高的樓頂上,任風吹拂着她飛揚的長髮,擡頭仰望着天空。。。。。。給人一種很舒心。。很舒展。。很舒暢。。的感覺。。

目錄:提示語即給人一種心靈的啓迪:

“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息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

“死亡來臨的時候,會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們的東西席捲一空,而真正的你,是不會隨時間、甚至死亡而改變的。”

“如果你不斷重複做某件事,在生理學上來說,我們某些神經細胞之間就會建立起長期且固定的關係,比方說,如果你每天都生氣,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慘痛苦。。。。。。那麼,你就是每天都在重複地爲那張神經網絡接線和整合。這就變成了你的一個情緒模式。”

“你知道嗎?天底下只有三種事:老天的事,你的事,他人的事。”

“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因爲那個是你對事情的解釋。”

“臣服的好處就是,當你接納了當下,不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的時候,事情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轉機出現,你才發現原來的掙扎真的是白費力氣。”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

“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

“我們不知道一切的問題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變了自己,改變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會境由心轉地隨之改變。”

自序:

“發現我們大多數的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們是自己思想和情緒的奴隸!”

“我多麼希望看到更多的人能夠活出他們想要的人生,找回真正的自己呀!”

第1章我是誰?

好象這個世界上很少有人知道“我是誰?”,更糟的是,甚至很少有人去想“我是誰”。

想了想。。假如老人問自己“我是誰?”。以目前的狀態,我或許會答:“我不知道”或者“我誰也不是”吧。。

(當然,假如象女主人公那樣,在那個與老公吵架後飛車半路遇險的雨夜,面對一位陌生的面目慈祥的白袍老人時,答案也許會和女主人公一樣吧。)

第2章我不是誰?

我們不是我們的身體

不是我們的思想和情緒

不是我們的靈魂

“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息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

第3章我們到底要什麼?我陪着女主人公--若菱一起思考那個雨夜小屋中白袍老人留下的問題:

“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麼?”------幸福的生活(我的答案)

“什麼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東西?”------愛

第4章我爲什麼常常不快樂------失落了真實的自己

“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不求回報的。。。。。。”(象這個論壇裏的一些人)

“我們人類所追求的東西,也不過五個字就可以表達出來—愛,喜悅,和平”

喜悅與快樂是不同的:

快樂—取決於外在的東西,容易消失;

喜悅—由內而外的感覺,一旦擁有,外界是奪不走的。

第5章角色面具

老人的一些提示:

“我們從小到大,都有一個意識,,那個意識在你小時候有記憶以來,就一直存在,陪着你上學、讀書、結婚、做事。所以,有一個東西,在我們裏面是一直沒有變的,儘管我們的身體、感情、感受、知識和經驗都一直在改變,但是我們仍然保有一個基本的內在真我的感覺。

這個內在真我不會隨你的身體而生,也不隨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觀察人世百態,欣賞日出月落,雲起雲滅,而歲月的流轉,環境的變遷,都不會改變它。”

第6章未知的自己

真我就是------愛、喜悅、和平。

我目前還是在機械地閱讀,但感覺裏面的許多許多話都是對着自己說的,說的都是自己。隨手記取一些對自己影響較深的文字,暫還未上升到感性和理性認識的高度。

“愛、喜悅、和平是我們曾經擁有的,所以我們才如此執著地追尋它們。。

你看看所有的小baby,就知道了。”

“孩子的哭鬧是屬於生命能量自然的一種流動,完全無損於他們的本質。哭完、鬧完,他們可以一下子又回到內在和平的喜悅境界。是大人自己沒有辦法承受,反而去打壓他們,才造成問題的呀!”

第7章能量爭奪戰

“。。像音符的波動一樣,是振動的頻率,也就是能量。”

“我們與所有存在的生物之間,都有一定的能量振動的交流、互動。”

“好的能量和負面能量一樣,都有很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