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緣緣堂隨筆》讀後感

《緣緣堂隨筆》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5W 次

一本薄薄的《緣緣堂隨筆》也讓人掩卷漫思、受益良多。

《緣緣堂隨筆》讀後感

人生是一張羅織的網,豐子愷認爲“大大小小的一切事物都被牢結在這網中,所以我想把握某一種事物的時候,總要牽動無數的線,帶出無數的別的事物來,使得本物不能孤獨的明晰的顯現在我的眼前,因之永遠不能看見世界的真相……所以我想找一把快剪刀,把這個網盡行剪破,然後來認識這世界的真相。”許地山綴網是爲了生存,非子愷要剪破是爲了更好的生活,無論是補網也好,是剪網也罷,他們都是熱愛人生又想看清人生的本質。

一個“漸”字道出了人生的演變過程,也點破了生活軌跡變化的祕密。難爲豐子愷能悟出這個含義深厚的“漸”字!芸芸衆生又有幾人看到自己是在不知不覺中“漸漸”由生走向死?又有幾個看到自己是在“漸漸”的由無知走向豐滿?不管人性善還是人性惡,每個人都在“漸漸”中接受了生活給予他的影響,從而漸漸成善或成惡。自然界的有無、榮枯,人生中的貧富、升降都含在一個“漸”字中。這宇宙中沒有什莫是永恆不變的,只不過因爲“漸漸”而模糊了人們的感覺,直到滄海桑田、今非昔比,才因爲驚訝而感嘆良多。

“漸”是無形的,你看不到她輕輕挪移的腳步,漸又是有形的,多年後你會驚詫她改變世界的巨大力量;“漸”能掩蓋很多變化,使身在其中的人感覺不到,局外的.人也難於感覺到。因此,當一個人奮鬥一生逐步走向人生的巔峯時,我們不會覺得驚詫,因爲他付出的努力與艱辛人們可以一幕幕地回想起來,雖然那些都已成爲過去,但依然清晰。同樣,當一個人從溫柔富貴之鄉中逐步走向破落衰敗,只要其中經歷了幾十年,人們在感嘆的時候,也覺得沒有什麼稀罕了,很多平民百姓正是希望有一些變數,使他們不至於永遠處在社會的最底層,當然,他們在祈禱上蒼時,並沒有求佛不給那些富貴之家關照。事實上,一個家庭順延幾代之後,就會有一些崛起與落差,少有十代都富貴而謙和的,因此,社會上流傳這樣的說法:家無三代富,清官不到頭。這是規律,這也是傷感,這更是無奈——沒有讀懂人生的無奈。

正因爲人生是如此短暫,即使你能活上百來歲,或者與彭祖一樣以八百歲爲人生之秋,對於浩渺的宇宙來說也是短暫的。人都是時間這一輛永恆列車上的一員,不同的是,有的人從這裏上車,有的人從那裏上車,有的人在這裏下車,有的人在那裏下車,每一站都有人上下,如果人們的人生如同上下車一樣,那便是圓滿:上車便是喜悅,下車更是喜悅。達到這一境界是異常難的,不是有很多人因爲在車上打瞌睡,一不小心該下車時卻未下車,這於人生來說也許不是很大的悲哀,人們只是這樣說:好死不如賴活着,但這樣的生命沒有多大價值。那些在車上不安分的人,甚至危害乘客安全的將會被提前逐下車,於人生來講,那便是生命的結束。

因爲時間的順延性與不可逆轉性,人生便是唯一的,也可以說是一次性的,從這一角度講,人生真不如南山腳下一株草,枯草逢春又添綠,人生枯老無再春。既然這樣,我也能理解莊子面對妻亡這一世人公認的大打擊爲什麼會鼓盆而歌:人從生到死,都是自然的,如同四季更替,萬物更新。萬物的存亡都有定數,嚴格地講,世界上沒有永恆的物質,更難有永恆的精神與信仰。

自然和諧的總是最美的,因爲它們保持本質的純潔。最美的人是兒童,因爲他們擁有最純潔的本質。兒童的一顰一笑無不是由心使然,舉手投足都不曾造作。豐子愷從他那四個燕子似的兒女身上悟出了兒童的高貴和偉大,甚至覺得不配爲其父。豐子愷感嘆於兒童的“稱心而言”,感嘆於兒童樂觀豐富的生活,更感嘆於“我們本來也是同他們那樣的,誰造成我們這樣呢?”成人,是在生活中蒙了灰塵污垢的,眼睛纔會渾濁,心靈纔會蒙紗,進而慣用虛造的心態和眼神,於是,世界就走了樣。世界何其大,一人一心思,一人一顧慮,就足以讓一個世界生出無窮的世界,讓一件事幻成無窮的事。追究是誰造成大人不能“稱心而言”,不就是人類製造的生活本身嗎?

曹操臨滄海而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世人只當是勸人及時行樂,錯矣。他是在警醒人們人生短暫,在人生的短暫中應當創造無限的功業。豐子愷在《晨夢》中詮釋了廣爲人嘆的“人生如夢”,也是在警告世人不要在如夢人生中失去“真我”。“‘人生’已被反覆了數千遍,都像曇花泡影的倏現倏滅。”“這便是爲了人生的飽暖的愉快,戀愛的甘美、結婚的幸福、爵祿富貴的榮耀,把我們騙住。